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天要远足》教案1

《明天要远足》教案1

《明天要远足》教案1
《明天要远足》教案1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明天要远足人教(部编版)

9、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认识一个偏旁:目字旁“目”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体验要去远足之前那种兴奋,期待,急切与向往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读好课文中的问句。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小的爱好,就是旅游,同学们喜不喜欢旅游?(喜欢)说一说:什么时候,你和谁去了哪里?

2解释“远足”的意思。去很远的地方游玩,出远门,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叫做什么?(远足)老师板书《明天要远足》,学生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过渡:明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五彩缤纷的大海,有雪白雪白的云朵,你们想不想去?你的心情怎么样?有一位小朋友明天也要去远足,她晚上睡不着了,她为什么睡不着了呢?一起来看。

1、播放课文动画。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把生字圈出来。

三、学习生字

(1)请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

例如学习生字睡: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目字旁“目”。

认识偏旁目字旁“目”。请学生圈出黑板上“睡”字的偏旁。另说说还有那些字是目字旁。

反义词

来——去那——这真——假明——暗

(3)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3认读游戏。把字宝宝送回家

四、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小节?(3个小节)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3个地方空一行处。)

3、女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男同学注意倾听,听她们读得对不对,好不好。

(1)翻过来,唉,睡不着。(提醒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长)小女孩为什么叹气?(睡不着,难受)

(2)小女孩为什么睡不着呢?她想什么呢?(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

(3)原来小女孩明天要去远足,她在想明天要看见的大海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和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呢。出示多种颜色的大海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大海有时候是的。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小节,男生听着,。

(1)翻过去,唉,小女孩为什么还叹气?(睡不着,难受)

(2)小女孩又为什么睡不着呢?她想什么呢?(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

(3)原来小女孩明天要去远足,她在想明天要看见的云是什么样子。体验了小女孩对云的向往。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小节,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翻过来,翻过去,唉,小女孩为什么还是叹气?(睡不着,难受)

(2)小女孩又为什么睡不着呢?她想什么呢?(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3)原来小女孩明天要去远足,她在盼望天快点亮。好早一点看见大海白云来——去,是一对反义词

6、学生讨论: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

7、老师总结:通过对大海和云的向往,体现了“我”对外边世界的向往。全诗短短三节,三节中作者都用了同一个感叹词“唉”,三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要去远足之前那种兴奋,期待,急切与向往的心情,尽在“唉”中。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学生自读

五、表演朗读:

三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朗诵。

六、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了课文,背诵了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才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才”共3笔。认识笔画:竖提“し”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

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明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明”共8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车同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同”共6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车学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学”共8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看看谁最棒

老师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讲评,比一比谁最棒。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正确书写三个汉字,认识了笔画撇折。

2、正确书写汉字笔顺,带拼音书写汉字,组词。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文9《明天要远足》人教部编版《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张瑾轶

教材分析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掌握了基本的汉字书写规则,但对于汉字通过间架结构展现出的形体美把握不够。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如,数笔画识字法、情境识字法、字谜识字法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能够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11个生字。会认“目”1个偏旁。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疑问语气。

2.会写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的跌宕起伏。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边读边想象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2、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如,数笔画识字法、情境识字法、字谜识字法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能够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让学生渴望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教学重点:运用不同形式朗读小诗,感受其中的趣味,萌发对文字的热爱。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

学生自由说。

2.师:告诉大家一个非常棒的消息,咱们班的老师前几天去了一个非常漂亮又非常好玩的地方,她打算明天(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带咱们一起去远足(引导学生理解“远足”。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就是来一场徒步旅行呢,你们想去吗?我知道你们巴不得现在就去了,幸好老师拍下了照片,咱们来先睹为快,看看明天我们要去什么样的地方?

示风景图片。

师:这地方怎么样?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二、品味“睡不着”

1.师:现在我就想插上翅膀飞到这么美的地方去,你们想吗?从得知明天要去这么美的地方那一刻起,我就有预感,今天晚上啊,我是绝对要睡不着觉了。整一个晚上,我肯定会这样————

出示:翻过来,翻过去,

唉——唉——

睡不着。睡不着。

师:谁会跟我一样?

指生朗读。

2.师:大家看,“唉”拖着条长长的尾巴呢,这是破折号,这里代表叹气声的延长。(师示范朗读,指名学生读。)

唉——你什么时候会有这长长的叹气声呢?

