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均摊法计算晶包中的微粒数目

均摊法计算晶包中的微粒数目

均摊法计算晶包中的微粒数目
均摊法计算晶包中的微粒数目

晶体常识教学设计

课题研究目的:三维动画型课件对晶体结构教学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分析

晶体结构这部分内容能充分体现《考试说明》的以下要求:①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的想象能力。②能通过对模型、图形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认识和印象,并通过对这些感性认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③将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 ,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而教材中有关晶体的内容又比较分散,为使学生达到《考试说明》的上述要求,将教材给出的晶体结构示意图集中起来,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认真深入地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生现状分析

物质结构的理论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要求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同位素,化学键,键的极性,晶体的类型和性质等。考查主要集中在8电子结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微粒半径的比较,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化学式的推导及有关晶体模型的计算等,在体现基础知识再现的同时,侧重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策略

通过让学生了解晶体的初步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引出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利用三维动画演示培养空间想像能力和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客观规律。

四具体教案设计

[讲]为了描述晶体在微观空间里原子的排列,无须画出千千万万个原子,只需在晶体微观空间里取出一个基本单元即可。这种描述晶

面心立方

2、下图依次是金属钠(Na)、金属锌(Zn)、碘(12)

示意图,数一数,它们分别平均含几个原子?

钛矿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观察钙-钛矿晶胞结构,求该晶体

4、在碳单质的成员中还有一种混合型晶体

是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依靠作用力相结

合。每层内部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靠作用力

Clˉ的个数比是多少?

6、右图是CO2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其中有多少个原子?

教学回顾:

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采用讨论、比较、精讲、精练的教学方法。应用多媒

成绩分析

从及格人数、达B人数上看,整体情况正常。全班平均成绩79.28分,达B 人数35人。

学生练习中反映出的问题

1.答题不规范,错误难免

从试卷中反应出一些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对答题的规范化重视程度不够。

2.审题不仔细,盲目作答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有些学生审题不够仔细,甚至于不审题,就草草做解答。

3.基本规律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 知识迁移能力差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绝大多数错误的产生是由于考生对基础知识律掌握不扎实,对基本生物概念理解不清楚而造成的。

对教学和复习的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的理解、记忆、辨析,使之准确化

选择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且题量少分值大。因此,抓基本概念是提高分数的有效途径。经过一轮复习,知识虽然系统化,但一些相似的概念、原理,交织在一起,也越来越易产生干扰,这就需要将模糊的知识清晰化,含糊的知识准确化,相似的知识明确化。

2、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创新性上下功夫。需指出的是,提高思维能力,仍然离不开“精讲精练”。经常引导学生去分析,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就开阔了。

3、教给学生解题方法

主要指简答题。通过大量训练后,要注意总结提炼,得出一般解题方法。

4、注意习题设计及晶体结构的应用题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高锰酸钾固体的颜色为_______,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色。 2.冰、水、水蒸气是同种物质吗?___________;干冰和冰是同种物质吗?____ 3.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是同种变化吗?你能解释吗? 4.汞俗称水银,可作为温度计的材料,你能解释原因吗? 水能否作为制作温度计的材料呢? 夏天,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你知道原因吗? 二、合作~研讨~点拨 活动一、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 [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观察与思考” [现象记录] 【实验1】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_____。 实验2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实验2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 [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活动与探究”。 [现象记录] 实验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实验1说明了什么?实验2说明了什么?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 三、总结~反思~提升 1.活动一、活动二。 2.反思“预习交流”中的第4题,你能用微粒的观点来分析吗? 3.你能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解释“预习交流”中的第2、3题吗? 4.沙尘暴现象的存在能证明微粒具有运动的性质吗?海绵能够吸水的事实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吗? 5.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是多少? 50ml酒精与50ml酒精呢? 6.从热水瓶中倒完开水,塞瓶塞时,瓶塞总是往上蹦,这是什么原因? 四、自检~反馈~巩固 【课堂反馈】完成课本中“练习与实践”1-6题。

