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合式住区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启示

混合式住区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启示

混合式住区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启示
混合式住区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启示

重庆市规划

设计研究院

25周年院庆

专版

25th A nn ive

rs ary o f CQUP DI

74

【摘要】鉴于中国大都市中日益显著的居住隔离

现象,对于住房选择的干预越来越依赖市场,而

现有住房政策、土地政策和城市规划忽视了住房

和社区的社会意义,应当在住房发展中让不同收

入阶层、不同类型家庭在社区和邻里层面混合居

住,享有同等的社会资源,使社会各阶层在城市

空间层面上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减轻由于居住空间分异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这一理想的实现必须依靠适度正确的制度干预。通过介绍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城市混合式住区发展的经验,引发更多从政策和实践等各个层面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探索。

【关键词】混合式住区;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

DEVELOPMENT OF MIXED-INCOME COMMU-NITY AND ITS REVELATION ON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METROPOLITAN CHINA YI Zheng ABSTRACT: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has obviously been intensified in metropolitan 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intervention in housing choice more relies on the market. Current housing policies, land polices, and urban planning neglect the social meanings of housing and community. The appropriate way in housing development is to mix different income stratum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households in communities and neighborhoods. All stratums can therefore share the same social resources and keep relative balance in urban space, and social problems caused by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can also be mitigate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deal should depend on appropriate institu-tional intervention.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experi-ences of developing mixed-income communities in USA,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his paper tries to initiate more exploitation in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housing development of metropolitan China.KEYWORDS: mixed-income community;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metropolitan China 中国大都市正面临着人口迅速增长和城市用地快速扩张的压力,但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中,居住仅仅被作为一种土地利用形式,而在住房政策安排中,又只考虑住房供给类型,住房和社区的社会意义却被忽视。鉴于中国大都市中越来越显著的居住隔离(residential segregation)

现象,本文对住房问题提出探讨,希望借此文抛

砖引玉,引发更多从政策和实践等各个层面对大

都市住房建设的探索。1 中国大都市中日益显著的居住隔离现象中国城市住房改革特别是住房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使得原来以单位为基础相对均衡无差别的各阶层混合居住模式已经被彻底打破,住房选择越来越依赖于市场,家庭收入成为最重要的制约因素。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一种以职业为基础,根据对组织、经济和文化资源占有情况来划分的新的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替代了改革开放前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各阶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日异显著(陆学艺,2002)。与此同时,一种以社会阶层为基础的居住空间结构正在形成:富裕阶层、中产阶层通过封闭社区将自己隔离起来(Tomba, 2004;Huang,2005;), “富豪区”通过壁垒森严的管理和追求奢华的住宅及环境,极力为精英(富豪)阶层营造隔绝其余阶层的“富人乐园”气氛(21世纪人才报,2002)。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群聚居在住房廉价,环境恶劣的城中村形成底层人群的隔离(吴晓,2003);下岗、失业、低工资等贫困家庭在地价低廉的老旧城区、年代久远的单位社区和城郊结合带的解困小区集中(陈果,等,2004;刘玉亭,2005;刘精明,等,2005)。社会阶层之

混合式住区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启示易 峥

【作者简介】

易 峥(1973-),女,博

士,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9-09-15【文章编号】1002-1329

(2009)11-0074-05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

75间隔离倾向的扩大, 影响了社会公平与稳定。受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的影响, 城市公共设施的配置不均衡分布, 不同阶层的居民无法对城市公共服务获得同等的接近性, 所享受的设施服务水平也有明显差别(刘冰,等,2002)。城市的新拓展地区(郊区)成为居住隔离最显著的地带(顾朝林,1997;吴启焰,2002),城市规划与住房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隔离的产生。例如,国务院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文件中虽然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但城市政府在执行该住房政策时往往从土地成本的角度出发,将经济适用住宅和廉租住宅建设在地点偏避、交通不便、设施不齐的地方,导致贫困家庭在地理上的孤立。又如,由于旧城地价上涨过快以及拆迁难度的增加,导致需要旧城改造的地段因为利润关系得不到开发商的垂青及政府援助的重建而衰败,成为贫困人口聚集的地区。对于商品住房建设,现行住房制度缺乏有效的措施调节住房市场分层,引导开发行为,间接导致了居住隔离现象的出现。2 混合式住区的发展与实践中国住房市场远未达到西方城市住房市场的成熟度,但类似西方城市中的居住隔离现象却已经出现。吉登斯(2000)曾指出当今西方社会有两种比较明显的排斥类型,一种是对于社会底层的排斥,一种是社会上层人士的自愿排斥。对于社会排斥的解决之路,吉登斯提出“包容性的平等”。“包容性”意味着公民资格,即社会的所有成员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其生活的现实中所拥有的民主权利、政治以及相应的义务、机会以及在公共空间中的参与和对公共空间资源的分享。居住隔离意味着不同阶层对不同质量的环境和服务设施的占有,是不平等的直接外在表现。吉登斯指出为营造包容性社会,实现混合居住和公共空间的复兴均是重要的手段(王彦辉, 2001)。混合式住区是使不同收入阶层、种族的居民在邻里层面上结合起来, 形成相互补益的社区,尤其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 使之不致被排除在城市主流社会生活之外(单文惠,2001)。2.1 美国混合式住区的出现与发展2.1.1 美国公共住房理想的幻灭与贫困和少数民族家庭的集聚美国的公共住房建设始于1920年代末的大萧条时期,为刺激建筑行业的就业而诞生。1932年美国住房法将公共住房计划下放到地方政府,联邦政府只提供建设资金补助和制定相应的条例来指导其运作。公共住房计划下放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贫困家庭聚集在中心区,因为郊区政府可以选择不提供公共住房。由于大量公共住房建于地价相对昂贵的内城,只有高密度建设才能负担

土地成本。而且为了降低开支,许多公共住房在设计和结构方面存在缺陷,在公共设施、环境、管理、保养等方面也很糟糕。除此之外,联邦政府有关公共住房的收入准入标准和租金规定,使得公共住房的住户构成成为绝对低收入的家庭(例如75%~85%的租户收入要低于当地平均收入的一半),公共住房中贫穷人口和边缘人口更加集中。地方政客想尽办法设置障碍阻止公共住房建设在白人社区,黑人在私人住房市场上又受到歧视,这样更多的黑人家庭聚集在公共住房。公共住房的发展现实使这一乌托邦式的理想在现实世界中幻灭,公共住房几乎成为收入和种族隔离的同义词(Schill, 1997)。贫困家庭的集中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诸如犯罪率增高、失业、严重依赖社会福利等(单文惠,2001)。威尔

逊(Wilson,1987)将其归纳为“底层文化”

