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 格式:pdf
- 大小:134.72 KB
- 文档页数:2
冠脉搭桥术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搭桥患者心肌处于缺血状态,其他器官的动脉由于粥样硬化亦存在有程度不同的进行性变化。
其体外循环特点主要是减少心肌缺血,维持其他器官的血供。
一、冠状动脉搭桥的心肌保护(一)冷晶体停跳液冷晶体停跳液机理以高钾浓度灌注心肌,使跨膜电位降低,动作电位不能形成和传播,心脏处于舒张期停搏,心肌电机械活动静止。
晶体停跳液的低温使心肌基本代谢进一步降低,能耗进一步减少。
上述二方面增加心肌缺血耐受能力。
停跳液以ST.Thomas 停跳液为基础。
冷晶体停跳液心肌保护效果确实,操作简单、实用。
不足表现为:不能为心肌提供氧和其它丰富营养物质;缺乏酸碱平衡和胶体的缓冲;大量灌注时如回收可造成血液过度稀释;如果丢弃可导致血液丧失,不能满足严重心肌损伤患者的心肌保护的需要。
(二)含血停跳液含血停跳液使心脏停搏于有氧环境,心脏停跳期间使有一定有氧氧化过程得以进行,无氧酵解降到较低程度,有利于ATP保存。
较容易偿还停跳液灌注期间的氧债。
含血停跳液含有丰富的葡萄糖、乳酸、游离脂肪酸等,为满足心肌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提供物质基础。
血液中的胶体缓冲系统、生理水平的电解质,有利于维持机体离子的正常分布以及酸碱平衡的稳定。
血液中的红细胞可改善心肌微循环,对消除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有一定作用。
(三)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停跳液从主动脉根部经冠状动脉窦顺行灌注简称顺灌(ACP),停跳液从右房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简称(RCSP)。
RCSP优越性体现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阻塞时,ACP的最大缺点是心脏停搏液分布不均匀,因此减弱其在冠状动脉旁路术中对危险心肌的保护作用;RCSP不依赖冠状动脉的通畅情况,在保护左室心肌方面优于ACP。
冠状静脉系统是无瓣膜管道,静脉通过毛细血管及窦状隙与心肌细胞交通。
粥样硬化病变不累及冠状静脉系统。
RCSP时心肌停跳液一部分经毛细血管床从冠状动脉窦(主要是左冠状动脉窦)流出,另一部分则经Thebesius氏窦状隙血管系统直接引流至右心腔。
FloTrac 监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血流动力学 变化[ 关键词 ] 经动脉压力波形分析 (FloTrac);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 血流动 力学 冠心病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冠心病已经成为致死的首要原因。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脉搭桥术 (off-pump coronary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 是治疗冠心病的手段之一 , 维持血 液动力学平稳是OPCAB 成功的关键。
FloTrac 是新近发展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系 统, 具有微创、简便、准确的特点。
本研究应用经动脉压力波形分析 (FloTrac) 监测OPCAB 手术血流动力学变化。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09年9月ASAI 或m 级冠心病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 年龄47〜78趴体重55〜83 kg,ASA n 〜m 级,左室射血分数为35%〜62% 术前 均口服倍他乐克。
术前有心肌梗死患者 8 例, 合并高血压病患者 12例,糖尿病患 者 5 例, 肾功能不全患者 2 例。
均为冠状动脉 3 支病变,6 例患者有左主干病 变。
1.2 麻醉方法术前30 min 肌注吗啡10 mg 。
入手术室后患者平卧在有变温毯的手术床上 ,面 罩吸氧, 连接心电图和经皮脉搏氧饱和度。
局麻下完成左桡动脉穿刺置管 ,抽取 动脉血做血气分析 , 连接 FloTrac 传感器和 Vigileo 监测仪 , 输入患者性别、年 龄、体重、身高后 , 自动生成体表面积 , 归零后 , 连续监测外周动脉心排血量 (APCO)数据。
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三腔深静脉导管,测中心静脉压。
麻醉诱导应用咪达唑仑 0.02 mg/kg 、舒芬太尼 0.80 mg/kg 、利多卡因 1.00 mg/kg 、罗库溴铵0.80 mg/kg 、依托咪酯0.20 mg/kg,3 min 后气管插管,纯氧 气机械通气,潮气量8〜10 ml/kg 、频率10〜12/min 。
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
方法:采用2019年12月-2022年9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80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划分成均为40例的两个组别,常规组患者使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两方面。
结果: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均少于常规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为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老年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心脑血管类疾病,目前治疗该疾病比较成熟的方式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但该术式会对患者心脏功能和身体机能形成损伤,具有治疗弊端。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指的是心脏未停跳时进行冠脉搭桥术,其具有用时短、恢复快的特征,是该疾病治疗的新的发展趋势[1]。
基于此,本文对2019年12月-2022年9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非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治疗效果,详细步骤和疗效见以下内容。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采用2019年12月-2022年9月这一时间段中,在我院诊治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为80例,经随机抽样法分组后,常规组40例,研究组40例。
