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滨逊漂流记》导学案 知识点

《鲁滨逊漂流记》导学案 知识点

《鲁滨逊漂流记》导学案 知识点
《鲁滨逊漂流记》导学案 知识点

《鲁滨逊漂流记》导学案:

一本书概述:本书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尔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作而成。小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鲁滨逊初出茅庐,最初三次航海的经过及其在巴西经营种植园的情况;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主人公流落荒岛,独居28年的种种情景;第三部分简要交代了鲁滨逊回国后的命运及这个海岛未来的发展趋向。第二部分是主体。鲁滨逊是一个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冒险家。他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实干巧干的精神和天才的创造能力。他热爱劳动、不畏艰险、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全书采用主人公回忆录和日记的形式,讲述故事和写景状物都具体逼真。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二作者介绍:丹尼尔·笛福,英国小说家。赢得“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作品还有《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等。

第一章开始冒险鲁滨逊·克鲁索。1651年9月1日,第一次出航,遇到风暴。第二次遭遇风暴,船长下令开枪发出求救信号。第二章遭遇海盗快到非洲时被海盗捉住,被海盗头子留在身边使唤。和佐立一起逃跑,帮助黑人杀死黑豹,获得豹皮。遇到好船长到达巴西。第三章死里逃生在巴西投资种植园,1659年9月1日,再次出海。遭遇风暴,流落荒岛。做木筏搬运船上物品,搭帐篷,打木桩,挖山洞,1959年9月30日,做十字架,划痕计算日月。第四章自力更生做桌子和椅子。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再为你打开一扇窗。任何消极的事情之中,其实都有积极的因素。做篱笆围庄稼(小麦和水稻)防止山羊和兔子。把鸟的尸体挂在稻草人身上把鸟吓跑。编筐子,用羊皮做衣服,驯养山羊,用陷阱抓羊。修羊圈,挤羊奶做奶油和干酪。用泥土做罐子,泥罐子用火烧制成陶器。做面包,羊脂和麻絮做灯,造茅屋。发现甘蔗,很多瓜类,葡萄做葡萄干,发现椰树,橘子树,柠檬树,橙子树,采集大量的酸橙,柠檬和葡萄我把海边的称为海边堡垒,树林里的称之为乡间别墅。养鹦鹉波儿,鹦鹉会说:“鲁滨逊·克鲁索,鲁滨逊·克鲁索,可怜的鲁滨逊·克鲁索,你怎么流落到这了?”嚼烟叶治好高烧,缝衣服,这里分为旱季和雨季。从四月的下半月一直到八月的上半月是旱季,从八月的下半月到十月的上半月是雨季,从十月的下半月到二月的上半月是旱季。我把每年的上岛纪念日定为斋戒日。读《圣经》。第五章古怪脚印用三个月的时间做出了一只独木舟,头戴羊皮帽子,身穿羊皮短外套,齐膝的短裤,脚穿一双短靴。第六章食人生番在岛上生活23年后,看到五只独木舟,看见野人吃人。发现一艘沉船,只有一条小狗活下来。第七章“星期五”25年后又看到野人,救下了俘虏星期五,教星期五说话和吃羊肉,星期五不吃盐。小岛西侧的大陆,其实是一个大岛,名字叫做特立尼达岛。白人是西班牙殖民者,星期

五说“做两只独木舟去”意思是“要用一只很大的船,这艘船要像两只独木舟加起来那么大。”第八章挫败野人星期五解救了他的父亲,流露出无限的孝心。第九章海岛“总督”葡萄干和面包是我们的主要食品。第十章不速之客我发现一艘英国的船只,我们无论遇到何种困境,也决不能放弃希望。解救船长,大副和商客。水手长叛变,“我”冒充总督。十一章别离荒岛总司令是我,星期五是副总司令,解救大船,离开海岛。我生于9月30日,被摩洛哥海盗俘虏为奴隶也是9月30日,流落到荒岛也是9月30日。离开海岛是1686年12月19日,逃离海盗手里也是12月19日。在荒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两个月十九天。1687年7月11日,抵达了阔别35年的英国。第十二章重返“人间”第十三章陆路遇险狼袭击向导,星期五戏弄熊,上百头狼袭击。

第十四章旧地重游“我”的妻子为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领养了一个外甥,1694年再次出海,重游荒岛。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文原文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梗概 从前,有一个人叫鲁滨逊的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有一次,鲁滨逊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心里想: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等到潮水退了,鲁滨逊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荫、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

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在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十八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他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后来,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 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后,有一天,鲁滨逊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了岸。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逊

