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串联和并联电路特点说课稿 人教版

【初中物理】串联和并联电路特点说课稿 人教版

【初中物理】串联和并联电路特点说课稿 人教版
【初中物理】串联和并联电路特点说课稿 人教版

《串联和并联电路特点》复习说课稿

2008.12.10 松江七中物理组

一.学情分析

我们松江七中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初中,学生生源一般,学习成绩在全区处于中等水平。而电学知识又是初中物理的重点,更是难点,所以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电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不会分析电路、不会看电表等问题,更缺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种现状,我们九年级备课组设计了这样一节《串并联电路特点》的复习课,旨在通过复习,能使学生提高对已学知识的认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路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树学习的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电路知识和欧姆定律知识之后的一个重要内容,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知识目标上更强调应用,在能力目标上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能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特点。

(3)会运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来进行简单的电路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和记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通过复习电路连接进一步提高动手和探究的能力,通过记录数据、分析数据,进一步提高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树立实事求是的精神。

(2)培养合作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并举,进一步巩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而难点是串并联电路特点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必须保证器材的完好,因为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只要有几个小组有器材故障,需要教师排除,就会影响进度和教师驾驭整个课堂,为此,课前对器材的完好性都逐个进行检查,确保完好率达到 100%。如使用的干电池不是新的,也要查一遍电压是否足,避免个别小组出现点不亮灯泡或只有一个灯泡亮的情况;电流表,电压表要预先校零,以确保读取数据的正

确性;对于小灯泡的规格,有意安排了不同的灯泡,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出不同的猜想或假设,激发学生探究其正确结果的欲望。

(2)、要求学生提前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特点中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筛选出自己学习方面有困难的问题,统一教给老师,由老师进一步的归纳,选出典型问题在复习课上大家一起探讨。 (二)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模式框架如下:

设境激疑 ——— 实验探究 ——— 巩固提高———学生总结———课后反馈 第一步:设境激疑。

暗箱游戏:教师演示一个半遮蔽的电路,电路中有电源,电键,两个小灯泡,两个电压表,但是两个小灯泡的连接方式不可见,电压表的读数是知道的,要求学生根据电压特点判断电路连接。从情景中唤起学生们对串、并联电路特点记忆。 第二步:实验探究。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 1.串、并联电路连接比赛

先在小组的资料上分别画出串、并联电路图,接着学生4人一组,分10组,1-5组串联,6-10组并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串联 并联

2、要求学生完成串、并联电路特点表格的填写。

老师抽样2份(串、并联各一份),更正表中学生存在的错误。

3、(学生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接电路验证串、并联电路特点。并填写实验数据,得到结论。

串联电路

实验中不得不提的是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状况,活动过程中及时组织交流,以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携手合作以实现活动目标。当然,课后的补救也是必要的。对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应提供再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完成探究,消除失败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补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课题。这很正常,正是问题或错误,才有了改进和创新。

由于学生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由教师推导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和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的内容。

分压作用

21

21R R U U =

分流作用

1

2

21R R I I =

第三步:巩固提高:投影学生归纳的典型题目:

例1、电源电压为9伏,电铃的工作电流为0.2安,串联一个15欧的电阻后电铃正常工作,求:,电铃的工作电阻多大?

例2、如图所示,电阻R 1的阻值为15Ω,电阻R 2的阻值为10Ω,通过电阻R 1的电流为

0.2A 。求:

(1)电压表的示数 (2)电流表的示数

例3

第四步:学生总结:

第五步:课后反馈练习:

为了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复习情况,设计有针对的练习,希望这对他们的学习会有帮助。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修改)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市七中老师闫军,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串联和并联》(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在本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电路、元件及电路图知识的深化,也为后期电学知识的展开打下基础。正确地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关键性的环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个元件的作用,从而学会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和探究的过程和实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电学的兴趣,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本节课的课程地位,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1)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会画相应电路图

(2)能根据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难点:从实际电路中看出它的连接关系,设计符合要求的电路。(四)教具学具: 节日小彩灯、串并联黑匣子两个、多媒体课件等。(电池、两只灯泡、开关三个、导线若干。学生用)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针对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从“猜想—设计—实验—归纳—指导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体验自然科学的魅力。把难点通过实验变得直观、形象、具体。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2、说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知识的传承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本节课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来学习物理。学生通过小组分析、归纳,总结,从而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的课堂教学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一)知识回顾 (本节课为上节课的深化,所以有必要对前面的内容作简单的回顾,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中考物理(真题版)专项练习题:串联和并联

