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表面拔模角度与皮纹等级的关系
- 格式:xlsx
- 大小:11.79 KB
- 文档页数:1
塑胶拔模斜度塑胶拔模斜度是指在塑胶注塑过程中,为了方便模具中的产品顺利脱模,需要在模具设计中加入一定的斜度。
本文将从塑胶拔模斜度的定义、作用、设计原则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塑胶拔模斜度的定义塑胶拔模斜度是指在塑胶注塑模具设计中,为了保证产品顺利脱模而设置的一定角度。
斜度的设置可以减小模具与产品之间的摩擦力,使产品能够顺利脱模,避免模具磨损或产品变形等问题。
1. 降低脱模力:塑胶拔模斜度能够减小产品与模具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脱模力,使产品容易脱离模具。
2. 避免产品变形:通过设置合适的拔模斜度,可以避免产品在脱模过程中发生变形,保证产品的质量。
3. 减少模具磨损:拔模斜度可以减小模具与产品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模具磨损的程度,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三、塑胶拔模斜度的设计原则1. 斜度大小:拔模斜度的大小应根据具体产品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一般来说,较小的产品可以设置较小的斜度,而较大的产品则需要较大的斜度。
2. 斜度方向: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应与产品的脱模方向一致,以保证产品能够顺利脱离模具。
3. 斜度均匀:拔模斜度应在整个产品表面上均匀分布,不能出现过大或过小的局部斜度。
4. 模具结构:在模具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拔模斜度的设置,合理设计模具结构,以便更好地实现产品的顺利脱模。
四、影响塑胶拔模斜度的因素1. 产品材料:不同的塑料材料具有不同的流动性,流动性较好的材料可以设置较小的斜度,而流动性较差的材料则需要较大的斜度。
2. 产品结构: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也会影响拔模斜度的设置,复杂的产品形状通常需要较大的拔模斜度。
3. 模具材料:模具材料的硬度和表面光滑度也会影响拔模斜度的设置,硬度较高且表面光滑的模具可以设置较小的斜度。
塑胶拔模斜度在塑胶注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设置拔模斜度可以降低脱模力,避免产品变形,减少模具磨损,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模具的使用寿命。
在模具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合理设置拔模斜度,并考虑材料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拔模斜度之南宫帮珍创作基本设计守则塑胶产物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物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若然产物附有垂直外壁而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 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年夜的开模力才华翻开, 而且, 在模具开启後, 产物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要是该产物在产物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物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傍边经过高度抛光的话, 脱模就酿成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 出模角的考虑在产物设计的过程是不成或缺的, 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 为了使产物壁厚平均及防止产物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 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不外, 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物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 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 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出模角的年夜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 大都是凭经验和依照产物的深度来决定.另外, 成型的方式, 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一般来说, 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物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 习惯上每深的织纹, 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 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 可作为叁考之用.另外, 当产物需要长而深的筋及较小的出模角时, 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另外处置, 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 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 其值以度数暗示(拜会表2-4).(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 拔模斜度应越小.(2) 尺寸年夜的制品, 应采纳较小的拔模斜度.(3) 制品形状复杂不容易拔模的, 应选用较年夜的斜度.