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课外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的融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仅仅教授英语语法和词汇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
本文将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的融合,以及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小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的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法和词汇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认知和理解,包括对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的认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1.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跨文化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国外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起源和庆祝方式,从而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国外著名人物、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国外友人的对话场景,从而更好地了解国外的交流方式和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电影、电视节目、音乐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来了解国外的文化。
3.课堂互动的促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讨论,从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如参加英语角、观看英语电影等,以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体验。
三、课外活动中的跨文化教育1.文化交流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外文化的展览或讲座,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外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增强英语学习氛围作者:吕金彩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年第10期[摘要]英语学习氛围对于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校环境双语化、充实班级图书角等入手。
[关键词]课外活动;英语;学习氛围[作者简介]吕金彩(1980-),女,江西广丰人,广丰县永丰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英语教学。
丹麦语言学家杰斯帕森(Jespersen)曾形象地指出,学外语就像学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泡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
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英语的大环境,能使学生浸泡在英语天地之中,加深对英语的体验与感受,这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因此,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一、学校标识、环境布置英汉双语化学生对于校园标识、建筑、景点和室内外布置的汉语部分已经司空见惯,如果均配上英语,那将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用英语占领了学生的视觉和思维阵地。
首先,英语教师分工合作让学生将学校各场馆设施机构和各班级中的中文栏目的中文名称抄下来,然后查阅工具书和英语翻译软件,一一翻译成英文。
遇到较难翻译的,请教专业人士,力求教给学生规范的、地道的英语。
以宣传栏英语内容设计为例,指导学生介绍英美各国文化小知识,展示学生英语书法、英语作品。
每周刊登一句名人名言、成语典故、词汇辨析、有奖竞答、语言新知识或小幽默等,做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美观醒目。
这样,既可拓展学生知识面,又能激发参与欲望和创造性。
自然而然,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感知英语,能够时时处处接触英语。
学生总能接收到英语的刺激,这对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充实班级英语图书角,丰富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师要设立班级图书角,不断充实英语读物。
如简易英文名著,英语同步学习杂志,如《中学生英语园地》《中学生英语辅导》。
Building a Civilized Campus: OurResponsibilitiesIn the quest to cultivate a harmonious and vibrant academic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 civilized campus plays a pivotal role. As students and members of the campus community, we bear the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of fostering a culture that is respectful, inclusive, an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To achieve this, we must engage in a concerted effort to promote civility, enhance cultural awareness, and prioritize sustainable practices. Promoting civility is fundamental to building acivilized campus. We must uphold the values of respect and tolerance, treating every member of the campus community with dignity and consideration. This involves respecting academic freedom, fostering open discussion and debate, and practicing courteous behavior towards our peers, faculty, and staff. By speaking and acting in a civil manner, we contribute to a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encourag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Enhancing cultural awareness is another crucial aspect of building a civilized campus. As a diverse community, wemust recognize and appreciate the rich tapestry of cultures represented on our campus. By educating ourselves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we can foster a sense of unity and understanding that transcends cultural differences. We can achieve this by participating in cultural events,initiating dialogues about diversity, and promoting inclusive practices that accommodate the needs and perspectives of all.Prioritizing sustainable practices is essential for ensuring a sustainable future for our campus and beyond. We must adopt eco-friendly habits and promot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mong our peers. This includes conserving energy, reducing waste, and practicing sustainable commuting methods. By embedding these practices into our daily lives, we contribute to the creation of a greener, more sustainable campus that serves as a model for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In conclusion, building a civilized campus requires our collective effort and commitment. By promoting civility, enhancing cultural awareness, and prioritizing sustainable practices, we can create a vibrant and harmonious academicenvironment that nurtures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ll its members. Let us work together to shape a campus that is not only academically excellent but also civilized and sustainable.**建设文明校园:我们的责任**在追求营造和谐且充满活力的学术环境的过程中,建设文明校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成人教育CHINA ADULT EDUCATION尽管多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诸如大班授课使得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在多数情况下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在课后缺乏实践的平台使得所学到的东西无用武之地等现象,均影响着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与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相结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实施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的关键是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而互动式教学正是以小组的形式、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进行的。