3.师:刚才我从你们的叹气声里都听出了不开心,不高兴,但是,明天去那么漂亮的地方远足可是令人兴奋的事,很令人向往的事,怎么叹起气来了?

出示生字:睡.

师:咱们来看看这个睡字,它的左边是目字旁,目字旁的字大家觉得应该和什么有关呢?(眼睛)它右边是一个垂字,咱们的眼皮垂下来在闭目养神了,就是在睡觉了。记住睡觉的时候是闭上眼睛的。

指导学生拼读,给睡字找好朋友。

师引导朗读:这么美的地方我们要明天才能欣赏到,我觉得好无奈——齐读句子;

这么美的地方明天就能欣赏到了,我觉得好期待——齐读句子;

这么美的地方明天就能好好欣赏了,但是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齐读句子。

4.师:此刻,我最想要——(生:天快点亮吧!)

出示: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师:是呀,我满脑子都在想——(指生读句子。)

师指导朗读:(注意轻声的词语和疑问句句末语调要上扬)

咱们看看这句话,有点儿难度,容易拖。拖音呢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很容易犯的朗读病。怎么能治好拖音病呢?

师:治好拖音病,老师这儿有一招,看看我从这段中找出了这两个词,想听我读读看吗?你听听,有什么发现。教师范读。

什么时候

师:你发现了吗?像这两个词是轻声词,轻声放在最后一个字。

读的时候,前一个读重一点,后一个轻的。

师:现在我把它放回句子里,看能不能把拖音病治好了。咱们合作读,我响亮的读,你们轻一点。以后我们可以用读好轻声的办法去治好拖音病。今天你们已经有进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表扬一下。

它呀,还是个疑问句,读问句的时候句末语调要上扬,咱们来试试?

师引读:漫漫长夜,我翻过来,翻过去,唉——(指名学生接读)

看着一片漆黑的窗外,我翻过来,翻过去,唉——(指名学生接读)

想着明天要去那么美的地方,我翻过来,翻过去,唉——(指名学生接读

三、认真读课文

师:有个小朋友呀,跟我们一样明天也要去远足,目的地也是风景非常优美的地方,他远足前一晚也跟我们一样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呢。为此,他还写下了一首小诗,我们来读一读他都在想些什么?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这首儿歌读通顺。

(3)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首儿歌有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首儿歌有3个小节。主要内容是一个小朋友明天要远足,今天夜里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了。)

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动设计卡,小组内交流。)

四、品味感悟

(一)欣赏“大海”

1.师:刚才那位小朋友为什么睡不着?他在想些什么呢?

(大海)出示大海图片,板书:海

师指导海字:拼读,说识记方法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每天都有水,开火车给“海”找朋友。

2.师:他想到的是“那地方的海”,那地方是哪里呢?可以用手指一指吗?师随学生同指四面八方,边讲解:那地方是说比较远的地方,(顺手指眼前)那何老师现在指的是哪儿?(这)这是指这里,这和那是一对反义词呢!那的好朋友除了“那地方”,还有哪些呢?

3.师:在你印象中,海是什么颜色的?(蓝色)可老实说那地方的海又是什么颜色呢?(师板书:多种颜色)想看看吗?

多图展示大海是多种颜色的。

师:看,这是蓝绿色的海,这是深蓝色的,这是浅蓝色的,这是蓝的快要发黑的海,

师:这么漂亮的海,你最想干什么?

海水一浪一浪只冲到你的脚上,好像在给你挠痒痒呢!

4.师:远足前的晚上,难怪他会想——

出示句子: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

那么多种颜色吗?

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

识记“老”字。

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6、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读好轻声的词语(地方,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说的,那么,吗)句末语气要上扬,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5.师:这一想呀,越想越兴奋,所以——齐读(出示:翻过来,唉——睡不着)

这一想呀,越想越开心,所以——齐读(出示:翻过去,唉——睡不着)这一想呀,越想越期待明天的远足了,所以——齐读(出示:翻过来,翻过去,唉——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二)欣赏“白云”

1.师:远足前的晚上,他睡不着,除了想着大海期盼天快点亮之外,他还在想什么呢?(云。师板书)你平常都看到过什么样的云?

