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籽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及抑菌检测
- 格式:pdf
- 大小:214.28 KB
- 文档页数:3
韭菜根药用研究报告总结
韭菜根是一种草本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根据对韭菜根的药用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 抗菌活性:韭菜根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致病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2. 抗氧化活性:韭菜根富含多种天然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多酚类化合物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
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生。
3. 抗炎活性:韭菜根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炎、肠道炎症等炎症性疾病的症状。
4. 降血脂作用:韭菜根中的硫含化合物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可以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等脂质物质的含量,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5. 抗肿瘤活性:韭菜根中的硫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对预防和治疗某些癌症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总之,韭菜根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抗炎、降血脂和抗肿瘤等药用活性,可以作为传统药物或保健品的重要原料之一。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药用效果和安全性,并寻找合适的应用方式和剂量。
《资木瓜活性物质提取及其抑菌特性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天然植物中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资木瓜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其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其在抑菌方面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资木瓜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并探讨其抑菌特性的应用。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资木瓜:购买自当地农贸市场,选取成熟度适中的果实。
实验试剂: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
实验仪器:旋转蒸发器、紫外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等。
2. 方法(1)资木瓜活性物质的提取①将资木瓜去皮、去籽,切块。
②采用不同的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对资木瓜进行浸泡,进行活性物质提取。
③利用旋转蒸发器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得到活性物质提取物。
(2)抑菌特性的研究①选择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菌种作为实验对象。
②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资木瓜活性物质对不同菌种的抑菌圈直径。
③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实验,评估资木瓜活性物质对菌种的抑制作用。
三、结果与讨论1. 活性物质提取结果采用不同溶剂对资木瓜进行提取,得到的活性物质含量有所不同。
其中,乙醇作为溶剂时,提取效果最佳。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发现乙醇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
2. 抑菌特性分析(1)抑菌圈直径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资木瓜活性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菌种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不同菌种的抑菌圈直径有所差异。
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
(2)MIC和MBC通过MIC和MBC实验,发现资木瓜活性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菌种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
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菌效果逐渐增强。
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可完全抑制菌种生长。
3. 讨论资木瓜活性物质的抑菌特性可能与其中的多种化学成分有关,如多酚、黄酮、皂苷等。
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可能是资木瓜具有抑菌特性的主要原因。
此外,资木瓜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浓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其抑菌效果。
韭菜籽的现代研究与思考
李欢;张梦飞;苗明三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年(卷),期】2017(32)3
【摘要】韭菜籽有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含生物碱类、核苷类、甾体皂苷、挥发油类、不饱和脂肪酸类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韭菜籽具有补肾壮阳、养肝、固精等作用,
临床上主要适用于肝阳虚亏、肾阳不足所致阳痿、腰膝冷痛以及肾虚不固所致滑精、遗尿、尿频、带下等症。
韭菜籽作为药食两用植物在日常生活和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韭菜籽的栽培以及种植方面也有非常全面的研究,但就其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和食
疗的报道很少。
韭菜籽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而且具有药理作用,比如改善生殖器性
腺功能等,故有必要对韭菜籽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利用。
【总页数】3页(P430-432)
【关键词】韭菜籽;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中药
【作者】李欢;张梦飞;苗明三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2
【相关文献】
1.水相酶解法同时提取菜籽油与菜籽蛋白研究--菜籽蛋白质酶水解的工艺过程及动力学 [J], 刘志强;刘擘;曾云龙
2.菜籽粕脱毒提取菜籽蛋白研究进展:Ⅰ.菜籽粕脱毒与菜籽浓缩蛋白制取 [J], 王车礼;史美仁
3.长江流域脊囊属化石的研究及现代水韭的起源 [J], 孟繁松
4.菜籽花开好春光——淮剧现代戏《菜籽花开》中的纯美表达 [J], 王馗;
