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淝江煤矿井田开采设计

淝江煤矿井田开采设计

淝江煤矿井田开采设计
淝江煤矿井田开采设计

湘潭大学

题目:采区设计

院系:职业技术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专业:煤矿开采技术

学号: 20089214124

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2011-5-15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二章采区地质情况………………………………………

第一节采区概况…………………………………………

第二节采区地质情况…………………………………….

第三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一节采区储量………………………………………….

第二节采取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四章采区方案设计………………………………

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第三节开采顺序………………………………………….

第四节采区车场与硐室………………………………….

第五章回采工艺与技术管理…………………………

第一节回采工艺……………………………………………

第二节回采工作面技术管理………………………………

第三节回采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第六章采区生产系统……………………………………. 第一节采区运输系统…………………………………………第二节采区通风………………………………………………

第三节采区供电………………………………………………

第七章采区车场与硐室……………………………………. 第一节采区上部车场………………………………………….

第二节采区中部车场……………………………………………

第三节采区下部车场……………………………………………. 第四节采区硐室………………………………………………….. 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九章采区施工准备与采掘交替计划…………………………

淝江煤矿交通位置图耒阳市

淝江煤矿

第一章矿井概况

一、矿井名称、位置、交通概况

淝江井田位于郴耒煤田白沙向斜东翼,位于耒阳市东南约 14公里,属于南阳镇管辖。地理坐标:东径1120 56′17.6″~1120 58′05.8″;北纬260 18′47.2″~260 22′02.8″。

井田范围:南起39勘探线与前进井田相接,北止F

断层与南阳庙井田相邻,

2

断层交界处。走向长5.2公里,倾向宽0.5-1.2东始9煤露头线,西到8煤层与F

1

公里,面积约4.2平方公里。

矿井有公路经南阳镇夏塘区、在司兰挤与安仁至耒阳公路相接,在耒阳市进入107国道。矿井到耒阳市约40公里,距矿井3公里的南阳庙煤矿有矿区专用标准铁路,经白山坪煤矿与京广线铁路浪石坪火车站相接,里程约10公里。井田西南部有耒水流过,常年通航10-20t机动船,交通较方便。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本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形,水沟较发育,地势以中部较高,淝江附近与北部较低。井田内最高地形标高287.6m(位于牛仙岭),最低标高为81.5m,最大相对高差206.1m,一般高差为80~140m

(二)水系:耒水流经井田西南角,河宽250~450m。据湖南省水利厅水文站1951年5月1日至1957年观测资料:最大流量4730m3/秒(1956年6月23日),最小流量26.9m3/秒(1954年11月7日)。

(三)气象:气象资料来源于耒阳市气象站,据1958年至1991年观测:年最高气温为每年7、8月份,最低气温为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最高气温为摄氏40o(1971年7月21日),最低气温为摄氏零下7.7o(1972年2月9日),平均气温一般在17.1o-18.8o之间。雨量丰沛季节在每年的2~5月,8月至次年的元月雨量显著减少,最大日降雨量165.1mm(1976年7月9日),最大年降雨量1863.5 mm(1961年),最小年降雨量960.9 mm(1971年),最大月降雨量436.8 mm(1975年5月),最小月降雨量0.4 mm(1966年9月),年主要风向为西北风。

三、矿井工作制度

按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规定,参考《关于煤矿设计规范中若干条文修改的说明》,确定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按年工作日330天计算,三八制作业,净提升时间为15小时,矿井窜车提升。

四、成煤时期、煤系地层及含煤层数

本井田龙潭组地层厚684.44m,其中“托底砂岩”(动物化石泥岩底部的中粒砂岩)之上的含煤段,是本次补勘的主要对象,其厚度为408.93m,含煤十余

层,自上而下命名为1、2、5、6、7、8、9煤层,煤层总厚度为15.80m,含煤系数为3.9%,其中可采煤层为6、7、8煤,可采煤层厚度为8.18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为2%。

由于侏罗系地层的剥蚀,本井田仅保存5、6、7、8煤层,其中主采煤层为5煤,全区可采,6煤同样全区可采,7煤局部可采,9煤不可采。

五、煤层特征

Ⅰ、5煤层

由于受侏罗系地层的剥蚀,该煤层仅保留于浅部及深部,在46线以南的-170~-320m水平被破坏。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粉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底部多为细砂岩,上部为粉砂岩。煤厚1.6~2.0m,平均1.8。钻孔穿孔穿过层位13个点,无0点,可采8点,钻孔可采率62%,该煤层厚度变化平稳,可采点分布均匀。-150m处7煤石门揭露,6煤层厚度在1.6~2.0之间,平均厚1.8m。Ⅱ、7煤层

该煤层43~45线及42线以南的浅部被侏罗系地层所剥蚀,深部没有发现受剥蚀,但在45线附近-220~310m水平,煤层距侏罗系剥蚀底界仅10m左右,可能被侏罗系地层所破坏。该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粉砂岩,细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泥岩,直接顶板多为细砂岩,粉砂岩,局部为泥岩。煤厚1.9~2.1m,平均2.0m,钻孔穿过层位33个点,无0点,可采点24个。钻孔可采率73%, -150m处7煤石门揭露7煤层厚度变化小,全局发育,均可采。

Ⅲ、8煤层

在43~45线及42线以南浅部被侏罗系所破坏,深部未受影响,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粉砂岩、细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底板多为细砂岩、粉砂岩,少量泥岩。煤厚0.28~30.26m,平均4.85m。钻孔及石门穿过层位47个点,无0点,可采41个点。钻孔可采率为87%,变异系数为128%,9孔见有夹矸1~2层占19%夹矸厚0.15~0.24m,一般为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细砂岩。

矿井第一水平开采实际揭露,8煤层发育较好,大部分在可采厚度之上,偶尔出现不可采带,但煤层厚度变化大,有时呈大“煤包”产出,局部出现分叉现象。

煤层中常有黄铁矿、菱铁矿结核,直径最大达10cm。部分钻孔及1285工作面揭露,在8煤层顶部距8煤层1~4m,有一可采煤层,局部煤层厚度达2~3m。

8煤层在井田内43线以北赋存较好,绝大部分可采,43线以南稍差。该煤层厚度变化大,呈透镜状,煤包状产出。局部出现分叉现象。

五、构造

淝江井田位于白沙向斜东翼,从磨田至资家台走向近于东西,为白沙向斜北翼转折端,从资家台折向北东经靖江、举山、石界、麻冲至夏塘,走向北东20o~

30o。从夏塘至南阳走向北东50o~60o,过南阳又突然折向近南北走向,经淝江至前进,到沈家湾。白沙向斜多受东西向挤压力作用,地层倾角总体为东翼陡、西翼缓。

淝江井田位于白沙向斜向东扭曲的东翼扭曲端,井田南起39线与前进井田相毗邻,北止F

2

正断层与南阳井田相连,井田构造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在44线以北为南北向,44线以南为北东~南西向(北东20o)深部。沿走向在北