出示:那地方的云,

真的像同学说的,

那么洁白柔软吗?师朗读。

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柔软呢?(很软很软)师:大家瞧,这是何老师今天早上从天上摘下来的白云,看它多么——(洁白),想摸摸它吗?(请生摸一摸)感觉怎么样?(生:很软)这云呀就像文中的那个词语说的——(洁白柔软)这么美的白云,多想去看看呀,所以远足前的晚上,就一个劲儿地想着:

指生朗读,相机评价。

2.师:这一想呀,越想越兴奋,所以——齐读(出示:翻过来,唉——睡不着)

这一想呀,越想越开心,所以——齐读(出示:翻过去,唉——睡不着)这一想呀,越想越期待明天的远足了,所以——齐读(出示:翻过来,翻过去,唉——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3.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什么心情?(特别着急)那你觉得抓住那些词就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学习“什、才、亮”。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什”(亻+十=什),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亮”(与“高”对比)。引导学生找出“亮”的反义词,从而理解“亮”的意思。)

4、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

老师告诉你,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5、在前面的两个小节中,也出现了这个“唉——”,同学们也试着读一读。

五、说话拓展

师:明天咱们也要去那么美的地方远足了,现在的你肯定更多的的想法,你能仿照这样说一说吗?

出示:那地方的__________,

真的像____________说的,

那么______________吗?

【预设:生1:那地方的树,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高大吗?师:咱们明天去了,会发现肯定比老师说的还要高大!

生2:那地方的水,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清凉吗?师:明天我们可以看到湖底的鹅卵石呢!

生3:那地方的草地,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软吗?师:咱们明天可以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晒晒太阳,太舒服了。

生4:那地方的天鹅,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漂亮吗?师:可能向它们打声招呼,它们就飞快地游过来跟交朋友了。

生5:那地方的树叶,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红吗?师:我们可以捡些漂亮的落叶,回家做做树叶贴画。

……】

六、再读课文

1.师:现在相信你能把这首小诗读得更棒了,咱们把这首小诗读给同桌听一听。

2.指导同桌互读。

师:读给同桌听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哦,咱们得学会做三件事情。第一,认真听同桌读,听完我们要会——?课件出示:(竖拇指图)

生:竖起大拇指。

师:对,比如他得很好了,你就学会表扬表扬他!第二件事,出示:(握手图)要会——?

生:握手。

师:握握手,同桌都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要学会“帮助”!这第二件事就是要

会——帮助。还有一件事:(谢谢图)

生:会说谢谢。

师:接受了帮助,接受了表扬,别忘了说谢谢。这才叫做同桌合作读,明白了吗?

学生同桌互读。

3.合作朗读。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多认真呀,现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男孩子读第一小节,女孩子读第二小节,最后一小节咱们一起来读。课题就由老师来读吧,咱们开始了。

男女生合作读诗。

七、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才、明、同、学”。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比如“明”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的两部分一般要分别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部分的起笔是左低右高。“学”是上下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上宽下窄,结构紧凑,上下不分家。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八.布置作业。

1、小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作者一样,多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小作者一样幸福、快乐。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也感受到你的快乐。

2、读《我有友情要出租》、《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明天要远足(第2课时)人教(部

编版)

9.明天要远足

《明天要远足》教案(第二课时)

【部优】《明天要远足》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明天要远足》是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以“儿童生活”为人文主题编写。《明天要远足》的作者是方素珍,台湾资深儿童文学作家,被读者亲切地称为“花婆婆”。这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通过对儿童远足前夜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期盼远足而情绪起伏,难以入睡的情景。全诗共三小节,一、二两节句式相同,“唉”字反复三次,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应注意培养良好读书、倾听、观察、思考等学习习惯,扎实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应以朗读为重,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不同的味道;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课外阅读习惯。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的教学情境。全诗短短三节,三节中作者都用同一个感叹词“唉”,三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一起感受诗歌的童趣,激发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好轻声词。 2.认识“目”字旁。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好疑问句和感叹词“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远足之前那种兴奋,期待,急切与向往的心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疑问句和感叹词“唉”。 教学难点:体验远足之前那种兴奋,期待,急切与向往的心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儿歌《小脚丫走天下》。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明天要远足》,板书课题,齐读。结合儿歌《小脚丫走天下》理解“远足”。 3.请学生再齐读课题,并指导朗读:读课题时,可以在“明天”后面稍稍停顿一下,这样就会显得更有节奏。 学习“明”字:你是怎样记住“明”字的?组词。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儿歌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润物无声。】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上节课,大家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请大家试着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3.有几个特别的词语宝宝调皮地从课文中跑出来,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能和它们交上朋友吗? (课件出示轻声词,练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感知课文内容——先通过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再通过自己试读,把诗歌读通顺;最后通过读好轻声词完成对课文的初读。】 三、再读理解 1.介绍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 2.会写“同”和“才”。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大家看这幅画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睡觉)那她睡着了吗?看下面这幅图,根据预习情况说说小朋友为什么睡不着。 (因为她明天要去旅行,她很高兴,很兴奋,也很激动……)2.今天我们来学习儿歌《明天要远足》。 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

