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联合收获机的设计

联合收获机的设计

联合收获机的设计
联合收获机的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图纸Qq:2245969237

题目:联合收获机的设计

姓名: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表、资料均已作明确标注,论文中的结论和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真实可靠,不包含他人成果及已获得青岛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青岛农业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设计)。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该毕业论文(设计)或与该论文(设计)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单位署名为青岛农业大学。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1)

1.1选题目的与意义 (1)

1.2国内外发展概况 (1)

1.3研究方案的确定 (2)

2大豆联合收割机的总体设计 (3)

2.1整机结构 (3)

2.2大豆联合收割机的总体布置 (3)

2.3确定整体参数 (4)

2.4确定大豆联合收割机的功率消耗及发动机选择 (7)

2.5传动装置的设计 (8)

3各工作部件的设计 (10)

3.1切割器 (10)

3.2拨禾轮 (10)

3.3拨指、螺旋推运器 (12)

3.4中间输送装置 (13)

3.5脱粒滚筒 (13)

3.6分离装置 (14)

3.7清选装置 (16)

3.8联合收割机底盘 (18)

4 传动部件及轴的设计 (22)

4.1 风扇轴带传动设计 (22)

4.2 轴的设计 (26)

5总结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大豆收获机的设计

指导教师

摘要

目前国内大豆联合收割机多由小麦收获机改装而成,由于大豆植株特性与小麦植株特性有一定差异,使得运用改进后的收获机收获大豆损失率较高。本文设计一台大豆联合收获类机械,可连续完成大豆的切割、脱粒及清选工作。该机根据大豆植株的生长特性选用带有中间喂入轮的双滚筒脱粒装置,谷物先输送入钉齿滚筒,由滚筒相对谷物的冲击速度及凹板间的摩擦将绝大部分谷粒脱净,然后进入纹杆滚筒,对作物再次进行速度冲击,确保作物脱粒干净,较好地降低了大豆收获损失率,并解决了丘陵、山地等难收获的问题。本设计采取自走式、全喂入、双滚筒脱粒装置收获大豆,具备损伤率低,损失率低,清选性好的优势。

关键词:大豆;切割装置;脱粒装置;清选装置

Design Of Soybean Harvester

Student majoring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

Tutor

Abstract

At present domestic soybean combine multiple by wheat combine harvester modification and, due to the soybean plant characteristics and wheat plant properties have some differences, making use modified combine soybean harvest loss rate is higher.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is designed to fit in the soybean harvest harvester machinery, which can continuously complete soybean cutting, threshing and cleaning work.The machine according to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soybean plants with low cut flexible cutting device, and the use of double drum device with intermediate wheel, a first cylinder for spiked drum, strike and rub the Beanstalk, second cylinder for rasp bar cylinder, two hit the Beanstalk, ensure full threshing, to the Selection, better solves the soybean harvest loss rates are high, as well as the reaper in the hills, mountain difficult to harvest problem. The machine by self-propelled, feeding, double drum reaping and threshing device, with the clean threshing, low broken rate, the loss rate is low, advantage of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separation.

Key words:overall design ;cutting device ;threshing device ;cleaning device

1绪论

1.1选题目的与意义

在我国大豆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其作为健康食品正在全球引起消费热潮。由于我国大豆产量满足不了大众需求,大豆收获损失率较高,使国内大豆市场仍依靠进口,不仅要消耗大量的外汇储备,同时使我国食物供应安全存在威胁。

收获是作物种植的关键部分,它很大程度上制约作物的质量及产量。当前我国大豆收割还是用人工收割、割晒机加脱粒机械及改装后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收割三种收获方式为主,农村小规模种植一般采取人工收获,作业周期长,耗费劳动力较大,劳动环境较差,成本较高。选用“割晒机加脱粒机械”收割,存在作业时间跨度长,过程复杂,损失率较高,劳动力消耗较大等不足[1]。采用改装后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可降低劳动强度,但是籽粒破碎率及损失率较高。大豆收获的季节特征显著,收获时间紧张,采取人工收获所需的劳动强度较高,工作环境差,成本及时间花费较多,使得大豆收获机的出现成为必然。

目前国内生产的联合收获机多为小麦、水稻及玉米收获机等,对于大豆收获适应性较差,专用于大豆的联合收获机很少,收获大豆大都是在原有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成,而大豆的植株及颗粒状态与谷物有着很大的区别,用同一类型的机器收割,影响收获的质量及产量[2]。

围绕着东北地区大面积的大豆收获问题,设计一台中大型适合东北地区大豆收获的机械,可以减少损失,节能降耗,减轻劳动力,提高生产率及生产质量,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1.2国内外发展概况

在联合收获时代未到来之前,脱粒机和小型割晒机等,极大促进了19世纪的农业发展,联合收获机的产生,将切割与脱粒连接在一起,使得能一次性完成作物的切割和脱粒工作,极大降低了人们的收获作物的工作强度。

目前国内大豆联合收割机多由小麦收获机改装而成,由于大豆植株特性与小麦植株特性有一定差异,使得运用改进后的收获机收获大豆损失率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作物的质量及产量[3]。近年来,外企在大豆联合收割机的割台设计上有较多改进,主要还

是围绕大豆植株特性,设计出更适合大豆收割的挠性低割装置,在其它方面也有很多技术改进,如安装功率较大的发动机、安装电子信息系统等[4]。

综述,国外联合收获机的发展态势,是逐渐往高自动化收割作物的方向发展,有很多电子信息科学运用到了联合收获机上,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融入到联合收获机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知道联合收获机归根结底还是落在降低损失率、破损率,提高粮食的清洁率,所以按照大豆植株特性研究出适合大豆专用的收获机械具有很大意义,该课题通过归纳总结现有的谷物收获机械,设计出适合大豆生产的专用机械。

1.3研究方案的确定

1.3.1研究内容

在收集大量相关的大豆收获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在收获工艺中的主要难题,探讨工艺方案的可行性。要求设计的大豆收获机要符合农业技术要求,能够一次完成切割、脱粒、清选等作业环节。达到省工、省时、省事,符合大豆的收获要求,降低收获损伤率,提高工作效率。

1.3.2研究方法

检索和查阅大量相关信息,对各种大豆收获机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大豆收获机的结构组成由切割装置、脱粒装置、清选装置组成。各装置相互配合完成大豆的收获作业。运用机械优化设计的方法,合理的确定各个工作部件的角度,尺寸及结构形式。在理论分析中将基础性研究和机械运用合理的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运用实践。

1.3.3技术路线

调查研究→确定总体方案→工作机理分析→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切割及脱粒装置的设计→计算和校核→撰写论文→绘制图纸→修改图纸及论文→申请答辩。

2大豆联合收割机的总体设计

要求该大豆联合收获机能连续进行大豆的切割、脱粒及清选作业。满足收获的质量要求:割茬高度控制在5~6mm,切割损失率不超过1%,脱粒损失率不超过2%,破损率不超过5%,清洁率要高于95%[5]。该机根据大豆植株的生长特性选用带有中间喂入轮的双滚筒脱粒装置,谷物先输送入钉齿滚筒,由滚筒相对谷物的冲击速度及和凹板间的摩擦将绝大部分谷粒脱净,然后进入纹杆滚筒,对作物再次进行速度冲击,确保作物脱粒干净,很好地避免了大豆收获损失率高以及收获机在丘陵、山地等难收获的问题。本设计采取自走式、全喂入、双滚筒脱粒装置收获大豆,具备损伤率低,损失率低,清选性好的优势。

2.1整机结构

本设计的联合收获机由行走及收获两方面构成,行走部分为四轮形式,驱动形式采用前轮驱动,使用人字橡胶轮,从发动机到变速箱使用单片摩擦式离合器来传动动力,变速箱模仿东方红-75拖拉机变速箱,采用后轮转向,通过转向盘经过转向摇杆及转向节来控制转向。制动器选用蹄式制动。收获部分是由切割器、螺旋推运器、倾斜输送器、双滚筒、凹板筛、逐稿器、清选筛、农用风扇、集粮螺旋推运器及粮箱等构成。在配置各工作部件的相对位置及设定尺寸时,确保大豆收获机连续稳定的工作。该设计通过大豆的生理特性及收获机工作环境状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确定拨禾轮相关尺寸、离地距离及转速大小和与螺旋推运器的位置关系。联合收获机的割台宽度应大于其行走宽度,以避免出现压禾的状况,粮箱安装于收获机右后方,秸秆从收获机的后侧送出。