翼受F

2逆断层所控制,沿倾向受F

1

逆断层所破坏,并在44线以北出现向背斜构

造。浅部大面积受侏罗系地层所剥蚀,使F

1、F

2

没有在地表受到全面揭露。同时

在42~45线,-47~50线出现飞来峰构造,使得井田内的构造显得复杂。

(一)褶曲

井田内褶曲不甚发育,地表反映明显的有淝江飞来峰中的向斜构造,高塘湖飞来峰的背斜构造。深部有F

1

受逆断层影响而成的褶皱构造,即淝江飞来峰中的向斜构造、高塘湖飞来峰中的背斜构造。

(二)断层

本区断层不多,主要有两条,即对深部煤层产生破坏作用有F

1

逆断层,北

边对煤层起边界控制作用的有F

2

断层,南边对7、8、9煤浅部起破坏作用的有

F

3

断层,浅部有淝江飞来峰、高塘湖飞来峰构造,现分述如下:

1、F

1

逆断层

起始于前进井田,由南往北,自39钻探线进入淝江,贯穿总个淝江井田,由50钻探线出井田后继续向北延伸。该断层走向方位角N20oE倾向东,断层倾角40o~50o,落差80~120m。该断层上盘岩层倾角较缓,一般30o~40o,下盘岩层倾角较陡,多为70o左右,局部近于直立。

2、F

2

正断层

位于井田北端,自夏塘井田开始,贯穿总个南阳分公司,从南阳煤矿火车站进入本井田,地表断层迹象明显。该断层走向为N60oE,倾向北西,倾角40o~50o,落差100~200m。

3、F

3

正断层

位于43钻探线,地表有两个地质点控制,深部有4314钻孔控制。该断层走向南东至北西,倾向北东,倾角70o~80o,落差20~50m。

第二章采区地质情况

第一节采区概况

一、采区位置

186采区淝江煤矿矿区北翼,南以第48勘探线为界,北以第50勘探线为界。深部标高为-150米水平为界,浅部标高±0水平为界。东翼与168采区相邻。该采区走向长约1100m,倾向长约162m。可采标高±0~-150,平均面积约46000m2示意图如下:

186采区48勘探线50勘探线

168采区

二、地表情况186采区位于马形山下,为南北走向西陡东缓。采区中部为一小山冲(横冲里)有一栋民房少量稻田。采区的开采对地表建筑,以及稻田无影响。

三、邻区情况

186采区南翼东部为淝江矿井168采区,主采8煤层、探采7煤层现在正在布置与本采区所采煤层不属同一煤层,本采区主采5煤层和6煤层。

四、采区钻孔情况

采区内共施工钻孔6个其中5孔见6煤层,4孔见5煤层。

采区内钻孔具体见煤情况

000000000000

第二节采区地质情况

一、煤层特征

该采区内共含两层煤,从上至下依次为5、6两层煤,其煤层全局发育均可采。现将5、6煤特征介绍如下:

①、5煤层顶板

粉砂岩深灰至灰黑色,厚层状,水平~缓波状层理,致密坚硬,平均厚8m。

②、5煤层

黑色,玻璃光泽半亮型块煤为主,带状结构。煤厚埋藏稳定,平均后1.8m。

③、5煤层底板

粉砂岩成灰黑色,具微波状层理。底见植物化石碎片,局部有少量砂质泥岩。④、6煤层顶板

石英砂岩深灰色中厚层状、近水平层理,含菱铁矿结核。以石英、长石为主。平均厚16.7m

⑤、6煤层

黑色粉末状为主,金属光泽、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半亮型。煤厚1.8-2.2m,平均2.0m,煤层埋藏稳定.

⑥、6煤层底板

粉砂岩深灰色薄层状水平至微波状层理,见少量植物化石碎片,层后5~9m。

该采区钻孔揭露5,6两层煤均可采,据南阳矿井开采证实5煤、6煤煤层埋藏稳定,5煤、6煤在采区内全局发育。5煤、6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层。5煤、6煤层均为黑色金属光泽似金属光泽粉末状为主属低硫低灰分高发热量优质无烟煤。

三、煤的工业性质

四、采区构造

整个采区位于高塘湖区域,南北走向倾向东西倾角22o~23o煤层比较平缓。采区内无大中断层发育,煤层低板变化较平缓,有利于采区和工作面的布置。五、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①、煤层顶板:5煤层直接顶为中厚层状细砂岩,较平整,易垮落老顶为细砂岩。6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岩局部有伪顶砂质泥岩裂隙较发育易垮落。

②、水文地质情况:采区内地层均为一套细砂和粉砂岩属弱含水层但不具导水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防治工作面水害的工作会相对简单。

③、瓦斯:根据南阳井田补勘报告和近几年来六煤层瓦斯鉴定资料,采区瓦斯等级属低瓦斯矿井。该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2m3/t·天

④、煤层自燃及煤层:据南阳井5煤层淝江井6煤层的开采证实5煤、6煤层不自燃,煤尘无爆炸性危险。

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一节采区储量

根据已确定的186采区范围,利用块段法计算采区的工业储量、可采储量和煤柱损失。计算储量示意图如下所示,分六个块段经行计算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采区生产能力

采区生产能力是采区内回采与掘进出煤量的总和,也是各辅助生产环节综合平衡的结果。因此,采区生产能力要根据采区自然条件与生产技术水平综合分析后确定。

确定采区生产能力的方法:一是类比法,就是根据生产矿井条件类似的采区的实际生产能力为依据,确定设计采区的生产能力;二是按照采区的开采条件和开采强度,既按采区内可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目及其单产来确定:

如:A=∑A0·k·k o(万t/a)

A——采区的生产能力;

∑A0——各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之和;(万t/a)

