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0.96 KB
- 文档页数:29
露天煤矿开采施工方案1. 引言露天煤矿开采施工方案是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稳定的运营,最大程度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而制定的。
本方案旨在确定开采方法、工程布置、安全措施等细节,确保在开采过程中充分保障工人生命财产安全,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前期准备2.1 勘探与设计根据煤矿地质勘探报告和相关设计要求,确定矿山地质特征、煤层赋存情况以及煤矿采场布置等参数,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
2.2 设备准备根据煤矿开采方案要求的设备清单,组织采购和调配相关设备,确保施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挖掘机、运输车辆、钻机等。
2.3 人员培训与安全知识教育组织开采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掌握煤矿开采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开采方案3.1 采场布置根据煤矿地质特征和煤层赋存情况,确定合理的采场布局,确保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与高效。
3.2 开拓工程根据采场布置,采用挖掘机等设备进行矿场地挖掘,开拓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开采工作面。
3.3 煤层开采根据煤矿地质特点,采用合适的煤层开采方法,如露天堆砂法、露天爆破法等,进行煤层的开采作业。
3.4 边坡稳定针对采场边坡进行稳定处理,采取支护措施和边坡加固工程,确保边坡的稳定与安全。
4. 安全措施4.1 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要求,避免产生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防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2 安全防护施工现场设置警示牌语,提示施工区域,确保工人和游客的安全。
同时,施工人员必须佩戴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4.3 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应对流程、事故报警机制、应急救援措施等,确保在突发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
5. 施工周期与进度控制根据具体的煤矿开采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周期和进度计划,通过严密的监控和控制,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6. 施工验收与总结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验收,确保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露天煤矿开采工程,位于我国某地区。
项目总投资为XX万元,工程规模为XX万吨/年。
工程主要包括露天煤矿开采、煤炭运输、煤炭洗选等环节。
施工工期为XX个月。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1)成立项目指挥部,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和管理。
(2)设立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3)成立各专业施工队,负责各自专业工程的施工。
2. 施工材料(1)设备: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皮带输送机等。
(2)材料:煤炭、水泥、钢筋、木材等。
3. 施工人员(1)技术人员:地质工程师、采矿工程师、测量工程师等。
(2)施工人员:挖掘机司机、装载机司机、自卸汽车司机等。
三、施工方案1. 开采设计(1)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确定露天煤矿的开采范围、开采深度、开采顺序等。
(2)确定煤炭开采方式,如露天剥离、地下开采等。
(3)制定煤炭开采方案,包括开采工艺、开采顺序、开采设备等。
2. 土石方剥离(1)采用挖掘机进行土石方剥离,剥离厚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2)剥离后的土石方通过自卸汽车运输至指定堆放场地。
3. 煤炭开采(1)采用挖掘机、装载机进行煤炭开采,开采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2)开采后的煤炭通过皮带输送机运输至煤炭洗选厂。
4. 煤炭运输(1)采用自卸汽车运输煤炭,运输路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2)煤炭运输过程中,注意安全、环保、节能减排。
5. 煤炭洗选(1)煤炭洗选厂采用重力分选、浮选等工艺进行煤炭洗选。
(2)洗选后的煤炭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四、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准备阶段:1个月2. 土石方剥离阶段:3个月3. 煤炭开采阶段:4个月4. 煤炭运输阶段:2个月5. 煤炭洗选阶段:1个月6. 工程验收阶段:1个月五、安全、环保措施1. 施工现场安全措施(1)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2. 环保措施(1)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保管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矿山设计方案范文一、概述二、矿山的背景和潜力本矿山位于地区,总面积为XXX平方公里,矿产资源主要包括XXX等。
经过勘探和评价,该矿山具有丰富的矿产储量和潜力。
同时,矿山的地质条件、区域交通、水源和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条件较为优越,为矿山的开发提供了便利。
三、矿山开采方案1.根据矿山资源的特点和储量,制定合理的开采规划。
结合现有的采矿技术和设备,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和方法,确保矿石的高效率开采和选别。
2.进行矿山环境评价,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矿山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和生态恢复等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矿山对环境的破坏,并确保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
3.制定矿山的安全生产措施。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推行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确保矿山的安全运营。
4.进行综合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煤矸石回收利用、尾矿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利用。
四、矿山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的矿山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矿山的正常运营和管理。
2.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
组织矿山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与其他矿山进行技术交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
3.建立矿山的监测和管理系统。
对矿山的生产、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矿山的正常运营。
4.加强社会责任和公众参与。
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积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矿山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设计方案的实施将为矿山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通过合理的开采规划和设备选择,能够提高矿石的开采率和品位,增加产量和产值。
其次,通过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措施,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事故的发生,提高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
最后,通过矿山的可持续利用和综合治理,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大方县兴凤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前言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是根据黔煤办字[2006]97号批准的年产9万t的扩界扩能建设项目。
