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凝点测定法操作规程

凝点测定法操作规程

凝点测定法操作规程
凝点测定法操作规程

目的:制订凝点测定法操作规程,明确其检查法的操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范围:凝点测定法的操作。

责任:质检室主任、化验员。

内容:

1简述

凝点系指一种物质在固-液两相共存时的平衡温度,某些药品具有一定的凝点。《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Ⅵ D规定的凝点,是指药品按下述方法测定,由液体凝结为固体时,在短时间内停留不变的最高温度。药品的纯度变更,其凝点亦随之改变,所以测定凝点可用以区别药品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2仪器与用具

仪器装置按照附图。

3操作方法

3.1量取液体供试品15ml,置干燥洁净的内管

A中备用。

供试品如为固体,可称取15~20g置干燥洁净

的内管A中,于比规定的凝点约高5~10℃的水(油)

浴中,微温使熔融备用。

3.2将放有供试品的内管A,按中国药典附录所示,用带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的软木塞塞住管口,温度计汞球末端距内管A的管底约10mm,汞球应完全被供试品浸没。迅速冷却内管A,观察温度计,测定出其近似凝点。

3.3再将内管A置于比近似凝点约高5~10℃的水(油)浴中,使凝结物熔融至仅剩极微量未熔融物。将内管A按中国药典附录所示,装妥在B管与烧杯内。烧杯中加入较供试品近似凝点约低5℃的水或其他适宜的冷却液,用搅拌器以每分钟约20次上下往返的均匀速度不断搅拌供试品,每隔30秒钟观察温度计读数1次,至供试品开始凝结,停止搅拌,并每隔5~10秒观察温度计读数1次,至温度计的汞柱能在某一温度停留约1分钟不变,或微上升至最高温度后停留约1分钟不变,该温度(准确读数至0.1℃)即为供试品的凝点。

4注意事项

4.1用于测定凝点的温度计应经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单位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校准,在没有0.1℃刻度的温度计时,也可采用0.2℃刻度的温度计。

4.2固体供试品在测试前微热熔融时,应注意不可用直火加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部分分解。

4.3取样过少或搅拌速度过快过慢,都可能影响测定结果,应予注意。

4.4疑点测定是以该物质受热至熔融时不分解为前提的,在制订质量标准凝点项目时,宜重复测定数次,以确认该品在微热熔融时不会分解。检验时应重复测定2次,报告2次测定结果的均值。

5记录与结果判定

5.1记录操作时的室温、介质(水或其他冷却液)以及重复测定2次的数据及其均值。

5.2按各该药品项下规定限度的精度要求,对上述的均值进行修约,作为供试品的凝点,再根据各该药品标准“凝点”项下规定的范围,判定“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

6附注

6.1按上法操作,液体供试品在逐步冷却时,温度随时间均匀下降,开始

凝固后,由于释放出凝固热而补偿热损失,则液-固两相保持共存的平衡温度不变,直至全部凝固后,温度再继续均匀下降。但在实际过程中有时会有过冷现象,即在晶体出现之前温度可能降至疑点以下,当结晶开始后,由于释放凝固热而使温度稍有回升,并在某一温度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6.2某些药品在一般冷却条件下,不易凝固(如尼可刹米),可另取少量供试品在较低温度(如食盐冰浴)中使其凝固,取此固体供试品少许置于待测定的液体供试品中作为母晶,按上法操作可以顺利测出其疑点。

氮测定法(2010药典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氮测定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 依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 范围:适用于所有用氮测定法(一部)测定的供试品。 4. 责任:检验员、质量控制科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5. 正文: 5.1.第一法(常量法):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氮量25~30mg),精密称定,供试品如为固体或半固体,可用滤纸称取,并连同滤纸置干燥的500ml凯氏烧瓶中;然后依次加入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10g和硫酸铜粉末0.5g,再沿瓶壁缓缓加硫酸20ml;在凯氏烧瓶口放一小漏斗并使烧瓶成45°斜置,用直火缓缓加热,使溶液的温度保持在沸点以下,等泡沸停止,强热至沸腾,俟溶液成澄明的绿色后,除另有规定外,继续加热30分钟,放冷。沿瓶壁缓缓加水250ml,振摇使混合,放冷后,加40%氢氧化钠溶液75ml,注意使沿瓶壁流至瓶底,自成一液层,加锌粒数粒,用氮气球将凯氏烧瓶与冷凝管连接;另取2%硼酸溶液50ml, 置500ml锥形瓶中,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将冷凝管的下端插入硼酸溶液的液面下,轻轻摆动凯氏烧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加热蒸馏,至接收液的总体积约为250ml时,将冷凝管尖端提出液面,使蒸气冲洗约1分钟,用水淋洗尖端后停止蒸馏;馏出液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紫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硫酸滴定液(0.05m0l/L)相当于1.401mg的N。 5.2. 第二法(半微量法):蒸馏装置如图。图中A为1000ml圆底烧瓶,B 为安全瓶,C为连有氮气球的蒸馏器,D为漏斗,E为直形冷凝管,F为100ml锥形瓶,G、H为橡皮管夹。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GB 510-83 Microsoft Word 文档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依据GB 510-83 一、方法概要 测定方法是将试样在规定的试管中,并冷却到预期的温度时,将试管倾斜45度经过1分钟,观察液面是否移动。 二、准备工作 1、含水试样实验前需要脱水,(对于含水多的试样应先静置,取其澄清部分来进行脱水。对于容易流动的试样,脱水处理是在试样中加入新煅烧的粉状硫酸钠或小粒状氯化钙,并在10-15分钟内定期摇荡,静置,用干燥的滤纸滤取澄清部分。对于粘度大的试样,脱水处理是将试样预热到不高于50℃,经食盐层过滤。食盐层的制备时在漏斗中放入金属网或少许棉花,然后在漏斗上铺以新煅烧的粗食盐结晶。试样含水多时需要经过2-3个漏斗的食盐层过滤。)但在产品质量验收试验及仲裁试验时,只要试样的水分在产品标准允许范围内,可以直接进行实验。 2、在干燥、清洁的试管中注入试样,使液面满到环形刻线处。用软木塞将温度计固定在试管中央,使水银球距管底8-10mm。 3、装有试样和温度计的试管,垂直地浸在50±1℃的水浴中,直至试样的温度达到50±1℃为止。 三、实验步骤 1、从50±1℃水浴中取出装有试样和温度计的试管,擦干外壁,用软木塞将试管牢固地装在套管中,试管外壁与套管壁要要处处距离相

