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为理念,以培养质量为核心,培养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高级化学化工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人文素质和科学技术修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较强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能在化学化工、医药、环保、商检等领域从事职业工作、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化学专门人才。

2.基本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和化学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基础化学实验、中级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化学化工或涉及化学化工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

(1).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具有高尚品德、奉献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化学基本原理和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交叉学科如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知识。

(4).具备在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精细化学品、材料和环保等方面从事职业工作、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5).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工程和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6).掌握一门外国语,有一定的听说能力,能顺利阅读专业外文文献;

(7).掌握必要的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三、学制和修业年限

1.基本学制为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和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

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四、培养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方针,以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构建“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院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行学分制管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实现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五、毕业要求

1.学分要求

学生毕业应修满159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46学分(含必修课40学分,选修课6学分),专业教育课程83学分,包括专业基础课程46学分以及专业核心与拓展37学分(含必修课30学分,任意选修课程7学分),专业实践30学分(其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不能互相替代)。

2.毕业条件

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且所得学分的结构符合要求。

六、获得学士学位条件

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海南师范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若干规定》,授予学士学位。

七、时间安排

四学年教育教学基本时间安排表

八、课程设置

(一)通识教育课程安排表(46学分)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影片或电视节目;考察少管所、戒毒所、旁听法庭审判等。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影片及电视节目等。

3.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开展大学生辩论赛、组织社会实践专题考察等。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学科专题学术报告会、社会实践专题考察等。

(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46学分)

课程类别课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实验

(践)

课时

专业基础课必

05023003高等数学

(B)5656341

37

分05023004

高等数学

(B)5454332

06023003普通物理

(B)54486332

院06023004普通物理

(B)54486333

07122111大学化学

实验(一)4242231

院07122112大学化学

实验(二)4545232

07124113大学化学

实验(三)40+5040+502+23+33

07123114大学化学

实验(四)30+5030+501+23+34

07122115大学化学

实验(五)4242235

07122116大学化学

实验(六)4848236

试07124175化工原理825032445考试

07122185化工制图3232225考试

07124196结构化学6464446考试

小计7433523913747

07132205计算机专

业应用3232225

查选

修07132215化工工业

分析3232225

查07132226专业英语3232226考

查 9 学分

07132236 绿色化学与化工 32 32 2 2 6 考查 07131247 文献检索 16 16 1 2 7 考查 07132257 化学史

32

32

2 2 7 考查

小计

144 144

9

10

合计

887 496 391 46 57

(四)实践课程(必修课,30学分)

九、辅修专业培养计划

1.辅修专科专业培养计划

应用化学专业(为其它专业学生设置)辅修专科培养方案

必修课程(27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

时理论课

/实验

(践)课

学分

建议

修读

学期

考核

方式

开课

单位备注

07123011无机化学

(一)46341考试

院必须修满30 学分方可授予海南师范大学辅修专业专科证书

07123022无机化学

(二)50332考试

07123033分析化学54343考试

07123043有机化学

(一)50333考试

07123054有机化学

(二)50334考试

07123065物理化学

(一)50335考试

07123076物理化学

(二)45336考试

07122111大学化学实

验(一)42131考试

07122122大学化学实

验(二)45232考试

07124133大学化学实

验(三)40+501+233考试

07123144大学化学实

验(四)30+501+234考试小计6023035

2.双学位、双专业辅修培养计划

应用化学专业(为其它专业学生设置)辅修双学位、双专业培养方案必修课程(45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

时理论课

/实验

(践)课

备注

07123011无机化学

(一)46341考

修满

50学

分,

符合

相关

规定

者,

可授

予海

南师

范大

学本

专业

毕业

证书

或学

位证

书。

07123022无机化学

(二)50332考试

07123033分析化学54343考试

07123043有机化学

(一)50333考试

07123054有机化学

(二)50334考试

07123065物理化学

(一)50335考试

07123076物理化学

(二)45336考试

07124084仪器分析7248/24464考试07124175化工原理8250/32445考试

07122111大学化学实

验(一)42231考试

07122122大学化学实

验(二)45232考试

07124133大学化学实

验(三)40+502+233考试

07123144大学化学实

验(四)30+501+234考试

毕业论文(毕

业设计)10周10

小计7565042

执笔人:校对人:审定人:

