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测量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体育测量评价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门类。
体育测量评价是一个系统,测量、评价和反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子系统。
体育评价的目标任务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科学分析做出价值判断;反馈的目标任务则是应用体育评价信息进行调控。
由此可见,测量时基础、是前提;评价是结果、是目的;反馈是调整、是控制。
体育测量评价的意义:(1)有利于体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正确性;(2)推进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3)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4)强化学生评价的理念,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体育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体育评价具有指引方向的功能;(2)监督检查功能:社会各界要了解、考察学校体育的发展状况;(3)激励功能;(4)筛选择优功能;(5)诊断改进功能。
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成为测验。
测量的要素:(1)待测属性或特征;(2)法则;(3)数字符号。
所谓测量量表是指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
(1)名称量表:名称量表又称定类量表或分类量表;(2)有序量表:它含有实数列的第一个特性——有序性。
这种量表比名称量表稍精确些,它不仅将事物及属性分类,而且还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一标准将其分为若干等级或进行有序排列,但该量表只能定性不能定量;(3)等距量表:等距量表亦称定距量表,它含有实数列的第一和第二两个特征,即有序性和距离。
这种量表的数字按等级排列,而且其间距是相等的,所以它能反映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差异大小程度;(4)比例量表:它含有实数列的全部特征,可以表示两个事物特性的差异程度,而且也可以说明它们之间的比率。
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一、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2、体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3、内容有效性是指测量内容与拟测属性的一致性程度。
4、相合有效性是指运用一种测量手段所获得的测量结果与一个已被证明有效效标的相关程度。
5、成套测验:有多项指标来测定某个同一机能领域的测验,称为成套测验,又称为组合测验或系列测验等。
6、体型:从体质人类学角度而言,将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体制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体型特征称为体型。
7、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也有学者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对关系,它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8、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9、定量负荷试验:令受试者承受一定的定量负荷后,根据恢复期的脉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不同变化,评定受试者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机能测验,统称为定量负荷试验。
10、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
11、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Ⅰ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二、简答1、简述测量的三要素答:⑴、待测属性或特征⑵、法则⑶、数字符号2、简述体育测验的类型并举例说明答:(1)、按测试者人数分类①单个测试者的测验,如身高、体重②多个测试者的测验,如体操比赛中,六个裁判员同时对某个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以剩下的四个分数的平均分作为最后的得分,最后的得分就是运动员的测验值。
(2)、按重复测量次数分类①频数等于1的测验,如测量某人100米跑的成绩,一次测量就完成了测验,该测验的频数为1②频数大于1的测验,如跳远比赛,通常有三次试跳(三次重复测量),三次测量的最大值作为测验值,即三次测量才完成了一次测验,该测验的频数为3。
体育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体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PWC170机能试验——是指受试者在定量贝多芬心率为170次/min时的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率。
根据功率的大小,评价心血管机能水平。
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呼吸循环等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填空1、有效性可分为内容有效性,结构有效性,相合有效性,预测有效性。
2、有效性效标的确定方法:1专家法2总分法3正式比赛法3、体育评价的三种基本形式: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终结性评价4、评价的类型:1相对评价2绝对评价3进步度评价5、常见的评价量表主要有两种:分值量表和等级量表6、形态测量,包括观察与计量两个过程,属于前者的有姿势的观测,属于后者的有身高、体重和胸围等指标的测量。
7、形态测量的测量点,大多是根据骨性标志来确定的。
而另外一些测量点,则是根据皮肤皱褶、皮肤特殊结构和肌性标志所确定的。
8、身体成分测量的方法:1皮褶厚度法2水下称重法3生物电阻抗法9、心肺功能的测量包括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呼吸系统的机能及最大摄氧量的测量。
10、心率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脉搏触摸法、听诊法、心率遥测法、心电图记录法四种。
11、布兰奇心功指数的表达式:布兰奇心功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12、耐力系数(克瓦斯公式)表达式:耐力系数=(心率X10)/脉压差13、体育测量评价研究的内容主要有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三个部分。
判断1、项目的难易度,可用受试者在该项测验中的成功率表示,成功率越高,难度越小,当然也可用失败率表示,失败率越高,难度越大。
2、胸中点,是测量胸前后径的测点,也是测量胸围的测点。
3、肩峰点,测上肢长和肩宽时都要用到此点。
