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B超与CT检查的比较(下)
- 格式:pdf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6
121闭合性腹部损伤是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损伤,此类患者伤情复杂且缺乏典型临床症状表现,病情进展迅速[1]。
早期明确损伤情况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本文就此以CT 诊断为对照,观察研究B 超在腹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仅作引砖之玉,旨在共同促力腹部损伤临床诊断的发展。
实验详情如下。
1 研究对象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依照乱数表法随机择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228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进行对比实验,每组患者各114例。
其中,对照组总计61例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20~55岁,患者平均年龄(43.5±6.7)岁;交通事故所致损伤者例数为71例,高处坠伤所致者为29例,外力击打所致损伤例数为9例,另5例则为挤压所致。
实验组总计67例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43.9±5.2)岁;交通事故所致损伤者例数为70例,高处坠伤所致者为30例,外力击打所致损伤例数为12例,另2例则为挤压所致。
二者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别(P >0.05)。
1.2 诊断方法予以114例对照组患者CT 全腹扫描,采取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方式自患者剑突扫描至其耻骨联合部,针对可疑区域加行多角度薄层扫描,观察腹内脏器受损范围与受损程度、有无异常液体或者气体分布、评估脏器水肿情况。
实验组行超声常规全腹扫描检测,与此同时,重点检查患者肾、脾、肝、膀胱和其腹膜后组织区域,根据图像显示判断患者是否伴有腹腔脏器移位、异常液体游离等现象,同时观察其脏器轮廓是否完整以及是否存在异常回声带。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2]对比二者诊断符合率,判断标准以术中损伤评估为据且对比术后病理结果。
1.4 统计途径所有数据均经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以例数(n),百分比(%)表示二者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准确率、空腔脏器损伤诊断准确率,并以χ2执行相关计数资料检验。
利用B超与多排螺旋CT相结合探讨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6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443-02【摘要】目的:利用b超与多排螺旋ct相结合探讨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107例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的b超与多排螺旋ct资料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结果:腹部单一脏器损伤58例,其中肝20例、脾脏26例、肾脏12例;多脏器损伤49例。
结论:b超与多排螺旋ct相结合很容易发现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及出血的不同程度,并对其他并发症,如脊椎及肋骨等损伤也能同时诊断,是非常准确、快捷、高效的检查方法,并能迅速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关键词】b超;多排螺旋ct;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摄影技术。
损伤在现代临床医学上是多见的,尤其是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即肝、脾、肾、胰等实质性脏器的损伤。
普通检查及医学观察很难判断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周边器官情况,现介绍利用b超与多排螺旋ct相结合来诊断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
该方法诊断快捷、安全,准确率达98%以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107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21例,年龄3岁~72岁,交通事故78例,占72.9%,摔伤7例,占6.5%,暴力欧打伤22例,占20.5%。
所有患者均在受伤30 min~24 h内进行b超检查、螺旋ct检查、腹腔穿刺检查或做ct增强检查,均证实为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
腹部单一脏器损伤58例,其中肝20例、脾脏26例、肾脏12例;多脏器损伤49例。
1.2 方法:采用phipils(hd11)b 超机和phipils6排螺旋ct机检查。
时间2.1 s,层厚5 mm~10 mm,层距5 mm~10 mm,窗位90 hu~100 hu,窗宽250 hu~300 hu。
其中:18例在检查前0.5 h口服1.5%~3.0%泛影葡胺500 ml~1 000 ml以充分显示肠道,提高分辨率。
-卫生资格-368护理学-章节练习-外科护理学-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共26题)1.腹部损伤的病人血、尿淀粉酶升高提示可能伤及解析:胰腺或十二指肠损伤时,穿刺液中淀粉酶含量增高。
