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02.10 大桥施工图

2015.02.10 大桥施工图

第二册桥梁工程

施工图设计(送审稿)

金寨县二龙岗生态公园环山路及入口桥工程

第二册桥梁工程

第一册道路工程

金寨县二龙岗生态公园环山路及入口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

目录

金寨县二龙岗生态公园环山路及入口桥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序号项目名称图号张数备注序号项目名称图号张数备注1施工图设计说明530

2史河大桥工程数量汇总表B01131

3史河大桥桥位平面图B02132

4史河大桥总体布置图B03533

5史河大桥钢箱梁构造图B042434

6史河大桥支座布置图B05135

7史河大桥桥墩一般构造图B06136

8史河大桥桥墩钢筋构造图B07337

9史河大桥桥墩基础钢筋构造图B08238

10史河大桥桥台一般构造图B09239

11史河大桥桥台台帽、支座垫石钢筋构造图B10140

12史河大桥桥面系构造图B11141

13史河大桥伸缩缝构造图B12142

14史河大桥搭板及牛腿构造图B13143

15史河大桥栏杆构造图B14144

16史河大桥施工步骤示意图B15245

17史河大桥桥墩沉降观测点构造图B16146

1847

1948

2049

2150

2251

2352

2453

2554

2655

2756

2857

2958

金寨县二龙岗生态公园环山路及入口桥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1.概述

二龙岗生态公园位于安徽省金寨县黄山路以南,金叶路以东,整个基地未来交通连接性较好。地块南侧为城区行政办公区,东、西、北侧未来以居住用地及商业用地为主,地块的东北侧规划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城区重要水系——史淠灌渠在地块中穿越,需要承载未来两岸居民的城市生活休闲功能,在园区东北侧主入口处拟建桥梁跨越史淠灌渠,拟建桥梁处河道现状水面宽约30-40m,上口宽约90m。

园区内部新建一环路及A线,主线环路长约2.822km,宽5m,A线长约0.188m,宽12m,两侧均设1m宽土路肩,道路挖方段设边沟排水,道路沟通公园南、西、北三个主要出入口、东侧待建桥梁及各个景点,为公园内部主要通道。

A线新建桥梁一座,桥梁为2x48m钢箱梁桥,桥长102.96m,主梁宽12m。

我院承担道路、桥涵工程的设计。

本次施工图设计共分为两册。分别为:

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桥梁工程。

本册图纸为第二册桥梁工程。

1.1设计依据

?无锡鸿源集团《金寨县二龙岗生态公园环山路及入口桥工程》工程设计委托书(2014.07)

?无锡鸿源集团《金寨县二龙岗生态公园环山路及入口桥工程》总平面图(2014.07)?无锡鸿源集团《金寨县二龙岗生态公园环山路及入口桥工程测量报告》(2014.10)?安徽水文工程勘察研究院《金寨县二龙岗生态公园环山路及入口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14.11)

?相关调查资料

?建设方相关意见

1.2设计规范

本工程遵循参照以下设计规范: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08)

《焊缝符号表示法》(GB324-200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钢结构施工规范》(GB 50755-2012)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颁规范、规程实施。

1.3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公园内部道路;

设计速度:主线10km/h,A线20km/h;

桥梁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B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执行;

抗震要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6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

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桥梁结构的设计环境条件:Ⅰ类;

50年一遇洪水位:65.69m;

河道通航:排水河道,无通航要求;

耐久性设计: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1.0.7条规定取用;

高程及坐标体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系统采用城市坐标系。

2.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

2.1场地条件

(一)地形地貌

桥位所处地貌单元属低丘,原始微地貌为河床及河漫滩等。河床中水深较浅,一般1~3米,勘探时zk2孔所在位置水深2.07米。

(二)气象特征

金寨县地处皖西山地,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梅雨显著,降水集中,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为 15.7℃(1960-2002 年),最低气温-20.1℃(1969 年);最高气温为 41.2℃(1966 年),气温受地貌条件影响明显,中低山区年平均气温要比丘陵平原区低 2℃左右。

金寨县的雨季集中发生在 6-8 月份,占全年降水的 51%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09.7mm (1981-2002 年),最少年份降水量是最多年份降水量的 50%。

(三)地基土构成与特征

本次勘察范围内地层较简单,全新统(Q4)主要由粉质粘土(其中河床位置夹有相对较多的粉砂)。下伏地层为中生代晚侏罗纪凤凰台组(J3f)砂岩,厚度较大(本次工作未钻穿)。

根据钻探各地层,分层描述如下:

第①层粉质粘土(Q4):褐黄色、灰褐色,稍湿,可塑状,局部孔段夹粉土,含有少量的铁锰质成份,刀切面较粗糙,压缩性中等,两侧河岸均有分布但厚度较小,一般不大于2.0米,本次勘察揭露最大厚度1.65米,其中从两岸向河床过度为含有较多的粉土以及粉砂、细砂等。

第②层中风化砂岩(J3):棕红色、紫红色,砂质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层短柱状、柱状,裂隙发育,隙面有Fe、Mn质侵染;主要成分石英、长石,云母。该层分布稳定、均匀,本次勘察最大揭露厚度为25米(未揭穿)。根据岩石试验成果(见附件),单轴饱和状态抗压强度为16.4~58.9 Mpa,按岩石的坚硬程度分级为较软岩~较硬岩

(四)区域地质构造

区域上勘察场地地处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拱断褶带和秦岭地槽褶皱系的过渡带,属中央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秦岭-大别造山带的最东段。根据现场揭露及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地层呈单斜构造,倾向南东,倾角20°左右,桥址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

(五)地下水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2.2基础方案评价

(一)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本次勘察表明,地层结构简单,分布较稳定,无活动性断裂、无导水断裂带,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可溶岩分布,无可液化地层,桥址区稳定性较好。

(二)地基岩土力学参数

本次勘察综合场地室外测试成果资料及地区经验,本工程场地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建议值见下表。

地基土力学参数一览表

层号岩土名称

承载力基

本容许值

fao(kPa)

压缩模量E s

变形模量E0

(MPa)

①粉质粘土100 E s=5.0

②中风化砂岩1400

2.3结论及建议

(1)本桥址区地层简单单一,除表层有1米左右的第四系粉质粘土分布外,下伏地层均为侏罗系砂岩,此外根据环境水文地质资料及地方经验,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地基土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

(2)根据勘探成果桥址区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三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三级,因此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