(完整版)鲁滨逊漂流记每章概括

1.第一次航行 鲁滨逊的父亲原来指望儿子学法律,但是鲁滨逊却一心想去航海。有一天,鲁滨逊去赫尔时,他的一位同伴正要坐其父亲的船到伦敦去,他动心了,于是,他跟着去——这是1651年的8月,当时他十九岁。船刚驶出海口,便碰到了可怕的风浪,使他感到全身有说不出的难过,心里十分恐惧。他在痛苦的心情中发了誓,假如上帝在这次航行中留下他的命,在登上陆地后,就一直待在他慈爱的父母身边,从此一定听从他们的忠告办事。可是第二天风停了,浪也歇了。太阳西沉,继之而来的是一个美丽可爱的黄昏,这时,又喝了同伴酿的一碗甜酒后,他就把这次航行后便回家的决心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2.第二次航行。 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 3.第三次航行。 在去非洲的几内亚做生意时,鲁滨逊被一艘土耳其的海盗船俘虏,被卖为奴隶,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逃到了巴西,在那里独自经营一个甘蔗种植园,当起了庄园主。生活过得很顺遂。 4.第四次航行触碓 巴西因为人工不足,有几个种植园主知道鲁滨逊曾为做生意而到过非洲的一些奴隶市场口岸,他们竭力哄诱他作一次航行,到那一带去为他们的种植园买些黑奴回来。想不到,他们的船在南美洲北岸一个无名岛上触了礁,所有的水手及乘客全都淹死了,只有他一个人被高高的海浪卷到了岸上,保住了一条命 5.第一次种大麦和稻子失败 要想确保他能在这个岛上生存下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鲁滨逊尽可能地相继办了几件他非办不可的事。但是他的努力并非总是交上好运道。他在第一次播下大麦和稻子的种子时,这些宝贵的存货就浪费了一半,原因是播种得不是时候。 6.挖地窖、造个捣小麦的石臼, 鲁滨逊辛辛苦苦花了几个月工夫,挖了几个地窖以备贮存淡水。花了四十二天时间,才把一棵大树砍劈成第一块长木板。他起劲地干了好几个星期,想制造一个捣小麦的石臼,最后却只好挖空了一大块木头。 7.第一次造船失败 鲁滨逊足足花了五个月工夫,砍倒一棵大铁树,又劈又削,让它成了一只很像样的独木舟,以备用来逃离这个小岛,可结果却因为太大怎么也没法子使它下到海里去,而不得不把它丢弃了。不过,每一桩失败的事,都教给了他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 8.鲁滨逊制陶器 出于生活的需要,鲁滨逊开始着手制造陶器。在找到陶土后,他做了无数次试验。刚开始,有的由于陶土太软没有做完,有的由于温度太高而爆裂。摸索了两个多月后,终于做成两个大瓦器,还有许多小型器皿,但还是没有可以装流质、经得起火煮的泥锅。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有的破泥制器皿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于是鲁滨逊开始研究烧陶的火力,最后烧成了三个瓦锅、两个瓦罐,其中有一个罐子正是鲁滨逊最需要的。 9.第一次发现人的脚印 一天,鲁滨逊在沙滩上偶然发现了一个人的光脚印。他当时好像挨了一个晴天霹雳。他侧耳倾听,回头四顾,可是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没看见。他跑到海岸上,还下海去查看,可是总共就只有那么一个脚印!他惊吓到了极点,像一个被人跟踪追捕的人似地逃回到他的住处。一连三天三夜,他都不敢外出。 10.搭救“星期五” 有一天早晨,鲁滨逊从望远镜里看见三十个野蛮人正在围着篝火跳舞。他们已煮食了一个俘虏,还有两个正准备放到火上去烤。这时鲁滨逊提着两支上了子弹的滑膛枪和那柄大刀往山下朝他们跑了去,打死了两个野人,及时救下了跑出来的一个俘虏。鲁滨逊把他救下的这个人起名为“星期五”,以纪念这野人是在这一天获救的。“星期五”在鲁滨逊的教导下,很快学会了穿衣、开枪、讲英语、信基督……成为鲁滨逊最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11.鲁滨逊与“星期五”造木舟 为了到孤岛对面的大陆,鲁滨逊便想和“星期五”一起

