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围术期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治疗【摘要】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和方法。方法:对2005年8月到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opcab 术85例60岁以上高危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研究。结果:60岁以上高危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效果满意,术后79例康复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与体外循环下搭桥术具特别的优势,主动脉球囊反搏对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

【中图分类号】r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89-01

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60岁以上高危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术前用药,手术方法和术后重症icu的治疗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通过对85例60岁以上的高危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5年8月到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opcab 的60岁以上的高危患者共85例,男50例,女35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3.2±4.8),冠状动脉造影提示2支血管病变者32例(37.6%),三支血管病变63例(6

2.4%),左主干狭窄26例,心功能3级35例,心功能4级5例,超声心电图检查提示射血分数(ef)最低24%,最高72%,平均(45.7±6.3)%。

1.2手术方法:术中采用胸部正中切口,采用深部心包吊线的方

法,并采用心脏稳定器固定靶血管周围心肌,术中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根据病情给予小剂量肝素化1~1.5ms/kg或常规剂量肝素

3mg/kg,麻醉下控制心率在65次/min左右,收缩压在80-120mmhg,,术中采用co2:吹雾器,对准靶血管吹气,吹气要适度、适量,创造无血手术野。采用乳内动脉、大隐静脉为血管移植物,将移值血管桥与靶血管进行严密吻合。

2 结果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通过对85例60岁以上的高危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全组病历行左乳内动脉搭桥吻合85支,行大隐静脉桥吻合116支,其中5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主动脉球囊反搏16例,术后79例康复出院。住重症监护室时间4.5±3.4d,住院时间28.2士15.6d。随访个6月-5 年,3例心绞痛复发,余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活动耐受力明显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大部分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收缩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

3 讨论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能够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选择人体自身的动脉、静脉,或者其他血管代用品作旁路,将主动脉的血流引向冠状动脉狭窄以远的缺血区域的心肌,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

[1]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对于年龄较大,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高危患者起到重要的作用。

3.1术前治疗:常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脂、阿托伐他汀、硝苯地平、依那普利、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药物扩冠、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术前5-7天开始停用阿司匹林及氯比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改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长期吸烟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给予雾化吸入、呼吸功能锻炼改善肺功能。因此术前要做好体外循环转流的相关准备,以免因准备不充分而致严重后果。临床经验表明:应该尽早使用效果比较好,可以明显减低死亡率[2],因为年纪大于60岁以上的高危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肺部疾病等高危险因素,国外研究表明高危患者使用opcabg更为受益[3]。

3.2术中手术方法:对术前急性心肌缺血或旁路移植术毕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不应该为了追求opcab的成功率而丧失挽救患者的机会[4]。对于年纪大于60岁以上的高危冠心病患者年龄大、病情重,8例在搬动心脏过程中出现室颤被迫改施体外循环,术中翻动心脏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血压骤降等情况,需紧急改行体外循环,体外循环使高龄患者cabg手术风险性增加,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手术风险远大于普通冠心病患者。对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行手术治疗前,须仔细观察冠状动脉造影片,,对于左主干存在严重狭窄而又缺乏足够的侧支保护,心功能较差的病人,在不停跳手术时,术中搬动心脏应十分轻柔,既要充分暴露靶血管,又要尽可能地减

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如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室颤应及时果断的改用体外循环。本组8例高危患者在搬动心脏过程中出现室颤被迫改施体外循环,术后取得满意效果。对于年纪较大,心功能较差的高危患者,吻合顺序采用先行大隐静脉一主动脉吻合、乳内动脉一左前降支吻合,按顺序行大隐静脉与对角支、中间支、钝缘支、左心室后支和后降支吻合,使病变部位心肌尽快得到血液灌注[5]。对于心肌缺血严重或者靶血管闭塞的的高危患者,采用先搭桥恢复血流灌注,从而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对于右侧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未闭塞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选择后降支吻合更加安全。

3.3术后治疗:手术后常规应用硝酸甘油0.2~2.0ug/(min/kg)]静脉泵入48~72 h,根据血压调整mbp70-90mmhg,收缩压

90-140mmhg,术后及时进行血糖监测,术后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阿司匹林及氯比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老年患者心肌对缺血的耐受能力一直是心血管外科医师争论的焦点,年龄不是人类心肌对缺血耐受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但认为在体外低氧或相似的缺血环境中,老年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恢复较年轻患者降低,加强心肌保护对需行cabg的老年患者是有益的[6’7]。iabp是最常用的左心辅助装置,对有严重左心室功能低下的患者,iabp对于衰竭的心脏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措施,目前疗效优于药物。使用iabp可以显著减少cabg术后病人死亡率,住院天数,术后低心排综合症,在很大程度上为off-pumpcabg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iabp辅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