(3)根据地层的分布及埋深情况,建议桥位基础采用天然地基,以第②层中风化砂岩为持力层,两侧桥台可采用明挖形式,中间桥墩采用围堰法施工

(4)由于基岩埋深较浅,河床中桥墩的基础应有足够的埋置深度以免因水流冲涮侵蚀而造成的破坏。

3.桥梁主要材料

3.1混凝土

桥面铺装现浇混凝土:C40钢纤维砼、饰面型C40钢纤维砼

伸缩缝现浇混凝土:C40钢纤维砼

桥墩墩身:C40砼

桥墩基础:C30砼

桥台基础、台身:C30砼

所有涉及砼的施工均须按有关施工规范执行。

3.2钢材

钢材:梁体均为Q345qC钢。

3.3普通钢筋

普通钢筋采用HPB300和HRB400钢筋,HPB300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1499.1-2008相应的规定、HRB400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 1499.2-2007相应的规定,凡需焊接的钢筋均应满足可焊要求。

3.4支座

全桥采用盆式橡胶支座为GPZ(2009)型,规格分别为GPZ(2009)2.5SX、GPZ(2009)2.5DX,均按《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 391-2009)标准选用。

3.5伸缩缝

桥梁伸缩缝采用GQF-Z80(CR)型钢伸缩缝。

4.桥梁构造

拟建桥梁为2x48m变截面钢箱梁桥,中心桩号为0+055.750,桥长102.96m,主梁宽12m,桥梁与河道正交,桥墩设置墩梁固结。

桥梁横断面布置为3.5m人非混行道+2.5m车行道+2.5m车行道+3.5m人非混行道=12m。人非混行道横坡为1.5%,坡向路中,车行道横坡为1.5%,坡向路边。人非混行道铺装为3cm饰面型C40钢纤维砼,车行道铺装为5cm细粒式沥青砼AC-13C(SBS改性)+道桥用PBL-Ⅰ型防水涂料三涂+12~15.75cmC40钢纤维防水砼+防腐层。

桥梁上部结构为变截面钢箱梁+钢拱肋结构,钢材采用Q345qC钢。主梁宽12m,高1.3~2m,横向共四个箱室。主梁顶部变高曲线与道路竖曲线一致,梁底全桥水平设置。钢拱肋设置在主梁两侧,高约5.7m,内侧边线与水平线夹角为45度,拱肋横隔板与主梁横隔板对应设置,横隔板每3m设置一道。

下部结构桥墩为Y型实体墩,桥墩底部纵桥向宽2m,横桥向总宽7m,横桥向两侧设置半径1m的圆角。桥墩顶部纵桥向宽4.32m,横桥向宽12m,墩顶与主梁固结。桥墩基础为2阶C30重力式钢筋砼基础,第1阶为9(横)x5(纵)m,第2阶为8(横)x3.5(纵)m。桥台为重力式浅基础,桥台基底设10cm碎石垫层+10cmC15素砼,周边宽出基础15cm。

5.钢箱梁的制造和安装、验收

5.1材质

主梁及钢拱肋主要部件均采用Q345qC全焊钢结构。主梁及钢拱肋均在工厂预制、预拼,现场拼装。主梁及钢拱肋可视运输和施工情况进行分段。

5.2钢结构的制作

1、钢结构的制作标准需按《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和《钢结构施工规范》(GB 50755-2012)执行。

2、节段制作:在制作过程中,不得任意加大焊缝,同时焊缝的布置应尽可能对称于构件形心轴;由于梁段处在竖曲线上,图中节段的长度为水平投影长度,组装时梁段对应焊缝应留2~5mm的间隙,具体预留长度由施工单位根据节段施工工艺确定。对应接缝的坡口应加以保护,以防后续工作中破坏。

3、梁的预拼装

由于箱梁为工厂分段预制,现场拼装,故对箱梁的尺寸精度严格要求。在钢箱梁预制完成后,必须对主梁尺寸严格校验。在出厂前应进行自由状态预拼装。预拼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第9章的规定,对不符合预拼装允许偏差的构件须进行修整或返工,直至合格后方能出厂。

4、焊接:

⑴加工单位对其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接头形式、焊接方法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作为指导生产性文件,并报监理工程师认可;

⑵对所有的焊缝均应进行外观检查,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标准进行。焊缝要求如下:

a)钢梁腹板、顶板、底板的对接焊缝,腹板与顶板间焊缝,支座处N7-2钢板与底板、N5-7

钢板间焊缝质量等级Ⅰ级。

b)其余焊缝质量等级为Ⅱ级。

c)图中及说明中未提及的钢板连接均采用双面贴角焊,焊脚有效高度为8mm,质量等级为Ⅱ级。

d)以上焊缝的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和<<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

⑶加工单位应对焊缝比较集中、刚性较强节点编制焊接程序,将焊接应力降到最低限度;

⑷焊条使用前需经350°C~400°C烘焙二小时,焊剂使用前须经250°C左右烘焙二小时,然后存放在恒温箱中,施焊时焊条、焊剂应放在焊条保温筒中,防止受潮;

⑸施焊前,焊工应复查焊件接头质量和焊区的处理情况,当不符合要求时,应经修整合格后方可施焊;

⑹焊接时,焊工应严格遵守焊接工艺,不得自由施工及在焊道外的母材上引弧;

⑺焊接应采用双数焊工从中间逐渐向外,左右对称进行,以保证构件自由收缩;

⑻多道多层焊应连续施工,每层焊道焊毕后应及时清理检查,清除缺陷后再焊;多层焊起落点相互错开,角焊缝转角处要连续施焊;

⑼埋弧自动焊在所有对接焊缝的两端设置引弧和熄弧板,引弧板的坡口形式、材料与工件相同;埋弧自动焊在施工过程中不应断弧,如发生断弧应按照规定将停弧处刨成1:5的坡度后,再继续搭接50mm进行施焊,焊接应搭接圆润一致;

⑽自动或半自动焊,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要求的焊接用钢丝,选用的焊丝和焊剂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

⑾手工焊接用的焊条,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要求的低碳钢及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条,且选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相适应。

⑿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应与基材等屈服、等强度、等韧性。设计图中标注坡口焊处必须焊透。

⒀所有焊接工作均要尽可能地减少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工厂制造时需要考虑构件由于焊接收缩引起的变形,对每块板材切割时应留余量。在制作基本单元时,严格控制其尺寸,并应考虑预拱度和竖曲线。

⒁为便于底板、腹板的现场焊接,制造中减短的各纵向加劲肋长度可用嵌补的方法补足。

⒂为便于制作和现场拼接而设置的人孔和工艺孔,在使用完毕后,应封堵并与原构件等强。

⒃端横隔板为围焊,四角不设焊脚通过的过焊孔,以保证整个箱室的气密性。

⒄对接焊缝必须按规范要求开具相应的坡口。各种焊缝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⒅焊接不应有裂纹和沿焊缝边缘的未熔合、溢流、烧穿、假焊、未填满的火口以及超出容许限度的气孔、夹渣、咬肉等。