CAD计算网格土方量

PKPM场地土石方软件网格土方计算操作方法第一步:CAD文件处理部分 我们先将要处理的CAD文件备份,然 后对当前文件的图层进行操作。如我们只 需要原始控制点,原始高程点,平场控制 点,平场红线,等高线,离散点等图层, 那么我们可以把所有图层打开,然后关闭 以上图层(将这些图层前的“灯泡”关闭即 可),留在当前窗口下的图素对于土石方量 的计算来说是无效用的,可以框选后按 “DEL”键删除,也可以执行删除命令。最 后执行“文件-绘图实用程序-清理”命 令,清理掉所有多余的图素,然后保存为 2002及以下格式文件即可。如图所示: 当我们将此瘦身后的CAD文件导入到PKPM场地土石方软件之后,会对一些图层再次分层,我们 可以执行“视图-属性刷”命令将图层统一,然后删除掉CAD里面没有清理完全的无用图层,最后执行“文件-清理”命令,这样操作之后就只剩下我们算量时候用的上的图素了。

土石方量计算步骤及操作方法: 进入算量部分后,执行“新建工程”命令,新建一个工程,保存到一个文件夹下面,确定,进入软件计算界面。 1.执行“数据交互”命令,找到先前处理过的CAD文件,打开,输入比例系数1000,导入 DWG图形。 2.执行“数据处理——识别自然高程(设计高程)”命令,把当前图纸上的自然高程和设计高 程分别识别过来。 3.执行“数据处理——线段连接——自动连接”命令,把非闭合的边界变成闭合的边界。 4.执行“网格设计——施工网格生成”命令,布置好自己需要的大小的方格网,指定网格边 界线,裁剪掉多余的网格。 5.执行“网格设计——转换自然高程(设计高程)”命令,把自然(设计)高程的值计算到网 格交点上。 6.执行“土方计算——网点高程检查”命令,检查是否有网格交点上的高程值未计算完全。 7.执行“土方计算——网格土方计算”命令,计算出土石方量。 8.执行“工具表格——土方表格绘制”命令,插入土石方量的统计表格。 9.最后进行立体三维观察,看是否有错误的自然(设计)高程的数据出现,若有,要加以修 正后重新计算网格交点上的自然(设计)高程值,从而重新计算方量,统计出正确的土石方量。

晶胞计算习题答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1、【答案】(1)mol-1(2)①8 4 ②48③ 【解析】(1)铜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1个晶胞能分摊到4个Cu原子;1个晶胞的体积为a3cm3;一个晶胞的质量为a3ρ g;由=a3ρ g,得N A=mol -1。 (2) ①每个Ca2+周围吸引8个F-,每个F-周围吸收4个Ca2+,所以Ca2+的配位数为8,F-的配位数为4。②F-位于晶胞内部,所以每个晶胞中含有F-8个。含有Ca2+为×8+×6=4个。 ③ρ===a g·cm-3, V=。 2、【解析】 试题分析:本考查学生对知识综合利用能力,要求对晶胞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依题意画出侧面图,设正立方体边长为a,则体积为a3。,AC=4r, 故原子半径,根据均摊法得,每个正立方体包括金属原子 8×1/8+6×1/2=4(个),球体体积共

4×空间利用率为:. 考点:均摊法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3、(1)34.0% (2)2.36 g/cm3 【解析】(1)该晶胞中Si原子个数=4+8×1/8+6×1/2=8,设Si原子半径为xcm,该晶胞中硅原子总体积=,根据硬球接触模型可知,体对角线四分之一处的原子与顶点上的原子紧贴,设晶胞边长为a,所以,解得a=,晶胞体积=()3,因此空间利用率=×100%=34.0%。(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边长=,所以密度==2.36g/cm3。 4、【答案】(1)4(2)金属原子间相接触,即相切 (3)2d3(4) 【解析】利用均摊法解题,8个顶点上每个金原子有属于该晶胞,6个面上每个金原子有属于该晶胞,故每个晶胞中金原子个数=8×+6×=4。假设金原子间相接 触,则有正方形的对角线为2d。正方形边长为d。所以V晶= (d)3=2d3,V m=N A=d3N A,所以ρ==。 5、【答案】(1)YBa2Cu3O7(2)价n(Cu2+)∶n(Cu3+)=2∶1 【解析】(1)由题图所示晶胞可知:一个晶胞中有1个Y3+,2个Ba2+。晶胞最上方、最下方分别有4个Cu x+,它们分别被8个晶胞所共用;晶胞中间立方体的8个顶点各有一个Cu x+,它们分别被4个晶胞共用,因此该晶胞中的Cu x+为n(Cu x+)=(个)。晶胞最上方、最下方平面的棱边上共有4个氧离子,分别被4个晶胞共用;又在晶胞上的立方体的竖直棱边上和晶胞下方的立方体的竖直棱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 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 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 法的教育。 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 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 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知道物质、分子与原子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抽象理解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 2、知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4、熟悉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原子核的结构、离子的概念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教材及例题