等。 2、装好的仪器垂直地固定在支架的夹子上,并放在室温中静置,直至试管中的试样冷却到35±5℃为止。然后将这套仪器浸在装好冷却剂的容器中。冷却剂的温度要比试样的预期凝点低7-8℃。试管(外套管)浸入冷却剂的深度不少于70mm。 3、冷却试样时,冷却剂的温度必须准确到±1℃。当试样温度冷却到预期凝点时,将浸在冷却剂中的仪器倾斜成为45度,保持1min,但仪器的试样部分仍要浸没在冷却剂内。此后,从冷却剂中小心取出仪器,迅速地用工业乙醇擦拭套管外壁,垂直放置仪器并透过套管观察里面的液面是否有过移动的迹象。 4、当液面位置有移动时,从套管中取出试管,并将试管重新预热至试样达50±1℃,然后用比上次实验温度低4℃或其他更低的温度重新进行测定,直至某实验温度能使液面位置停止移动为止。 5、当液面的位置没有移动时,从套管中取出试管,并将试管重新预热至试样达50±1℃,然后用比上次实验温度高4℃或其他更高的温度重新进行测定,直至某实验温度能使液面位置有了移动为止。 6、找出凝点温度范围(液面位置从移动到不移动或从不移动到移动的温度范围)之后,就采用比移动的温度低2℃,或采用比不移动的温度高2℃,重新进行实验。如此重复实验,直至确定某实验温度能使试样的液面停留不动而提高2℃又能使液面移动时,就取使液面不动的温度,作为试样的凝点。 7、试样的凝点必须进行重复测定。第二次测定时的开始实验温度,

液氧中乙炔含量标准操作规程

液氧中乙炔含量标准操作规程 (比色法) 1、方法原理 借助于液氧的温度将试样中蒸发出的乙炔冻结(在标准大气压力下,乙炔的沸点为-83℃,液氧的沸点为-183℃)。被冻结的乙炔在常温下用氮气吹入乙炔吸收剂。在乙炔吸收剂的胶体溶液中,乙炔与氯化亚铜作用生成了均匀的紫红色溶液。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可确定乙炔的含量。 反应式: 2Cu(NO3)2+4NH4OH+2NH2OH·HCl →Cu2Cl2+4NH4NO3+N2↑+6H2O ------ (1) Cu2Cl2 +C2H2+2NH4OH→Cu2C2+2NH4Cl+2 H2O ------------------------------------- (2) 2、仪器与设备 乙炔含量测定装置如图1所示。所需主要仪器: a.分光光度计; b.蒸发瓶:250mL; c.吸收瓶:20 mL; d.蛇形冷凝管:18~22圈; e.微量注射器:50μL; f.冰瓶:内径200mm,高250mm。 3、试剂与溶液 试剂与溶液如下: a.溶解乙炔:要求纯度在90%以上; b.氨水(1+1):取50 mL氢氧化铵,用水稀释到100 mL,摇匀; c.硝酸铜溶液:称取10g硝酸铜,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d.盐酸羟胺溶液:称取46 g盐酸羟胺,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 e.白明胶溶液:称取0.5 g优质白明胶,加25mL水,加热使其溶解; f.无水乙醇; g.乙炔吸收液:在100mL容量瓶中,加入硝酸铜溶液5mL,氨水(1+1)5mL,盐酸羟胺溶液5mL,于沸腾水浴中加热还原成无色,在加入白明胶溶液4.5 mL及无水乙醇32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硫氮分析仪操作规程.pdf

Elab5500硫氮分析仪操作规程 一、仪器分析原理 1.1油样的分解 使用氩气作为载气,液体样品由注射器取样以μl/s 级的速度被进样器注入到裂解管并 保持高温850℃。在裂解管中样品经两个阶段处理,第一阶段是在氩气中裂解;第二阶段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产物参见下列样品反应式: R + O2 →CO2+ H2O (1) R-N + O2 →CO2+NO+H2O R-S + O2 →CO2+SO2+H2O (2) R——含碳物质 1.2 干燥 分析气体离开燃烧管后,通过过滤器(过滤器可以阻挡因样品不完全燃烧而形成的积碳),在过滤器后面接一个膜干燥器(膜干燥器的作用是除去分析气体中的水分),除水后的分析气体直接到紫外荧光检测器和化学发光检测器。 1.3 S 和N 测量 SO2 被紫外荧光检测器采集,信号随着时间的变化形成类似正态分布的曲线,曲线下的积分面积正比于分析溶液中的硫的浓度,有了积分面积再根据以前的校正曲线计算出样品 中的硫含量。 NO 进入化学发光检测器和另一路O3 发生反应,产生特定的光,光的强度取决于NO 的浓度。光强度转化为电信号,信号随着时间的变化形成类似正态分布的曲线,曲线下的积分面积正比于分析溶液中的氮的浓度,有了积分面积再根据以前的校正曲线计算 出样品中的氮含量。 二、所用气体 氩气载气高纯氩(≥99.995%) 氧气氧化剂高纯氧(≥99.995%) 三、开机操作 1.打开高温燃烧炉主机电源,然后打开检测器机箱电源。 2.设置温控仪的测量温度至850—1050℃。 3.打开氧气瓶和氩气瓶总阀,调整减压阀的分压阀为0.3 兆帕(MPa)左右。 4. 打开计算机电源,然后打开“Elab9100”软件。 5.新建方法:点击“方法”,点击“新建方法”,在“新建方法栏”中键入新文件名然 后点击“确定”按钮。根据实验需要,在“检测模式”栏选择TN+TS;在“样品形态”栏可选择液体、固体或气体进样;在“测量浓度范围”栏可选择低或高;在“进样速度’栏可选择合适的进样速度(进样速度不宜过快);根据实验需要设置“样品单位”、“最大积分时间”以及“积分起点和终点”等。点击“保存方法”保存,点击“调入”,此方法作为当前的测量方法。载入已存方法:点击“方法”,在“选择方法文件”栏双击已存 方法,点击“调入”确认。已存方法中已包含校准曲线,可用一点标准样品来检验校准曲 线是否满足测试要求(校准曲线是否漂移),如果校准曲线满足测试要求,可直接测试样品,否则需重新制作校准曲线。 四、.校准曲线的制作: 4.1点击“标样测量”按钮,点击“新建标样设定”在弹出的窗口第一行右击选择“编辑行”,在弹出的窗口里输入“进样量和浓度”,然后点击“确定”按钮,点击“开始测量”按钮进行检测。