5、钢结构基本尺寸容许误差必须在规范容许范围内。

5.3钢结构的防腐要求

要求梁体的钢构件喷砂除锈后表面清洁度不低于国家现行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和防锈蚀等级》GB8923的Sa2.5级,表面粗糙度35-75μm,要求防腐年限大于20年。钢箱梁必须严格执行涂装施工工艺。所有构件表面处理:钢结构件表面生化处理,去除氧化皮、油漆、污垢等杂物,干燥后,涂装一道无机硅酸锌工厂底漆,干膜厚度1×25μm。

钢箱梁外表面涂装如下表所示:

序号涂装程序涂料名称涂装道数涂装方法涂装场所干膜厚度总厚度

1 底漆环氧富锌防锈漆

2 喷涂工厂2×40um

2 中间漆环氧云铁防锈漆 2 喷涂工厂2×75um

3 面漆氟树脂面漆 1 喷涂工厂45um

4 面漆氟树脂面漆 1 喷涂施工现场45um

320 um

钢箱梁内表面涂装为:

环氧富锌底漆 1道 1×50μm

环氧(厚浆)漆 200μm

钢桥面板顶面涂装为:

无机富锌底漆(漆层可承受400℃)1道干膜厚度1×80μm

钢结构防腐涂装方案每道工序均须严格执行,并由专业队伍精心施工。现场严格监理,特别是喷涂厚度一定要达到设计要求。要求钢结构在制作完成后(出厂)两周内运抵现场,对现场焊缝部位应认真进行再次补充喷砂除锈和涂装。除锈和涂装施工中要点按照《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 722-2008)执行。

5.4钢结构的运输和吊装

a.运输:钢结构运输出厂时,应对其进行临时加固,切实防止构件及接口变形,制订稳妥可行的装运方案,保证运输安全。

b. 钢构件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被破坏的涂漆等应按有关规定补涂。钢构件安装完毕后应进行面漆涂层。

6.施工注意事项

1.外形要求:混凝土外表面、护栏等应光滑平顺,施工中不能因模板接头等原因产生皱褶、突变、错台现象。

2.伸缩缝的设计安装温度为15°C,安装宽度须根据安装时温度进行调整。

3. 支座安装底面应为水平面,每点高差不超过2mm。

4.施工单位在施工放样之前,必须对各桥梁墩台里程桩号、基础坐标、设计标高等数据进行复核计算,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若发现计算结果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复查。

5. 桥梁基础开挖时若发现土质与地质资料不符,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

6. 桥梁施工时应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对沿线现状管线、建筑、输电线杆等进行保护,以免造成破坏。

7.桥台台后填土采用6%灰土回填,压实度≥96%,施工时注意做好台后排水。

8.临时墩施工完成后,施工支架必须保证拱肋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对临时墩沉降量进行严格控制。临时墩及临时墩间的支架应进行等载(一期恒载+施工最大荷载)预压,以消除其非弹性变形及基础沉降,待临时墩、支架充分稳定达到连续24小时累计沉降不超过1mm,且预压时间不少于7天后,再安装分段的钢结构并现场焊接。

9.墩身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期间应做好混凝土降温措施,防止水化热引起的结构缺陷。

10.桥梁的人行道缘石在桥台侧墙后5~10m范围内与道路相应的缘石顺接。

11.有关施工及质量检验标准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的有关规定办理。

7.其它

1.桥梁在施工过程中,遇有疑难问题或特殊情况,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便于妥善处理。

2.施工时应对每个墩台设立沉降观测点,具体位置与养护部门协商。

3.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5.02

施工图说明 (桥梁)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2005 —200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核试卷 施工图说明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 (一)设计内容 才子路B段Ⅰ标的施工图设计包括:道路工程、管线工程、桥梁工程。全套施工图设计文件共分两册; 第一分册:道路工程管线工程; 第二分册:桥梁工程。 本册为第二分册:桥梁工程。 才子路B段Ⅰ标的施工图设计内容如下: 1、道路工程 道路的线形设计; 道路的路基、路面设计、路基防护设计、交叉口设计; 道路的交通工程、附属工程; 2、管线工程 管线工程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管线综合、电力排管、通信管道和路灯的工程设计。 3、桥梁工程 桥梁的总体布置设计;桥梁上部结构设计、下部结构设计、基础设计;桥梁附属工程设计。 (二)概况 1、才子路桥跨径组合为(3×25)米。上部结构为上部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下部结构桥台为装接盖梁式桥台,桥墩为柱式墩接盖梁,墩基及台基采用桩基础。桥梁起点桩号为K0+27.000,终点桩号为K0+107.000,桥梁中心桩号为:K0+67.000,桥梁全长为80m。按照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桥梁宽24m,桥面布置为:4.5m(人行道)+15m(机动车道)+4.5m(人行道)=24m。桥梁右前角115°。 (三)设计依据 1、永川凤凰湖工业园李家嘴片区才子路B段Ⅰ标道路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2、凤凰湖工业园提供1:500地形图 3、凤凰湖工业园市政专项规划。 4、永川凤凰湖工业园李家嘴片区场平工程施工图设计 5、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临江河李家嘴片区才子路B段Ⅰ标地勘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一阶段详勘) 6、凤凰湖工业园临江河河道防洪工程可研报告 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二、设计基本资料 (一)工程地质 1、地质地貌 拟建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临江河李家嘴片区才子路B段地勘项目场地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凤凰工业园区。拟建区地形总体较平缓,中部高两侧低,地形标高284.00~326.50m,相对高差42.50m。拟建线路沿斜坡、丘包与沟谷行进,于起点跨越临江河,河床地形平缓,坡降一般小于5%,两侧岸坡及河床大部基岩出露,地形坡角一般15°~32°,局部近直立,沟谷处地形较为平缓,一般5°~12°,丘包、斜坡处地形陡倾,一般15°~35°,局部陡坎处可达50°,该段大部已被改造为农田。最低点位于线路起点临江河河床,标高284.00m,最高点位于K0+480处丘包顶部,标高326.50m。地形坡角差异性较大。拟建场地地貌上总体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 2、气象、水文 重庆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兴业路岩土工程勘察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72℃,极端最高气温41.7℃(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1975年12月15日);多年无霜期314.9天,雾日平均30~4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

桥梁施工图设计细则 (1)

施工图设计实施细则(桥梁部分) 第四篇桥梁、涵洞 设计依据及规范 ⑴初步设计批复; ⑵航道标准批复; ⑶《本项目地质勘察报告》(详勘); ⑷《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⑸《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⑹《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⑺《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⑼《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 ⑽《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 327-2004); ⑾《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⑿《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⒀《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⒂《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设计技术标准 1. 本项目为2条三级路,设计时速为30Km/h。 2 .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 3. 桥梁宽度:0.5米(防撞护栏)+7.0米(行车道)+0.5米(防撞护栏)。 4. 桥梁纵、横坡:纵坡同路线;设2%的双向横坡,曲线桥需要设超高的同路线。 应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⑴路线平面图及直、曲线一览表,超高表; ⑵路线纵断面设计图; 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⑷外业资料:测时水位统一为1.16米(85国家高程系),河床断面以桥梁调查时测量数据为准;坐标同道路坐标系统,为相对坐标系。