(underclass culture),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应归咎

于内城中的穷人越来越孤立于中产阶级和工人阶

级,贫困家庭的聚集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联邦政府的公共住房政策,特别是住房要优先提供给最贫穷的人这一条。

2.1.2 混合式住房理念的源起

1960年代末期,多萝西?高特罗(DorothyGautreaux)与其他芝加哥住房局(CHA,ChicagoHousing Authority)的公房居民向联邦法院提出诉讼,状告芝加哥住房局使公房居民被迫居住在高度贫困和被隔离的社区,法院最终认定芝加哥住房局与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Department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歧视黑人租客,迫使他们集中在贫困的黑人社区中(Popkin,et., 2000)。

高特罗后来成为一种理念的代名词:公共住

房以及政府援助的住房应当分散化,即在一系列社区内分散分布。这一信念促使了美国联邦住房政策的变化,1970年代以来混合式发展开始在各地实验。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混合收入新社

区策略”(MINS,Mixed-Income New Communities

Strategy),此计划旨在推动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一方面使中等收入租户进入已有公共住房中居住,另一方面支持贫困家庭进入相对高收入的

社区(Schill, 1997;单文惠,2001)。

2.1.3 混合式住房的社会意义

不少学者认为社区和邻里对居民的生活会产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5周年院庆专版

25th A nn ive

rs ary o f CQUP DI

76

生深远的影响,MINS计划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

有助于打破贫困家庭在公共住房的集聚,减轻社

会孤立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MINS基于集体社会

化模式(collective socialization model),有助于

发挥社区中成年人对年轻人的榜样作用(Schill,

1997)。混合式社区中“社会资本”具有杠杆效应,

角色援助有助于个人进步和提供社会支持

(Briggs,1997)。

住房政策的制定者受到这些理论和观点的影

响,认为混合居住及贫困家庭分散化会带来许多

正面效应,例如:迁入中等收入社区可以使贫困

家庭的工作和受教育的机会增加;就业者可以成

为孩子们和失业者的榜样;相对高收入租客较好

的行为习惯对于低收入家庭具有榜样作用;社区

相对稳定,较之传统公共住房,换房率会下降;

为设法吸引较高收入的家庭,公共服务将变好;

因为较高收入住户的需要,住房的维护和管理会

比过去负责;其他机构、公共部门和商业部门更

愿意到混合型社区投资;居住服务计划会被列入

发展预算;如果援助住房可以提供给更多类型的

家庭,那么援助住房会得到更多的公众和政治支

持(Popkin et., 2000)。

2.1.4 混合式住房建设实践

在此背景下,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模式开

始在各个城市进行实践。这一系列公共住房建设

获得相当的肯定,例如位于纽约市西布隆克斯

(West Bronx)的新居住单元(New Settlement

Apartments)更新发展计划实现了不同收入和不同

种族人群的混合居住,相比完全由低收入阶层组

成的社区,这个新社区变得安全,根除了许多与

贫困社区相伴的问题。新社区犯罪率显著下降,

许多失业人口开始工作(Ceraso,1995)。芝加哥

的雷克帕克派里斯(Lake Parc Place)地区以往

衰败的社区因为混合式重建而焕发生机,居住质

量明显提升,社会环境也显著优于其他公共住

房,暴力犯罪已无踪影,居民对社区安全,住房

管理和维护表示相当的满意(Schill, 1997)。

不同阶层混合式居住建设不仅见于旧城公共

住房的复兴计划,而且在新城建设中也有迹可

寻。例如在科罗拉多州,新城市主义者提出精明

增长不只为富裕家庭,而是为所有人共享,他们

将不同收入家庭,不同住房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

方式在社区层面混合,创造出紧凑,充满地方感,

多样化,有吸引力,可步行的社区(Gendall,

2003)。

在建设实践中,有的地区采用经济平衡政

策,如纽约州使用“70-20-10”法则,即住户构

成为70%一般收入,20%低收入和10%低收入

老年人;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Montgomery)采

取区划/密度补贴方法,即开发商拿出一部分住

房以低于市场价出售或出租就可以获得超过正常

区划密度的修建标准;马萨诸塞州通过财政资助

的方式使发展项目中一定比例的住房提供给低收

入住户。实践证明不同阶层混合居住的模式只要

设计、建设和管理得当,租金合理,公共服务设

施和公共交通易达性好,并不会阻碍人们寻找好

的住房和环境(Hoffman,1995)。

2.2 香港新市镇发展中的混合式住区

香港有着全世界第二大的公营住房系统,约

50%的居民居住在政府公屋(李建正,2000),

1960年代以来将公共住房发展与新市镇建设相结

合,较成功地实现了城市的拓展。

香港在新市镇建设中倡导均衡发展的思路,

包括合理的房屋组合、社会组合以及均衡的人口

组合。在新市镇中,公营房屋与私人楼宇的比例

一般为6∶4,部分新市镇差不多是一半对一半(王

纪武,等,2002)。在香港新市镇中,早期的新市

镇较好地履行了均衡发展的思路,如沙田、荃湾,

但1980年代以来发展的新市镇由于区位较差、较

少的就业机会和设计公私住宅比率不尽合理,在

实施过程中偏离了混合发展之路。将军澳地区的

设计公私住宅比率为4∶1,一项电话访问显示将

军澳地区约三成中年人士待业,其中半成因为交

通费用高而影响区外就业意愿,而区内职位极其

有限(港专将军澳区居民就业障碍调查结果公

布,2005)。过高比例的公共住房使这些地区成为

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受教育程度较差

居民的聚居地,并且拥有较高比例的大陆新移

民,依赖综缓人口较多,社会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2.3 新加坡的居住混合发展策略