本设计采取双滚筒脱粒装置。凹板与脱粒滚筒相配合使用,作物被运至滚筒后,由滚筒相对作物的冲击速度及与凹板之间的搓擦将绝大部分谷粒脱净,然后由逐稿轮把秸杆送出,籽粒、一些茎杆及杂物将落到滚筒下面的分离及清选装置上,在分离与清选装置的振动下,部分秸秆及杂物被抛出,而籽粒落下筛孔进入集粮推运器,并被送至粮箱,经过清选之后,能确保籽粒的洁净率。双滚筒、凹板筛、逐稿器、逐稿轮及集粮输送器等安放于收获机中后方,外面用薄铁板罩住,并使用角钢焊接而成的支架与薄铁板用螺栓连接,这样不仅确保了其强度和刚度,又减轻了收获机总重,并使得维修拆卸简便。

2.2大豆联合收割机的总体布置

该大豆收获机的布置:采用前轮驱动,尾轮转向,具体布置如下。

(1)收割台配置在机器的正前方。尽量对称布置在收获机的中轴线上,保证机器整体稳定性,使作物连续稳定地输送到脱粒装置里,防止出现收获机调向时车轮辗压谷物。收割台要与驱动轮接近,减小整机总长[6]。

(2)脱粒滚筒部分占收获机整机的重量和空间较大,在布置时要尽量靠驱动轮,并使其位置低一些,来提高收获机整机的稳定。滚筒采取带有中间喂入轮的双滚筒,在两个滚筒之间有喂入轮,以增强喂入平稳性和防止回草。当输送槽驱动轴距离滚筒轴的垂直长度H较小时,得到的凹板包角会大,可提高作物的脱粒及分离效果,不足之处是喂入阻力会增加,可缩短输送装置输出底板的长度,并将开口置于输送装置轴的下方。为了防止石块带入,在凹板入口前安置一个积石槽使石块落下,并有利于作物摊开,使滚筒抓取均匀;在凹板出口处,过渡栅条配置要适当,使滚筒排出物不会飞溅,充分利用逐稿器前端第一阶键面的分离作用。

(3)清粮装置配置在下方。为确保清选质量,逐稿器与抖动板落差取50mm,重合处取120mm,抖动板到清选筛落差为150mm,抖动板与上筛的重叠为120mm。在气流与筛子的配合方面,下筛前后差别很大,一般在风扇口处安置可调节风板来调节气流方向。

(4)粮箱布置采取顶置式,安放在脱粒装置上方发动机的前侧。

(5)为降低驾驶员的疲劳感,参照拖拉机规范进行设计,脚踏板行程小于50mm,踏板操纵力小于200N,把柄移动距离小于200mm,最大操纵力小于100N[7]。

足的负载,约占80%左右,确保土壤对驱动轮有强

大的吸附力。转向轮的负载要适当,保证转向灵活

(7)发动机、驾驶台、粮箱位置布置如图1-1,

前方视野清楚,外形较为美观。驾驶台隔绝了发动

机造成的噪音,但粮箱的容积不能增加,发动机保

养较为麻烦。

2.3确定整体参数

2.3.1喂入量

喂入量取:s kg q /4=

2.3.2割幅

可以根据公式来计算:

m MV q B /10000

β= 公式(2-1) 其中β为割下谷物中谷粒占总重的百分数;M 为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亩;m V 为收割机的作业速度,m/s ;取为B=2.4m 。

2.3.3前进速度

C M BV //11q m )(

β+= 公式(2-2) 式中m V 为机器的前进速度,m/s ;M 为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kg/亩;β为割下谷物中谷粒占总重的百分数,取值为1;C 为常数,当单产以斤/亩计算时,C=1333;将以上数据带入上式中求得)/(23.1s m V m =。

该收获机械一小时可以收获的面积可以计算得到:210627

604.26023.1m =???,一亩地约为666.7m 2,减掉联合收获机卸粮及掉头的时间,该机械符合目标任务要求。 从公式看出,割幅和前进速度为反向比例,采取慢速大割幅与采取快速小割幅,应依情况而定,收获机的割幅增加,整机总重及体积也会增加;收获机前进速度增加,其功率消耗增加,发动机功率,总重也会提高[1]。从作业环境方面考虑,若工作范围较小,使用大割幅来回调转比较麻烦,若工作范围很大,使用小割幅会增加收获机来回运转的次数,增加功率损耗以及时间损耗。

2.3.4脱粒滚筒长度、分离器尺寸及收缩比

有试验表明,籽粒在逐稿器中损失率制约着收获机喂入量。喂入量加大,茎杆在逐稿器上积累较多,损失率会增高,若喂入量到达某一限定值后,籽粒损失率会迅速提高。籽粒于茎杆层所占厚度省略,茎杆层厚度h 用下面公式得到:

j z V B ηγδ/q -1h )(= 公式(2-3)

式中 h ——茎杆厚度,m ;

q ——收获机的喂入量,kg/s ;

δ——谷物中的籽粒含量,δ=β/(1+β)(β为谷草比);

z B ——逐稿器的宽度;其与滚筒长度有关,与纹杆滚筒配合工作时,逐稿器的

宽度可等于或稍大于滚筒的长度,采用钉齿滚筒时,其也不应大于滚筒长度的1.4倍。 γ——茎秆容重,大豆茎秆的容重约为3/30m kg ;

j V ——茎杆层朝逐稿器方向运动的平均速度,s m V j /4.0=;

η——逐稿器的宽度利用系数,其与机器的收缩比C (割幅与脱粒部分宽度之比,收缩比越大,输送到脱粒装置的谷物层越厚,损失越大;收缩比越小,脱粒装置宽度越大,所占空间越大)有关。C=B/Lg ,C=1.5~2.5时,取η=0.9;C=2.5~3.5时,取η=0.8。 综上:取收缩比C=2.2,则滚筒长度为1.1m ,逐稿器宽度为1.15m ,η=0.9;将数据代入上式中,可以求得 h=0.132m 。

2.3.5轴距、轮距及最小离地间隙

联合收获机结构参数主要包括行走装置中轴距z L 、轮距B 0、最小离地间隙H 。轴距及轮距直接关系到收获机的通过性、机动性和稳定性,要结合使用地区的环境地理情况,由总配置来确定[1]。

(1)轴距

轮式联合收获机缩短轴距,可降低其转弯半径,使得机动性增强,同时收获机纵向稳定性降低。收获机既要满足稳定性要求,又要满足灵活性,由总体配置确定取2500mm 。

(2)轮距

①联合收获机轮距应与割幅相适应:B 0≤B -2?-b

式中 ?——避免轮胎碾压未割作物的宽度,行走装置车轮外缘要比割台外缘小100~200。

b ——轮宽

②与脱粒装置宽度相适应:B 0=B t +?1+?2+b

式中 ?1 ——右驱动轮内侧和脱粒装置右侧的间隔,一般为120~160mm ;

?2 ——左驱动轮内侧和脱粒装置左侧的间隔;

B t ——脱粒滚筒的长度,已知脱粒滚筒长度取为1100mm 。

根据上述要求,取轮距为1800mm。

(3)最小离地间隙

最小离地间隙关系到整机通过性,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最小离地间隙一般控制值:旱田300~400mm。故取值为300mm。

2.3.6总长、总高、总宽

收获机的整体尺寸由总体配置决定。应该使机器具备机动性、灵活性及稳定性。初取总长为6300mm,总高2600mm,总宽2700mm。

2.3.7粮箱容积

该大豆收获机粮箱布置在两驱动轮的上方位置,使得机器不至于因粮箱装满粮食后的重力导致左右不平衡。经查找包括雷沃出产的大量现有机型,初步确定粮箱的容积为1.8m3。查阅资料得到,大豆的容重在0.69~0.72之间,一般取为0.7吨/立方,参考东北一亩大豆产量约700斤。所以该机器粮箱最大容量为2520斤,约每收获三亩大豆卸粮一次。