串联和并联 1.(2019遂宁,4)公交车后门左右扶杆上各装有一个按钮开关(用S1、S2表示)当乘客按下任意一个开关时,电铃响起,提醒司机有乘客要下车;待车停稳后,同时按下控制电动机的开关S,后门打开,乘客才能下车、下列四个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2.(2019北海,11)如图所示,某一型号的锁设置了三种打开方式:密码(S1),特定指纹(S2)或应急钥匙(S3),三者都可以单独使电动机M工作而打开门领,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3.(2019湘西州,11)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关于它的电路图画法正确的是() 4.(2019毕节,10)如图1所示电路,当开关S1、S2闭合后,A2与R2是(选填“串”或“并”)联的,电流表A1测量的是通过(选填“干路”“R1”或“R2”)的电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2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A。 5.(2019成都,13)实验小组为医院病房设计呼叫电路,在病人需要护理时,闭合床头开关,就能及时通知值班室里

的护士,图中最合理的设计方案是() 6.(2019通辽,4)有一种电动烤地瓜机,将地瓜放在托盘上,盖上锅盖相当于闭合开关S1,托盘旋转,再将温控开关S2闭合,开始加热;若只闭合开关S2,则不能加热。下图M是托盘电动机,R是加热电阻,对其内部电路设计合理的是?() 7.(2019临沂,14)汽车尾灯内的示宽灯和刹车灯有时需要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同时工作。下列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 8.(2019菏泽,11)如图所示,关于家用插座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关串联在干路中,指示灯与各组插孔并联在电路中 B.开关、指示灯和各组插孔并联在电路中 C.开关、指示灯和各组插孔串联在电路中 D.各组插孔串联在一起与指示灯并联在电路中 9.(2019菏泽,9)下列电路中两个灯泡都能够独立工作的是()

优质课《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串联和并联》,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串联和并联》是人教版教科书九年级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三节的内容,电流和电路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基础,串联和并联又是以后学习电学的关键。在这节中能否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及按要求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悟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2.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说出日常生活中采用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三)重点难点 本节课重点: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本节课难点:认识串、并联电路,理解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实验观察为主,各小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体验物理科学实验的魅力。把难点通过实验变得直观,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知道简单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并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但他们的知识仅限于一个用电器,本节课要有两个用电器连接在电路中且都亮,这样引导,令学生认为电学中实验很有趣。 2、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内容,学生以实验、观察、思考、交流、分析、归纳等为主要学习方法。在整节课中学生能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地探索学习。 三、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5.3 串联和并联 说课稿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串联和并联》。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画出电路图。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是在同学们学习了第三章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础上对串、并联电路更深一步的学习。并联电路是本学期中最难理解的一块,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路示教板、教材中的插图、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 二. 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希望亲自尝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具有较好的直观观察能力的特点,对于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展示。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开始.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通过本节练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3)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求知.积极合作的思想品质. 四. 重难点分析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分析教材,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 (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五.教学方法 教学中对于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的定义,不必追求严谨,只要指出电路元件的连接特点,即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一个电路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再分支而分为两部分(两路并联的情况),一部分流过第一条支路中的元件,另一部分流过第二条支路的元件.对于串联电路要强调"逐个顺次",对于并联电路要强调"并联在两分支处"。不要简单地把串联电路说成是连在一串,把并联电路说成是并排连接。 电路连接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作为实例,教材列举了家用电器

串联并联电路说课稿

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简单电路组成之后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主要是从两种电路出发,要学生理解两种电路的特点,并能设计和分析电路,提高学生对电学的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 3、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悟出电路的特点 2、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说出日常生活中采用的简单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 教学重点: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难点:认识串联、并联电路,在实践中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区别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讲授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 三、说学法 九年级学生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知识来源与生活。因此,我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假如你正在看电视,但是点灯忽然熄灭了,但是电视还在放,你会有怎样的反应?一下子将学生带到生活中。 由于情景是学生熟知的,学生就会有话说,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这种电路叫做并联电路”达到分析家庭电路的目的。 (二)探索新知 1、两种电路 我们通常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 出示电路元件,学生连接电路。要求:两个灯泡都要发光。可以先画出电路图。

