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替普酶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5.63 MB
- 文档页数:43
《抗血栓药物围手术期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要点《抗血栓药物围手术期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要点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以及对血栓性疾病管理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在外科手术患者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抗血栓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纤溶药物。
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围手术期如继续服用可增加手术出血风险,而停用则可致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增加。
鉴于出血和血栓栓塞对患者近远期预后均有重要不良影响,如何平衡两种风险至关重要,有时需多学科协作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患者管理方案。
一、临床常用抗血栓药物根据作用不同可分成3类:(1)抗凝药物:抑制凝血过程;(2)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3)纤溶药物:通过诱导纤维蛋白降解使已经形成的血栓溶解。
(一)抗凝药物1.维生素K拮抗剂(VKA):华法林是VKA中最常用的一种,其治疗剂量区间较为狭窄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患者的年龄、体重、饮食情况等均可影响患者对该药物的敏感性;同时华法林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途径代谢,这也使其易发生药物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临床抗凝治疗中需进行抗凝强度监测,以国际标准比值(INR)为监控目标,控制INR在2.0~3.0之间。
服用华法林后12~18h起效,36~48h 达到抗凝高峰,单次给药持续时间为2~5d,多次给药则可持续4~5d。
由于本品为间接作用的抗凝药,半衰期长,给药5~7d后疗效才可稳定,故维持量是否足够务必观察5~7d后才能判断。
2.非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抗凝药:这类药物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直接a因子抑制剂。
其中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艾多沙班、利伐沙班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直接口服抗凝药,又称为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NOAC)。
3.间接凝血酶抑制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磺达肝癸钠):间接凝血酶抑制剂通过结合和激活抗凝血酶,间接抑制凝血因子,主要是因子a和因子a的活性,从而起到抗凝作用。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全文)【摘要】目的观察国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
方法将131例AMI患者随机分两组,瑞替普酶组72例,先给低分子肝素4250U皮下注射,之后给予瑞替普酶10U溶于10ml0.9%氯化钠溶液,5min静脉推注,如溶栓未成功30分钟后重复给药一次;尿激酶组59例,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100ml0.9%氯化钠溶液,30min静脉滴注。
两组均用皮下肝素,其余治疗也相同。
溶栓后1周后行冠脉造影,了解TIMI血流情况及血管狭窄情况。
结果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的血管总开通率、TIMI3级血流及开通时间分别为78.9%与56.3%;57.6%与41.7%;0.73±0.42)h与(1.61±0.63)h(P<0.05)。
副作用:轻度出血率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组分别为4.8%与8.2%。
结论瑞替普酶治疗AMI血管开通率高,副作用小。
【关键词】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尿激酶;开通率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管恢复再灌注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其优点有使用方便,快捷,方法简单,易于开展。
本文总结了使用国产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对131例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观察结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住的131例ST 段抬高性AMI患者,期中急性前壁心梗79例(包括前间壁、局限前壁、广泛前壁),急性下壁52例(包括下壁、正后壁及右室)。
胸痛<6h入院者74例,6~12h者32例。
131例患者的诊断标准、溶栓适应证与禁忌证均符合“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参考方案”[1]确定的标准。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瑞替普酶组72例,男43例,女28例,年龄41~74岁,平均(58.3±7.6)岁;尿激酶组59例,男38例,女21例,年龄45~75岁,平均(59.7±8.9)岁。
2023年瑞替普酶行业市场研究报告瑞替普酶(Rituximab)是一种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蛋白质药物。
它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淋巴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和颗粒化作用。
瑞替普酶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将对其行业市场进行详细分析。
一、瑞替普酶市场概况瑞替普酶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具有很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根据调查,截至2018年,全球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约有20万例,其中约有60%需要接受瑞替普酶治疗。
这个庞大的患者数量为瑞替普酶市场提供了巨大的需求。
二、瑞替普酶市场竞争目前,瑞替普酶市场上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其他类似的生物制剂,如曲妥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
这些药物具有类似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但瑞替普酶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认可。
此外,瑞替普酶具有较低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并已通过多个国家的药物监管机构的审批。
三、瑞替普酶市场发展趋势1. 不断增长的患者需求: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增加,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预计在未来几年,瑞替普酶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2. 创新药物的研发:随着生物制剂研发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将进入市场。
这将为瑞替普酶市场带来新的竞争和发展机遇。
3. 医保政策的调整: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正在调整医保政策,力求提供更加普惠和可持续的医疗服务。
这将会影响瑞替普酶的市场定价和使用范围。
四、瑞替普酶市场风险和挑战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进入市场,瑞替普酶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如何保持其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将是一个关键问题。