在常规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从62岁至80岁,平均年龄(68.79±2.34)岁;术前心功能分级:1级、2级、3级、4级,例数分别为5例、12例、13例、9例。
研究组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从63岁至79岁,平均年龄(68.86±2.53)岁;术前心功能分级:1级、2级、3级、4级,例数分别为6例、13例、11例、10例。
冠心病在临床是比较多见的心血管病症,其病因为心肌在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下形成血管狭窄或堵塞,造成缺血、缺氧、坏死等现象。
该病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心脏搭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服用药物等[1]。
不过相关实践证明,尽管搭桥术可以对患者起到较好治疗效果,但是会形成多种并发症,对于患者预后造成负面影响[2]。
伴随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开始将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应用到冠心病患者治疗当中,为了找到更好的治疗方式,该文方便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体外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冠脉搭桥术,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该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每组各DOI:10.16662/ki.1674-0742.2020.15.044非体外循环及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张志东泰安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山东泰安271000[摘要]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分别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
其中参照组为患者使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实验组为患者使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情况和术后生存质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5.95±5.11)分、(87.52±8.27)分、(88.66±11.75)分、(91.59±8.09)分,临床指标分别为(349.0±29.0)mL、(3.9±1.8)h、(6.1±1.0)h、(9.0±1.8)d、(2.3±0.2)支、(2.2±0.5)h、(11.9±1.3)h、(96.3±5.2)h,其数据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083、8.350、10.700、8.353、29.290、10.786、30.590、20.732、22.136、24.042、9.396、9.024,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王玺胜【期刊名称】《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04(18)1【摘要】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
方法 :对 1998~ 2 0 0 3年的 13 2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体外循环情况进行总结 ,分析其临床资料、术中搭桥支数、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转流温度、停跳液使用情况、术后呼吸机时间、多巴胺支持率和IABP使用的情况。
结果 :13 2例患者平均搭桥 3 .2支 ,体外循环时间 63~ 2 13min ,平均 13 2min ,升主动脉阻断时间 3 9~ 14 8min ,平均5 2min。
4 1(血晶体液 )含血停跳液温 -冷 -温方法灌注结合桥灌 ,较好地保护了心肌。
应用抑肽酶和乌司他丁 ,更好地做好血液保护和心肌保护。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救治低心排患者时起到重要而有效的作用。
结论 :含血停跳液温 -冷 -温方法灌注结合桥灌 ,合理的体外循环方法 ,充分的血液保护对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率起重要作用。
【总页数】2页(P10-11)【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体外循环;心肌保护;血液保护【作者】王玺胜【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1【相关文献】1.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及要点 [J], 庄媛2.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张楠3.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血浆可溶性Fas和可溶性Fas配体的变化 [J], 宋琳琳;王东信;赵国立;吴新民4.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不同麻醉方法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J], 施乙飞;韩建阁;刘晨梅5.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方法及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 [J], 凌滨;李立环;胡小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作者:陈会娟袁超段正伟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24期【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与非体外循环行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对患者的影响。
