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摘要]文化影响着语言。
不同的文化下,语言的涵义,使用的范围,影响各有不同。
本文试着用奈达的等值理论从语义、逻辑、功能及风格四方面对英语同汉语互译中的等值问题进行阐述,证明作为翻译的标准和原则,等值理论是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同时,它是相对的,在翻译的时候应更注重格式及内容。
[关键词]语义等值逻辑功能格式一、理论概念语义等值(Semantic Equivalence)理论早在1790年就被英国杰出的翻译理论家泰特勒在他的著作《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好的译文是将原文的长处完完全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里,使得译文语言所属国的人能毫不含糊地领会,强烈地感受,正像原作所属国的人所领会,所感受的一样。
”但真正将此理论系统化的是尤金•奈达(Eugene Nida,1914-),国际公认的20世纪翻译理论界的泰斗,他著述丰富,立论鲜明,其中的精华是翻译等值论,他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一译“灵活对等”)和“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 valence),把读者反应作为评判译文好坏的标准的主张对我国的翻译事业影响非常的深远。
现代翻译中,语义等值问题主要包括三个内容:第一,翻译要达意;第二,译文要再现原文的风格;第三,译文要自然。
其中,“达意”又可分为三个方面。
1.语言涵义的等值问题语言涵义是等值翻译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不同语言民族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产生了很多不同文化背景民族难以理解或解释的词汇。
如汉语中的阴阳,精神文明,工夫茶,政治面貌等词汇,在英语中基本是找不到对等的词语,翻译的时候只能通过对该词意义上的理解,选择意译来传达该词涵义。
但也有一些词汇如果只用意译的方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关于等值翻译理论的局限性的探讨作者:崔宇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14期摘要等值翻译原则要求译文读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相同。
等值包含三个方面:文体等值、社会文化等值和语言等值,其中语言等值又可进一步分为语用等值、语法等值。
翻译应该是在修辞功能等值的前提下,遵守“信、达、雅”规范。
本文简单的对功能翻译局限性进行论述,并且对等值翻译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以及对局限性的产生原因进行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等值翻译理论基础理论对等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1 翻译理论中的对等翻译理论发展历程对翻译理论中的对等翻译理论发展历程,有关的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和出版的专著等作了如下论述:(1)对等原则是二战后西方现代语言研究蓬勃发展的产物;(2)Roman Jakobson在《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一文中认为翻译所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中的对等信息;(3)Catford,J.C.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翻译是将语言组织成文的材料替换成等值的另一种语言的成文材料”正式把等值的概念写进了翻译的定义中;(4)Nida于60年代初率先提出等效论,特别是其“动态对等”最为引人注目。
动态对等是指“用接受语言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首先是意义对等,其次是文体对等”,“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上相同”;(5)70年代初Koler曾预言“等效原则将成为压倒一切的原则”至此,对等、等值、等效等等值理论在西方正式确立起来;(6)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对等翻译理论由西方转达到了中国,对我国的翻译研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 等值翻译的局限性等值翻译原则要求译文读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相同。
等值包含三个方面:文体等值(stylistice quivalence)、社会文化等值(social - culturalequivalence)和语言等值(linguistic equivalence),其中语言等值又可进一步分为语用等值(pragmaticequivalence)、语法等值(grammatical equivalence) 和语义等值(semantic equivalence)。
论等值翻译观翻译学是一门关于语言翻译研究的学科,它在科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世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从头开始研究翻译学,以解决人们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问题。
其中一个改进研究方面是等值翻译观。
等值翻译观最初由美国翻译学家阿克科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
阿克科斯认为,翻译不是一种关系,而是一种技术是把一种语言中的句子和概念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中的句子和概念,并保持所表达的等价性。
根据这种观点,任何有效的翻译必须保持原始语言句子和概念的意义。
因此,等值翻译观提出了明确的翻译原则,即通过准确的词汇、语法和句式翻译原句,并允许在词汇翻译中使用一些自由替换,但不能改变句子的内容。
此外,句子的文字结构也不能改变,否则会导致句子的释义有所不同,影响翻译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尽管在有些情况下,等值翻译观要求翻译者必须通过一对一地翻译来表达原来句子中的概念,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不同语言中的句子结构有所不同,翻译者可能不得不采用更多的手段来表达原始语言句子中的概念,以满足原语言句子的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可以采取灵活的技术,如使用不同的句子结构、句法、句型和表达方式,以达到较高的翻译等价性。
此外,等值翻译观还支持多层次的翻译,例如文本层次翻译和语言层次翻译。
文本层次翻译指翻译文本内容,也就是将原句重新表达在新的语言中,以达到翻译要求。
而语言层次翻译则是在文本层次翻译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语言的语法特性,如复杂的句子结构、句型和表达方式,以便更准确地译出原文的意思。