2. 价格压力:瑞替普酶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产和研发成本。
随着生物制剂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价格竞争的加剧,瑞替普酶的价格可能面临下降的压力。
3. 临床试验的风险:瑞替普酶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是一个长期而费用昂贵的过程。
重组蛋白瑞替普酶的分子生物学及复性研究
赵友春;赵淑梅;秦文;王革;张长铠
【期刊名称】《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年(卷),期】2003(23)11
【摘要】重组蛋白瑞替普酶是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的缺失变异体(reteplase) ,为第三代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溶栓药物 ,具有半衰期长、出血副作用小的特点 ,是有前途的新型溶栓药物。
在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难点是含有 9对二硫键 ,难以提高复性率 ,综述了瑞替普酶的分子生物学及变性和复性研究进展。
【总页数】6页(P42-47)
【关键词】瑞替普酶;分子生物学;复性;血栓性疾病
【作者】赵友春;赵淑梅;秦文;王革;张长铠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元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64.15
【相关文献】
1.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重组缺失变体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 [J], 刘波;王文志
2.瑞替普酶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分子伴侣对其复性的影响 [J], 王伟;邹文艺;范清林;宋礼华
3.重组瑞替普酶包涵体制备及其体外复性 [J], 王俊雄;关怡新;姚善泾
4.瑞替普酶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条件的优化及其复性 [J], 孙石静;张新元;孙雄华;廖建民;沈子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解读《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经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等四个专业委员会专家们共同起草,在今年4月由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与读者见面,《共识》的发表,凝聚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多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总结,高度概括了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新方法、新技术、新亮点、新成就。
向为此作出贡献的所有医务和科研人员致敬!感谢他们为此付出的一切努力!《共识》的背景一节用精简的文字概括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以及目前的状况。
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呈井喷之势,每年新发冠心病460万人,其中260以Acs发病;54.4万病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和缺血性心肌病。
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转变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的叠加,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也是极具权威性,是由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专家组共同制定的“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的专家联合共识,把心肌梗死分为自发型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PCI相关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心肌梗死和CABG相关心肌梗死。
《共识》主要论述自发型心肌梗死的诊治,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g,STEMI)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 )。
2、中医病因病机我国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祖国医学认为AMI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不足,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包括寒凝、气滞、血瘀、痰浊,以血瘀、痰浊为主。
国产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国产瑞替普酶和尿激酶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13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各65例。
瑞替普酶组患者使用国产瑞替普酶静脉注射10 MU进行治疗,并每隔30 min进行1次等剂量注射;尿激酶组患者使用尿激酶150万U溶栓静脉滴注30 min。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激发症状。
结果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患者临床再通率与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瑞替普酶组患者出血率虽低于尿激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死亡率、心源性休克等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瑞替普酶,可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可进行推广使用,在对并发症状方面,仍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实践来确保本药的确切疗效。
关键词国产瑞替普酶;尿激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凶险病种,有超高死亡率,治疗关键便在于及早发现并进行有效治疗,及时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并挽救濒死心肌,从而完成治疗,目前最多的治疗办法就是使用药物来完成心血管的溶栓。
在进行临床治疗中,传统药物尿激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而国产瑞替普酶在使用过程中,与尿激酶的差异性,需要进行试验对比。
本次研究目的在于使用两种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符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0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属于无溶解禁忌患者,本次入选标准以持续胸痛>30 min,硝酸甘油治疗无缓解;心电图显示相邻ST段有抬高;发病在6 h以内,接诊常规护理6 h后,心电图ST段仍明显抬高;年龄56~70岁。
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各65例。
瑞替普酶在STEMI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偱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在京发布了《瑞替普酶在STEMI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共识》遵循医学原则,依据研究进展,就STEMI溶栓治疗的地位,瑞替普酶在STEMI溶栓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对于指导各级医师临床上救治STEMI患者,提高再灌注治疗的比例和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溶栓治疗意义犹在,亟待重视20世纪80年代早期证实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原因,随后展开了一系列有关抗栓及溶栓治疗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溶栓治疗作为血管开通的标志性治疗手段,改变了STEMI 消极被动的治疗局面,使患者预后获得显著改善。