⑸标准图及图框:执行院标准。 桥梁结构形式 4.4.1 上部结构 本项目上部结构采用: ⑴10m、13m、16m跨径采用大铰缝后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梁,中板宽1.25m,边板底宽1.25m;10m、13m、16m板挑臂0.25m;除单孔桥为简支结构外,其余均采用为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体系。 ⑵20m、25m跨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砼小箱梁,为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体系·。 ⑶如有其它复杂桥梁则由总师室另行讨论决定桥型。 4.4.2 桥台类型 ⑴为保证行车舒适,保证桥头路基压实度,减少桥头跳车,桥头填土高度原则上按不超过4.0米控制。 ⑵当台后填土高h<3.5m,采用桩柱式桥台(如地质情况很好时,可采用重力式U型台、扩大基础);当台后填土高h≥3.5m,采用肋板式桥台。桥台盖梁长为8.0m(具体根据是否有过桥管线决定最终盖梁宽),有过桥管线要求的桥梁盖梁须考虑预留宽度,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肋板台采用双排双桩,桩柱式台宜采用单排双桩,但对于斜交角度较大、桩中斜距大于7.0m的应调整为单排三桩。桩中距根据盖梁配筋计算结果确定,整个项目中(相同结构、相同斜交角度,设计人员相互之间应做到统一);同一个项目90度桥桩间距确定为L后,其余角度桥桩间距为L/cosa;桩接盖梁桥台盖梁高、宽尺寸及桩径参照下表,经计算确定: 桩接盖梁桥台盖梁尺寸、桩径表 注:单孔20m简支桥采用空心板,多孔20m结构连续桥梁采用小箱梁。 ⑶空心板梁桥计算桩深(计算入土深度)大于55m时,桩径宜提高一级并重新计算桩长。

施工图说明 (桥梁)

美好的明天 施工图说明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 (一)设计内容 才子路B段Ⅰ标的施工图设计包括:道路工程、管线工程、桥梁工程。全套施工图设计文件共分两册; 第一分册:道路工程管线工程; 第二分册:桥梁工程。 本册为第二分册:桥梁工程。 才子路B段Ⅰ标的施工图设计内容如下: 1、道路工程 道路的线形设计; 道路的路基、路面设计、路基防护设计、交叉口设计; 道路的交通工程、附属工程; 2、管线工程 管线工程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管线综合、电力排管、通信管道和路灯的工程设计。 3、桥梁工程 桥梁的总体布置设计;桥梁上部结构设计、下部结构设计、基础设计;桥梁附属工程设计。 (二)概况 1、才子路桥跨径组合为(3×25)米。上部结构为上部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下部结构桥台为装接盖梁式桥台,桥墩为柱式墩接盖梁,墩基及台基采用桩基础。桥梁起点桩号为K0+27.000,终点桩号为K0+107.000,桥梁中心桩号为: K0+67.000,桥梁全长为80m。按照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桥梁宽24m,桥面布置为:4.5m(人行道)+15m(机动车道)+4.5m(人行道)=24m。桥梁右前角115°。(三)设计依据 1、永川凤凰湖工业园李家嘴片区才子路B段Ⅰ标道路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2、凤凰湖工业园提供1:500地形图 3、凤凰湖工业园市政专项规划。 4、永川凤凰湖工业园李家嘴片区场平工程施工图设计 5、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临江河李家嘴片区才子路B段Ⅰ标地勘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一阶段详勘) 6、凤凰湖工业园临江河河道防洪工程可研报告 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二、设计基本资料 (一)工程地质 1、地质地貌 拟建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临江河李家嘴片区才子路B段地勘项目场地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凤凰工业园区。拟建区地形总体较平缓,中部高两侧低,地形标高284.00~326.50m,相对高差42.50m。拟建线路沿斜坡、丘包与沟谷行进,于起点跨越临江河,河床地形平缓,坡降一般小于5%,两侧岸坡及河床大部基岩出露,地形坡角一般15°~32°,局部近直立,沟谷处地形较为平缓,一般5°~12°,丘包、斜坡处地形陡倾,一般15°~35°,局部陡坎处可达50°,该段大部已被改造为农田。最低点位于线路起点临江河河床,标高284.00m,最高点位于K0+480处丘包顶部,标高326.50m。地形坡角差异性较大。拟建场地地貌上总体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 2、气象、水文 重庆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兴业路岩土工程勘察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72℃,极端最高气温41.7℃(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1975 年12月15日);多年无霜期314.9天,雾日平均30~4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

某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概述 资中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居沱江中段,处于川渝连接的中心地带。成渝铁路、资威公路、321国道和成渝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横贯资中县城的沱江将城区划分成南北城区,目前资中县南北两岸的交通运输均依赖于位于资中县城中心的沱江大桥,形成了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混杂,造成城市人行交通与车辆交通在沱江大桥常常拥堵的现象,使得省内路网在该区域分布上存在严重的瓶颈现象。 目前,资中城区规划发展为组团式结构,以重龙、水南、明心寺、凉水井和倒石桥五大片区功能组团。城区交通量和过境交通量的增长及资中县规划的工业园区的需要,沱江大桥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沱江二桥的修建迫在眉睫。 拟建沱江二桥的建成将在资中县城形成环线交通,加强了城区南北交通和新旧城区的连接。 既能利用城区东林下坝北部沟谷,加 强并促进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又 能为南北两岸新区的开拓发展和资 中整个城区各片区组团的发展联系 创造条件,对经济发展、旅游开发、 物资转运起到重要作用。 路线起于资太路罗汉洞村七队, 经罗汉洞村四队、三队,在一队以连 续刚构桥跨沱江至南岸松山坝,下穿 成渝铁路,在交通村接国道321线, 全长约2.96公里 1.任务依据: 1.1、《省道207线资中县沱江二桥工程初步设计》及其批复文件。 1.2、《省道207线资中县沱江二桥工程设计任务书》。 1.3、《资中县沱江二桥及接线工程初勘工程地质报告》(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1.4、《四川省交通厅航务管理局对“资中沱江二桥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研究报告”的批复》(川交航函港[2006]55号)。 2.设计标准:2.1本项目执行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等有关技术标准,相关附属工程设计均采用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规范、规程。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J C30-200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GJ D30-2004)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内河通航标准》(GB 0139-2004) 2.2本项目设计采用一级公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 3. 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执行情况: 3.1《工可》确定道路长长2.78km,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系新建公路。