小学六年级12册语文课文《鲁滨孙漂流记》导学案

鲁滨孙漂流记 学习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学习重点: 阅读课文,体会鲁滨孙在严酷环境中的心里的斗争,体会他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一、预习导航: 1、课文导读 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那么鲁滨孙是怎样战胜困难在小岛上活下去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首先我们来交流一下读书方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学习的重点是自读自悟,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们可以首先阅读梗概部分,整体把握梗概内容,然后和同桌讲述一些梗概中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在此基础上,认真阅读精彩片段,摘录感受深刻的句子。最后和同学交流精彩片段的精彩之处,以及自己对鲁滨孙的评价或读后的感受。 2、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wèi jùweígān tiān yáhǎi jiǎo mùfá ( ) ( ) ( ) ( ) Jiǎn lòu huāng dǎo wěi dù rìguǐ ( ) ( ) ( ) ( )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帐篷一()轮船一()海风一()围巾 一()山羊一()荒岛一()破帆一()火柴 一()星星一()火光一()拖鞋一()墙壁 (3) 阅读“梗概”,想一想: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了多少年?作了哪些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写一写。(4)通过阅读课文中鲁滨孙对于身陷孤岛的好处和坏处的比较,你想到了什么? 3、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 疑问一: 疑问二: 疑问三: 4、挑战自我: 鲁滨孙漂流到荒岛,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从中你体会到什 么?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吹牛大王历险记——不平凡的鹿 (德国)埃.拉斯伯著

导学案001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考纲要求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 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③能使用韦恩(V 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考情分析 1.集合部分主要以考查集合的含义、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为主,题目简单、易 做,大多都是送分题; 2.近几年部分省市也力求创新,创造新情境,尽可能做到灵活多样,甚至进行 一些小综合,比如新定义题目,与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等内容相联系的题目出现; 3.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大多都是试卷的第1、2题. 教学过程 基础梳理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a∈;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b?;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 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

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 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与顺序无关; (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韦恩图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 {}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正整数集,记作或; 整数集,记作; 有理数集,记作; 实数集,记作。 2.集合的包含关系: (1)集合A的,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则称A等于B,记作A=B;若A?B且A≠B,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 B; (2)简单性质:1)A?A;2)Φ?A;3)若A?B,B?C,则A?C;4)若 集合A是n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有子集(其中2n-1个真子集);3.全集与补集: (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2)若S是一个集合,A?S,则, C= 称S中子集A的补集; S (3)简单性质:1) C(S C A)=;2)S C S=Φ,ΦS C=S。 S 4.交集与并集: (1)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的交集。交集} B A∈ ∈ x ?且。 = | {B x x A (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 ∈ A∈ = B ?或 并集。 x | {B A x x

鲁滨逊漂流记简介及主要情节

鲁滨逊漂流记(05)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出版的小说。这本书以书信体说理小说,书名人物为主人公的一个虚构了的自传性的故事。小说讲述了一位海难的幸存者鲁滨逊在一个偏僻荒凉的热带小岛-特立尼达拉岛上度过28年的故事,而其伙伴是主人公从食人族手中救下的一个被俘虏的土著人。由于当天是星期五,因而给该土著人命名为“星期五”。在经历了野人、俘虏之后,在岛上以总督自居,成为荒岛的统治者。后协助经过荒岛的英国航船平定叛乱水手,并乘船离开荒岛,返回英国。在进入文明社会后,鲁滨逊依靠巴西种植园的收入成为富翁,并娶妻生子,过起安定的生活。 在1704年9月,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岛上,在这个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了四年零四个月。当他被发现时已成了一个野人,甚至忘记了人类的语言。塞尔柯克的传奇经历引起公众的关注,报纸上也刊登了一些关于塞尔柯克在荒岛上的孤独生活的情况。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已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已丰富的想像力进行文学加工,在他快年届六十时创作了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传记体小说,为自已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誉。 创作背景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受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科克的经历所启发而写成。塞尔科克在一次远航猎鲸航中,被抛弃在荒岛上生活了四年零四个多月,于1709年被救返回英国。而笛福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遇到塞尔科克,以其经历为主线写就《鲁滨逊漂流记》。该作品被翻译成为英、法、德、意、荷、中等各种语言版本。 作品赏析 笛福早年的曾为政府撰写过大量的政论文,因此其作品有明显的自我思考与政治映射,这其中包括了对社会、人性以及宗教等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马列主义史观认为: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作为一部旅行与历险小说(冒险小说),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歌颂了人类的智慧与勤劳美德。同时,由于鲁滨逊的形象富有与18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类似的奋斗进取与开拓征服的精神,作品亦被认作为歌颂资本主义精神以及企图使大人共产主义合法化的叙事]]。

(完整版)《鲁滨逊漂流记》课文原文

《鲁滨逊漂流记》课文原文 鲁滨逊漂流记 从前,有一个人叫鲁滨孙,是个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有一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海面上也平静下来。等到潮水退了,鲁滨孙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滨孙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还带回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这使他在凄婉中感到一丝安慰。更风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首先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晒雨淋。鲁滨孙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易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援救。 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他没有更高 的要求,但是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在围墙里,好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十八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孙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羊。他