、读识方格网图 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 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 a=10?40m 的若干 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 ,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H )和设 计 标高(Hn ),如图1-3所示. Λ=3‰ 二、场地平整土方计算 考虑的因素: ① 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② 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 ③ 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 ④ 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⑤ 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在设计文件上规定,如无规定: 4? 65 I +0 39 *0 02 3 -0 19 4 -0.5Λ 5 45 67 4j?> 43,94 43 73 44 U 鼻射 JJeo ÷ I BfiJD \ .-17 ?0 -117 00 -270 OO +25 90 \ 6 7 *0 30 \ < <0 *0 40 10 42 9 J J3 S9 4155 43.65 43 7b √1 71 44 |7 43 77 44 67 +263 00 *∣42 7∣ UQ 2i ? H56O? Il +097 12 +0 71 ? 044 +0.C6 S V 15 42.53 55 42 90 43 61 4?23 抽67 4? €7 4J 7? 44 17 +0 30 ?i1标扁 图1-3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图

A.小型场地一一挖填平衡法; B.大型场地一一最佳平面设计法(用最小二乘法,使挖填平衡且总土方量最小)。 1、初步标咼(按挖填平衡),也就是设计标咼。如果已知设计标咼, 1.2步可跳过 场地初步标高: H0=( ∑H1+2∑H2+3∑H3+4∑H4)∕(4*M)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M——方格个数. 2、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按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就近借弃土等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 Li 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 LX ix ± L yi y 3. 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 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 n------ 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 n). Hr------ 角点设计高程, H----- 角点原地面高程. 4. 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 +” ,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

晶胞计算习题

1、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铜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边长为a cm。又知铜的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_______。(2)下图是CaF2晶体的晶胞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Ca2+的配位数是______,F-的配位数是_______。②该晶胞中含有的Ca2+数目是____,F-数目是_____,③CaF2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只要求列出算式)。 2、某些金属晶体(Cu、Ag、Au)的原子按面心立方的形式紧密堆积,即在晶体结构中可以划出一块正立方体的结构单元,金属原子处于正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和六个侧面上,试计算这类金属晶体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2)(3) 3、单晶硅的晶体结构与金刚石一种晶体结构相似,都属立方晶系晶胞,如图: (1)将键联的原子看成是紧靠着的球体,试计算晶体硅的空间利用率(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下同)。(2)已知Si—Si键的键长为234 pm,试计算单晶硅的密度是多少g/cm3。 4、金晶体的最小重复单元(也称晶胞)是面心立方体,如图所示,即在立方体的8个顶点各有一个金原子,各个面的中心有一个金原子,每个金原子被相邻的晶胞所共有。金原子的直径为d,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M表示金的摩尔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晶体每个晶胞中含有________个金原子。 (2)欲计算一个晶胞的体积,除假定金原子是刚性小球外,还应假定_______________。 (3)一个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_____。(4)金晶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 5、1986年,在瑞士苏黎世工作的两位科学家发现一种性能良好的金属氧化物超导体,使超导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此两位科学家获得了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验测定表明,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4)(5)(6) (1)根据所示晶胞结构,推算晶体中Y、Cu、Ba和O的原子个数比,确定其化学式。(2)根据(1)所推出的化合物的组成,计算其中Cu原子的平均化合价(该化合物中各元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随堂练习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选择题 1.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2.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这一本质特点使化学处于所有自然科学的中心地位.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B.分子在物理变化中不会发生变化 C.原子化合形成分子,分子分裂变成原子 D.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②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③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⑤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也发生改变⑥氧化铜是由氧和铜组成,因此氧化铜是混合物() A.①⑦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4.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 n B.m = n +x C.m = n - x D.m = x - n

