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飞蛾小学试题飞蛾小学试题

内部使用资

内部使用资料

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1、小明家公鸡与母鸡的比是5:3,公鸡比母鸡多18只,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20分)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已经行驶了全程的,离乙地还有15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20分)

3、一个书架一共有三层,从上到下各层书的本数比是3:5:4。已知下层放了120本书,这个书架的上中层各放了多少本书?(20分)

4、鸡和兔一共有12只,它们的腿有30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20分)

5、1元和5元的纸币一共12张,共有28元,1元和5元的纸币各有多少张?(20分)

1、小明家公鸡与母鸡的比是5:3,公鸡比母鸡多18只,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20分)

3、一个书架一共有三层,从上到下各层书的本数比是3:5:4。已知下层放了120本书,这个书架的上中层各放了多少本书?(20分)

4、鸡和兔一共有12只,它们的腿有30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20分)

5、1元和5元的纸币一共12张,共有28元,1元和5元的纸币各有多少张?(20分)

六年级行程问题练习题精选

六年级行程问题练习题精选 1、张、李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张每小时行5千米,李每小时行4千米,两人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向前走,当张走到B地,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李走到A地也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二人从开始走到第二次相遇时走了4小时。求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个学生从学校到少年活动中心去,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乙走了4分钟后,甲才开始走。甲要走多少分钟才能追上乙? 3、铁道工程队计划挖通全长200米的山洞,甲队从山的一侧平均每天掘进1.2米,乙队从山的另一侧平均每天掘进1.3米,两队同时开挖,需要多少天挖通这个山洞?

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距A地42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行驶到达B、A两地后立即沿原路原速返回。在距B地30千米处相遇。A、B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5、两个乡相距63千米。甲乙二人同时各从自己的乡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6、小强和小明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强先行1小时后,小明才出发,小明行3小时与小丁相遇。小强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8千米,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距A地60千米,相遇后继续行进到达终点后又立即返回,在距A地2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AB两地的路程? 8、甲乙两地相距540千米,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后两车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问快车每小时比慢车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9、街道办事处派小王骑自行车去某公司办事,小王以每小时行9千米的速度出发1小时后,办事处主任发现小王把物品落在了办公室,于是派小刘骑摩托车去追,现在要想在20分钟内追上小王,小刘需要每分钟行多少千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专项练习行程问题 全国通用

行程问题(一) 1、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12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6小时后相遇,甲车 每小时行11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小华和小明同时从某地相背而行,小华每分钟走60米,小明每分钟走65米, 多少分钟后两人相距1000米? 3、一列特快列车和一列动车同时从甲城开往乙城,经过3小时,动车比特快列车多行了201千米,已知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38千米,动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小林和小明沿着400米的环形跑道跑步,他们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小明的速度是230米/分,小林的速度是270米/分,多少分钟后他们第二次相遇? 例: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丽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相向 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货车和一辆小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 小汽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小汽车行到两地中点时,与货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小轿车每小时行60千米,比客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两车同时从A、B两 地相向而行,在距中点20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的路程。 4、快车和慢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在距中点30千米处相遇,快车 每小时行6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

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 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例: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1、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每分钟走250米,乙每分钟走90米。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在离B地3.2千米处与乙相遇。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小平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步行去小平家,小平每分钟比小红多走20米。30分钟后小平到家,到家后立即原路返回,在离家350米处遇到小红。小红每分钟走多少米? 3、甲、乙二人上午7时同时从A地去B地,甲每小时比乙快8千米。上午11时 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24千米处与乙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行驶,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1、两支队伍从相距5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通讯员骑马以每小时16千米的速度在两支队伍之间不断往返联络。已知一支队伍每小时行5千米,另一支队伍每小时行6千米,两队相遇时,通讯员共行多少千米。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65~67页的例题,67~68页想一想1、2、3、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使学生体验整理信息表示题意的 简洁性,体会整理信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到整理信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2、使学生掌握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够根据整理出的信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快速地寻找到中间问题并解决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验成功的基 础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理信息的方法,寻找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课前播放《田忌赛马》的视频 师:你知道孙膑的策略是什么?看来策略就是好方法,那么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也要学会运用策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一、联系经验,感受策略 1.课表对比。 (1)多媒体出示: 你能很快找到周三第三节什么课吗?周五第四节呢? (2)多媒体出示:

现在你能看出周三第三节什么课?周五第四 节呢? 对呀!在生活中有很多信息是很零乱的,但 是经过整理,零乱的信息就清楚了。 二、解决问题,获得体验 1.激发需求,整理信息。 谈话:有些数学问题,也要进行整理,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这就有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示例题: ⑴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⑵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选取“小华用去多少元”解决) ⑶那么要解决“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那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到呢?那就请你把解决这个问题有关的条件和问题简单明了的整理出来。 2. 反馈交流,突出策略。 反馈:展示交流整理信息的各种形式。根据学生生成合理安排交流次序,组织学生思考评价。 (1)文字摘录信息: 你认为用这种形式进行整理,可以吗? (2)列表整理信息:

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积淀素养 课前黑板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 生齐答: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能够从无声的语言中了解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了解信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认真观察”。 (评析:教师能够从课堂的一个小细节入手,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处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师:那接下来我们要看看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一、呈现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猴吉吉家的果园丰收了,吉吉帮妈妈摘桃但是遇到了问题,想帮助它吗?(课件出示) 出示课本第71页的改编题 (评析:将课本的案例进行了改编,把问题置于一个更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活泼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分析例1 师:同学们默读题目,找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生:条件是: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问题是: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师:我们把找到的条件摘录下来(课件按照顺序出示) 师:你觉得要想解决题目的问题,哪个条件非常关键? 生: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很好,这表明了2个量之间的关系。那我们该如何将这句话说的解释得更容易明白呢?(评析:让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并加以解释,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分析题目的方法,学会整合信息,为解决问题铺路搭桥)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综合练习题

行程问题(五) 1、快慢两车同时从A地到B地,快车每小时行54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8千米。途中快车因故停留3小时。结果两车同时到达B地。求A、B两地间的距离。 2、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80米,二人同时从A店出发去B店,当乙到达B店时,甲已在B店停留2分钟。A店到B店的路程是多少米? 3、甲乙二人同时从学校骑车出发去江边,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20千米。途中乙因修车停留了24分钟,结果二人同时到达江边。从学校到江边要行多少千米? 4、兄弟二人同时从家往学校走,哥每分钟走90米,弟每分钟走70米,出发1分钟后,哥发现少带铅笔盒,则原路返回,取后立即出发,结果与弟弟同时到达学校。问他们家离学校多远? 5、一位同学在36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跑了一圈,已知他前一半时间每秒跑5米,后一半时间每秒跑4米。求他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时间? 6、小明在42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跑了一圈,已知他前一半时间每秒跑8米,后一半时间每秒跑6米。求他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时间? 7、小华在240米长的跑道上跑了一个来回,已知他前一半时间每秒跑6米,后一半时间每秒跑4米。求他返回时用了多少秒? 8、甲乙两地相距205千米,小王开汽车从甲地出发,计划5小时到达乙地。他前一半时间每小时行36千米,为了按时到达乙地,后一半时间必须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到乙地共用了8小时,途中,有一段路在整修路面,汽车行驶这段路时每小时只能行20千米,其余时间每小时行60千米。求正在整修

路面的一段路长多少千米? 10、一辆汽车从甲城到乙城共行驶395千米,用了5小时。途中一部分公路是高速公路,另一部分是普通公路。已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行105千米,在普通公路上每小时行55千米,求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多少千米? 11、小明家离体育馆2300米,有一天,他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去体育馆看球赛,出发几分钟后发现,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走下去一定迟到,他马上改为每分钟180米的速度跑步前进,途中共用15分钟,准时到达了体育馆。问:小明是在离体育馆多远的地方开始跑步的? 12、龟、兔进行10000米赛跑,兔子的速度是龟的速度的5倍。当它们从起点一起出发后,龟不停地跑,兔子跑到某一地点开始睡觉。兔子醒来时,龟已经领先它5000米。兔子奋起直追,但龟到达终点时,兔子仍落后100米。那么兔子睡觉期间龟跑了多少米? 13、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54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相遇后又以原速前进。到达对方站后立即返回,两车再次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21.6千米。甲、乙两站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14、快、慢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并往返行驶。快车每小时行8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车第二次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210千米。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 15、甲、乙两地相距216千米,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已知客车每小时行58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两车第二次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多少千米? 16、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60千米的两站相向开出,到达对方站后立即返回,经过4小时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120千米。求两车的速度。 17、两地相距460千米,甲列车开出2小时后,乙列车与甲列车相向开出,经过4小时与甲