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精细化工和材料合成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具有从事精细化工生产、材料合成与研制、产品分析检测等专业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化工、材料、质检、环保、医药、轻工、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化工合成、分析检测、新材料研制和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无机、有机、分析、物化、高分子等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 2、掌握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基本的数理分析运算能力。 3、系统掌握无机、有机、分析、物化、高分子等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及应用分析能力。 4、掌握化工原理和化工分析及材料合成等基本理论及实验技能,具有从事化工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分析检测、精细化工产品和新材料研制的能力。 5、初步具备科研论文写作和专利申请等科研素质和应用技能。 6、具有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达到国家

规定的外语等级水平。 7、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网络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检索本专业的中英文资料和有关科技信息的基本技能。 8、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专业方向 1、工业分析方向:学习和掌握工业分析方面基本技能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能够利用现代分析仪器从事质量监督、石油、化工、环保、轻工、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分析检测及相关工作。 2、精细化学品合成方向:学习和掌握合成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及精细化学品合成的相关理论及工程技术知识,能在化工、涂料、轻工、医药等部门从事技术支持、工艺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3、绿色催化方向:学习和掌握绿色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应用及光催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有从事催化剂产品及过程开发的能力,能胜任化工、能源、材料、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中相关的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四、素质与能力分析表(表一)

应用化学专业科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70302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Applied Chemistry 二、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Bachelor of Engineering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系统的应用化学及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熟练的实验技能、科学和工程素养良好的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应用化学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印制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材料化学与工艺、应用电化学与电子化学品、微电子工艺与电子化工等领域的研发、设计、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应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具备如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1. 掌握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2. 通过良好的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锻炼,使学生掌握应用化学的原理和应用方法,能独立进行原理效应分析、观察新现象,具备把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较强的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强、团队精神强,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4. 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与前景。 五、专业特色 围绕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课程,使学生既具有电子技术知识又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一定的印制电路与印制电子技术、微电子工艺、电子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等综合素质能力的高级科研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人才。 六、课程设置与修读要求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文化与教育发展需要,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及相关领域专业基础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教师教育相关理论,具备现代教师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在基础教育部门或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 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工基础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4.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中学教学基本现状;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水平; 7.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的标准; 8.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化学 (二)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教学院长签字: 教学系主任签字: 浙江大学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化学系是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宽厚数、理、生物、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化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能挑战化学发展前沿,解决生命、材料、环境、化工等领域中化学问题能力的高级人才。毕业生主要作为化学及相关学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生源,也可在科研机构、大中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及管理工作。 培养要求 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化工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运用机算机获取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独立开展科研和开发工作的能力。学生们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将拥有专业的素质和潜能,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专业分为基地班和普通班,采取滚动制,优秀学生进入基地班。 专业核心课程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谱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中级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 教学特色课程 全英文教学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 双语教学课程:物理化学 原版外文教材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研究型课程:综合化学实验 讨论型课程:现代化学导论 计划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8学分+5学分 (1)思政类5门11.5+2学分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第一学年春夏 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第二学年春夏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第三学年秋冬 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 (2)军体类 5.5+3学分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第二学年秋 031E0020 体育Ⅰ 1.0 第一学年秋冬 031E0030 体育Ⅱ 1.0 第一学年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第二学年秋冬 031E0050 体育Ⅳ 1.0 第二学年春夏 03110021 军训+2.0 第一学年短学期 体育达标+1.0 (3)外语类9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计算机类5学分 1)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3学分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30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40 VB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2学分 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秋冬 211G0090 计算机技术创新与社会文明 2 秋冬 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课程) (5)导论类2学分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建议在第一学年秋冬修读。 (6)其他通识课程15学分 学生在历史与文化(3学分)、文学与艺术(3学分)、经济与社会(3学分)、沟通与领导(1.5学分)、科学与研究(1.5学分)、技术与设计(3学分)等6个课程组中选择修读。 2. 大类课程 38.5学分 (1)自然科学类32.5 学分 1)必修课程11门28.5学分。 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第一学年秋冬学期 061B0180 微积分Ⅱ 2 第一学年春学期 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第一学年夏学期 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第一学年秋冬学期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 4 第一学年春夏学期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4 第二学年秋冬学期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第二学年秋冬学期 061B0600心理学导论 2 第一学年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302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Applied Chemistry)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化工、医药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开发、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理论课和人文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2.掌握数学、物理、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 4.了解关于化工相关产业、知识产权、安全与环境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 5.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用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6.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六、专业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及实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结构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天然产物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分离与分析。 七、主要专业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精细化工实验、化工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一、专业简介 化学(师范)本科专业,以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教学为基础,主要培养能够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中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科学和文化素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先进的教育观念、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能在中学、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基础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毕业生在未来5年预期达成以下目标: 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立德树人的宗旨,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目标2:熟练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中学化学教学。 目标3: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具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 目标4:能主动适应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具有“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志向;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1社会认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1-2依法执教: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依法执