答案:( B )A.肝B.胰腺C.脾D.肾E.胆道2.确诊肝破裂的首选方法是解析:B 超检查是肝、脾破裂的首选方法答案:( C )A.X 线B.CTC.B 超D.腹腔镜E.实验室检查3.右上腹撞伤后立即出现腹痛、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首先考虑为解析:实质器官或大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腹腔内(或腹膜后)出血,包括面色苍白、脉率加快,严重时脉搏微弱,血压不稳甚至休克。
胃肠道、胆道、膀胱等空腔脏器损伤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
根据临床表现,可判断为实质性脏器损伤,且发生在右上腹。
故本题选 D。
B.十二指肠破裂C.小肠破裂D.肝破裂E.胰损伤4.下列哪项符合实质性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解析: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损伤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腔内出血,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答案:( A )A.低血容量性休克B.弥漫性腹膜炎C.气腹征D.感染性休克E.肠麻痹5.腹腔脏器损伤中,下列哪项腹膜炎刺激征是最不明显解析:无答案:( C )A.十二指肠溃疡穿孔B.胆囊穿孔C.脾破裂D.胃穿孔E.肝破裂6.下列哪项是诊断肝、脾破裂的首选方法解析:无答案:( E )A.X 线B.诊断性腹腔穿刺E.B 超7.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未明确时,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不正确的是解析:无答案:( C )A.禁食水B.不随便搬动伤者C.注射止痛药缓解疼痛D.积极补充血容量E.应用广谱抗生素8.下列哪项不是腹腔内脏器损伤需要进行手术探查的指征解析:无答案:( B )A.腹痛进行性加重B.肠鸣音逐渐增强C.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上升D.红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E.血压不稳定9.关于腹部损伤病人的说法,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解析:若腹部有开放性损伤且有内脏脱出,勿强行回纳腹腔,以免加重腹腔感染,应用消毒碗覆盖脱出物,初步包扎伤口后,迅速转送,回纳应在手术室麻醉后进行。
(MRI),它是把人体置于一个磁场中,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水分子内的氢质子使之发生核磁共振,当射频脉冲停止后,氢质子将恢复到原来的排列状态,并以射电信号的方式释放出微弱的能量。
我们用仪器检测出这些设点信号,再经计算机处理得到MRI 图像。
4.B 超。
B 超是利用超声波可在人体内传播,遇到障碍物会产生回声的原理,将人体内强弱不同的超声回波转换成电信号,在屏幕上产生亮度不同的图像来筛查疾病的。
-优势与不足-X 光优势:1.X 光检查费用低廉,方便快捷,投照量小,适合绝大多数患者常规检查,是疾病初筛的首选方式。
2.对于有移位骨折、有骨质改变及关节部位的骨病、体内异物存留、心肺器质性疾病、消化系统梗阻等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3.X 光片还能发现患者在改变体位时才感觉到不适的疾病。
不足:1.有电离辐射,一般不适合备孕期妇女、妊娠早期妇女及特殊人群检查。
2.存在影像重叠,细微结构无法辨认。
CT优势:1.成像快,图像质量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X 光检查的影像重叠问题,能够发现体内的一些细小病变,并能准确定位。
2.对于急性出血、骨组织和胸部检查优势明显,急危重症的患者一般也优先选择CT 检查。
3.增强CT 扫描可以观察病变部位的血流情况。
不足:1.有电离辐射,一般不适合备孕去医院看病,免不了需要进行各项检查。
由于不了解各项检查的区别,往往会让患者产生误解:同一个科室看病,为什么有时候医生给别的患者开“X 光”检查,却建议您做“磁共振”?是病情严重?还是医生为了赚钱而开贵的检查?另一些患者认为,越贵的检查肯定诊断越清晰,从而主动提出做“磁共振”,结果医生却说一个B 超就能解决,没必要去花冤枉钱。
明明已经做了CT 检查,医生却又让做“磁共振”,我该不该担心辐射过量?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初步了解这些检查项目的原理、优势及使用范围。
弄明白了这些,您在下次就诊时,就不会有太多顾虑,与医生沟通起来也会更顺畅,更有助于节省您的就诊时间和费用。
医学影像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解析摘要:目的:探析医学影像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为研究资料,并对其医学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医学影像检查,单一脏器损伤患者56例;多发脏器损伤患者44例。
单一脏器损伤患者中包括19例肝受损患者、20例脾脏受损患者以及17例肾脏受损患者。
结论:医学影像能够准确的诊断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同时,医学影像还可预见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医学影像;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与治疗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主要是指患者的肝脏、脾脏及肾脏受到实质性损伤,单一的检查方法难以对患者的损伤情况进行准确无误的判断[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作为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为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提供了借鉴。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为研究资料,对医学影像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价值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为研究资料,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7-75岁,平均年龄为(45.86±6.58)岁;患者的受伤原因如下:因车祸受伤患者38例,因利器受伤患者32例,因打架斗殴受伤患者30例。