5.分韭,山韭和韭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J], 杜武峰;熊金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草药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李永刚;文景芝【期刊名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3(034)004【摘要】以辣椒疫霉菌、立枯丝核菌、番茄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禾谷镰刀菌、大豆疫霉菌、番茄叶霉菌、烟草赤星病菌及玉米小斑病菌为供试菌种,用30种中、草药的水提取物对其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蒜提取液对立枯丝核菌、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0%;猪胆汁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93.22%,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0.94%;金银花提取液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0%;连翘提取液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76.10%;LS-1为本课题组自行研制,由苦参、黄柏、蛇床子等10余种中药组成,其对番茄早疫病菌、禾谷镰刀菌及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1.46%以上,在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中对番茄枯萎病菌、番茄叶霉及玉米小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0.71%,85.71%和77.14%.【总页数】4页(P396-399)【作者】李永刚;文景芝【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R281;R285.5;Q939.5【相关文献】1.花生红衣乙醇和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性与抑菌活性比较研究 [J], 熊柳;张磊;张吉民;孙庆杰2.黄杨水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J], 张宏萌3.恩施地枇杷水提取物及其萃取成分的抑菌活性研究 [J], 杜银香4.红檵木幼叶的水和醇水提取物抑菌活性分析 [J], 赵虹桥;卢成瑛5.中草药醇提物及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J], 陈绍辉;刘树明;许皓;曹海涛;林雁春;马红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韭菜籽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韭菜籽,是指韭菜的种子。
韭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
韭菜籽则是韭菜中种子的部分,同样富含营养,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韭菜籽的功效与作用。
一、抗衰老和延缓衰老的作用韭菜籽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成分,这些成分对于抗衰老和延缓衰老具有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E能够中和自由基,防止氧化反应的发生,从而减缓衰老的过程。
维生素C 则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维持肌肤弹性和光泽,提高皮肤的抗氧化能力,减少皱纹的产生。
二、促进血液循环和调节血管功能韭菜籽中富含的维生素K具有促进血液凝固和血管收缩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此外,韭菜籽还含有一种称为“韭菜素”的物质,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管阻塞的风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增强免疫力和抗炎作用韭菜籽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这两种维生素对于增强免疫力和抗炎作用非常重要。
维生素C能够增加白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提高机体对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
维生素A 则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和抗炎作用的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伤修复。
四、保护肝脏和促进肝脏再生韭菜籽中的一种活性成分称为“韭菜素”,具有保护肝脏和促进肝脏再生的作用。
韭菜素能够清除肝脏中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伤。
同时,韭菜籽中还富含丰富的可溶性纤维,通过促进胆汁的分泌,帮助肝脏排毒,维护肝脏健康。
五、调节肠道功能和通便作用韭菜籽中富含的纤维素能够增加肠道蠕动,促进粪便的排出,起到通便作用。
同时,纤维素还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维护肠道的健康。
常食用韭菜籽可以预防和缓解便秘,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六、降低血脂和预防动脉硬化韭菜籽中的纤维素能够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胆固醇,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此外,韭菜籽中含有一种对心血管系统有益的活性成分,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七、增强男性性功能韭菜籽中含有一种称为“韭菜草酮”的植物雌激素,能够促进男性性功能的增强。
黑龙江产芫荽籽精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李伟;封丹;陆占国
【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黑龙江产芫荽籽,以0.50%的产率获得精油.用GC-MS联机对精油进行了成分分析,检测出31个成分,解析鉴定了占精油99.726%的29个成分,主要成分芳樟醇占总精油含量的73.614%.对精油的抗菌性研究结果显示,芫荽籽精油对黑曲霉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枯草芽胞杆菌、大肠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水蒸汽蒸馏后的残渣有机溶剂萃取物没有抗菌性或者抗菌性较低.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李伟;封丹;陆占国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化学中心,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化学中心,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化学中心,哈尔滨,1500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2
【相关文献】
1.芫荽籽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及其成分解析 [J], 周娜;张玲;易翠平;冯雪;李佑达
2.黑龙江产芫荽籽精油成分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研究 [J], 陆占国;封丹;李
伟
3.芫荽籽精油成分解析及其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和运动的影响 [J], 徐悦; 束成杰; 聂韡; 马世宏; 张卫明; 单承莺
4.基于GC-MS和GC-O法分析两种芫荽籽精油特征性香气成分 [J], 蔡炳彪;熊文;张凤梅;吴亿勤;蔡昊城;王明敬;卢婷;杨国荣;李韶阳;李勇
5.芫荽籽精油成分分析及消除亚硝酸钠能力研究 [J], 陆占国;封丹;李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4月第39卷第2期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㊀Vol.39No.2Apr.2024㊀收稿日期:2023-04-21;修回日期:2023-05-19;出版日期:2024-04-15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LYXZ018,2020CXGC010604);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教产融合试点工程重大创新专项项目(2022JBZ01-08)作者简介:吴澄宇(1998 ),男,山东省烟台市人,齐鲁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粮食㊁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㊂E-mail :2248940579@通信作者:李迎秋(1972 ),女,山东省菏泽市人,齐鲁工业大学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㊂E-mail :lyq@.cn吴澄宇,李迎秋.韭花精油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J].轻工学报,2024,39(2):36-42.WU C Y,LI Y Q.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major compositions of Allium tenuissimum flower essential oil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es [J].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2024,39(2):36-42.