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具有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化工企业、科研机构等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与技术开发、产品检测、生产管理、科研和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 2.熟悉精细化工过程设备,掌握化工生产典型的单元操作,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3.掌握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生产、分析的一般原理、技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应用推广和生产经营管理能力。 4.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5.了解化学化工的前沿知识、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6.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6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三、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需修满170学分(见下表)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学生修满学分构成表

(二)主要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运动、化学热力学基础、基础电化学、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等理论基础上,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资源、制备和用途。同时,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2.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测定方法及有关理论。分析化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分析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中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包括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等)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一些基本的方法,把理论知识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精密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为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的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学习原子吸收、原子发射、紫外—可见分子吸收、荧光、红外、电分析、热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仪器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及其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4.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各类有机物的典型反应和合成方法;各类有机物相互转变的基本规律;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及重要的反应历程等。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了解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用化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应用化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社会的发展日异月新,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大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大学生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作为大学生,为自己做一个计划就格外重要了,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我会以自己的行动来验证,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我的性格,为人老实,办事稳重,天生乐观开朗,性情温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好奇心强,也爱创新,也爱与人不同。爱突发奇想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未曾用过的方法。做题喜欢追根溯源,也容易钻牛角尖。我的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动手实验,逻辑推理思考。喜欢进行体育运动,例如,篮球,网球。我在逻辑思考与推理演算方面能力较强,动手能力较可以,有待加强,但在管理方面较弱。 我的缺点,对事物的看法容易固执、偏激,对人有时太善良,太过柔和,太容易妥协。 我有扎实专业课程,利用图书馆及网络的资源,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试验动手能力。通过后面的两年的学习,我要充实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因为是以科研工作者为职业目标,必定学科知识一定要扎实,也要一定的学科深度。如此而来,考研即为初的目标。在以化学专业为主要方向的同时,也不放弃自己的另一个爱好——数学。即主学化学,但也不停止数学的学习。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小型企业进行科研工作,做出一定成绩后再进入大型企业进行科研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当今世界的发展,面对当今社会性的就业形势,作为大学生应该更加努力学习自己所选专业,学习好英语,课闲时经常去图书馆,让自己在各方面提高,做一个素质和技能的双才。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己能胜任自己想要得到的工作。正确认识社会,寻找位置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大学生如果正确地选择职业,我应该如何利用好专业知识, 就总体而言,近几年来,工科类大部分专业仍供不应求,比如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需求量仍较大,而文科类专业,如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法,甚至前几年非常热门的国际金融、企业管理等专业需求量较少。加之国有企业的改革,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压缩编制,下岗人员日益增多,而高校的毕业生却在逐年增多,从而使得就业形势更加紧张。因此毕业生不要把就业期望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理学,化学,0703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化学化工、食品、医药、商检、环保及能源等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需求,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备交叉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掌握扎实的现代化学化工基础及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能力。有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12条培养标准。 1. 知识要求 (1)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情报信息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系统的、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与相关专业前沿性问题与发展趋势; (3)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较强的科学试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科学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基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有爱国主义、敬业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药物化学专业的人才。 2.在药物化学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实验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面的技术最新发展和动向,具有独立从事药物化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或具有独立担负与药物化学专业相关的专门技术,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人才。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书籍和文献以及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能够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4.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药物化学相关研究领域。 5.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1.天然药物化学 2.药物合成化学 3.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4.药物构效关系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一般为两年半,少数优秀者经过考核可缩短为两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药物化学研究进展(3学分) 有机化学(3学分) C类: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3学分) 药物代谢与体内药物分析(3学分) 药物动力学(3学分) 生化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2学分) 药事管理与法规(2学分) 新药研究与开发(2学分) D类: 天然产物化学(3学分) 植物成分分析(3学分) 天然产物全合成与结构改造(3学分) 药学进展学术报告(2学分) 六、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应完成公共课和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第三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报告。应不超于第三学期的第四周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与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人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小组由院药物化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五位专家组成,另设一名秘书,考核内容包括(1)研究生学位课程以及必修课、选修课完成情况。(2)论文进展情况和学术水平。(3)研究生是否具有完成论文的能力。(5)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编号:20091901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化学及与化学相关学科中、初等学校教师,以及从事教学研究、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日后成为中、初等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基本规格及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3、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与技能,了解应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等级,掌握获取和应用科学研究信息的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4、掌握化学教育理论,了解化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有比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制与毕业要求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取得毕业资格。 四、授予学士学位要求 达到学院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六、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要求