新加坡有着最成功的国家住房系统,约84%

的居民居住在政府组屋中,国家在直接介入住房

供给的同时,注重保持居住混合。例如,为保证

公共住房中不同种族的混合居住,专门制定了种

族定额政策(The Ethnic Quota Policy),规定了

邻里中华族、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民族所占比

例的上限,一旦某一种族居民达到上限,住房交

易就会受到这一规定的限制,以避免某一种族过

分集中于某一社区(Sin,2002)。

3 中国的混合式住区研究与实践

在中国,学术界和城市政府已经意识到居住

隔离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不和谐之音和社会不稳

77定的来源,因而开始探索在中国建设混合式住区的可行性。田野(2006)等人通过对重庆回龙社区的实地调查研究,得出混合居住模式具有一定的优点和可行性的结论,研究发现混合住区的低收入阶层居民相比同质社区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混合住区内的低收入阶层与其他收入阶层居民的社会距离相比更小,从而减少了社会排斥和自我隔离,而混合社区与同质社区相比,在整体社会距离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中提出了公共租赁住房的创新建设模式,即政府除统一建设一定数量的公共租赁住房外,在部分商品住房用地出让时,可配套建设占住房总建筑面积10%~15%的公共租赁住房,建成后产权归政府。这一措施虽然是针对廉租住房的建设,但通过政府的直接介入,客观上将形成廉租房与商品住房的混合,促进不同收入阶层的混合居住。4 启示吉登斯(2000)曾批判当前西方社会受新自由主义思想影响,过度依赖市场而产生的所谓“精英统治”会导致不同收入阶层的排斥与隔离加剧,成为大量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反观中国城市住房政策尚未对居住隔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制度设计方面缺乏混合式住区发展的理念,只考虑人们基本居住需求的满足,而没有考虑住区环境、质量和人们在社区层面上社会参与、社会交往和社会支持的需要。市场化转型带来的社会阶层分化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发展过程,但有必要将这种分化控制在一种良性的、社会普遍可接受的范围内,包括空间尺度上的相对平衡,应当通过让不同阶层的市民混合居住,享有同等的生活、学习和娱乐的条件,这一理想不可能由市场实现,只能依靠适度正确的制度干预。在住房建设中,倡导弹性发展不应仅停留在土地利用、城市功能的有机混合,还应该包含社会空间组织的弹性,应该学习香港在新市镇建设中所倡导的均衡发展理念,并将其延伸至社区和邻里层面,保证不同类型家庭、不同阶层人群在社区层面实现一定程度的混合居住。具体而言,应该(1)避免由于集中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人为地造成低收入阶层的聚集;(2)将政策性住房与商品住房有机结合,实现政策性住房一定程度的分散化,充分借鉴别国或地区在混合式住区发展方面的策略,比如通过一定的政策或条例要求开发商在发展过程中建设一定比例的政策性住房;(3)引导小区开发不同类型住房,以适应不同规模和不同收入家庭的需要;(4)加大公共投入,改善公共交通及公共设施,缩小社区外部环境的差异;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相对较多的区域,要特别保障公共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健全,在规划选址方面避免孤立、偏远的区位;(5)从加强社区建设入手,鼓励居民自发组织,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支持系统。笔者认为,城市政府应该从住房政策、土地

政策、城市规划等各方面入手进行试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混合式住区发展之路。学者和规划师应当密切关注和参与混合式住区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协助政府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混合发展策略。当前中国城市政府越来越多的是扮演一种企业家的角色,政府在考虑效率的同时,也应重视公平问题,避免因为收入差异经由市场选择后产生居住隔离现象,又由于不恰当的制度设计推波助澜。参考文献(References)

1Briggs X.de S.Moving Up Versus Moving Out: Neigh-borhood Effects in Housing Mobility Programs[J]. HousingPolicy Debate,1997,8(1):195-234.

2Ceraso K. Is Mixed-Income Housing the Key? An OldIdea is Becoming Conventional Wisdom as Private andPublic Affordable Housing Providers Create Mixed-IncomeMultifamily Housing[J/OL]. Shelterforce Online, March/April, http://www.nhi.org/online/issues/80/mixhous.html.1995.

3Hoffman M. Mixed-Income Housing: a New Direction in

State and Federal Programs[J]. Real Estate Issue,1995,20 (2):40-46.

4Huang Y Q. From Work-Unit Compounds to GatedCommunities: Housing Inequality and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in Transitional Beijing [A]. Ma L J C, Wu FL. Restructuring the Chinese City: Changing Society,Economy and Space[C].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Curzon, 2005.

5Gendall J.From Smokestacks to Schools:New UrbanistCommunity in Commerce City Designed to Combat Sub-urban Sprawl [J/OL]. A & E Quarterly, Summer,Abstract. http://colorado.construction.com/aequarterly/community.asp.2003.

6Popkin S J, Buron L F, Levy D K, The GautreauxLegacy: What Might Mixed-Income and Dispersal StrategiesMean for the Poorest Public Housing Tenants[J]? HousingPolicy Debate,2000, 11 (4), 911-942.7Schill M H.Chicago’s Mixed Income New CommunitiesStrategy: the Future Face of Public housing [A]? W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5周年院庆专版

25th A nn ive rs

ary o f CQUP DI

78

V. Vliet. Affordable Housing and Urban Re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M].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1997.

8Sin C H. Segregation and Marginalization within Public

Housing: The Disadvantaged in Bedok New Town,

Singapore[J]. Urban Studies,2002,17(2): 267-288.

9Tomba L.Creating an Urban Middle Class: Social Engi-

neering in Beijing [J]. China Journal, 2004,51:1-21.

10Wilson W J. The Truly Disadvantaged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11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

复兴[M].郑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2陈果,顾朝林,吴缚龙.南京城市贫困空间调查

与分析[J].地理科学,2004,24 (5):543-549.

13港专将军澳区居民就业障碍调查结果公布[R/

OL].http://www.hkct.edu.hk/chi/news/press_detail.

php?pr_id=64. 2005-04-21.

14顾朝林.北京社会极化与空间分异研究[J].地

理学报,1997, (5).

15李健正.金融风暴后之香港住房政策[R/OL].

Working Paper Series No.2, Department of Public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ttp://www.cityu.edu.hk/sa/working_paper/wp0002.

pdf.2000.

16刘冰,张晋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规划对策

探讨[J].城市规划,2002,26(12):82-89.

17刘精明,李路路.阶层化:居住空、生活方式、

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我国城镇社会阶层

化问题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3):

52-81.

18刘玉亭.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的社会空间[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9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0单文惠.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模式[J].城市

规划,2001,25(2):26-29.

21深圳市政府.关于实施《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

(2006-2010)》的通知[Z].深府[2006]216

号.2006.

22田野,栗德祥,毕向阳.不同阶层居民混合居住

及其可行性分析[J].建筑学报,2006(4):36-39.

23王纪武,张丽璐.香港新市镇建设的启示[J].

规划师,2002,18 (9):47-50.

24王彦辉.社区建设的“第三条道路”[J].华中建

筑,2001,19 (6):9-11.

25吴启焰.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与实

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6吴晓.“边缘社区”探察——我国流动人口聚

居区的现状特征透析[J].城市规划,2003,27

(7):40-45.

2721世纪人才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富人居住

在哪里[N/OL].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GB/shenghuo/76/123/20020802/791011.html.

2002.