K——掘进出煤系数:长壁式为1.05~1.2

k o——工作面产量不均衡系数。其选取方法:两个工作面同时生产时取0.95,三个工作面同时生产时取0.9。

1、一个采煤工作面产量

=L·Vo·ρ·m·C o 式中:

A

o

L——采煤工作面长度,m;

m——煤层厚度或采高,m;

ρ——煤的体积密度,t/m3;

——采煤工作面采出率。薄煤层:97%;中厚煤层:95%;厚煤层:93%

C

o

——工作面推进度,m/a;

V

= N·n·l·ρ=330×2×0.6×85%≈336

V

N——年工作日数;一般按300~330天

n——日循环数目;个

l——循环进度; m

ρ——正规循环率 70%-100%,一般不应低于80%,但在湖南能达此标准相当不错。因此,不宜选得过高。当下选择85%。

回采工作面年推进度〈规范〉规定:炮采420-540 m,普采600~900 m。依据湖南现有生产技术水平和其本身的生产实际条件,建议:炮采取360~450 m 普采取600~900 m,或参照实习矿井的实际情况确定。

双翼采区同时生产工作面个数: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 1-2个;

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2-3个;

厚煤层集中布置分层同采时:2-3个;

厚煤层集中布置分层分采时:2个;

确定采区生产能力时要尽量实现集中生产,生产系统健全完善与符合规程规定要求。各工作面产量之和要等于或大于采区设计能力,但不能超过10%。

二、采区服务年限

采区服务年限按储量、生产能力和年限三者关系式确定:

T=Z k/A 年

采区服务年限的具体参数可依据我国实际经验选取:

采区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的最后确定必须在完成第四、五章内容后才能够确定(既确定工作面长度、循环进度、年推进长度、采区同采工作面数目、回采率)。这里等到上述内容确定后再使用其结果。

第四章采区方案设计

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

为了确定采区巷道布置方式,必须首先确定采煤方法及有关参数。

一、对现有采煤方法的评述

通过实习,对该矿现有采煤方法的参数、回采工艺、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简要的评价,味采煤方法选择提供依据,对这部分内容在实习中完成。

二、设计采取采煤方法选择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矿井年生产能力,并结合我国当前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水平情况,分析正确制定煤层的采煤方法。

为了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必须详细研究煤层的赋存条件和地质特征,并参考实习矿井或矿区实际使用经验。再洗基础上,可参照下列各点选择采煤方法:

1、对缓斜、倾斜、

三、

煤矿采区设计样本

前言 主要叙述矿井概况、开拓方式、通风方式、开采状况及本采区设计依据。 (前言单独一页)

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采区概况 一、采区范围: 说明采区所在的水平,采区四周边界,采区走向长度、倾斜长度、采区面积、开采上、下限标高。 二、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说明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三、地面位置及建筑物: 采区对应的地面位置、区域、地形地貌、水系、地面积水范围及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开采后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情况、破坏程度及应采取的措施。 四、区内钻孔情况: 概述区内钻孔的数量、封孔质量、可利用程度等。 区内钻孔特征表 第二节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特征 一、煤层赋存情况:

概述煤层赋存情况并填下表: 煤层赋存情况表 煤层特征表 煤层工业指标表 二、煤层顶底板特征: 分煤层详述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颜色、结构性质等。 第三节采区储量分析 分析计算采区及各煤层工业储量、可采储量等。

采区储量汇总表 第四节地质构造 分析采区范围内及其周围的构造分布情况,包括断层的产状、性质、揭露控制程度以及对开采的影响程度等。 断层特征表 第五节水文地质 一、实见水文地质: 叙述已开拓、开采的相邻采区、相同煤层实见水文地质及水害情况。 二、主要含水层及地质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1、说明主要含水层及其主要特征(指从第四系至奥灰对采区涌水有影响的含水层)。 2、主要构造水文地质特征

三、安全隔水层厚度: 计算受水威胁采区掘进巷道安全隔水层厚度。 四、突水系数计算: 采用公式:Ts=P/(M-Cp-Dg) 式中:Ts—突水系数(MPa/m); 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 M—隔水层厚度(m); Cp—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深度(m); Dg—隔水层中危险导高(m); 矿压破坏深度Cp:七层煤按11m,正常块段八层暂按12m,九层暂按10m,十层暂按8m。 受多个含水层威胁的,要分别计算突水系数。 根据突水系数划分受水威胁块段范围,确定正常块段突水系数大于0.1 MPa/m和复杂块段突水系数大于0.06 MPa/m的上限标高。 五、断层防水煤柱: 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要符合《水文地质规程》的有关规定要求,需要计算的煤柱,要有计算过程(与采区地质说明书相符)。 六、采区涌水量: 采区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要与已经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提供的数据一致。最大涌水量要有计算过程。 七、防治水建议及措施: 包括整个采区防治水及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的防治水管理措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 - 1 -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 ........... - 1 - 第一节项目背景 ................................................ ................................................... ............................. - 1 - 第二节项目概况 ................................................ ................................................... ............................. - 2 - 第三节问题与建议................................................. ................................................... ......................... - 4 - 第二章、矿井建设条件 ................................................

.............................................. - 5 - 第一节概况 ................................................ ................................................... ..................................... - 5 - 第二节外部建设条件................................................. ................................................... ..................... - 7 - 第三节资源条件 ................................................ ................................................... ............................. - 9 - 第四节市场条件 ................................................ ................................................... ........................... - 17 - 第五节建设条件综合评价 ................................................ ................................................... ............ - 17 -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服务年限 ................................................ ................................ - 19 -

煤矿井田开拓方式

第四节井田开拓方式 一、井田开拓基本知识 (一)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一个煤田的范围很大,面积由数十至数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煤的蕴藏量由几亿到几百亿吨。通常由几个或几十个矿开采。划给一个矿井来开采的那部分煤田,叫做井田(或矿田)。井田的边界多是以自然条件(大断层等)来划分。井田范围的大小,决定了矿井的储量和开采条件,是建设矿井的基本根据。 矿井储量可分为远景储量和工业储量两类,是确定矿井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矿井的工业储量减去设计和开采损失,就是矿井的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占工业储量的百分比叫做采出率(也称“回采 率” ),矿井采出率应大于 75 %以上采出率太低,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减少矿井的服务年限。 矿井可采储量与工业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Zk=(Zc-P)C Zk=A TK 式中 Zk ——可采储量,万 t; Zc ——工业储量,万 t ; C ――采区设计回采率,薄煤层(煤厚w 1.3m )为