因此,等值翻译观是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它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准确地将原文信息转译成目标语言,从而在不同语言之间建立有效的文化交流。
此外,它也能激发翻译者严格遵循此原则,有效地翻译出精确而准确的译文。
重新认识卡特福德翻译理论一、本文概述卡特福德翻译理论自其诞生以来,一直在翻译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旨在重新认识和解析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以及其在现代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包括“对等理论”和“翻译转换”等。
接着,通过对卡特福德理论的深入分析,本文试图揭示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探讨卡特福德理论如何与当代翻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如何在新的语境下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
文章总结了卡特福德翻译理论对现代翻译研究的贡献,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卡特福德翻译理论概述卡特福德(J. C. Catford)的翻译理论在语言学界具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语言学的翻译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这一理论主要基于对比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
卡特福德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这种转换应基于语言的系统性和功能性。
在卡特福德的理论中,翻译被划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直译(formal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
直译强调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形式对应,尽可能保留源语言的语法和词汇结构;而意译则更注重目标语言的自然性和流畅性,允许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言的形式进行调整和修改。
卡特福德还提出了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s)的概念,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结构差异,需要进行的语法和词汇层面的调整。
这些转换包括层次转换(rank shifts)、结构转换(structure shifts)、类别转换(class shifts)、单位转换(unit shifts)和内部系统转换(intra-system shifts)。
这些转换类型有助于解释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指导译者在实践中进行恰当的调整。
摘要: 利用翻译等值理论对电影5律政俏佳人I6汉译字幕进行分析, 指出其在语义等值、功能等值和文化等值等方面的不足, 并提出更好的翻译, 旨在引起更多的学者对字幕翻译的关注。
关键词: 翻译等值; 字幕翻译; 语义等值; 功能等值; 文化等值1 翻译等值理论对于翻译等值的界定、价值及作用译界一直争论不休, 莫衷一是。
因为它不仅涉及到翻译的本质, 而且涉及到翻译好坏的评判标准等若干问题。
翻译是指用接受语复制源语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 首先在意义方面, 其次在文体方面[ 1] 。
所以翻译的标准应是信息的等价传递性, 因为翻译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或民族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理解。
而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共同创造了灿烂纷呈的文化, 因而人类所拥有的共同点远远多于不同点。
而翻译等值理论正是基于人类文化的共享性以及不同语言之间所拥有的语义共相特征而存在的。
对于翻译等值理论, 中外古今的翻译理论家根据自己的实践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在近现代中国, 有严复提出的/ 信达雅0 标准; 钱钟书的/ 化境0 说; 傅雷则提出了/ 神似的标准, 他说/ 以效果而论, 翻译应该像临画一样, 所求的不在于形似, 而在于神似; 等等, 他们说的角度虽不同,但实际上说的都是翻译等值问题。
在西方众多翻译理论学中, 最受推崇的当属美国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
奈达利用信息论原理, 从读者接受原文信息的角度, 阐明了动态对等原理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 2] 。
也就是说,译文读者应能以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
1986 年, 奈达将/ 动态对等修改为/ 功能对等[ 3] , 指出翻译就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言再现原语信息, 翻译追求自然而切近的等值而非同一, 翻译的首要之点, 是翻译信息的内容兼顾信息的语体, 功能对等优先于形式对应等[ 4] 。
等值理论在医学翻译中应用的翻译随着全球化的和中西方在医学领域沟通交流的,医学翻译作为架起两种语言之间的桥梁,也日益受到翻译界的重视。
相比于文学翻译、建筑翻译等翻译活动而言,医学翻译作为与医学活动联系密切的翻译活动,其自身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和独特性.等值理论在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是说是西方现代翻译理论的,对于各种翻译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并被广泛大量地运用到各种翻译活动中。
对于医学翻译,等值理论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从等值理论的定义出发,结合医学翻译的特点,从词汇、句子、段落三方面,研究等值理论在医学翻译中的应用。
ﻭ第一、医学中等值理论的含义。
ﻭ1953年,里乌第一次提出了等值理论这一概念。
这一概念从提出之日其,就和翻译的实质、语言的可译性一样,成为西方翻译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接下来,对于等值理论理解更为深远透彻、最有贡献的人物当属语言学家奈达,他不仅在里乌的基础上,全面地论述了等值理论的内涵,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在翻译界影响深远的精辟见解,即“翻译就是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顺乎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他提出所谓的等值就是要做到形式上的等值和动态上的等值,他认为翻译所达到的目的就是找到被翻译语言中的对等语,也就是说翻译的终极目标是用另一种语言中的恰当词汇和句子将目标语言中的意思正确地进行转化,借以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人们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