路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桥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背景 ***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地槽褶皱带中部,喀拉额尔齐斯复背斜和克兰河复向斜之间东南面与福海县接壤,西南面与吉木乃县交界,西北面与布尔津县为邻,东北面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南北长146公里,东西宽84公里,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依次是山丘,丘陵和河谷平原。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支持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国家的宏观政策,为西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新疆***地区积极抓住这一机遇,为改善***市的城市建设,积极争取到了3条新建道路、10条扩建道路、6条改建道路的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其中**、览景街跨越克兰河,在此处需建设跨河桥2座。此2座跨河桥是本项目的重要建筑物,景观要求较高,这两座桥梁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市宜居、旅游、休闲、度假的特点。 二、概述 2.1、设计依据 设计合同书 《亚行贷款新疆城市交通和环境改善项目 ***市可行性研究报告》,新疆市政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8年12月 《关于亚行贷款新疆城市交通和环境改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发改外资[2009]249号 《关于***市亚行桥梁初步设计的几点意见》***市建设局亚行项目;2009年6月; 《***市**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查报告》乌鲁木齐银河建筑勘察设计院 2009年6月16日 各专业的设计规范、规程及国家有关规定、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等。 2.2、采用或参考的设计规范及标准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 2.3、桥梁简介 **跨河桥位于***市**跨越克兰河处,于拟扩建**K3+090~K3+165处,与河道规划中心桩号交于K3+128.3,是**新建工程的重要构筑物。**跨河桥与河道斜交70度,桥两端与河堤平交,桥梁由2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构成,桥梁起点桩号K3+86.80,桥梁终点桩号K3+169.80,桥梁全长83m。根据规划及现况河道断面形态,确定主桥跨度为50.75m+32.25m,桥塔高27.45m,为独塔单索面斜拉桥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分两跨设臵;桥梁宽度按远期交通量设臵为7.5米双向四车道+3米中央隔离带+两侧各3.0米人行道。桥梁全宽24m,桥梁面积

龙西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泸州沱江龙西大桥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泸州市二环路、沱江三桥工程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2001.03.14.) 2、《泸州市二环线城市道路工程龙西大桥初步设计》文件(2003.4.) 3、《泸州沱江龙西大桥初步设计评审意见》(2003.5.13) 4、《四川省建设厅对泸州沱江龙西大桥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川建勘设发 [2003]160号) (2003.6.12) 5、泸州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对泸州沱江龙西大桥进行结构优化 调整的复函》(2003.8.12) 6、《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002IV-13) 二、工程规模及工程内容 龙西大桥(原称沱江三桥)位于泸州市中心半岛东北边缘,跨越沱江连接两岸城区,桥东接小市片区, 桥西与江阳片区相连,是泸州市二环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大桥总长410.5米(台背到台背),标准全宽34米。 本图册内容包括桥梁总长范围内的桥梁上、下部结构设计、桥面系设计、电气照明设计。 三、桥址区自然条件 1、气象 泸州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100~1200mm,最大相对湿度84%,日照百分率30%,全年多西北风,最大风力10 级。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的特点。 2、地形、地貌 桥址区河床呈单连断面,河道宽度约350米左右,上、下游500米内河道基本顺直,水流平缓,平均坡降0.3‰,在桥位下游约750米处河道向东偏转。东岸较陡,高程为240.08~300.00 m,相对高差59.92m;西岸较缓,高程为241.18~269.00m,相对高差27.82m。桥址区河床上游500m左右,分布一江心洲,下游西侧沿江分布河漫滩地,桥址区两端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其中西岸南西面发育一小型Ⅰ级阶地。 3、工程地质 桥址区位于阳高寺背斜南侧南西翼覆没端,岩层平缓,其产状为205~252°∠10~18°,为一单斜构造,本区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仅发育小型节理、裂隙。地层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以第四系坡洪积层(Q4dl+pl)、冲积层(Q4al)为主;下伏基岩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岩层(J2S2),以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其中,中风化细砂岩承载力高,厚度大,埋深较大,是桥梁理想的基础持力层。 桥址区无滑坡、断层、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东西两岸岸坡稳定性良好。 4、水文地质 沱江是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茶坪山脉九顶山南麓,于泸州市汇入长江,沱江流域的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并有少量地下水补给。沱江干流的洪水期为6~9月,大洪水多出现在7、8两月,洪水峰型多为单峰,并受长江洪水的回水顶托影响较大。泸州城区沱江年平均流量460m3/s,桥址区1905年洪水位245.50m,1955年洪水位243.61m。枯水期,桥址段水流基本干涸,可涉水过河。在地质勘察期间(2003.4.5)

泸定县安沙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及要求

施工图设计说明及要求 一、概述 泸定安沙大桥工程位于安乐坝和沙坝之间,泸定新城区中轴线附近,大渡河流经泸定市区中段拐弯位置处,北与彝海路和滨河路相接,南与瑞金路相连,大桥跨越大渡河,位于彝海路延长线上,并与瑞金路成“T”行相交,路线呈北偏西至南偏东方向,为城市主干道,规划道路宽度为16m,双向两车道;桥位处大渡河口断度约180 m。工程主要包括桥梁工程及配套的道路、照明工程。 二、工程规模及主要内容 安沙大桥主桥为一倾斜独塔空间索面斜拉桥,桥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肋板式梁;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桥墩、承台及钻孔灌注桩基础。 主跨为110米,边跨为80米,全桥总长190米。主桥桥面车行道布置为双向两车道,两侧设有人行道。 桥面标准段布置为:1.25米(索区)+0.25米(栏杆)+1.75米(人行道)+5(米车行道)+1.75米(人行道)+0.25米(栏杆)+1.25米(索区),全宽16.5米。 三、施工水位 施工水位:建设方所提供资料中无大渡河5年一遇或10年一遇的水位,施工水位有施工单位和建设方根据对施工期间洪水的监测确定施工水位为宜。建设方通过泸定水位站提供二十年一遇洪水水位1313.79米(吴淞高程),桥位处位于大渡河下游1.5Km处,河床平均坡降为0.004,故而推算侨位处二年一遇洪水为1306.79米(吴淞高程),2009年5月14日,泸定县交通局转交泸定县水利电力局方件(泸水函[2009]3 号)中说明“当地黄海高程+1.953米常数差=当地吴淞高程”,故由此失算出桥位处二十年一遇洪水水位为1304.837米(85黄海高程),故施工水位定为1305.337米(85黄海高程),围堰标高为1305.500米(85黄海高程)。 四、主桥工程 主梁 安沙大桥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双主梁肋板式截面,顶板带1.5%的双向横坡,结构总数宽度为6.5米,中心梁高为1.921米,两侧梁高为1.8米。 其中,主跨主梁标准段顶板厚度为28厘米,主梁宽度为140厘米;根据下吊位置,横隔梁每隔4米设置一道,梁高与主梁下边缘齐平,厚度为30厘米。 边跨主梁标准段顶板厚度为60厘米,主梁宽度为335厘米;根据下吊点位置,横隔梁每隔5米设置一道,梁高与主梁下边缘齐平,厚度为60厘米。 基础设计 1)主塔基础设计 主塔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主塔底部设置承台,承台上设置塔座,承台采用30(顺桥向)K18(横桥向)米矩形截面,高4.0米,承台边缘倒圆角。承台下接15根直径2.5米的桩基础,桩长50米,按照摩擦桩设计。 2)承台设计 边桥台采用桩柱接盖梁型式,边墩盖梁随桥面横向坡度进行设置,0#墩边盖梁高1.5米,宽2.1米,背墙宽0.5米;2#墩边盖梁高1.5米,宽1.9米,背墙宽0.5米,盖梁具体外形尺寸见相关图纸。边桥台处采用单排钻孔灌注桩,经计算,桩径均为1.2米,桩长20米。 五、桥梁工程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 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便道施工→筑岛围堰→主塔基础、两侧桥台施工→主塔施工→塔梁固定接段浇注→主梁悬臂浇注→斜拉索安装、张拉→桥面铺装、护栏施工→其他附属工程施工。