浸出物测定规程修订版

浸出物测定规程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1、目的:建立浸出物测定规程,规范浸出物的测定。 2、范围:本公司产品、原料、辅料、中间体的检测。 3、责任人:QC检验员。 4、正文: 4.1简述:浸出物系指供试品用规定溶剂,在规定的条件下浸提所得的干浸膏占供试品的百分比。

4.2仪器与用具:天平(准确至0.01g)、单标线吸管、水浴、烘箱。 4.3试药与试液:水、乙醇、甲醇、其他规定的溶剂。 4.4操作方法: 4.4.1 将测定用的供试品粉碎,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 4.4.2 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 4.4.2.1取供试品约4g,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 4.4.2.2置250~30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100ml,塞紧,冷浸,前6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18小时。 4.4.2.3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0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 4.4.2.4蒸发皿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 4.4.2.5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4.4.3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 4.4.3.1取供试品约2~4g,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 4.4.3.2置100~25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50~100ml,塞紧,称定重 量,静置1小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小时。

4.4.3.3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密塞,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 4.4.3.4用干燥滤器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 4.4.3.5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 4.4.3.6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4.4.4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4.4.4.1冷浸法照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测定(4.4.2.1~4.4.2.5),以各该品种项下规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代替水为溶剂。 4.4.4.2热浸法照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4.4.3.1~4.4.3.6),以各该品种项下规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代替水为溶剂。

VFA测定操作规程-比色法

VFA分析操作规程 ------比色法 VFA是厌氧发酵中微生物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甲烷菌利用VFA形成甲烷,属于产甲烷的原料,但厌氧反应器中过多积累VFA抑制甲烷菌的活性,测定VFA 含量作为分析厌氧发酵好坏的重要指标 一.实验原理 含挥发性脂肪酸的样液,在加热的条件下,与酸性乙二醇作用生成酯,此酯与羧胺反应,形成氧肟酸。在高铁试剂存在下,氧肟酸转化为高铁氧肟酸的棕红色络合物,其颜色的深浅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与反应初始物——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比色法测定。 二.试验药品 1. 1:1硫酸 浓硫酸(相对密度1.84,C.P.)加到同体积蒸馏水中稀释配制。 2. 4.5mol/L的氢氧化钠 称取180g氢氧化钠(C.P.)溶于水中,冷后以蒸馏水稀释至1L 3. 10%硫酸羟胺溶液 称取硫酸羟胺(C.P.)10.0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4. 酸性氯化铁试剂 将20.0g分析纯FeCl3 ·6H2O溶于500mL水中,准确加入20.0 mL浓硫酸并以蒸馏水稀释至1L。 5. 乙二醇 分析纯乙二醇 三. 试验仪器及设备 800B型离心机 25ml比色管 电炉

752紫外分光光度计 PH计 容量瓶、移液管、烧杯 四、测定步骤 1、采样 测定脂肪酸的样品应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采集的样品应尽快分析测定,如需放置,应密闭储存在4℃冷藏冰箱中,保存时间不能超过24h。 2、步骤 2.1 乙酸标准液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2.1.1 精确称取乙酸(分析纯,相对密度1.045,含量99.0%)1.010g,以蒸馏水稀释至100mL,此溶液含乙酸10mg/mL。 2.1.2 准确吸取10 mg/mL乙酸标准溶液1.0mL、5.0mL、10.0mL、15.0mL、20.0mL、25.0mL、30.0mL,分别置于100.0mL容量瓶内,以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100mg/L、500 mg /L、1000 mg /L、1500 mg /L、2000 mg /L、2500 mg /L、3000 mg /L的乙酸标准系列液。 2.1.3 分别吸取0.5 mL乙酸标准溶液分置于比色管中(12.5cm×1.5cm),同时吸取0.5ml蒸馏水作空白管,每管中准确加入1.5mL乙二醇和0.2mL稀硫酸,于沸水浴中加热3min,然后立即以冷水冷却;再加入0.5mL硫酸羟胺和2.0mL4.5mol/L 的氢氧化钠,充分摇匀,放置1min,然后滴入10mL酸性氯化铁,用蒸馏水定容至25ml,并充分摇匀,静置5min,用分光光度计以500nm波长测定光密度,以纵坐标表示浓度值,横坐标表示光密度值绘制标准曲线。 2.2 样品的测定 2.2.1 样品预处理:样品先经果汁机打匀 2.2.2 取打匀样品于离心管中(2-6个),用800B型离心机离心约15min,倒出上清液并混合均匀。 2.2.3 依椐脂肪酸含量的高低决定稀释倍数。准确量取25ml上清液于250ml或5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将水样倒入烧杯中。 2.2.4取稀释的待测水样0.5ml,按标准曲线做法2.1.3进行操作,一式两份并同时做空白试验一份。