(完整)六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识点一:用画图和转化法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问题导入:星河小学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方法一:算术法 方法二:转化法 方法三:方程法 练习:平安街小学六年级有56人,其中男生占3/7,后来转来几个男生,这时男生占7/15。转来多少个男生?

知识点二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问题导入: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多少只? 画图法解题: 列举法解题: 假设法解题:

练习: 1.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4:1,从甲袋中取出130克糖放入乙袋中,这时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7:5,求甲乙两袋糖的质量和? 2.实验中学的学生进行野外军训。晴天每天行20千米,雨天每天行10米,8天一共行了140千米,这8天中晴天有多少天,雨天有多少天? 3.甲数是乙数的7/9,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 4.营业员把一张5元,一张1元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9枚面值分别为一元和一角的硬币,求换来的这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5.六年级二班举办数学竞赛,共20道题,每做对一题得5分,不做或做错一题扣2分。小亮得了79分,他做对几题?

能力点:用假设法、方程法和组合法解决稍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鸡与兔共有120只,鸡脚比兔脚多1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方法一:假设法 方法二:方程法 方法三:组合法 练习: 1、鸡兔同笼共有262只脚,兔比鸡少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某公司委托运输公司搬运30000个瓷碗,每个瓷碗可得运费0.3元,损坏一个瓷碗要赔偿0.8元,运输公司共得运费8670元。损坏多少个瓷碗? 3、鸡与兔共有100只,鸡脚比兔脚多26只,鸡有多少只? 4.动物园里饲养一群丹顶鹤和一群乌龟。数眼睛共有46只,数脚共有72只,丹顶鹤和乌龟各有多少只?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 2013年8月 教学内容:教材第65到67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本课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它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教材充分注意到学生是初步学习利用表格整理信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整理信息的习惯。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列表整理是它易于操作,适宜学生运用。同时教材也力求让学生体会到整理信息的意义,并转化成内在的需要,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难点:列表的过程中熟练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设计思路:本节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引入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这个策略。在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系列活动中,先看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小结得出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应用题,再出示问题再次验证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这个策略的实效性,然后合并表格引出简表并观察,最后练习巩固、全课总结。 教学过程:

六年级的数学行程问题专项练习题.doc

一、相遇行程问题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 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如下:总路程 另一个速度 =速度和 - 已知的一个速度 56 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 63 千米,经过 4 小时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 6 千米,乙每小时走 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40 千米,乙3、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80 千米的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 车每小时行驶42 千米。 5 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二人分别从A、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5 千米,乙每小时行 4 千米。二人第一次相遇后,都继续前进,分别到达 B、 A 两地后又立即按原速度返回。从开始走到第二 次相遇,共用了 6 小时。 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 城到 B 5、、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 千米的 A、 B 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 城需 6 小时,乙车从 B 城到 A 城需 12 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6、、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 2000 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 110 米,陆亮每分钟行 90 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 500 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 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再向陆亮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 少米 7、、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8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 15 千米的速度在两队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 5 千米,乙队每小时行 4 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①根据 “男生人数 是女生的 2/3”理解 2/3这个分 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2/5。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②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③根据分数2/3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④把作为单位“1”的女生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2/3x,利用美术组一共35人,能够列方程解题。 …… 谈话:通过刚才的汇报和交流看出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吗?(引导学生交流检验方法) 2.做第28页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策略,用自己喜欢的方画线段图 推理 说解题思路 独立尝试 学生回答 在交流中获得