基于这一目的,翻译应该准确地保留原来语言索要表达的信息,但是在具体的形式上,可以有所变化,其最终目的还是实现意义的传达。
ﻭ第二、等值理论在医学翻译中的应用。
作为翻译活动中的一种,医学翻译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遵循“信达雅”的基本要求。
但是因为医学关系到人类健康,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更多地注重其语言文字的严密性,尽量不会引起歧义和误解,否则,就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所以在进行医学翻译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表达明确,确保原文的意思原封不动地翻译过来,杜绝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情况的出现。
内容摘要:科米萨罗夫等值翻译思想研究。
摘要:翻译是人类活动的最古老的形式之一,它是一个复杂的和多方面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但是,事实上,翻译的过程中却不是简单地进行语言的变换。
翻译常常会受到诸如不同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作家风格,读者群体等多方因素的影响。
因此,翻译的任务就在于使译文保留原文风格和表现力的基础上达到表意功能全面,内容准确。
为了研究原文和译文的对应关系,翻译的等值性问题尤为值得关注,苏俄著名语言学派...关键词:科米萨罗夫等值翻译思想翻译的等值性作为语言中介的一种,翻译的特点使其有别于所有其他类型的中介手段,主要在于它要求译者对原文进行完整的替换并使译文的功能价值与原文完全一致。
然而,有时虽然在翻译中不能找到完全的等值替代物,却这也不影响翻译的跨语际交际功能的实现。
而等值性这一术语就是为了描述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即源语和译入语的相似性,它也被普遍认为是翻译等价的主要特征和存在的条件。
科米萨罗夫等值翻译思想在实际的翻译中,原文和译文的翻译单位可能完全的一一对应,抑或部分的等值,而翻译的最终目的则是要建立在每个等级上最大程度的等价。
1990年,科米萨罗夫在其翻译理论方面的著作《翻译理论(语言学方面)》一书中根据翻译达到的等价的程度,对其进行了五个层次的划分:1.交际目的层面的等值2.情景描写层面的等值3.表达层面的等值4.句法结构层面的等值5.语言符号层面的等值根据该划分理论,翻译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原文和译文内容个层次的等值。
译文和原文的语言单位的对等可以在表现在满足五个层次的要求,也可以表现为满足几个或一个层次的要求。
完全的或者部分的语言单位对等和表达的潜在等值性客观地存在与译入语和译出语当中,但对他们正确的评价,选择和使用则取决于译者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还要考虑到所有语言和超语言因素。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寻求并正确的使用等值单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两种语言的表达的交际等效性。
文学翻译中的等值理论作者简介:杨阳,(198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在读研究生,专业方向:应用语言学与测试学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等值概念在文学翻译中的出现,认为等值是相对于传统翻译标准的更为科学的衡量翻译质量的尺度。
并通过例子来证实文学翻译中的完全等值是一种理想状态,并且介绍了不同的处理文学翻译中不等值的补偿方法。
关键词:翻译标准等值标准补偿方法中图分类号:h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一部外语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其语言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那么原文和译文的等值,表现在读者看了译文之后,其感受的相等性。
等值翻译理论是比较科学的翻译标准,为评定译作质量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等值概念的内涵是建立在思想与语言统一的基础上,不但包括作品思想艺术内同的等值,而且也包括作品语言形式的等值。
而翻译是一种改变语言形式而同时尽量保存思想内容和言语特征的交际活动。
等值论要求着重从思想形象内容的等值转换着眼,从言语形式的等值转换着手,达到内容等值与形式等值的统一。
在文学翻译中,则要求神似与形似的统一,要求作品艺术价值的等值与作品言语价值等值的统一。
从理论上讲,翻译的完全等值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践中,翻译的完全等值是不可能达到的。
文学翻译中的不完全等值现象比比皆是,下面来举例说明: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中关于晴雯的判词这样写道“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原文中“霁月”,明净开朗的境界,旧时称赞人品行高尚、胸怀洒落;雨后新晴叫霁,寓“晴”字。
“彩云”,喻美好;云呈彩叫雯,寓“雯”字。
在译文中“霁月”翻译成为了”clear moon”,“彩云”翻译成为了“bright clouds”,英文中bright意为明亮的,鲜明的。
译文传递的信息远远少于原文,造成了信息的缺失。
产生译文和原文的不等值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研究——从对等翻译理论的角度姓名:戴文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指导教师:@20090401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研究——从对等翻译理论的角度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深入,跨文化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翻译作为沟通的桥梁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受人瞩目。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务院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其人民报告对于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和对今年工作的部署,说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让人民了解政府,让世界了解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民主进程逐步推进,各级政府在人民代表大会例会上推出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人大代表乃至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也因此逐渐成为民众耳熟能详的文体样式。