0.85 ,中厚煤层(煤厚1.3?3.5m )为0.80 , 厚 煤层(煤厚> 3.5m )为0.75 ; A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 ; T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a; K ――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 1.2?1.4。 矿井生产能力,一般指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按设计的生产能力大小矿井分为大、中、小三种井型: 大型: 1.2、1.5、1.8、2.4、3.0、4.0、5.0、6.0Mt/a 及以上; 中型: 0.45 、0.6 、0.9Mt/a ; 小型: 0.3 Mt/a 及以下。 矿井服务年限应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使它们之间保持一个技术、经济上都比较合理的关系。《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2005 年版),对 45 万 t/a 及以上矿井,按不同井型,对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型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 40 年, 1.2?2.4 Mt/a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 50 年,3.0?5.0 Mt/a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 60 年, 6.0 Mt/a 及以上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70 年。 (二)井田内的再划分煤田划分为井田后,每一个井田的面积 仍然比较大,再这样大范围内进行采煤,还必须将井田再划分 为若干较小的

李家窑煤矿井田开拓方案优化设计

李家窑煤矿井田开拓方案优化设计 一、概况李家窑煤矿位于大同煤田南东部,大同市左云县南东26km,小京庄乡李家窑村南,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在井田西南部,有一宽缓的背斜构造,轴向近东西;井田东南部较陡,倾角最大可达25°,西、北部平缓,倾角一般3°左右。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地层。主要可采煤层有山4、2、5-1、5、8-1号煤层,而批采的山4-2号煤层在本井田范围内不可采。其中山4、8-1号层大部可采,5号层全区可采,2、5-1号层局部可采。 二、原方案简述主副井工业场地基本位于地面F167断层(大致呈东西向穿越井田的一条沟)中部以北呈南北向一冲沟内(即1408钻孔所在的小支沟)。风井位于羊圈头村正南800m处,大约在井田南北向的中部。山4号层和2号层集中布置,分层开采。即副斜井在山4号和2号煤层分设甩车场,分层布置盘区大巷,山4号煤通过溜煤眼进入主煤仓,2号煤直接进入主煤仓,集中运出地面。 山4号层和2号层可采部分采用三巷布置,即(盘区)皮带大巷、(盘区)辅运大巷、(盘区)回风大巷,均沿煤层底板布置。依据井田内断层分布,将井田内山4号层划为四个盘区开采,分别为:北盘区、南一盘区、南二盘区、西盘区。F167断层以北为北盘区,从主煤仓上口南北方向布置北盘区皮带大巷,在其两侧平行布置北盘区辅运大巷和回风大巷,三条盘区大巷北至井田北界,南至F167断层;以过F167断层盘区巷为界,与F167断层和F89断层相夹煤量的大约1/2以东为南一盘区;F89断层以南为南二盘区;沿F167断层向西东西向布置两条1600m大巷,折向南南北向布置三条盘区大巷至边界为西盘区。 三、优化原因及优化原则 1. 优化原因原整合设计工业场地布置仅利用冲沟北部1408钻孔所在的支沟,场地布置较狭窄,不适合矿井选煤厂联建;井筒落底点位置较低,井筒掘进工程量较大,不符合早见煤、早投产、早见效的高效建设模式;井筒落底点偏离井田储量中心,不利于井田的整体开发;井下开拓大巷布置方式巷道工程量较大,煤炭折返运输量较大,不利于成本节约。 2. 优化原则(1)通过精心设计使矿井地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场地利用系数较高,建设地面整洁、环保、现代化、智能化的高效矿井。(2)通过对井筒倾角、方位、落底点位置的精确计算及井下开拓巷道布置的优化,使井下开拓巷道布置布局更加合理。(3)采用先进的采煤方法,依托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对整个矿井的开拓方式和开拓巷道布置进一步优化。 四、井田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选择的优化 1. 工业场地位置的选择设计从井田两翼资源/储量平衡、开拓布置、井下运输距离、矿井通风、生产规模等因素进行了综合比较。经现场踏勘,适合布置矿井工业场地的位置为位于井田中部F167断层南部的一条近东西向的自然冲沟,该冲沟内1408钻孔所在的小支沟相对较为开阔(可利用面积约12ha),且位于井田的中央,适合做为矿井工业场地。故工

煤矿建设采区接替井巷工程议标文件(样本)

六号煤层采区接替井巷工程 议标文件 文件编号: *******************煤矿 年月日 第一章投标须知 一、议标与建设单位:********煤矿

二、工程名称:六号煤层采区接替井巷工程 三、工程地点:********** 四、工程内容: 井巷工程量*****m(其中岩巷*****m、半煤巷******m、煤巷******m,巷道规格、支护方式等见工程设计图)、铺轨*****m(其中双轨******m)。 如遇设计更改,以实际工程量为准。 五、承包方式: 除井下施工用轨道、提升系统、压风机、局扇、风水管路、监测监控系统由建设方提供外,其余采用包工包料。 施工单位用电按表计量收费,公共部分按设备功率计量收费。 六、质量验收标准: 按《贵州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二级标准进行验收。 七、投标单位资质等级 矿建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以上资质。 八、投标方须在投标前缴纳投标保证金:**万元(人民币),图纸保证金:*万元(人民币)。投标保证金由中标单位交纳。未中标单位的投标保证金,在中标结果公布后七个工作日内无息退还;中标单位的投标保证金在中标后自动转为履约保证金,合同履行完毕后无息退还。

未中标单位的图纸保证金,图纸交还后与投标保证金一起无息退还;中标单位的图纸保证金,在中标结果公布后七个工作日内无息退还。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投标保证金将被没收: 1.中标单位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签署施工合同; 2.中标单位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进入施工现场。 九、投标费用 1.投标方需缴纳议标文件费200元、评标费300元; 2.投标单位中标后,领取中标通知书时须缴纳中标服务费人民币万元,合同签定后七个工作日内须交纳安全保证金30万元。 以上款项由建设单位开具收据。 十、勘察施工现场及答疑时间 年月日点至日点。交纳图纸保证金、议标文件费、评标费后,同时领取图纸及议标文件。 答疑地点:施工现场(********) 联系人及电话:****** 十一、投标文件份数 一份正本,二份副本;施工组织设计三份。 十二、投标文件递交地点 开标现场。 投标人递交投标文件时,同时提交相应资格文件。企劳部