鲁滨逊漂流记分章概括

《鲁滨逊漂流记》分章梗概 第一章我的航海之梦与最初的冒险 父亲指望我学法律,我却一心想去航海。我第一次航海船遇风而没,从旱路回伦敦;第二次出海到非洲进行商品交易,获取暴利;第三次航海遇强盗,被俘虏,幸逃被葡萄牙船解救,平安抵达巴西。 第二章不安于种植园主的地位以及再次远行 在巴西我独自经营一个甘蔗种植园。第四次航海,我受人哄诱到非洲贩运黑奴,途中遇到风暴,船在南美洲北岸一个无名岛触礁,所有水手及乘客全都淹死,只有我一个人保住了命。 第三章艰难的孤岛谋生和我的思考 初到荒岛,埋甲壳虫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发现了淡水,找到那艘船,得到了船上的生活必需品。岛上有野果树,还有山羊。我第一次播下大麦和稻子的种子时,浪费了一半,原因是播种得不是时候。我挖地窖贮存淡水,砍劈大树做成长木板。我想制造一个捣小麦的石臼,最后却只好挖空了一大块木头。 第四章孤岛日记,建设家园 我坚持每天与狗说话,坚持每天写日记。我花了五个月工夫,砍倒一棵大杉木,做成一只独木舟,以备用来逃离这个小岛,可结果却因为没法子使它下到海里去而把它丢弃。我种植和收获了我的大麦和小麦;我晒葡萄干;饲养温驯的山羊,然后杀了吃,又熏又腌的。 第五章发现恐怖食人生番,星期五来到我身边 我在沙滩上偶然发现了一个人的光脚印,经过观察,我了解到这是那块大陆上吃人生番的一种习惯。一天早晨,我从望远镜里看见三十个野蛮人又要吃人生番,我及时救下了他们来不及吃掉的一个俘虏,起名"星期五"。星期五跟我讲了那大陆上的事。我决定离开我的岛。 第六章为结束孤岛生涯而努力 我们制造了一只船,这次不是在离海岸很远的地方造。正当我们差不多已准备驾船启航时,又有二十一个野蛮人带了三个俘虏到这个岛上来开宴会。我

《朝花夕拾》、《鲁滨逊漂流记》导学案

名著阅读题(《朝花夕拾》、《鲁滨逊漂流记》)课型:预展班级:_____ 学习小组: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编号 【抽测】(内容自定) 【学习目标】 1、熟悉名著阅读题型。 2、背记《朝花夕拾》、《鲁滨逊漂流记》要点,增强对这两篇名著的了解。 【基础知识】 (学习路线图:重温课后“名著阅读”,查阅相关资料,完成练习;小组展示,提出疑难处,集体解决;进行背记。) 1、《朝花夕拾》作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集,有10篇,其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七篇,为回忆童年生活,让读者看到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也见到当时人心世道。《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乃人生怀念文字。其中的和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 3、《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国作家。这本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近三百年来,《鲁滨逊漂流记》一直风靡全球,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它的魅力何在呢?应该说,这归功于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极具个性色彩的人物。在鲁滨逊那里,冒险、坚韧、毅力、智慧、勇气、富于进取、开拓创新全都集于一身,为一切不甘平凡,不安于现状的人们提供了他们心中所寄托的英雄形象。 【专题提升】(学法指导:文段阅读要紧扣上文背记的“基础知识”) (一)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

集合的概念导学案

集合的概念导学案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课前预习新知 (一)、预习目标: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二)、预习内容: 阅读教材填空: 1、集合:一般地,把一些能够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简称)。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 2、集合与元素的表示:集合通常用来表示,它们的元素通常用来表示。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读作。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读作。 4.常用的数集及其记号: (1)自然数集:,记作。 (2)正整数集:,记作。 (3)整数集:,记作。 (4)有理数集:,记作。 (5)实数集:,记作。 二、课内探究新知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学习难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 (二)、学习过程 1、核对预习学案中的答案 2、思考下列问题 (1)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 (2)正数的全体; (3)平行四边形的全体; (4)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每个例子中的“全体”是由哪些对象构成的?这些对象是否确定?它们表示的是集合吗?你能举出类似的几个例子吗? ④如果用A表示高一(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看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世界上最高的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⑥世界上的高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⑦问题⑥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 ⑧由实数1、2、3、1组成的集合有几个元素? ⑨问题⑧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 ⑩由实数1、2、3组成的集合记为M,由实数3、1、2组成的集合记为N,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吗?这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由此类比实数相等,你发现集合有什么结论? 3、集合元素的三要素是、、。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5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 节选)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流落、凄凉、寂寞、不恐惧”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3.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出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剧照,引出《鲁滨逊漂流记》。 导语:2012年李安导演拍摄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上映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影片讲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在这227天里,派遭遇了许多无法想象的挑战,但是从头到尾派都没有绝望,求生的希望一直支撑着他,最终派与老虎共同战胜困境获得了重生。派的经历是震撼人心的,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鲁滨逊也有着类似的经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读一读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鲁滨逊漂流记”这个题目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同时也能引起人们的思考:鲁滨逊经历了哪些困哪?他是怎样解决困难的?故事的结局如何?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其主要内容。 (1)了解作者。 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欧洲的“小说之父”。他出生于伦敦,受过中等教育,在学习多年神学后发现自己不喜欢宗教生活而经商。他在经商过程中游