按黔煤办字[2006]97号、黔国土资函[2007]109号、黔煤呈[2007]03号和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规项目建设的需要,完善有关法律手续,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特委托地区地方煤矿勘测设计队根据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于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开采方案设计。
但《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供的储量较丰富,完全能满足9万t/a生产规模矿井的服务年限的要求,故本开采方案设计按年产9万t生产规模进行编制。
我队与业主于2008年8月19日签定了委托书,根据《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我队地表现场踏勘收集的相关资料编制了《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一、概述1. 矿山位置、隶属关系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位于省大方县城北东,属大方县凤山乡所辖,地理坐标:东经105°43′53″~105°44′42″,北纬27°12′46″~27°13′42″,矿区位于凤山乡政府南东侧,326国道从矿区穿过,矿区距大方县城22km,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矿管函〔2007〕1598号文,对地区扩界扩能煤矿矿区围(资源配置)方案附表二,对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扩界围进行了批复,该矿地理坐标为:东经120º43′52″~120º44′42″,北纬27º12′28″~27º13′43″。
扩界矿区围拐点坐标见表2-1—1。
矿界形状呈长五边形,长2330m,宽1435m,面积1.8741km2。
准采标高+1619~+1739m。
2. 任务来源、编制报告的依据1)任务来源本报告编制受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之委托。
2)报告编制依据:(1) 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关于委托地区地方煤矿勘测设计队进行“《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开采方案设计》的设计任务委托书”;(2)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3)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地形地质及井上下工程平面图(1:5000)”;(4)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地质剖面图(1:5000)”;(5)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M8煤层资源量估算图(1:5000)”;(6)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M11煤层资源量估算图(1:5000)”;(7)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水、工、环综合地质图(1:5000)”;(8)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矿区及地面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三级评估)及附图、备案登记表;(9)黔国土资储备字〔2007〕602号-《关于<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10)2006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2006版);《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11) 黔煤办字[2006]97号;(12)黔国土资函[2007]109号文;(13)黔煤呈[2007]03号文;(14)2007年10月17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煤炭管理局、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的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止工作的意见》;(15)我队工程技术人员2007年10月在煤矿进行的现场调查资料。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方案设计- 1 -目录第一章、总论 ................................................ ................................................... ........... - 1 -第一节项目背景 ................................................ ................................................... ............................. - 1 - 第二节项目概况 ................................................ ................................................... ............................. - 2 - 第三节问题与建议................................................. ................................................... ......................... - 4 -第二章、矿井建设条件 .............................................................................................. - 5 -第一节概况 ................................................ ................................................... ..................................... - 5 - 第二节外部建设条件................................................. ................................................... ..................... - 7 - 第三节资源条件 ................................................ ................................................... ............................. - 9 - 第四节市场条件 ................................................ ................................................... ........................... - 17 - 第五节建设条件综合评价 ................................................ ................................................... ............ - 17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服务年限 ................................................ ................................ - 19 -第一节矿界范围与资源/储量 ................................................ ................................................... ...... - 19 -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 - 20 - 第四章、整合及变更前煤矿生产状况 ................................................ .................... - 22 -第一节整合前煤矿生产状况 ................................................ ................................................... ...... - 22 - 第二节变更前煤矿建设状况 ................................................ ................................................... ...... - 22 -第五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 ........................................ - 24 -第一节开采现状 ................................................ .............................................................................. - 24 - 第二节井田开拓 ................................................ ................................................... ........................... - 24 - 第三节井下开采 ................................................ ................................................... ............................... 39 第四节井下运输 ................................................ ................................................... ........................... - 43 -第六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 ........................................ - 46 -第一节概况 ................................................ ................................................... ................................... - 46 - 第二节矿井通风 ................................................ ................................................... ........................... - 48 - 第三节矿井灾害预防.................................................................... - 59 -第七章、矿井主要设备 ................................................ ............................................ - 99 - 第一节主斜井提升设备 ................................................ ................................................... ................ - 99 - 第二节运输上山提升设备 ................................................ ................................................... .......... - 106 - 第三节通风设备 ................................................ ................................................... ......................... - 113 - 第四节排水设备 ................................................ ................................................... ......................... - 116 - 第五节压风设备 ................................................ ................................................... ......................... - 118 - 第六节瓦斯抽放设备.................................................................. - 121 -第八章、地面设施 ................................................ .................................................. - 122 -第一节地面生产系统................................................. ................................................... ................. - 122 - 第二节地面运输 ................................................ ................................................... ......................... - 122 -- 1 -第三节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 ................................................... ............. - 123 -第四节矿井供配电................................................. ................................................... ..................... - 127 - 第五节监控、通信及计算机管理 ................................................ ................................................. - 127 - 第六节给排水 ................................................ ................................................... ............................. - 139 - 第七节采暖通风与空调 ................................................ ................................................... .............. - 142 - 第八节地面建筑 ................................................ ................................................... ......................... - 144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 .............................. - 147 -第一节环境现状 ................................................ ................................................... ......................... - 147 - 第二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执行标准 ................................................ ......................................... - 148 - 第三节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 ......................................... - 149 - 第四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 ................................................ ................................................. - 151 - 第五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投资 ................................................ ................................................. - 156 - 第六节环境影响评价................................................. ................................................... ................. - 156 -第十章、矿井节能减排 ................................................ .......................................... - 158 -第一节概述 ................................................ ................................................... ............................. - 158 - 第二节井下开采节能................................................. ................................................... ................. - 158 - 第三节地面建筑节能................................................. ................................................... ................. - 159 - 第四节矿井供电节能................................................. ................................................... ................. - 159 - 第五节机械设备节能................................................. ................................................... ................. - 160 - 第六节给排水、暖通及环保节能 ................................................ ................................................. - 160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计划 ................................................ ...................................... - 161 -第一节建井工期 ................................................ ............................................................................ - 161 - 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 ................................................... ................. - 162 -第十二章、技术经济 ................................................ .............................................. - 164 -第一节组织机构 ................................................ ................................................... ......................... - 164 - 第二节人力资源配置................................................. ................................................... ................. - 164 - 第三节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 ...... - 166 - 第四节财务评价 ................................................ ................................................... ......................... - 167 -附件:1、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设计委托书;2、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XX年颁发的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XX00830635;3、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4、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函[20XX]20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汇川区等十二县煤矿变更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5、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与某族某族自治县电力有限公司所签订“煤矿双电源安全- 2 -供用电协议书”;6、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与遵义市应急救援大队20XX 年10月签定的《遵义市矿山救援技术服务协议》。
首采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一、开拓方式矿井斜井开拓,主斜井斜长274m,倾角16°50′29″,净断面9.6m2,装备PVG1250型整芯阻燃胶带提煤,同时担负辅助进风任务;副斜井斜长150m,倾角24°41′46″,净断面10.3m2,装备JK-2×1.5E单滚筒绞车,担负矿井辅助提升和主进风任务。
斜风井斜长157.3m,倾角24°46′47″,净断面9.5m2,担负矿井回风任务。
副斜井落底标高为+730m,故矿井水平标高为+730m。
二、采区划分矿井划分三个采区,分别为一采区、二采区和三采区,其中一采区及首采区开采23号煤层,服务年限1.9年,二采区开采23-25号煤层,服务年限8.7年,三采区开采26号煤层,服务年限18.0年。
三、提升系统1、主斜井:斜长274m,倾角16°50′29″,净断面9.6m2,装备PVG1250型整芯阻燃胶带。
2、副斜井:斜长150m,倾角24°41′46″,净断面10.3m2,装备JK-2×1.5E单滚筒绞车。
四、通风系统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副斜井进风,主斜井辅助进风,斜风井回风。
斜风井装备FBCDZ№24型对旋轴流式风机2台,功率2×90KW。
五、排水系统矿井井下采用集中式排水,在一采区下部+680m水平建主排水泵房,矿井水经敷设在轨道下山、采区轨道运输石门及副斜井中的排水管排至地面。
主排水泵房选用了MD155-30 5型多级离心泵3台,正常涌水时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时2台工作;配套电机YB315S—4电动机,功率110kW,电压660V,转速1480r/min。
六、矿井供电系统潘津矿井为双回路供电,主供电源引自35kV皮里青变电站,线路全长约8km,电压等级为35kV,导线型号为LGJ-95。
矿井备用电源引自35kV 达达木图变电站,线路全长约8km,电压等级为35kV,导线型号为LGJ-95。
喜乐庆煤矿开采设计方案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第一节矿区概述喜乐庆煤矿位于盘县南部石桥镇境内,隶属盘县石桥镇管辖。
矿区范围:东经104° 32' 46〃〜104° 33' 54〃,北纬25° 35' 55〃〜25° 36' 31〃。
矿界形状为一多边形,走向长1762m倾向宽795m面积1.3991km2。
该矿直线距离盘县红果镇30km,距南昆铁路鲁番站8 km,距威箐站15 km。
盘县经水塘至响水公路从该矿区内经过,有简易公路与煤矿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详见喜乐庆煤矿交通位置图1.1 。
煤矿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据盘县气象局最近10年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15.2 C,日极端最高气温33 C,日极端最低气温-3.6 °C,年平均降雨量1382.9mm最大降雨量为1800mm最小降雨量为1000mm 雨季多集中在5〜9月,枯季多在12月至次年3月,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日照为1594小时左右,年无霜期273天左右。
区内内气候宜人,冬有凝冻,夏无酷暑,光照充足。
喜乐庆煤矿所在区域位于云贵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处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
区内地形以中山为主,内部多盆地和缓坡,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地貌如溶丘、洼地、峰丛、溶斗、伏流等分布普遍, 最低侵蚀基准面:+1565米左右。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夏旱、夏暴雨、秋绵雨、倒春寒、冰雹、凝冻等。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 —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烈度为切度。
矿山范围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工业广场及其周边也未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矿山及工业广场遭受现有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环境条件较好。
矿山外围地层出露地段山高坡陡,在长期的日晒雨淋作用下,沿岩层节理或裂隙岩层失稳,容易发生崩塌、错落,致使道路堵塞、建筑物遭受损坏。
煤矿开采设计规程1. 前言煤矿开采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对矿区的环境保护、矿工的安全以及煤矿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高效,制定一套规范的开采设计规程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煤矿开采设计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2. 矿区调查与选矿2.1 矿区调查矿区调查是煤矿开采设计的首要工作,应对矿区内地质构造、煤层分布、煤质状况、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详细调查,以确定开采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2 选矿在矿区调查的基础上,对煤炭资源进行评价与选择,确定适合开采的煤层和采矿方法。
应综合考虑煤层厚度、倾角、赋存状况、煤质、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
3. 采场布置3.1 采场布置原则在开采设计中,应遵循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保证煤矿安全、降低成本的原则。
采场布置应综合考虑采场结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通风排水、矿井支护等因素,确保开采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
3.2 采场布置要求采场布置应考虑到矿井的通风、排水、运输等要求,矿井的通风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气流环境,避免积气和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采场的排水系统应能有效排除矿井内的积水,防止水灾的发生。
此外,矿井的运输系统应满足煤炭和人员的安全快速出入。
4. 采矿工艺4.1 露天开采对于露天开采,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矿区环境,采取适当的采矿工艺。
包括爆破矿山、割煤机开采、煤矿选煤等工艺,以提高采矿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2 井下开采井下开采是传统的煤矿开采方式,应根据矿层厚度、倾角、赋存条件等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如综放工艺、长壁工艺、矿柱法等。
同时,应采取有效的瓦斯抽采、矿井通风、矿柱支护等安全措施。
5. 采矿设备采矿设备是煤矿开采中的重要装备,应根据采煤工艺和条件选用适当的采矿设备。
对于露天开采,可选用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设备;对于井下开采,可选用割煤机、掘进机、运输设备等设备。
6. 环境保护煤矿开采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矿区的污染和对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环境等的影响。