㊀㊀DOI:10.12187/2024.02.005韭花精油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吴澄宇,李迎秋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353摘要:以韭花精油两种主成分(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为研究对象,通过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 )㊁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 )㊁细菌细胞形态等研究其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㊂结果表明:两种主成分的MIC 均为1.0mg /mL ,MBC 均为2.0mg /mL ,且当其质量浓度为2.0mg /mL 时均会严重损坏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细胞形态和细胞膜结构;用质量浓度为4.0mg /mL 的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分别处理单增李斯特氏菌细胞,其β-半乳糖苷酶和蛋白质泄露量均显著上升,ATP 酶活性(0.52U /mg prot 和0.55U /mg prot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5U /mg prot ,P <0.05);经两种主成分处理后,单增李斯特氏菌的DNA 质量浓度均明显下降㊂由此可知,两种主成分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㊁抑制ATP 酶活性㊁降低DNA 质量浓度等实现对单增李斯特氏菌活性的抑制㊂关键词:细叶韭花;精油;烯丙基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单增李斯特氏菌;抑菌活性中图分类号:TS201.3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6-1553(2024)02-0036-070 引言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属革兰氏阳性短杆菌,是一种典型胞内寄生菌及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1],其在侵入机体后可通过细胞复制㊁增殖和转移躲避宿主体内的免疫反应㊂因此,尽管人体感染单增李斯特氏菌后的患病率(0.1%)很低,但却有着较高的住院率(97%)和死亡率(13.4%)[2-3]㊂此外,单增李斯特氏菌自身强大的环境耐受性使其能够广泛分布于奶制品㊁生鲜肉㊁水产品㊁冰淇淋㊁蔬菜等食物中[4],一旦误食被其污染的食物,容易引发脑膜炎㊁流产㊁败血症㊁肠胃炎等[1]㊂目前,已有诸多抗生素被应用于食品中以预防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长与繁殖,然而长期摄入抗生素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目光放在天然抑菌剂的研究和开发上[5]㊂细叶韭花(Allium tenuissimum flower)是细叶韭的顶端花絮,具有独特的芳香性质,常被用于食品调㊃63㊃㊀吴澄宇,等:韭花精油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活性抑菌机理味㊁腌制等[6]㊂细叶韭花的挥发油也被称作韭花精油,是通过一定的精油提取方法从细叶韭花中提取制得,具有与细叶韭花挥发物相似的芳香气息,是一种植物天然产物[7]㊂据报道,韭花精油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㊁枯草芽孢杆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8]㊂笔者前期研究[9]发现,韭花精油中含量最高的两种主成分分别是二甲基三硫醚(35.06%)和烯丙基甲基二硫醚(19.68%),其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6mm和15.1mm,抑菌活性良好㊂但目前有关这两种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抑菌机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㊂基于此,本研究拟以上述两种韭花精油主成分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来确定二者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活性,探究二者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细胞形态㊁细胞膜㊁胞内生物大分子及胞内代谢酶的影响情况,明确二者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机理,以更好发掘韭花精油主成分作为天然抑菌剂在抑制单增李斯特氏菌生长繁殖相关应用中的潜在价值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主要材料与试剂新鲜细叶韭花,潍坊市韭花种植基地;韭花精油,通过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鲜细叶韭花中提取,经无水乙醚萃取后,使用无水Na2SO4脱水干燥制得;单增李斯特氏菌(L.monocytogenes,ATCC19115),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脑心浸出液肉汤(BHI),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琼脂粉,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烯丙基甲基二硫醚㊁二甲基三硫醚,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乳酸链球菌素(Nisin),浙江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邻硝基苯-β-D-吡喃半乳糖苷(ONPG)㊁戊二醛(25%),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总ATP酶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琼脂糖,北京酷来搏科技有限公司;细菌DNA提取试剂盒,无锡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㊁NaCl㊁无水乙醚等,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㊂1.2㊀主要仪器与设备YXQ-75SⅡ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SHX150Ⅲ型生化培养箱,上海予卓仪器有限公司;HNY-2102C型智能恒温培养振荡器,天津欧诺仪器股份有限公司;5804R 型高速台式离心机,艾本德生命科学公司;ME204型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KQ5200E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K-S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UV-90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Multimode8型原子力扫描探针显微镜,武汉瑞德仪科技有限公司;Nano-Drop2000C型超微量核酸检测仪,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㊂1.3㊀实验方法1.3.1㊀培养基制备㊀BHI液体培养基:2.45g BHI,100mL蒸馏水,pH值为7.2~7.4㊂BHI固体培养基:2.45g BHI,2.0g琼脂粉,100mL蒸馏水, pH值为7.2~7.4㊂两种培养基制备完毕后,经121ħ灭菌20min,备用㊂1.3.2㊀菌悬液制备㊀将单增李斯特氏菌接种于BHI固体斜面培养基上,于37ħ培养24h后,用接种针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无菌BHI液体培养基中,并于37ħ㊁150r/min条件下培养8h达到对数期(107~108CFU/mL),备用㊂1.3.3㊀MIC和MBC测定㊀参照H.Q.Ning等[3]的方法,并稍作修改㊂于超净工作台中将20~30mL BHI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制成平板,待培养基凝固冷却后,于无菌环境保存,备用㊂取一定量的DMSO,分别将韭花精油㊁Nisin㊁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稀释至一定质量浓度,使其与培养基混合至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2mg/mL㊁0.5mg/ mL㊁1.0mg/mL㊁2.0mg/mL㊁4.0mg/mL和8.0mg/ mL,并分别置于不同试管中㊂其中含有Nisin的试管为阳性对照组㊂将各试管于37ħ条件下培养24h后进行观察,以肉眼可见的能使试管澄清透明的最低质量浓度为该物质的MIC㊂随后,从各㊃73㊃㊀2024年4月第39卷第2期㊀支澄清试管中分别取200μL 样液,用涂布棒均匀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于37ħ条件下培养24h 后进行观察,以完全没有菌落生长的最小质量浓度为该物质的MBC ㊂1.3.4㊀细胞形态观察㊀取两种主成分各1mL,分别与4mL 菌悬液混合,使其终质量浓度均达到2.0mg /mL㊂对照组用等量的DMSO 代替两种主成分,下同㊂各组于37ħ㊁150r /min 条件下培养8h后,于6000r /min 条件下离心10min,收集沉淀,经4mL 