方法识记:日+月=明。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1: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他去远方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这首儿歌读通顺。 (3)小组合作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然后再读两遍。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 课件出示“睡”字,介绍目字旁。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就变成了目字旁。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因为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每天都有水。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

部编版2019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 导语:课文《明天要远足》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的喜悦心情。下面是《明天要远足》教案,欢迎参考! 设计说明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如,数笔画识字法、情境识字法、字谜识字法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能够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页 1 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秋天的时候,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经 常会进行什么活动?(郊游、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 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①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 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1: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他去远方干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谈话,以学生感兴趣的郊游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

一年级语文《明天要远足》教案

一年级语文《明天要远足》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认识一个偏旁:目字旁“目”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语气变化。 (三)情感目标:体验要去远足之前那种兴奋,期待,急切与向往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读好课文中的问句。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明天我们去远足了,你们会因为什么而睡不着觉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一个要去远行的孩子睡不着觉的心情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明天要远足》,远足的意思是是远行,出远门。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 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uìnàhǎizhēnlǎoshīmɑtónɡxuéshéncáiliànɡmínɡ 睡那海真老师吗同学什才亮明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睡: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目字旁“目”。认识偏旁目字旁“目”结构:左右结构,组词: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 zhe看着zhǒnɡ多种 着种 zháo睡不着zhònɡ种地 yāo要求de轻轻地 要地

《明天要远足》优秀教案4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明天要远足人教(部编版) 9、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认识一个偏旁:目字旁“目”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体验要去远足之前那种兴奋,期待,急切与向往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读好课文中的问句。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小的爱好,就是旅游,同学们喜不喜欢旅游?(喜欢) 说一说:什么时候,你和谁去了哪里? 2解释“远足”的意思。去很远的地方游玩,出远门,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叫做什么?(远足)老师板书《明天要远足》,学生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过渡:明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五彩缤纷的大海,有雪白雪白的云朵,你们想不想去?你的心情怎么样?有一位小朋友明天也要去远足,她晚上睡不着了,她为什么睡不着了呢?一起来看。 1、播放课文动画。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把生字圈出来。 三、学习生字 (1)请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 例如学习生字睡: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目字旁“目”。 认识偏旁目字旁“目”。请学生圈出黑板上“睡”字的偏旁。另说说还有那些字是目字旁。 反义词 来——去那——这真——假明——暗 (3)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3认读游戏。把字宝宝送回家 四、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小节?(3个小节)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3个地方空一行处。) 3、女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男同学注意倾听,听她们读得对不对,好不好。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同步练习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读拼音,写词语。 (共1题;共8分) 1. (8分) (2020二下·兴化期末) 在带横线字正确的读音。 叮咛(nìng níng)________ 陀螺(luó nuó)________一泡(pāo pào)________尿 炸酱面(zhá zhà)________磨坊(fāng fáng)________不倒翁(wēn wēng)________ 我在表演倒(dǎo dào)________立时,不小心摔倒(dǎo dào)________了。 二、比一比,再组词。 (共1题;共4分) 2. (4分)多音字组词 好hǎo________hào________拽 zhuài________zhuāi________ 三、我会写反义词。 (共1题;共4分) 3. (4分)写出近义词。 清晰—________ 抚摸—________ 沉思—________ 严肃—________ 四、填一填 (共1题;共4分) 4. (4分)看拼音写词语。 dàn yǎāi shāng duān zhuāng mùy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加一加,组成新字再组词。 (共1题;共8分)