年级六学科数学主备人嵇长荣课时 2 课题假设的策略 教材第28~29页的例2 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 练习五第4~5题。 复备人授课时间月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 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学程预设个人复备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 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X|k | B| 1 . c |O |m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并填写右表。 (1)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学生预习 学生动手画一画填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龚将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56页、57页和58页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有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的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完成填空,感知策略 1.根据问题填空: (1)师:想求买5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 生:一本笔记多少元? (2)师:第二个问题,想求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元?需要哪些

条件呢? 生:大米多少元,面粉多少元。 师:想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我们都需要找对应的条件。(板书:从问题入手→找条件)如果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呢?根据条件填空。 2.根据条件填空: (1)已知买了4块蛋糕,每块蛋糕10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2)已知每枝铅笔2元, 师: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或者回到可以,自己添加条件提问题。) 师:为什么? 生:一个条件不可以。 师: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时,需要两个条件。 师:老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买了10枝),可以提出问题吗? 生:可以。 生:一共花了多少元? 师:你们会解答吗? 生: 2×10=20(元) (3)已知买了4条裤子,每件衬衫60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条件没有关系。

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 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 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积淀素养 课前黑板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 生齐答: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能够从无声的语言中了解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了解信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认真观察”。 (评析:教师能够从课堂的一个小细节入手,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处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师:那接下来我们要看看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一、呈现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猴吉吉家的果园丰收了,吉吉帮妈妈摘桃但是遇到了问题,想帮助它吗?(课件出示) 出示课本第71页的改编题 (评析:将课本的案例进行了改编,把问题置于一个更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活泼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分析例1 师:同学们默读题目,找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生:条件是: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问题是: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师:我们把找到的条件摘录下来(课件按照顺序出示) 师:你觉得要想解决题目的问题,哪个条件非常关键? 生: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很好,这表明了2个量之间的关系。那我们该如何将这句话说的解释得更容易明白呢?(评析:让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并加以解释,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分析题目的方法,学会整合信息,为解决问题铺路搭桥) 生1:我想的是,以后每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 师:大家同意吗?他是意思是第二天、第三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又比第二天多5个……. 生3: 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就是第二天的 ,第二天的加上5就是第三天的……师: 刚才第一位同学你同意吗?(同意,师微笑点头示意坐下)按照后面这两位同学的意思,说明参照物是不断改变的, 符合题意,有道理!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办. 师(板书: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师:条件分析好了,咱们该怎么入手去解决呢? 要求第三天要先求什么? 生:第二天摘的个数. 师:求第二天要用到什么条件呢? 生:要用到第一天的天数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都5个. 师:怎么列式呢? 生:第二天是30+5=35(个) 第三天是:35+5=40(个) 师:大家帮他验证下是否可行? 生:35比30多5个, 40又比35多5个,证明他的做法是可行的. 师:课本上还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方法:列表和填算式,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在书上.然后我们把成果展示给大家一起分享!同桌遇到了问题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师:这位同学请说说你列表的答案是根据什么得到的呢? 生:根据条件“第一天摘了30个”和“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我得到了第二天的,又根据第二天的个数和这个关键条件求出了第三天的……. 师:你很会分析题目,知道组合条件.. 师: 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列算式”同学的成果。(师对照结果让同学们验证是否答案是否正确) (评析:学生在三年级是一次接触策略,无论是列表还是列式,可以说都是初步的尝试和体验,教师没有强加学生选择某种策略,而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不