2020年(冶金行业)镇雄县煤矿采区设计(样本)

(冶金行业)镇雄县煤矿采区 设计(样本)

镇雄县河对门煤矿52采区设计 第2页 镇雄县 刘家坡煤矿 采 区 设 计 说 明 书 工 程 编 号: 2009001 核定生产能力: 5.0万t/a 设计单位(盖章):镇雄县刘家坡煤矿 项 目 负 责 人: 施世全 赵剑锋 煤 矿(盖章):镇雄县刘家坡煤矿 矿 长: 李贤宽 总 工 程 师: 陈传新 二00九年八月十五日 参与设计人员名单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矿井概况 (7) 第一节概况 (7) 第二节矿井地质 (11) 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 (23) 第四节煤矿生产各系统现状、能力及安全管理情况 (31) 第五节采区划分情况 (37) 第二章52采区地质情况 (41) 第一节采区概述 (41) 第二节采区煤层及顶底板特征 (42) 第三节采区地质构造 (44) 第四节煤质瓦斯煤尘 (45) 第五节采区水文地质特征 (46) 第六节采区储量 (48) 第三章采区布置 (50) 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定 (50) 第二节技术经济比较 (54) 第三节采区布置形式 (56) 第四节采区主要巷道位置的确定依据 (57) 第五节主要系统布置 (57) 第六节采区车场设计 (59) 第七节采区巷道服务年限、主要断面、支护方式 (59) 第四章采区生产系统设计及设备 (63)

镇雄县河对门煤矿52采区设计 第一节采区概况 (63) 第二节开拓系统 (63) 第三节采煤方法 (64) 第四节提升运输系统 (68) 第五节供电系统 (68) 第六节排水系统 (72) 附:采区生产设备配备表4-1 (72) 第五章安全设施设计及安全措施 (74) 第一节通风系统 (74) 第二节安全监控系统 (91) 第三节通讯、防尘、防灭火系统 (93) 第四节压风系统及避难硐室 (93) 第五节矿山救护及避灾路线 (95) 第六节安全技术措施 (97) 一瓦斯灾害防治措施 (97) 二综合防尘措施 (99) 三消防灭火措施 (99) 四水害防治措施 (103) 五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103) 六运输事故防治措施 (108) 七胶带输送机事故防治措施 (110) 八电气事故防治措施 (111) 附:采区安全及应急救援设备配备表 (113) 第六章采区接替和施工设计 (115) 第一节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15) 第二节采区内各区段采掘接替计划及工作面开采顺序 (116) 第三节生产能力验证及三量平衡管理 (117) 第四节采区施工计划 (119) 第五节采区巷道施工和掘进费用计算 (122) 第2页

煤矿井田开拓方式设计

矿井设计 一、井田概况 某井田含有两层煤,煤层厚度分别为1M 6m,2M 8m,走向长度8km ,倾斜长 度1860m ,煤层间距10m ,煤层倾角34°,煤层露头深度为72m ,设计生产能力 为180万t/a 。瓦斯等级属于低瓦斯矿井。地表较为平坦,水文地质简单,煤层 顶底板均为中等稳定砂岩。初步设计矿井开拓方式,并初步分析大巷布置方式, 同时设计井底车场。 二、井田开拓 一、储量计算 1、矿井地质资源量计算 t 2604025.1)86(18608000万=?+??=Z Z 2、矿井资源/储量计算 以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矿井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计算按下式计算: k Z Z Z Z Z Z M M b b g 333222112122111++++= g Z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b Z 111——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b Z 122——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112M Z ——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222M Z ——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333Z ——推断的资源量; k ——可信度系数,取0.7~0.9,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取0.9;地质 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取0.7。 根据钻孔布置,在矿井地质资源储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

是推断的。 根据煤层厚度和地质,在探明和控制的资源量中,70%的是经济基础储量, 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t Z b 万8.10936%70%6026040111=??= t Z b 万4.5468%70%3026040122=??= t Z M 万2.4687%30%6026040112=??= t Z M 万6.2343%30%3026040222=??= 因为地质条件简单,k 取0.9,则t k Z 万6.23439.0%1026040333=??= 则g Z =10936.8+5468.4+4687.2+2343.6+2343.6=25778.8万t 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可按下式计算)(1P Z Z g S -= 式中S Z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1P ——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筑物煤柱、露头煤柱、 水平面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之和。1P 按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的3%估算。 则t 25005.497%25778.8万=?=S Z 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t Z k 万3.20004%804.25005=?=

西南科技大学井巷工程课程设计样本

井巷工程 课 程 设 计 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成绩:

设计目的: ⒈巩固提高所学的专业知识, 使其理论联系实际。 ⒉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在设计、计算、绘图、查阅和运用科技文献资料、正确编写专业技术文件等方面的能力。 ⒋熟悉煤炭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规程、规范和技术规定等, 充分开发智力潜力, 建立全面经济观念, 为毕业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采用标准: 本次设计依据《井巷设计基础》、《煤矿安全规程》及《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设计内容: ⒈巷道断面设计 首先选择巷道断面形状, 确定巷道净断面尺寸并进行风速验算; 其次, 根据支护参数, 计算出巷道的设计掘进断面尺寸, 并按允许的超挖值, 求出巷道的计算掘进断面尺寸, 然后布置水沟和管线; 最后, 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 编制巷道特征和每米工程量及消耗量表。 ⑴钻眼爆破工作 ①爆破后所形成的断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光面爆破要求巷道超挖不大于150毫米,欠挖不得超过质量标准的规定。 ②爆破的岩石块度应有利于提高装岩生产率(一般不大于300毫米);有时还要求堆积状况便于组织装运和钻眼与装岩平行作业。 ③爆破后围岩震裂较小,不崩倒棚子和损坏设备。 ④爆破单位岩石所需炸药和雷管的消耗量低,钻眼工作量小,炮眼利用率

要达到85%以上。 (2)施工组织与管理 内容: 概论、矿井的基本情况,矿井建设的准备工作,矿井建设的施工程序,列表详细阐述,确定井巷工程的施工方案。 施工管理: 推行招标承包制和积极展开建设监理工作,深入了解招标投标方式与技术程序,加强设计管理,建立修改设计管理制度,加强材料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管理和建立技术档案,做好隐蔽工程的原始记录和工程验收工作,切实做好劳动力的培训与调配,切实做好工作平衡,认真抓好”概算、预算、决算”工作。 (3)安全生产 包括: 开采水平巷道、井巷的维修、通风、安全监测、爆破材料的储存、井下放炮、平巷运输,井下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安全出口。井下每一个水平到上一个水平和各个采区都必须至少有两个行人的安全出口并与通道地面的安全出口相连接.为建成两个安全出口的不沟。 目录 第一章巷道断面设计 (3) 第一节巷道断面选择及其它计算 (4) 第二节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及材料消耗 (9) 第二章钻眼爆破设计 (11) 第一节炮眼布置图 (11)