桥梁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1.1 任务依据 受营山县交通局委托,本公司承担《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工作。 设计的主要依据有: 营山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营山县2015年度水运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营发改发[2014]359号; 本项目双方签订的设计任务合同; 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 珠海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关于《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评审意见》(2015年04月) 1.2 工程规模 1.2.1工程现况 拟建桥位于营山县安固乡,横跨登子河,横跨冲沟谷地而建。场地属低山斜坡沟谷地貌,微地貌位于低山坡脚及宽缓沟谷地带。 桥位处照片 现况桥位处为跨越安固乡登子河,村民过河均采用渡船,交通出行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根据外业调查,测时水深约4.0m,最大洪水位水深约9.0m,最高通航水位至沟底约6.0m。为解决村民交通出行和安全等诸多因素,急需修建一座人行桥梁。 我院受业主委托,根据现场实测资料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拟建(4x20m+1x10m)钢筋砼工字梁人行桥,桥宽2.0m。 1.2.2 对本项目施工图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2015年4月8日,由珠海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对《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审查,本次施工图设计修订版执行珠海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下发的《关于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评审意见》的要求执行。 1.3 主要测设经过 1.3.1 测设简况

1)准备工作 2015 年2月2日,我公司与业主签订设计任务合同后立即对该项目从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015年2月3日,与业主等部门踏勘现场,随后在村会议室沟通本项目桥梁建设方案。 2015年2月3日,根据工程路线走向对全线1:500 地形图以及平面、水准基础控制进行了测量。 2015年3月,完成了本项目的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送审版工作。 2015年4月,根据珠海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关于《关于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评审意见》,完成该项目的施工图设计修订版。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1 地形、地貌 桥位区属侵蚀构造低山河谷地貌,地貌成因属侵蚀堆积成因。桥位区河流由东向西径流,桥位跨越处河道顺直;桥位总体跨越无名河。微地貌位于沟谷地带;地面标高约297.00~312.00m。岸坡呈陡斜坡状,自然坡角33~44°,无基岩裸露,坡顶植被较发育(耕地)。 2.2 水文气象概况 营山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与同一气候区的其他各地相比,又表现为温度较低,日照较少,阴雨天气频繁。 区内降雨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34.8mm,最多年1605.4mm(1978年),最少年713.5mm (1974年)。从1955年~1981年以来年降雨量小于1000mm的仅两年。 2)、降水量在时间上分配严重不均,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月降水平均最多的8月降水量为289.9mm,最少的1月为12.7mm。因此,5~9月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1987~2006年各月平均降雨量见表2-1、图2-1。 3)、降雨雨强大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由于受大气环境影响,降雨区域分布分配不均,年内分配也不均,而且各次降雨的雨强差异极大,洪期降雨小时和日雨强常常是很大的,往往成为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1957年~2006年期间,月最大降水量为592.9mm,日最大降水量为233.8mm,1小时最大降水量为83.9mm,10分钟最大降水量为28.3mm,一次连续最大降雨量457.1mm,一次连续最长降雨时间为28天。 4)、降水量在地域上分布不均,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而增加,东南部平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300mm,西北部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1800mm。区内年平均蒸发量930.9mm,占年降雨量对76%,最大月(7月)140.2mm,最小月(12月)27.1mm。多年平均湿度81%,最大85%,最小76%。 2.3 地层岩性特征 据地面调查及钻孔揭露,场地内地层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覆盖层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质砂岩,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冲洪积层(Q4al+pl) 粉质粘土:厚度较大,均匀性较好,其力学性质较差,综合分析结合地区经验,建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120KPa,压缩模量4.00MPa。 细砂:厚度小,一般1.10~1.30m,其结构松散,力学性质较差,综合地区经验,建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100kPa。 (2)砂岩(J2s): 强风化层。位于基岩上部,节理裂隙发育,综合分析建议容许承载力基本值300KPa。 中风化层。位于强风化层之下,砂岩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7.30~9.80MPa,统计平均值

贵州六圭河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 贵州洪家渡水电站位于贵州省织金县与大方县的交界处,是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的龙头水电站,是目前贵州在建的最大水电站工程。库区现有的织金至黄泥塘公路是贵州省“一横二纵四联”公路发展规划中第二纵即南北纵向主骨架公路的组成部分,现状公路穿越库区,原有的黄泥塘至安顺公路六圭河大桥桥长224米,桥面高程1009米(黄海高程,下同)。据1992年6月有关资料,洪家渡水库建成后,库区正常蓄水位1140.00m,库区的建设将淹没原有的六圭河公路大桥。 本项目为配合洪家渡水电站的建设,改建黄——织公路而重建的六圭河公路大桥。该大桥位于原六圭河大桥上游约2公里峡谷处,是洪家渡水电站蓄水后210省道毕节至织金段改建的重点工程。 一、设计依据 1、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黔乌司函[2002]14号“关于印发洪家渡水电站库区六圭河特大桥复建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的函”。 2、洪家渡水电站库区六圭河特大桥复建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 3、国家电力公司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洪家渡水电站六圭河特大桥初步设计》。 4、国家电力公司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外业勘测、勘察和设计基础资料。 5、国家电力公司贵阳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公司地质队《六圭河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祥勘)》 6、洪家渡水电站六圭河公路特大桥施工图设计合同书。 7、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996年)。 二、设计标准和规范 (一)设计标准 1、公路等级: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 2、桥梁宽度:净9+1.5m,单向双车道加两侧1.5米人行道。 3、设计行车速度:40km/h。 4、桥梁设计荷载:汽车- 20级、挂车-100。 5、设计纵坡:≤4%。 6、设计洪水频率:1/100 7、地震:按Ⅷ度地震设防。 8、设计通航水位:通行小型旅游船舶,通航水位1140.00米。 (二)设计规范与标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2000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89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4)《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 (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桥梁涵洞施工图设计说明