2.3.8中心估算

由总体配置算出收获机的重心约距前轴500mm,距后轴2000mm,大致在纵向中轴线上。可算出在转向轮上的负荷约占20%,驱动轮负荷约占80%。

2.3.9其它

选用带有拨指的输送器割台。其护刃器与推运器距离应适当。若此值太大,收获较低植株时,切割的谷物要有累积过程,才会被运走,影响输送的均匀性,若此值太小,则较高谷物容易掉落,并且推运器阻碍拨禾轮接近切割器,影响切割的效果。根据大豆生理特性,选取推运器外直径和割刀到推运器中线的长度之比为1:2。螺旋推运器外径与倾斜输送装置的间距要适当,此值太大,谷物难以被运走,太小会因收获机行走时的振动而发生摩擦。此值取为80mm。倾斜输送槽倾斜度约为40度。

2.4确定大豆联合收割机的功率消耗及发动机选择

大豆收获机需克服前进阻力及各个机构装置的阻力。因为收获机作业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中,使得联合收获机功率处在不断变化中。故选用发动机时让要使发动机有充足的储备功率,确保其正常作业。

现实中是通过实验检测的数据来对比研究或者运用经验公式去预算收获机应具备的平均功率Np 及储备功率Nb 。由经验公式可知,自走式全喂入类型收获机每1kg/s 的喂入量应具备的平均功率p 值为15-20KW ;功率储备系数K b 一般取值为0.33[6]。

2.4.1平均功率

联合收获机类型不一样,它的平均功率的经验公式会有所差距;每1kg/s 喂入量具备平均功率称作单位喂入量所需平均功率,用P [kW /(kg·s -1)] 表示。联合收获机的平均功率Np 可表示为

公式(2-4) 式中 q ——收割机的喂入量(Kg/s )

2.4.2储备功率

)(kw q P K N K N b P b b ??=?= 公式(2-5) 式中 K b ——功率储备系数

2.4.3总功率

()(kw pq 33.133.11p p b ==+=N N K N 公式(2-6) 综上:该联合收获机平均功率为60kw ,储备功率为19.8kw ,总功率为79.8kw 。

2.5传动装置的设计

联合收割机上各传动轴大都是平行布置,其所耗功率及转速大小等差别较大,故传动系统较为繁琐。传动系统布置于收获机两边,用带或链连接而成。该设计由发动机动力一端输出,一路由逐稿轮轴作中间轴,再传动整个工作部件,另一路由行走中间轴来传动行走装置[6]。具体传动方案见总装图。

(1)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上应设有不互相关联的行走离合器及工作离合器,使收割

机在非作业情况下不传动工作部分,在作业中收割机要马上停止前行时,工作部分可继续运行,防止滚筒或者其它部件损坏。

(2)转速需调节部分比如脱粒滚筒,和转速恒定的工作部分不能出现在同一回路里,防止收获机出现非正常作业。

(3)在作业过程中易发生堵塞的工作部分如螺旋推运器需布置在回路末端,防止出现整个回路由于某处堵塞而整机堵塞损坏。

(4)需要在容易发生障碍的轴上面,比如螺旋推运器轴,安置安全离合器,防止发生故障所导致的零件损伤。

(5)需要在转速频繁调节的作业部件上,比如滚筒,采取无级变速器。

图3-1 割刀曲柄连杆机构

3各工作部件的设计

3.1切割器

切割器应满足:切割整齐、不遗漏谷物、不堵

塞刀。

该收获机采用Ⅱ型往复式切割器,利用曲柄连

杆机构(图3-1)传动割刀,收获机作业时,割刀既

做前进运动,又做往复运动,可用q λ表示割刀速

度与收获机前进速度的联系[6]。 H S H S V V n n m jd /)30//()30/(/q ===λ 公式(3-1)

式中:jd V ——割刀的平均速度,m/s ;

m V ——机器的前进速度,m/s ;

S ——割刀行程,mm ;

H ——割刀进距,mm 。

若切割速度比 q λ 过小,可能导致割桩不齐,割茬不稳;若 q λ 太大,会发生重割。由经验可知:当q λ=0.8~1.2时,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收获质量。已知机器的前进速度,故割刀的速度范围为:0.984~1.476m/s 。

根据收获机前进速度和曲柄转速大小,可算出其切割行程H :

t v m =H 公式(3-2) 式中 t ——割刀每走完一个行程S 后所用的时间(s )

m V ——机器的前进速度(m/s )

3.2拨禾轮

该设计采用偏心拨禾轮,拨禾轮相对于作物运动是其圆周运动及机器前进运动所合成的余摆线轨迹,为使拨禾轮具有拨禾作用,其圆周速度y V 与机器的前进速度m V 的比应满足1/≥=m y V V λ,增大y V 或λ值可增强拨禾轮作用,但过大会造成脱粒损失增大,

一般圆周速度在s m /3~1,0.2~3.1=λ。

3.2.1拨禾轮安装高度确定

拨禾轮垂直入禾,对豆荚打击最小,降低脱粒损失;为使拨禾轮垂直入禾,拨禾轮轴距离切割器平面的安装高度H 为:

(λ/h -R L H += 公式(3-3) 式中 h ——切割器距离地面的高度;

L ——作物的高度;

R ——拨禾轮半径;

λ——拨禾轮圆周速度y V 与机器的前进速度m V 的比值。

因此,若拨禾轮速度比λ、拨禾轮半径R 及割刀离地高度h 不变,拨禾轮的安装高度值处在一个变化范围内,需要根据收获作物高度进行适当调整。

3.2.2拨禾轮作用点的确定

在设计H 时要求拨禾轮要垂直入禾,同时应使拨禾轮作用点在被切断部分重心以上附近,一般切断部分的重心在顶部向下的 1/3(L-h )处,因此:H≥ R+2/3( L-h )。

3.2.3拨禾轮的转速

偏心拨禾轮使用偏心机构的搂齿做平行运

动,有助于插入倒伏作物丛并将其扶起,降低

对豆荚冲击及拨齿上提时的挑草现象。其构造

及原理如图所示:OO 1AB 组成了平行四杆机构,

作业中搂齿的方向恒定[6]。取搂齿长为200mm 。

根据机器的前进速度可以计算出拨禾轮的

转速: m i n )/(/30r R V n m πλ= 公式(3-4) 式中 m V ——机器前进速度(m/s );

R ——拨禾轮半径(m );

λ——拨禾轮圆周速度y V 与机器的前进速度m V 的比值。

A B O 1 O O e O 1

A

B 图3-2 偏心拨禾轮结构

λ值过大,拨禾轮引导、扶持的作物量越大,打击量也会大,损失加大;λ值过小,拨禾能力过弱,割台损失也大。一般收割大豆5.1~0.1=λ,故拨禾轮转速在26~39(r/min)。

3.2.4拨禾轮直径

该直径的选取,和“垂直入禾”、“稳定推运”有关。

m h L D 9.0)18.1(3/)05.065.0(8.12)1(3/)(2=-?-?=--≤λλ 公式(3-5)

故拨禾轮直径D 取900mm 。

3.3拨指、螺旋推运器

螺旋推运器可水平或倾斜运送,割台螺旋推运器作用是运送秸秆,集粮螺旋推运器作用是运送清选干净的籽粒。

3.3.1工作原理及物料的轴向移动速度

右图是螺旋推运器运动示意图,该形成线每转一

周的移动距离S 称为螺距,叶片各点螺距一致,螺旋升角不一样,最小地方在外径处的螺旋角R a ,设其以

角速度 w 围绕 Z 轴旋转,如果某一半径 r 的O 点

处有一物料点,那么该点既与螺旋面产生相互滑移,

又沿 Z 轴方向运动,该点运动速度能由速度三角形

得到[6]。其螺旋角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φtg tga /1≤ 即 φ-≤90a 3.3.2基本参数

表3-1推运器参数选择(mm )

Table 3-1 parameter selection of the push and transport device (mm)

