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rida探针与普通牙周探针对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疗效的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11.38 KB
- 文档页数:7
派丽奥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的疗效作者:张晔殷仲达李婷薇赖仁发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评价派丽奥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例确诊为慢性牙周炎患者,并筛选出80颗患牙,分为药物组(派丽奥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和空白组(牙周基础治疗),各40颗;记录药物组及空白组的基线、第6、12周的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
结果:试验前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第6、12周,两试验组牙周各指标均小于基线(P[关键词]牙周炎;米诺环素;抗菌药物[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9-0988-03牙周炎是由多种细菌相互作用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宿主自身对牙菌斑的炎症反应导致了组织的损伤,从而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1]。
细菌在牙龈下形成牙菌斑,且牙周炎所具有的特征性牙周袋,导致了牙菌斑不容易被清除[2]。
通过器械物理破坏微生物膜是一种有效消除生物膜的方法[3-4]。
治疗的关键在于去除病因,阻止牙周组织破坏。
单独基础治疗可能无法消除入侵致病细菌,因为它们的位置可存在牙周器械无法到达的牙龈和牙体组织。
因此治疗关键是抑制或消除特定的牙周病原体,包括使用局部和系统的抗生素[5]。
派丽奥是临床上常用的牙周局部缓释剂,主要成分是盐酸米诺环素,对多种牙周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本研究使用派丽奥配合牙周基础治疗,观察其对慢性牙周炎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例就诊于我院口腔内科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年龄35~55岁,牙周探诊深度5~8mm,且有明显的骨缺损影像学表现。
纳入标准:年龄35~55岁;牙周探诊深度5~8mm,明显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患牙无松动。
排除标准:患者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怀孕和哺乳期妇女;6个月内曾行牙周治疗;治疗前3个月曾行抗生素治疗;四环素类药物过敏史。
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和龈下牙周致病菌的影响观察乔丽【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及其对龈下牙周致病菌的影响。
方法对1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前与治疗30 d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与牙周致病菌含量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治疗30 d后,患者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0 d后牙龈卟啉单胞菌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可有效改善各项临床指标,降低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含量。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2页(P84-85)【关键词】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龈下牙周致病菌【作者】乔丽【作者单位】110141 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正文语种】中文牙周炎是因牙菌斑生物膜所引起的牙周组织感染性疾病,牙菌斑通常从龈上扩展到龈下,且组成发生变化。
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伴放线放线杆菌(A.a)被认为是重要的牙周致病菌,在牙周病的治疗中,牙周基础治疗是序列治疗第一阶段,也是患者均适用的基本治疗[1]。
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及其对龈下牙周致病菌的影响,对1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参照美国牙周病分类研讨会提出的慢性牙周炎诊断标准(1999年),随机纳入本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38.5±10.2)岁。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慢性牙周炎患者;②受试者有≥18颗完全萌出的牙;③患者无严重全身性疾病,在6个月内未进行牙周治疗;④最近3个月未使用抗生素;⑤口腔的2个象限有≥4个位点牙周袋探诊深度>5 mm;⑥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通知书。
牙周风险评估系统的应用现状聂敏;徐鸿单;吴亚菲;杨靖梅【期刊名称】《口腔疾病防治》【年(卷),期】2024(32)3【摘要】牙周风险评估系统可有效地预测患者的牙周疾病风险,并为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牙周风险评估系统已在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不同牙周风险评估系统所纳入的牙周临床指标和全身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其适用范围也相应不同。
目前临床中较常用的牙周风险评估系统如下:基于个体层面的牙周风险评估工具牙周风险指数(periodontal risk calculator,PRC),可以同时收集患者牙周和全身状况指标进行预测;牙周评估工具(periodontal assessment tool,PAT),可以量化区分牙周病不同阶段;牙周风险评估(periodontal risk assessment,PRA)及改良牙周风险评估(modified periodontal risk assessment,mPRA)操作简便明了;而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CART)则可基于单颗患牙周预后牙评估;另外还有在患者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时的正畸-牙周联合风险评估系统、植体周病风险评估系统等。