-1SⅣ 第四篇桥梁、涵洞 一概述 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6.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1 桥涵设置简介:7.《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设置情况见下表。JTG D61-2005 3全线共设小桥座,新建桥梁全长58.82米/3座,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桥梁一览表JTG D63-2007 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1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l-2007;12.《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 3 设计标准:(1)桥梁宽度:S329线周家坝(毛坝)至昌河坝公路改建工程全 线道路等级为三级公路, 路基宽度为8.5m,横断面组成为0.5m防撞护栏+7.5(11)m行车道+0.5m防 撞护 栏。 2 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5 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3.《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 (8.5m宽)JTG D60-2015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1 ·

-1SⅣ (9) 桥头搭板:为减轻由于桥台与桥头路基沉降差引起的桥头跳车,设置了桥头搭板,桥 头搭板布置在桥台侧墙或耳墙之间。桥位、桥型方案的选择二 桥位选择在服从路线总充分考虑了沿线地域特点,施工图设计中,沿线桥梁桥位选择时,同时加强了工程地路桥综合考虑;体走向的基础上,将路线布置与桥梁方案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构形式等的影响。桥梁结质勘察,认真分析各种不利工程地质状况对桥位选择,孔跨布置构尽量选择安全、实用、综合造价低、美观的结构形式,桥梁上部结构多采用中小标准跨径的 预制板梁,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并尽量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机械化,通过在适当位置 设置大型预制场,集中预制桥梁上部结构,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方(11m宽) 1.2m,便施工、降低造价。观音峡2号桥平面位于R=60m的圆曲线上,曲线加宽值为其中K21+07 11.0m故桥宽采用,上部构造边座,典型桥梁具体桥位、桥型及相关设计情况如下:全线共新建小桥3本次设计采用桥梁整体加宽来满足曲线变化的要求,号桥,以便于统一施工。板悬臂与观音峡1号桥相同(50.5cm)观音峡11、K13+200 钢筋混凝土矩形板桥;现需拆除后在原桥位处新建桥梁,经调查:该桥桥位处原为Ⅰ级。- 1-13m (2) 桥涵设计荷载:公路跨越观音峡水电站出口,桥位紧邻犀牛江。(3) 设计洪水频率: 原桥在宽度及荷载等级方面已不能满足拟建公路的要求,需拆除新建。结合路线

S4-1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

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概述 1 项目概况 家珍大道作为金堂县绕城线已经建成;赵淮快速作为金堂县连接龙泉山两侧淮口、赵镇的重要干线公路正在规划设计中,本项目的建设将直接打通家珍大道与赵淮快速,加强金堂县城与龙泉山东部淮口片区之间的交通转换,完善金堂十三五交通规划。 另外项目直接影响板块位于成都二绕东侧,成金大道南侧,成环线(迎宾大道)西侧,成巴高速北侧,项目区位优势明显,周围路网已经成型,周边5km范围内有3个高速出口。项目区域目前属于未建成区,区域内主要有云绣社区,路网组成主要为乡道、村道,等级低,路面窄,路网稀疏,交通不畅;项目的建设将大大带动整个片区的整体规划,同时作为云绣社区的环城线,利于云绣社区规划发展。 本篇章内容为桥涵工程,根据道路总体设计和地方规划,共设置大桥161米/1座,中桥97米/1座,涵洞1230.44米/21道。 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三、设计依据、规范和主要技术标准 3.1 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358号;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10、《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11、《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J D61-200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3、《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 663-2006); 1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1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1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 17、《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 327-2004); 1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9、《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20、《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2015)。 2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型式尺寸与技术条件》(GB1228~1231-2006); 22、《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 2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4、《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CJJ/T722-2008; 25、《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 26、《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1-2011); 27、《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12); 28、《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2015); 及其他现行“强制性条文”、“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等。3.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建设单位所签订的项目设计合同; 2、现场勘测的地形图; 3、地勘成果资料; 4、本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及相关意见; 5、本项目其他专业设计成果。 3.3 主要技术标准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

规划六河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范围内,规划六河桥跨越河道,河道为现状河流且不考虑通航。 规划六河桥跨径布置的起点桩号(0#桥台伸缩缝中心处)为K0+803.670,终点桩号(3#桥台伸缩缝中心处)为K0+833.670,桥梁跨径的中心桩号为K0+818.670,分南北两幅布置。道路中心线与桥跨中心线右偏角为60°,桥梁总长为30.0m。 本桥梁设计上部结构采用3 10m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桩接盖梁形式,基础采用单排钻孔灌注桩。 2. 设计依据 (1)《滨江路启动段(洪塘中路-机场路)桥梁工程初步设计》(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14.07) (2) 宁波姚江北岸滨江路启动段(洪塘中路-机场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北区阀盖会纪要【2014】9号 (3)初步设计执行情况:审查会议原则同意完成的初步设计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按批复精神执行,施工图设计中认真地执行了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4)滨江路启动段(洪塘中路-机场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 设计规范及标准 ⑴《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⑵《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⑶《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 ⑷《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39-2010) ⑸《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 ⑹《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⑺《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⑼《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⑾《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⑿《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⒀《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 4. 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滨江路启动段等级为城市次干道 (2)、设计速度:40km/h (3)、桥面宽度:28.5m (4)、荷载标准: 汽车荷载:城-A级;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取值。 (5)、桥梁结构的设计基准期:100年 (6)、桥梁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7)、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8)、抗震设防分类和抗震标准: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措施应按7度要求执行。 (9)、通航标准及梁底控制标高:不考虑通航,满足防洪要求桥梁梁底控制标高≮3.13m,设计常水位为1.30m。 (10)、环境类别:上部结构按Ⅰ类环境,下部结构按Ⅱ类环境。 (11)、容许工后沉降:桥台与路堤相邻处≤10cm。 其他技术指标:均按现行城市桥梁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定额执行。