麦垛山煤矿矿井控制测量方案设计方案

麦垛山煤矿矿井控制测量方案设计方案 1.麦垛山煤矿概况 1.1.地理与人文概况 麦垛山井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东部地区,行政区划隶属灵武市宁东镇和马家滩镇管辖。该矿区交通十分便利,临近307国道、银青高速公路,距银川市约82Km,灵武市以东约70Km。井田内地形为低缓丘陵,区内地势较为平坦。麦垛山矿井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的主要供煤矿井。麦垛山矿井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的大型矿井之一,其产品用户主要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坑口点厂,煤机二甲醚和煤炭间接液化项目。 1.2.矿井设计概况 1.2.1.煤矿全称与归属 垛山煤矿隶属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公司设计。 1.2.2.井田位置与范围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马家滩镇境内,鸳鸯湖矿区南端,井田北以杨家窖正断面(麦垛山断层)为界,南以第32勘探线(地震M12线)为界;西以于家梁断层为界,东以红柳井田西部边界(重合)为界,整个井田呈北西~南东条带状展开,井田南北长约14Km,东西宽约4.5Km,井田面积约65Km2。 1.2.3.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根据井田煤层赋存情况及开采条件,设计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为8.00Mt/a,矿井服务年限为102a。 1.3.矿井工程概况 1.3.1.矿井开拓布置与运输方式 矿井开拓布置与运输方式见表1-1 表1-1 矿井开拓布置与运输方式

图1-1 麦垛山(投产时)主要矿井主要示意图 1.3. 2. 开采条件 麦垛山矿井储量丰富, 但开采煤层数量大20层之多,且煤层厚度及倾角变化均较大。井田内除2号、6号、28号煤层厚度局部厚度变化较大外,其余开采煤层厚度均较小,大部分为局部或大部分可采煤层。煤层厚度及倾角变化以及压茬影响对于工作面布置均产生不利影响。煤层厚度主要影响单位时间内采煤机的割煤能力。煤层倾角主要影响采煤机的割煤速度及工作液压支架的稳定性,影像设备性能的充分发挥。 1.3.3. 井口位置 设计确定矿井主副井分场地布置,主井井口位于20勘探线井田边界附近、磁~马公路以东处,副井场地位于井田南部F10断层以西于家梁周家沟背斜2005钻孔附近。麦垛山煤矿副立井、风井及工业广场分布如图1-2。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47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 井开拓方式(正式版)

编订人:某某某 审批人:某某某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 (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煤炭资源埋藏在山里或地下,必须从地面开掘一 系列的井筒和巷道通达煤层,才能进行资源的开采。 这些井筒和巷道构成矿井开拓系统。这些井筒和主要 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称为矿井开拓方式。 通常按井筒形式将矿井开拓划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 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4种方式,如图3-1所示。 图3-1 矿井开拓系统 1—平硐; 2—立井; 3—斜井; 4—斜巷

1.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是指利用垂直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当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厚,瓦斯、水文情况复杂等情况下广泛应用的一种开拓方式。 2.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是指利用倾斜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根据井筒位置和开拓巷道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片盘斜井和斜井分区式开拓。当煤炭储量较少时可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分区式开拓又分单水平分区式开拓和多水平分区式开拓。 3.平硐开拓 平硐开拓是指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采用平硐开拓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和采区设计样本

煤矿矿井初步、采区设计 一、设计原则 ㈠遵循国家发布的与煤矿建设项目有关的政策、规程、规范。 ㈡遵循上一阶段设计中所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及标准。 ㈢提高设计水平, 保证设计质量。使设计的矿井实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安全可靠。 二、设计的主要依据 ㈠已批准的煤矿矿井地质报告。 ㈡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规程和规范等。 ㈢其它有关支撑性文件及材料, 如采掘工程平面图, 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等。 三、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步骤 ㈠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程序 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 其它专项设计, 如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 →施工图设计。 ㈡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步骤

1、学习有关煤矿生产、建设的政策法规, 收集有关地质和开采技术资料, 掌握上级管理部门对设计的具体规定。 2、明确设计任务, 掌握设计依据。 3、深入现场, 调查研究。 4、研究方案, 编制设计。 四、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 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分为说明书、图纸、设备清册及概算书。 按照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下发的《云南省小型煤矿( 井工、露天) 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指导意见( 试行) 》、《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内容》及《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GB/T50554- ) 等的要求, 说明书主要内容为前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开拓、大巷运输、采区布置及装备、矿井通风、矿井主要设备、地面生产系统、地面运输、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电气及通信、地面建筑、给排水、采暖及供热、节能减排、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建井工期、技术经济等18个章节。 图纸主要分为采用及新制图, 其中新制的图纸主要有矿井开拓方式平剖面图、采区布置及主要机械设备布置平剖面图、巷道断面图册、矿