5.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原子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 C.原子、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解析: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B、由于CO2分子很小,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 C、分子之间有间隔,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 故选:D。 2.A解析: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 B、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排列方式,故B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C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3.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来保持.如金属单质,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但原子不可分。 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因为有些物质有原子、离子构成;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错误,应为化学性质; ③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说法正确,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 ⑤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也发生改变,说法正确; ⑥氧化铜是由氧和铜组成,因此氧化铜是混合物,说法错误,氧化铜是纯净物。故选C。 4.B解析:A、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不一定等于n;

晶胞结构及计算

晶胞结构及计算 一、键数与配位数的判断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晶体中的最小碳原子环由6个碳原子构成 B.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有阴离子 C.1 mol SiO2晶体中含2 mol Si—O键 D.金刚石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会和O2反应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的每个分子内一定含有共价键 B.原子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C.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D.金属晶体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 3.(2015·湖北黄石9月调研)晶体硼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已知晶体硼结构单元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其中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数目的顶点,每个顶点上各有1个B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个硼分子含有12个硼原子 B.晶体硼是空间网状结构 C.晶体硼中键角是60° D.每个硼分子含有30个硼硼单键 4.冰晶石(Na 3AlF6)是离子化合物,由两种微粒构成,冰晶石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位于大立方体顶点和面心,“”位于大立方体的12条棱的中点和8个小立方体的体心,那么大立方体的体心处“”所代表的微粒是________(填具体的微粒符号)。

5.某离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晶体中每一个Y同时吸引着________个X,每个X同时吸引着________个Y,该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2)晶体中在每个X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________个。 (3)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一个Y形成的夹角(∠XYX)为__________。 二、晶胞中的综合计算 6.(2017·成都七中高三上10月阶段测试)已知单质钒的晶胞为,则V 原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假设晶胞的边长为d cm,密度为ρg·cm-3,则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7.(2017·临汾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K2S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K+的配位数为________,S2-的配位数为________;若晶胞中距离最近的两个S2-核间距为a cm,则K2S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 g·cm-3(列出计算式,不必计算出结果)。

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

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 一、设计题目 ——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利用方格网法计算出场地平整时的土方量,其属于设计地面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地面是将自然地形加以适当整平,使其成为满足使用要求和建筑布置的平整地面。对于平整场地,合理设定土方工程量的大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总图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该设计的教学,进一步掌握利用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时的土方量的工程。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方格网法的基本原理 方格网法是将基地化分为若干个方格,根据自然地面与设计地面的高差,计算挖方和填方的体积,分别汇总即为土方量。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平坦场地。设计时要求填方和挖方基本相等,即要求土方就地平衡,平整前后这块土体的体积是相等的。 对于一块表面上崎岖不平的土体,经整平后使其表面成为平面。 设平整前的土方体积为V:

V=) (4)432(4 4 1 2 43212∑∑∑∑∑∑= +++ij j j j j h Pi a h h h h a 式中: V ——土体自水准面起算自然地面下土体的体积; a ——方格边长(m ); ——方格网交点的权值,i=1表示角点,i=2表示边点,i=3表示凹点,i=4表示中间点,其权值分别为1,2,3,4。 h 1j h 2j h 3j h 4j ——各角点,边点,凹点,中间点的自然地面的标高(m 3 )。 h ij ——各角点(或边点,凹点,中间点)的自然地面的标高(m 3 )。 设方格坐标原点的设计标高为x ,则整平后土体的体积为: ∑∑= 4 1 2 ' ) )((4 x f P a V i 式中: ——土体自水准面起算平整后土体的体积(m 3 ); x ——方格网坐标原点的设计标高(m ); a ——方格边长(m ); m ,i ——X 轴方向的放个数与设计坡度(%),从原点起,上坡为证,下坡为负; n ,j ——Y 轴方向的放个数与设计坡度(%),从原点起,上坡为证,下坡为负; 当土方平衡时,平整前后这块土体的体积是相等的,即' V V =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单元测试题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单 元测试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时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自学导航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铜是由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和构成的。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分子在不断地分子之间有。 3.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不同造成的。如氧气能,氢气能,而水却能,氧气由大量的构成,氢气由大量的构成,水由大量的构成。 4.分子是由结合而成的,如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原子和一个原子构成的。 5.水分子分解时,生成和,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 6.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改变。 (以上填改变或不改变)。 7.试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①气体易被压缩而液体和固体难压缩。 ②潮湿的衣服放在外面逐渐凉干。 ③糖逐渐溶于水中 ④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长话短说]: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指点迷津 试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和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什么不同 分析:如下图所示 液态水气态水