共服务设施,及对恢复生产和恢复重建有先导作

用的基础设施项目,同时作好不适合建设地区居

民的过渡性或永久性安置。同时,要开始实施产

业和人口的布局调整与优化,突出重点,促进形

成城镇发展的新格局。

6.3 提升城镇化质量、完善城镇功能、提

高防灾减灾能力

提升各级城镇功能,适宜重点开发区域要优

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其余地区人口集

聚;全面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城

镇建设要严格执行新的地震设防标准,重点强化

城镇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6.4 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引导人口梯度

迁移、加强城乡统筹

采取梯度转移、培训加转移、就业加转移等

政策让搬迁人口移得出,住得稳,能致富。加快

新农村建设,以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

设施,吸引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居住,同时要加强

农村集中居住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本文摘自建设部资助课题《四川灾后城镇

重建安全、生态友好的规划模式与实践研究》,雅

安市灾后重建规划项目组成员:覃继牧、彭瑶玲、

易峥、何波、黄国玎、杨源、丁湘城、宋杨、黎

廷明、周梦麒、李勇强、刘成、刘敏、曹春霞、喻

昌林、李月臣、李乔。)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雅

安市城镇体系规划(2008—2010年)[Z].2008.

2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大学建筑

城规学院,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灾后

城镇重建安全、生态友好的规划模式与实践

研究[R].2008.

3中国科学院山地所.汶川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评价[R].2008.

(上接第68页)

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启示(安介生)

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启示 2014年11月26日07:59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安介生中华学术发展历来有批判继承、“以复古为创新”的独特方式与路径。尽管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否定与排斥,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破坏,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遗产并没有被完全遗忘。一批中国现代学者依然坚守在中国优秀学术传统的阵地上,并努力将中国固有的学术研究体系与现代西方优秀学术成果相互参照,奋发努力,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为中国学术赢得了尊严。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就是这样一种发展典范,其发展经验对于今天“国学”振兴及相关学科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首先,响应时代需求,经世致用,以振兴学术为救国图存之重要手段,成为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关键性的推动力。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与奠基者们都是怀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自尊心与责任感投身于学术工作的。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轫,始于20世纪前期中华民族严峻的生存危机。众所公认,以顾颉刚、谭其骧等人为核心创办的《禹贡》半月刊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向现代历史地理学转型与发展的主要标志。在该刊“发刊词”中,顾颉刚等人道出了创刊主旨:“……这数十年中,我们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真够受了,因此,民族意识激发得非常高……民族与地理是不可分割的两件事,我们的地理学既不发达,民族史的研究又怎样可以取得根据呢?不必说别的,试看我们的东邻蓄意侵略我们,造了‘本部’一名来称呼我们的十八省,暗示我们边陲之地不是原有的……而一般学历史的人,往往不知《禹贡》九州、汉十三部为何物,唐十道、宋十五路又是什么。这真是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极端的耻辱!在这种现象之下,我们还配讲什么文化史、宗教史;又配讲什么经济史、社会史;更配讲什么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这些言语,就是放在今日,也颇有振聋发聩的震撼力。 在国势危难之际,这些学者满怀忧国忧民之心,直白地反对“为学问而学问”的态度,并身体力行,切实提出了一些具体研究工作任务,致力于基础性的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如编撰《中国地理沿革史》,编绘《中国地理沿革图》,编辑《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以及考订校补历代正史地理志等。之后数十年,一批批研究者不忘当初的承诺与期许,为完成这些学术重任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成为中国现代学术事业的闪光点。其中,谭其骧主编的、由众多学者共同编绘完成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出版后,获得极高的赞誉,

中国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

1.都市区 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北京都市区、长三角都市区、上海都市区、杭州都市区、金华-义乌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等。 2.大都市带 概念:大都市带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大都市区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逐渐紧密连成一体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是一种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区域发展的现象。 世界大都市带 目前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以及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等。其中又以第一、第二个大都市带最为典型: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该大都市带简称波士华希(Boswash),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连绵带,沿着大西洋,北起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南到弗吉尼亚州,共涉及美国10个州。北端城市为波士顿,南端是华盛顿,中间以纽约为中心,依次排列着普罗维登斯、哈特福德、纽黑文、费城、巴尔的摩等一系列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延伸970km,宽50-160km,面积约为13.9万平方公里。据美国《幸福》杂志1977年的统计,美国50家最大商业银行中的28%,50家最大人寿保险公司的42%,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的33%,50家最大零售公司的42%,50家最大运输公司的28%都将总部设在这个大都市带内。另外,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这个大都市带不仅是美国政治中心,也是世界政治活动的中心地。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核心,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大城市,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江地区所形成的日本最大的大都市带。这个大都市带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面积的20%,居住人口达6000余万,集中了日本50%以上的人口,远远超过美国东北海岸的大都市带,人口密度也比后者高出3-4倍。东海道大都市带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全国工业企业和工业就业人口2/3,工业产值的3/4和国民收入的2/3,以及全国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开发机构。这一大都市带已成为日本群岛的重要发展轴心。 我国大都市带 上海大都市带(上海,南京,苏州,宁夏,杭州)、沈大都市带(沈阳,大连)、京津翼大都市带(北京,天津,石家庄)、成渝大都市带(重庆,成都)、长江中游大都市带(武汉,长沙,南昌)、吉黑大都市带(哈尔滨,长春)、珠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珠海,深圳,广州)、济青大都市带(济南,青岛)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文化立国”;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启示 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其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一国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亚洲地区,韩国首先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努力开发本国文化软实力资源,通过提升文化力提升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朴正熙政府为代表的韩国军政府以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试图从传统文化里寻找现代化的力量,因此政府集中全力扶持传统文化的发展,但扶持内容只限于所谓的“高级艺术”。1986年全斗焕政府在韩国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当中,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为“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90年卢泰愚政府颁布了《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提出“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的政策理念;1993年金泳三政府出台的“文化繁荣五年计划”将文化产业的开发作为重要目标之一。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后,金大中政府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紧急援助,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展开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改革与治理。在这个过程中,韩国政府逐渐意识到文化产业蕴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通过大力挖掘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兴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实现“文化立国”。1998年起,韩国政府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在内的“文化立国”纲领性法规,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全面统领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文化产业已经一跃成为韩国国内继制造业之后第二大支柱产业。 韩国从“文化立国”战略确立伊始就坚持走海外市场路线。“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韩国文化产品迅速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强国,并且形成了在东亚地区风靡的“韩流”现象。同时,韩国制造业也乘势而上,将一种富有创造力、注重设计的新文化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产业,制造业通过自主研发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人的不同产品、利用明星效应来刺激消费,并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手段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三星、LG以及现代汽车等著名公司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韩国也逐渐摆脱以往的“制造型”国家形象,开始向“韩国创造”过渡。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对于韩国较为发达的文化产业,我国还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有必要通过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适应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的需要。一、改革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核心依旧是分行业管理,是一种较为松散的混合性组织架构的制度框架。我国应设立统一的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制定发展预算等。同时,应在各地分别设立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负责管理本地的文化产业事务和落实文