水中氨氮的测定(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测定规程规定了测定水中氨氮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2.测试原理 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淡红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于波长420 nm处测量吸光度。3.仪器设备 3.1 可见分光光度计:配置20 mm比色皿。 3.2 凯氏定氮仪。 3.3 玻璃比色管:50 ml。 3.4 天平:精度0.01 g。 3.5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玻璃容器需符合国家A级标准。 4.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 一级水,文中所说的水均指一级水。 4.2轻质氧化镁:不含碳酸盐,在500 ℃下加热氧化镁,以除去碳酸盐。 4.3纳氏试剂:称取16.0 g氢氧化钠,溶于50 ml水中,冷却至室温。 称取7.0 g碘化钾和10.0 g碘化汞,溶于水中,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上述50 ml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水稀释至100 ml,若有红棕色沉淀产生,需要过滤。存于聚乙烯瓶,于暗处存放,有效期一年。 4.4 酒石酸钾钠溶液:ρ=500 g/L。 称取50.0 g酒石酸钾钠,溶于100 ml水中,加热煮沸以驱除氨,充分冷却后稀释至100 ml。 4.5 硫酸锌溶液:ρ=100 g/L。 称取10.0 g硫酸锌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 4.6 硫代硫酸钠溶液:ρ=3.5 g/L。 称取3.5 g硫代硫酸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 ml。 4.7 氢氧化钠溶液:ρ=250 g/L。 称取25 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 4.8 氢氧化钠溶液:C=1 mol/L。

称取4 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 4.9 盐酸溶液:C=1 mol/L。 量取8.5 ml盐酸(ρ=1.18 g/ml)于适量水中,并稀释至100 ml。 4.10硼酸溶液:ρ=20 g/L。 称取20 g硼酸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 ml。 4.11溴百里酚蓝指示剂:ρ=0.5 g/L。 称取0.05 g溴百里酚蓝溶于50 ml水中,加入10 ml无水乙醇,用水稀释至100 ml。 4.12淀粉-碘化钾试纸: 称取1.5 g可溶性淀粉于烧杯中,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加入200 ml沸水,搅拌混匀。加0.50 g碘化钾和0.50 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250 ml。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晾干,于棕色瓶中密封保存。 4.13氨氮标准溶液:10 μg/ml,由国家有证标准物质稀释而来。 5. 样品前处理 5.1 去除余氯 如样品中有余氯,可加入适量的硫代硫酸钠溶液(ρ=3.5 g/L)去除。每加0.5 ml 可去除0.25 mg余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余氯是否除尽。 5.2 絮凝沉淀 100 ml样品中加入1 ml硫酸锌溶液(ρ=100g/L)和0.1~0.2 ml氢氧化钠溶液(ρ=250 g/L),调节pH=10.5,放置使之沉淀,用中速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 5.3预蒸馏 如絮凝沉淀后样品还有颜色或浑浊则用预蒸馏,将20 ml硼酸溶液(ρ=20 g/L)移入100 ml容量瓶内,馏分出口在硼酸溶液液面下。取100 ml样品于凯氏消化管中,加入几滴溴百里酚蓝指示剂,必要时,用氢氧化钠溶液(C=1 mol/L)或盐酸溶液(C=1 mol/L)调pH=6.0~7.4,加入0.25 g轻质氧化镁。加热蒸馏,馏出液到80 ml时,停止蒸馏,加水定容至100 ml,待测。 6. 分析测试 6.1 校准曲线 分别加入0.00、0.50、1.00、2.00、4.00、6.00、8.00、10.00 ml氨氮标准溶