图3-3输送物料的运动速

3.3.3拨指机构

拨指的长度L 和偏心距e 可以根据下式来确定,即:

)(2/L -L e m i n m a x mm

)(=;)(mm L e r min ++=L 公式(3-6) 式中 e ——偏心距(mm )

max L ——拨指伸出滚筒的最大伸出长度(mm )

m i n L ——相对方向的最小伸出长度(mm )

R ——推运器滚筒的半径(mm )

常用的e 值为68mm ,L 值为230mm 左右。拨指的轴向间距一般为240mm 左右,最外端的拨指距离中间输送装置侧壁50~100mm ,以防止堵塞。

在装配时应当保证拨指转至后上方时,能向筒内收缩,并保留在筒外有一定的余量min L (一般取值15~20);当转至前下方时,应伸出筒外,伸出长度为:140~150mm 。

3.4中间输送装置

采用链耙式输送器,选用两排套筒滚子链,在上面紧固一排L 型齿板,链耙速度应和推运器输送速度对应。齿高为30~40mm ,板厚为3~4mm ,一般为3~5m/s 。被动轮直径要比驱动轮偏大,可方便链耙抓运谷物,提高对谷物层厚度的敏感度。选取结构带有中间隔离板,能将输送槽分上下两层,链耙抓取谷物后由下层喂入脱粒滚筒,因而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灰尘被隔在下层,可减少尘土飞扬,改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

输送槽尽量缩短,且其倾角不超过50度,助于链耙抓取及运送谷物。链耙齿顶距离输送槽底板10~20mm ,允许齿顶于中部因链耙重力和底板碰触。

表3-2 输送槽参数选取(mm )

Table 3-2 conveyor trough parameter selection (mm)

3.5脱粒滚筒

为提高收割机的凹板漏下率及脱净率,采用双滚筒装置,第一滚筒以低速(单滚

筒速度的1/3~1/2)脱出大部分谷粒,未脱下的谷粒进入高速运转的第二滚筒(单滚筒的速度),保证谷粒脱净。试验表明,由于凹板总弧长达1m以上,脱粒时间长,作用力由弱到强,故采用双滚筒可降低未脱净损失,谷粒破碎率较低,脱粒装置的单位幅宽喂入量比单滚筒式提高30%,前后凹板的总面积较大,分离率可达95%以上[1]。

第一脱粒滚筒选用钉齿式,其出口齿侧间隙是单一脱粒滚筒2倍,经查阅书籍,入口齿侧间隙在13~15mm之间,出口齿侧间隙在18~22mm之间。第二脱粒滚筒为纹杆滚筒,其凹板入口间隙较单一脱粒滚筒约小1/3,出口间隙约大2~3mm,入口脱粒间隙在13~20mm之间,出口脱粒间隙在8~18mm之间。中间喂入轮直径取350mm,逐稿轮布置于纹杆滚筒的后上部,其转向与脱粒滚筒一致,以去除缠绕于脱粒滚筒上秸秆以及把秸秆混合物运到逐稿器上。逐稿轮直径范围为260-400mm,本设计取350mm。

表3-3 脱粒滚筒参数选取

Table 3-3 parameters of threshing cylinder

3.6分离装置

分离装置能把从滚筒输送秸秆中夹杂的籽粒及豆荚等分开。本设计采用键式分离装置,其抖动性能好,分离损失率控制在谷粒总重的0. 5%~1%。

3.6.1结构与类型选择

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

1马铃薯收获机的分析 1.1马铃薯收获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马铃薯是我国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作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甘肃、内蒙、山西、陕西、宁夏、云南、贵州、青海、吉林等省区,年产鲜薯近 6000多万吨。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以 10 万 hm2/年的增长速度逐年增加,2001 年达到 472 万hm2,产量居世界第 1 位[1-2]。我国是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但却是马铃薯成果转化比较差的国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我国马铃薯平均产量仅为 hm2,而欧美发达国家平均单产 35~43t/hm2。世界马铃薯中心的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对马铃薯的需求到2020年将有望增长 20%,超过水稻、小麦、玉米的增长。届时发展中国家对马铃薯的需求将是 2000 年的 2 倍[3-5]。随着市场对马铃薯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外一些大公司纷纷在中国从事马铃薯生产与加工业务,国内一些生产企业也纷纷加入这一领域,使得马铃薯生产开始向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迈进[6]。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占生产总用工 70%以上的马铃薯收获作业至今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人工割秧、镐头刨薯、人工捡拾的阶段,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规模生产,使之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伴随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马铃薯收获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对马铃薯收获机械研究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我国现阶段的马铃薯收获机还是以简单挖掘人工拣拾为主。而国外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与自动化的结合,将液压技术、振动分析、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应用于作业机械中,大大地降低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

1.2国外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现状 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收获起步早、发展快、技术水平高。20世记初,欧美国家出现畜力牵引挖掘机来代替手锄挖掘马铃薯、随后改由拖拉机牵引或悬挂。20年代末出现了升运链式和抛掷轮式马铃薯收获机。在20世纪40年代初,前苏联、美国就开始研制、推广应用马铃薯收获机械,50年代末即己实现了机械化。70~80年代,德、英、法、意大利、瑞士、波兰、匈牙利、日本和韩国亦相继实现了马铃薯作物生产机械化。70年代主要是研制大功率自走式根块作物联合收获机,且以收获垄作种植为主[8]。这些机型是大功率拖拉机变型,如荷兰在拖拉机基础上按照甜菜联合收获机的原理制成的双行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为了加强筛选效果,分离器有四个液压泵带动。 从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来看,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较迟缓,只是在近50年才发展到较高水平。在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中,挖掘机的生产和使用所占的比例趋于下降,而联合收获机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用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或用挖掘-捡拾装载机加固定分选装置来进行分段收获的两种全面实现收获机械化的配套系统,基本上实现了马铃薯收获机械化。而且,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大多采用升运链条式联合作业,技术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像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比利时和日本等国马铃薯收获机械化程度较高,收获机械性能稳定。 日本对生姜收获机械已经研制多年并有了一些成熟的机型,第一代机型只把根茎拔出地面,减轻了农民从地下挖出生姜的劳动量。据有关材料介绍,现在第二代机型已经研制成功并开始使用,它是一种从收获到清理到包装的联合作业机械。在韩国,对根茎收获机械的研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他们生产的一种配套于田园管理机的大蒜挖掘机,采用振动的原理,缓冲了阻力,并对根茎上附着的

小型牧草收割机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1前悬挂式旋转式牧草收割机总体设计 (2) 1.1本设计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 1.2收获对象对机械性能的要求 (2) 1.3总体设计原则 (3) 1.4要求达到的技术参数 (3) 1.5总体参数的确定 (3) 1.6总体方案的确定 (4) 2 计算部分 2.1传动比分配 (6) 2.2 v带传动设计 (6) 2.3锥齿轮传动设计 (7) 2.4四连杆挂接机构设计 (8) 3 总结 (9) 谢词 参考文献

小型悬挂旋转式割草机中传动部件和机架设计 扣扣1269408632 摘要:针对牧草收获产业,本文介绍了牧草收获机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对国内各种牧草收获机机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前悬挂旋转式牧草收割机。该机器对牧草种类和样式有广泛的适应性,这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旋转式牧草收割机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牧草;旋转式;收获机械 The transmission the frame’s design in small suspension rotary type field mower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forage harvesting industr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orage harvester in China. Design of the front suspension rotary mower on this basis. This machine widely on pasture types and styles have adaptability. This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otary mower product. Keywords:pasture; rotary type; harvesting machinery 前言 牧草收割是草产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牧草收割机械化水平和生产率,对于确保草产业丰收极为重要。切割器是各种牧草收割机械的重要工作部件,目前,各种牧草收割机械普遍采用的切割器有往复式和回转式两种。回转式切割机属无支承切割,不产生堵塞现象,更换刀片简易。 本次设计的双圆盘式割草机,选用回转式切割器,对牧草的适应性强,特别适应于稠密、倒伏和缠连的牧草,工作平稳,生产率高。设计的双圆盘割草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该机具由小四轮拖拉机前悬挂作业,主要有挂接、升降、传动、切割等机构组成,设计简单,结构紧凑; 二、本机具的升降由拖拉机液压手柄操纵,通过升臂、钢丝绳、滑轮等机构提升拉杆,完成机具的水平升降; 三、动力由拖拉机飞轮传递,机具皮带轮布置在两个齿轮箱中间,两个皮带轮处在同一个平面内,结构更紧凑; 四、机具前端设置了防护栏和防护罩,刀盘制作成碟形,使刀片旋转时与地面成一定角度,且脱落或飞出时不致伤人,安全可靠。 本次设计主要完成了圆盘式割草机的总体方案的选型,切割器的总体设计,传动系统的设计,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校核。