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由中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国家发展的政策,方针,路线。
为了使国家的大政方针不仅被本国人民所了解而且让世界了解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成为了一种必须。
然而,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是一项很严肃的政治任务,这是由这种文体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报告的内容都是用来指导各行各业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使它对翻译的忠实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中的错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后果,所以翻译中容不得半点疏忽,而译者作为翻译的桥梁,除了具有良好的外语修养,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此外,由于政府工作报告是介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部署新的发展战略,不少新概念、新提法都是中国特有的,从英文词典中难以找到现成的对应词。
因此,翻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中式英语”现象。
由于政治上的保险,它对翻译的忠实性又有很高的要求, 这些往往会导致译文机械呆板。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翻译等值论视阈下交替传译实践报告 —— 以模拟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名:**学号: *********指导教师:**学科专业:俄语口译学位类型:专业学位2018年6月СИАНЬ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ИНОСТРАННЫХЯЗЫКОВИНСТИТУТ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Квалификационная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аяработанасоисканиестепенимагистрапереводаОтчётопрактике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гопереводаваспектетеорииэквивалентностиперевода(напримереподражанияответамофициального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ИДРФнавопросыСМИ)Специальность: Магистрперевода (MTI)Научноенаправление: УстныйпереводАвторработы: ЯньЛуНаучныйруководитель: ЮйЮаньг. Сиань2018 г.致谢三年时光飞逝,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也即将结束。
犹记得本科四年的学习结束后,由于认识到自己在专业上的欠缺和不足,以及对翻译的热爱和渴求,2015年我考取了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口译研究生并正式开始了三年的求学之路。
这三年是跋涉,也是旅行,这一段路是探险,也是寻宝,这其中有眼泪,亦有歌声。
这是一段使我得到锻炼与磨砺,带给我知识与思考,让我倍加珍惜的时光。
这三年里我在专业上更加精进,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深入,实践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
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里诸位老师的教导与鼓励,他们渊博丰富的知识储备,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负责和蔼的师长风范都深深地影响感染着我。
在此我要向这三年里每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师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感谢所有老师的悉心教导!在此,我还要对一位老师表示特殊的感谢,她就是我的导师,余源副教授。
“等值”翻译原理评析摘要:“等值”翻译是翻译教材中的必不可少的反映奈达翻译思想的翻译原理,然而它曲解了奈达翻译思想。
汉语“等值”二字中的“等”的意义是相等。
奈达不要求译文与原文相等,只要求译文与原文相似、相当。
“值”字含混不清。
翻译理论家对“值”的理解和解析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奈达翻译理论中根本没有“值”这个概念,“等值”是对西方翻译理论核心术语equivalece/equivalent的误读和误译。
equivalece/equivalent的意义是“相当”、“相似”或“对当”。
关键词:奈达;翻译;理论;等值;原则中图分类号:h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57-02一、引言“等值论”是中国翻译理论经典,翻译教材的金科玉律。
汉语“等值”二字中的“等”的意义是相等。
奈达不要求译文与原文相等,只要求译文与原文相似、相当。
“等值”二字中的“值”字含混不清。
翻译理论家对“值”的理解和解析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奈达翻译理论中根本没有“值”这个概念,“等值”是对西方翻译理论核心术语equivalece/equivalent的误读和误译。
equivalece/equivalent的意义是“相当”、“相似”或“对当”。
“等值论”是中国翻译理论经典。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翻译理论界将西方翻译理论核心术语equivalece/equivalent的误读和误译为“等值”,围绕文学作品《红与黑》的不同译本所采用的翻译原则,即所谓的“等值论”(翻译理论界将“等值论”视为“直译”)与中国的“再创造论”(以许渊冲为代表)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规模宏大的大调查、大讨论。
用所谓的西方翻译理论“等值论”打败了中国的文学翻译理论《再创造论》。
研究发现“等值论源于西方翻译理论核心术语equivalece/equivalent的误读和误译”。
“等值论”是翻译教材的金科玉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专门讨论“等值论”,标题是《功能目的论和等值论》。
从符号语言学看翻译中的等值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等值已逐渐成为一个基本的因素。