4、体格评价可直接用测量获得数据进行绝对值评价也可把测量数据转换为指数来进行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一、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是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2、测验: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称为测验。
3、体育评价: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的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4、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测量与评价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范畴内现象或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
属于方法学范畴。
5、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反映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
6、测量误差:所谓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7、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结果(成绩)真实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与欲测属性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二、简答题1、简述测量与评价的关系,联系:1)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2)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提的,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 3)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
区别:1)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纯属于对事物客观存在真理性的认识。
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是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关系的认识。
2)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
而教育评价则具有两种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3)测量的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而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它反映的是活动的过程和终点,又是新的实践活动的起点。
2、说出各种测量量表的特点, 名称量表的特点:1)无序,无距,无原点:例如学号,身份证号2)只起标示符的作用,用来区分和归类所研究的对象3)量表中的数字或号码可以任意置换4)量表中的数字不能进行加减运算有序量表的特点:1)有序,无距,无原点2)数字反映出来的差别只能定性不能定量3)其顺序不能随意置换等距量表的特点:1)有序,有距,无原点2)有大小排列,量表的各单位是等距的3)在保护区间量表顺序距离原量表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可对量表作任何线性变换4)区间量变的两个测量值之间不能进行比例运算比例量表的特点:1)有序,有距,有原点 2)比例中的数值不但可以说明两个事物或现象的某种特性,差异程度,而且可以以量值的比例作出定量描述。
体育测量与评价1.名词解释体育测量:是将一些可以测得的物理量和非物理量转换为数值或符号,进行资料汇集、信息收集的过程。
体育评价:是对体育测量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科学的分析进而作出价值判断,且赋予被测量事物或现象某种意义。
体型:是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身体素质:(也称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及平衡性等机能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运动能力: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亚健康:亚健康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
*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I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可靠性:是间接衡量第II过程中测量误差(受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有效性: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的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即测量结果与测量目的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姿势分静态和动态)体质:(指人体生命的质量)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相对稳定的特征。
运动技术: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2.简答题一.体育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2.监督检查功能3.激励功能4.筛选择优功能5.诊断改进功能二.影响客观性的因素?1.测试者水平2.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3.测量的指标特征4.测量的尺度*(影响可靠性因素)1.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2.重复测量间隔时间3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影响有效性因素)1.测量的可靠性2.效标有效性3.受试者总体特征4测量指标的数量三.体制的范畴?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2.生理功能水平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4.心理发育水平5.适应能力四.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科学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3.适用性原则4.相关、独立性原则五.简单描述亚健康的概念及分类?亚健康的概念: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
体育测量与评价一、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身体综合能力及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属于方法论范畴。
2、测量: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事物或现象的某一属性或特征进行定量的过程。