历甚广,但是后来生意失败,负债累累。经过种种磨难后他投身于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辛格尔顿船长》《杰克上校》《鲁滨逊漂流记》等。 (2)创作背景。 《鲁滨逊漂流记》写于1719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的一个荒岛上。他在荒岛上生活了4年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全新的英雄形象,使“鲁滨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 (3)内容简介。 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一次在航海旅行中不幸遭遇海难,孤身一人流落荒岛,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岛上生活了28年。在此期间,他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了一个“世外桃源”,并且解救了野人“星期五”。鲁滨逊经历种种磨难后,最终乘船回到了家乡。 2.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阅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标注自然段序号。 ②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把生字读正确,自主识记字形。 ③找出本课中的多音字,弄清其在文中的读音。 (1)读准字音。 ◆需注意的字音:翘舌音:栅边音:聊后鼻音:控 ◆易读错的字音:“乏”读“fá”,不要读成“fàn”;“剔”读第一声“tī”,不要读成第四声“tì”。 (2)认清字形。 ◆区分形近字:惧——俱宴——晏乏——之籍——藉聊——柳 栅——珊贷——货剔——赐袭——垄控——腔 ◆易写错的字:“凄”部首是“冫”,不要写成“氵”;“聊”右边是“卯”,不要写成“卵”;“覆”下面左边是“彳”,不要写成“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文原文 一天,鲁滨孙在沙滩上,发现了人类的脚印和几堆人骨头。经过仔细考察,他 发现附近的海上,住着吃人的土人。他非常害怕,只好格外地当心防备。有一天, 他听见一阵骚乱声,接着发现一群吃人的土人驾着独木船,带着两个俘虏,来到荒 岛的沙滩上,看样子要把这两个人活活吃掉。他们燃起火炬,敲锣打鼓,呐喊跳舞。鲁滨孙正在惊慌,只见其中被缚的一个人,忽然挣脱了束缚,向鲁滨孙这边跑来,鲁 滨孙可怜这个人的遭遇,完全忘记了害怕,他冲上去“砰!砰!”几枪,就把那群土 人吓跑了。 那逃来的人也是土人,不过是另一族的,鲁滨孙救了他,替他取了个名字叫星 期五。教他说话,叫他帮着做事,两人也渐渐可以谈话了。有了星期五,鲁滨孙是 何等的快活啊! 不久,鲁滨孙和星期五又从吃人的土人那里救出两个人,一个是星期五的父亲,一个是航海遇难的欧洲人。星期五父子团聚,非常快活,鲁滨孙也有说不出的高兴。 到了第28年,一天早晨,突然有一只英国大船经过孤岛,鲁滨孙既高兴又惊奇。这只船上有些凶恶的水手企图伤害船长,夺取大船。当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鲁滨 孙和星期五赶到船上,他们与船长联合打败了那些叛徒,还把一些坏人留在岛上, 以示惩罚。 鲁滨孙也由此结束了近30年的孤独生活,告别了无名岛,带着星期五,乘着那 只大船,回到了他念念不忘的祖国——英国。回到家乡一看,他的亲戚朋友,大部 分都不在人世了。)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鲁滨孙,是个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因此到过许多 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有一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 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海面上也平静下来。等到潮水退了,鲁滨孙看到那翻了 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 在船舱里,鲁滨孙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还带回没有淹 死的一条沟,两只猫,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 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首先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晒雨淋。鲁滨孙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 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 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援救。 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他没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破船上搬 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活山 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来的东西里, 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在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