怎么用CAD画施工图

施工图的正规依本人看,应该具备这样几个要点: 1。CAD画图最基本要学会图层管理,长期发展要学会专业化的布局画法,以适应大型工装的专业绘图要求。 作为小家装的CAD施工图来讲,模型空间画图是可以满足的,但在大型工装中,你必须接触到一项更为发达的CAD技巧,即布局画图法,因为大型工装如果你不用布局画图法,工作起来是很困难和麻烦的,如果是一套酒店十八层,每层用一张平面布置图作为基础图来讲,以此衍生的图有吊顶图,墙体定位图,强电图,弱电图,消防系统图,空调系统图,水路图,索引图起码加起来有七八张之多。如果这层的唯一平面布置图改了方案,即改了墙体的话,所有的衍生图都要改,这工程量如果你不用布局画法而是在模型空间里改的话,估计很容易出错,而且画起来相当的麻烦,当十几层的图量累加的时候,你会吃不消。而且又累又容易出错。所以要想做大型工装必须学会布局画图法,而布局画图法的最根本最基础的技术就是图层管理。有些人是喜欢0层画图改色,以为这样方便好设置打印,其实这就是很不专业的表现了。 关于图层管理,其实说简单也简单,大家就记住一个要点,图层以图的类型为前缀 起名,分粗中细即可,比如:平面-粗线,平面-中实线,平面-细实线,平面-虚线,平面-中心线,然后记住三色或者四色法。使整个图干净清爽,打印出来又有线型 粗细层次。

我这个还是现存的没有经过进一步改进的图层管理,但色号我就三色,7号白色粗线,155号兰灰色中实线,8号灰色细线,其它的虚线类同用8号色,这样我一看颜色就知道是粗还是中还是细,如果你新画一个图类,比如吊顶,你就以吊顶图为前缀自行地加粗中细图层,即可,想要什么图层就加什么图层。这样的好处是灵活,便于布局画法的图层管理。布局画法简单理解就是把要的图层在视口里打开,其它的统统关了。这样达到叠加底图到其它图类的目的。 2。CAD图要打印好看其实就是粗中细的调控,你就记住:粗中细三个字,未来不管是公司就职还是个人发展,这三字经足以证明你对CAD理解的专业。 一份施工图是否打印出来好看,就看线型的粗中细管理。还有色号的简洁实用化。我一般是用三色或者四色法,即粗中细各一种色,然后再加一种虚线或者是中心线色.就这样,象七色法的话太花了,而且没必要,一种细线有必要分成三四种红的黄的兰的绿的来设置吗?同样是0.010粗细的线宽,为什么要四五种不同颜色呢?是为了在电脑上好看吗?我觉得没这个必要,除非是象电路确实要区分一下.要用彩色画出来.打印也在黑白的基础上加一种彩色表现出来.那倒是可以. 一张图打印出来,粗细有致,层次分明,看图层感觉很清楚,而且标注和文字大小是严格按该张图的比例的2.5--3倍设置的。这就是专业。包括文本也是这样控制大小的,有些人的图的文字是字如斗大或者字如蚁小,引出标注也是东一拉西一堆的。师傅看到细如蚊子般大的字他怎么不会嘲笑我们呢?图画出画打印出画难道是为了拿到工地上当摆设?连最基本的字体标注都看不清,你叫做师傅的怎么看?怎么施工?所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3。索引系统和施工图排图的编排合理 我曾经分析过很多大型公司的图纸,如香港战神,如果抛开那些名气类的影响,真正以认真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图纸,就会发现其实大型公司有些地方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的。首先它的立面图是不带平面的。就是一个立面图就纯粹只有一个立面在那里,没有配上相应的摆好方向的一个平面截图,通常我们平时立面带一个平面这样画图是为了让图的三视完整,三视包括平立侧(剖),也包括了这三视上的所有相关尺寸信息,一个图只有立面,没平面,很简单,比如一个电视柜,你只有立面,你不画平面也不配侧剖的图,你怎么知道这个电视柜做多深?深度方向的具体尺寸是多少?这是最基本的,很可惜依然很多大型公司忽视了这点。以致于这种图纸可被师傅视为不完整的。很多地方要来问设计师,那设计师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施工图的缺失,因为他概念里觉得配个平面不重要。甚至很多立面就只有一个立面的尺寸,连 相对于墙面的凹凸关系的高差也没有,这样叫师傅去猜,家装还好,施工图如果不是那么正规作为结算依据和施工依据的话,还可以哄得过去,如果工装是要以图纸为结算依据的话,就非得标注完整不可,牵涉到结算人员要根据你这图纸来做结算的,没相关尺寸,你叫他们猜?不被老板骂死才怪!所以专业有缺失,自然施工图就不能算是好的。 再来讲讲索引系统,有些公司索引系统的概念不强,因此排图就出现很多问题,有重复编号的,也有该要画的没画到。很简单的一个,比如一栋楼有三层,索引的图标中一个圆圈,上面标图号,下面应该有个楼层号,没有,只是从一楼的01立面一路排到三楼的35立面,这样很不好,这样非常容易搞乱,如果要按层来整理图纸,师傅还得认真看二楼是从0几立面到0几立面的,而且象有些公司,它的索引编号很复杂,而且是双重标准,既有页号又有索引号,很复杂,找起图来很麻烦。

公路桥梁施工图设计指引

施工图设计指导原则 桥梁设计小组 二OO八年十月

第一章桥涵设计 一、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 1、路基宽度参见“路基扩建宽度分布示意图(一)~(二)”,桥梁标准宽度主要为52m和42m两种,同时结合相应上部结构横向布置图一起使用。 主线桥涵的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被交路,高速及一级公路:公路-I级,二级公路以及三、四级公路:公路-II级;四级以下:公路-II级乘以0.75系数采用。 2、地震作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05g,相当于基本地震烈度为VI度,特大桥及隧道等大型或重点工程按VII度设防。 二、设计深度 1、普通大桥、互通匝道桥及等级路分离式桥(线外桥)设计容包括: (1)桥位平面图(分离式立交桥应包含被交路平纵数据及图纸) (2)全桥工程数量表 (3)桥型布置图(绘出结构分联示意图) (4)梁(或板)平面布置图(含弯斜桥的布置方法示意,直线桥梁无此图) (5)箱梁一般构造图、钢束布置图、钢筋布置图等(非预制结构绘制,预制结构统一绘制通用图) (6)桥台一般构造图及相应钢筋布置图(钢筋图包括肋板、承台、桩基或扩大基础钢筋图;台帽、座板、支座垫石、耳背墙、牛腿、挡块、U台侧墙钢筋图及U台台后排水统一绘制通用图) (7)桥墩一般构造图及钢筋布置图(一般构造图应标示出控制点标高、支座垫石位置及布置大样、地面横向地面线;钢筋图包括墩柱钢筋图、系梁钢筋图、承台钢筋图、桩基或扩大基础钢筋图;墩帽、支座垫石、挡块钢筋图统一绘制通用图)(8)桥台锥坡布置图 (9)墩台基础坐标示意图 2、特殊大桥及匝道桥,除上述图纸外,应有: (1)特殊结构相关图纸 (2)施工工序图 (3)对拆除重建桥梁要理顺新旧桥桩基础相对关系,桩基的利用原则。 3、需要拼接的桥梁,在拼接之前,原则上不能切除原桥防撞栏,除上述图纸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