韩流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启示

韩流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启示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样一个与中国有着几千年联系的国家,各种认同感必然会导致这样一种流行文化的盛行。但是,我们还是不禁会问:为什么韩国文化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席卷全国并形成潮流?其实,从文化背景来说,中国和韩国自古以来在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甚至族群上就有很深的渊源。通过几千年来的交流与融合,造就了两国极为相似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知识信仰。因此,两国之间的文化很容易被对方认同。再者,即便是在相近的文化也有差异,韩国文化所流露出的人情世态、风俗时尚和文化蕴含,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也就是导致“韩流”在中国流行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我们所欠缺和需要学习的地方。 一、韩国影视:与众不同的自强精神 其实,对韩国文化在中国的广泛流行,究其根源,韩国影视首当其冲,正是它的流行为“韩流”的跨国之旅创造了条件。中国和韩国自1992年建立外交关系后,1993年第一部韩剧《嫉妒》在中国cctv 播出,此后一系列有关家庭伦理,男女爱情的韩国电视剧开始出口中国,从此“韩流”开始了。此后,《星梦奇缘》《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等一系列韩剧的陆续引进,在中国掀起的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热潮。韩剧到底会对我们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应怎样对待韩剧也值得中国人深思。 首先物质上带来了经济效应,带来了空前的收视率。走在各大

城市的繁华地带,可以看到很多专门出售韩式服装的专卖店。尤其是年轻人,往往把韩式服装看作时尚的风向标。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很多大城市,兴起了韩国料理热。韩国料理味道独特,观众看到那些俊男靓女在韩剧中享受韩国料理的美妙神情,自然也想要亲身尝试一下。无形中带动了韩国的旅游业。导演们的镜头下,韩国是个美丽富饶的国家,看惯韩剧的中国观众自然也想身临其境地感受韩国的美丽风光。对于韩国旅游,韩国政府巧妙利用影视的影响,一度掀起中国游客去韩国旅游的热潮。 从更深的层面上说,精神上对中国观众的价值观产生影响。韩剧中很多故事向我们传递强大的现代意识,即强调个体最大程度的自由发展,对个体的充分尊重,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韩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白,如“我的人生”,“父亲又父亲的人生,自己要有自己的人生”,意思是每个人应该由自己负责,由自己来选择自己要走的路。自强精神也是韩剧中明显表现的一种价值观。乐观的态度来自于积极向上的精神,来自于对自己的信心,对前途的信心,韩剧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轻松开了的感受,更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不仅使生活多姿多彩,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而中国人应该从中吸取韩剧精华部分。贴近生活,讲道理不说教是其一大特色。一些中国内地电视剧有很浓的说教意味,故事有些脱离生活,让人感觉不是让观众看的,而是为政治服务的。另外,中国电视剧古装戏,战争戏,历史戏太多,现代生活剧太少,离现实生活

历史上中国文化对现在的启示

历史上中国文化对现在的启示 老师的中国文化对我很有启示意义,通过此课程让我认识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转化、变迁,更重要的是让我对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糟粕更有了深刻理解与认识。使我认识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国文化只是历史上文化历史上的一部分,精彩的一部分;而更多地负面的历史被许多人所遗忘,所抛弃,或者不愿意被承认。(以前只以为国外不承认历史,却忘记了自己。)通过学习此课程使我对中国近两千多年的历史有了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这是我的最大收获,对改变我的意识形态起到了很大作用,让我认识到历史上的中国文化对现在有很大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这其中给我的启示意义最大的是强盛的国家必须有统一、开放的文化;但是一时强盛的文化却换不来强大统一的国家。这其中两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千多年前华人引以为豪的唐朝和五代乱世之后的宋朝。前者在唐太宗的统治下确立了“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而人才又必须以德行、学识为准的治国思想。通过采纳魏征“偃武修文”的建议,锐意经籍,大兴文治,“解戎衣而开学校,饰贲帛而礼儒生”,努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实现了文化的繁荣,这其中最表层的体现就是唐代文化名人特别众多,而且从初唐到后唐不曾间断,而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和诗圣的杜甫并且有了“李杜诗篇万古传”的美谈。在此期间重视文教、修文兴学的思想代代相传,学校教育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这不仅给帝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成为唐王朝兴旺发达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惠及友邦,给周边国家及部族培育了许多英才,促进了那里社会的发展,强了与周边国家民族的文化交流及友好来往,形成了唐朝崇高的国际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的长安作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矗立了那么久的原因所在。 后者宋代经济发达,文化辉煌,农业飞跃,政治相对开明。那么为什么同样重视文化的宋代却走了另一条路,不仅国家算不上强盛,而且饱受战火洗礼,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原因就如老师讲到的是因为军事因素,而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人才任用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从而造成了此后宫廷的奸臣当道,党政频发,从而加速了宋王朝的灭亡。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文化不够统一。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国家要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要由政府鼓励人民支持倡导同意、开放的文化。当然这里的开放指的不是现在社会里低俗,有伤风化的弊病。

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 国务院批准实施到2020年北京上海之后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 西安,中国西北地区最大城市,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然而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西安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国务院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西安建设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又一国际化大都市。 未来大西安将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将逐步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大西安的规划范围将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市富平县,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面积12009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面积1280平方公里。200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西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时隔一年,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2020年西安建设成为8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国际上,国际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评判指标,在打造大西安的过程中,西安也将向这些指标奋进。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表示,到2020年,也就是说,还需10年,西安的目标指标大部分将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用10年达到国际化大都市指标 在国际上,国际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评判指标,在打造大西安的过程中,西安也将向这些指标奋进。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表示,到2020年,也就是说,还需10年,西安的目标指标大部分将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其中,城市规模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到2020年,大西安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00万-1000万人,到规划期末的2030年,大西安的城市规模将达到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200万人,进入国际化大都市之列。 在经济实力方面,2020年西安人均生产总值目标数据将达到10000美元,基本上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10000-12000美元的标准。 在国际交流方面,国际化大都市要求一半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外国金融机构数量100家以上,外籍人口比例5%-20%。目前西安跨国公司进驻数量还不到100家,外国金融机构数量6家,外籍人口比例只有0.08%,2020年目标数据跨国公司200家以上,外国金融机构、外籍人口都需大幅度增加。 轨道交通方面,国际化大都市标准为轨道交通客运比重将不少于50%,目前,西安2020年的目标数据为占比达到25%,未来10年肯定是西安轨道交通大建设期。 大西安辐射8个大城市 大西安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分别为: 第一层次大西安都市圈辐射范围 区域范围: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太原、包头、银川、兰州。