它有利于同学共同研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的潜力和创造力,也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受到启发,从而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使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一)坚持小班授课是保证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效果的关键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需要学生在反复操练中才能掌握对它的实际运用,英语课堂互动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英语实践的机会,使其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
而实行英语小班授课不仅使课堂英语互动教学成为可能,而且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班的班容量为40人,将每个班级分成五组,每组8人,各小组设有组长(总结本组讨论并代表本组向全班报告)和主持人(主持小组讨论)。
分组时要考虑到男女比例适中,学习程度上、中、下搭配,内向与外向学生配合,以便达到互相带动、互相提携之目的。
英语小班互动课每隔一周上一次,每次2学时,总授课学时为72学时,占大学英语精读课总学时的1/4。
(二)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步骤及方法1.教师导学。
教师导学即教师在新课伊始应向学生展示新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预习的内容,列出一些学生预习过程中关于课文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并根据本课主题提出演讲、辩论或表演的题目。
谈英语校园文化建设中网络平台的建构摘要: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英语校园文化建设的辅助手段,可以引导校园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建设多元英语校园文化添砖加瓦。
网络英语校园文化和现实英语校园文化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地接触英语,自主学习的自由度增强,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英语校园文化网络平台英语校园文化建构方法一、建设英语校园文化的意义校园英语文化主要是指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课余时间为主,以师与生、教与学的依存关系而存在,满足学生英语文化生活需要的一种多类型的文化活动。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结合传统的文化传播途径,创造健康积极向上、富有生机活力的校园英语文化环境,对于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培养新世纪社会事业所需要的英语人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教学所具备的独特优势1.网络提供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
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各类网站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尤其是能提供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如英语阅读网站、英语听力网站、英语写作网站、趣味英语网站、英语教学类网站、综合类网站、英语教学论坛、英语教学期刊,等等。
各类英语学习资料和软件可以免费下载,使学生在“人机交互”的环境中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网络环境支撑的大学英语教学信息量大、方法多样,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不足。
2.网络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互联网的探究性学习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特点,特别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能力,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和最有利于21世纪新型人才能力素质培养的另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3.网络增强了学习的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
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储存记忆等功能与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需要,获取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料;可以摆脱过去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更方便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获取帮助;可以随时评估学习效果,优化学习方案,调整学习重点。
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英语学习氛围作者:苟莉莉来源:《甘肃教育》2014年第13期〔关键词〕英语教学;校园文化;氛围;意义〔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3—0029—01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现代教育注重人文主义思想,重视人的个性发展,以达到人和环境和谐统一,人和环境只要能产生一种互动效应,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
教育的环境主要是为了达到每个人的内在和外在的和谐统一,让优美的教育环境陶冶人的性情,使受教育者产生一种内在的感化。
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创设多元化英语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一、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意义与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实现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
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宣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2.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其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激励他们为全面发展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索。
3. 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
4. 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将来走向更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作者:段民全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26期校园是影响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直接性环境,干净整洁的校园将会给学生提供怡人舒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并且校园文化中所传递的精神也将会逐步被学生接纳认可。
可见,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深远的。
为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除发挥课堂教学的功效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构建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此环境中既能够拓展认识,也能获得能力的发展。
一、挖掘直观资源,呈现直观性校园文化为了增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力,让校园文化真正发挥功效,教师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兴趣和倾向性,要关注到直观图片和视频更能抓牢学生的吸引力,更能让学生驻足欣赏。
对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校园文化,让校园在直观图画和视频资源的辅助下,变得更就生机和活力。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
在内容上,校园文化的构建还要定时更新,可以有效结合节日文化事进行配图更新。