本文对牙周风险评估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总页数】6页(P235-240)【作者】聂敏;徐鸿单;吴亚菲;杨靖梅【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广东省口腔组织修复与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口腔再生医学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周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相关文献】1.Florida牙周探针在中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2.牙周来源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和牙周牙髓共存病变患牙牙周治疗时机的系统评价3.牙周风险评估系统在牙周病诊断治疗和维护中的应用4.牙周风险评估系统对牙周炎患者支持治疗期临床疗效的评价5.牙周维护对牙周治疗的远期效果评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8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并选择患牙的172个位点作为观测位点,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月检测并比较这172个观测位点的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测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情况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测位点的临床附着丧失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PPD≤6mm的观测位点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以及齿垢密螺旋体含量均显著少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PD≤6mm的观测位点的中间普氏菌和伴放线聚集杆菌的含量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PD>6mm的观测位点的福赛斯坦纳菌含量显著少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PD>6mm的观测位点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聚集杆菌以及齿垢密螺旋体的含量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情况,并减少患牙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以及齿垢密螺旋体含量,但对于PPD>6mm的部位来说减少量则比较有限。
【关键词】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标;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为了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现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8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8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共有47例、女性共有39例,各占54.7%、45.3%;年龄在26-72岁之间,平均年龄(41.6±5.5)岁;所有患者均至少保留有20颗天然牙。
临床交流Fotona口腔激光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及龈下菌群种类变化观察庄燕茹,陈宏柏,陈扬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福建厦门361000)【摘要】目的探讨Fotona口腔激光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及龈下菌群种类变化观察。
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23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分口设计(split-mouthstudy)每例受试者自身对照,Fotona激光治疗为Fotona组,常规治疗为基础组,将研究对象左右半口随机分别纳入Fotona组和基础组,每例受试者纳入实验前对其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并进行超声龈上洁治后,洁治1周后作为基线,进行临床指标检查。
基础组患者采用超声加手工龈下刮治平整根面基础治疗,Fotona组患牙采用基础治疗加Fotona激光治疗。
比较两组患牙治疗后1、3、6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以及龈下菌群种类变化。
结果Fotona组治疗后1、3、6个月的PD、AL、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基础组(P<0.05)。
治疗后Fotona组患牙出现福赛斯坦纳带减弱或消失,放线菌条带增多的现象。
结论Fotona口腔激光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PD、AL、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帮助有益细菌附着,对福赛斯坦纳菌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关键词】Fotona激光;牙周炎;疗效;菌群【中图分类号】R781.4;R781.05【文献标志码】ADOI:10.13820/j.cnki.gdyx.20190161慢性牙周炎是牙周组织出现炎性破坏的一种常见疾病,占牙周炎的95%以上[1]。
慢性牙周炎患者常出现牙龈出血、牙周肿痛、惧怕咀嚼冷热食物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及其他系统健康,给患者的发音、进食和日常生活造成恶劣影响[2-3]。
由于饮食和卫生习惯影响,我国成了慢性牙周炎发病大国,大量的患者忍受着该病的折磨,本研究旨在为该病寻找有效疗法,现报告如下。
periocheck法PerioCheck方法PerioCheck方法是一种非手术牙周检查技术,可评估牙龈和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
它是一种快速、无痛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牙医及早识别牙周疾病的迹象,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程序PerioCheck方法涉及使用PerioCheck探针,这是一种细长的金属仪器,末端有一个钝头。
探针轻轻插入牙龈袋中,牙龈袋是牙齿和牙龈之间形成的小口袋。
牙医或牙科保健专业人员将探针沿牙龈袋的长度插入,测量袋的深度。
正常的牙龈袋深度通常不超过3毫米。
如果袋深度超过3毫米,则表示牙龈袋已发炎或感染。
PerioCheck探针还可以用于评估牙龈的出血情况。
探针轻轻触碰牙龈,如果有炎症或感染,牙龈可能会出血。
解释结果PerioCheck检查的结果分为几个级别:健康:牙龈袋深度正常(不超过3毫米),无出血。
轻度牙龈炎:牙龈袋深度略有增加(3-4毫米),伴有出血。
中度牙龈炎:牙龈袋深度进一步增加(5-6毫米),出血更明显。
重度牙龈炎:牙龈袋深度明显增加(超过6毫米),出血严重。
优点PerioCheck方法具有以下优点:无痛:探针末端的钝头不会对牙龈造成疼痛。
快速:检查通常可以在15-20分钟内完成。
信息丰富:探针可以提供有关牙龈袋深度和出血程度的重要信息,这有助于诊断和监测牙周疾病。
早期检测:PerioCheck方法可以帮助牙医及早识别牙周疾病的迹象,从而进行早期干预并防止更严重的并发症。
限制PerioCheck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仅评估牙龈袋深度:该方法不评估牙周组织的其他方面,例如牙槽骨(支撑牙齿的骨骼)的状态。
可能漏诊早期牙周疾病:在某些情况下,牙周疾病可以在PerioCheck检查中漏诊,尤其是当疾病仅限于骨骼时。