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应用化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化学化工及其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要和国际人才市场需求,具有宽厚而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管理能力,能适应与化学化工有关的研发部门和企业的应用化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关心时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2. 掌握数学、物理和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化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3. 围绕专业特色,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具有较好的学术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会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数据处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和理解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5. 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具备自觉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的责任关怀理念,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化工职业道德。 6.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7. 掌握科学的体锻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分及学位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166.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平台课程48.5学分,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50.5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41学分,实践平台26.5学分。学生修满学分并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可获得毕业证书。获准毕业并通过华东理工大学大学英语学位考试,且符合国家学位授予条例者,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48.5学分) (1)公共必修课程:要求修满41学分

(完整版)东南大学级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级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门类:理学专业代码:授予学位:理学 学制:制定日期: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安全环保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的预期目标: 、能够作为成员或领导,在一个团队中独立承担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 、可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工作; 、在化学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或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途径,实现自我知识拓展及能力提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化学基础及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人文科学素质修养,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有六项。 、知识要求:握化学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化学应用方面的专业实践技能,并可灵活、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问题研究和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化学及相关领域中存在的复杂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遇到的问题以得出有效结论。 、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要求:具备进行化学化工产品的应用开发能力,针对化学及相关领域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完成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化学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在复杂应用环境中能够实现各方面的科学管理。 、团队合作与社会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就复杂化学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职业规范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理解并遵守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化学。 相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四.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波谱分析、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电化学原理、化工原理()等。 五. 主要实践环节 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Ⅰ(无机分析)、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波谱分析实验、中级有机合成实验、有机创新实验、中级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创新综合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 六. 双语教学课程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中级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有机合成、生物化学、电化学原理、化工原理()、药物化学。 七. 全英文教学课程 有机化学(上)、有机化学(下)、化学信息学Ⅰ、化学信息学Ⅱ、波谱分析。 八. 系列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

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应用化学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原中南矿冶学院院长陈新民教授和配位化学家张祥麟教授倡导和创办的。本学科自成立以来,立足于解决资源、能源、医药和生命科学领域等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等涉及化学基础及其应用技术等重大问题,开展了以有色金属为研究对象的功能材料化学、能源化学与工艺、有色金属资源化学;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的的中草药现代化、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前沿探索及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已凝炼出功能材料设计与化学组装、化学计量学与中药现代化、选冶药剂分子设计及分离新技术、生物传感及表面分析、储能与应用电化学等五个主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理论知识、良好的科学素养与身心素质、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能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胜任化学化工、冶金、新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精细化工、食品、环保和军工等领域的工作。 三、培养要求 学生通过对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应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应用化学领域实验技能、分析测试技能、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发设计新工艺和研制新产品的基本能力,能胜任相关部门的科学研究、分析检验、生产工艺和组织管理等工作。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原理,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知识及系统分析能力,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础训练,具有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化学工艺、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材料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化学化工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探索、创新与开发,掌握分析检验的基本技能,具有研究、开发新产品和新的分析方法的初步能力。 4.了解化学工业现状及相关产业政策,了解化学学科理论前沿、最新动态及发展方向。具有创新意识,熟悉应用化学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型分析仪器、新的分析方法的发展动态。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技术资料,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6.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掌握一种以上计算机语言,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应用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姓名:元宽 学号:2009040829 班级:应用化工0901班