连接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说课稿

第14章第3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安阳市第六十四中学张庆华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安阳市第六十四中学的张庆华,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说学情、说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教学过程、说评价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九年级上期第十四章第三节内容。本节教材是电学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是以后学电流、电压和欧姆定律的框架。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过的电路和电路图及电路元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其内容属于电学部分的基础,它为后面研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特点起到铺垫作用,是电学学习的关键性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会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会画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大家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2、尝试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会根据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并会连接电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2、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难点:设计并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四、说学情 在前面的2节中学生已知道简单的电知识和一些基本的元件符号,在此用这些符号构成简单的电路图是顺理成章的事,并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缺少真正对电的使用能力和不同电路的判断能力。课堂中构造合理的思维场所,使学生保持中等学习强度,利用学

九年级物理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 乘前中学刘龙飞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两种电荷、电路的组成、以及电路图等知识以后紧接着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它为后边的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以及测量电压等部分打下很好的基础,学好本节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学好电学的关键,如果不能正确判断串联和并联电路,后边的学习将无法进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探究,它对学生认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 (1)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简介串联、并联电路及其各自的特点,会画它们的电路图;第二部分是连接串联、并联电路,探究开关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作用。 (2)教学重点:认识串、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连电路图。 (3)学习难点:根据要求或根据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实际电路,尤其是连接并联电路,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B、理解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C、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以及选择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3)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以及学法指导: (一)教法 1、教学中主要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设计采取观察归纳、实验探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强调师生的平等地位,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为了突破难点,我准备运用远教资源上的媒体展示以及游戏等方式,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受串、并连电路的特点以及串、并联电路的连接。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 4 种机会: 1、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观察并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2、提供操作、尝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验,发现问题,记录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面试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初中物理面试串联和并 联说课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初中物理面试《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初中物理面试《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串联和并联》。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串联和并联》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叙述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征,是在学习了电路和电路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又为之后电学内容,欧姆定律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要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掌握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所面对的学生。 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之前也已经学习了电流和电路的构成,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他们对电的认识仅限于电器的使用,缺乏对电路的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会给更多机会请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连接和研究电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电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串、并联电路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串,并联电路的连接与识别。 五、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实验法,自主探究法和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理念,我将本节课分为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等四个环节。 1.新课导入 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景进行导入,展示夜晚的都市,美丽的街景和闪耀的霓虹灯,请学生观察说出其中都包含了哪些电路结构和用电器,同时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电流和电路的构成,电路图等知识。进而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思考这复杂多样的用电器是如何连接到一起,能否画出电路图。”引发学生思考交流,顺势引入本节新课串联和并联。

初中物理串联并联电路全攻略.

一、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题目,在这里可做如下假设: (1)、导线像橡皮筋,可伸长可缩短,不会被扯断。 (2)、接点即可拆分,又可以合并。并且能够移动,只要不夸任何电路元件。 (3)、电路元件可以挪动,只要不跨过任何接点。 (4)、导线可以拆股,可并股。一般可以拆分多股,多股可以并为一股。 1、替换法、 将实物图中的元件用特定的符号替换下来,再将图形整理成规范的电路图的一种方法。 替换时要注意: (1)、必须用特定的符号代替电路元件; (2)、接线柱上的连接位置不能改变; (3)、电源极性、电表正负接线柱不能颠倒。 2、节点法: (1)、在实物图中将各元件用字母标好; (2)、从电源正极出发,找到一个节点(就像三岔路口一样,两条或三条或更多导线交的一点), 假定为A点。 (3)、从电源负极出发,找到一个支点,假定为B点; (4)、在A、B之间有电源的部分是干路,在A、B之间但没有电源的部分是支路; (5)、画出干路,并标出A、B点; (6)、画出支路; (7)、对照实物图,按照从A点到B点的元件顺序画出第一条支路; (8)、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其他支路; (9)、检查整理,使电路图规范、美观; 注:画图时,随时将画出的元件用字母表示 二、判别电路串并联的方法 一、串联电路 电路中所有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连接起来的,此电路就是串联。我们常见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就是串联的。家用电路中的开关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也是串联的。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1)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2)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若有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无法工作。 (3)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二、并联电路 如果电器中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教室里的电灯、马路上的路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1)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几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2)用电器工作特点: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相不影响。某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比如教室里的电灯,有一只烧坏,其它的电灯仍然能亮。这就是互不影响。 (3)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各条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三、识别电路方法 1.定义法 综合运用上面介绍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用电器工作特点,针对一些简单、规则的电路是行之有效