无菌培养基冲洗3次后,用4mL 戊二醛(2.5%)重悬浮,并于4ħ冰箱中固定过夜㊂随后,将重悬液再次于6000r /min 条件下离心10min,收集沉淀,重悬浮于4mL 无菌生理盐水中,取500μL滴在2cm ˑ2cm 玻璃片上,于37ħ条件下风干过夜后,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单增李斯特氏菌细胞形态[10]㊂1.3.5㊀β-半乳糖苷酶相对泄露量检测㊀ONPG 可被细胞内的β-半乳糖苷酶水解为邻硝基苯酚(ONP),而ONP 在415nm 处有最大吸收峰,因此可根据OD 415的变化来表征β-半乳糖苷酶含量的变化㊂根据J.Yang 等[11]的方法,在9mL 菌悬液中分别加入两种主成分,使主成分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5mg /mL㊁1.0mg /mL㊁2.0mg /mL 和4.0mg /mL㊂各组在37ħ条件下培养1h 后,于4500r /min 条件下离心15min,每组取4.5mL 上清液,与0.5mLONPG(1.0mg /mL)混合并在37ħ条件下静置5h,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OD 415并记为OD α㊂同时,取10mL 未处理的菌悬液,经超声波(600W,40kHz)破碎处理后,按照与处理组相同的步骤进行操作,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OD 415并记为OD β㊂β-半乳糖苷酶相对泄露量根据下式计算:β-半乳糖苷酶相对泄露量=OD αOD βˑ100%1.3.6㊀蛋白质泄露情况检测㊀细菌细胞膜受损会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引发细胞内核酸㊁蛋白质㊁离子等物质泄露㊂由于蛋白质在280nm 处有最大吸收峰,因此可通过检测细菌上清液的OD 280来表征细菌中蛋白质的泄露情况[12]㊂在18mL 菌悬液中分别加入两种主成分至20mL,使主成分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0mg /mL㊁2.0mg /mL 和4.0mg /mL㊂各组于37ħ㊁150r /min 条件下分别培养0.5h㊁1.0h㊁1.5h㊁2.0h㊁3.0h 和4.0h 后,每组取3mL菌液,于6000r /min 条件下离心5min,取上清液,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OD 280[13]㊂1.3.7㊀ATP 酶活性检测㊀参照宁厚齐[2]的方法,取10mL 菌悬液,于6500r /min 条件下离心5min后收集沉淀,并用4mL 无菌生理盐水重悬浮㊂在重悬液中分别加入1mL 主成分,使主成分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5mg /mL㊁1.0mg /mL㊁2.0mg /mL 和4.0mg /mL,随后于37ħ㊁150r /min 条件下培养4h,并按照总ATP 酶测定试剂盒所述步骤检测ATP 酶活性㊂ATP 酶活单位为U /mg prot(即每毫克蛋白质每分钟释放的无机磷含量)㊂1.3.8㊀DNA 提取和检测㊀参照H.Q.Ning 等[3]的方法,将9mL 菌悬液与1mL 主成分混合,使主成分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5mg /mL㊁1.0mg /mL㊁2.0mg /mL 和4.0mg /mL㊂各组于37ħ㊁150r /min 条件下培养4h 后,根据细菌DNA 提取试剂盒所述步骤提取菌体DNA㊂从各组中取1μLDNA,通过超微量核酸检测仪测定DNA 质量浓度㊂1.4㊀统计方法每个实验项目均进行3次平行实验㊂使用WPS 2023和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P <0.05被定义为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㊂2㊀结果与讨论2.1㊀韭花精油及其主成分的抑菌活性分析MIC 和MBC 均是评估抑菌剂对致病菌抑菌活性强弱的常用指标,MIC 和MBC 越低,表明抑菌剂的抑菌活性越强[13]㊂韭花精油㊁Nisin㊁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MIC分别为2.0mg /mL㊁0.5mg /mL㊁1.0mg /mL 和1.0mg /mL,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MBC 分别为4.0mg /mL㊁1.0mg /mL㊁2.0mg /mL 和2.0mg /mL㊂其中,两种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MIC 和MBC 均相同,且明显低于韭花精油而高于天然抗菌剂Nisin㊂这说明两种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展现出良好且相似的抑菌活性,且这种抑菌活性明显强㊃83㊃㊀吴澄宇,等:韭花精油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活性抑菌机理于韭花精油但弱于Nisin㊂2.2㊀单增李斯特氏菌细胞形态变化分析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如图1所示㊂由图1a)可知,对照组的单增李斯特氏菌细胞形态完整且表面光滑,呈现出标准的杆菌形态,表明用于稀释两种主成分的DMSO 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细胞形态没有影响㊂由图1b)可知,被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处理8h 后,单增李斯特氏菌细胞表面变得粗糙且出现明显褶皱,有些细胞失去杆状形态且相互黏附㊁聚集,有的细胞甚至出现破碎的现象㊂由图1c)可知,被二甲基三硫醚处理8h 后,单增李斯特氏菌细胞也出现细胞形态不规则且相互聚集的现象,大部分细胞表面出现严重的凹陷,有的细胞也出现破碎的现象㊂这表明,两种主成分可能是通过破坏单增李斯特氏菌细胞表面结构来改变细胞形态㊁降低细胞完整性,进而实现抑菌活性的㊂L.Lin 等[14]研究发现,辣木精油处理可使单增李斯特氏菌细胞表面变皱㊁变粗糙,甚至表面破碎,导致细胞内容物渗漏,从而对单增李斯特氏菌造成不可逆的破坏㊂这与本研究结果类似㊂图1㊀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原子力显微镜图Fig.1㊀Atomic force microscopy imagesof L.monocytogenes2.3㊀单增李斯特氏菌β-半乳糖苷酶泄露情况分析㊀㊀一般情况下,细胞膜的保护作用使正常细胞中的β-半乳糖苷酶总量几乎不发生变化,但当细胞膜结构被破坏时,细胞中的β-半乳糖苷酶就会泄露出来[15]㊂因此,β-半乳糖苷酶的相对泄露量可作为检测韭花精油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细胞膜破坏作用的指标㊂两种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β-半乳糖苷酶相对泄露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其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 <0.05)㊂由图2可知,对照组的β-半乳糖苷酶相对泄露量仅为3.2%,而被0.5mg /mL㊁1.0mg /mL㊁2.0mg /mL 和4.0mg /mL 的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处理后,单增李斯特氏菌的β-半乳糖苷酶相对泄露量分别为24.8%㊁34.9%㊁38.5%和41.7%;被0.5mg /mL㊁1.0mg /mL㊁2.0mg /mL 和4.0mg /mL 的二甲基三硫醚处理后,单增李斯特氏菌的β-半乳糖苷酶相对泄露量分别为15.2%㊁18.7%㊁24.6%和3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㊂这表明两种主成分均能破坏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细胞膜结构,使单增李斯特氏菌的β-半乳糖苷酶大量泄露,且其质量浓度越高,对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作用越强,β-半乳糖苷酶的相对泄露量越大㊂此外,在相同质量浓度下,二甲基三硫醚处理组的β-半乳糖苷酶相对泄露量总低于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处理组,这表明二甲基三硫醚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作用弱于烯丙基甲基二硫醚㊂图2㊀两种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β-半乳糖苷酶相对泄露量的影响Fig.2㊀Effects of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on the relative leakage of β-galactosidase of L.monocytogenes2.4㊀单增李斯特氏菌胞内蛋白质泄露情况分析㊀㊀蛋白质是细菌细胞中极为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6]㊂细菌细胞的蛋白质一旦流出,将导致一系列的细胞生理活动受阻,从而严重影响细菌的正常生长繁殖[17]㊂两种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胞内蛋白质泄露的影响如图3所示㊂由图3可知,被1.0mg /mL㊁2.0mg /mL 和4.0mg /mL 的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处理后,单增李斯特氏菌的OD 