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2018年秋季《社会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核(满分)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
期末作业考核 [东北师范2018年秋季离线作业]《教育学》满分100分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8分,共40分)1、教育决定社会发展。
【答案】错误,教育是决定社会发展变革的最根本力量。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但在二者的关系上,是社会决定教育,而不是相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不能说明教育是决定社会发展变革的最根本力量的。
2、只有不好的教育,绝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答案】错误,只有不好的教育,绝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教育固然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对人的发展决不是无能的,但人的发展受制约于诸多因素,教育不是万能的。
因此不能说“只有不好的教育,绝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3、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
【答案】错误,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不是人。
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4、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
【答案】正确,教师是受过专门培养的教育专职人员,他受社会的委托来培养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
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对于人的培养是最根本的。
5、“减负”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减少课程门类,少留或不留作业;少考或不考试。
【答案】错误。
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减负同留作业和考试并不是对立的和矛盾的。
“减负”的实质不是要求减少课程门类,降低课程难度,淡化作业和考试。
“减负”要取得实效,也并不是必须减少课程门类,少留或不留作业;少考或不考试。
二、论述(每题20分,共60分)1、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东师2018年秋季《社会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期末作业考核《社会学概论(高起专)》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 社会角色2.社会控制3. 城市化4.文化丛二、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社会运行最原初的动力在于需要。
2. 根据文化内容,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3. 社会群体是通过稳定而持久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如家庭、学校、工会、机关、邻里等。
4. 根据社会约束力由弱到强排列,可以得到如下排列: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法律。
5. 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大规模的社会流动, 其特点是个人原因而发生的社会流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社会运行机制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主要包括几种运行机制?2. 社会保障的功能有哪些。
3. 简单回答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家庭经历了哪些形式的历史演变。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 运用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相关知识,分析当前我国的利益群体冲突问题。
2. 运用社会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学习“八荣八耻”的原因。
一、名词解释1.社会角色答: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2.社会控制答:是指社会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引导并约束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遵循或遵守社会规范,以实现一定的社会秩序状态。
3.城市化答: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及其引发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文化转变的过程4.文化丛答:是指许多文化质点按一定方式形成的聚合。
通常是以某种文化质点为中心,在功能上与其他文化质点发生一系列的连带关系,或构成一连串的活动方式。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题1.社会运行最原初的动力在于需要。
答:错。
社会行动最原初的动力来自于人对自我利益的理性计算和理性追求。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034)本试卷共4页,满分K)O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港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 5亳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顼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孔德对科学的分类中,科学的最高层次是A・天文学 B.数学 C.物理学 D.社会学2.结构功能论兴起丁• 20世纪A.20年代B.30年代C. 40年代D. 50年代3.交换理论的建立者是A.霍曼斯B.科塞C.达伦多夫D.帕森斯4・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来口丁・A.奥地利B.英国 C •德国 D.法国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是A.谭嗣同B.康有为C.严复D.章太炎6.在费孝通提出的“五脏六腑”说中,属于“五脏”的是A. 学术会议C. 社会学课程 7. 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 以说明的过程被称为A. 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规范性功能D.描述性功能8. 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彼称为A. 访谈法B.观察法C.个案研究D.典型调査 9. 属于定性方法的是A.实地研究B.问卷调查C.实验方法D.统计调査10. 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左的关系被称为A.人口结构B.社区结构C.环境结构D.社会结构11. 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15. 在霍尔提出的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中,距离最长的是B. 个人距离C. 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16. 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C. 利己形态和利他形态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B.学会组织 D.研究方法A.文化采借B.文化互斥 12. 重新社会化也称为A.再社会化 C.二级社会化 13. 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A.知识积累B.社会实践 14. 某公司几个合伙人之间的合作,属于A.契约式合作 C.自发性合作 C. 文化冲突 D.文化排斥B. 继续社会化D. 文化反哺C. 观察学习D.角色扮演B. 制度化的传统合作D. 指导性合作A.亲密距离17.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冇的家庭,属于A.主干家庭B.单身家庭C.核心家庭 D •断代家庭18・关于群体的类型,美国社会学家海曼提出的概念是A.参照群体B.初级群体C.次级群体D.内群体19.其典型形式为科层制的是A.超凡魅力型权威B.传统型权威C.现代型权威D.