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重点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89.00 KB
- 文档页数:21
民族理论政策期末总结一、引言民族理论政策是指在国家管理民族问题方面制定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措施。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民族问题,如民族关系紧张、民族意识觉醒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个国家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民族理论政策。
本文将对民族理论政策的一些核心内容进行总结。
二、民族理论政策的内容1. 民族关系平等和谐民族关系的平等和谐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在民族理论政策中,通常会鼓励各个民族之间的平等和谐相处。
这意味着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应该受到歧视和排斥,而是应该平等地享有自己的权益和自由。
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适当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各个民族的权益和利益。
2. 民族政策的多元化民族政策的多元化是指一个国家面对不同民族群体时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
在实施民族政策时,政府应该根据各个民族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以满足各个民族的需求和利益。
例如,对于一个具有较大群体的民族,政府可以采取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的政策;对于一个较小的民族,政府可以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以保护其权益。
3. 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团结民族意识觉醒是指民族群体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和意识。
在民族理论政策中,政府应该鼓励各个民族群体增强自身的民族意识,以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民族教育、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增强民族群体的民族意识觉醒。
4. 民族和谐发展和区域协调在一个国家中存在着不同的民族群体,这些民族群体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区。
为了实现民族和谐发展,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保障各个民族群体的平等发展权益。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协调合作,促进民族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 民族理论政策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民族理论政策需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制定,并能够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政府应该依据民族问题的具体状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和观点,制定相应的民族理论政策。
同时,政府还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完善和调整这些政策,使其能够真正解决现实问题。
一 填充题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 研究 )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2.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地域 )渊源和( 族体 )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 )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 . 民族的形成,是( 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 胞族 )—( 部落 )—( 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2.民族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 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自测题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C.实用性 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C 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 .重视政策的运用C .理论和政策兼纳D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 .理论性B .学术性C .实用性D .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B •经济发展C •文化教育发展D •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 BDE)A •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 •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 .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 .定性分析方法E .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A .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 .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 •是一门理论科学C •是一门实践科学 D •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P2)1 .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一、填充题1、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就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与民族的问题,目的就是揭示民族与民族的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民族理论学科就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民族与民族的问题。
它就是从总体上对民族与民族的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与民族的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就是研究正确解决与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的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就是民族的(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就是,归根结底,(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规律 )的研究,就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就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的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与条件。
6、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就是指民族起源的( 族体)渊源与( 地域 )渊源等。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就是(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与(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与现实)的(民族特征)与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12 、民族的形成,就是(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就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1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就是氏族—(胞族 )—(部落 )—(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就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期末复习指导一、填充题( 民族和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定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和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发展经济文化权利、(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C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D当今世界,(共存、共荣、共享、共赢)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F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M 民族风俗习惯的(人为改革)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M 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M 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有形无形)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M 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阻碍)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2021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总复习题带论述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信息综合方法 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定性分析方法 E.定量分析方法 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P2)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三章民族发展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A.氏族 B.氏族 C.部落联盟 D .民族2.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变化 B.演进 C.进化 D.形成3.民族( 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治 B.演变 C.退化 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同化。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愿三、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ABE)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 跳跃式发展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BC )A.社会生产 B.社会分工 C.内部交往程度 D.外部交往程度 E.地理位置3.民族发展包括(BCD ) 等A.原生态发展 B.经济发展 C.政治发展 D.文化发展 E.次生态发展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资料绪论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斯大林在其撰写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十月革命和民族问题》《论民族问题的提法》《民族问题与列宁主义》等代表作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贯彻了列宁有关国内民族问题的思想。
第一章1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是:珞巴族(不足3000人)2.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大分散、小聚居。
(填空)3.中国各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填空)4.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内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民族关系进行潜心研究并得到理论界认可的重要成果之一。
第二章1.民族关系:指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反映费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形式。
第三章1.中国最早使用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洋务运动思想家王韬。
2.指出构成民族的六个方面特征:(简答)(1)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族体渊源(族源)和地域渊源(地缘)(2)共同生产方式: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以及物资资料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和方式的总和。
(3)共同语言: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是民族内部相互联系的主要工具。
(4)共同文化: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的内容和形式特点的文化,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共同风俗习惯: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风俗、惯例、禁忌等,是在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中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具体体现在饮食、起居、服饰、娱乐、礼仪、婚姻、丧葬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