280在3.0h 内从0.0125分别上升到了0.1911㊁0.2318和0.3011;被1.0mg /mL㊁2.0mg /mL 和㊃93㊃㊀2024年4月第39卷第2期㊀4.0mg/mL的二甲基三硫醚处理后,单增李斯特氏菌的OD280在3.0h内从0.0125分别上升到了0.1683㊁0.1905和0.2154㊂这表明在3.0h内,两种主成分可有效破坏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细胞膜结构,使菌体内的蛋白质大量泄露,且泄露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㊂而在3h后,各处理组的OD280几乎没有变化,这表明两种主成分可能在3h左右已将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细胞膜结构完全破坏㊂综上可知,两种主成分可通过破坏单增李斯特氏菌细胞膜结构,使胞内蛋白质㊁酶等生物大分子泄露,从而实现对细菌正常生命活动的抑制㊂图3㊀两种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胞内蛋白质泄露的影响Fig.3㊀Effects of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on theleakage of proteins from L.monocytogenes2.5㊀单增李斯特氏菌ATP酶活性变化分析ATP酶作为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菌最直接的能量来源[18]㊂ATP酶可参与细菌细胞内物质的代谢及能量的储存利用,一旦ATP酶失活,便会严重影响细菌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19]㊂两种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ATP酶活性的影响如图4所示㊂由图4可知,对照组具有最高的ATP酶活性(3.05U/mg prot),而在处理组中,随着烯丙基甲基二硫醚质量浓度的增加,单增李斯特氏菌的ATP酶活性从1.97U/mg prot下降到0.52U/mg prot;随着二甲基三硫醚质量浓度的增加,单增李斯特氏菌的ATP酶活性从2.31U/mg prot下降到0.55U/mgprot㊂由此可知,处理组的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质量浓度越高,ATP酶活性越低㊂这表明两种主成分均可明显抑制单增李斯特氏菌的ATP酶活性,且其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㊂此外,在相同质量浓度下,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处理组的单增李斯特氏菌ATP酶活性均低于二甲基三硫醚处理组,这表明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对单增李斯特氏菌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强于二甲基三硫醚㊂综上可知,由两种主成分引起的单增李斯特氏菌ATP酶活性下降阻碍了其生理代谢活动,进而使其生长繁殖所必须的物质无法合成,因而导致其死亡㊂图4㊀两种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ATP酶活性的影响Fig.4㊀Effects of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onATPase activity of L.monocytogenes2.6㊀单增李斯特氏菌DNA质量浓度变化分析㊀㊀DNA是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控制着细菌的遗传和生长发育[20],细菌DNA质量浓度下降,将会影响细菌的正常生理活动[21]㊂两种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DNA质量浓度的影响如图5所示㊂由图5可知,随着烯丙基甲基二硫醚质量浓度的增加,单增李斯特氏菌的DNA质量浓度从36.41ng/μL下降到13.63ng/μL;随着二甲基三硫醚质量浓度的增加,单增李斯特氏菌的DNA质量浓度从36.41ng/μL下降到9.35ng/μL㊂这表明两种主成㊃04㊃㊀吴澄宇,等:韭花精油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活性抑菌机理图5㊀两种主成分对单增李斯特氏菌DNA 质量浓度的影响Fig.5㊀Effects of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on DNAconcentration of L.monocytogenes分均能有效降低单增李斯特氏菌的DNA 质量浓度㊂根据前文的结果推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两种主成分抑制了细菌ATP 酶的活性,使得细菌细胞DNA 的合成受阻,从而导致DNA 质量浓度下降㊂综上可知,两种主成分引起的单增李斯特氏菌DNA 质量浓度的下降严重阻碍了细胞中与DNA 有关的生理活动,从而导致细菌无法正常生长繁殖㊂3㊀结论本文以韭花精油的两种主成分(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MIC ㊁MBC ㊁细菌细胞形态㊁细胞膜完整性等探究了其对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得到如下结论:两种主成分均对单增李斯特氏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二者均严重破坏了细菌细胞的表面形态和细胞膜结构,使得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导致β-半乳糖苷酶㊁蛋白质等物质泄露,也促使二者进一步渗透到细胞内部;进入细胞的两种主成分抑制了ATP 酶活性,阻碍了细胞内的正常代谢活动,使细菌DNA 合成受阻,DNA 质量浓度下降;由于缺少代谢能量和遗传物质,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长繁殖被抑制,并最终死亡㊂本研究初步探究了韭花精油两种主成分的抑菌机理,为其在食品防腐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㊂参考文献:[1]㊀白雯静,王艳炜,王海峰.单增李斯特氏菌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J ].食品界,2022(10):75-77.[2]㊀宁厚齐.大豆球蛋白抗菌多肽对单增李斯特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D ].济南:齐鲁工业大学,2019.[3]㊀NING H Q ,WANG S T ,LI Y Q ,et al.The cell structuredamage and embden-meyerhof-parnas pathway inhibi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duced by glycinin basic pep-tide [J ].Microbial Pathogenesis ,2021,152:104635.[4]㊀王晓英.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分析[J ].福建轻纺,2021(12):21-23,26.[5]㊀HOSSAIN M A ,AL HARBI S R ,WELI A M ,et -paris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hree essential oils from three different brandsᶄclov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Gulf region [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Disease ,2014,4(4):262-268.[6]㊀邹熙,丁鹏霞,李美萍.不同萃取头及色谱柱对细叶韭花水提液易挥发性成分的影响[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23,34(2):246-254.[7]㊀张小利,刘烈淼.超临界CO 2提取细叶韭花香精油的工艺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2,37(8):74-78.[8]㊀LI M P ,ZHAO X Y ,XU M J.Chemical composition ,antimicrobial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 fromAllium tenuissimum L.flowers [J ].Foods ,2022,11(23):3876.[9]㊀WU C Y ,WANG C Y ,SUN G J ,et al.Antibacterialcharacteristics of allyl methyl disulfide and dimethyl tri-sulfide of Allium tenuissimum flower essential oil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O157ʒH7[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23,202:117058.