济宁三号煤矿十八采区河(湖)下开采方案设计济三煤矿井剩余资源涉及到河(湖)下开采的主要是一、四、五、十二、十八等采区。
现以十八采区为例,介绍济三煤矿河(湖)下开采方案设计。
标签:十八采区;开采方案;设计1 采区概况十八采区位于矿井北部,采区面积为 5.2km2。
本采区可采煤层为3上、3下煤层,3上、3下煤层以气煤为主,属炼焦用煤,本采区各煤层属低瓦斯煤层。
经过计算,十八采区资源储量为4366.9万t,可采储量为2904.83万t。
区内有南阳湖农场及二、三、四分场、航运新村、排灌站及养鸡场等建筑。
2 采区设计方案2.1 主要開拓巷道的布置十八采区设计利用北部辅助运输巷、北区辅助运输巷作为辅助运输、进风巷,利用北部胶带输送机巷、北区胶带输送机巷作为煤炭运输巷,利用北部回风巷、北区回风巷作为回风巷。
北部辅助运输巷、北部回风巷、北区辅助运输巷、北区回风巷沿3下煤层布置;北部胶带输送机巷、北区胶带输送机巷布置在3下煤层底板岩层中。
2.2 采区准备巷道的布置在北区辅助运输巷、北区胶带输送机巷、北区回风巷现停头位置,按原方位继续向西延伸,布置十八采区3下辅助运输巷、3下胶带输送机巷、3下回风巷,利用这三条巷道服务3下煤层。
3上煤层新布置一条3上辅助运输巷和一条3上膠带输送机巷服务于3上煤层,3上煤层两条巷道方位也为正西,由南向北依次为3上辅助运输巷、3上胶带输送机巷,3上辅助运输巷与3上胶带运输巷平距67m。
3上胶带运输巷与3下胶带运输巷重叠布置。
(1)3下辅助运输巷。
自北区辅助运输巷现停头位置向西平掘50m左右(预留轨道上部车场)穿过KF59断层,考虑无轨胶轮车运行的需要,再以7°坡度向下延伸887m,然后施工平巷169m(预留绞车房位置及轨道上、下部车场),再以6°30’坡度向下施工522m,至-810m水平,再施工平巷205m。
3下辅助运输巷全长1783m。
(2)3下胶带输送机巷。
自北区胶带输送机巷现停头位置向东65m 左右布置3下煤仓(直径8m,净高27m,容量约1100t),自煤仓向西水平施工90m,穿过KF59断层后,再以10°30’坡度向下延伸457m,见3下煤层后,原则沿3下煤层穿层布置,坡度一般2~5°,平均4°左右。
“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兴旺煤矿开采专题方案设计”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我泡了一杯咖啡,打开电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关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兴旺煤矿的开采专题方案,已经在我脑海中盘旋了好几天。
现在,让我以文字的形式,把这个方案呈现出来。
一、项目背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产业是我国能源产业的支柱。
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兴旺煤矿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为了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我们决定对其进行专题方案设计。
二、项目目标1.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确保安全生产。
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方案设计1.开采技术方案(1)采用现代化的开采技术,提高开采效率。
(2)根据煤矿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开采工艺。
(3)加强技术创新,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2.安全生产方案(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
(2)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3)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设施。
(4)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生产成本控制方案(1)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2)加强物资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4)推广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
4.生态环境保护方案(1)严格执行环保政策,确保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到位。
(2)加强矿区绿化,改善矿区环境。
(3)加强废水、废气、固废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四、实施步骤1.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分工。
2.对煤矿进行地质勘探,了解煤矿地质条件。
3.根据地质条件,制定开采技术方案。
4.制定安全生产方案,确保安全生产。
5.制定生产成本控制方案,降低生产成本。
6.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
7.对项目进行评估,确保方案实施效果。
五、预期效果1.提高煤矿开采效率,增加产量。
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保障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
4.改善矿区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矿开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本1. 概述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适用于煤矿开采工程的施工组织和管理。
方案旨在合理安排工程施工活动,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
2. 工程背景煤矿开采工程位于XX地区,总面积约XX平方公里。
该煤矿属于露天开采方式,预计开采期为XX年。
3. 施工组织方案3.1 施工方针根据工程要求,本方案提出以下施工方针:-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 合理组织施工队伍,确保施工进度。
- 高效使用施工设备和材料,降低成本。
3.2 施工流程1. 环境准备:清理工程现场,确保施工区域无障碍物。
2.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工作。
3. 预处理:进行采煤预处理工作,准备煤炭开采。
4. 煤炭开采: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进行煤炭开采。
5. 运输和处理:将采煤得到的煤炭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6. 施工总结: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3.3 施工组织措施为确保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方案提出了以下施工组织措施:- 设立施工指挥部,并明确职责和权限。
-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表。
- 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 定期进行施工现场巡查和安全检查。
3.4 施工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 对施工区域进行标识和警示。
-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 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
4. 监理和质量控制本方案规定了监理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由专业监理团队对施工活动进行监控和验收。
- 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设备,确保工程质量。
- 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质量评估。
5. 总结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本适用于煤矿开采工程,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措施,确保施工安全高效。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为某煤矿矿井开采工程,位于我国XX省XX市XX县,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煤炭XX万吨。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主井、副井、风井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为确保矿井安全、高效、优质地完成开采任务,特制定本专项施工方案。
二、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架构成立矿井开采施工指挥部,下设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物资设备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部门,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施工管理(1)施工进度管理:根据矿井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
(2)安全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安全法规和标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3)物资设备管理:合理配置施工所需物资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物资供应。