(4) 制品收缩率年夜, 斜度也应加年夜.(5) 增强塑料宜选年夜斜度, 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6) 制品壁厚年夜, 斜度也应年夜.(7) 斜度的方向.内孔以小端为准, 满足图样尺寸要求, 斜度向扩年夜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年夜端为准, 满足图样要求, 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可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 高精度塑件的拔模斜度则应当在公差带内.拔模斜度α值可按表2-4选取.由表中可以看出, 塑料硬脆、刚性年夜的, 拔模斜度要求年夜.具备以下条件的型芯, 可采纳较小的拔模斜度:(1) 顶出时制品刚度足够.(2) 制品与模具钢材概况的摩擦系数较低.(3) 型芯概况的粗拙度值小, 抛光方向又与制品的拔模方向—致.(4) 制品收缩量小, 滑动摩擦力小.分歧资料的设计要点ABS°至1°就足够.有时因为抛光纹路与出模方向相同, 出模角可接近至零.有纹路的正面需每深(0.001 in)增加1°出模角.正确的出模角可向蚀纹供应商取得.LCP°°以上.PBT若部件概况光洁度好, 需要1/2°最小的脱模角.经蚀纹处置过的概况, 每增加(0.001 in)深度就需要加年夜1°脱模角.PC°至2°已很足够, 然而有蚀纹的概况是要求额外的脱模角, 以每深(0.001 in)增加1°脱模角.PET°就已经足够.PS°的脱模角是极细的, 1°的脱模角是标准方法, 太小的脱模角会使部件难于脱离模腔.无论如何, 任何的脱模角总比无角度为佳.若部件有蚀纹的话, 如皮革纹的深度, 每深就多加1°脱模角.3.2 制品拔模斜度设计1.箱体与盖类制品(图2-1)当H ≤50mm 时, S/H=1/30~1/50当50<H ≤100mm 时, S/H ≤1/602.格子板形制品(图2-2)当格子的间距P ≤4mm 时, 拔模斜度α=1/10P.格子C 尺寸越年夜, 拔模斜度越年夜.当格子高度H 超越8mm, 拔模斜度不能取太年夜值时, 可采纳图(b)的形式, 使一部份进入动模一侧, 从而使拔模斜度满足要求.3.带加强筋类制品(图2-3)A=(1.0~1.8)T mm ;B=(0.5~0.7)T mm4.底筋类制品(图2-4)A=(1.0~1.8)T mm ;B=(0.5~0.7)T mm5.凸台类制品(图2-5、表2-5)高凸台制品(H >30mm )的拔模斜度: 型芯:)30/1~50/1(2'arctg Hd d arctg =-=α型腔:)50/1~100/1(2'arctg HD D arctg =-=α 型芯的拔模斜度应年夜于型腔.6.最小拔模斜度(表2-6)拔模斜度影响制品的脱出情况.如果拔模斜度很小, 拔模阻力增年夜, 顶出机构就会失去作用.在一般情况下, 不能小于最小拔模斜度, 以防止制品留模.。
通知
C3P中心标准通字[2006]第106 号
为了规范表面皮纹处理的制品的脱模斜度的选择,使在设计表面皮纹处理的制品选择脱模斜度时有据可寻,避免模具脱伤。
现制定制品皮纹处理的外观面脱模斜度设计要求,产品处即日起试行。
特此通知。
附:制品皮纹处理的外观面脱模斜度设计要求
发:产品处
C3P中心
2006.05.19制品皮纹处理的外观面脱模斜度设计要求
1、皮纹处理的外观面脱模斜度设计原则
带皮纹、喷砂等外观处理的塑料件与表面镜面处理的塑料件相比脱模斜度应尽量加大,具体的视皮纹深度而定。
皮纹深度越深,脱模斜度应越大。
对于不同的皮纹图案,在选择脱模斜度时也有不同。
皮纹图案的选择由客户确定,可推荐使用公司内部的皮纹样板类型。
皮纹处理的制品的侧壁的脱模斜度可遵循下面的原则:
对于皮纹深度小于10µ的,脱模斜度可以选择≥2°;
对于皮革纹①,皮纹深度每增加8-10µ,脱模斜度增加1°;
②1°。
3、其它特殊情况
有些制品侧壁要求较小的脱模斜度,但皮纹深度较深,为了保证外观质量,应通过特殊模具结构实现,如:滑块机构。
①表面看起来像皮革一样的图案
②表面看起来像梨皮一样的图案。
孔的问题a. 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取孔径的2倍以上。
b. 孔与塑件边缘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取孔径的3倍以上,如因塑件设计的限制或作为固定用孔,则可在孔的边缘用凸台来加强。
c. 侧孔的设计应避免有薄壁的断面,否则会产生尖角,有伤手和易缺料的现基本设计守则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
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
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
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
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
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
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筋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 a ,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3.1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第三章拔模斜度基本设计守则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
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
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
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
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
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
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筋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3.1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