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42.50 KB
- 文档页数:123
86.8%,2例Ⅳ型骨折,可1例,差l例。
部分S ander s I I型、Ⅲ型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可达解剖复位,骨折块固定复位可靠,恢复B ohl er s角和正常足弓,关节面平整.矫正跟骨体宽度,避免跟骨骨折因跟骨宽度增加产生的畸形未得到矫正而导致病残¨J,并可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软组织剥离广泛,损伤较大,术后跟骨周围软组织覆盖少,存在切口边缘坏死、感染,后关节面骨折块坏死等并发症,以切口皮肤边缘坏死、裂开及感染为主。
临床应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切口长度适宜,术中尽量避免局部血运的破坏,采用全层皮瓣锐性解剖与显露,避免过度反复牵拉皮瓣。
术中彻底止血,放置引流,术后保持切口干燥,及时清除切口内血肿。
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本组术后5例皮瓣边缘坏死,3例浅部感染,经清创、换药等治疗愈合,未见其他并发症。
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准确的骨6l折类型的评估、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1】唐海军,倪增良,徐增成,等.跟骨骨折89例临床治疗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5):3970-3971.[2】H e i er K A。
i nfant e A F。
W avi ng A K。
矾a1.Open f rac t ure s of t he ea l ca-neu8:s oft—ti s s u e i njur y deter m i n es out com e[J].J B on e Joi nt Sur gA m.2003,85A(12):2276-2282.[3]俞光荣.燕晓宇.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2006。
26(2):134136.[4]姜洪洋,张义波,李东海,等.跟骨骨折63例治疗体会[J].中医正骨,2008。
20(8):45-46.(收稿日期:2010—06一10)(本文编辑:傅利霞)腹腔镜手术治疗妇产科疾病中常见并发症胡虹宇【摘要】目的探讨腹腔手术在妇产科疾病中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和防治措施妇科腹腔镜是借助摄像系统及器械操作手术方法,特点切口小、手术痛疼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医生手术方式操作经验,手术方式和范围影响并发症发生类型是关键因素。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有腹腔镜手术过程腹腔盆腔器官的直接损伤和手术操作过程中间接引起并发症麻醉、气腹、切口疝。
熟悉并发症发生因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标签:妇科腹腔镜手术;手术并发症;防治措施。
妇科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较少、容易恢复、瘢痕小等优点。
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手术首选。
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手术就会有一定的风险。
妇科腹腔镜手术范围扩大手术类型增多,熟悉妇科腹腔镜手术常见并发症,预防并发症发生,是妇科腹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
1体位并发症:1.1气肿:皮下气肿最多见,气肿是腹腔镜手术主要并发症。
气肿发生原因较多。
临床表现也不同。
皮下气肿出现原因和气腹压力大、穿刺口大有直接关系。
注入气体过快手术时间过长是重要原因。
手术中发生皮下气肿可以用钳夹密闭,气腹压力降低,术后1-2天自行消退。
发生气胸、纵膈气肿立即停止手术。
为避免气胸发生,充气前确定穿刺针已经进入腹腔。
充气流量有小量逐渐增加。
1.2肩背部疼痛:肩背部疼痛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发生在手术后1-2天左右。
出现肩背部疼痛是手术中持续气腹,腹压增加刺激肋间神经,造成膈肌上移,术后体内残留二氧化碳气体刺激隔神经末梢作用,引起肩背疼痛。
1.3气体栓塞:发生气体栓塞的几率低,发生后就是致命危险。
资料报道静脉引发气体栓塞,二氧化碳气体误注入血管可发生气体栓塞死亡。
宫外孕患者有静脉损伤,气腹压力过高,气体容易进入静脉引发气体栓塞。
气体栓塞发生后,立即停止手术,吸氧、侧卧位、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可缓解。