但是对于这一概念如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翻译中的等值是非常复杂的,任何一个简单的定义都无法说明其内涵。
符号语言学侧重对符号和标记实践的研究。
本文运用符号语言学的方法分析翻译理论中的等值问题。
翻译是一项复杂而有趣的任务,因为是接收者,而非说话者来决定目标内容中的重要因素(Skopos Chris-tiane Nord,1997)。
翻译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重大的进步,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和探索。
关于翻译之间的等值问题一直是我们讨论的中心话题,Eugene Nida (1991)在《语言、文学和翻译》一书中提到:实现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方式与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欣赏方式之间的等值是相当重要的。
因此,为了实现等值,译者就必须能够做到以原语读者的身份全面理解原文。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它的本质就是两种符号系统的转换,符号学和翻译研究之间关系密切,都关系到信息或是文本,即符号的用法,解释和操作。
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将原文和译文都视为交流的标记,讨论翻译的等值问题。
一、符号学理论与翻译符号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使用和理解符号的科学。
符号学的奠基人——瑞士学者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要创建一门研究符号(希腊词是semeion)的科学:符号学(semiology),并建议把语言学当作这门一般科学的一部分。
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符号是符号中的一种。
除了语言符号外,还存在大量的社会符号。
索绪尔把符号看作是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的结合。
所谓施指,就是表示者,所谓所指,就是被表示者。
符号学使语言回归本源,产生了符号语言。
符号语言学是对受语法、语义和语用规则支配的符号的使用。
从符号语言的广角来看,不同的语言、文字、图标、和其它信息表示,都是语义元素在不同场合下的符号表示。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获奖科研报告摘要:翻译等值理论是语言翻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翻译者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翻译理论强调原文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在译文中必须保留原文的文本特征。
千百年来,翻译等值理论一直在翻译领域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翻译学者。
翻译等值理论在运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翻译等值理论观点、概念及流派,并且仍在不断完善。
关键词:翻译等值理论理论运用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自从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就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千百年来,人们在交流翻译活动中不断积累翻译经验,逐步改进翻译方法,产生了许多翻译流派,建立了完整的翻译体系,创立了不同的翻译理论,翻译等值理论便是不同的翻译理论之一。
翻译等值理论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在翻译领域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翻译学者。
一、翻译等值论的起源翻译等值理论是语言翻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的翻译理论强调原文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在译文中必须保留原文的文本特征,也就是翻译的对等理论。
我国古代的佛经翻译是最早的对等翻译,至唐宋之前大部分佛经是以词对词、句对句的翻译。
三国时期支谦在《语法经序》中提出“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的译经原则。
隋朝彦琮在《辨证论》中主张译经“宁贵朴而正理,不用巧而背源”的观点。
此时期的译文以“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标准,甚至为了力求保全原来面目,“辞质多胡音”。
但是,这一阶段的译文由于过于忠实原文而显得译文晦涩难懂,甚至不明就里。
系统的等值翻译理论最初在欧洲萌芽、发展,其后为世界各国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工作者所接受并运用,是对翻译活动影响最大的翻译理论。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同等效果论的是十八世纪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Tytler),他在1790年的著作《翻译原理简论》中提出“好的翻译是把原作的优点完全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使得译文语言国家的人们能够像使用原作语言的人们一样清晰地领悟、强烈地感受”。
我国著名的翻译大家严复所提出的翻译三要素“信、达、雅”中的“信”便是翻译等值理论的具体体现,是指原文和译文在思想内容和语义上的等值。
翻译文化信息等值理论及英汉互译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媒介,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只有注重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信息传递,克服外来文化障碍,实现文化信息的对等,才能准确地翻译和传递信息。
本文运用翻译理论分析了影响对等翻译的文化差异,阐述了中英文在文化和思维以及语言和表达方面的差异,并探讨了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对等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文化信息等值不同语言是不同文化的载体,所以在商务英语的翻译,只有注重文化信息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传递,克服异国文化的障碍,做到文化信息的对等,才能准确的翻译传达信息。
文章通过翻译理论分析影响等值翻译的文化差异,比较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表达上的具体体现,探讨了对翻译文化信息等值理论的理解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具体运用。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商务英语翻译不仅是个语言活动,它更是一种文化活动。