露天开采方案设计

露天开采方案设计 一、矿区开采技术条件 矿区含矿岩石为致密坚硬,不易风化的磁铁石英岩,稳固性能好。矿体围岩及夹石主要为角闪片岩、绿泥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等,其未经风化的新鲜岩石皆属致密坚硬的岩石,稳固性能好。上述各类岩石硬度为(10~12)度,极限抗压强度均大于1000kg/cm2,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可定为第二类块状岩石。据其地形、地貌,区内多形成陡坡、峭壁,且区内无大的断裂构造,矿体厚度大,连续性较好。故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型。矿石及围岩机械物理性质见表1。 二、方案设计 (一)露天开采境界圈定 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角的确定:设计参考类似矿山的资料并参考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最终边坡高度、开采工艺后确定露天采场的最终边坡角按50°设计。 开采深度的确定:开采深度主要参考矿山经济合理剥采比、矿体的勘探程度和圈定的矿量多少后确定。由于矿山勘探程度低,所以圈定露天开采境界主要圈定122b、333级矿体,本次圈定的矿量在15左右年的开采矿量范围内。经计算矿山经济合理剥采比为5t/t(4.1m3/m3)。 经圈定后确定矿山3线至1线最低开采水平为1920m水平,0线至2线最低开采水平为l980m。4线最低开采水平为2000m水平。 采矿阶段高度为5m,到最终露天开采境界时二个采矿阶段并段,最终阶段高度为10m,安全平台宽度为5m,阶段坡面角为70°;最高采矿水平2120m阶段,最低采矿水平为1920m阶段,最高剥岩水平为2190m阶段,露天边坡最大高度为230m。 (二)开拓运输方式 据《设计委托书》要求,矿山生产规模为60万t/a,年采剥总量为95万t。露天开采矿石量1335.4007万t,按矿石回收率95%,贫化率5%,计算可采出矿石1335.4007万t。按生产规模60万/a计算,矿山服务年限为23年。其中稳产期22年,每年生产矿石60万t,减产期1年,年生产矿石15.4万t。 根据矿山目前的现有条件,矿山可采用的开拓方式有两种:公路开拓运输方式和平硐溜井与公路联合开拓运输方式。

矿井开拓基础知识

矿井开拓 一、煤田、井田 1. 煤田划分为井田 在同一地质时期生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称为煤田。煤田的范围很大,面积由数十至数千平方公里,煤的储量由几亿到几百亿吨。一个大的煤田通常由几个或十几矿开采,划归一个矿井进行开采的煤田通常称为井田(或矿田)。井田的边界多以大断层等自然条件进行划分。 2. 矿井储量与可采储量 井田范围的大小,决定了矿井的煤炭储量和开采条件,是建设矿井的基本根据。井田范围内煤炭的埋藏量称为矿井储量,矿井储量中工业储量只有一部分能够采出,这部分储量叫做可采储量。 3. 矿井井型与服务年限 矿井生产能力指矿井一年内能生产煤炭的产量,又称为矿井年产量或井型。矿井范围内可采储量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计算其可生产年限,称为矿井设计服务年限。我国目前按设计生产能力把煤矿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分为若干个等级,目前我国井型系列如表2-2-1所示。 表2-2-1 矿井井型和服务年限 二、井田再划分 煤田划分为井田后,每一个井田的面积仍然比较大, 为便于开采,还必须将井田再划分为若干较小的区、段,以便有计划的按一定顺序进行开采。 1. 井田划分为阶段 开采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煤层时,通常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将井田划分为若干长条部分,每一个长条部分称为阶段,如图2-2-1所示。阶段大小一般用阶段斜长或阶段垂高来表示,它的走向长度等于井田走向全长。 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第一阶段-800-500-300-150第四阶段 图2-2-1 井田划分为阶段 H-阶段垂高;h-阶段斜长

阶段与阶段之间以水平面分界,分界面又称为水平面。布置有主要运输大巷和井底车场,担负该水平开采范围内主要运输和提升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水平常用该处标高、开采顺序和用途来表示,如图2-1中的-150、-300、-500、-800水平,又称为第一水平,第二水平以及运输水平、回风水平等。 阶段的开采顺序一般是自上而下依次进行的,在开采第二阶段时,第一阶段的运输水平可变为第二阶段的回风水平。 一个井田如果只有一个开采水平,称为单水平开拓,它适用煤层倾角在16°以下,井田倾斜长度较小的矿井;当用两个以上开采水平来开采井田时,称为多水平开拓。从技术经济的角度考虑,一个矿井最好用一个开采水平来保证矿井的年产量,这样生产组织、技术管理简单,技术经济指标较好。 2. 阶段内的布置 阶段内的布置有连续式、分区式和分带式三种。 ⑴连续式 当阶段内的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都较小时,可在井田的每一翼沿阶段倾斜全长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并且回采工作面可以由井田中央向井田边界推进(连续前进式开采),或者从井田边界向井田中央推进(连续后退式开采),这种布置称为连续式布置如图2-2-2所示。 a b 图2-2-2 阶段内的连续式布置方式 a-连续前进式开采;b-连续后退式开采 ⑵分区式 当阶段的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都较大时,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部分,每部分长度约为600~1200m,沿倾斜的长度等于阶段斜长,在其中有独立的通风和运输系统,这样的每个部分称为采区,这种布置称为分区式布置,如图2-2-3所示。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 井开拓方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349-38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煤炭资源埋藏在山里或地下,必须从地面开掘一系列的井筒和巷道通达煤层,才能进行资源的开采。这些井筒和巷道构成矿井开拓系统。这些井筒和主要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称为矿井开拓方式。通常按井筒形式将矿井开拓划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4种方式,如图3-1所示。 图3-1 矿井开拓系统 1—平硐; 2—立井; 3—斜井; 4—斜巷 1.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是指利用垂直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当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厚,瓦斯、水文情况复杂等情况下广泛应

用的一种开拓方式。 2.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是指利用倾斜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根据井筒位置和开拓巷道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片盘斜井和斜井分区式开拓。当煤炭储量较少时可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分区式开拓又分单水平分区式开拓和多水平分区式开拓。 3.平硐开拓 平硐开拓是指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采用平硐开拓时,一般以一条主平硐担负运煤、出矸、进风、排水、设置管路和行人等任务,在井田上部回风水平开掘回风平硐或回风井。当煤层赋存位置在较高的山岭、丘陵、沟谷中时可采用平硐开拓。 4.综合开拓 综合开拓是指借助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井筒形式从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