5. (8分)选词填空。 裁栽截戴 穿________ 剪________ ________断 ________树 刻克课科 功________ ________服________苦 ________长 六、课内阅读 (共1题;共17分) 6. (17分) (2019五上·定海期末) 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在渑池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必须)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齐心协力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画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词语。 (2)写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4)“廉颇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句话表现了廉颇的________品质。 (5)选文中蔺相如的描写主要运用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课明天要远足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课明天要远足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明天要远足》这首诗饱含童真,凝练、传神,短短3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3 节诗中都用了感叹词“唉”,3 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盼望……尽在“唉”声中。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睡、那”等 11 个生字和目字旁 1 个偏旁; 会写“才、明”等 4 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难点】会写“同、学”等字。 三、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过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吗?是因为什么事睡不着呢? 2.出示课题:明天要远足。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后齐读课题,要求词语连贯本的距离,不拖音。 3、学习生字“明” ①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明”,学生认读,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日”字在竖中线左边略偏上,“月”字竖撇起笔在竖中线,向左穿插。) ②教师范写,强调笔顺,学生练习。 ③反馈评价:先展示优秀作品,评价与之前的书写要求一致;再出示部分有典型问题的书写,反馈后再次书写。 ④教师引导学生用“明”组词或造句。 4、教师:猜一猜,什么是“远足”? 5、提问:有个小朋友因为明天要远足,晚上都睡不着了,猜猜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唤起他们类似的感受,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润物无声。而且通过设置问题——“猜猜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明天要远足( 公开课教案)

9 明天要远足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如,数笔画识字法、情境识字法、字谜识字法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能够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会认“睡、那、海”等11个生字,会写“才、明、同、学”4个字,认识“目”1个偏旁。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并注意抓住每篇文章的情感教育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秋天的时候,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经常会进行什么活动?(郊游、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 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①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1: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他去远方干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谈话,以学生感兴趣的郊游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明天要远足》教案

第七单元儿童生活 春天里,杨柳拂堤,草长莺飞,孩子们争相奔走,放飞风筝;夏天里,树茂荫浓,日烈暑重,孩子们爬树捉蝉,争寻萤火虫;秋天里,稻翻金浪,风送凉爽,孩子们在草垛间躲猫猫,不亦乐乎;冬天里,蜡梅吐蕊,冰封雪飘,孩子们堆起雪人,打起雪仗……。不分四季,不论日夜,孩子们总能找到无穷无尽的乐趣,感受到童年生活的无限美好。 儿童的生活总是充满趣味。明天要远足,孩子兴奋难入眠;成长有矛盾,既想小而受爱护,又盼大而能自立;海边来嬉戏,送条彩色项链给自己,再送条金色项链给大海……。儿童的生活多姿多彩,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的童年。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 明天要远足 2 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 盼之情。 大还是小 2 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 心世界。 项链 2 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 的项链是什么。 识字加油站读好轻声字,认识5个生字;了解目字

语文园地七 我的发现 2 旁、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偏旁表义的 构字规律;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 书写;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句话; 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和 大人一起读故事,感受故事的趣味。 交流写景文章中的一些写作技法;学习 制作海报的方法;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欣赏有关田园生活的古诗词。 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 和大人一起 读 9明天要远足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通过把“睡不着”和“明天要远足”两件事巧妙联系在一起,使文章内在的艺术张力一下子就展现出来了。全诗共3节,3节诗中作者都用了同一个感叹词“唉”,3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盼望……尽在“唉”声中。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教学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京字头2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难点: 会写“同、学”等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明天要远足》教案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过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吗?是因为什么事睡不着呢? 2.出示课题:明天要远足。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后齐读课题,要求词语连贯本的距离,不拖音。 3、学习生字“明” ①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明”,学生认读,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日”字在竖中线左边略偏上,“月”字竖撇起笔在竖中线,向左穿插。) ②教师范写,强调笔顺,学生练习。 ③反馈评价:先展示优秀作品,评价与之前的书写要求一致;再出示部分有典型问题的书写,反馈后再次书写。 ④教师引导学生用“明”组词或造句。 4、教师:猜一猜,什么是“远足”? 5、提问:有个小朋友因为明天要远足,晚上都睡不着了,猜猜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唤起他们类似的感受,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润物无声。而且通过设置问题——“猜猜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味,并标出这首诗有几个小节。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碰到不认识的字圈一圈,多读几遍。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睡、那、海、真、老、师、吗、同、学、什、才、亮。 ①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②小老师领读。③同桌互读。 ④用“老师、同学”练习说话。⑤认识“目字旁”。 教师:演示一下“睡”的动作,眼皮一合睡着了。认识目字旁。拓展:你还知道带有目字旁的字吗? 【设计意图】利用汉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 ⑥去拼音开火车再读生字。⑦小游戏:找苹果。 ⑧学生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然后汇报,教师总结。(2)出示词语:地方、真的、说的、那么、什么、时候。学生认读,发现每个词语都带有轻声,教师领读,指名学生读,学生齐读。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9 明天要远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睡、那”等11个字,会写“才、明、同、学”4个字,认识“目”“亠”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激趣导入 1.引导:小朋友,你们最想去什么地方呢? 2.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和去的原因。 3.教师提问:我们明天就要去这里远足了,今晚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学生交流。