花生去壳机设计说明书

摘要 花生中富含脂肪和蛋白质,既是主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而且又可提供丰富的植物蛋白质。花生在制取油脂、制取花生蛋白、生产花生仪器以及在花生贸易出口时,都需要对花生进行预处理加工。花生的预处理主要包括花生的剥壳和分级、破碎、轧胚和蒸炒等。花生在加工或作为出口商品时,需要进行剥壳加工。花生在制取油脂时,剥壳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出油率,提高毛油和饼粕的质量,利于轧胚等后续工序的进行和皮壳的综合利用。 花生剥壳的原理很多,因此产生了很多种不同的花生剥壳机械。花生剥壳部件是花生剥壳机的关键工作部件,剥壳部件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机具作业刚花生仁破碎率、花生果一次剥净率及生产效率等重要的经济指标。在目前的生产销售中,花生仁破碎率是社会最为关心的主要指标。 花生脱壳机是将花生荚果去掉外壳而得到花生仁的场上作业机械。由于花生本身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花生脱壳不能与花生的田间收获一起进行联合作业,而只能在花生荚果的含水率降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进行脱壳。随着花生种植业的不断发展,花生手工脱壳已无法满足高效生产的要求,实行脱壳机械化迫在眉睫。 我国花生脱壳机的研制自1965年原八机部下达花生脱壳机的研制课题以来,已有几十种花生脱壳机问世。只进行单一脱壳功能的花生脱壳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以小型家用为主的花生脱壳机在我国一些地区广泛应用,能够完成脱壳、分离、清选和分级功能的较大型花生脱壳机在一些大批量花生加工的企业中应用较为普遍。 刮板式花生去壳机能否正常运转,看的是其主要部件的设计,如果设计不合理,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或者说不能运转,那么生产出来的这台机器就是一堆废品。设计合理,机器就能正常的运转对并对花生果进行剥壳。因此,刮板式花生去壳机的主要部件的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设计将提供给使用者更多的方便和实惠。 关键词:花生脱壳刮板式花生去壳机

联合收割机原理1割台讲解学习

联合收割机原理1割 台

第一节割台部分 割台的作用是将站立的作物切割下来,并均匀地输送到过桥中。其中包括:切割器、拨禾轮、中央搅龙及传动部件。 一、切割器 切割器由动刀部分和定刀部分组成。 动刀部分包括:刀头、动刀片、刀条、铆钉等。定刀部分包括:护刃器、刀梁、压刃器、摩擦片等。其中动刀片是通过铆钉铆在刀条 1.刀头 2.刀杆 3. 4. 5.刀梁 6. 7. 8 整动刀片在护刃器中的上下间隙的,摩擦片是用来调整刀条在护刃器中的前后间 隙的。 切割器的调整包括以下几方面: (1)护刃器直线度的调整 在检修时,应检查所有的护刃器是否在同有直线上,检查时可用一条细线对整割台两侧护刃器的尖部,观察其它护刃器尖部是否在该直线上,如不在同一直线上应在护刃器下部的固定螺母前后加垫片来找平。 (2)动刀片与护刃器对中的调整

(W 3 拨禾轮的作用是将谷物引向切割器,弹齿和齿耙管引导作物的同时作为切割的扶持点,将切割下的谷物铺放在割台上,同时清理掉切割器上的禾秆,以利于 割刀继续工作。 别切断作物高度的2/3处,如1-4 图1-4

拨禾轮过高会造成齿耙管打在作物的穗头上引起籽粒脱落,增加打击损失。拨禾轮调的过低会造成拨禾轮回带或缠绕。拨禾轮的高度是由液压油缸控制的,当拨禾轮油缸落到最低位置时,弹齿与切割器之间的间隙不能小于30mm,以防止弹齿插入割刀中。调整时可通过两侧油缸的调整螺杆来完成,将螺杆向柱塞里拧间隙变小,向外拧间隙变大,调整后应将调整螺杆上的锁紧螺母拧紧。 (2)拨禾轮前后位置的调整 在拨禾轮左右的支臂上各有9个孔,调整时可以通过孔位的窜动来改变拨禾轮前后的位置。当收割比较高大的作物时拨禾轮应尽量向前调整,防止作物铺放在搅龙上方;当收割比较低矮的作物时拨禾轮尽量向后调整,防止割台上出现作物堆积造成喂入不均的现象。在调整拨禾轮时应保证弹齿与搅龙的最小间隙大于50mm。 (3)弹齿倾角的调整 在拨禾轮的侧面设有弹齿倾角的调节机构,调节板上装有两个滚轮支承偏心盘,调节板中央开有长圆孔用定位螺栓与滑动轴承座支架紧固在一起。 调节弹齿角度时,应先松开定位螺栓然后通过调节板推动偏心盘,靠平行四杆机构的变化来改变弹齿与地面的角度的。弹齿从中间位置可向前、后各调15°角。当收割直立作物时弹齿倾角应垂直于地面,如弹齿后倾会造成作物被拨到搅龙上方,并出现拨禾轮回带现象;当收割倒伏作物时弹齿倾角应向后调整,来提高拨禾轮的抓取能力。 (4)拨禾轮转速的调整 拨禾轮的转速应与收割的速度配合,如果转速过高会造成打击损失并产生拨禾轮回带;如果转速过低会造成割台的堆积,喂入不均。一般情况下拨禾轮的线速度要比收割机前进的速度略大一些。拨禾轮的转速是由调速电机控制的,需要调节时可通过仪表盘上的按钮进行调节。 三、中央搅龙 中央搅龙由搅龙筒、曲轴、伸缩指、安全离合器及调整机构等部分组成的。 搅龙左半轴与搅龙筒用螺栓连接,是通过一个轴承支承在割台的左侧壁上的,并带动搅龙旋转。搅龙右半轴是通过两口轴承与搅龙筒连接的,它不随着搅龙一同旋转。在左右半轴之间是用来固定伸缩指的伸缩指轴,在搅龙转动时伸缩指及其支座在搅龙的带动下一面绕伸缩指轴转动,一面在尼龙导套的孔中伸缩滑动拨动谷物。 中央搅龙的调整包括以下几方面: (1)搅龙叶片与防缠板的间隙 搅龙叶片外缘与倾斜输送器入口左右侧的防缠板的间隙应保持在7~9mm之间,如图1-5(X)。调整时先放松割台侧壁吊板上的螺母(A)、(B)和(H)搅龙即可向前或向后移动,再调节另一侧。必须保证两侧间隙一致。

基于ProE造型下的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

齐齐哈尔大学第十一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说明书 题目基于ProE造型下的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王雪峰李明珠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国外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简述 (1) 1.2 国内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现状 (2)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3) 1.3.1 研究内容 (3) 1.3.2 研究方法 (3) 第2章马铃薯收获机整体结构的设计 (4) 2.1 马铃薯收获机的整体结构 (4) 2.2 挖掘机的工作原理 (5) 第3章确定传动比和选择减速器 (5) 3.1 确定传动比 (5) 3.2 选择减速器 (6) 第4章传动系统的设计 (7) 4.1 传动带的设计 (7) 4.1.1 设计带轮的三维图 (12) 4.2 链轮的设计 (13) 4.2.1 链轮的设计目的 (13) 4.2.2 链轮的设计 (14) 4.2.3 计算链轮尺寸 (16) 4.2.4 设计抖动轮的三维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链轮轴的设计与校核.. (18) 5.1 链轮主动轴的设计 (18) 5.2 链轮主动轴的校核 (18) 第6章设计清选机构 (20) 6.1 选择清选机构以及工作过程 (20) 6.2 确定分离输送带的线速度 (21) 第7章设计切土挖掘机构 (22) 7.1 设计切土挖掘机构的要求 (22)

