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47.35 KB
- 文档页数:1
49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及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综合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我们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将其按盲目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方式。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不适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时,在常规的护理方式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术后第一天,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溶栓治疗成功,消除其心理顾虑,在心电监护下,对患者进行被动翻身及按摩上下肢,鼓励患者主动活动肢体。
术后2-3天,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情改善情况,患者采用坐位或者是半卧位,在床上自己洗漱、进餐等。
术后4-5天,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性知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后6-8天,向患者讲解药物相关知识及服药的重要性[4],指导患者在室内自行活动。
术后9-10天,向患者讲解心肌梗死疾病应急处理措施,患者生活基本自理。
术后11-12天,向患者讲解运动与休息两者间的关系,指导患者在走廊内行走。
术后13-14天,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指导,要求其定期复查,对疾病自我监测,指导患者上下楼梯的训练。
1.3 评价指标:将两组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住院天数与下床时间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将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进行t检验,以p<0.05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1)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适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住院天数与下床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各型阑尾炎与对照组血h s2C R P比较(m g/L,�x±s)组别例数术前术后2d术后4d术后7d单纯性2935.6±5.636.8±6.721.5±4.48.3±3.6化脓性4369.7±12.565.3±10.535.4±8.611.3±4.4坏疽性2075.6±16.872.4±11.837.6±7.712.4±3.6对照组66 6.1±2.37.3±2.5 6.8±2.46.5±2.33 讨论白细胞的病理性增加多见于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等。
从表1中可看出对照组与急性阑尾炎各型比较,术前、术后第2天、第4天WBC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相比较,术前、术后第2天WBC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相比较,术前、术后第2天、第4天WBC 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这说明WBC计数对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根据麦氏点压痛及白细胞升高来诊断急性阑尾炎。
当炎症发生时,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大量白细胞立即释放入血。
但由于仍有10%左右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外周血WBC计数并不升高,所以WBC计数不升高并不能否认阑尾炎诊断。
因而,在麦氏点压痛及WBC计数检测的基础上,还应联合其他方法来提高早期诊断率。
hs2CRP是一种急性反应相蛋白之一,是炎症、组织损伤时非特异性标志物[2]。
在炎症、组织损伤及手术后,hs2CR P 浓度显著增高,随着病变消退,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hs2CRP浓度降至正常水平。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照组与急性阑尾炎各型比较,术前、术后第2天、第4天hs2CR P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与急性化脓性、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相比较,术前、术后第2天、第4天hs2CR P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相比较,术前、术后第2天、第4天hs2CRP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是否通畅,若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并复查头颅CT,显示脑室内积血明显减少或消失,且无脑室扩张,可配合医师进行拔管。
拔管后应注意观察切口处渗液情况,若有脑脊液漏出就报告医师妥善处理。
4 小结尿激酶为外源性纤溶系统激活剂,能直接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血凝块迅速溶解,具有无抗原性和毒性、可反复应用、副作用小等优点[1]。
将尿激酶注入脑室,能快速消耗血肿内纤维蛋白原使血肿迅速溶解,尤其是促使侧脑室引流不能引出的侧脑室底部、第三、第四脑室的积血溶解,血性脑脊液经脑脊液置换而排出[4]。
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是一种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 麦达昌,潘志汉,陆政平,等.双侧脑室引流灌洗加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3):42243.[2] 饶明俐,林世和.脑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12153.[3]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84.[4] 罗自勉,宋治,付林,等.双侧脑室引液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3):275.(收稿日期:2008205222)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潘秀春(鄢陵县人民医院,河南鄢陵461200) [关键词]心肌梗死;溶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2323132202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日渐升高。
静脉溶栓治疗作为临床再灌注心肌的主要手段,对临床护理配合有较高的要求。
现将我院内科静脉溶栓治疗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内科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52例。
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2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资料。
结果29例病例中,冠脉再通成功23例,占79.3%,抢救成功27人,占93.1%;死亡2例,占6.9%。
并发症中出血2例,占0.07%;再灌注心律失常10例,占34.5%,未出现过敏现象。
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是近年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
溶栓治疗中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其次要注重溶栓过程的监护及溶栓药物的副作用;第三要充分认识溶栓后病情观察及健康指导的重要性。
【关键词】心肌梗死尿激酶护理【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urokinase nursing experience,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care. Methods Aretrospective review from May 2007 to August 2009 29 patients with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ursing data. Results 29 cases, the coronary recanalization in 23 cases, accounting for 79.3%, successfully rescued 27 people, accounting for 93.1%; 2 patients died, accounting for 6.9%. 2 cases of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ccounting for 0.07%; reperfusion arrhythmia in 10 cases, accounting for 34.5%, did not suffer allergies. Conclusion Early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urokinase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ecent years an important method.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the care is very important, we must first establish the time is life, first-aid awareness; Second,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of monitoring and thrombolysis thrombolytic drug side-effects; Third, we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condition observed after thrombolysis and health guidance importance.【Key words】myocardial infarction urokinase nursing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1]。