4.那就让我们到文中去看看这个小朋友的想法吧!板书课题:明天要远足。 小朋友说得真棒啊!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好吗?齐读。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2、3、4) 提出要求: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在生字下面做“△”记号。生字重点拼读。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标上节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5) cái mínɡ tónɡ xué 才明同学 ①各自拼读,读好平舌音“才”,后鼻音“明、同”。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③识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 师总结: 加一加:“日”加“月”是“明”。 组词拓展法:“同”和“学”可以组成“同学”,“明” 可以与学过的“天”组成“明天”等词,可以组词写 一写。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6)Array shuì nà hǎi zhēn lǎo shī 睡不着那么大海真的老师 tónɡ shén cái liànɡ 同学什么才能天亮 ①小老师领读指导,齐读。理解、记忆。 要注意读准平舌音“才”,翘舌音“睡、真、师、什”, 后鼻音“同、亮”。 ②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明天要远足》教案、教学反思

《明天要远足》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1个偏旁;会写“才”“明”等 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的变化。 3.练习生活实际,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和期盼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1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即将远足的快乐之情。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秋天的时候,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经常会进行什么活动?(郊游、登山……)你都去了哪里?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 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①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1: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他去远方干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谈话,以学生感兴趣的郊游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润物无声。而且通过设置问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动画,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这首儿歌读通顺。 (3)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首儿歌有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首儿歌有3个小节。主要内容是一个小朋友明天要远足,今天夜里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了。) 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动设计卡,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感知课文内容——先通过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知;再通过自己试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划分小节完成对课文的初读。 三、学习生字 (1)请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 例如学习生字睡: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目字旁“目”。 认识偏旁目字旁“目”。请学生圈出黑板上“睡”字的偏旁。另说说还有那些字是目字旁。 反义词 来——去那——这真——假明——暗 (3)带拼音朗读生字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明天要远足》课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明天要远足》课文明天要远足 翻过来……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 那么多种颜色吗? 翻过去……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云, 真的像同学说的 那么洁白柔软吗? 翻过来…… 翻过去…… 唉! 到底什么时候 才天亮呢?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睡不着、那么、地方、什么”等词语,注

意读好轻声;认识新偏旁“目字旁”,学写合体字“明”,并能用其他会写的字与其进行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翻过来、翻过去、唉、睡不着”等词语,读出小朋友远足前兴奋、激动的心情。 3.重点学习第一小节,指导读好带有“吗”字的问句,通过仿说句式进行巩固迁移。 【教学过程】 一、照片引入,揭示课题 1.理解“远足”的意思。教师出示学生秋游时的照片,了解“远足”的意思: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春游、秋游。指名读“远足”这个词语,关注“足”的平舌音是否读正确。 2。揭题、读题。请学生朗读课题,并指导朗读:读题目时,可以在“明天”后面稍稍停顿一下,这样就会显得更有节奏。 二、整体感知,读准词语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尝试自由读诗歌,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数一数这首小诗有几个小节。 3.分小节指名读整首诗。教师准备好较难读的词卡,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马上拿出来正音。重点指导:先读准“地方”这个带有轻声的词语,再展开词卡,读好“那地方”,再展

开词卡出示“那地方的海”,“方、的”连续两处轻声,读的时候要又轻又快,迅速滑过去。 三、品读诗歌,感受“睡不着”的心情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话:远足前的那个晚上,自己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看课文插图,感受“睡不着”,教学“睡”字。 (1)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观察交流:从插图上的哪些地方看出小姑娘睡不着? (2)教学“睡”字,认识“目字旁”:课件出示“睡”,教师手指插图中的星星月亮:是呀,夜深了,月亮星星也困了,它们都垂下眼皮,闭上眼睛睡着了。原来“睡”和眼睛有关,怪不得这个字是“目字旁”。请学生给“睡”字组词。 3.品读诗歌,情感朗读。 我们不仅能从图上看出小姑娘睡不着,从诗中也能感受到她睡不着。 (1)让学生尝试朗读(课件出示三组语句,即第1―3节的前三行)。 (2)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好第一小节的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唉”,轻轻地叹气,从“唉”字听出期盼、激动、高兴的心情,再请男女生轮流齐读第二节第一句,最后全班齐读第三节前三行。 (3)加动作表演读这三组语句,体会“翻来翻去睡不着”的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教学设计