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差异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商务英语的翻译。
所以要使不同语言间顺利交流,必然需要解决的是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间题、达到等值交流沟通的目的,这同样也是商务英语翻译的目的。
1.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差异并存商务英语的涵盖范围很广,根据应用的不同场合可以分成不同的语域,比如经贸英语、金融英语、经济学英语、会计英语、法律英语、广告英语等。
每个语域又有不同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行业,团体,功能等因素而产生的各自的变体及其规律,运用的翻译方法也尽不同。
此外,各种语言的组成特点、使用特点也有很大差异,如汉语的逻辑性往往是用合理地调整语序来反映,强调的是观点;而英语则注重结构形式,以紧凑的结构来体现思维的逻辑性。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而不是追求形式的对应。
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语言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
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要想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翻译的人员既要熟悉专业知识和语言特点,又要注意文化信息的等值传递。
浅析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戏剧翻译研究论文戏剧翻译是翻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将戏剧作品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使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的观众能够理解和欣赏原作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戏剧翻译的研究进行浅析。
一、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戏剧翻译戏剧翻译作为翻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需要借助翻译理论的指导和支持。
翻译理论提供了关于翻译过程、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理论框架,为戏剧翻译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1.等值理论根据等值理论,戏剧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原作的内涵和外延,使译文能够传达与原作相近的意义和效果。
在戏剧翻译中,翻译者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实现等值翻译,以确保目标语言观众对原作的理解。
2.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目标是在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实现功能的对等。
在戏剧翻译中,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观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对原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以确保译文在观众之间产生类似的艺术效果。
3.文化转移理论文化转移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不仅涉及语言的转化,还涉及文化元素的传递和转换。
在戏剧翻译中,翻译者需要通过恰当地转化文化元素和背景知识,使观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能够理解和接受原作的艺术魅力。
二、戏剧翻译的特点和挑战戏剧翻译与其他类型的翻译存在一些独特的特点和挑战,这些特点和挑战需要翻译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应对和处理。
1.多重语言要素戏剧作品中常常涉及多种语言要素,例如方言、外语等。
翻译者需要根据受众的背景和理解能力,决定是否保留原文中的多重语言要素以及如何进行翻译和标注,以平衡原作风格和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需求。
2.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对戏剧翻译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并寻找合适的方式来转化文化元素,以确保观众能够理解和接受译文。
3.口头语言和行为语言的转换戏剧作品中常常出现口头语言和行为语言的转换。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摘要]翻译等值自被提出之日起其可操作性就倍受质疑,但多数人仍认为应将等值作为翻译最高标准指导翻译工作的进行。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理论的分析,探讨表层直译、深层意译、中西差异以及语言方面对翻译等值有更深的理解,促进人们了解其重要性。
[关键词]翻译等值译语话语中西差异
翻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礼记》这两部古书中就记载了周王朝官方翻译机构和翻译官员的专门职称。
而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具有较大规模的文字翻译活动是佛经翻译。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不仅译出了浩如烟海的经书,而且也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
翻译其实就是涉及到不同民族之间语言、文化思想及其它因素的错综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为了避免误解,使交际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翻译工作者要在正确理解原语的基础上,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语的语言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出原语的含义。
但是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译者有多么高明,对双语的理解有多么到位,他的译作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
等值则是一个目标,一个努力的方向。
翻译等值是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要求译文不仅要在语言形式上对等,而且要能够等值再现原文的意义、精神乃至风格。
它是语言学派关注的主要思想,很多西方翻译理论家在阐述自己的译论主张时,往往都离不开对翻译等值问题的探讨。