3、测验:是指确定测量对象的身体行为和各种能力为目的而进行的测量或测验。
4、测评:以测试者主观经验为主,对被测试对象的非物理拟测属性及其特征指派数字的过程。
5、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数量表述规则。
6、评价量表:是指将实施测量数据(或原始成绩)换算成分数的一种规则。
7、体育测量:是依照一定法则,对体育领域中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8、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9、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一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10、可靠性:是间接衡量第二过程中测量误差(受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11、有效性:是指测量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是指某一测验在测量某一特征时所具有的准确程度。
)12、X型腿:指两膝部都可靠拢,但两小腿内侧及足跟不能互相接触或间距大于1.5厘米。
13、O型腿:是指大小腿之间不能合拢,只有足跟可靠拢,两膝间距大于1.5厘米。
14、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的呼吸循环等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15、力量素质:是指人体在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二、填空选择题1、测量的三要素:待测属性或特征、法则和数字符号2、测量的三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3、测量量表的分类: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4、有效性的分类:内容有效性、结构有效性和相合有效性5、客观性的分类:单个测量客观性和多人测量客观性(反映的是测试者的可靠性)6、三性之间的关系:可靠的不一定有效,有效的不一定可靠7、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和平衡性8、体育评价量表:分值量表和等级评分量表9、成年人正常血压值是:收缩压90---130muHg 舒张压60---90muHg10、斯布公式:rkk=k乘r1.1/1+(k-1)r1.111、皮褶厚度测量的部位有:臀部、肩胛部、髋部和大腿部12、足弓测评:常用测量方法有足印法、印纸法,测量后再用比例法或划线法判定。
体育测量与评价第一章1.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2.简述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性质1从大的科学体系看:体育测量评价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科学门类;2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个系统,测量、评价和反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子系统;3从信息科学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体育信息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4从教育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是教育测量评价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学科;5从体育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科有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刨学、运动医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6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3.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它是对体育领域中的各个要素、发展过程、系统整体的价值关系及其体育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过程及结果的解释、评估和判断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体育测量评价活动的规律性;第二章1.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也就是说,用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即为测量;2.体育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3.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反应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4.测量的可靠性:5.测量的客观性:6.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7.如何理解测量与测验,测量的三要素是什么测量:是一种手段,是通过测量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定量化,以便人们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测验:是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三要素:事物属性、法则、数字符号;8.影响测量的可靠性、客观性、有效性因素有哪些客观性:1测试者水平2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3测量的指标特征4测量的尺度可靠性:1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2重复测量间隔时间3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有效性:1测量的可靠性2效标有效性3受试者总体特征4测量指标的数量8.体育测量编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科学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3.适用性原则4.相关性和独立性原则;9.成套测验的特点是什么1总体属性与其各个测验成分高低相关2各成分测验之间是独立的3评价时应结合实际综合考虑10.以测试学生的体能为例,编写测验的实施细则;测验的目的:测量受试者的体能状况对象:测量三性:11.体育评价有哪些类型1.相对评价2.绝对评价3.进步度评价12.体育评价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终结性评价第三章1.身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2.指距:两上肢向左右做水平伸展时两侧中指尖点间的直线距离;3.跟腱长:小腿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至根点的垂直距离;4.眼耳平面:由头部三点,即左右侧耳屏点和右侧眼眶下点所确定的平面,为人体测量的标准平面;5.身体成分:水、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组成;6.