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1.55 KB
- 文档页数:2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摘要】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区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人营养搭配不合理,加之缺少体育锻炼。
使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成为威胁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由于此方法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血管吻合,对手术技术要求很高,如果术中由于手术操作和搬动心脏的刺激引起的急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病人不能自行恢复的话,这时就需要体外循环的辅助了。
由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存在许多优点,所以正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1]。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护理我院从2001年开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至今已成功完成150多例,现将术中配合要点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03年1月~2010年11月在我科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20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
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7岁。
体重68~83kg,平均75kg。
经冠状动脉照影示单支病变21例,双支病变38例,3支病变61例。
且狭窄程度均超过50%。
动脉搭桥1~3根。
2手术方法病人入室后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者分为两组。
需取一侧大隐静脉及锁骨正中开胸取左乳内动脉。
血管桥准备好以后,打开心包腔,最大限度显露心脏,检查冠状动脉各分支情况决定吻合部位。
冠状动脉其它支的吻合采用的是从升主动脉到大隐静脉血管桥再到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远端的序贯吻合。
首先,用动脉侧壁钳夹闭部分升主动脉阻断吻合部位血流,采用打孔器在夹闭的升主动脉上打一圆孔,用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再用心脏固定器固定病变血管部位周围的心肌,行大隐静脉与各冠状动脉的吻合。
吻合完毕检查吻合口无漏血,有条件的医院可以用仪器探测吻合血管的血流量。
确定搭桥成功后,酌情使用生物蛋白胶,探查各部位无出血逐层关胸。
3术前准备3. 1患者心理护理心脏搭桥病人大多存在焦虑、恐惧心理,术者应提前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尽量解除恐惧心理。
自体血液回输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中应用20例分析自体血液回输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中应用20例分析焦同立郭天利李军454100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体外循环技术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效果。
方法:利用体外循环机单头泵转动产生的负压吸引术中出血,经肝素抗凝,微栓过滤器和贮血器双层过滤后回输给患者。
结果:20例患者回收血液14 600ml,自体血在回收后4小时内全部回输,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
结论:用体外循环机回收自体血经济方便、滤过安全、回收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外循环自体血回收手术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007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g)是近年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术式。
因开胸手术创面较大,相应渗血较多,术中应用肝素抗凝,以及术后慎用止血药物以防止移植血管内血栓形成等原因,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多,常需输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是将患者术后切口出血或体腔积血回收处理后再回输给本人,可大大减少异体血输注及经输血感染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其临床应用已有不少报道。
2009年4月~2010年10月对20例opcabg患者术后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男15例,女5例。
年龄40~75岁,平均54岁。
不稳定心绞痛6例,稳定性心绞痛9例。
心功能ⅱ~ⅲ级,射血分数(ef)≥0.46。
术前常规心脏彩超提示有室壁瘤2例。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型、血电解质分析、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血常规及各电解质均控制在正常范围,肝肾功能均正常。
合并肺内感染2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
仪器设备:体外循环装置为非洗涤式回收机【sup】[1]【/sup】,由体外循环机,一次性带泵管的管道,一次性右心吸引头,血液贮血器组成。
3基金项目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N 1桂卫重66)收稿日期262非体外循环搭桥先作桥血管近端“序贯式”吻合的临床应用3温昭科 林 辉 李香伟 龙小毛 莫安胜 卢昌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 南宁 530021)摘要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优先吻合桥血管近端作“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 G )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4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先吻合桥血管近端作“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进行分析。
若术中左乳内动脉适合搭桥至前降支,则先将其与前降支进行吻合,然后再作“序贯式”搭桥。
结果:手术时间为(151123±31138)min 。
桥血管吻合数目共135个,2~5个/例,平均(3138±0164)个/例,其中搭2支血管桥的共3例,均为静脉“序贯式”吻合桥。
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余痊愈。
结论:非体外循环先作桥血管近端“序贯式”吻合搭桥,可避免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的弊端及其可能导致的并发症。
静脉“序贯式”血管桥每完成一个吻合口,即恢复该部位的心肌血供,可极大地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序贯式”吻合中图分类号:R54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30X (2008)032041520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 G )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需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病人,尤其是对高龄、心功能低下、肾功能不良、升主动脉钙化及体外循环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具优势。
目前,OPCAB G 静脉桥血管吻合顺序多数为先吻合远侧冠状动脉靶血管端,完成所有冠脉端吻合后,桥血管再与近端主动脉侧相吻合。
如果静脉桥血管先与近端主动脉侧相吻合,远端再与冠状动脉侧作“序贯式”吻合,则可尽早地重建冠脉血流和恢复心肌血运。
近些年,我们采用该方法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1 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采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序贯式”冠脉搭桥术病人共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