(6)共同心理认同: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对本民族自觉的归属感,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3.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一个民族的整体或一部分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成为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题目整理填空:P1)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P1)2.民族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P4)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P2)4.(民族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P2)5.(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P9)1.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P13)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P13)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P17)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P20)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第四章P44)
答:1、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我国已废除了民族压迫歧视制度,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并
力求加以保障。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事业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还存在;实际生活中民族平等
的法律保障不健全;社会生活领域享受民族平等权利时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还存在。
2、民族团结的相对性:我国已实现了民族大团结,把我国建设成了一个民族平等友爱、团
结合作的大家庭。随着各个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民族团结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但这
些都具有时代的和程度的相对性,民族间不团结的因素还存在。
3、民族间互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我国各民族之间是相互帮助的,但是,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相互帮助是有一定限度的。
4、民族和谐的初步性:我国各民族之间是平等、团结、互助的,但是相对的、不完善的,
还存在不和谐的因素。
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 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信息综合方法 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定性分析方法 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P2)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章 绪论 一、填充题 P1)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 研究 )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P1)2.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P4)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P2)4. 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P2)5. 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P3)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 重视政策的运用 C. 理论和政策兼纳 D.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P7)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 理论性 B. 学术性 C. 实用性 D. 政治性 3.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 民族区域自治 B. 民族发展 C 民族之间矛盾 D. 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P2)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 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P5)2.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 信息综合方法 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 定性分析方法 E. 定量分析方法 P6)3.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 A. 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 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 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 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P3)4. 民族理论( ABCDE )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 是一门理论科学 C. 是一门实践科学 。 D. 是一门交叉学科 E. 是一门新兴学科 四、辨析题 P2)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P7)2.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 P6)3. 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民族改成民族观) P7)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对) 五.论述 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P6-7 第二章 民族 一、填充题 P9)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P13)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地域 )渊源和( 族体 )渊源等。 P13)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P17)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P20)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P10)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 )。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P10)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 )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P10)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P12)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P22)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三、多项选择题 P9)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E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P12)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P12)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P17)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P20)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BDE )。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四、辨析题 P9)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P11)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P20)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五、论述题 P20-21)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第三章 民族发展 一、填充题 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A.氏族 B.氏族 C. 部落联盟 D .民族 2.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 变化 B. 演进 C. 进化 D. 形成 3. 民族( 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 融治 B.演变 C.退化 D. 同化 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 )同化。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愿 三、多项选择题 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 ABE) A. 常态发展 B. 异态发展 C. 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 跳跃式发展 2.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BC ) A.社会生产 B. 社会分工 C. 内部交往程度 D. 外部交往程度 E. 地理位置 3. 民族发展包括( BCD ) 等 A.原生态发展 B.经济发展 C. 政治发展 D. 文化发展 E. 次生态发展 4.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 民族结构 B. 民族素质 C. 民族关系 D. 自然环境 E. 社会环境 5.强迫同化是( ABCD) A.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 B. 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 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 D. 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E.民族融合的结果 四、辨析题 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错,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对,抄一遍) 3. 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4.民组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合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 五.论述 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第四章 民族关系 一、填充题 P49)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 )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P50)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P52)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P61)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P61)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 P50)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C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P51)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P52)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B )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 P52)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P61)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P52)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P56)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P54)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A.民族团结的实现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 P58)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 P58)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四、辨析题 P50)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对) P50)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 P50)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 P56-57) 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 P58)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 (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五、论述题 P61-6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61 第五章 民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