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量子血疗对二例白血病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58.62 KB
- 文档页数:2
光量子血疗法对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龚世明
【期刊名称】《苏州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6(019)004
【摘要】紫外线照射充氧血液输入疗法即光量子血疗法(简称UBI治疗),近年来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
我院自1992年以来用UBI治疗脑血管病53例(治疗组),与同期内科常规治疗52例(对照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龚世明
【作者单位】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215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脑血管病483例疗效观察 [J], 刘平
2.光量子血氧疗法对脑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J], 朱萍
3.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J], 姜德惠;张丽娟;李凤芬
4.光量子血液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J], 杨玉珍;高安危;李自立;刘丽丽
5.光量子血液疗法治疗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 [J], 金月云;王哲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液光量子自体血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血液光量子自体血,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利用光量子技术和自体血液来促进身体的修复和康复。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光量子自体血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血液光量子自体血治疗的原理是通过体外处理患者的自体血液,利用先进的光量子技术激活其中蕴含的生物信息,然后再将处理后的自体血液重新注入患者体内,以达到促进身体自愈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还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减轻疼痛,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对于慢性疾病和一些顽固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血液光量子自体血治疗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微创、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由于使用的是患者自身的血液,不会引发排斥反应或感染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也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非常适合广大患者使用。
这种治疗方法的过程简单、方便、快捷,患者可以在医院或诊所进行治疗,不需要住院或接受复杂的手术。
血液光量子自体血治疗主要适用于慢性疾病、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疼痛疾病、损伤愈合等领域。
关节炎、糖尿病足、神经病变、脑卒中后遗症、运动损伤等疾病,都可以通过血液光量子自体血治疗得到显著的效果。
一些顽固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也可以通过这种治疗方法得到改善。
血液光量子自体血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需要经过一定的疗程才能见到明显的效果。
在进行治疗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治疗的频次、剂量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避免熬夜、饮酒等不良习惯,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
血液光量子自体血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血液光量子自体血治疗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造福更多的患者。
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这种治疗方法,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它。
血液光量子自体血-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血液光量子自体血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技术,它结合了血液光量子和自体血的特性,在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血液光量子是一种通过光子与血液中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微小电磁场,可以影响人体的生物信息传递和调控,从而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恢复功能。
自体血则是指从患者自身提取的血液,通过一系列处理后再输回到患者体内,具有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和促进细胞再生的作用。
血液光量子自体血的结合,为医学领域开辟了新的疗法和研究方向,对于改善人类健康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血液光量子自体血的概念、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会对血液光量子自体血这一主题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分别探讨血液光量子的概念、自体血的作用以及血液光量子自体血的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血液光量子自体血的潜力,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进行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血液光量子自体血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对其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一定的思考和预测。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血液光量子自体血在医疗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及其效果。
我们将深入探讨血液光量子的概念,以及自体血在治疗上的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揭示血液光量子自体血在促进身体康复、治疗疾病上的潜力,为未来的医疗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医学界对于这一新技术的关注和研究,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2.正文2.1 血液光量子的概念血液光量子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光学技术,它利用血液中含有的光量子来实现医疗治疗和健康管理。
据研究发现,血液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为细胞发光的现象,即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射光量子。
这些光量子具有独特的频率和波长,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激光针灸治疗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观察组员:岑珏陈鸣何雅敏胡晓颖吴平殷之光导师:赵玲邓海平(经络教研室)(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英语七年制,上海201203)[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单一波长激光(CO2激光灸组、650nm半导体激光针组)穴照射及复合激光(CO2激光灸+650nm半导体激光针组)穴位照射对大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的影响。
方法:采用自制复合激光治疗仪,将10.6μm CO2激光与650nm 半导体红色激光通过不同光纤输出聚合,分别或同时照射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的WISTAR大鼠模型的大椎穴与双侧足三里穴位。
结果: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各组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均P >0.05),表明造模成功,而造模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
环磷酰胺注射后11天,各组大鼠白细胞均有明显的升高。
在治疗组中间,复合激光治疗组并未能像预想中一样有显著的疗效。
而且,其余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之间始终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激光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可能是一个长时间的疗程。
通过增加样本数量,可能会有助于各种激光治疗效果比较。