六年级下册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011行程问题(1)姓名:___________ 【知识要点】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速度、时间、路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行程问题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①相遇问题(相向而行)②相离问题(相背而行)③追及问题(同向而行),其基本数量关系是: ①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②相离问题:速度和×时间=相距路程 ③追及问题:速度差×时间=追及路程 【基本练习】 1、一辆客车和一辆小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2.5小时相遇。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72千米,是小车速度的3 4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客、货两车同时从相距378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72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3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6小时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72,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67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5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4,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5、甲、乙两船同时从武汉出发开往上海,已知甲船每小时行52千米,乙船每小时行45千米,8小时后,两船相距多少千米? 【例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在距中点12 千米处相遇。已知客、货两车的速度比是6:5,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客、货两车的速度比是6:5,所 以相遇时两车所行的路程的比也是6:5,即甲车行了全程的 6 11 ,乙车行了全程的 5 11 ;又两车在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也就是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12×2=24千米。 解答:12×2÷( 6 11 - 5 11 )= 练习1: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7:8,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两辆汽车同时从A地出发开往B地,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6:5,甲车达到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12千米处与乙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电子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下面我从教材与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设计理念四个方面将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与目标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实际问题、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了从条件出发、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教学两积之和、两积差等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感悟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不骤。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看到表格,认识表格,但这种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他们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但思维还不够稳定,因此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根据对本节课教材的分析,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拟定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在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过程和方法:能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条件与问题;能根据列表分析问题,寻找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列表并能主动运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主动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将综合运用(1)启发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3)尝试教学法(4)活动教学法等。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建构,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空间。在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本节课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教学流程(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六年级行程问题练习及答案知识讲解

六年级行程问题练习 及答案

行程问题(1) 一、填空题 1.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离中点3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千米. 2.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公里,回来时每小时走9公里,来回共用5小时.小明来回共走了公里. 3.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走5公里,如果骑自行车每1公里比步行少用8分钟,那么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倍. 4.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秒. 5.A、B两城相距56千米.有甲、乙、丙三人.甲、乙从A城,丙从B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丙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5千米、4千米的速度行进.求出发后经小时,乙在甲丙之间的中点? 6.主人追他的狗,狗跑三步的时间主人跑两步,但主人的一步是狗的两步,狗跑出10步后,主人开始追,主人追上狗时,狗跑出了步. 7.兄妹二人在周长3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绕水池而行,兄每秒走1.3米,妹每秒走1.2米,他们第十次相遇时,妹妹还需走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8.骑车人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从102路电车始发站出发,沿102路电车线前进,骑车人离开出发地2100米时,一辆102路电车开出了始发站,这辆电车每分钟行500米,行5分钟到达一站并停车1分钟,那么需要分钟,电车追上骑车人.

9.一个自行车选手在相距950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训练,从甲地出发,去时每90公里休息一次,到达乙地并休息一天后再沿原路返回,每100公里休息一次.他发现恰好有一个休息的地点与去时的一个休息地点相同,那么这个休息地点距甲地有 公里. 10.如图,是一个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甲从A 出发,乙同时从B 出发,甲每 分钟行进65米,米,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乙在 边上. 二、解答题 11.动物园里有8米的大树.两只猴子进行爬树比赛,一只稍大的猴子爬上2米时,另一只猴子才爬了1.5米.稍大的猴子先爬到树顶,下来的速度比原来快了2倍.两只猴子距地面多高的地方相遇? 12.三个人自A 地到B 地,两地相距36千米,三个人只有一辆自行车,这辆车只能坐两人,自行车的速度比步行速度快两倍. 他们三人决定: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同乘自行车,第三个人步行.这三个人同时出发,当骑车的二人到达某点C 时,骑车人放下第二个人,立即沿原路返回去接第三个人,到某处D 与第三个人相遇,然后两人同乘自行车前往B ;第二个人在C 处下车后继续步行前往B 地.结果三个人同时到达B 地.那么,C 距A 处多少千米?D 距A 处多少千米? B C

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综合练习题

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综合练习题姓名:

4、在5个同样的大杯和7个同样的小杯里装满水,正好是3150毫升,每个大杯比小杯多装150毫升。每个大杯和小杯各装多少这毫升? 5、 5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一共35元。已知每千克梨比每千克苹果贵1元,每千克苹果和梨各多少元? 6、希望小学买了1只篮球和8个皮球,正好用去330元。皮球的单价是篮球的 3 1 ,皮球和篮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7、王老师买了12支钢笔和18支圆珠笔,共付57.60元。已知2支钢笔的价钱和3支圆珠笔一样多,每支钢笔和每支圆珠笔各多少钱? 8、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50袋,共重225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面粉的重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9、 5千克香蕉与4千克苹果价钱相等,1千克苹果比1千克香蕉贵0.40元。香蕉每千克多少元? 10、杨树、柳树和梨树一共有405棵,杨树比柳树少20棵,梨树比柳树少49棵,三种树各有多少棵? (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11.王老师买了16个网球和2个足球,正好用去720元。足球的单价是网球的4倍,足球和网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2.某公司买了4张办公桌和6把椅子共用去900元,已知每张办公桌比每把椅子贵50元,每张办公桌和每把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3、小明花20元钱买贺年卡和明信片,共14张,贺年卡每张1.75元,明信片每张比贺年卡便宜5角。问:买了几张贺年卡,几张明信片? 14、 9筐苹果和9筐梨一共有360千克。如果1筐苹果的质量是1筐梨的3倍,那么每筐苹果和每筐梨各有多少千克? 15、 9筐苹果和9筐梨一共有360千克。如果每筐苹果比每筐梨多6千克,那么每筐苹果和每筐梨各有多少千克? 16、一辆汽车上午行3小时,下午行2小时,上午和下午一共行340千米。如果上午每小时比下午每小时多行5千米,下午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上午呢?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文本解读: 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意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简明表达和有序整理有关问题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学会通过列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列表在整理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运用列表整理信息的策略。让学生积累成功地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目标预设: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收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列表整理、分析信息。 教学难点:分析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先期准备:PPT 程序安排: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策略”这个词吗?策略是什么意思呢?(板书:策略) 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在生活中好的方法,就是一种策略。其实,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也需要运用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 2.星期天,小明、小华和小军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并且他们买了同样的文具。想知道具体情况吗?好的,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看看。 (出示完整图片有三个人的信息) 请仔细观察,从这一幅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这道题里的信息真丰富啊,有小华的、小明的、还有小军的呢,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更清晰一些,该有多好啊?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贴)整理信息。 .....(的确是一个好建议。)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提示能否整理一下。 (显示: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图中的信息整理出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一)经历整理信息的过程 教师巡视。(找一些不同的方法。) 可能会出现 1.全文字式的: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小军用…‥。) 2.列表式的: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本42元 3.线段图式的。 …… (二)全班交流,在比较中体会列表的好处。 (展示) 1.文字式 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小军用‥由于时间原因还没有写完。他这样整理行吗?是的,可行。 (1)追问: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先整理小明的信息,然后整理小华和小军的信息呢?(因为小明的信息是完整的,所以要先整理出 来) (2)小结:是的,图里有许多数学信息,他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我们先整理已知的,再整理与它有关联的条件和问题,这样就组成了一个 完整的可以解决的题目。 2.列表式

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填空。 1、小红第一天写了5个毛笔字,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写2个字,第二天写了()个字,第五天写了()个字。 2、有3束月季花,每束10枝,玫瑰花比月季花多17枝,玫瑰有()支。 3、小明买了4盒水彩笔,每盒16支,圆珠笔比水彩笔少29支,圆珠笔有()支。 4、4个苹果是240克,一个梨比一个苹果重10克,一个梨重()克。 5、△○△○△○△○△ (1)如图,每两个△中间有一个○。图中一共有()个△,()个○,○的 个数比△少()。 (2)像这样一共摆20个△,那么中间一共要摆()个○。 6、 (1)如图,这段木料一共锯了()次,被锯成了()段,锯成的段数比锯的次数多()。 (2)像这样锯10次,这根木料要被锯成()段。 (3)如果要锯成10段,需要()次,若每锯一次需3分钟,用时共()分钟。 7、有18个小朋友排成一路纵队,每两个小朋友之间相距1米,这路纵队全长大约()米。 8、马路边上有一些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块广告牌,已知广告牌有25块,那么电线杆有()根。 9、如图,用★围成一个正方形,每相邻两个★之间摆两个○,一共要摆()个○。 ★★★★ ★★ ★★ ★★★★ 10、在跑道的一边每隔4米插一面彩旗,从头到尾一共插了20面彩旗,这条跑道长()米。 二、判断。