中韩商务文化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中国和韩国商务文化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1. 中国与韩国的概况对比 1.1 中国的概况 中国位于东南亚,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为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国旗为红旗。通用普通话,货币为人民币。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水平低。韩联社4月28日报道称,韩国银行和金融投资行业当日发布资料显示,去年韩国GDP为1.3万亿美元,为中国9.2万亿美元GDP的14.2%,即中国GDP规模约为韩国的7倍。而2003年,中国GDP规模是韩国的2.4倍。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韩GDP差距进一步拉大。 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成功和兴旺发达,在汉族中带有自己文化特有的意义和联想。 1.2 韩国的概况 韩国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面积 9.9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全国人口均为单一朝鲜民族,通用朝鲜语。货币为韩元,100韩元折合0.7416人民币历史上受我唐代文化影响很大。国旗为太极旗,白地中央为红、蓝两色太极图案,周围有四组八卦符号。白色代表土地,太极图和八卦由我国传人,象征宇宙永恒运动、均衡和协调,反映我国“易经”代表的东方哲理。受我国佛学、儒学影响很深,居民多信奉佛教、基督教和儒教,首都汉城文庙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祭孔大典。韩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经济发展水平居亚洲前列,外向型经济较发达。 韩国人喜欢白色,自誉为白衣民族,认为白色纯洁高尚,这种白色崇拜来自于北方阿尔泰民族对天神的崇拜。新娘在婚礼上往往身着白色礼服,现代房屋装修也多用白色。 1.3 启示 如果在韩国开展国际商务活动,要尊重当地的礼仪,饮食以及习俗。例如,可以身着白色衣服,这是韩国人比较喜欢的颜色。遇到长辈的话就用双手握手,公共场合让男士先行,因为在韩国的传统就是大男子主义,女人一般不与人握手。

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之路(下)

本次考试结束啦,您在此次考试客观题得分为 80.0 分! 您通过考试!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改变资源和能源消耗的方式应该是次要的。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 我们要减少农药、化肥及塑料薄膜的污染,农药生产部门、企业应该生产低残留、对 正确√ 环境污染较小的农用生产物资。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 自然资源是国有的,从社会主义原则上讲,它也应该是国有或者叫全民所有的。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 如果全面实行煤改气,首先要考虑气的来源保障问题。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 如果一个社会的一种产品、服务过度的、长期的由政府财政补贴,应该考虑进行制度 正确√ 上创新。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 由于农村是污染的中心,因此,我们搞污染治理,首先重点是农村。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7. 长江经济区列入国家战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全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的 正确√ 污染防治问题。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我们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设仅仅是生产领域和公共领域,无需向私人领域和生活领 正确√ 域延伸。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9. 跨区域协同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抓手。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 土壤本身没有流动性,地下水的污染流动也比较缓慢。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 构建生态环境的监管机制,我们更应该用()调解人们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能够 错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A. 行政手段 B. 法律手段

论韩流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力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论韩国影视文化对中国的新轰炸 系别: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班级:2012级广电班 学号:122001041014 学生姓名:李玉欣 指导教师:熊燕妮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韩国影视文化对中国的“新轰炸” 摘要:1997年,“韩流”正式进入中国大陆,“韩流”——韩国音乐、电影、电视、游戏及其他与韩国有关的文化产品,在其后的十多年间,受到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以及青少年们的欢迎喜爱,这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研究以“韩流”核心构成韩国影视文化为重点阐述对象,以韩国文化产业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当今韩国影视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关键词:韩流影视文化 “韩流”一词源于围棋,后用以指代韩国文化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广义的韩流包括韩国服饰、饮食等等;狭义的韩流则通常指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的地区性影响。“韩流”一词最早由中国媒体提出,后被韩国媒体及学术界广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国文化产业的输出。韩流现象在亚洲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在亚洲以外的地区亦逐渐发展。 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传统制造业遭受重创,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成为继日本后又一个通过实施国家战略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并且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短十多年间,韩国文化产业逐步占领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市场,从流行音乐、电影到网游、电视剧,“韩流”一度

席卷亚洲。韩国政府充分利用“韩流”扩散效应,以韩剧、韩国电影、动漫、游戏为“开路先锋”,有力带动了服装、餐饮、美容、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并且不断开发衍生产品,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 在这些产业中,不得不提的是韩国的影视产业。影视产业被作为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韩国政府不仅通过强制手段来保证国产电影在上映档期上的配额,给予专门发行国产电影的发行公司和专映国产电影的影院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并规定每家影院一年内播放国产电影不得少于126天。在政府有计划的支持下,韩国影视产业硕果累累,为韩国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以下通过对韩国影视文化的起源,以及其为何风靡亚洲做简要的概述。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春风吹拂,许多异国文化悄然进入。比如大和抚子、黑泽明为代表的日本文化,迈克杰克逊、滚石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同时,剧情凄美的韩国电视剧也进入全国观众的屏幕上。 《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对不起,我爱你》、《大长今》等剧集的热播,让当时中国的大街小巷每个人都在讨论剧中人物,幻想着自己的韩国世界,而后的H.O.T、东方神起、少女时代、SuperJunior、BIGBANG的乐队也相继被中国青少年所熟知并疯狂迷恋上。 还记得那个每天哼着Gangnam Style,网络疯狂模仿骑马舞鸟叔的日子吗?毫无疑问,韩国文化已经被大多数人群所接受。然而,韩国国内对这一现象并不感到乐观,表示“韩流”现象只是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而青少年没有收入来源,他们的经济能力很有限。此外,他们还担心中国政府会对韩国大众文化过多地进入采取限制措

古代科技创造对我们的启示

古代科技创造对我们的 启示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我国古代科技创造对我们的启示摘要:我国古代科技文明辉煌灿烂,创造了许多的世界奇迹。为中国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作出了不可小视的贡献,为后来世界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近代中国的科技文明远远落后与世界的发展,没有出现具有深远影响的科技成果与科技人物。继而有了“李约瑟难题”、“钱学深之问”。本文将通过罗列古代科技成果,来分析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 对我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简要介绍 中医中药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是其防病治病的实践技术。中国是数学古国,《九章算术》、《数术九章》是古代数学名着。中国还是天文学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新四大发明之外,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等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古代发明还可以列举出许多。 24节气堪称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的两个黄金时代。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古代仅唐以前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有都江堰、郑国渠、灵渠、龙首渠、京航大运河等。隋朝兴建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航行运河。这些工程无论在建筑规

模、技术水平还是在农业灌溉、航行、运输的获益等方面都是中世纪欧洲无法比拟的。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了点、线、方、圆等几何概念。《周髀算经》已有勾股定理的运算方法。成书于汉代的《九章算术》共收有应用题的解答方法246个,内容十分丰富,在算术、代数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特别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远远胜过古希腊的数学体系。祖冲之用“割圆术”求出的圆周率十分精确,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尤其需要提及的是我国古代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突出贡献—“四大发明,它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 指南针发明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人们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放在光滑的平面上,使之指出南北方向,这种指南仪被称为“司南”。北宋时已用人工磁化方法制造指南仪。曾公亮1044年编辑的《武经总略》一书记载了“指南鱼”的制造方法。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进一步说明了用铁针磁化制作指南针的方法。指南针发明不久,被用于航海,它指引着中国远洋船队航行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上,并在十二世纪传入阿拉伯,以后传入欧洲。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劳动人民从漂絮和沤麻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始于西汉。新疆罗布卓尔汉烽燧遗址出土的西汉古纸,都是植物纤维纸,质地还比较粗糙,东汉主管御用手工作坊的蔡伦,他凭借充足的人力物力,在总结工匠经验的基础上,以破布、树皮、旧麻为原料,改进