(4)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技能水平,确保施工质量。
三、施工工艺与技术1. 立井施工(1)采用全断面一次掘进法,提高施工效率。
(2)主井、副井、风井井筒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井壁厚度按设计要求施工。
(3)立井施工过程中,加强支护和排水工作,确保施工安全。
2. 采煤工作面施工(1)采用长壁工作面开采法,提高采煤效率。
(2)采煤工作面支护采用锚杆支护、锚索支护等,确保工作面安全。
(3)加强采煤工作面通风,确保工作面空气质量。
3. 矿井辅助系统施工(1)矿井通风系统:采用对旋风机,确保矿井通风良好。
(2)矿井排水系统:采用排水泵房,确保矿井排水顺畅。
(3)矿井供电系统:采用高压电缆,确保矿井供电稳定。
四、安全与环境保护1. 安全措施(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3)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2. 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扬尘、噪声等污染。
(2)加强施工现场绿化,改善施工环境。
(3)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法规,处理施工废弃物。
五、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前期准备:2023年1月-2023年3月2. 立井施工:2023年4月-2023年12月3. 采煤工作面施工:2024年1月-2024年12月4. 矿井辅助系统施工:2025年1月-2025年12月5. 矿井试运行:2026年1月-2026年3月六、结语本专项施工方案旨在确保矿井安全、高效、优质地完成开采任务。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方案设计- 1 -目录第一章、总论 ................................................ ................................................... ........... - 1 -第一节项目背景 ................................................ ................................................... ............................. - 1 - 第二节项目概况 ................................................ ................................................... ............................. - 2 - 第三节问题与建议................................................. ................................................... ......................... - 4 -第二章、矿井建设条件 .............................................................................................. - 5 -第一节概况 ................................................ ................................................... ..................................... - 5 - 第二节外部建设条件................................................. ................................................... ..................... - 7 - 第三节资源条件 ................................................ ................................................... ............................. - 9 - 第四节市场条件 ................................................ ................................................... ........................... - 17 - 第五节建设条件综合评价 ................................................ ................................................... ............ - 17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服务年限 ................................................ ................................ - 19 -第一节矿界范围与资源/储量 ................................................ ................................................... ...... - 19 -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 - 20 - 第四章、整合及变更前煤矿生产状况 ................................................ .................... - 22 -第一节整合前煤矿生产状况 ................................................ ................................................... ...... - 22 - 第二节变更前煤矿建设状况 ................................................ ................................................... ...... - 22 -第五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 ........................................ - 24 -第一节开采现状 ................................................ .............................................................................. - 24 - 第二节井田开拓 ................................................ ................................................... ........................... - 24 - 第三节井下开采 ................................................ ................................................... ............................... 39 第四节井下运输 ................................................ ................................................... ........................... - 43 -第六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 ........................................ - 46 -第一节概况 ................................................ ................................................... ................................... - 46 - 第二节矿井通风 ................................................ ................................................... ........................... - 48 - 第三节矿井灾害预防.................................................................... - 59 -第七章、矿井主要设备 ................................................ ............................................ - 99 - 第一节主斜井提升设备 ................................................ ................................................... ................ - 99 - 第二节运输上山提升设备 ................................................ ................................................... .......... - 106 - 第三节通风设备 ................................................ ................................................... ......................... - 113 - 第四节排水设备 ................................................ ................................................... ......................... - 116 - 第五节压风设备 ................................................ ................................................... ......................... - 118 - 第六节瓦斯抽放设备.................................................................. - 121 -第八章、地面设施 ................................................ .................................................. - 122 -第一节地面生产系统................................................. ................................................... ................. - 122 - 第二节地面运输 ................................................ ................................................... ......................... - 122 -- 1 -第三节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 ................................................... ............. - 123 -第四节矿井供配电................................................. ................................................... ..................... - 127 - 第五节监控、通信及计算机管理 ................................................ ................................................. - 127 - 第六节给排水 ................................................ ................................................... ............................. - 139 - 第七节采暖通风与空调 ................................................ ................................................... .............. - 142 - 第八节地面建筑 ................................................ ................................................... ......................... - 144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 .............................. - 147 -第一节环境现状 ................................................ ................................................... ......................... - 147 - 第二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执行标准 ................................................ ......................................... - 148 - 第三节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 ......................................... - 149 - 第四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 ................................................ ................................................. - 151 - 第五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投资 ................................................ ................................................. - 156 - 第六节环境影响评价................................................. ................................................... ................. - 156 -第十章、矿井节能减排 ................................................ .......................................... - 158 -第一节概述 ................................................ ................................................... ............................. - 158 - 第二节井下开采节能................................................. ................................................... ................. - 158 - 第三节地面建筑节能................................................. ................................................... ................. - 159 - 第四节矿井供电节能................................................. ................................................... ................. - 159 - 第五节机械设备节能................................................. ................................................... ................. - 160 - 第六节给排水、暖通及环保节能 ................................................ ................................................. - 160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计划 ................................................ ...................................... - 161 -第一节建井工期 ................................................ ............................................................................ - 161 - 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 ................................................... ................. - 162 -第十二章、技术经济 ................................................ .............................................. - 164 -第一节组织机构 ................................................ ................................................... ......................... - 164 - 第二节人力资源配置................................................. ................................................... ................. - 164 - 第三节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 ...... - 166 - 第四节财务评价 ................................................ ................................................... ......................... - 167 -附件:1、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设计委托书;2、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XX年颁发的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XX00830635;3、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4、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函[20XX]20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汇川区等十二县煤矿变更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5、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与某族某族自治县电力有限公司所签订“煤矿双电源安全- 2 -供用电协议书”;6、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与遵义市应急救援大队20XX 年10月签定的《遵义市矿山救援技术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