采煤概论——井田开拓复习题及解答

一、名词解释 01、井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田。 02、矿区——由一个机构所管辖的若干相邻矿井的总称(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中的一部分)。 03、井型——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Mt/a)。 04、阶段——沿煤层倾斜、按一定标高将井田划分为若干长条形部分,每一个长条形部分为一个阶段。 05、开采水平——布置有井底车场和主要运输大巷的水平。 06、采区——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块段,每一块段称为一个采区。 07、分段——在阶段范围内,沿煤层倾斜将阶段划分的若干适合于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的走向长条部分,每一个走向长条部分称为一个分段(也叫小阶段)。 08、分带——在阶段范围内,沿煤层走向将阶段划分的若干适合于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的倾斜长条部分,每一个倾斜长条部分称为一个分带或条带。 09、盘区——开采近水平煤层时,一般是在井田倾斜的适当位置沿煤层主要延展方向布置运输大巷,在运输大巷上下两侧划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盘区。 10、区段——在采区或盘区范围内,沿煤层倾斜将采区或盘区划分为若干适合于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的长条部分,每一个长条部分称为一个区段。 11、井田开拓(矿井开拓)——在井田内从地面开凿一系列井巷进入煤层,包括矿井主要巷道的布置与施工。 12、井田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主要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 13、主井——担负矿井煤炭提升或运输任务的井硐。 14、副井——担负人员、材料、设备和排矸等辅助提升或运输任务的井硐。 15、井巷——在煤层或岩层中所开凿的一切空硐。 16、硐室——长度较小、断面相对较大的特殊巷道。 17、开拓巷道——为全矿井、一个水平或两个以上采区服务的巷道。 18、准备巷道——为一个采区或两个以上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 19、回采巷道——为一个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 20、井底车场——连接井筒和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二、填空题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井田,既降低了煤柱损失,又减少了开采技术上的困难。 2、根据煤层倾角的大小,井田再划分一般有两种方法:非近水平煤层井田划分为阶段,近水平煤层井田划分为盘区。 3、阶段内的再划分一般有三种方式:分区式、分段式和分带式。 4、根据主、副井筒的形式,矿井开拓方式可分为四种: 平硐开拓、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和综合开拓。 5、根据矿车在井底车场内的运行特点,井底车场的形式可分为环行式和折返式两大类。 6、根据开采煤层的数目和层间距,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有三种:分层布置、集中布置和分组集中布置。 7、矿井巷道按倾角可分为水平巷道、倾斜巷道和 垂直巷道三大类。 8、矿井巷道按服务范围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 回采巷道三大类。

XX煤矿评估报告(模版

内部资料 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现场评估报告Degree of Coal Mine Safety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 Safety T echnology Center of Shandong Coal Mine Safety Supervision Bur eau

煤矿预填写内容要求: 1、按照以下章节分项填写,细分项可按照本矿情况酌情增减,生产系统内容尽量详实,管理内容尽量简化,不要填写科研内容; 2、按照省局要求,预填写的评估报告页数不要少于220页; 3、煤矿需准备好相关电子版文档(详见:煤矿需要准备的资料)。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评估对象及依据 一、评估对象 二、企业简介 三、评估主要依据及相关资料 (一)法律、法规 (专家组填写) (二)基础资料 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XXXX年) 2、生产能力核定报告(XXXX年) 3、《XX煤矿近期安全评价报告》

4、XXXX年度山东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汇总表 5、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表 6、煤炭自燃倾向鉴定报告表 7、煤层自燃发火期鉴定报告 8、煤层及顶底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与冲击倾向性鉴定报告 9、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XXXX年) 10、煤矿救护技术服务协议书(XXXX年) 11、运河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工种操作规程汇编 12、主要设备、设施、部件检测检验报告 13、矿井机械、电器设备(部分)产品合格证、隔爆合格证、煤安标志 14、井上下对照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充水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避灾路线图、供电系统图、排水系统图、监控系统图、防尘管路系统图、通讯系统图、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措施及其它相关文件 15、矿井应急救援预案(XXXX年) 16、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XXXX年) 17、其它有关资料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 【篇一: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 题目: 姓名: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钱程2012年 05 月 25日 目录 前言矿井概况 第一章井田开拓基本知识 第一节煤田划分为井田 第二节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第三节井田再划分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开拓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斜井开拓 第三节立井开拓 第四节平硐开拓 第五节井筒形式分析及选择 第三章井底车场 第一节井底车场组成 第二节井底车场的形式及其选择 第四章矿井开拓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井筒数目和位置 第二节开采水平的划分 第三节大巷布置 第五章采区车场形式 第六章采煤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 第一节采煤工作面生产组织管理 第二节采煤工作面质量管理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 前言矿井概况 调兵山市位于辽宁省北部, 煤炭资源丰富, 其煤炭储量占辽宁省煤炭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拥有国家八大煤矿之一的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是辽宁省最大的动力煤生产基地。铁煤集团矿区属超级瓦斯

矿,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函119952593号文件, 铁法煤田煤层气储量为: 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77. 303 @108m3, 控制煤层气储量 55. 863 @ 108m3。调兵山市区约有十万人口, 目前, 市区居民和商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中, 除用电以外, 型煤、液化石油气仍占有较大比例, 仅少部分居民使用管道燃气。周边工业园区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则以燃煤为主。煤炭等传统燃料的使用对调兵山市区大气环境及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燃煤烟气是该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注册,原铁煤集团成为其 控股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辽宁省北部调兵山市境内。铁法能源 公司是以煤炭生产为主,集煤层气开发利用、建筑安装、机械制造加工、建材、电力等于一体,多元发展的大型煤炭企业。本部由铁法、康平、康北三个煤田组成,累计探明工业储量22.97亿吨,截至2008年末,剩余工业储量17.68亿吨。2007年开始,铁法能源公司实施了走出去发展战略,挥师内蒙,进军山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内蒙古和山西先后通过合资合作方式争取到三块煤炭资源,累计控制煤炭资源地质储量超过了30亿吨,使集团控制的煤炭资源超过了50亿吨,为做强作久煤炭主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控股经营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辰公司一期改扩建工程已经竣工,2008年产煤44万吨,二期600万吨扩建工程正在紧张筹备之中。调兵山市铁煤集团是全国重点煤炭企业之一。矿区风天矸石粉飞扬污染大气 ,雨天矸石下泄冲压农田;矿区地表出现大面积沉陷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199年开始进行恢复性治理。方案确定以沉陷坑复垦为主,矸石山综合利用为辅的总布局。具体侧重防治技术,消化利用矸石为主线;侧重经济效益,抓开发利用为突破口 ;强调参与融资治理 ;各负其责落实到人。到现在共治理沉陷坑 824hm2 ,修建鱼塘 21处 ,开垦水田70hm2,新建苗圃70hm2 ,复垦旱田 667hm2,恢复住宅区1处 ,河道治理2km ,修复道路 5km ,开发建设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hm2 ,综合利用消耗矸石 133万m3,减少土壤流失4300万t,年综合经济效益达 702万元 第一章井田开拓基本知识 第一节煤田划分为井田 煤田具有很大的面积,有的煤田面积可达几百平方公里,储量达到几百亿吨。对于这样大的煤田,如果由1座矿井来开采,显然,技术、经济上是不合适的。因此,在开发煤田时,应当把划分为若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