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检验操作。 2.适用范围 检验操作。 3.责任者 化验员。 4.规程: 4.1检验 4.1.1 按化验品种的检验规程。准备好化验需要的仪器、试液、标准滴定液及其它必需品。如果有规定的化验周期,就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化验,无规定化验周期的,也应及时化验,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4.1.2 严格按检验规程进行操作,不得修改检验方法。如果检验方法有问题,应通知质管部经理分析原因,如修改则应按文件管理制度办理。 4.1.3在需较长时间使用仪器(如培养箱或干燥箱)时,可将“运行中”的状态标志挂在仪器上,待仪器使用完毕后,及时取下。精密仪器应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并按相应的SOP检查并校验仪器。定期检定仪器,只有在其正常运行时才能使用仪器。如果仪器不正常,使用人应及时挂上相应的状态标志,直到问题解决为止。使用完仪器后,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并由使用人做好仪器的清洁卫生,换上“清洁待用”的标志牌。 4.1.4除含量、浸出物及规定需做两份平行化验外,其它检测项目通常做一份即可。如果平行化验数据超出方法中规定的偏差要求(但在合格限内),应报告质管部经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再做一次化验(即无法判断误差原因时需做的再次化验)。 4.1.5 化验完毕后应及时清洗使用过的仪器,以备下一个化验员使用。所有的玻璃器具都应在使用后及时冲洗掉实验样品,以免样品干燥后难以清洗,然后将其清洗。对易挥发物品进行处理和化验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应使用适当的方法处理挥发性和有毒物品。 4.1.6 样品化验结束后,化验员应填写检验记录并签字,记录应由QC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如果样品符合规定,就在记录单上填写“符合标准规定”,如不合格,另一化验员应重新检验,如确实不 合格,则填写“不符合标准规定”。如QC负责人要求重新取样进行化验,在化验新样品的同时应再复验一次原样品,如化验结果被证实是正确的,QC负责人应做出出报的决定,并打好检验报告书报给QA审核签发。如果第二次化验结果与第一次不符,应排除化验员的检验误差及其他可能产生的检验误差,对该物料做出处理意见。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检测分析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的数量和质量,对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 2.检测项目: 迈瑞BC-2600全自动血球仪上测定血常规19项。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淋巴细胞数(Lymph#)、中间细胞计数(MID#)、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淋巴细胞比率(Lymph%)、中间细胞比率(MID %)、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 3.原理: 3.1 血细胞(WBC.RBC.PLT)数量和体积检测原理:电阻抗法。 3.2白细胞分类原理:电阻抗法。白细胞脉冲的大小是由被计数细胞在溶血素小决定的。3.3 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V)比色法。 3.4 RDW、MCH、MCV、MCHC、MPV、PCT、PDW为换算项目。 3.5 HCT测定原理:血细胞产生的脉冲信号的峰值与RBC容积成正比。 4.仪器: 厂商名:迈瑞公司。型号:BC-2600。 5.试剂: 厂商名:迈瑞公司。 5.1清洗液:注册号:粤深药临械(准)字2013第1400051。规格:5.5L 5.2溶血素:注册号:粤深药临械(准)字2013第1400021。规格:500ML。 5.3稀释液:注册号:粤深药临械(准)字2013第1400071。规格:20L。 5.4其它:迈瑞配套试剂:E-Z酶清洁剂,控头清洁剂等 6.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6.1 标本类型:静脉血或手指末梢血。 6.2 标本要求:标本用EDTA-K2 抗凝; 静脉血标本量应达到2ml;末梢血20μl。 6.3 标本运送:室温运送,4小时完成检测。 6.4 标本拒收标准:严重溶血、凝固、血量少、无条码、无标识的血液标本不能进行检测。 7.操作步骤: 7.1 采集病人静脉血lml,加入含有EDTA-K2的真空管中,立即颠倒混匀8次。 7.2 将质控品从冰箱取出,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5分钟,充分混匀后,与样本一同测定。7.3 开机:将仪器POWER开关置于ON。仪器自动进行清洗并进行空白计数,当空白计数值在允许围时可检测标本。 7.4 检查各种试剂量是否正常。 7.5 充分混匀的血液置于吸样针下,按下进样开关,仪器自动进行检测。

氮测定法-操作规程

氮测定法 1 1.1 1.2本法系将供试品在硫酸及催化剂作用下,经强热分解使有机氮转化为硫酸铵,再经强碱碱化使氨馏出并吸收于硼酸液,最后用硫酸滴定液滴定,求出氮含量。 1.3 2 2.1 2.1.1常量定氮仪由500ml 2.1.2半微量定氮仪由1000ml圆底烧瓶、连有氮气球的蒸馏器和直形冷凝管等组 2.1.3天平万分之一天平,适用于精密称取0.1g以上者;十万分之一天平,适用于精密称量0.1g以下者。 2.1.4消化应用可调压电炉加热。蒸馏可用可调压电炉或电热套 2.1.5蒸馏连接用的乳胶管或橡胶管,应用氢氧化钠试液煮20分钟,洗去碱液后 2.2 2.2.1试剂均为化学纯。 2.2.2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应符合中国药典附录规定。硫酸液(0.005mol/L)用硫酸液(0.05mol/L) 2.2.3 2.2.4硫酸铜用作消化催化剂;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用以提高硫酸的沸点,也可将硫酸钾与硫酸铜按10∶1 3 3.1常量法(第一法) 3.1.1称样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氮量25~30mg),精密称定,置干燥的500ml凯氏烧瓶中。供试品如为固体或半固体,可用定量滤纸包裹加入,也可直

3.1.2消化在凯氏烧瓶中依次加入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10g和硫酸铜0.5g,再沿瓶壁缓缓加入硫酸20ml;若瓶颈上有少量供试品粘附,可用硫酸冲下(保证样品在硫酸液面之下)。加2~3粒玻璃珠或沸石,在瓶口置一小漏斗并使烧瓶成45℃斜置,可用调压电炉缓缓加热,此时烧瓶内物质碳化变黑、溶解;继续使溶液的温度保持在沸点以下,等泡沸停止,消化液由黑色渐变棕色时,强热至沸,俟溶液成澄清的绿色后,除另有规定外,继续加热30分钟,放冷,沿瓶壁缓缓加水250ml 3.1.3蒸馏沿瓶壁加40%氢氧化钠溶液75ml,使流至瓶底自成一液层,加锌粒数粒,用氮气球将凯氏烧瓶与冷凝管连接(氮气球可防止碱液溅入硼酸吸收液)。另取2%硼酸溶液50ml,置500ml锥形瓶中,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液10滴,将冷凝管尖端浸入硼酸溶液的液面下;轻轻摇动凯氏烧瓶,摇匀(防止温度骤然变化引起硼酸接受液倒吸),加热蒸馏(蒸馏时不易泡沸过高,以免溅满氮气球),蒸至接受液的总体积约为250ml时,将冷凝管尖端提出液面,使蒸汽冲洗约1分钟,用水淋洗尖端,停止蒸馏。(蒸馏过程中不可突然降低温度,以免硼酸吸收液倒吸。) 3.1.4滴定馏出液用硫酸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紫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即得。每1ml的硫酸液(0.05mol/L)相当于1.401mg 的N 3.1.5空白试验照供试品消化、蒸馏、滴定的全过程,以相同条件下做空白试验,用(0.05mol/L) 硫酸滴定液滴定至相同的终点,其读数用于校正供试品的读数。 3.2半微量法(第二法) 3.2.1称样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氮1.0~2.0mg),精密称定,置干燥的30~50ml凯氏烧瓶中。供试品如为固体或半固体,可用定量滤纸包裹加入,也可直接 3.2.2消化在凯氏烧瓶中依次加入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3g与30%硫酸铜溶液5滴,再沿瓶壁用吸管滴加硫酸2.0ml,并加玻璃珠1~2粒,在凯氏烧瓶口放一小漏斗,并使烧瓶成45°斜置,用小火缓缓加热使消化液保持在沸点以下,并使小