目录 一、前言 二、自我认识 三、生涯机会评估 四、职业生涯目标的规定 五、具体实施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前言 社会的发展日异月新,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大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大学生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作为大学生,为自己做一个计划就格外重要了,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我会以自己的行动来验证,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二.自我认识 我的性格,为人老实,办事稳重,天生乐观开朗,性情温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好奇心强,也爱创新,也爱与人不同。爱突发奇想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未曾用过的方法。做题喜欢追根溯源,也容易钻牛角尖。我的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动手实验,逻辑推理思考。喜欢进行体育运动,例如,篮球,网球。我在逻辑思考与推理演算方面能力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较可以,有待加强,但在管理方面较弱。 我的缺点,对事物的看法容易固执、偏激,对人有时太善良,太过柔和,太容易妥协。 我有扎实专业课程,利用图书馆及网络的资源,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试验动手能力。通过后面的两年的学习,

我要充实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自我评估 因为是以科研工作者为职业目标,必定学科知识一定要扎实,也要一定的学科深度。如此而来,考研即为最初的目标。在以化学专业为主要方向的同时,也不放弃自己的另一个爱好——数学。即主学化学,但也不停止数学的学习。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小型企业进行科研工作,做出一定成绩后再进入大型企业进行科研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生涯机会评估 当今世界的发展,面对当今社会性的就业形势,作为大学生应该更加努力学习自己所选专业,学习好英语,课闲时经常去图书馆,让自己在各方面提高,做一个素质和技能的双才人才。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己能胜任自己想要得到的工作。 正确认识社会,寻找最佳位置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大学生如果正确地选择职业,我应该如何利用好专业知识, 就总体而言,近几年来,工科类大部分专业仍供不应求,比如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需求量仍较大,而文科类专业,如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法,甚至前几年非常热门的国际金融、企业管理等专业需求量较少。加之国有企业的改革,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压缩编制,下岗人员日益增多,而高校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爱岗敬业,具备宽厚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教育事业,了解教育法规,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3.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化学。 2.学位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A、有机化学A、物理化学A、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B、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A、物理化学实验A、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B、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上机实习、基础化学设计性实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教育技能训练I、教育技能训练II、教育技能竞赛、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五、专业特色: 化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已在化学教育、应用电化学研究、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国内、省内同类学科相比,长江大学化学学科具有明显优势。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2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15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25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完整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化学过程和产品研发,了解化学专业前沿动态,具备化学专业知识、现代教学基本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受到严格科学研究训练,能在中等学校从事教学、教育科学研究,在化工、材料、制药、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生产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以及相关的化工技术知识,受到化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通过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学习与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协同创新能力。 经四年学习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及化工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4.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教育发展最新

研究成果;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设计和信息处理。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实验设计能力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八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化学,0703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文化素质全面、思路开阔、适应性强,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够系统地掌握化学、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型和应用型的高级应用化学类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掌握扎实的现代化学化工基础及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能力。有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12条培养标准。 1. 知识要求 (1)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情报信息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系统的、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与相关专业前沿性问题与发展趋势; (3)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较强的科学试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科

关于应用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范文

关于应用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范文 一. 前言 社会的发展日异月新,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大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大学生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作为大学生,为自己做一个计划就格外重要了,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我会以自己的行动来验证,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二. 自我认识 我的性格,为人老实,办事稳重,天生乐观开朗,性情温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好奇心强,也创新,也爱与人不同。爱突发奇想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未曾用过的方法。做题喜欢追根溯源,也容易钻牛角尖。我的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动手实验,逻辑推理思考。喜欢进行体育运动,例如,篮球,网球。我在逻辑思考与推理演算方面能力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较可以,有待加强,但在管理方面较弱。 我的缺点,对事物的看法容易固执、偏激,对人有时太善良,太过柔和,太容易妥协。

我有扎实课程,利用图书馆及网络的资源,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试验动手能力。通过后面的两年的,我要充实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自我评估 因为是以科研工作者为职业目标,必定学科知识一定要扎实, 也要一定的学科深度。如此而来,考研即为最初的目标。在以化学专业为主要方向的同时,也不放弃自己的另一个爱好数学。即主学化学,但也不停止数学的学习。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小型企业进行科研工作,做出一定成绩后再进入大型企业进行科研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 生涯机会评估 当今世界的发展,面对当今社会性的就业形势,作为大学生应 该更加努力学习自己所选专业,学习好,课闲时经常去图书馆,让自己在各方面提高,做一个素质和技能的双才人才。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己能胜任自己想要得到的工作。正确认识社会,最佳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