7.2 设计挖掘铲 (23) 7.3 固定挖掘铲的螺栓的校核 (24) 7.4 切土刀模具设计 (26) 第8章机架部分的设计 (27) 8.1 设计地轮 (27) 8.2 设计机架 (27) 8.3 机构仿真的概述 (28) 8.4 机构的部分运动仿真 (30) 8.5 数控加工机架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9章结论. (32)

棉秆收获机设计

前言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目前,全国棉花种植面积600万hm2,每年棉秆产量约为3000万t。按1t棉秆相当于0.4 m ,林木用于制造纸浆量计算,若能全部利用,每年可节省林木资源12万m3,如此大的可再生资源如果实现循环综合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发展棉花秸秆机械化收获技术,对实现农业剩余物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农业意义重大。 对棉秆收获机械化的要求虽然十分迫切,但由于棉秆主干粗细不一,枝杈多,长势特殊等原因,收获技术和收获机械仍不完善。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棉秆已被广泛应用于能源、造纸及生物基材料等领域,尤其是棉秆木质成分含量高,可作为优质的可再生资源原料,棉秆收获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备受关注。因此,对棉秆收获过程的机理和特性进行探讨,提高棉秆收获效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几年已有多种机型问世。 关键词:棉秆收获机;棉秆加持提拔;棉根铲切;张紧装置;地轮传动

目录 1绪论 (1) 2起拔机构的设计要求 (2) 2.1 功能设计 (2) 2.2 适应性要求 (2) 3棉秆收获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过程 (2) 3.1 基本结构 (2) 3.2起拔原理 (4) 3.3 工作过程 (4) 4起拔输送机构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5) 4.1 铲刀的设计 (5) 4.2 棉秆夹持输送装置的设计 (5) 4.3 铺禾器的设计 (6) 5棉秆收获机的传动机构的设计 (6) 5.1 传动原理 (6) 5.2棉杆夹持起拔输送运动分析 (8) 6齿轮传动的设计 (9) 6.1大锥齿和小锥齿 (9) 6.2.齿数选择 (10) 7轴II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11) 7.1轴的设计 (11) 7.2轴的校核 (11) 总结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水稻联合收获机割台装置的设计

水稻联合收获机割台部分设计第 1 页共17 页 水稻联合收获机割台部分设计 作者:xxx 指导老师:xxx (xxx大学 11级机械制造极其自动化合肥230036) 下载须知:本文档是独立自主完成的毕业设计,只可用于学习交流,不可用于商业活动。另外:有需要电子档的同学可以加我2353118036,我保留着毕设的全套资料,旨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联合收获机是将收割机和脱粒机用中间输送装置连接成为一体的机构,现在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割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收割台的功用是切割作物,并将作物运向脱粒装置,它由拨禾轮、切割器、分禾器和输送器等组成。本文设计了一种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获机收割台,拨禾轮将作物拨向切割器,切割器将作物割下后,由拨禾轮拨倒在割台上。割台螺旋推运器将割下的作物推集到割台中部,并由螺旋推运器上的伸缩扒指将作物转向送入倾斜输送器,然后由倾斜输送器的输送链耙把作物喂入滚筒进行脱粒。本联合收割机的割台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特点,缩小了联合收获机的体积并减轻机重,对多种作物均有较好的适应性。 关键词:联合收获机;水稻;全喂入式;割台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水稻是我国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2006年全国耕地面积12204.69万hm2,水稻种植面积约2929.46万hm2,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0%,居世界界第二;总产量约2亿t,

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5%,位居世界第一。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为7.26亿kW,每公顷耕地拥有农机动力为5.77kW,机械化耕地、水稻种植和收获作业水平分别为55.39%、9%和38.8%,水稻生产耕种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6.5%。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而水稻的种植收获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耕作制度、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栽种水稻的方式、方法大不相同,从而导致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缓慢,生产力落后。并且种植方式除少数农场外,大多数是农户经营,田块比较小,而且在收获时田间比较湿软,因此我国水稻收获的机械化水平比较低。 水稻收获方式主要有:人工收获、割晒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3种,在人工收获中,由人工完成整个收获过程,时间长、效率低、费工费力且损失浪费严重。据测算,人工割、捆、垛、运及脱粒等总损失率10%~25%,而割晒分段收获由割晒机进行收割,然后由人工进行捆束、脱粒、清扬和晒场。这种收获方式较人工收获提高了收割效率,且有利于水稻后熟和改善米质,同时可借助通风和日晒降低水稻含水量,便于脱粒,减少烘干和晒场的作业量,但是整个收获过程还需很多劳力配合,工效仍较低,谷粒的总损失较大。若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则可以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选及装袋等过程,不仅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降低了收获成本而且损失率仅为1%~5%。 因此,研制一种新型轻便的水稻收获机收割装置,把更多的农民从艰苦的劳动条件下解放出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农民来说是最实惠的。 1.2 水稻收获机的发展现状 在国外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其谷物收获都是用联合收获机完成的。在我国,尽管近年来收获机械发展很快,但由于经济、人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联合收获机拥有量还比较低。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粮食的总产量在逐年减少。一些农学专家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正在研究超级杂交稻,每公顷产量在10000kg以上的杂交水稻已经问世,并逐步在大面积推广。超级杂交稻最高每公顷产量可望达到15000kg。截至2004年底,超级稻新品种在四川、福建、湖南、安徽、辽宁、浙江等水稻主产区已累计推广1000万hm2。从今年起,我国将在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四川、重庆、吉林、辽宁等12个省市率先启动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力争今年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400万hm2。超级杂交稻与现有水稻的特性差别很大,单产高、长势密、茎秆粗、秆青叶茂、含水率高。收获这种水稻,对现有全喂入和半喂入机型在技术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现有推广使用的联合收割机都不适应超级稻的收获,脱粒装置处理容量与高产大流量不匹配,秆青叶茂的作物在大流量的条件下分离更加困难。如何解决这种高产超级稻的收获问题已引起收获机械专家们的注意,也已成为科技领导部门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有些收获机械专家认为,割前脱粒(梳脱式)机型由于作业时茎秆不进入机器中,可以

机械专业机械毕业设计优秀课题集

1)钢管捆扎自动码垛成型机设计(行车水平运动部分)(科研,需下厂) 2)钢管捆扎自动码垛成型机设计(垂直吊装部分)(科研,需下厂) 3)钢管成型输送机设计(科研,需下厂) 4)钢管捆扎自动码垛成型机设计(自动上料部分)(科研,需下厂) 5)铜棒料加热自动排放料装置设计(企业项目,需下厂) 6)氮化炉及炉门开关设计(企业项目,需下厂) 7)台车炉及料架进出装置设计(企业项目,需下厂) 8)网带炉进料装置设计(企业项目,需下厂) 9)大棒料冷进热出装置设计(企业项目,需下厂) 10)生物质颗粒造粒机设计(企业项目,需下厂) 11)秸秆打包机设计(企业项目,需下厂) 12)成型金属板工件的装卸设备(98) 13)薄壁管切割机设计(87) 14)物料(固液两相)灌装机(传动部分)设计 15)冲压回转定位装置设计 16)油缸装配机设计 17)磨料成型机设计 18)钢筋切断机的设计 19)搅拌磨设计 20)弯管机设计 21)旋转盘造粒机设计 22)螺旋输送泵设计 23)皮带机拉紧装置设计 24)振动输送机设计 25)板料输送机设计 26)轮毂抛光机设计 27)车床进给系统数控化改造 28)隔膜泵设计 29)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设计 30)高空作业车设计 31)直线式不干胶贴标机设计 32)水仓清理机设计 33)缸筒加工专用机设计 34)提升机制动装置设计 35)四孔钻床设计 36)液压推车机设计 37)拉伸压缩试验机设计 38)电动绞车设计 39)工件输送机设计 40)筛沙机设计 41)法兰焊接机设计 42)型钢支架整形机设计 43)机械手直线运动液压系统的的设计 44)自动跟踪太阳智能型太阳能系统设计