方法 35例冠脉搭桥患者,随机分为CPB组15例和非CPB组20例,分别检测术前、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术后 24 h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 MB(CK-MB)、降钙素原(PCT);记录ICU住院时间。
结果两组术前cTnI、CK-MB、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入ICU时、术后 24 h, CPB组各指标均比非CPB组升高;两组患者各指标术后入ICU时、术后 24 h均较术前升高(P0.05)。
结论通过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和炎症指标PCT的观察, CPB组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较非CPB组明显,但患者ICU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肌钙蛋白;肌酸激酶;降钙素原DOI:10.14163/ki.11-5547/r.2016.24.071目前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状动脉搭桥术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1]。
CPB下冠脉搭桥技术已比较成熟,具有术野静止、无血,便于操作,体外循环的低温、人工材料接触、非生理状态、主动脉阻断等影响[2],可出现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避免了低温体外循环、保持心脏跳动、减轻了对患者的生理影响,对心肌损伤小、炎症反应轻、对血流的动力学影响较小等优点[3],但对术者的要求高,目前已成为常用的搭桥方法。
本研究选择2016年1~5月本院同一手术小组,诊断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围术期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指标PCT、ICU住院时间,比较两种搭桥手术方法对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麻醉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106)(总分88.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患者男性,62岁。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高血压病史10年,准备行胆囊切除术。
术前血压185/100mmHg,心电图检查左心室肥大,心率68次/分。
患者服用可乐定治疗高血压,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 )A. 术前3天停用可乐定B. 术前给阿托品C. 控制术中高血压D. 控制气管插管反应E. 避免以浅全麻加肌松剂维持全麻2. 一体重为10kg小儿禁食4小时,施行肠套叠松解手术2小时。
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量( )A. 100mlB. 150mlC. 200mlD. 250mlE. 300ml3. 某男病人69岁,入院诊断为胃癌,拟行择期全胃切除术。
患者咳嗽、多痰、体温38.2℃。
近3年每到冬季就开始咳嗽、咳痰,持续3~4个月。
下述哪项麻醉前准备检查必不可少( )A. 肺功能测验B. 血糖C. 血脂D. 全身CTE. 脑电图4. 男,57岁,肠梗阻,拟在全麻下剖腹探查术,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8年。
最重要术前准备是( )A. 支气管扩张药B. 抗生素治疗C. 心肺功能检查D. 过敏原检查E. 免疫治疗5. 在处理阑尾时病人主诉恶心.胃痛,血压90/35mmHg,心率52次/分。
其处理首选( )A. 哌替啶50mgB. 麻黄碱15mgC. 多巴胺4mgD. 阿托品0.3mgE. 氯胺酮30mg6. 患者男性,45岁。
小车驾驶员。
晚11点30分和一辆运输车相撞,致上下颌骨粉碎开放骨折,下颌骨上部缺如,舌、口底、咽腔和右侧扁桃体严重撕裂伤,伤后3小时进手术室,病人清醒,不能仰卧,双鼻腔通气不畅,心率163次/分,血压100/85mmHg。
准备行清创骨折复位固定和软组织缝合术。
待气管插管成功,血压基本趋于正常后应优先选择哪种麻醉方法( )A. 基础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B. 神经阻滞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C. 安定镇痛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D. 全身麻醉并控制呼吸E. 单纯静脉麻醉保留自主呼吸给予吸氧7. 男,34岁。
体外和非体外冠脉搭桥对患者院内结局影响的研究
孙骋;饶辰飞;胡盛寿;郑哲
【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
【年(卷),期】2016(31)z1
【摘要】目的:多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非体外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的院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差异。
利用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数据,我们首次在我国的真实世界医疗实践中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
【总页数】2页(P96-97)
【作者】孙骋;饶辰飞;胡盛寿;郑哲
【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 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J], 李静华
2.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J], 贾宾;蔡兵;王天龙
3.左心功能低下患者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的对比研究 [J], 陈德峰;张健;叶海峰;张爱民;苗毅;赵竞余;李素华
4.非体外循环及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J], 张志东
5.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J], 王俊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