[10]LI Y Q ,SUN X X ,FENG J L ,et al.Antibacterial activitiesand membrane permeability actions of glycinin basic pep-tide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J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5,31:170-176.[11]YANG J ,SUN G J ,LI Y Q ,et al.Antibac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glycinin basic polypeptide against Staphylococcusaureus[J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25(5):1477-1483.[12]张鑫,李迎秋.两种天然防腐剂对单增李斯特菌抑菌性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21,46(2):37-39.[13]王双童,张志毅,李迎秋.两种天然防腐剂对单增李斯特氏菌抑菌机制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20,45(10):14-16.[14]LIN L ,GU Y L ,CUI H Y.Moringa oil /chitosan nanoparti-cles embedded gelatin nanofibers for food packaging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on cheese [J ].Food Packaging and Shelf Life ,2019,19:86-93.[15]HAN A ,PAEK J ,LEE S Y.Thermal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ʒH7in laboratory media ,milk ,and beef extracts during non-isothermal processing at various heat-㊃14㊃㊀2024年4月第39卷第2期㊀ing rates [J ].Food Microbiology ,2023,110:104187.[16]CUI H Y ,ZHANG C H ,LI C Z ,et al.Antimicrobialmechanism of clove oil on Listeria monocytogenes [J ].Food Control ,2018,94:140-146.[17]孙杨,王晓迪,朱军莉,等.柠檬草精油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活性及机制[J ].中国食品学报,2023,23(3):157-167.[18]PATEL A ,MALINOVSKA L ,SAHA S ,et al.ATP as a biological hydrotrope [J ].Science ,2017,356(6339):753-756.[19]SUN X H ,ZHOU T T ,WEI C H ,et al.Antibacterial effectand mechanism of anthocyanin rich Chinese wild blueberryextract on various foodborne pathogens [J ].Food Control ,2018,94:155-161.[20]HU W ,LI C Z ,DAI J M ,et al.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mechanism of Litsea cubeba essential oil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19,130:34-41.[21]DAI J M ,LI C Z ,CUI H Y ,et al.Unraveling th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Litsea cubeba essential oil against E.coli O157ʒH7and its application in vegetable juic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21,338(1):108989.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major compositions of Alliumtenuissimum flower essential oil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esWU Chengyu,LI Yingqiu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Jinan 250353,China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major compositions (allylmethyl disulfide and dimethyl trisulfide)of Allium tenuissimum flower essential oil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e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nd mechanisms of these two compositions against L.monocytogenes were evaluated by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cellular morphologies,etc.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s of these two compositions were both 1.0mg /mL,and MBCs were both 2.0mg /mL.The 2.0mg /mL of allyl methyl disulfide and dimethyl trisulfide rigorously impaired cellular morpholo-gies and cytomembrane structures of L.monocytogenes .The leakage of β-galactosidases and protei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bacterial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these two compositions at 4.0mg /mL.ATPase activities (0.52U /mg prot and 0.55U /mg prot)of the cells treated with allyl methyl disulfide (4.0mg /mL)and dimethyl trisulfide (4.0mg /mL)were distinctly lower than the activity of control (3.05U /mg prot,P <0.05),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contents of DNA for bacterial cells were remarkably decreased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these two com-positions.Thus,allyl methyl disulfide and dimethyl trisulfide inhibited activities of L.monocytogenes via destruction of cytomembrane structures,inactivation of ATPase and reduction of DNA contents in bacterial cells.Key words :Allium tenuissimum flower;essential oil;allyl methyl disulfide;dimethyl trisulfide;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㊀[责任编辑:杨晓娟]㊃24㊃。
韭菜粗提取物对柑橘青霉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毕璋友;吴惠君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4(042)004
【摘要】[目的]研究韭菜乙醇粗提物对储藏期柑橘青霉病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粗提物浓度梯度的平板培养法培养柑橘青霉菌,判断不同溶剂和不同处理的粗提物对柑橘青霉菌是否有抑制作用.[结果]以酒精、丙酮和无菌水为溶剂的新鲜韭菜提取物对柑橘青霉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菌作用增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抑菌作用降低;以无菌水为溶剂的药液抑制作用最大,24 h时EC50为431.385μg/ml.以无菌水为溶剂时,不同处理方法所得的韭菜乙醇粗提取物对柑橘青霉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新鲜茎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干根次之,以干茎叶的抑制作用最小.[结论]韭菜乙醇粗提物对储藏期柑橘青霉病菌的菌丝有抑菌作用.