例如,时至复活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复活节时的一些文化传统,文化背景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文化视野的拓展和渗透。
从复活节是为了庆祝耶稣的复活这一纪念意义到复活节意味着重生,再到复活节中兔子被看作是标志,都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复活节”这一主题的重要内容。
同时,在复活节的文化背景到复活节的庆祝方式,再到复活节的习俗和饮食文化等内容,都可以在描述时,通过配图的方式辅助学生认识和了解。
当学生在校园内驻足时,当学生在校园内的空余时间散步时,学生见到这一校园文化资源,在直观图画的冲击和辅助下,学生也产生了主动阅读的意愿。
此外,教师还可以挖掘欧美国家的一些精神认识情况,帮助学生拓展对国外文化的进一步认识。
例如,教师可以寻找文章并呈现一些直观性、有冲击力的图,诱导学生主动阅读。
例如,教师想要向学生解读欧美国家痴迷的幸运数字“7”,可以将其与我国人们痴迷于数字“8”进行对比,从这一数字文化中深度挖掘出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从而丰富学生的认识。
1362021年27期总第571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英语教学不只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融入课堂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应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立足教材,树立文化自信;整合课外资源,利用丰富的课外资源,体验新时代中国文化魅力;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
同时,将英语教学的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将之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使学生能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关键词】文化自信;初中英语;教学方法【作者简介】李健(1992.03-),女,安徽阜阳人,安徽省阜阳实验中学,英语教师,中教二级,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
文化自信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方法与实践——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文/李 健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等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理想和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信心, 并相信自身文化能够激励本民族、社会和国家不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英语教育不只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教学。
初中学生是民族的未来,肩负着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但在现实生活中又处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中,洋节日、洋快餐让不少初中生趋之若鹜。
经济全球化带给学生全球化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作为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融入课堂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西方文化,避免盲目追随、模仿异国文化,而是辩证思考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学生在开阔的视野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真正助力于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本文就如何在英语课堂融入文化自信进行探讨。
一、 文化自信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内涵与外延1. 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谈英语课外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教育论文
谈英语课外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
文/江晓东
摘要:本文阐述了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多年实施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情况,梳理了利用英语课外实践活动建设校园文化的相关内容,总结和回顾了实施英语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以来的相关成果。
关键词:英语实践活动校园文化
课题: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护理英语情景会话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43172)研究成果。
一、利用英语课外实践活动建设校园文化的背景
对我校部分班级护理学生和医学生的课堂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强烈的欲望,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作为文化水平和文化修养提升途径的意义。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笔者学校十年前由两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
随着学校升格,学生文化素质亟待从中专生水平提升到大学生水平;同时,由于学校开始普通专科招生以后在校学生逐年增加,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个别教育难度加大,需要发掘和利用不同渠道对学生因材施教。
英语教师也逐渐转变教育观念,淡化在职业教育中的过强的英语教学学科意识,努力通过英语教学促成专业人才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二、利用英语课外实践活动建设校园文化的相关内容
1.定期开展竞赛活动
十年来,英语教研室通过开展英文阅读、演讲、写作、手抄报制作、情景剧表演、歌曲演唱等活动提升英语学习气氛和校园文化氛围。
例如利用“My Chinese Dream”“When Confucius Meets Socrates”“What is Global Citizenship”等各种演讲题目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关注社会;利用“医学和生活”为主题的英文手抄报制作和医院情景短剧表演,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和职场英语表达能力。
根据不完全统计,十年以来总共开展各级各类英语教学活动四十多次,学生直接参与人次3000以上;每年参加观摩演讲比赛、戏剧表演、歌曲演唱等活动的学生均在1200人次以上。
2.提供各种选修课程
英语教研室向学生提供英语口语、英美文化、英语国家概况、医护英语情景会话等选修课程,满足了学生不同形式的学习需求。
选修课程的开设要求比照常规教学要求,教师上课有授课计划、教案和课件,学生上课有考勤,有参与,有反馈。
英语课外选修课程明显地改善了常规英语课堂班级人数过多,师生互动很少的局面,学生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得到了补充。
3.开设各种专家讲座
十年来,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和外籍教师进行各种讲座,涵盖学习方法、多元文化介绍、国外医护职业介绍、英语测试、英美文学、英文电影和歌曲赏析、护士出国考试等内容。
讲座题材多样、形式灵活,深受学生欢迎。
4.进行各种拓展培训
为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公共基础部和职业培训部在近年连续开展公共英语和医护英语提升培训,总计近千名学生参加培训。
英语教师完成500多学时的培训教学。
有的学生由于公共英语能力提升通过了专升本英语考试进入本科院校深
造,有的学生通过医护英语的提升进入了涉外医疗机构就业。
拓展英语培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建设师生共享的英语资源中心
英语教研室为师生组建了包含磁带、光盘、英语学习参考书、英语文学读物、英语杂志、英语报纸等材料的开放共享的资源中心。
学生利用英语教师提供的磁带和光盘在学校音频发射中心向全校学生播放。
英语协会会员和其他师生借阅资源中心书刊的累计达到500人次以上。
6.给学生提供各种锻炼英语的实践机会
英语教研室利用校园广播英语节目的开播、学生承担各种英语活动节目主持工作、协助英语教师承担来校外宾接待和口译任务、参与制药企业药品说明书翻译等任务,不断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交流沟通、组织能力等,促进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利用英语课外实践活动建设校园文化的成效
由于多年的努力,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给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很大促进。
各种英语活动的开展,不仅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
根据不完全统计,十年以来,全校共有38人次荣获市级以上各类英语活动等级奖项。
同时,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外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教学科研成绩。
发表《浅谈第二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浅析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等教改论文,出版《医学生人文英语选读》教材,主持市级教改项目《医药类高专英语课程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相关课题。
参考文献:
[1]曾淡君.高职英语教学融合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06(5).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