溶栓治疗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STEMI治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治疗在STEMI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
介入治疗再通率高,出血并发症少见,但需要设备和技术熟练的团对24小时全天侯命。
欧美国家STEMI的再灌注治疗中溶栓治疗与直接PCI治疗的比例相当。
据北京地区的资料显示,仅19%接受了直接PCI治疗的患者能在90分钟内获得血管开通,患者入院至血管开通的中位时间为139分钟,与指南要求的90分钟相距甚远。
由于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对STEMI患者极为重要,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在我国目前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尚不均衡的条件下,仍是国内大部分地区STEMI救治的重要手段。
二、规范溶栓治疗,降低心梗死亡率改善预后1、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STEMI的治疗目标在于尽早、充分、持久地恢复心肌水平再灌注,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溶栓治疗的获益随着时间的延迟而降低,一项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的研究表明,发病3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完全可达到介入治疗的效果,进一步揭示了早期溶栓的重要性。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
临床分析
王远东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8(016)022
【摘要】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采用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溶栓后60 min、12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与近期并发症.结果瑞替普酶组溶栓后60 min、120 min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13.3%、88.9%,尿激酶组分别为8.9%、62.2%;瑞替普酶组溶栓后120 min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是治疗STEMI的理想溶栓药物.
【总页数】2页(P180-181)
【作者】王远东
【作者单位】辽宁省东港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东港118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2
【相关文献】
1.尿激酶和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对比 [J], 周滨纺
2.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J], 高智勇;杨晓
娟
3.尿激酶与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J], 刘文立
4.瑞替普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J], 江科;赵健
5.瑞替普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J], 江科;赵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业已证实,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原因,近年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是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在目前我国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条件下,溶栓治疗仍具有重要地位。
国内STEMI救治的现状是,再灌注治疗比例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在基层医院更多的是进行溶栓治疗,但以非选择性溶栓药物为主,很大比例的患者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有效的再灌注。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的推出对规范临床的溶栓治疗、提高我国急性STEMI再灌注治疗的比例和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前言一个世纪以前冠状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即被发现,但直到1980年才证实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原因(1)。
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
自从1959年链球菌培养液提取物链激酶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以来(2),溶栓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性期治疗,溶栓治疗不但改善症状,并且使病死率明显下降。
虽然,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是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
即使在欧美国家,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中溶栓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相当。
国际上多项注册研究显示,虽然PCI治疗近年来增长迅速,但仍有接近40%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3-7)。
而且,新型溶栓药物的研发大大改进了溶栓的开通率和安全性。
COMMIT-CCS2(1995-2005年)研究显示,未计划行PCI、发病24h以内的STEMI患者,仅有约半数(54%)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8)。
GRACE(2002-2003年)中国的资料显示,大学附属医院登记的STEMI患者中,溶栓治疗仅占10%,PCI接近50%,但仍有超过30%患者没有再灌注治疗(9)。
新型溶栓药物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例
李晓霞;郝应禄;李艳萍;潘云席;梁梅
【期刊名称】《云南医药》
【年(卷),期】2006(027)003
【摘要】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国内常用溶栓药物尿激酶(UK)、链激酶(SK)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为溶栓剂。
笔者采用新型溶栓药物瑞替普酶(派通欣)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3例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300-301)
【作者】李晓霞;郝应禄;李艳萍;潘云席;梁梅
【作者单位】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云南,玉溪,6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替格瑞洛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 [J], 潘丽
2.新型溶栓药物瑞替普酶 [J], 黄震华;徐济民
3.新型溶栓药物——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0例护理体会 [J], 弓静
4.瑞替普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J],
江科;赵健
5.对比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替格瑞洛联合瑞替普酶治疗的临床效果 [J], 谷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