凝点测定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制订凝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凝点测定。 责任:检验室检验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程序: 1.简述 凝点系指一种物质在固-液两相共存时的平衡温度,某些药品具有一定凝点。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Ⅵ D规定的凝点,是指药品按下述方法测定,由液体凝结为固体时,在短时间内停留不变的最高温度。药品的纯度变更,其凝点亦随之改变,所以测定凝点可用以区别药品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2.仪器与用具 仪器装置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Ⅵ B的规定。 3.操作方法 3.1量取液体供试品15ml,置干燥洁净的内管A中备用。 供试品如为固体,可称取15~20g置干燥洁净的内管A中,于比规定的凝点约高5~10℃的水(油)浴中,微温使熔融备用。 3.2将放有供试品的内管A,按中国药典附录所示,用带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的软木塞塞住管口,温度计汞球末端距内管A的管底约10mm,汞球应完全被供试品浸没。迅速冷却内管A,观察温度计,测定出其近似凝点。 3.3再将内管A置于比近似凝点约高5~10℃的水(油)浴中,使凝结物熔融至仅剩极微量未熔融物。将内管A按中国药典附录所示,装妥在B管与烧杯内。烧杯中加入较供试品近似凝点约低5℃的水或其他适宜的冷却液,用搅拌器以每分钟约20次上

下往返的均匀速度不断搅拌供试品,每隔30秒钟观察温度计读数1次,至供试品开 始凝结,停止搅拌,并每隔5~10秒观察温度计读数温1次,至温度计的汞柱能在某一温度停留约1分钟不变,或微上升至最高温度后停留约1分钟不变,该温度(准确读数至0.1℃)即为供试品的凝点。 4.注意事项 4.1用于测定凝点的温度计应经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单位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校准,在没有0.1℃刻度的温度计时,也可采用0.2℃刻度的温度计。 4.2固体供试品在测试前微热熔融时,应注意不可用直火加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部分分解。 4.3取样过少或搅拌速度过快过慢,都可能影响测定结果,应予注意。 4.4凝点测定是以该物质受热至熔融时不分解为前提的,在制订质量标准凝点项目时,宜重复测定数次,以确认该品在微热熔融时不会分解。检验时应重复测定2次,报告2次测定结果的均值。 5.记录与结果判定 5.1记录操作时的室温、介质(水或其他冷却液)以及重复测定2次的数据及其均值。 5.2按各该药品项下规定限度的精密要求,对上述的均值进行修约,作为供试品的凝点;再根据各该药品标准“凝点”项下规定的范围,判定“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 6.附注 6.1按上述操作,液体供试品在逐步冷却时,温度随时间均下降,开始凝固后,由于释放出凝固热而补偿热损失,则液-固两相保持共存的平衡温度不变,直至全部凝固后,温度再继续均匀下降。但在实际过程中有时会有冷现象,即在晶体出现之前温

浸出物测定法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浸出物测定法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浸出物测定法。 3.编制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9) 4.责任 4.1 QC质检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2 QC主管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5.正文 5.1简述 5. 1.1浸出物测定法系指用水、乙醇或其他适宜溶剂,有针对性地对药材及制剂中可溶性物质进行测定的方法。适用于有效成分尚不清楚或确实无法建立含量测定和虽建立含量测定,但所测含量值棋微的药材及制剂。是控制药品质量的指标之一。 5.1.2浸出物测定应选择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非有效成分或朵质洛解度小的溶剂。 5.1.3本法根据采用溶剂不同分为: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及挥发性醴浸出物等三种测定法。 5. 2仪器与用具 5. 2. 1分析天平感量0. lmgo 5.2.2药筛二号、四号筛。 5. 2. 3锥形瓶 5. 2.4移液管100?250ml, 250?300ml□20ml, 25ml, 50ml, 100mlo 5. 2. 5蒸发皿 5. 2. 6干燥器50ml o 直径约30cm。 温度50?300°C,,控温精度±l°Co 5.2.8电炉或电热套、水浴锅(可调温)。 5. 2. 9冷凝管。 5.2.10索氏提取器。 5. 3试药

5.3.1乙醇、乙醴等均为分析纯。 5.3.2干燥剂五氧化二磷为化学纯。 5. 4操作方法 5. 4.1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测定用的药材供试品需粉碎,过二号筛(丸剂剪碎,其他制剂按各品种项下规定), 并混合均匀。 5.4.1. 1冷浸法取供试品约4g,精密称定,置250?300ml锥形瓶中,精密加水100ml, 密塞,冷浸,前6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18小时,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0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C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5.4.1. 2热浸法取供试品约2?4g,精密称定,置100?250ml锥形瓶中,精密加水50?100ml,密塞,称定重量,静置1小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 小时。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密塞,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干燥滤器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C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 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5.4.2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热浸法在水浴上加热),以各品种项下规定浓度的乙醇代替水为溶剂。操作详见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5.4.3挥发性瞇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用的药材供试品需粉碎,过四号筛(丸剂剪碎,其他制剂按各品种项下规定),并混合均匀。取2?5g,精密称定,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12小时,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瞇适量,加热回流8小时,取乙醯液,置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放置,挥去乙储,残渣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18小时,精密称定,缓缓加热至105°C,并于105°C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即为挥发性瞇浸出物的重量, 计算,即得。 5. 5注意事项 5.5.1浸出物测定,供试品应测定2份,2份的平均相对偏差应小于5%。 5.5.2凡以干燥品计?算,操作时同时取供试品测定水分含量,计算时扣除水分的量。凡未规定水分检查的制剂,浸出物含量可不以干燥品计。