串联和并联(基础))知识讲解说课材料

串联和并联(基 础)) 知识讲解

串联和并联(基础) 【学习目标】 1. 了解生活中一些电路的连接方式; 2. 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够区分串、并联电路; 3. 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4. 能够根据实际要求设计串并联电路。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串联和并联 1. 串联电路:两个或两个以上用电器顺次连接到电路中,这种连接方式叫做串联。 2. 串联电路的特点: (1) 连接特点:逐个顺次---首尾相连。 (2) 电流路径:只有一个。 (3) 开关控制特点:开关能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与开关的位置没有关系。 (4) 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坏了,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3. 并联电路:两个或两个以上用电器并列连在一起再连接到电路中,这种连接方式叫做并 联。 4. 并联电路的特点: (1)连接特点:并列连接- 2)电流路径:电流有两条 --首首尾尾相连。 (或多条)路径; (3)开关控制特点: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4)用电器工作特点: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一个用电器坏了了,其它用电器不受影响。 要点诠释:

(1 )电流流向法:电源正极T各用电器T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则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2 )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 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3 )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 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4)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T 尾T首T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5)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要点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对照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出发,逐个顺次地将实物图中的各元件连接起来 即可。 (1)在电路图中任选一条单一的回路,并对照这个回路在实物图中将相应的元件连接 (2)对照电路图,把所选回路以外的元件分别补连到实物图的相应位置,在连入回路以外的元件时,要找出电路中电流的分流点和会合点,将回路以外的元件连接在两点之间。这里要特别注意实物图中元件的连接顺序必须与电路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致。 2.根据实物图连接电路图:要用规定的电路符号代替实物,按照实物的连接方式画出规范的电路图。 (1)电路图中各元件摆放的位置尽量与实物图中各元件位置相对应,这样便于检查; (2)各电路元件摆放的位置要均匀、美观; (3)交叉连接的导线,一定要在连接处画一个“黑点”。 要点诠释: (1 )连接电路时应注意:①画好电路图;②按一定顺序;③接线过程开关是断开的;④避免电源短路。(2)并联电路连接的方法通常有先干路后支路;先选定一条支路完整连接,再连接其他支路。 (3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该支路。 要点三、生活中的电路 1.生活中的串联电路:用来装饰店堂、居室、烘托欢乐气氛的彩色小灯泡多数是串联。 2.生活中的并联电路:装点天安门等高大建筑物上的成千上万只灯泡是并联的,家庭中各用电器都是并 联的,街道两旁的路灯是并联的,竞赛时的抢答器的电路是并联的,电冰箱中的灯泡和发动机之间是并联的。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和延伸,同时也为进一步电功和电功率及电路深入分析打下基础。位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增强教学效果,我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先科学探究,后理论推导的顺序,是新教材对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的具体体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代替”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通过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实验法和理论推导法并举,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同时借助于等效代替的观点分析串联、并联电路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演示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5欧、10欧、20欧、电阻各一个、开关和若干根导线)以备教学使用。 二、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一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部分学生会在电学部分感到难学,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也比较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

人教版初中物理《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重点: 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难点: 并联电路的识别及连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请同学画上图的电路图。 (4)找出几个错误的电路图,指出不合要求的地方。 二、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在上图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 (2)让学生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L1和L2,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3)分析几位学生所画的电路图,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题 三、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