患者的受伤部位情况如下:单一脏器损伤患者中包括19例肝受损患者、20例脾脏受损患者以及17例肾脏受损患者,多发脏器损伤患者44例。
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的半小时-12小时内入院接受治疗,且入院后均行CT及B超检查,经检查患者被确诊为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徐州市大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DW-C6笔记本彩超机或美国某公司生产的全身螺旋CT机进行检查和诊断。
X线检查的敏感性:所谓敏感性,即某种病变是否适合用X线检查。
凡是病变能够引起体内组织器官大体的病理变化,同时具有密度的差别,在自然对比较好的部位,就容易被X 线检查出来,比如骨折、肺部病变、液气胸等,X线多能早期识别出来。
但是,当病变体积过小,属于组织细胞在显微镜下的改变或在对比度差的部位X线就不容易显示,如白血病的骨髓及全身组织浸润就属于组织学的检查范畴,骨的X线改变仅在晚期才能显示。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疾病,X线征象早于临床症状出现,如早期肺结核、某些肺癌,这就有利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某些疾病的X线征象晚于临床症状出现,即所谓X线影像的潜伏期,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初患者高热、局部红肿疼痛,此时作X线检查,常常看不出骨质的变化。
骨质的X线变化需在2周以后。
对于这样的病例,定期复查是必不可少的。
X线检查的特异性:所谓特异性,即某种X线征象仅为一种疾病所有,如骨折、液气胸等。
但大多数疾病在X线检查时是缺乏特异性的,如肺部的阴影,既可能是肿瘤,也可能是炎症或结核的表现。
又比如骨质破坏,既可能是骨髓炎,也可能是恶性肿瘤,这些就是所谓的“异病同影”。
另外,同一种疾病也可因阶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X线表现,即所谓“同病异影”,如肺部小结节状癌出现薄壁空洞时,常难与空洞性肺结核鉴别,这时就需要在短期内复查或采用影像定位下肺穿刺活检定性。
(3)临床资料的可靠性:要作出准确的X线诊断,还需要足够而可靠的临床资料,如肺部多发小结节,可能是结核、矽肺、转移瘤等等,这时就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体征、化验、职业史及其他检查,才能作出判断。
又比如一位已做过阑尾切除的患者,再次出现右下腹疼痛,放射科医生如不了解其手术史,就可有作出阑尾炎的荒谬诊断。
由此看来,X线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医生具有解剖、生理、病理、X线投影原理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其经验的积累及临床资料的收集。
X线诊断是根据患者大体病理的投影结合临床资料作出的综合判断,它不同于病理诊断。
秒懂医学影像学检查:DR、CT、MRI、B超的区别冯敏发布时间:2023-06-14T13:34:02.08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6月6期作者:冯敏[导读] 近些年随着医学和科学的不断进步,检查的方式也开始变得五花八门,还记得几十年前,医生只需要一个听诊器就能到处行医,现在一个听诊器早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在就诊时,患者经常看着单子上的各类检查项目而瞠目结舌,什么B超、MR、CT、DR这都什么东西啊,医生是不是故意刁难我,让我多花钱?为什么做了DR、还要再去CT、甚至还再做MRI呢。
达州宇君体检中心放射科,医学影像技术四川达州 635000近些年随着医学和科学的不断进步,检查的方式也开始变得五花八门,还记得几十年前,医生只需要一个听诊器就能到处行医,现在一个听诊器早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在就诊时,患者经常看着单子上的各类检查项目而瞠目结舌,什么B超、MR、CT、DR这都什么东西啊,医生是不是故意刁难我,让我多花钱?为什么做了DR、还要再去CT、甚至还再做MRI呢。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五花八门的影像学检查都是什么,它们又有着什么区别。
一、DRDR的全称为数字化X线摄影,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平片,是利用X线穿透人体后经过x线探测器采集和计算机系统处理得到一张二维平面图像。
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
其原理是利用了X线的穿透作用。
当X穿透人体时,因人体各组织对X线吸收差异而呈现出所检查部位的基本形态。
它的优点是范围比较大、具有整体观的优势,空间分辨率优于CT和MRI图像。
另外价格比比较便宜,是很多骨科病以及一些急腹症的初步筛查的首选,它的缺点是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对软性的组织(比如韧带、软骨)以及腹部脏器、血管是看不到的。
二、CTCT全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X线对人体某部位进行断面,是是多层断面成像,对于细微骨折、复查部位骨折是强项,目前CT检查可以被应用在全身各个部位的检查,躯干、头部,甚至各种脏器都可以进行检查,图像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可以从任意方向对图像进行二维重建何三维立体重建,能很好显示骨折线的走行、累及关节面情况,能够更好地评价骨折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