马铃薯收获机分析

1马铃薯收获机的分析 1.1 马铃薯收获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马铃薯是我国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作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甘肃、内蒙、山西、陕西、宁夏、云南、贵州、青海、吉林等省区,年产鲜薯近6000多万吨。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以10 万hm2/年的增长速度逐年增加,2001 年达到472 万hm2,产量居世界第1 位[1-2]。我国是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但却是马铃薯成果转化比较差的国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我国马铃薯平均产量仅为13.9t/hm2,而欧美发达国家平均单产35~43t/hm2。世界马铃薯中心的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对马铃薯的需求到2020年将有望增长20%,超过水稻、小麦、玉米的增长。届时发展中国家对马铃薯的需求将是2000 年的2 倍[3-5]。随着市场对马铃薯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外一些大公司纷纷在中国从事马铃薯生产与加工业务,国内一些生产企业也纷纷加入这一领域,使得马铃薯生产开始向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迈进[6]。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占生产总用工70%以上的马铃薯收获作业至今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人工割秧、镐头刨薯、人工捡拾的阶段,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规模生产,使之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伴随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马铃薯收获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对马铃薯收获机械研究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我国现阶段的马铃薯收获机还是以简单挖掘人工拣拾为主。而国外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与自动化的结合,将液压技术、振动分析、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应用于作业机械中,大大地降低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 1.2 国外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现状 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收获起步早、发展快、技术水平高。20世记初,欧美国家出现畜力牵引挖掘机来代替手锄挖掘马铃薯、随后改由拖拉机牵引或悬挂。20年代末出现了升运链式和抛掷轮式马铃薯收获机。在20世纪40年代初,前苏联、美国就开始研制、推广应用马铃薯收获机械,50年代末即己实现了机械化。70~80年代,德、英、法、意大利、瑞士、波兰、匈牙利、日本和韩国亦相继实现了马铃薯作物生产机械化。70年代主要是研制大功率自走式根块作物联合收获机,且以收获垄作种植为主[8]。这些机型是大功率拖拉机变型,如荷兰在拖拉机基础上按照甜菜联合收获机的原理制成的双行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为了加强筛选效果,分离器有四个液压泵带动。 美国在1948年以前用收获机来收获马铃薯,然后人工捡拾,直到1967年,开始使用联合收获机。20世纪80年代初期,联合收获机和分段收获的面积占马铃薯作物种植面积的85%,其中联合收获已达到50%以上。20世纪90年代,美

谷物联合收获机 脱粒 工作部件地设计4kg

农业机械学课程设计 学院工程学院 专业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 姓名付作立 学号 指导教师车刚胡军 中国· 2008年 6 月

目录 1.引言----------------------------------------------------------------------------------------------------(2) 2.结构设计与计算---------------------------------------------------------------------------------------(2) 2.1方案确定----------------------------------------------------------------------------------------------(2) 2.2喂入方式----------------------------------------------------------------------------------------------(3) 2.3滚筒的长度-------------------------------------------------------------------------------------------(3) 2.4滚筒的直径------------------------------------------------------------------------------------------(3) 2.5脱粒间隙-----------------------------------------------------------------------------------------------(4) 2.6滚筒转速-----------------------------------------------------------------------------------------------(4) 2.7夹持输送链的速度选择-----------------------------------------------------------------------------(5) 2.8弓齿的设计--------------------------------------------------------------------------------------------(5) 2.9副滚筒--------------------------------------------------------------------------------------------------(7) 2.8凹版-----------------------------------------------------------------------------------------------------(8) 3.主要技术参数-------------------------------------------------------------------------------------------(8) 参考文献-------------------------------------------------------------------------------------------------- (9)

关于农作物的学术论文

关于农作物的学术论文 农作物施肥技术要点 [摘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的施肥技术是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我们加强对农作物施肥技术的研究,通过对施肥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从而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本文主要对施肥工作中存在的误区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从多个方面对农作物施肥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综合的阐述,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农作物施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1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1650(2014)07-0036-01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作物进行有效地施肥管理,帮助其健康的成长。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好合理地施肥技术,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这种问题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研究,改变农作物施肥的技术,从而全面保证施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一、农作物施肥误区 1.烧伤或者腐烂根部 有些农民在施肥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知识,在施肥过程中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施肥,对于农作物根部造成了严重烧伤,特别是对于一些蔬菜类的作物,在进行根部施肥过程中由于对用量的掌握不好,认为多施肥有利于植株的生长,殊不知这样过量的使用会严重烧伤了植物的根系,甚至造成了腐烂的现象。 2.产生有毒气体危害作物

农作物施肥过程中,过量的生物有机复合肥和具有较高含量的氯化铵在混合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气体,当这些有毒 害的气体超过一定标准之后就会对农作物产生严重的影响,影响到 农作物正常的生长。 3.造成作物生理干旱或者引发病虫害 农户在施肥过程中,对于肥料浓度大小的把握不是很准确,在施肥或者喷洒过程中,落到植物的叶面上。如果在蔬菜种植过程中, 施肥的浓度过大,会造成蔬菜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从而导致蔬菜的 生理干旱现象。菜叶受到肥料灼伤之后,会严重影响到蔬菜的正常 生长。而其他粮食作物,如果肥料含量过多,导致根部影响过剩, 很容易滋生病虫害,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影响,情况严重时甚至可 以造成农作物疯长和减产。 二、正确的施肥技术要点分析 1.根据茬口进行施肥 采用这种施肥方式进行施肥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前茬肥,但是目前,农民在施肥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忽略这一方面的施肥,在施肥 管理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茬口进行施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 提高肥料的效用。在茬口进行施肥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了硬茬、 软茬、冷茬和热茬等几种情况,硬茬在施肥时需要考虑的作物主要 是高粱、玉米等作物的茬口。这几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求土壤相 对比较紧密,因此,应该使用富含有机质的肥料。而针对软茬的作物,施肥过程中则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作物生长的环境是属于比较湿 润的软土还是干燥的软土,对于软茬施肥应该保证土壤处于一个湿 润的环境当中,在施肥过程中由于土壤中氮元素比较多,因此主要 应该重点补充磷肥和钾肥。冷茬施肥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是蔬菜 作物还是经济作物,这类作物的收获季节一般都比较晚,施肥过程 中应该适当的添加一些马粪或者养肥等热性的肥料。热茬口施肥时,需要注意的是种植的农作物是马铃薯还是小麦,这类作物的生长周 期比较短,收获的季节都比较早,因此在施肥过程中需要使用那些 含水分比较高的冷性肥料,如牛粪或者猪粪等。

205 马铃薯收获机设计

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 摘要:马铃薯为地下产物,且是块茎繁殖, 其收获受季节和天气限制。由于 马铃薯的收获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且季节性强,因此给农民造成极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就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现状、马铃薯收获机的研究和应 用进行介绍和分析,设计了组合分离式马铃薯收获机。对该机的主要参数进行了 选择,对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进行了理论计算。 关键词:马铃薯,设计,挖掘铲

The design of potato harvester Abstract: Potato is an under ground plant. Its harvest is limited by the crown of the year and weather. Since the potato harvesting process has some difficult problems for farmers such as being strenuous and time consuming, great in labor intensity and urgent in seasonal demand,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tato harvest, and a combined separation potato digger has been developed through selection of principal parameter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for the design of essential parts. Kewords: potato, design, digging shovel