《明天要远足》教案一 【教材分析】 《明天要远足》是台湾著名文学家方素珍的一首儿童诗,这是一首凝练、传神、充满艺术张力的诗。作者把“睡不着觉”和“明天要远足”两件事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三言两语就把“我”渴望秋游的那种喜悦,那种忐忑,那种淡淡的忧虑写得惟妙惟肖。细腻地描写了“我”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情。全诗短短三节中作者都用了同一个感叹词“唉”,三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盼望……尽在“唉”中。作品完全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远足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喜欢出去游玩,喜欢探知未知的事物。尤其对自己熟悉和经历过的事情更是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有过相似经历的孩子能够体会诗中主人公的心情,能够在朗读中达成共鸣。但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深刻体会主人公要远足时的复杂情感时还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认2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力,体会大自然的美好,联系亲身经历体会文中的主人公无比激动、兴奋、期待的心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深刻体会“我”“明天”就要远足的激动、兴奋、期待的心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幻灯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睡不着的时候吗?什么事情会让你们睡不着?(生自由谈。)

看来小朋友们每个人都有睡不着的时候,有的是高兴、兴奋的,有的是紧张的,有的是害怕的,有的是担心的,不过漫漫黑夜终会过去,光明终会到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睡不着觉的小朋友,同学们看看他到底怎么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会的生字词画出来。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还不明白? 课件出示: 睡那海真老师吗同什才亮 (1)齐读,去拼音读。 (2)指导识字。 【播放生字flash】注意“睡”“亮”的指导。 认识两个偏旁“目字旁、京字头。 (3)交流识字方法。 海:加一加。 吗:换偏旁。 真:加一加。 (4)组词,齐读。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 2.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 才明同学 (1)认读。 (2)说说在书写的时候哪些字需要注意什么?(明的左偏旁是“日”,不是“目”。)(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三、整体感知 1.【播放动画课文《明天要远足》】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相机解释“远足”的意思:远途的徒步旅行。) 2.自由读课文,学生练习说课文内容,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我”“明天”要去秋游,可是“我”怎么也睡不着,为什么会这样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每个生字在田字格内写五遍。 2.熟读课文。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明天要远足》教案

9 明天要远足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会认“目”1个偏旁。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的跌宕起伏。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秋天的时候,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经常会进行什么活动?(郊游、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 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①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1: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他去远方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这首儿歌读通顺。

(3)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首儿歌有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首儿歌有3个小节。主要内容是一个小朋友明天要远足,今天夜里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了。) 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动设计卡,小组内交流。)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 课件出示“睡”字,介绍目字旁。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就变成了目字旁。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因为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认读“那”字,组词:那里;“那”的反义词是“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 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 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 识记“老”字。 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6)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 (生: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 (生: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 (7)指导朗读。