【总页数】3页(P1002-1003,1005)
【作者】毕璋友;吴惠君
【作者单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安庆246003;安庆第一中学,安徽安庆24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661.1
【相关文献】
1.臭氧对柑橘果实青霉菌的抑菌效果 [J], 秦文;彭春华;蒲彪;李素清;王天佑
2.11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柑橘意大利青霉抑菌活性及机理研究 [J], 周梦娇;万春鹏;陈金印
3.银杏叶提取物对柑橘青霉病菌的抑菌效果 [J], 喻林华;李晓烈;蓝华;彭佳黛;何小新
4.韭菜汁分离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J], 孙志勇;邓镇涛;冯丽娟;宋明英
5.韭菜汁分离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J], 孙志勇;邓镇涛;冯丽娟;宋明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种植物的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作者:胡林峰,韩会娟,侯建虎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第14期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醉鱼草、葛藤、鸡血藤、狼毒、洋金花、野麻6种植物的7种样品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zeae)、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dahliae)、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5种植物病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狼毒根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72h的抑制率分别为97.82%、94.29%和85.96%;洋金花种子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100%;醉鱼草花序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为61.26%。
试验结果表明,狼毒、洋金花和醉鱼草等3种植物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生长速率法中图分类号:S4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4-2880-02Study on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of 6 PlantsHU Lin-feng,HAN Hui-juan,HOU Jian-hu(SchoolofChemistry&ChemicalEngineering,He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Xinxiang453003,Henan,China)Abstract:Theantifungalactivitiesof 7 extracts of 6 plants of Buddleja lindleyana, Pueraria lobata,Millettia dielsiana,Stellera chamaejasme,Datura metel,Boehmeria gracilis,weredeterminedagainst5speciesofplantpathogens of Gibberellazeae,Verticilliumdahliae,Rhizoctoniacerealis,Glomerellacingulata,Thanatephoruscucumerisbymeasuringgrowthratesofpathogens.TheresultsshowedthattherootextractsofStellerachamaejasmehad goodantifungaleffectsagainstThanatephoruscucumeris,Rhizoctoniacerealis,Gibberellazeae.Theinhibitionrates were97.82%,94.29%and85.96%respectivelyafter72h.AndtheinhibitionrateofseedextractofDaturametelwas100%againstGibberellazeae,andwhichofBuddlejalindleyanaextractwas61.26%againstThanatephoruscucumeris.AlltheresultsshowedthatStellerachamaejasme,DaturametelandBuddlejalindleyanawereworthfurtherresearchingonantifungalactivities.Keywords:plantextracts;antifungalactivity;growthratemethod普遍使用的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从安全环保的角度来研制开发天然源农药成为一个研究方向。
文章编号
:1674-7046(2010)04-0081-3
韭菜籽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及抑菌检测
尹国友1,孙 婕1,陈兰英1杨海波
1,王福梅1,刘宏敏2,杨婉玉2,张 明2
(1.河南城建学院生物工程系,河南平顶山467036;2.平顶山市农科所,河南平顶山467001)
摘 要: 本文研究了韭菜籽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工艺以及初提取物的抑菌性
能。经试验检测,两种提取液样品对3种细菌抑制效果各不相同。
关键词: 韭菜籽;提取液;抑菌效果
中图分类号: S636.9 文献标识码
:A
韭菜籽为我国常见食用蔬菜百合科植物韭菜,韭菜籽作为壮阳补肾用入药在我国民间已有数千年
的历史。韭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具有一种特殊而且强烈的韭香气味,其叶子俗称韭菜,又
名起阳草、长生韭、壮阳草、草钟乳
[1]
,主要以叶片、假茎供食,
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蔬菜。韭菜中除含有蛋
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Vc以及微量元素,其中Fe、Mn和Zn含量较高[2]。现
代医学研究表明,韭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能增进胃肠消化功能。药理分析还发现,韭菜中的挥发性含
硫化合物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压也有一定的疗效[3,4]。近年来,国内外对韭菜的
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主要方向是韭菜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功效、韭菜的分子生物学的研
究。目前,对韭菜籽中活性物质的研究还比较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由平顶山市农科所提供的8个韭菜籽品种,样品在实验室低温保存,本文试验