需要专业的培训:PerioCheck检查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牙医或牙科保健专业人员进行,以准确解释结果。
结论PerioCheck方法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可用于评估牙龈和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
替硝唑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牙周状态的影响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替硝唑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牙周状态的影响。
方法:研究于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纳入86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替硝唑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牙周袋深度改善、牙龈指数改善和炎症症状改善。
结果:实验组牙周袋深度显著减小,牙龈指数改善明显,炎症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替硝唑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有望成为口腔医学中的有效治疗策略,提高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替硝唑;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通常表现为牙龈炎症、牙周袋深度增加以及牙齿松动等症状。
及早干预和有效治疗慢性牙周炎对于患者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牙周炎的治疗主要包括牙周基础治疗,如口腔卫生教育、洁牙和刮治术等。
传统治疗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求新的治疗策略来提高治疗效果。
替硝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其具有抗微生物和抗炎症的潜力。
研究旨在评估替硝唑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牙周状态的影响。
研究结果有望为改善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1 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于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纳入了86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纳入标准:年龄在18岁至60岁之间的患者;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患者愿意并能够遵循研究方案和治疗计划;患者能够提供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对替硝唑或类似药物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曾经接受过替硝唑治疗的患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具有严重全身性疾病,如不稳定的心血管疾病、肝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口腔疾病的其他严重并发症,如牙周脓肿等。
实验组包括43名患者,年龄平均值为42.5±3.2岁,其中男性占29%,女性占71%。
Florida 探针与普通牙周探针对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疗效的评
价
[摘要]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的疗效,
评价Florida 探针和普通牙周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的可重复性。
方法对10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分别使用Florida 探针和普通牙周探针重复测量牙周袋深度,记录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和松动度,分别比较两种探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PD 值的可重复性,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PD、BI 和MOB 的变化。
结果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两种探针测量的PD 值均具有较好的重复性(P>0.05),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牙周炎症,明显降低患牙的PD、BI和MOB( Pv0.05)。
结论Florida探针和普通牙周探针测量PD值均具有良好的可
重复性,能够可靠的应用于牙周临床研究;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牙周炎症,是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牙周探针;牙周基础治疗;探诊深度
[中图分类号]R7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 06-12-04
慢性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作用于牙周组织,并通过激活宿主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机制而破坏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疾
病。
牙周基础治疗是慢性牙周炎的最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手用器械、超声波、激光等方法去除牙龈上下的菌斑、结石、肉芽组织等局部刺激物和炎症组织,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
牙周探诊可以探查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水平、牙龈出血程度、牙结石分布及牙跟面形态,客观有效的牙周探诊方法对于评价牙周状况及治疗和维护的效果至关重要。
其中探针类型和探诊力量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影响最大。
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普通牙周探针进行牙周检查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探针设计、探诊力量、探诊方向、牙龈炎症、牙根外形及触觉误差、视觉误差和记录误差等。
Florida 电子压力敏感牙周探针系统(以下简称Florida 探针)是与计算机连接的自动化标准牙周探针,具有恒定探诊压力,能够进行精确地电子测量。
本研究旨在评价并比较普通牙周探针和Florida 探针探诊检查的可重复型,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的短期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 例,其中男 4 例,女 6 例,年龄25〜62 岁,平均42.8 岁。
要求:(1 )无严重系统性疾病;