明天要远足教案

教学目标:1. 认识“睡、着”等11个生字,认识目字旁。 2. 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语气。 3. 正确书写“才、明”两个字。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过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吗?是因为什么事睡不着呢? 2. 出示课题:明天要远足。学生读课题,要求词语连贯不拖音。教师:猜一猜,什么是“远足”? 3. 提问:有个小朋友因为明天要远足,晚上都睡不着了,猜猜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 1.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味。 2.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碰到不认识的字圈一圈,多读几遍。 3. 分小节指名朗读,发现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4.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出示词卡:大海老师同学天亮。练习认读。再分别用“大海、老师、同学”说话。用“亮”扩词。 (2)出示带有轻声的词语、句子,练习朗读。睡不着地方真的什么时候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教师:演示一下“睡”的动作,眼皮一合睡着了。认识目字旁。拓展,你还知道带有目字旁的字吗? 教师:你也能用上“吗”来问一问吗? 5. 自由练读小诗。 三、品读感悟 1. 分段指名读,读正确、流利。 2. 交流:这首诗中,什么地方写得最有意思?预设1 :睡不着的动作:翻过来,翻过去想一想:你激动得睡不着觉,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的样子。预设2 :3次叹气“唉——” 学生演一演叹气“唉”,表情生动。“唉——”这条长长的“尾巴”是什么意思呢?表示叹气的声音很长。回归第三小节:“哎——/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有表情地读一读,读出“我”的心情。 四、书写指导 1. 出示田字格中的“才、明”,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3. 反馈评价:先展示优秀作品,评价与之前的书写要求一致;再出示部分有典型问题的书写,反馈后再次书写。 1. 识字。本课11个生字中,“睡、真、师、什”是翘舌音,“真、什”也是前鼻音,“才”是平舌音,要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吗”是语气词,应读轻声,在句中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可以根据汉字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基础,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如“什”,可以拆分成“十”加单人旁。(2)运用语境识字学习“那、真、吗、才”。以“那”为例,创设语境,出示卡片:“那是什么?”进行问答。(3)结合生活实际。如“睡、老师、同学、亮”都是生活中很常用的词,结合生活举例子,学生就能明白。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明天要远足》课文-word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明天要远足》课文 明天要远足 翻过来……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 那么多种颜色吗? 翻过去……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云, 真的像同学说的 那么洁白柔软吗? 翻过来…… 翻过去…… 唉! 到底什么时候 才天亮呢?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睡不着、那么、地方、什么”等词语,

注意读好轻声;认识新偏旁“目字旁”,学写合体字“明”,并能用其他会写的字与其进行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翻过来、翻过去、唉、睡不着”等词语,读出小朋友远足前兴奋、激动的心情。 3.重点学习第一小节,指导读好带有“吗”字的问句,通过仿说句式进行巩固迁移。 【教学过程】 一、照片引入,揭示课题 1.理解“远足”的意思。教师出示学生秋游时的照片,了解“远足”的意思: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春游、秋游。指名读“远足”这个词语,关注“足”的平舌音是否读正确。 2。揭题、读题。请学生朗读课题,并指导朗读:读题目时,可以在“明天”后面稍稍停顿一下,这样就会显得更有节奏。 二、整体感知,读准词语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尝试自由读诗歌,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数一数这首小诗有几个小节。 3.分小节指名读整首诗。教师准备好较难读的词卡,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马上拿出来正音。重点指导:先读准“地方”这个带有轻声的词语,再展开词卡,读好“那地

方”,再展开词卡出示“那地方的海”,“方、的”连续两处轻声,读的时候要又轻又快,迅速滑过去。 三、品读诗歌,感受“睡不着”的心情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话:远足前的那个晚上,自己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看课文插图,感受“睡不着”,教学“睡”字。 (1)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观察交流:从插图上的哪些 地方看出小姑娘睡不着? (2)教学“睡”字,认识“目字旁”:课件出示“睡”,教师手指插图中的星星月亮:是呀,夜深了,月亮星星也困了,它们都垂下眼皮,闭上眼睛睡着了。原来“睡”和眼睛有关,怪不得这个字是“目字旁”。请学生给“睡”字组词。 3.品读诗歌,情感朗读。 我们不仅能从图上看出小姑娘睡不着,从诗中也能感受到她睡不着。 (1)让学生尝试朗读(课件出示三组语句,即第1―3节 的前三行)。 (2)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好第一小节的第一句,重点指 导读好“唉”,轻轻地叹气,从“唉”字听出期盼、激动、高兴的心情,再请男女生轮流齐读第二节第一句,最后全班齐读第三节前三行。 (3)加动作表演读这三组语句,体会“翻来翻去睡不着”

《明天要远足》语文教案精选

《明天要远足》语文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认识一个偏旁:目字旁“目”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语气变化。 (三)情感目标:体验要去远足之前那种兴奋,期待,急切与向往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读好课文中的问句。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明天我们去远足了,你们会因为什么而睡不着觉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一个要去远行的孩子睡不着觉的心情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明天要远足》,远足的意思是是远行,出远门。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uìnàhǎizhēnlǎoshīmɑtónɡxuéshéncáiliànɡmínɡ 睡那海真老师吗同学什才亮明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睡: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目字旁“目”。认识偏旁目字旁“目”结构:左右结构,组词: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 zhe看着zhǒnɡ多种 着种

zháo睡不着zhònɡ种地 yāo要求de轻轻地 要地 yào要去dì地方 shuō说话de好的 说的 shuì游说dì目的 反义词 来——去那——这 真——假明——暗 多——少远——近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目字旁“目”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