体型:是将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7.直立的标准姿势:侧面观—头顶、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腓骨小头、外踝一直线、前后观—头顶、脊柱、两足踝一直线;8.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受使者应注意1.身体测量时除头部及坐高取坐姿外,其他测量一律取直立姿势,并注意保持耳眼水平位;2.受试者男性着装为上身裸露,下着短裤,赤足;女性为上着背心,下着短裤,赤足;测试者应注意1.测试者一般测量受使者的右侧肢体;2.测量仪器应保持清洁,定量检验校准;3.熟练掌握测试方法和测点;4.测量仪器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与测量仪器上的标度部分,不可斜视;5.测量的计量单位和取值;6.尽量减少测量误差;9.身体成分的间接测量方法1.水下称重法2.电阻抗法3.超声波法4.皮褶厚度法10.体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人体脂肪、肌肉、骨骼肌发达的程度11.脊柱侧弯的分类及评价分类:正常背、驼背、鞍背、直背评价:偏移距离若小于1.0才cm者为正常;1.0~2.0cm为轻度侧弯;2.1cm以上为重度侧弯;11.腿型及足弓的评价方法腿型:1直型腿:受试者两膝部、两腿内侧、足跟均可靠拢互相接触,或间距小于1.5cm2X型腿:两膝部可靠拢但两小腿内侧及足跟不能互相接触,且间距大于1.5cm以上3O型腿:大小腿之间不能合拢,足跟可靠拢两膝间距大于1.5cm以上足弓:1正常足:足弓内侧缘在外侧部分;2轻度扁平足:足弓内侧缘在中间部分;3中度扁平足:足弓内侧缘在内侧部分;4重度扁平足:足弓内侧缘超出内侧部分;第四章1.评价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的三态反应;相对安静状态、定量负荷状态及最大负荷状态下的机能反应;2.立位、卧位姿势脉搏差的测量与评价;测量对象:7~18岁健康青少年;测量方法:桡动脉触摸法受试者仰卧至脉搏安定后,测量1min 脉搏为卧位脉搏;站立至脉搏安定后,测1min 脉搏为立位脉搏;立-卧位脉搏差等于立位脉搏数减去卧位脉搏数;差值越小表明心脏机能越好;评价:优秀0~5次良好6~11次一般12~19次差20次以上3.运动后心率潜力的评价;计算公式:心率潜力=220-年龄+运动后即刻心率优50次1min -•良30~49次1min -•中20~29次1min -•下10~19次1min -•差0~91min -•4.布兰奇心功指数及评价;布兰奇心功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布兰奇指数在110~160范围内为心血管机能正常;平均数为140;如超过200,应检查心血管机能;5.哈佛台阶指数及评价;哈佛台阶评定指数=脉率之和)分钟前(第)蹬台阶运动持续时间(s 304,3,2*2S ×100 评价:优90良80~89中65~79下55~64差556.五次肺活量试验及评价;五次肺活量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呼吸肌的耐力;受试者取立位,每15s 测量1次肺活量,共测5次;15s 时间,既包括吹气时间,也包括休息时间,因此在75s 之内测量5次肺活量;5次测量结果基本接近或逐次增加为机能良好,反之,逐次下降,尤其最后两次显着下降为机能不良;。
体育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评价: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2.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的过程。
(书)人们对某种客观事物数量化的确定。
(笔记)3.体育测量: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4.测量量表: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用以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
5.可靠性(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贯性、一致性、再现性、稳定性。
6.有效性(效度):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7.体育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起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8.身体形态: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
9.体格测量: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10.体格评价:可直接用测量获得数据进行绝对值评价,也可把测量数据转换为指数来进行评价。
11.身体姿势: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也有学着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关系,他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部器官,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12.靶心率: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心率。
13.血压: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14.最大摄氧量:指人体的呼吸循环等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15.身体素质(身体适应性):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及平衡性等机能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16.运动能力: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性。
17.心理健康:指人民对于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以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广义: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
狭义: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为社会保持同步。
填空题1.学校体育测量评价的对象:(每个学生)(体育活动)( 直接制约体育活动的教师和体育活动计划) (学校体育活动物质的社会的环境条件) ( 以学校为构成要素的包括范围更广的体育体制)2.体育测量评价的功能:(导向)(监督检查)(激励)(筛选择优)(诊断改进)3.早在(公元前3500—前2000年前)已经有了类似人体测量方面的研究存在。
4.在祖国医学经典著作(《内经·灵枢》)中的(《骨度篇》),对人体测量方法已有了较详细而又科学的阐述。
5.哈佛大学的(萨金特)将第50百分位数作为基准值给予评价。
6.(1885年)在美国举行的(“保健体育、康乐体育协会”)成立大会,最早在这方面著书立说进行系统研究的是(马丁),于(1925年)写出(《人体测量学》)。
7.1896年(凯洛格)发明了测力计,1914年(马丁)在研究小儿麻痹病儿肌肉状态时,发现(“局部肌肉是全身力量良好标志”)的原则。
1884年,意大利生理学家(莫索)发明了肌力记录仪。
1964年(国际体力测量组织)成立。
8.1702年,英国剑桥首先以笔试替代口试,开西方学校考试笔试之先河。
9.20世纪80年代初,华南师范大学陈骏良先生率先翻译了第一本美国体育测量评价专著。