法理型权威20.在对集体行动的理性选择理论中,麦卡锡和扎尔徳提出的是A.价值累加理论B.乌合之众理论C.搭便车理论D.资源动员理论21.属于现代学校教冇潜功能的是A.社会选拔B.社会化C.知识技术创新D.社会控制22•以泰勒制原则和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生产劳动方式,被称为A.前福特主义 B.福特主义C.后福特主义D.新福特主义23.美国学者伯吉斯提出的人文区位学理论是A.同心圆理论B.扇形理论C •多核心理论 D.人文区位结丛模式24.在城市群研究中,麦吉于1985年提出的概念是A.田园城市B.组合城市C.城乡融合区D.城市带25.我国“控制大城市,多搞小城镇”的城镇化方针提岀于A. 1978 年B. 1980 年C. 1989 年D. 1994 年26.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被称为A. KtJz!B.种族C.等级D•种姓27・1927年发表的《社会流动》一书的作者是A.帕累托B.伦斯基C.科塞D.索罗金28.在默顿的目标一手段适应方式类型中,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的适应方式被称为A•革新 B.形式主义 C.反叛D•退缩主义29.在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中,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而改良的过程,被称为A.社会改革B.社会革命C.社会改造D.社会创新30・以霍布森.普雷维什.弗兰克.阿明、费尔南多•卡多索和恩佐•法莱图等学者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现代化理论是A.世界体系理论B.信息社会论C.依附理论D.经典现代化理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试题
年级:专业:考试科目:社会学概论
试题类别:A卷考试形式:闭卷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社会学
2、孔德
3、社区
4、文化
5、现代化
6、马克斯·韦伯
7、社会角色
8、抽样
二、简答(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简述社会学中国话的探索—社会学在传入中国后,学界一直致力于将社会学转化为本土的、适合中国或本土化的过程中,已取得以下几点经验:
2、简述文化的构成要素
3、简述社会化的主体
4、简述组织的管理方式
5、简述三种家庭类型。
社会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个人行为B. 社会行为C. 社会结构D. 社会变迁答案:C2. 功能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马克思B. 韦伯C. 杜尔凯姆D. 斯宾塞答案:C3. 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学习社会规范和角色的阶段是()A. 儿童期B. 青春期C. 成年期D. 老年期答案:A4. 社会分层的依据是()A. 个人能力B. 社会地位C. 经济收入D. 政治权力答案:B5. 社会问题的特征包括()A. 普遍性B. 严重性C. 社会关注D. 所有选项答案: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结构的功能和意义。
答案: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不同要素的组织形式和相互关系。
它具有以下功能和意义:(1)为社会成员提供角色和地位;(2)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3)促进社会整合和协调;(4)影响社会成员的行为和价值观。
2. 描述社会化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答案: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它的重要性在于:(1)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2)传承文化和社会规范;(3)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 解释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答案: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经济不平等、文化冲突、资源分配不均等。
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包括:(1)政策干预和法律制定;(2)教育和宣传;(3)社会服务和支持;(4)社会参与和公民行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现代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表现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现代社会中的社会不平等主要表现在经济、教育、健康和权力等方面。
这种不平等对社会的影响包括:(1)加剧社会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2)影响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信任;(3)阻碍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4)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利用。
2. 分析现代社会中社会控制的功能及其局限性。
答案: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机制和手段来规范和引导个体行为的过程。
期末作业考核
《政治学概论》
满分100分(东师2018年秋季离线)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政治决策
正确答案:是执政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为实现国家总任务和根本利益、特定目标而作出的全局性的重大决定及其实施过程。
2.民族区域自治
正确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3.资产阶级国家
正确答案:资产阶级国家是资本家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剥削雇佣工人的劳动,并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专政的国家形态。
资本主义制度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其间资本主义所有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方法却有阶段性的变化,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方法也不一样,因此,对资产阶级国家需要加以具体的研究。
二、简正确答案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
东师2018年秋季《社会保障制度》期末考核[参考答案]期末作业考核《社会保障制度》满分100分(东师2018秋离线)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答案]:是指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目标,由国家和政府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组织社会保障专业人员,对各项社会保障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过程。
2.生育保险制度[答案]: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规定,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力暂时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3.养老保险4.国家卫生服务模式[答案]:模式就是模板、样板的意思,是可供别人模仿和进修的一系列做法或事情方式。
模式的建立是一项科学研究,是一个体系工程,是由多个部门协分配合、各种事情人员分工合作并将各项事情有机整合而形成的一个体系整体。
任何一项事情的开展都必须有一个可做参考的模式或原型,或起模仿作用或起启发作用,不然,就会多走弯路,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在遍及的范围内迅速推行这项事情。
5.失业[答案]: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
失业率是劳动人口里符合“失业条件”者所占的比例。
实际上,确定确实在找工作的失业人员数量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找到工作前失业救济金已经过期的那些人的数量。
失业的历史就是工业化的历史。
在农村这并不被看作是一个问题,尽管农村劳动力的隐性失业人员几乎没什么事可做。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工伤保险应遵循的原则。