选择的是6号品种。
1.1.2
检测菌种
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由河南城建学院生物工程系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2
方法
1.2.1
韭菜籽的破碎与脱脂处理
经粉碎机反复粉碎多次,把粉碎后的韭籽分成若干份,加入石油醚,自然挥发成干粉状,得脱脂韭菜
籽粉
[5]
,
进行超声处理。
1.2.2
总蛋白获得
将超声处理的韭子粉溶于纯水中,制成匀浆,加入硫酸铵溶液震荡摇匀以便进行充分盐溶,得上清
液。
1.2.3
透析
将离心的总蛋白沉淀摇匀分别装入两个透析袋内,封好口放入纯水中,放在4℃冰箱中透析,透析
3d
。
1.2.4
冻干
透析完成后,将样品分别倒入用纯水清洗过的培养皿中,并置于-80℃冰箱中先进行预冻干处理。
收稿日期
:2009-11-10
第一作者简介:尹国友(1976-),男,山东陵县人,硕士研究生,河南城建学院生物工程系讲师。
第19卷第4期2010年7月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UrbanConstruction Vol.19No.4Jul.2010
1.2.5
滤纸片法测定抑菌作用
用吸水力较强且质地均匀的滤纸,用打孔器打成若干直径为6mm的圆形滤纸片,置洁净干燥的试
管内。用无菌镊子分别夹取浸渍过粗蛋白提取液的滤纸圆片(6mm)稍风干,贴于每个涂有菌液的平板
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超声细胞破碎时间对破碎效果的影响
超声细胞破碎时间对破碎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超声波细胞破碎时间对蛋白释放的影响
样品破碎时间(min)滤液吸光度(A)离心液吸光度
(A)
101.1690.662
251.3100.909
3101.3140.964
4151.3220.964
5201.3190.958
6251.3210.945
7301.3180.938
由表1可知,随着超声细胞破碎时间的延长,从韭菜籽粉内释放到外面的蛋白质呈增加趋势。因
此,滤液以及离心液中的蛋白质的量均有增加,超声波处理时间为15min后达到最大,此后超声时间的
延长对蛋白质的释放的影响不大,滤液吸光度几乎没有多少变化,而离心液的吸光度呈下降趋势,这一
现象说明超声时间过长,会导致蛋白质变形,从而被离心除去。因此,选择比较合理的超声波破碎时间
约为15min。
2.2
粗蛋白对细菌的抑制效果
粗蛋白对细菌的抑制效果见表2。
表2 粗蛋白提取液的抑菌效果
测试物100目提取液(超声处理)40目提取液(超声处理
)
大肠杆菌非常明显比较明显(作用较慢点
)
枯草芽孢杆菌比较明显比较明显
金黄色葡萄球菌基本没有抑菌作用基本没有抑菌作用
2.3
抑菌圈直径与时间的关系
四种粗提物的抑菌情况比较
图1 提取液的抑菌结果
82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0年7
月
由图1可知,100目提取液6号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直径较大,而且出现的比较快,对
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最明显,即过100目筛超声处理的提取液对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
3
讨论
3.1
脱脂过程试剂的选择
本试验则采用石油醚进行脱脂,因为其可通过与脂类相溶,然后利用其沸点较低的原理进行低温脱
脂。
3.2
超声粉碎外界条件的选择
超声波细胞破碎时间一次不能过长,15min效果比较理想;太长会使温度升高,从而导致蛋白质变
性,在超声破碎过程中冰浴是控制温度升高的一种不错的方法。
3.3
盐析时硫酸铵溶液浓度的选取
本试验在盐析过程中采用了浓度分别为40%、60%、80%、100%的硫酸铵溶液,进行大量反复试验
发现浓度在100%的硫酸铵溶液盐析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高新蕾,吴莉.韭菜中辛香味成份的分析、合成及微胶囊化[J].中国调味品.2004,(6):18-20.
[2]张玲,时延增,徐新刚.韭菜籽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分析[J].时珍国药研究.1999,7(1):21.
[3]吴莉,张平.气-质联用法检测韭菜中香味成分的研究[J].广东化工.2005,(7):67-68.
[4]吴莉,张平.韭菜中香味成分的最佳检测条件的研究[J].化工时刊.2005,(7):29-31.
[5]张玲,时延增.韭菜籽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分析[J].时珍国药研究,1995,7(1):21-22.
Extractofactivesubstancefrom
Chinesechiveseedandantibacterialtesting
YINGuo2you1,SUNJie1,CHENLan2ying1,YANGHai2bo1,
WANGFu2mei1,LIUHong2min2,YANGWan2yu2,ZHANGMing
2
(
1.BioengineeringDepartment,HenanUniversityofUrbanConstruction,Pingdingshan,467036
,China;
2.PingdingshanAgricultural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Pingdingshan,467001
,China
)
Abstract:Themethodofextractingactivesubstancefromleekseed,processandaswellastheantibacterialproper
2
tiesofextractsfromtheearlydetectionwerediscussedinthisarticle.Theresultsareasfollows:theantibacterialef
2
fectofthetwosamplesofextracttothreekindsofbacteriadiffersfromeachother.
Keywords:Chinesechiveseed;extraction;antimicrobialeffect
(上接第71页)
Newmethodofindoorsafetyinspections
forresidentialgaspipelinecustomers
XUEXiang2long
(LuoheZhongyuGasCo.Ltd,Luohe462000,China)
Abstract:TheproblemsexistedinindoorsecuritycheckofLuoheZhongyuGasCo.,Ltd.inthetraditionalmodel
areexploredandcomparativeanalysisonthemodelofindoorsecuritychecksofthesameindustryaredescribedin
detail.Theauthordiscussed“TheSpecificImplementationPlanofIndoorSafetyInspectionsforResidentialGas
PipelineCustomersofLuoheZhongyu”aswellastheachievementsandexperience.
Keywords:naturalgas;indoorsecuritychecks;informationsystem
第19卷第4期 尹国友等:韭菜籽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及抑菌检测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