练习1:如图请同学们用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画出它们的连接图,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2)讨论串联电路的特点 实验:请一位同学在磁性黑板上把图中的元件连成串联电路。 ①合上、打开开关S,观察现象。 ②提问:看到什么现象了?--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 ③调换开关S的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可能有学生说:“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灯之间才起作用,若将开关放在灯和负极之间,即使开关打开,灯也能亮,因为电流已经流到灯泡那里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实验操作证明一下?。 小结: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电路属于串联电路?教室里的灯能用串联的方法吗? (3)讨论并联电路: 练习2:将上图中的笔迹用湿布擦掉,再用新的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开关S同时控制两盏灯,画出它的实际连接图。练习3:找出几个存在短路、部分短路、导线交叉等错误的电路连接图,指出电路连接图中的错误和不足。 实验:找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连接课本上的并联电路。 ①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S控制几盏灯?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14章第3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安阳市第六十四中学 张庆华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安阳市第六十四中学的张庆华,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说学情、说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教学过程、说评价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九年级上期第十四章第三节内容。本节教材是电学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是以后学电流、电压和欧姆定律的框架。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过的电路和电路图及电路元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其内容属于电学部分的基础,它为后面研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特点起到铺垫作用,是电学学习的关键性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会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会画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大家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2、尝试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会根据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并会连接电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2、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难点:设计并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四、说学情 在前面的2节中学生已知道简单的电知识和一些基本的元件符号,在此用这些符号构成简单的电路图是顺理成章的事,并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缺少真正对电的使用能力和不同电路的判断能力。课堂中构造合理的思维场所,使学生保持中等学习强度,利用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实际应用与课本知识恰当地结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连续不断的构建自我知识体系,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五、教学策略与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初中物理特点,大部分先观察、分析现象,再概括、总结规律;先感性认识,再理性思维。本节课设计实验,遵循学生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实现升华,总结规律,在用规律解决问题。 说教法:启发式学习法与实验教学法 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各小组相互交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尝试设计、尝试操作,积极争论思考,尝试练习,独立探索,逐步认识串、并联电路,发现两种电路的不同之处,运用对比的方法初步建立串、并联电路知识框架。 但是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并且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的教学,在教师充分的引导下,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再大胆操作,动手实验。 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分散了连接并联电路实验 的难点,把难点通过实验变得直观、形象、具体。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了动手实验能力和学习能力。 说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本课设计重在“自主探究教学法”。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并且体验成功喜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大胆尝试,小组交流合作,并运用课本、实验仪器、工具书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效果,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育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尝试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选择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想: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是进行各种实际电路设计和分析的起点。本节教材虽然内容不多,但知识零碎,不利于掌握和应用,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学生易出问题。我采取了合理分组优弱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合作探究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自然引入课题,目标进行层层抛出,起到导向作用。采取复习前面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扫清障碍,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在实际电路中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而是两个或更多,符合学生的心理,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放手让学生进行两个用电器连接方式的探究。 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的指导和促进、激励等方面,使学生的大脑及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状态。 本节课将目标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机地溶为一体,通过巧妙地创设实验、问题、图像、生活应用等教学情境充分激活了课堂教学。在引入课题时,复习与本节课内容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给学生提出二个用电器的连接问题,较好地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起到了启动学生思维的作用。在此展开教学,随着学生一步步探究的深入,问题层层深入,并通过学生合作讨论自己动手连接电路,联系实际识别分析电路,让学生在动手、观察、动脑、合作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这样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体验到了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成功后的喜悦,体会到了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这节课教材主要分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简介串并联电路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会画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第二部分是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本节课

(完整版)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经典练习题

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典型例题 1、电路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路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 2、电路有两种连接方式,分别是______和_____。 3、电路中,______是提供电能的,______是消耗电能来工作的,_____是传输电能的,_____是控制电路的通断的。 4、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___________;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可以控制___________,而之路开关只能控制___________。总之,开关要控制某个用电器,则一定要和这个用电器___联。 5、串联电路中,如果其中一只灯泡坏了,其他灯泡____正常工作;并联电路中,如果其中一只灯泡坏了,其他灯泡____正常工作;家庭电路中各电灯的连接方式是____。 9、下列三组常用物品:①塑料尺、铅笔、橡皮擦;②木桌子、钢卷尺、透明胶带;③乒乓球、橡胶棒、玻璃杯。通常情况下全部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_________(填序号);不同材料,导电性能不同,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称为_________体。 10、在连接电路时,常要将金属导线绕到接线柱上,再旋紧螺母,观察图中甲和乙,金属线在接线柱上绕向正确的是____;旋紧螺母时,应当____________旋转(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11、如图所示的电路,如果此时闭合开关,会发生________现象,如果想让两个灯泡串联,只需要去掉导线____,如果想让两灯泡并联,应该怎么办?请在图中改接一根导线的一端,实现两灯并联。(在错误的导线上划×,并画出正确的导线) 12、电路发生短路故障的原因是() A、开关未闭合 B、导线内部断裂 C、电源损坏 D、电源两极直接被导线连通 13、如下图所示,是一种门铃按钮开关构造的截面图。其中() A、A、B是导体,C、D是绝缘体 B、C、D是导体,A、B是绝缘体 C、A、D是导体,B、C是绝缘体 D、A、B、C、D都是导体 14、下面的四个电路图中哪一个与右上的实物电路相对应 () 15、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L1发光、L2不发光 B、L1被烧坏 C、L2被烧坏 D、电池被烧坏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人教版(优秀教案)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 毛华龙 本节课《探究性活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页—页。下面按“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重点、难点分析,四、教学设计,五、板书设计,六、作业设计”六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在初中物理课程系统中的地位: 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电路和电路图及电路元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是学习电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正确地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关键性的环节。这部分知识既是第一节电路知识的深化,又是进入各种实际电路深入学习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关系的起点。 .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实验方法及学习方法,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方案进行验证。 二、教学目标 ' 依据《大纲》及《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素质教育的思想,根据学科教学目的、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共同学习,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4)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物理学习的最基本方法——实验探究法。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三、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的安排和知识结构的要求,这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能根据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难点是从实际电路中看出它的连接关系,设计各种要求的电路。 四、本次课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试验法、讲授法、讨论法和发现法。通过教师的设疑,提起同学们的探索欲望,然后同学们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讨论分析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然后用试验去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由老师总结性的讲授。 : 五、教学设计 (一)复习设疑,启发探究欲望。(分钟) . 一个简单的电路由哪些元件组成啊用电器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工作 . 画出一个只有一个用电器(小灯泡)的简单电路图。 总结设疑:通过上一次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路只有在闭合的时候才会有电流;而用电器只有在有电流通过的情况下才能工作。但是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简单电路只有一个用电器,我们家里面有哪些用电器呢这么多的用电器又是怎么连接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出发。就是怎样将连个用电器连接到电路中,并使得用电器工作解决这个问题有多少种办法 这样通过简单的回顾、分析,同学们很快把精力集中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并启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 (二)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分钟) 1.设计解决方案,分析解决方案,实验验证: & (强调不能将导线将电源的正负极直接联在一起造成短路) 从刚才画出的简单电路出发,将另一个小灯泡连接到电路中;小组内讨论连接的可行性;用实物连接验证;思考新的解决方案。 2.展示研究成果 分别让一组用串联的办法连接电路的和一组用并联办法连接电路的同学上台展示,在黑板上画出自己连接的电路图,并用语言描述出来,由此得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让同学们用自己的电路与黑板上的两类电路比较,看看自己的电路属于哪种连接方式。这时老