[答案]:(一)无过失责任原则(二)损害补偿原则(三)严格区别工伤和非工伤的原则(四)预防、补偿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2.简述社会救助的特点。
[答案]:(1)、基础性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必须是也只能是着眼于“保底”。
(2)、协调性第一,社会救助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途径;第二,协调社会救助同社会保护政策的其他方面比如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之间的关系;其三,社会救助内容的本身的协调性。
------------------------------------------------------------------------------------------------------------------------------ 期末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满分100分
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2、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3、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3、“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涵义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3题每题15分,共40分)
1、试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及坚持这个原则的重要性。
2、论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3、如何正确认识邓小平所说的“两个没有完全搞清楚问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用)一、单选题1.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A、职业B、收入C、教育D、权力参考答案:A2.社会化的落脚点和结果是()。
A、培养社会角色B、传递社会文化C、完善自我D、教导生活技能参考答案:A3.当收入不足以支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要的营养时,即是()A、绝对贫困B、相对贫困C、物质贫困D、精神贫困参考答案:A4.1891年()在广州自办的长兴学舍开设“群学”课程。
A、康有为B、谭嗣同C、章太炎D、吴建常参考答案:A5.在所有的符号中,()是最重要、最系统的符号。
A、语言B、文字C、声音D、图画参考答案:A6.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B、《社会学原理》C、《社会学方法论》D、《经济与社会》参考答案:A7.霍桑实验提出了()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动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参考答案:B8.为社区这一概念加上地域含义的学者是()A、滕尼斯B、帕克C、费孝通D、韦伯参考答案:B9.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A、社会角色的确定B、社会角色的表现C、社会角色的扮演D、社会角色的失调参考答案:C10.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A、6月5日B、8月15日C、9月11日D、12月9日参考答案:A11.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个人内在的过程引起的学者是()A、罗伯特·默顿B、西塞·朗姆布罗索C、弗洛伊德D、汉斯·艾森克参考答案:C12.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参考答案:D13.同辈群体的影响在()达到最高峰A、儿童期B、青春期C、中年期D、老年期参考答案:B14.下列行为属于中性越轨的是()。
A、男青年留长发B、犯罪行为C、吸毒D、侵吞公款参考答案:A15.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A、组织成员B、组织目标C、组织结构D、组织章程参考答案:A16.中年期的社会化偏重于()。
社会学概论高起专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期末作业考核《社会学概论(高起专)》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社会运行条件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业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运行-基本内容社会运行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运行是社会变迁和发展,表现出经常、变异和中断等三种关系;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为交叉渗透、制约、促进和转化等关系。
2.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3.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4.社会结构在教育水平、文化类别、宗教、职业、社会地位阶层、组织内雇佣等方面的结构。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文化冲突是指文化互动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或多种文化激烈矛盾的状态。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往往会在价值观、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甚至对立。
答;对的!俗称文化差异。
两个或多个文化背影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持不同的态度。
2.社会安全阀是社会冲突理论中用以表示社会冲突积极作用的概念,是由着名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
答:对的3.社会群体是通过稳定而持久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如家庭、学校、工会、机关、邻里等。
答:对的4.根据社会约束力由弱到强排列,可以得到如下排列: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法律。
答:错改正:根据社会约束力的由弱到强排列,因该是:风俗习惯、道德、宗教、法律.5.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其特点是个人原因而发生的社会流动。
------------------------------------------------------------------------------------------------------------------------------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学概论(高起专)》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社会角色
2.社会控制
3. 城市化
4.文化丛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社会运行最原初的动力在于需要。
2. 根据文化内容,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3. 社会群体是通过稳定而持久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如家庭、学校、工会、机关、
邻里等。
4. 根据社会约束力由弱到强排列,可以得到如下排列: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法律。
5. 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大规模的社会流动, 其特点是个人原因而发生的社会
流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运行机制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主要包括几种运行机制?
2. 社会保障的功能有哪些。
3. 简单回答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家庭经历了哪些形式的历史演变。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运用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相关知识,分析当前我国的利益群体冲突问题。
2. 运用社会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学习“八荣八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