氧化酶二价铁结合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呼吸和氧化过程,阻碍对氧的利用,加重组织细胞缺氧[!],引起皮肤植物神经营养障碍致皮肤病损,如不及时处理导致皮肤溃烂,感染蔓延而加重病情。
临床应用"族维生素混合剂换药既能增加局部皮肤神经营养,减少渗出,利于病损创面愈合,#$%&碘伏有杀灭皮肤表面微生物,抗感染功效。
同时加强病变部位皮肤护理,避免病损部位皮肤摩擦受压,保持局部清洁卫生,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叶任高,陈再英主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收稿日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例护理体会李’杰(平邑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沂),..##)’’)##%年!月/)##0年0月,我院对!%例急性心肌梗死(1(2)患者采用尿激酶(34)进行溶栓治疗,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例,男!#例,女%例,.5/,#岁,平均%*$*岁。
梗死部位:左心室前壁梗%例,左室下壁合并右室梗死*例,左心室广泛性梗死.例,左心室膈面梗死.例。
症状表现为剧烈胸痛+例,胸闷、上腹不适0例。
发病至就诊时间均607。
!$)’方法!$)$!’用药前准备’一般在患者入院!#89:内立即记录!5导联心电图,以便与用药后的心电图相比较。
快速开放静脉通道。
因尿激酶的主要副作用为出血,因此,用药前须急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溶栓方法’根据医嘱采用34%#万3溶于*#8;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推注!%89:,续!##万334溶解于!##8;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89:内输注完毕。
溶栓)*7后用低分子肝素钙%##3,脐周皮下注射,!)7<次,连用%=。
)’结果溶栓开始.#89:后%例疼痛减轻;!7后0例疼痛缓解,)例胸闷改善;!$%/)7!例疼痛逐渐减轻到消失,!例胸痛无改善。
溶栓.#89:后,5例心电图高抬>?段迅速回降;!7后%例开始下降,)例>?段高抬#$./#$%8@,%/089:后迅速回降。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
2015-12-15T17:04:23.0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 作者: 刘磊 周方红 张秀娟
[导读] 黑龙江大庆龙南医院心内科 心肌坏死的范围是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而限制心肌坏死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黑龙江大庆龙南医院心内科
163453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目前心肌梗死的死因大多数是由于泵衰竭或致命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以及心源性休克
引起。心肌坏死的范围是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而限制心肌坏死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而溶栓治疗不受条件限制,
因此溶栓治疗较广泛地应用于治疗
AMI。我院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2例AMI患者予以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2例AMI患者,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44~79岁,平均56.6岁。发病
<3h12
例,3~6h者7例,<6h者3例。表现为胸痛并伴有大汗或上腹疼痛、胸闷、心慌、晕厥、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者低血压、休克。梗
死部位:前壁
8例,前间壁5例,广泛前壁6例,下壁加后壁2例,下壁、后壁加右心室1例。22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
AMI
的诊断标准【1】,无溶栓禁忌证,符合静脉溶栓条件。
1.2
治疗方法
1.2
治疗方法 初步诊断后立即给予鼻导管吸氧,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给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酶原时
间、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然后在心电监护下溶栓。给予
UK 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溶液中静脉滴注,30 min滴完,UK滴完后12 h,腹
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5000 U,1次/12 h,持续应用2周。继而给予5%GS 500 ml、硝酸甘油10 mg、肝素100 mg静脉滴注,滴速按硝
酸甘油计算为
15 mg/min,溶栓前后3 h内每0.5 h做心电图1次,发病10 h起每4 h抽血检查心肌酶1次,持续1周后停用肝素。同时常规给
予肠溶阿司匹林
75 mg,每晚1次顿服,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胸痛变化,皮肤、黏膜、大小便、呕吐物等,观察有无出血现
象。
1.3
疗效评价根据间接指标判断是否再通。①症状:溶栓开始后2 h内胸痛基本消失;②心电图:相邻半小时内抬高最显著的导联ST段
下降
>50%;③心肌酶学指标:酶谱高峰早于发病后14 h;④溶栓后2 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上述4项间接指标中以②、③项作为主要
判断再通的标准。
2
结果
22
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再通15例,再通率为73.57%,发生出血2例,其中,6h内组出血1例,均为轻度出血。发病4周内死亡1例,
死亡率为
2.3%。
3
讨论
AMI
约90%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于冠脉内可见新鲜血栓,余10% 的患者亦可能有血栓形成,但由于局部纤维蛋白溶解反应而消失。AMI
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是介入治疗,其次就是溶栓治疗,它可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左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预防左室扩大和
重构,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尿激酶价格相对低廉,无抗原性和致热源性,体内无抗体存在,可多次重复静注,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裂解纤溶酶原生成纤溶酶,从
而产生纤溶作用,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使堵塞的血管再通。其机理为:(
1)有助于恢复和维持缺血心肌的血流量,同时减轻受损心肌的机
械负荷;(
2)加速病变心肌的愈合,减少梗死面积;(3)减轻心脏扩张,保存左室功能,减少室壁瘤的形成;(4)减少附壁瘤血栓的形
成。
在AMI静脉溶栓时,我们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分秒必争抓紧时间,尽早开始,一旦AMI确诊并决定溶栓治疗时,将患
者立即推入监护室,严格生命体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2)溶栓年龄一般限制在70岁以下,对于年龄限制可根据患者体质不同情
况作决定,不必一刀切,关键是禁忌证除外。(
3)细心观察病情变化,严格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严密心电监测,观察灌注心律有无失常,
及时发现并对症处理。(
4)严格掌握静脉滴注速度,本组尿激酶滴注时间约30 min,与国内“八五”国家攻关课题研究一致。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4-305.
[2]
叶任高 陆再英 内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2.
[3]
沈新平,张敬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6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83.[4]赵计兰,薛建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
肌梗死
9例[J].临床医药实践,2003,12(5):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