1985年邢文华教授等正式编著出版了第一本体育测量的专业教学参考书。
10.测量的要素待测属性或特征法则等距量表11.测量量表分类名称量表有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模糊量表12.按测量的组织形式分类连续性测量横断面测量13.测量误差的类型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抽样误差过失误差14.三性实验客观性有效性可靠性15.影响客观性的因素测试者水平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测量的指标特征测量的尺度测试者的人数16.影响可靠性的因素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重复测量间隔时间受试者能力发挥水平测验的长度(不超过五十个条目)17.影响有效性的因素测量的可靠性校标有效性受试者总体特征测量指标的数量18.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可靠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即要想可靠性高有效性得高有效性是可靠性的充分条件19.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相关独立性原则鉴别性原则20.体育评价标准绝对评价标准相对评价标准21.身体形态的测量内容体格测量体型测量身体成分测量身体姿势测量22.形态测量包括观察与计量23.体格测量包括量度测量长度测量宽度测量围度测量24.维尔威克指数是1920年维尔威克提出的即(体重+胸围)/身高x100 不仅是体格、体质的评价指数也是很好的营养评价指数。
25.人体主要是由水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26.身体成分的间接测量法有水下称重法电阻抗法超神波法皮褶厚度法27.体型测量在人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体育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28.体型的分类内胚层型<肥胖> 外胚层型<细长.> 中胚层型<匀称>29.胸廓形状分类正常胸扁平胸圆柱胸鸡胸漏斗胸30.影响心率的因素情绪身体姿势环境饮食体力活动年龄、性别、时间31.身体素质分类(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 灵敏性) (协调性) ( 平衡性)32.速度素质分类(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33.力量素质分类(静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力量素质的测量形式(绝对力量)(相对力量)34. P = F x V = F x S / t爆发力力量速度距离时间35.耐力素质的内容分类(一般耐力素质)(速度耐力素质)( 动力性力量<肌肉>耐力素质) ( 静力性耐力素质)测量形式(定量计时)(定时计量)(极限式测量)36.柔韧性分类(绝对柔韧性)(相对柔韧性)判断题及选择题1.一般在上午十点左右测量体重比较稳定。
(量度测量)2.胸围的大小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肪的发育情况。
(围度测量)3.利维指数是1886年意大利军医利维提出的。
判断人体的充实度和营养状况。
体重的立方根/身高x 10004.布罗克指数是1912年法国外科医生保罗·布罗克提出的一种确定一个人身高与体重比例的公式。
体重—(身高—100)5.耐力系数=心率x10/脉压差心脏功能越好,指数越小。
耐力指数的正常值为16.6.除个别运动项目外,长期从事运动的人及运动员体脂百分比较一般人低。
7.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心率的节律整齐,心率与脉搏是一致的。
8.只有个体的各部分保持协调,才能减少机体在静止或活动的能量消耗。
9.血压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正常人安静时收缩压90—12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
高血压是收缩压高于130mmHg或舒张压高于90mmHg,低血压是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
10.肺活量为一次呼吸时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的通气功能水平。
11.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的呼吸循环等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时间内所摄取的最大氧量。
12.运动能力见名解13.位移速度主要反映受试者的快速跑动能力。
适用于6岁至大学男、女生。
14.动作速度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两手快速交替重复特定动作的能力。
15.选择反应时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适用于6岁至老年人。
16.立定跳远测量意义主要是反映受试者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
适用于6岁至大学男、女生。
简答题1.述测量、统计、评价直接的关系?答:测量是前提基础,统计是方法手段,评价是目的结果2.体育测量评价的意义和功能?答:意义:a.有利于体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正确化b.推进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c.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d.强化学生评价的理念,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功能:导向功能监督检查功能激励功能筛选择优功能诊断改进功能3.简述测量误差原因?答:体育测量中,由于测量仪器精度、测量技术、测量方法与条件等限制,使得实测值与被测真值之间会有一定差距。
4.影响有效性的因素?答:受试者群体特征样本含量及其代表性测量的可靠性效标的选择测量的难度与区分度5.述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答: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相关独立性原则鉴别性原则计算题1.估价客观性的方法。
(等级相关系数)P23 例子单个测试者的试验a.计算出每个受试者的名次和Exb.求名次和的平均数c.求名次的离均差平方和d.代入一致性系数WW=12 S / m2 ( n3 —n )W客观性系数S 离均平方差m 测试人数n 受试者人数W系数的变动范围在0—1,系数越接近1,表明测量客观性越好。
2.多个测试者的测验例P25a. r = 1 —6 E d2 / n ( n2 —1 ) r 等级相关系数n 样本数b.斯—布公式R = 2 r / 1+ r3.极差相关法计算(X、Y)例:采用水下称重法对一运动员体脂%进行测量,测得结果(X)可看作定向效标,检验皮脂厚度法(Y)测量体脂%的有效性有多大。
r = N E xy —(Ex)(Ey)/ 根号下[ N(Ex2)—(Ex)2][N(Ey2)—(Ey)2]4.P60 第25题5.皮褶厚度法计算[瘦体重]a.计算身体密度D = 1.0897—0.00133X [女子] D = 1.0913—0.00116X[男子]X 肩胛部+鼻部皮褶厚度b.计算体脂百分比(F%)F% = (4.570 / D—4.142)X 100c.计算体脂重(F) F = W x F% W为空气中体重d.计算瘦体重LBW=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