1.4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原因有血流速度缓慢、血凝高、血管壁损伤。
妇科腹腔镜手术前需要禁食,术前灌肠处置,血容量不足,血液浓缩高凝状态。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之血管损伤腹腔镜手术血管损伤的发生率美国妇科腹腔镜医师协会:气腹针引起的血管损伤占36% ,Trocar和辅助Trocar 造成的血管损伤占32%。
国内报道:腹腔镜穿刺引起血管损伤占腹腔镜手术血管损伤的69.2% ,其中气腹针穿刺与trocar穿刺引起血管损伤分别占15.4% 与53.8%,手术操作所致血管损伤占30. 8%。
腹腔镜手术血管损伤的原因直接原因主要是套管针穿刺不当所致;腹腔镜手术的初学者局部解剖不熟悉、不正确的进针技术、套管针穿刺过斜或过深;由于手术范围不断扩大,盆、腹腔粘连以及手术难度加大,影响视野的暴露,再次增加血管损伤的可能。
易损伤血管种类1. 腹壁血管:•腹壁浅动脉。
•腹壁上动静脉:腹壁上动脉为乳内动脉的分支。
•腹壁下动静脉:腹壁下动脉为髂外动脉的分支。
2. 腹膜后大血管:•一旦损伤,出血凶险,有生命危险。
•包括腹主动脉、腔静脉、髂血管。
3.其他血管损伤:•包括肠系膜、输卵管系膜损伤、宫外孕及子宫肌瘤剔除出血,多可通过电凝、上夹或是缝合止血。
但要注意勿损伤卵巢血运。
如何避免腹腔镜手术血管损伤①熟悉局部解剖;例如腹壁下动脉的走行是从髂外动脉至股管(圆韧带进入腹壁处)。
穿刺时避开这些部位。
①气腹针穿刺时充分提拉腹壁,穿刺过程中不能使用暴力,进针不要过深;①充分气腹形成后再进辅助Trocar,通过腹腔镜照明,避开血管走行;①穿刺部位尽量靠近侧腹壁,远离腹壁下动脉,垂直进针,进入腹腔后再斜向盆腔;⑤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手术操作、分清解剖层次,严格止血;⑥避免因器械的进出而带动Trocar移退至皮下损伤腹壁血管;⑦手术结束前一定要检查各手术创面及各穿刺孔有无活动性出血。
如何及时发现血管损伤手术结束后,拔出Trocar,对各个穿刺孔的观察很重要,因为被撕裂的小血管可能由于压力解除后再次出血。
若出血流向体外,术后均发现穿刺孔处不断有鲜血渗出,易及时发现,通过再次缝合止血。
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的并发症与防范措施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以及术后疼痛程度低等优势,已逐渐应用于临床。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妇科具有术野清晰,并可有效放大病灶,可使复杂的妇科手术顺利完成。
腹腔镜手术作为妇科腹腔镜应用最广、效果最佳、最有发展前景的微创手术,已逐步替代多数妇科传统手术。
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实施过程中,受器械、手法、技术、体位不当等多因素影响,可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
例如: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取的头低足高位,可使腹腔内容物的重力性移位和血液静力压发生改变,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对此将做出相应的适应性变化,这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
本文主要就妇科腹腔镜手术常用体位及其相关并发症作介绍。
1妇科腹腔镜手术常用体位1.1头低足高位:病人仰卧于床上,双上肢与身体平行,将头板调高15°~30°以取头低足高的体位,同时在肩部安装肩托,并保护好眼睛。
1.2膀胱截石位: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在近髋关节平面放置截石位腿架,双上肢与躯体平行,然后放下或卸下手术床腿板,将双下肢外展<90°放在腿架上。
若术中患者取头低足高位则在患者的肩部加用肩托。
1.3头低脚高截石位:②在患者的头部下方垫一个U形软枕,高约15°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并预防眼压过高、眼睑水肿等。
②在肩部放置肩托并在颈部两侧加用棉垫保护肩颈部,棉垫放在距离肩部的一指,而距离颈侧则以能侧向放入一手为宜。
③双上肢与躯干平行,手心朝内自然、平整放置,避免肢体受压,保证液体通畅或接触到金属物品。
④骶尾部超出手术床背板与腿板折叠处约5厘米,必要时在臀部下方垫体位垫,以减轻局部压迫、增加舒适感、轻度抬高、便于操作。
⑤双下肢外展<90°放在腿架上,而且由于下肢的受力点主要小腿或脚底故为了保暖以及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会用棉布包裹双足。
2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2.1腓总神经受损2.1.1原因:腓总神经受损的临床表现为小腿的外侧皮肤感觉丧失,踝关节内翻,走路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