结合 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但是水分子没有变成其它分子,因而是一个物理变化。而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在该变化中,水分子变成了其它分子,因而是化学变化。但是在水电解的过程中,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变化,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成了原子而原子只是重新组合,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基础评价 1.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 B.氢气 C.氯化钠 D.铜 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水 B.二氧化碳 C.金刚石 D.氧气 3.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 A.冰融化成水 B.二氧化碳变成了干冰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了汞和氧气 D.碘加热变成了碘的蒸气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是否能构成物质 C.在化学变化中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 D.是否在不断地运动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大小和体积发生了变化 D.分子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 6.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真空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在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及测量

土方施工技术 场地平整 理论知识: 一、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公式与步骤 1. 读识方格网图 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所示. 2.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1)场地初步标高: H0=S(H11+H12+H21+H22)/4M H11、H12、H21、H22 ——一个方格各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M ——方格个数. 或: H0=(∑H1+2∑H2+3∑H3+4∑H4)/4M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2)场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 Li 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 Lx ix ± L yi y 3.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 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 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Hn------角点设计高程, H------角点原地面高程. 4.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所示).

图1-4 零点位置 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 式中x1、x2 ——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h1、h2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 a —方格网的边长,m. 确定零点的办法也可以用图解法,如图1-5所示. 方法是用尺在各角点上标出挖填施工高度相应比例,用尺相连,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将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它是确定方格中挖方与填方的分界线。 图1-5 零点位置图解法 5.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 按方格底面积图形和表1-3所列计算公式,逐格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量或填方量. 表1-3 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

如何描述物质的构成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是分子、原子、离子。物质的构成也有三种途径 1、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单质。 在描述这些物质的构成或结构时使用原子。例如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 2、有些物质是由原子先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 如气态非金属单质: 氧气氢气氮气氯气臭氧如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硫酸氯化氢酒精乙醇甲烷等 在描述这些物质的构成时使用分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硫酸是由硫酸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 3、有些物质先由原子通过得电子或失电子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再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结合构成物质。这些物质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和原子团构成,如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钙等等。 在描述这些物质的构成时使用离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如何描述物质的组成 在描述物质的组成时一律使用元素,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硫酸是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谁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在具体描述时应先区分清楚这种物质的构成。

1、以分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分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即它的分子是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如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氧分子,保持硫酸化学性质的微粒是硫酸分子。 2、以原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原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如铜原子保持铜的化学性质。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氦原子。 3、以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如保持氯化锌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锌离子,保持硫酸铜化学性质的微粒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几个决定 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活泼性) 质子数中子数之和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原子质量的大小)

C计算网格土方量

C计算网格土方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PKPM场地土石方软件网格土方计算操作方法第一步:CAD文件处理部分 我们先将要处理的CAD文件备 份,然后对当前文件的图层进行操 作。如我们只需要原始控制点,原 始高程点,平场控制点,平场红 线,等高线,离散点等图层,那么 我们可以把所有图层打开,然后关 闭以上图层(将这些图层前的“灯 泡”关闭即可),留在当前窗口下的 图素对于土石方量的计算来说是无 效用的,可以框选后按“DEL”键删 除,也可以执行删除命令。最后执 行“文件-绘图实用程序-清理”命令,清理掉所有多余的图素,然后保存为2002及以下格式文件即可。如图所示: 当我们将此瘦身后的CAD文件导入到PKPM场地土石方软件之后,会对一些图层再