《鲁滨逊漂流记》故事梗概

《鲁滨逊漂流记》故事梗概 鲁滨逊出身于英国的中产阶级家庭,虽然他父亲希望他在家乡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挣得一份家业,一辈子过安分守己的日子,但从幼年起,鲁滨逊就立下了遨游四海的雄心。1651年,他悄悄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冒险生涯。 他从伦敦买了一些廉价的物品,然后由海路直抵非洲,和当地土人交换金沙、象牙等贵重物品,盈取暴利。他看到有利可图,便再度前往非洲,却不幸遇上了海盗。他本人也成了强盗头子的奴隶。但他善于察颜观色,很快得到强盗的信任,放松了对他的看管。他乘机逃走,并带走了小黑奴佐立。在海上逃亡了10天后,他被一艘开往巴西的船救起。到了巴西后,他卖掉小黑奴,买了一个小庄园,开始了庄园主的生活。但他不甘于平庸,又一次出海冒险,去非洲贩卖黑人。这一次运气又不好,船在南美洲附近触礁沉没。除他死里逃生爬上了一个荒岛外,其他人均葬身鱼腹。小岛上荒无人烟,也没有野兽。他开始了长达28年的孤独生活。 他并未灰心丧气,首先作了一个木排,将沉船上所有有用的东西运回了小岛,其中有食物、制帆篷的布、枪枝弹药、淡水、酒、衣服、工具等。他用帆布支起了帐篷,为自己建立了营地。然后他开始勘察小岛的地形。他在山坡下选择了一个小山洞作为栖身之地。并用了几个月时间扩大其规模,并用简单的工具制作了桌、椅等家具。为了防备野兽,他在洞口设置机关,形成了一个“城堡”。安排就绪后,船上的食物和水也快用光了。他又开始寻找食物、水。 荒岛上有不少野山羊。他除捕食外还将它们饲养起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船上装饲料的布袋中残余的粮食在雨季中竟长出了嫩绿的稻苗和麦苗。他收集了种子,以便第二年扩大种植。在海岛另一边,他还发现了成片的果林。他便在果林附近搭了一间茅屋,作为自己的“别墅”。海滩上物产同样丰富,有许多海龟和飞鸟。他捕捉它们,以改善营养。他又捉了只鹦鹉,起名为“波儿”。岛上还有几条小溪提供淡水,吃喝基本能够保障了。 鲁滨逊逐渐开始经营农业和畜牧业,并获得了很大成功。第一年他打下了两斗稻谷、两斗大麦。他把这些粮食,碾成面粉,还烧制了瓦罐作炊器,使自己吃上了面包。他同时在岛上围了很大的一圈木栅栏,将捕来的羊集中饲养。这样不仅有羊肉吃,还有羊奶喝。他用羊皮为自己缝制了帽子、外衣和雨伞。他靠自力更生,生活中的必需品已是应有尽有,生活到第六年,他造了一只独木船,又用两年时间挖了一条6尺宽的运河,以便把船放在半英里外的小河里去。他驾着这只木船,像一个国王一样绕岛视察,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若干年后的一天终于出现了意外。一群野蛮人从另一个岛屿划船而来,侵入了他的领地。他们将一些俘虏吃掉,并载歌载舞。鲁滨逊心中充满了恐惧,担心自己会被发现并被吃掉。他寻找到一座十分隐蔽深幽的岩洞作为新的住所,并广设机关,保护自己。这样过了许久,他已在岛上安全渡过了23年。不久,岛上又来了一群食人肉的野蛮人。鲁滨逊决心保卫自己的领地。他拿起枪潜伏在附近。突然一个俘虏挣脱绳子向他这边跑来,后边追来几名野蛮人。鲁滨逊开枪打死了那些追赶的野蛮人,救了这个俘虏,那天恰好是星期五,他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畏惧、凄凉、寂寞、宴会、缺乏、书籍、聊以自慰、栅栏、控制、贷方、袭击、倾覆、稍稍”等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学习重点难点 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学生倾听童话家郑渊洁与儿童的对话, 2.(了解故事)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到处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 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同学们知道这部小说的名字吗? 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进而成为文学史中的传世之作。小说作家丹尼尔、笛福更是家喻户晓了。有人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它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那么,笛福一生的经历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作个简要的了解。 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丹尼尔.笛福(1660——1731)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已是一个体面的商人,他从事过内衣业、烟酒贸易,还开过砖瓦厂。经历过破产。他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后来靠疏通关系才得以出狱。此后他继续办报纸刊物,写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时文,又几次被捕,都是因为言论关系。在快年届六十时,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已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已丰富的想像力进行文学加工,创作了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传记体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为自已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誉。这促使他数月后便推出了该书的续集,并在短短五年内一鼓作气写出《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罗克萨娜》等好几部小说。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笛福一起,走进荒岛,去认识一下这位独自置身荒岛生活28年的鲁滨逊。(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指导一: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学生字新词。 (3)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用什么方式来介绍这部小说的?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 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相机指导。