水中总氮的测定(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测定规程规定了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总氮。 当样品量为10ml时,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5mg/L,测定范围为0.20~7.00mg/L。2.测定原理 在120-124℃下,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使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氮转化为硝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A220和A275,按下面公示计算校正吸光度A,总氮(以N计)含量与校正吸光度A成正比。 A=A220-2A275 3.仪器设备 3.1 紫外分光光度计:配有10mm石英比色皿。 3.2高压蒸汽灭菌器:最高工作压力不低于1.1~1.4kg/cm2,;最高工作温度不低 于120~124℃。 3.3玻璃具塞比色管:25ml。 3.4 分析天平:精度0.01g。 3.5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4.试剂 除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的分析纯试剂,试验用水为蒸馏水。 4.1 蒸馏水。 4.2 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10.0g过硫酸钾(进口试剂)溶于150ml水中(可置于50℃水浴中加热至全部溶解);另称取3.75g氢氧化钠溶于75m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混合两种溶液定容至250ml,存放于聚乙烯瓶中。可保存一周。 4.3 (1+9)盐酸溶液:取100ml浓度为1.19g/ml的盐酸于900ml蒸馏水中混匀。 4.4 (200g/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0g氢氧化钠溶于少量水中,用水稀释至100ml。 4.5 (20g/L)氢氧化钠溶液:取200g/L氢氧化钠溶液10.0 ml,用水稀释至100ml。 4.6 浓硫酸:ρ(H2SO4)=1.84g/ml

实验3 石油产品凝点的测定

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实验3 石油产品凝点的测定3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实验3 石油产品凝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讲述] ①掌握凝点的测定方法和操作技能。 ②了解凝点对油品生产及使用的重要性。 [板书]二.方法概要 [讲述] 将装在规定试管中的试样冷却到预期温度时,倾斜试管45°经过1 min,观察液面是否移动。冷却到液面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以℃表示。 [板书]三.仪器与试剂 [讲述] (1)仪器石油产品凝点试验器 圆底试管:高度160 mm±10 mm,内径20 mm±1 mm,在距管底30 mm的外壁处有一环形标线;圆底玻璃套管:高度130 mm±l0 mm,内径40 mm±2 mm; 温度计:供测定凝点低于-35℃石油产品使用,最小分度l℃;水浴。 (2)试剂无水乙醇(化学纯); [板书]四.实验步骤 [讲述] (1)仪器预热,设置冷槽温度打开仪器电源开关,设置试验冷槽的温度比试样预期凝点低7~8℃。 (2)试样脱水若试样含水量大于标准允许范围,必须先行脱水。脱水时加入新煅烧的粉状硫酸钠或小粒氯化钠,定期振摇10~15min,静置,用干燥的滤纸滤取澄清部分。 (3)在干燥清洁的试管中注入试样使液面至环形刻线处,用软木塞将温度计固定在试管中央,水银球距管底8~10 mm。 (4) 预热试样将装有试样和温度计的试管垂直浸在50℃土1℃的水浴中,直至试样温度达到50℃±1℃为止。 (5)冷却试样取出试管,擦干外壁,将试管安装在套管中央,垂直固定在支架上,在室温条件下,使试样冷却到35℃±5℃为止。然后将试管放入已恒温的实验冷槽的铜制套管中。 (6) 测定试样凝点范围当试样冷却到预期凝点时,将凝点试管倾斜45°保持1 min,然后小心取出仪器,迅速地用工业酒精擦拭套管外壁,垂直放置仪器,透过套管观察试样液面是否有过移动。 当液面有移动时,从套管中取出试管,重新预热到50℃±1℃,然后用比前次低4℃的温度重新测定,直至某试验温度能使试样液面停止移动为止。 当液面没有移动时,从套管中取出试管,重新预热到50℃±1℃,然后用比前次高4℃的温度重新测定,直至某试验温度能使试样液面出现移动为止。 (7) 确定试样凝点找出凝点的温度范围(液面位置从移动到不移动或从不移动到移动的温度范围)之后,采用比移动的温度低2℃或比不移动的温度高2℃的温度,重新进行试验。如此反复试验,直至能使液面位置静止不动而提高2℃又能使液面移动时,取液面不动的温度作为试样的凝点。 (8) 重复测定试样的凝点必须进行重复测定,第二次测定时的开始试验温度要比第一次测出的凝点高2℃。

氮测定法二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氮测定法(二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依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3.范围:适用于所有用氮测定法(二部)测定的供试品。 4.责任:检验员、质量控制科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5.正文: 5.1. 第一法(常量法):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氮量25~30mg),精密称定,供试品如为固体或半固体,可用滤纸称取,并连同滤纸置干燥的500ml凯氏烧瓶中;然后依次加入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10g和硫酸铜粉末0.5g,再沿瓶壁缓缓加硫酸20ml;在凯氏烧瓶口放一小漏斗并使烧瓶成45°斜置,用直火缓缓加热,使溶液的温度保持在沸点以下,等泡沸停止,强热至沸腾,俟溶液成澄明的绿色后,除另有规定外,继续加热30分钟,放冷。沿瓶壁缓缓加水250ml,振摇使混合,放冷后,加40%氢氧化钠溶液75ml,注意使沿瓶壁流至瓶底,自成一液层,加锌粒数粒,用氮气球将凯氏烧瓶与冷凝管连接;另取2%硼酸溶液50ml,置500ml锥形瓶中,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将冷凝管的下端插入硼酸溶液的液面下,轻轻摆动凯氏烧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加热蒸馏,至接收液的总体积约为250ml时,将冷凝管尖端提出液面,使蒸气冲洗约1分钟,用水淋洗尖端后停止蒸馏;馏出液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紫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硫酸滴定液(0.05m0l/L)相当于1.401mg的N。