中国大城市政治地位综合实力排名

全国各大城市在中国区域地位排名 一个城市地位是有政治地位、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地域位置等综合实力决定的。 一、政治地位: 1、(直辖市 4 个):上海、北京、天津、重庆 2、(副省级城市 15 个):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沈阳、成都、西安、杭州、青岛、大连、哈尔滨、长春、济南、宁波、厦门 3、(一般省会城市 17 个):郑州、太原、昆明、长沙、石家庄、乌鲁木齐、兰州、合肥、福州、南宁、南昌、海口、呼和浩特、贵阳、银川、西宁、拉萨 4、(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城市和一般经济特区 17 个): 齐齐哈尔、吉林、鞍山、抚顺、本溪、唐山、邯郸、包头、大同、洛阳、淄博、徐州、苏州、无锡、淮南、汕头、珠海 5、(一般沿海开放城市 7 个):秦皇岛、烟台、连云港、南通、温州、湛江、北海 6、(各省比较大的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一部分城市的市委书记是省委常委 14 个): 大庆、九江、赣州、三亚、桂林、柳州、遵义、佛山、东莞、漳州、泉州、延边、延安、芜湖 二、中国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一览 1、中国首都:北京 2、中国两个特别行政区城市:香港、澳门 3、中国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4、中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广州、深圳、哈尔滨、长春、沈阳、西安、大连、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武汉、成都 5、中国七大军区驻地:北京、沈阳、兰州、济南、南京、成都、广州 6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八大网络中心城市: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沈阳

7、中国八大邮政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沈阳 8、中国七大民航管理局所在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沈阳、乌鲁木齐 9、中国六大铁路客运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 10、中国十七个铁路局所在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沈阳、郑州、济南、兰州、成都、南昌、哈尔滨、南宁、昆明、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太原 11、中国七个有电影终审权的城市: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武汉、沈阳、成都 12、中国九个国家土地督察局驻地:北京、沈阳、上海、南京、济南、广州、武汉、成都、西安 13、中国六个核幅射安全监督站驻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沈阳 14、中国人民银行九个分行城市(总行:北京):沈阳、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西安、成都、济南 15、中国科学院十二个分院城市(中科院:北京):长春、沈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合肥、乌鲁木齐 16、中国七个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大城市:北京、苏州、沈阳、成都、西安、南京、洛阳 17、中国八大通信、交换中心局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成都 18、中国电信四大节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西安 中国三大植物监测中心:北京、武汉、广州 19、中国电网七大节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沈阳、武汉、济南 20、中国四大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北京、西安、上海、桂林 21、中国五个拥有外资旅行社的城市: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深圳 22、中国金融管理、监督、结算中心:北京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金禅智06月完成时间:20年4摘要韩国原为制造业强国,18年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 99政府认识到产业单一所造成的经济脆弱,于是根据市场及时调整,走向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并确定文化产业为其一大支柱产业。金大中任总统后,韩国政府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将低消耗、1无污染、利润核心在于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2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随着战略的确定,在政策、法规、组织、资金上即刻全盘启动。在韩国政府的扶持下,韩国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0420年韩国文化产品己经在世界市到.%场上占35,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050国。20年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达5万亿韩元。而作为亚洲近邻的中国,无论D还是人口GP都远远超过韩国,但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存在着规模小、管理混乱和法律、题,法规不健全等问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借鉴韩国模式的成功经验和中国政府的努力,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必将繁荣。本文笔者将详细论述韩国文化产业的阐发展,述韩国模式给中国的启示:情,身中国文化应该立足国充分发掘自特色,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主题词:韩国;文化产业;中国;启示万方数据hdepetotKr’ut

eidsyeofesurnit TevlmnoSuhoaclrnutadstprtotoiausia inChnuhrJnnhhAto:icazipi06lAr20srcAbtatSuKrsosogucrgnBtainiotoadeth reuetbanmnfticutuAifaclaaunorynsnariaeazsgnsynta aecoidvlmnistiie raouibooendcsmdirleliutwsstnlfenmce petsreo.oSuoeadrfdnsidsnthaenclroha isitdrsuiovsek, uuS,tKrhseieiiuteajtgtmrtadtensamsiprnoefrDZuggrinSud remomtn.iahehed,hyeneiutbcetoatAt Kmenbitpsetotoaei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目录 中文摘要..........................................................................................I 一、绿色经济 (1) (一)绿色经济的概念与概念修订 (1) (二)绿色经济战略与传统经济战略的差别 (1) (三)夏季达沃斯年会刮起的绿色风 (3) 二、绿色经济之于中国 (3) (一)中国队绿色经济发展的态度 (3) (二)中国发展绿色经济任重而道远 (4) 三、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5) (一)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 (5) (二)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参与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 (6) (三)发展绿色经济环保部门大有可为 (8) 四、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中文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对地球资源的摄取与掠夺越来越激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形势日趋严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大气污染、森林衰退、草场退化、水生态恶化、生态功能衰退、食品安全、疾病横行、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地球已经很多次给人类发出了警告,如果人类再不珍惜地球这个唯一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那么,等待人类的将是地球给人类更严厉的惩罚,人类甚至难逃自取灭亡的命运。 于是,绿色经济应运而生。绿色经济本质就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绿色经济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当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努力去实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正式发展中的中国所需要的。 发展绿色经济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大战略。中国要抓住机遇,采取措施,为绿色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加快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关键字:绿色经济中国重要性

近代中国历史启示

近代中国历史启示(八年级) 八年级上册: 1、中国近代史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有民族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1)裸游就要挨打,国家的强大是平安的保障,广大中国人民要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探索。 4、近代化探索的启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怕牺牲,敢于斗争。 5、辛亥革命失败给我们的启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方案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6、新文化运动的启示: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解放思想,推动了人类文明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 7、中国共产党成立给我们的启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振兴之路,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使中国强大,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要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 8、国民革命失败给我们的教训:我党必须独立掌握武装力量。 9、抗日战争胜利的启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多行不义必自毙,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必胜。 10、解放战争的启示: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的解放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 八年级下册: 1、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的启示:发展经济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九年级上册: 1、从拿破仑夺权建国的过程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时势造英雄。 2、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南北战争最终北方取得胜利给我们的启示: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支持是战争的关键。 4、日本和俄国通过改革发展起来,对我们中国的启示:我国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开放,我国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知识技术,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九年级下册: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战胜邪恶势力。 2、从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要重视教育,坚持科技兴国的战略。 3、对日本右翼势力拒不修改历史教科书的认识:我们对日本政府的这一立场不仅表示强烈愤慨,更应时刻警惕军国主义复活,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我国古代科技创造对我们的启示