集合的概念 导学案

1.1.1集合的概念导学案 一、课前预习新知 (一)、预习目标: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二)、预习内容: 阅读教材填空: 1 、集合:一般地,把一些能够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简称)。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 2、集合与元素的表示:集合通常用来表示,它们的元素通常用来表示。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读作。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读作。 4.常用的数集及其记号: (1)自然数集:,记作。 (2)正整数集:,记作。 (3)整数集:,记作。 (4)有理数集:,记作。 (5)实数集:,记作。 二、课内探究新知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学习难点: 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 (二)、学习过程 1、核对预习学案中的答案 2、思考下列问题 (1) 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 (2) 正数的全体; (3)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 (4) 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每个例子中的“全体”是由哪些对象构成的?这些对象是否确定?它们表示的是集合吗?你能举出类似的几个例子吗? ④如果用A表示高一(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看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世界上最高的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⑥世界上的高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完整版)鲁滨逊漂流记每章概括.doc

1.第一次航行 的父原来指望儿子学法律,但是却一心想去航海。有一天,去赫,他的一位同伴正要坐其父的船到敦去,他心了,于是,他跟着去——是 1651 年的 8 月,当他十九。船出海口,便碰到了可怕的浪,使他感到全身有不出的,心里十分恐惧。他在痛苦的心情中了誓,假如上帝在次航行中留下他的命,在登上地后,就一直待在他慈的父母身,从此一定听从他的忠告事。可是第二天停了,浪也歇了。太阳西沉,之而来的是一个美可的黄昏,,又喝了同伴的一碗甜酒后,他就把次航行后便回家的决心到九霄云外去了。 2.第二次航行。 第二次出海到非洲商,了一笔。 3.第三次航行。 在去非洲的几内做生意,被一艘土耳其的海盗船俘,被奴隶,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 葡萄牙船救起,逃到了巴西,在那里独自 一个甘蔗种植园,当起了庄园主。生活得很遂。4.第四次航行触碓 巴西因人工不足,有几个种植园主知道曾做生意而 到非洲的一些奴隶市口岸,他竭力哄他作一次航行, 到那一去他的种植园些黑奴回来。想不到,他的船在 南美洲北岸一个无名上触了礁,所有的水手及乘客全都 淹死了,只有他一个人被高高的海浪卷到了岸上,保住 了一条命 5.第一次种大麦和稻子失 要想确保他能在个上生存下来,有多事情要做。尽 可能地相了几件他非不可的事。但是他的努力并非是 交上好运道。他在第一次播下大麦和稻子的种子,些宝 的存就浪了一半,原因是播种得不是候。 6.挖地窖、造个小麦的石臼,存淡水。花了四十二天,才把一棵大砍劈成第一木 板。他起地干了好几个星期,想制造一个小麦的石臼, 最后却只好挖空了一大木。 7.第一次造船失 足足花了五个月工夫,砍倒一棵大,又劈又削,它成 了一只很像的独木舟,以用来逃离个小,可果却因 太大怎么也没法子使它下到海里去,而不得不把它弃 了。不,每一失的事,都教了他以前不知道的一些 知。 8.制陶器 出于生活的需要,开始着手制造陶器。在找到陶土后, 他做了无数次。开始,有的由于陶土太没有做完,有 的由于温度太高而爆裂。摸索了两个多月后,于做成两 个大瓦器,有多小型器皿,但是 没有可以装流、得起火煮的泥。一次偶然的机会,有的破泥制器皿被得像石一硬,于是 开始研究陶的火力,最后成了三个瓦、两个瓦罐,其中有一个罐子正是最需要的。 9.第一次人的脚印 一天,在沙上偶然了一个人的光脚印。他当好像挨 了一个晴天霹。他耳听,回四,可是什么也没听,什 么也没看。他跑到海岸上,下海去看,可是共就只有 那么一个脚印!他惊吓到了极点,像一个被人跟踪追捕 的人似地逃回到他的住。一三天三夜,他都不敢外出。10.搭救“星期五” 有一天早晨,从望里看三十个野蛮人正在 着篝火跳舞。他已煮食了一个俘,有两个正准 放到火上去烤。提着两支上了子的滑膛 和那柄大刀往山下朝他跑了去,打死了两个野人, 及救下了跑出来的一个俘。把他救下的个 人起名“星期五” ,以念野人是在一天救的。 “星期五” 在的教下,很快学会了穿衣、开、英、信基督??成最忠的仆人和朋友。 11.与“星期五”造木舟 辛辛苦苦花了几个月工夫,挖了几个地窖以了到孤面的大,便想和“星期五”一起