5.2. 第二法(半微量法):蒸馏装置如图。图中A为1000ml圆底烧瓶,B为安全瓶,C为连有氮气球的蒸馏器,D为漏斗,E为直形冷凝管,F为100ml锥形瓶,G、H为橡皮管夹。 5.2.1. 连接蒸馏装置,A瓶中加水适量与甲基红指示液数滴,加稀硫酸使成酸性,加玻璃珠或沸石数粒,从D漏斗加水约50ml,关闭G夹,开放冷凝水,煮沸A瓶中的水,当蒸汽从冷凝管尖端冷凝而出时,移去火源,关H夹,使C 瓶中的水反抽到B瓶,开G夹,放出B瓶中的水,关B瓶及G夹,将冷凝管尖端插入约50ml水中,使水自冷凝管尖端反抽至C瓶,再抽至B瓶,如上法放去。如此将仪器内部洗涤2~3次。 5.2.2.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氮量1.0~2.0mg),精密称定,置干燥的30~50ml凯氏烧瓶中,加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0.3g与30%硫酸铜溶液5滴,再沿瓶壁滴加硫酸2.0ml;在凯氏烧瓶口放一小漏斗,并使烧瓶成45°斜置,用小火缓缓加热使溶液保持在沸点以下,等泡沸停止,逐步加大火力,沸腾至溶液成澄明的绿色后,除另有规定外,继续加热10分钟,放冷,加水2ml。 5.2.3. 取2%硼酸溶液10ml,置100ml锥形瓶中,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5滴,将冷凝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然后,将凯氏烧瓶中内容物经由D漏

大黄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1 品名: 1.1 中文名:大黄 1.2 汉语拼音:Da huang 2 代码: 3 取样文件编号: 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 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

7 检验操作规程: 7.1 试药与试剂:甲醇、水、盐酸、乙醚、三氯甲烷、大黄对照药材、大黄酸对照品、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氨蒸气、乙醇、磷酸、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大黄素甲醚对照品。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电子天平、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水浴锅、三用紫外分析仪、恒温鼓风干燥箱、马福炉、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器。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 7.4.1 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 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7.4.3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泡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

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加热回流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提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 : 5 : 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 7.5 检查: 7.5.1 土大黄苷:取本品粉末0. 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取滤液lml,加甲醇至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土大黄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含10u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临用新制)。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聚酸胺薄膜上,以甲苯-甲酸乙酯-丙酮-甲醇-甲酸(30 : 5 : 5 : 20 : 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不得显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 7.5.2水分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 7.5.3 总灰分:照总灰分测定法(附录17)测定。 7.5.4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19)项下的热浸法测定。

氨氮实验操作规程细节要点

氨氮测定细节注意事项 一、氨氮先期测定需要了解水样含量的步骤 1、客户水样氨氮不超过5mg/L,可以直接取10毫升,直接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测定 例如:客户达标排放氨氮数据是15mg/L,处理后小于5mg/L,可以直接操作(前提是要水样相对澄清,无悬浮物、泥土、渣滓等杂质,如果有这些可以静置一会,取 中间悬清液)。 2、如果客户水样氨氮超过5mg/L,需要先稀释后,再按步骤操作实验。 例如:客户原水样,氨氮浓度比较高,为400mg/L,需要先稀释100倍,取10毫升定容在1000毫升的容量瓶中。然后测定稀释后的污水样,出来的结果乘以稀释的 倍数。就是最终的原水水样。(体积数最少取10毫升,如果取1毫升定容在100 毫升容量瓶中,容易造成稀释误差大) 3、如果客户水样中氨氮超过5mg/L,钙、镁、氯离子等干扰测定离子含量也比较多,会影 响测定,加入试剂后会产生浑浊和沉淀,首先要稀释这些离子含量到不干扰测定浓度以下,再进行操作实验。 例如:客户水样钙、镁、氯离子离子含量比较高,加入N2N3试剂以后,测定水样中会产生浑浊,水样报废,结果测定出来也不准确,数据会显示几十、几百、几千。 需要稀释到无沉淀或浑浊,不会干扰的倍数下,再进行测定。 二、氨氮测定中钙、镁、氯离子等干扰测定判断,及稀释的倍数大概判定。 现象:取水样10毫升加入N3N2试剂后,产生浑浊,沉淀,水样发红,则水样报废,出来的数据结果是错误的,不能进行测定。 稀释倍数判定: 最少需要稀释10倍以上,甚至是100倍、200倍以上,然后再进行测定,显示的 水样颜色为微黄、澄清,为合适。出来的结果再乘以相应的倍数。 注:以上是工作经验所得,如果还有浑浊,需要再加倍数稀释,消除浑浊。 三、氨氮水样稀释手法 1、稀释2倍,取100毫升容量瓶,量取100毫升蒸馏水,倒入500毫升烧杯中, 使用同一个容量瓶,污水样先清洗2遍(因为挂壁的蒸馏水会稀释 了水样,保证内壁是同一水样)量取100毫升,倒入同一个500毫升 烧杯中。混匀。这样就是稀释了2倍。 2、稀释4倍,使用25毫升的胖度吸管,量取25毫升污水样,定容在100毫升的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标线,混匀。 3、稀释5倍,使用20毫升的胖度吸管,量取20毫升污水样,定容在100毫升的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标线,混匀。 4、稀释10倍,使用10毫升的胖度吸管,量取10毫升污水样,定容在100毫升的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标线,混匀。 5、稀释100倍使用10毫升胖度吸管,量取10毫升污水样,定容在1000毫升的容 量瓶中,加蒸馏水到标线,混匀。 注:比较实用,有利于减少稀释误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