“等值”是几乎所有现代理论著述中的中心术
语。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我国学者对翻译等值的研究也异常活跃。
翻译研究中等值概念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翻译学研究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翻译实践。
古今中外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无不追求完整地把原语的形式和内容转化为译语,以求得双语最大限度的等值。
等值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和原文在表达上应达到等值效果,符合语言本身的要求。
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译,意译等方法来达到等值翻译,实现两种语言间的交流。
直译,是在较低层次上的翻译,指翻译时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彼此之间总会有相同或相似之处。
反映在语言文化里,便会出现某些契合现象。
意译则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注意细节,译文自然流畅即可,意译不注意原文形式,但意译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原文随意修改。
译文意译是较高层次上的翻译,一般采用句子和句子以上的翻译单位。
它往往把整个句子甚至一段话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翻译,而不考虑词语的对应。
在翻译中既有直译存在的可能性也有意译存在的必要性。
使用直译还是意译,取决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规则。
该直译的要直译,这样才能忠实传达原语的思想,反映原语的表达方式甚至作品的风格,做到形神兼备,否则译品就会失去原作的精髓。
相反,如果该使用意译而采用直译的话,这就是
所谓的“硬译”或“死译”,译文必定会文理不通,读者不知所云,但如果把“意译”理解为凭主观臆想来理解原文,可以不分析原文结构,只看词面意义,自己编造句子,势必造成“乱译”。
因此在运用直译和意译时,我们必须首先要透彻了解作者的思想和原文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根据一些基本的翻译准则和方法把原语翻译成符合语言习惯的译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既是对作者负责又是对读者负责。
翻译就是转换承载信息的语言。
等值性作为翻译学的两条基本原理之一,要求译文与原文在意义上和风格上要达到尽可能的高度等值。
只有正确处理个别语言单位和整个语言的相互关系,才能达到等值。
翻译标准可概括为三项:等值的再现原著的意义内容;等值的再现原著的话语风格;译文的语言要做到与原文相应的通顺。
在翻译过程中,改变的是语言体系,话语信息内容却要保持不变,而语言单位在话语中的对应规律强调的是语言单位在话语中信息
量的对应。
语言单位的对等服从于话语信息量的等值。
对等的语言单位如果不能反映信息量的等值,就要改变语言的表达形式,如用词组代替词,用词代替熟语,用词汇手段代替语法手段等等。
翻译的重点是研究语际转换过程中话语信息的传递效果,克服话语中不同语言体系的语言单位差异而等值地传递话语信息的最佳方案,才能获得话语信息的传递效果,对比两种语言,找到等值地传递话语信息的最佳方案,方能获得话语信息的传递效果。
翻译的任务是忠
实地尽可能等值地传递原文话语信息,尽可能不删改和增减信息内容,它要求译文和原文在意义上和风格上达到尽可能的高度等值。
有时,个别语言单位不对应,可以寻求相对应的其它语言手段,或在话语上下文中表现对应。
翻译等值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翻译理论。
造成等值翻译的相对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其中有形式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文化方面的原因: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时会阻碍翻译活动。
翻译时往往“形”与“神”不可兼得,如何取舍,如何通过翻译尽量加强和增进不同文化在读者心目中的可理解性,缩短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和距离,是从事翻译的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然而,由于中西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翻译中取得等值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说等值翻译只能作为一种追求的理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但我们也应看到,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与日益融合,为翻译等值论带来了无限生机。
西方文化传统是在基督教文化中得以整合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了解基督教文化,才能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渊源,所以在等值翻译中了解基督教甚至可以称之为基础。
然而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对民族文化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地壳变迁、民族迁徙、民族的征服与同化和民族之间的战争。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痕迹主要残留在习语当中。
如果对历史文化不熟悉,在等值翻译中就会遇到很多困惑。
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都是不同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
中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因此,在等值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难题。
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
因此在中西差异中对两种文化的深刻理解显得格外重要。
翻译等值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它的界定、价值和作用译界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究其原因,因为它涉及到了翻译的本质、评判标准、翻译的实践原则等根本问题。
其实翻译中的等值是两种文化的综合性关系。
等值翻译不仅仅追求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等等方面的等值,而是依靠艺术的眼光和语言文化素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追求信息等值与效果的等值,最终取得翻译的最大等值率。
(作者单位:贵州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