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鲁滨孙漂流记》导学案(无答案) 《鲁滨逊漂流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了解笛福及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 2、概括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写法。 3、引导学生理智、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习重点难点】 1、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理清心态变化历程,体悟其中蕴含的理智思辨的人类精神。 2、理解身处绝境的鲁宾逊行为的意义。 【知识链接】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课前预习案】 方法指导: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一、读熟课文:自学并摘录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谈论话题:以《我眼中的鲁滨孙》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三、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与同学们探讨? 四、知识链接:找整部作品读一读。 【课堂探究案】 方法指导: 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2、质疑释疑,大胆发言。 3、读悟结合。 谈论话题:朗读精彩片断,从课文看“我眼中的鲁滨孙” 提问小组“我眼中的鲁滨孙”参考问题 总体1、2、4、56、7、8鲁滨孙漂流到荒岛后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3、4、5、6、7、8鲁滨孙漂流到荒岛后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他的生活态度或生存意念是怎样的? 2、4、5、6、8鲁滨孙能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看出他什么性格特点? 梗概1、2、7第1自然介绍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精彩片断7鲁滨孙为什么要救野人?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2、5鲁滨孙总结的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请概括叙述。这样的形式有什么好处? 提问小组拓展延伸参考问题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

§1.1 集合的概念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预习教材P2~ P5,回答下列问题) ①不等式30 x->的解; ②接近数0的数; ③方程2210 x x -+=的解; ④1,2,1;

⑤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内所有的点;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 正整数集:所有正整数的集合,记作; 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 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 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 自我检测2:填∈或? ① 3.14Q②0N③ 1,2Z ④πQ⑤()02-N*⑥() 自我检测3: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由大于3小于10的整数组成的集合___________ ________; x-=的实数解组成的集合_____ _; ②方程240

题型一 集合的概念 【例1】 下列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A.高一年级全体较胖的学生 B .sin 30°,sin 45°,cos 60°,1 C .全体很大的自然数 D .平面内到△ABC 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 题型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2】填∈或? 1- N ,0 *N ,3.7 Z ,3 1 Q ,. 题型三 集合的表示 【例3】 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2) 方程2 2+10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 不等式450x ->的解集; (4) 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5) 坐标平面内第一、三象限内所有点的集合; (6) 一次函数y 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鲁滨逊漂流记内容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内容简 介 1651年鲁滨逊瞒着父母去航海,船遇风而沉没,从旱路 获取暴利 第三次航海遇强盗,被俘虏,幸逃被葡萄牙船解救,平安抵达巴西,经 营 种植园,开始庄园生活 2. 第二部分: 第四次航海受人哄诱到非洲贩运黑奴,遇到风暴,漂到荒无人烟的小 岛。 鲁滨逊开始独处荒岛,挑战自然的 28年 2个月 19天的生活。 3. 第三部分: 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 遇 狼群的故事 鲁滨逊漂流记内容简介 英国水手鲁滨逊遭遇船难,漂流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在这种极度与 世 隔绝的地方,时刻需要与大自然进行搏斗,必须让自己保持理智。他在岛上将 一个当地土著由食人族手中救出。而当他在面对不同种族、宗教、文化的人 时,第一个反应是要取得优势的地位。因此,他将土著取名为“星期五”,叫 他称呼自己“主人”。在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鲁滨逊因这个土著而改变了 自己。也由于他们之间的友谊,他才得以存活下去。不幸的是“星期五”后来 被奴隶贩子射杀。鲁滨逊在两年的流浪生涯之后,带着这段友谊的怀念,以及 全新的自己,回到了家乡。 1. 第一部分: 回伦敦。 第二次航海经历: 结识几内亚船主,第二次出海到非洲。进行商品 交易, 第一次航海经历:

鲁滨逊漂流记内容简介 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 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 底,惟有 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 28 年。他在孤岛上生活了 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 《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 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 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一直到第28 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 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 鲁滨孙漂流记内容简介 鲁滨逊在青年时代不安于平庸的小康生活,违背父亲的劝告,逃到海外经商,被摩尔人掳去做了几年奴隶。后来,他逃往巴西,成了种植园主,到非洲购买奴隶途中遇上风暴,飘流到南美附近的无人荒岛。他很快战胜了忧郁失望的心情,从沉船上搬来枪械和工具,依靠劳动猎取食物、修建住所,制造工具,种植谷类,驯养山羊,改善了环境,表现出不知疲倦、百折不挠的毅力。 他独自生活了多年以后,遇见一些土人到岛上来举行人肉宴。他从中救出 一个土人,收为自己的奴隶,取名“星期五”。他在岛上生活了28 年,最后帮一名舰长制服叛变的水手,乘船返回。他得到了冒险积累的财物,成 为巨富,并派人到他经营的岛上继续垦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