( 2 )妇女未在妊娠或哺乳期;(3)3 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4)1 年内未接受过牙周基础治疗;(5)口内余留牙齿 >20颗。
全部研究对象均在此期间接受牙周检查和牙周基础治疗。
1.2检查指标
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检查患者口腔中所有天然牙(不包括第三磨牙)的 6 个位点,即唇颊侧近中、中央、远中位点和舌腭侧近中、中央、远中位点。
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l):记录患者口腔中所有天然牙(不包括第三磨牙)唇颊面和舌腭面的牙龈出血指数,按以下标注记录:0=完全健康(龈缘和龈乳头外观健康,轻探龈沟后不出血),1=基本健康(龈缘和龈乳头轻度炎症,轻探龈沟后不出血),2=龈炎轻微(牙龈呈轻度炎症,有颜色改变,无肿胀或血肿,探诊后点状出血),3=龈炎明显(牙龈呈中度炎症,有颜色改变和轻度水肿,探诊后出血,出血不溢出龈沟),4=龈炎较重(牙龈呈中度炎症,有颜色改变,并有明显肿胀,探诊后出血并溢出龈沟),5=重度龈炎(牙龈有颜色改变,明显肿胀,有时有溃疡,探诊后出血或自动出血)。
松动度(mobility,MOB):I度:唇(颊)舌(腭)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小于1mm 度松动:唇(颊)舌(腭)向松动和近远中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在1〜2mm之间;川度松
动:唇(颊)舌(腭)向松动、近远中向的及垂直方向也均
有松动,或松动幅度大于2mm
1.3研究方法治疗步骤:(1)治疗前,分别采用普通牙周探针(美国豪孚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尖端直接0.5mm )和Florida 探针
(尖端直径0.4mm,精确至0.2mm)进行全口牙周检查,两次检查间隔1h,记录PD和BI,并记录MOB; (2)1d后重复步骤 1 ;(3)使用超声波洁牙机(法国赛特力)行全口龈上洁治术,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4)分次分象限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Gracey 刮治器和超声波洁牙机);(5)治疗结束后 6 周行牙周探诊检查,重复步骤 1 和步骤2。
1 .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C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
用(x ± 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同一种探针重复测量的PD 值,治疗前后PD 和BI 的比较亦采用配对t 检验,治疗前后MOB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V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两种探针牙周探诊的可重复性
10例患者共检测271颗牙齿,PD每颗患牙检测6个位点,共计1626个位点(PD样本量n=1626),由表1可见普通牙周探针两次记录的探诊深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lorida 探针记录的两次探诊深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治疗前两种探针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 0 5 )。
说明普通牙周探针与Florida 探针在治疗前检查探诊深度时均具有可重复性。
2.2治疗后两种探针牙周探诊的可重复性患者在龈下刮治根面
平整后 6 周复诊,记录牙周检查结
果,普通牙周探针两次PD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orida探针两次PD值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治疗后两种探针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在治疗后两种探针的牙周探诊具有可重复性。
见表 1 。
2.3治疗前后探诊深度和出血指数比较
10 例患者的271 颗患牙,每颗患牙以唇颊侧和舌腭侧两个部位记录BI,共计542个部位(BI样本量n=542)。
由表1 和表2可见,使用普通探针和Florida探针重复检查的PD和BI,治疗前后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治疗前后牙齿松动度比较
10例患者共计271 颗患牙,记录每颗患牙的松动度
(MOB样本量n=271),治疗前由于炎症未控制,牙周炎处于活动期,多数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治疗后MOB 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
见表3。
3.讨论
菌斑是慢性牙周炎的始动因子,牙周基础治疗通常采用机械
方法去除局部刺激物,搅乱菌斑生物膜,并对患者进行口腔
卫生宣教,教会患者控制菌斑的正确方法,从而有效地控制
和治疗牙周炎。
本研究联合使用Gracey 刮治器和超声波洁牙机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结果患牙在进行牙周基础治
疗后6周,PD、BI和MOB均有明显的降低(PvO.05),牙周炎
症状况明显好转,说明本实验采用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
能够有效去除龈下牙石、病变牙骨质和牙周袋壁肉芽组织,
并使根面光滑,防止菌斑再附着,有效减轻了牙周炎症,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实验研究了Florida 探针和普通牙周探针的可重复性,并对两种探针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不论在治疗前还是治疗后,不论是Florida 探针还是普通牙周探针,其两次检查的测量结果均异无统计学差意义(P>0.05),且两
种探针的测量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两种探诊检查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及一致性。
综合诸多研究可知,Florida 探针在牙周探诊检查方面具有更明显优势:Florida 探针是与计算机相连的压力敏感牙周探针,采用15g 标准化恒定的探诊力量,消除探诊力量不同造成的误差,做到了牙周探诊检查的标准化,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可靠的测量结果,且15g 探诊压力下,探针尖端可探及龈沟底、结合上皮顶端,在炎症状态下也不会穿透结合上皮进入炎症结缔组织内,避免探诊深度增加;Florida 探针测量结果精确到
0.2mm,且自动记录,不需要检查者查看探针刻度,从而消除了检查者的视觉误差及检查者与记录着之间的数据传输误差;Florida 探针采用钛合金材料,可以探测天然牙和种植体。
因此,这种测量方法更精确、客观。
由以上研究可知,在慢性牙周炎的探诊检查方面,Florida
探针与普通牙周探针均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普通牙周探针要求检查者具有较丰富的牙周炎治疗临床经验,且治疗前后均由同一名检查者完成,相比之下,Florida 探针不受检查者探诊压力不同的误差,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牙周袋的深度,是牙周探诊和牙周炎临床研究的可靠工具。
在慢性牙周炎治疗方面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作为牙周基础治疗的主要部分,能够有效改善牙周炎症状况,是慢性牙周炎基础而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