我国古代科技创造对我们的启示 (菅柄棋化工09-1班0966115115 化学与化工学院)摘要:我国古代科技文明辉煌灿烂,创造了许多的世界奇迹。为中国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作出了不可小视的贡献,为后来世界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近代中国的科技文明远远落后与世界的发展,没有出现具有深远影响的科技成果与科技人物。继而有了“李约瑟难题”、“钱学深之问”。本文将通过罗列古代科技成果,来分析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 对我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简要介绍 中医中药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是其防病治病的实践技术。中国是数学古国,《九章算术》、《数术九章》是古代数学名著。中国还是天文学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新四大发明之外,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等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古代发明还可以列举出许多。24节气堪称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的两个黄金时代。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古代仅唐以前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有都江堰、郑国渠、灵渠、龙首渠、京航大运河等。隋朝兴建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航行运河。这些工程无论在建筑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在农业灌溉、航行、运输的获益等方面都是中世纪欧洲无法比拟的。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了点、线、方、圆等几何概念。《周髀算经》已有勾股定理的运算方法。成书于汉代的《九章算术》共收有应用题的解答方法246个,内容十分丰富,在算术、代数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特别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远远胜过古希腊的数学体系。祖冲之用“割圆术”求出的圆周率十分精确,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尤其需要提及的是我国古代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突出贡献—“四大发明,它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 指南针发明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人们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放在光滑的平面上,使之指出南北方向,这种指南仪被称为“司南”。北宋时已用人工磁化方法制造指南仪。曾公亮1044年编辑的《武经总略》一书记载了“指南鱼”的制造方法。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进一步说明了用铁针磁化制作指南针的方法。指南针发明不久,被用于航海,它指引着中国远洋船队航行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上,并在十二世纪传入阿拉伯,以后传入欧洲。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劳动人民从漂絮和沤麻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始于西汉。新疆罗布卓尔汉烽燧遗址出土的西汉古纸,都是植物纤维纸,质地还比较粗糙,东汉主管御用手工作坊的蔡伦,他凭借充足的人力物力,在总结工匠经验的基础上,以破布、树皮、旧麻为原料,改进造纸工艺,制造出一批质量比较高的实用纸。造纸技术首先传到朝鲜和越南,七世纪传到日本,八世纪传到阿拉伯,十三世纪传到欧洲。

韩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f1855118.html, 韩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作者:孙晓倩王盈崔广兵 来源:《商情》2014年第51期 摘要韩国流行音乐、偶像剧、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席卷了我国绝大部分 的都市时尚人群——近几年,这股风潮愈演愈烈,已经遍布大街小巷,我们随处都可以听到温馨或激情的韩国流行音乐;在各个城市出现了众多韩国风味的餐馆、酒吧、韩国风格的服装精品小店;一些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穿着宽大衣裤,跳着韩国街舞的年轻人,也时常与我们擦肩而过。新的社会现象催生了新的词语,“韩流”一词应运而生,并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播媒体中频频出现。“韩流”是社会学家对韩国文化风靡、流行的一种统称,就是浸透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在国内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同时在中国的所有外境文化,毫无疑问的成为一种潮流甚至是主导。“韩流”就像“寒流”一样,带来风暴。无论是饮食文化、传统文化、还是娱乐文化、都在悄无声息的影响着中国民众生活,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韩流饮食文化娱乐文化影响如何对待 一、饮食文化 现在大街上的韩国美食店随处可见,一些具有营养价值的韩国料理如参鸡汤,杂烩,吸引了一大批注重营养的用餐者。韩国料理已经和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成为了深受中国人喜爱的又一异域餐饮。从饮食文化来看,很多中国人最后习惯了韩国美味,比起中国的传统美食,我们不断推崇的中国菜系,仿佛失去了它的诱惑力,泡菜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与泡菜相关的各种韩国风味登上了美食佳肴的舞台。很多人只是从众心理,当然很多中国民众把它看成一种时尚,也有着对外来文化的好奇。 二、娱乐文化 1、娱乐文化之韩剧 韩剧三宝是之韩国电视剧的演绎套路,从最开始的“车祸、癌症、治不好”的套路,逐渐演进到“长腿、养眼、纯土豪”、“星星”效应 (1)“炸鸡”拯救饲养业。在遭遇新一波H7N9的“禽流感”打击之后,家禽业一度陷入低谷。但自从《星星》播出后。“炸鸡和啤酒”套餐就奇迹地火了起来。 (2)奢侈品被迫全亚洲调货。从去年开始,中国的奢侈品行业走衰退路。不过,自从《星星》热播后,因为女主角千颂伊几乎每一集都变着花样穿出各种奢侈品,引无数粉丝疯狂追赶,导致奢侈品的销售额直线上升。

中国国防史对我们的启示

中国国防史对我们的启示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必定离不开国防。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国防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的出现,作为抵御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便产生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神州大地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国防也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从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国防遗产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其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锤炼,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出了自强不息、前仆后继、不畏强暴、卫国御敌的尚武精神,最终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疆域国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古代国防事业的基本趋势是由弱到强,再从强盛走向衰落。 从汉、唐、明、清等几个大的历史朝代看,国防事业也都是由兴而盛,由盛及衰。其间固然 不乏极盛之前的短暂衰落,衰败之后的一时复兴,但终其一朝由盛及衰的基本趋势是没有改变的。 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厚重国门,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统治者却奉行的国防指导思想却是“居安思奢”,“卖国求荣”;制定的国防斗争策略是“不战而败”,“攘外必先安内”。结果有国无防,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 1911年暴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帝国主义通过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掠夺;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中国依然是有边不固,有海无防,人民有家难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休养生息的环境,中国共产党顺民心,从民愿,不计前嫌,准备与国民党第三次携手,合作建国。但蒋介石背信弃义,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经过四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家王朝,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 了解了中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国防史,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首先我认为,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通过历史,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国家的经济总产值,这样才能提升中国的地位,才能让自己的国家变的强大,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让中国这只雄狮屹立于世界之上,不再让那段屈辱的历史重演。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别人侵略。我们自己一定要强大起来,首先要在经济上强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落后就要挨打,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得发愤自强。在鸦片战争中国是落后的,武器落后,科技落后,经济落后,最根本的还是社会制度落后。要发愤自强就要改造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国防。怎么样才能是国家发展、加强国防呢?只有我们国家的经济富有了,才能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搞国防、制造工业等等。经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