自走式红枣收获机的设计

前言 果业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果业产业应该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因而,随着世界性果业日益发展,寻找新的果园发展方式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枣业是果业中的一种,在新疆南疆一带种植广泛,果园收获作业是果园生产全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枣树收获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传统的人工收获方法,每公顷需几百个工时,占果园生产过程中总用工量的50%左右,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果园收获机械化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工作的重点。当前,果园收获机械化在已作为一种比较成熟技术在国外被广泛采用,机械收获的生产效率与人工相比提高了5~10 倍,大大的提高了效率。机械采收的方法主要有振摇法和梳刷法,振摇法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机械采收方法,是国外应用较多、适用性较好的采收机型。然而,国内果园收获主要依靠人工摘或借助简单工具采摘,林果采收机械的研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见比较成熟的实用机具报道。目前,随着新疆特色林果,尤其是红枣等林果的产业化发展,依靠人工采收已不能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要。 针对国内尤其是新疆果园采收机械的研究现状和林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的形式及要求,研究并设计机械振动式林果采收机,对于发展并提高我国林果收获机械化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红枣;收获机;振动式

目录 1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2国内外水果采摘机械的现状 (1) 1.3国外现状水果采摘机械的现状 (2) 1.4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2) 2总体方案拟定 (3) 2.1方案来源 (3) 2.2总体方案设计 (3) 3总体计算 (5) 3.1传动比分配 (5) 3.2效率计算 (5) 3.3功率计算 (5) 3.4转矩计算 (5) 4主要零部件设计 (6) 4.1减速机的选择 (6) 4.2V带的设计计算 (6) 4.3带轮计算 (8) 4.4滚子链传动设计计算 (9) 4.5链轮计算 (10) 4.6直齿圆锥齿轮计算 (11) 4.7轴的设计 (15) 5轴的校核 (19) 5.1按扭转刚度条件计算 (19) 5.2校核轴的疲劳强度 (19) 6辅助部件 (21) 6.1键的选择 (21) 6.2联轴器的选择 (21) 6.3轴承选择 (21) 7总结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设计

摘要 该水稻联合收割机可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筛选、分离和装袋作业。该机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灵活,通过性与适应性好,较好地解决了大、中型收割机在丘陵、山区和水田难以收割的难题,在南方双季稻区、泥脚深度不大于20厘米的稻田中均能正常收割水稻。该机采用全喂入、轴流式滚筒脱粒机构收割,确保脱粒干净、破碎率低,分离性能好。 关键词收割脱粒分离

A BSTRAC T T his r ice h ar ves t mach ine can r eap,t hr esh ,scr een,sep ar ate an d feed o n e t ime .It is small,lig ht,an d it can be o per ated f lex ib ly.Als o it can be us ed w id ly.I t can so lv e the p ro b le m th at it is d if ficu lt to wo r k in mo u n tain ar ea in p ad d y fo r th e lar g e har vest mac hin e o r mid d le lar g e har v est mac hin e.The mac hin e can w o rk ver y w ell in p ad d y th at its dep t h is n ot mo r e t han t wen ty in ch es in so ut h area wh er e the r ice can be p lant ed two times in o ne year.I t can be feed wh o lly.Th e mac hin e wo r ks with a xle-f lo w-ro ller th r esh mac hin e,and it can th r esh an d s epar ate w ho lly.I ts crack rat e is lo w. Key w o rd:reap th res h s epa rat e

韭菜收割机设计说明书范文

第二章设计方法与实现 2.1引言 韭菜收割机的设计过程从对韭菜收割的机械化转换,总结普通农业机械的运动模式和功能实现,到具体机构的设计构思和分析计算,产品模型的建立,工程分析和设计制造,一步一步完整走过,让整个设计路程圆满而成果丰硕。其中,数字化的设计方法和基于特征的参数化设计系统让设计过程高速而有效,对这个设计过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韭菜收割机是在对常用的农业机械进行了初步探索下进行的,对农机的普遍机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提取出农业机械通用的结构和使用的设计,将其精华注入到这款韭菜收割机中,力求使这款韭菜收割机能更加实用,更加合理,以弥补设计实践上的经验不足。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对部分机构进行了功能实现性的设计,机械设计分析和理论设计计算,从割刀的设计、皮带链条的设计选用到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应用,多方面设计研究让收割机模型更加合理。 2.2设计内容 机械产品的设计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反复进行的复杂过程,它包括零部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位置关系的设定、材料选择、装配、工艺标准、加工制作等过程,而基于二维制图的机械设计步骤繁琐,没有直观的立体呈现,缺乏必要的形象实际的力学分析等工作,且效率低,质量无法保证。当CAD,连同CAE、CAM 技术应用于现代机械设计时,这些传统的弊端一一解决,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将设计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更加直观,更加实际和有效。这些基于特征的参数化系统在众多设计软件中体现,如Solidworks等,已成为现阶段必不可少的设计工具。 特征描述是三维造型设计的关键。Solidworks的特征设计让机械设计更加方便和高效,同时立体化设计让设计更加人性化和高度视觉美感。在对韭菜收割机进行机械设计时,主要依托Solidworks这款三维设计软件,通过它的CAD、CAE、CAM技术,进行基于参数化的模型构建,力学分析,动画仿真,模拟加工等工序。基于参数化的设计系统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将设计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更加直观,更加实际和有效。

2014年最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优秀通过答辩

1)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及箱体的加工工艺 2)自动化生产线中工件输送机的设计 3)XE150D挖掘机工作机构的设计 4)J23-100机械压力机主机及传动系统的设计 5)10000KN全自动墙体砖压机的设计 6)J31-400机械压力机主机的设计 7)LW500E装载机传动系统的设计 8)Y28-630/1030双动拉伸液压机本体及液压系统设计 9)YA32—315液压机本体及液压系统设计 10)XE150D挖掘机液压系统的设计 11)玉米果穗脱粒机的设计 12)轮式装载机总体设计及转向系统设计 13)自动穿串机的设计 14)高楼火灾逃生器 15)塑料管材无屑切割机的设计 16)塑料管材行星切割机的设计 17)玉米果穗剥皮机的设计 18)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的设计 19)花生去皮机的设计 20)轮式装载机总体设计及制动系统设计 21)山楂去核机的研究与设计 22)包皮单机的研究与设计

23)双履带式(T型)行走机构设计 24)四履带双摆臂式(TA型)行走机构设计 25)核桃去壳机的研究与设计 26)双摆臂履带式搜索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27)四摆臂履带式搜索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28)数控立式铣床主传动系统的设计 29)数控磨床回转工作台的设计 30)经济数控车床回转刀架的设计 31)两轮式搜救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32)四轮式搜救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33)六轮式搜救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34)摇杆机器人齿轮式差动平衡机构 35)摇杆式四轮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36)摇杆式轮履结合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37)数控车床进给系统传动结构的设计 38)基于PLC的XY轴步进运动控制装置的设计 39)经济型数控车床主传动系统的设计 40)数控冲床分度工作台的设计 41)R180柴油机曲轴工艺设计及夹具设计 42)剪叉式物流液压升降台的设计 43)落料冲孔倒装复合模的设计 44)气门摇臂轴支座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割台的设计与仿真研究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目录.............................................................. III 第一章绪论.. (1) 1.1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1) 1.2 国内外玉米不对行收获技术研究应用现状 (2) 1.2.1 国外玉米不对行收获技术的发展 (2) 1.2.2 国内玉米不对行收获技术的发展 (3) 1.3 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6) 1.3.1 玉米收获机割台扶禾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6) 1.3.2 圆盘刀茎秆切割过程仿真及功耗研究 (6) 1.3.3 基于ADAMS的圆盘刀驱动齿轮箱的设计和仿真研究 (7) 第二章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方案设计 (8) 2.1 方案的确定 (8) 2.2 工作原理 (9) 2.3 行距适应性分析 (9) 2.4 割台主要基本参数的确定 (10) 2.5 本章小结 (12) 第三章扶禾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13) 3.1 扶禾装置的方案设计 (13) 3.2 割台扶禾轮拨禾轮液压驱动系统的设计 (13) 3.3 扶禾轮的设计与扶禾过程的分析 (16) 3.3.1 聚拢过程的分析 (16) 3.3.2 脱出过程的分析 (17) 3.3.3 基于ADAMS的茎秆脱出过程仿真 (20) 3.4 扶禾轮驱动变速箱的设计 (24) 3.5 本章小结 (26) 第四章切割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27) 4.1 切割装置的分析与参数确定 (27) 4.2 茎秆切割装置驱动方案的设计 (28) 4.3 茎秆切割装置驱动齿轮箱的设计与仿真 (2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