初三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练习及答案

初三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 1.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三盏灯,则这三盏灯的连接方式是() A.只能串联 B.只能并联 C.串联或并联都可以 D.串联或并联都不可能2.下面电路图两个灯泡组成并联的是() 3.有三盏电灯,想把它们连接在一个电路中,要求用与不用每盏电灯都不影响别的灯,下面电路图中能满中要求的是() 4.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闭合S、S2、S3,断开S1则L1与L2并联 B.闭合S、S1、S2,断开S3则L1、L2并联 C.闭合S、S1、S3,断开S2则L1、L2并联 D.闭合S、S2,断开S1、S3,则L1、L2并联 5.如上右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1闭合,S2断开时灯都不会亮 B.S1断开,S2闭合时电源被短路 C.S1、S2都闭合时灯都不会亮 D.S1、S2都闭合时灯都会亮 6.如下图所示电路、电灯、电铃、电动机都并联的是() 二、填空题 1.试判断下列各种情况中小灯泡L1和L2的连接情况: (l)流过 L1的电流全部流经 L2 ;(2)拿掉灯 L1,灯 L2仍发光

(2)开关同时控制 L1、L2 ;(4)开关 S断开时,灯 L1发光,L2不亮 2.如下左图,当开关闭合时会发生现象,若要两灯串联,应去掉导线;若要两灯并联,应将导线改接到 . 3.如下右图所示,当S1、S2都闭合时L1、L2、L3是联;当S1、S2都断开时L1、L2、L3是联,当S1闭合,S2断开时,L1、L2、L3是 . 三、作图题 1.把下左图中的各元件连成一个并联电路,用开关S1控制L1,开关S2同时控制 两盏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 2.将下中图中元件连接成电路图:要求L1、L2并联,开关S仅控制L2(不能移动元件的位置) 3.将下右图中的元件连成电路,要求打开和闭合任一开关时,电灯亮同时电铃响. 电灯、电铃要并联,元件位置不能移动.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案设计(鲁科版)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学重点】 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每组学生电源1个、相同阻值的电阻6只、电流表1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I_____I1_____I2 2.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U____U1_____U2 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 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问: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如图所示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如图所示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等效替代”法) 分析论证: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思考:这个结论还能不能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呢?(引导学生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三)电阻的并联 复习提问: 1.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I_____I1_____I2 2.并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U____U1_____U2 3.串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特点?(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电阻;电阻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思考: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什么?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实验探究(参照探究串联电阻的思路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