次分层,我们可以执行“视图-属性刷”命令将图层统一,然后删除掉CAD里面没有清理完全的无用图层,最后执行“文件-清理”命令,这样操作之后就只剩下我们算量时候用的上的图素了。 土石方量计算步骤及操作方法: 进入算量部分后,执行“新建工程”命令,新建一个工程,保存到一个文件夹下面,确定,进入软件计算界面。 1.执行“数据交互”命令,找到先前处理过的CAD文件,打开,输入比例系数 1000,导入DWG图形。 2.执行“数据处理——识别自然高程(设计高程)”命令,把当前图纸上的自然高 程和设计高程分别识别过来。 3.执行“数据处理——线段连接——自动连接”命令,把非闭合的边界变成闭合的 边界。 4.执行“网格设计——施工网格生成”命令,布置好自己需要的大小的方格网,指 定网格边界线,裁剪掉多余的网格。 5.执行“网格设计——转换自然高程(设计高程)”命令,把自然(设计)高程的 值计算到网格交点上。 6.执行“土方计算——网点高程检查”命令,检查是否有网格交点上的高程值未计 算完全。 7.执行“土方计算——网格土方计算”命令,计算出土石方量。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基础练习卷

课时6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4) 单元知识网络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2.原子的构成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如下 121 ?= 碳原子质量某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5.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指点迷津 已知某原子中共有82个粒子,其中有30个粒子不带电,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多少?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该原子是什么原子? 思路分析:因为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所以30个粒子显然是中子,余下的粒子共52个是质子数与电子数之和,又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质子数与电子数都是26,即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约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所以相对原子质量是56,该原子为铁原子。 基础评价 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 ) ????????核外电子 中子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数 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中

A.打气筒能把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 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 D.海绵吸收水分 2.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相对原子质量是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子数是53 B.核外电子数是53 C.中子数是53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是125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分子和原子都是不断运动的 D.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4.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的事实是() A.湿衣服放在外面晒干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C.硫加热变成硫蒸气 D.大块冰糖变成小块冰糖 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 B.铁 C.氯化钠晶体 D.氩气 6.下列各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的是() A.空气 B.液化气 C.冰水 D.糖水 7.某原子失去电子后,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带了正电 B.该原子的质子数发生了变化 C.该原子带了负电 D.该原子的相对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变 3.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相反粒子所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教材及例题(详细)

一、读识方格网图 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米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1-3所示. 图1-3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图 二、场地平整土方计算 考虑的因素: ① 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② 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 ③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 ④有一定泄水坡度 ,满足排水要求. ⑤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在设计文件上规定,如无规定:

A.小型场地――挖填平衡法; B.大型场地――最佳平面设计法(用最小二乘法,使挖填平衡且总土方量最小 ). 1、初步标高(按挖填平衡),也就是设计标高.如果已知设计标高,1.2步可跳过. 场地初步标高: H0=(∑H1+2∑H2+3∑H3+4∑H4)/4米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米——方格个数. 2、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按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就近借弃土等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Li 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Lx ix± L yi y 3.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 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 .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 (以“+”为填,“-”为挖),米; 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Hn------角点设计高程, H------角点原地面高程. 4.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所示).