[关键词]复合激光针灸、大椎、足三里、白细胞减少1968年匈牙利人Endre Mester首次将低能量激光用于医学领域。
低能量激光照射即激光针灸,因其具有无痛、无创、无菌、安全、易控等特点,并可避免传统针灸在临床操作上的某些不便和缺陷,目前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用于激光穴位照射的光源以氦氖激光及一些半导体激光等红光或近红外光为主[1],这些单一激光光源具有很好的穿透能力,但存在一个共同问题—无热效应,即只有针的作用,而灸的作用无法实现。
作为针灸疗法重要组成部分,灸法的治疗效果已为大量临床实践所证实。
有人认为,灸疗实质是一种温热刺激的结果,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激发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2]。
要提高激光穴位照射的疗效,有必要寻找一种能替代传统艾灸的激光。
CO2激光的波长为10.6μm,能在表皮内被吸收,迅速转变成热能,应可产生灸疗作用。
光量子血液疗法临床应用的几点体会摘要】光量子疗法是取少量自身血液在体外充氧并给紫外线照射后再输到体内的一种方法。
我站应用北京博达技术研究所研制的WL-2B型光量子血疗仪,用来治疗脑血管病,心血管病,CO中毒等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光量子疗法临床应用体会光量子疗法是取少量自身血液在体外充氧并给紫外线照射后再输到体内的一种方法。
1 治疗方法取患者静脉血200毫升,应用北京博达技术研究所研制的WL-2B型光量子血液医疗仪,将血液置于光量子医疗仪中给与10个生物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同时充氧,充氧量约5升/分,照射约15~20分钟后当血液呈鲜红色饱和后回输病人体内,隔日1次,5次为1疗程,隔15~30天可行下疗程。
光量子血液疗法是用小剂量自血在体外经紫外线照射及充氧后再回输患者体内的疗法。
此法有提高血液氧分压,同时提高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血液经紫外线照射1分钟,相当于血液在空气中氧合20~30小时,加之充氧,更提高了含氧量。
使脑病变区域缺氧状态得到改善,改善微循环,从而使残疾组织功能恢复,使因缺氧而处于冬眠状态的神经细胞迅速恢复功能。
同时血液经紫外线照射后,能产生高能量的光量子线粒体,产生的三磷酸腺苷增高,红细胞弹性增强。
氧的弥散半径增大,可以改善病变区域及周围的血液和血氧供应,加强缺血组织对氧利用并有利于脑功能恢复。
从而促进了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
光量子血液疗法可以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臭氧与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形成臭氧化合物。
其氧化性能高,能催化和激活未被照射的血浆质,使之亦处于激化状态,容易使全身血液达到高能量水平。
光子量血液疗法可以降低血液粘度,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力,降低血脂和纤维蛋白的水平,改善高凝状态,使血胆固醇水平下降,血管壁胆固醇斑块沉着减少,改善微循环,促进血肿及周围水肿带的吸收,减少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同时可以减少急性期甘露醇的用量。
2 体会2.1目测抽血发现血液粘稠,色泽暗红,随着治疗次数增多,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颜色明显改观,治疗效果满意。
光量子血疗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流动力学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光量子血疗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诊治的3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均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分别使用常规治疗、光量子血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患者血流动力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患者流血动力学相较对照组呈显著改善,P<0.05。
结论:光量子血疗可改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流动力学,副作用少且简便,利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光量子血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血流动力学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简称为高红症,是高海拔区域或长期居住高海拔区域人员常见、多发的疾病[1]。
因长期高海拔缺氧下机体丧失适应而发生一系列症状的疾病,主要呈红细胞增多及严重低氧血症特征,临床上有喘息、头晕头痛、紫绀、静脉扩张,部分患者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可能会丧失劳动能力。
当高红症患者转至到低海拔区域后,其相应临床症状会缓解,但一旦长时间返回到高海拔时,相应的临床症状则再次出现。
高红症患者因体内红细胞增多而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流缓慢,最终使得各器官呈不同程度缺氧性损伤,而血液稠度的增高更容易诱发脑血栓或脑水肿疾病出现,因此,充分了解高红症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尤为重要[2]。
本文通过将诊治的30例高红症患者进行分组后,分别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旨在探究光量子血疗在高红症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诊治的30例高原共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分析。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高原病诊断标准[3];②经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病变;③患者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居住地区海拔<2.5千米的人群;②检查提示血管病病变者;③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者及慢性肾病者;④合并其他肿瘤性病变而诱发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者。
将诊治的3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均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分别使用常规治疗、光量子血疗,其中对照组年龄23-65(43.25±10.52)岁,生活在格尔木(海拔2780米)20-21年有15例;观察组年龄22-64(43.12±10.67)岁,生活在格尔木20-21年有15例.对照、观察两组一般资料均无差异。
自血光量子疗法对AE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宋淑萍;李华兴【摘要】目的观察紫外线照射充氧血液回输疗法(Ultraviolet Blood Irradiation,UBI)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UBI疗法加常规疗法.对照组50例只采用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UBI疗法对慢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病人治疗效果明显,可作为其很好的辅助疗法.【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2(031)035【总页数】2页(P93,95)【关键词】光量子;AECOPD患者;自血疗法;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作者】宋淑萍;李华兴【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平度266753;山东省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平度2667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自血光量子疗法是指小剂量血液在体外经紫外线量子照射、充氧后再回输体内的方法。
可使血细胞活化、血粘度降低,有利于感染疾病的恢复。
为了观察紫外线照身充氧血液回输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该科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采用自血光量子疗法辅助治疗慢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病人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组100例AECOPD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2007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指南》[1]。
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50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
年龄58~78岁,轻型18例,中重型32例。
对照组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轻型20例,中重型,30例,两组伴发病基本相似。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抗炎、祛痰、平喘等治疗法,重型病人给予常规吸氧。
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自血光量子疗法。
仪器采用第四军医大学生产的紫外线光量子机,紫外线波长为253.7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