1、一根木头,锯了5次后,变成了5段。() 2、在马路的一边插彩旗,两端都插比两端都不插要多用一面彩旗。() 3、小明比小华矮6厘米,小青比小明高12厘米,三人中小青最高。() 4、甲、乙、丙进行100米赛跑,甲比乙多用3秒,乙比丙多用2秒。甲跑的最快。() 5、一个圆形池塘,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树,需要树苗20课。() 三、选择。 1、车站每隔10分钟开出一辆公交车,1小时内最多能开出()辆公交车。 A、6 B、7 C、10 2、一条马路长500米,在路的一边每隔20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是站牌,不用栽树,一共要栽()棵树。 A、24 B、25 C、26 3、小明过生日,买了一个圆形蛋糕,周长50厘米,每隔5厘米插一个小蜡烛,共需插()枝小蜡烛。 A、9 B、10 C、11 4、在一条25米长的走道一边,每隔5米放一盆花,一共要放4盆。正确的方法是() A、两端都放 B、只放一端 C、两端都不放 5、小明从一楼到家要走100级台阶,如果每上一层楼要走25级台阶,那么小明家住在()楼。 A、3 B、4 C、5 四、动脑筋,想一想。 (1)○=△+△+△+△(2)△+△+○=16 ○+△=30 △+○=14 ○=()△= ( ) △= ( ) ○=( ) (3)□+□=☆(4)●+●=△ ☆+☆+□=45 △+△+△+△+●+●=50 □=()☆=()●=()△=() (5)、1只兔子的重量+1只猴子的重量=8只鸡的重量

六年级上册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六年级上册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1.有两列同方向行驶的火车,快车每秒33米,慢车每秒行21米.如果从两车头对齐开始算,则行20秒后快车超过慢车;如果从两车尾对齐开始算,则行25秒后快车超过慢车.那么,两车长分别是多少?如果两车相对行驶,两车从车头重叠起到车尾相离需要经过多少时间? 2.两列火车,一列长120米,每秒行20米;另一列长160米,每秒行15米,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需要几秒钟? 3.甲、乙两人在相距120米的跑道两端同时起跑,甲每秒跑6米,乙每秒跑4米.往返跑5分钟,两人共迎面相遇多少次? 4.甲乙两站相距440米,一辆大车和一辆小车从两站相对开出,大车每小时行35千米,小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一只燕子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和大车同时出发,向小车飞去,遇到小车又折回向大车飞去,遇到大车又往回飞向小车,这样一直飞下去,燕子飞了多少千米两车才相遇? 5.大林和小林两家相距1400米,大林带了一只小狗和小林同时从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大林每分钟走60米,小林每分钟走80米,小狗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在他们之间来回跑,到两人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6.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在C点。如果甲车速度不变,乙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则相遇地点距C点12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变,甲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则相遇地点距点

C 16千米。请问: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7.甲、乙两站相距42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站出发驶向乙站,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 行40千米.客车到达乙站后停留1小时,又以原速返回甲站.则两车迎面相遇的地点离乙站有多少千米? 8.甲、乙两人同时从 A、 B 两点出发,甲每分钟行 80米,乙每分钟行 60米,出发一段时间后,两人在 距中点的 C 处相遇;如果甲出发后在途中某地停留了 7分钟,两人将在距中点的 D 处相遇,且中点距 C 、 D 距离相等,问 A、 B 两点相距多少米? 9.慢车车身125米,车17米/秒;快车车身长140米,车速22米/秒;慢车在前面行驶,快车从后面追上 到完全超过需要多长时间? 10.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骑自行车每分钟骑450米,乙跑步每分钟250米,两人同时从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遇? 11.幸福村小学有一条200米长的环形跑道,冬冬和晶晶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冬冬每秒钟跑6米,晶晶每 秒钟跑4米,问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第2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圈? 12.一艘每小时行25千米的客轮,在大运河中顺水航行140千米,水速是每小时3千米,需要行几个小时? 13.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地开往下游乙地共花去了8小时,水速每小时3千米,问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