晶胞计算习题答案

1、【答案】(1)mol-1(2)①8 4 ②48③ 【解析】(1)铜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1个晶胞能分摊到4个Cu原子;1个晶胞的体积为a3cm3;一个晶胞的质量为a3ρ g;由=a3ρ g,得N A=mol-1。 (2) ①每个Ca2+周围吸引8个F-,每个F-周围吸收4个Ca2+,所以Ca2+的配位数为8,F-的配位数为4。②F-位于晶胞内部,所以每个晶胞中含有F-8个。含有Ca2+为×8+×6=4个。 ③ρ===a g·cm-3, V=。 2、【解析】 试题分析:本考查学生对知识综合利用能力,要求对晶胞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依题意画出侧面图,设正立方体边长为a,则体积为a3。,AC=4r, 故原子半径,根据均摊法得,每个正立方体包括金属原子 8×1/8+6×1/2=4(个),球体体积共 4×空间利用率为:. 考点:均摊法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3、(1)34.0% (2)2.36 g/cm3 【解析】(1)该晶胞中Si原子个数=4+8×1/8+6×1/2=8,设Si原子半径为xcm,该晶胞中硅原子总体积=,根据硬球接触模型可知,体对角线四分之一处的原子与顶点上的原子紧贴,设晶胞边长为a,所以,解得a=,晶胞体积=()3,因此空间利用率=×100%=34.0%。(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边长=,所以密度==2.36g/cm3。 4、【答案】(1)4(2)金属原子间相接触,即相切 (3)2d3(4) 【解析】利用均摊法解题,8个顶点上每个金原子有属于该晶胞,6个面上每个金原子有属于该晶胞,故每个晶胞中金原子个数=8×+6×=4。假设金原子间相接触,则 有正方形的对角线为2d。正方形边长为d。所以V晶=(d)3=2d3, V m=N A=d3N A,所以ρ==。 5、【答案】(1)YBa2Cu3O7(2)价n(Cu2+)∶n(Cu3+)=2∶1 【解析】(1)由题图所示晶胞可知:一个晶胞中有1个Y3+,2个Ba2+。晶胞最上方、最下方分别有4个Cu x+,它们分别被8个晶胞所共用;晶胞中间立方体的8个顶点各有一个Cu x+,它们分别被4个晶胞共用,因此该晶胞中的Cu x+为n(Cu x+)=(个)。晶胞最上方、最下方平面的棱边上共有4个氧离子,分别被4个晶胞共用;又在晶胞上的立方体的竖直棱边上和晶胞下方的立方体的竖直棱边上各有4个氧离子,它们分别被4个晶胞共用;中间立方体的水平棱边上共有8个氧离子,它们分别被2个晶胞共用,因此该晶胞中的氧离子个数为n(O2-)= (个)。所以晶体中Y、Ba、Cu、O原子个数比为1∶2∶3∶7,化学式为YBa2Cu3O7。 (2)设Cu的平均化合价为x,由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3)+2×(+2)+3×x+7×(-2)=0,x=+(价)。Cu2+与Cu3+原子个数之比为2∶1。 6、【答案】(1)g·cm-3或g·cm-3(2)6∶91 【解析】(1)因为NiO的晶体结构与NaCl的晶体结构相同,均为正方体。从晶体结构模型中分割出一个小立方体,其中小立方体的边长为Ni2+与最邻近O2-的核间距离即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真题

第三章(一)构成物质结构的基本微粒 一、单选题 1. (2017·深圳)“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甲、 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D、乙、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2. 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3. (2017?自贡)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 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4 B、58 C、82 D、140 4. (2017?甘肃)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分类观:纯碱和烧碱从组成上都属于碱 D、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5. (2017?内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三态变化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隙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C、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2 D、Al3+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6. (2017?威海)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 量相差不大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7. (2017?上海)双氧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方框内应是() 8. (2017?来宾)下列各种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9. (2017?来宾)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10. (2017?临沂)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11. 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 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12. (2017?荆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13. (2017?怀化)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练习题

《第3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堂自我评价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 A.液态空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锰 D.水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再发生改变 C.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 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 3.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其主要论点有: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②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③同类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从现代观点看,这三点不正确的是() A.②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4.一个离子转变为原子,发生的变化是() A.失去一定数目的电子 B.得到一定数目的电子 C.不得电子也不失电子 D.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 5.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电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质子、中子、电子)为() A.18 B.40 C.58 D.62 6.一种微粒的原子核内含有n个质子,核外共有n+1个电子,则该粒子一定属于() A.原子 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二.非选择题 7.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的。请列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常见物质名称,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等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等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等等。 8.原子由和构成,二者因而原子呈电中性。阳离子带正电是因为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是因为质子数电子数。

9.根据结构示意图,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微粒: (1)当n=8时是_____,(2)当n=10时是______,(3)当n=11时是_____。 10.下列微粒:①分子②原子③电子④原子核⑤质子⑥中子⑦离子,带正电的是,带负电的是,不显电性的是,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质量最小的是,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11.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H2(2)MgCl2(3)Na2CO3(4)Ca(OH)2 12.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均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的 通过此表,除了可以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 (2) (3)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