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化差异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68.36 KB
- 文档页数:2
2472020年13期总第505期ENGLISH ON CAMPUS从电影字幕翻译中看中西文化差异文/李俞可心映后,该译者的翻译方法也引起了网络上的激烈的争论。
音译“terran”容易引起误解,将其直译成“地球人”则更为恰当。
2.意译。
电影中有很多成语、俚语和谚语等可以用功能等值来翻译,不仅面对的是目标语言,而且具有相同的联系效应。
在电影《百万宝贝中》中的一句台词“You’ll find a trainer in this gym or somewhere else that’s gonna wanna train a girl. It’s the latest freak show out there. The trouble is, they’re gonna be wasting your time... ”译者在处理时并没有直接翻译成“很多人训练女孩,这家拳击馆和别家都有,你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但他们也只能浪费你的时间……”,而是译成“找一个愿意收女徒的教练不难,现在外面这不是很时髦么。
不过找也是白找……”。
直译成“很容易找到收女徒的教练”则比较冗杂。
由于空间不够,译者省去了“It’s the latest freak show out there”,而译成“找一个愿意收女徒的教练不难,现在外面这不是很时髦么”,在语气上也比直译更强烈一些。
“这不是很时髦么”既包含了“in this gym or somewhere else”的意思,也说出了弗朗基对收女徒的态度。
3.替换。
当源语与目标语之间存在太大的文化差异时,可采用替换的翻译手法,以给目标观众带来最佳的观影体验。
例如,在电影《阿凡达》中,有一句台词“Easy boy! You are a lucky swine! Blue monkey”,这种习惯性的俚语充满了幽默和生动。
它可以用替换法译成“你这个好小子!幸运的小东西,忧郁的智多星”。
翻译对等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研究作者:黎佳林李志成来源:《公关世界》2020年第24期摘要: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翻译已经成了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
如何缩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使译本达到与源文本之间的对等,是翻译领域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在奈达等著名翻译家的努力下,翻译对等理论日趋完善,且逐步成为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
本文通过介绍翻译对等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分析该理论在翻译活动中的实践应用,进一步探讨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实现对等。
关键词:对等翻译对等理论实践应用引言对等,实际上就是用不同的语言对同一事物及文化特征进行不同的描述。
翻译作为一门工具,其主要作用就是将源语言描述的事物用目标语表达出来,它的目的就在于使译文读者能够产生和原文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这体现的就是一种翻译对等,所以说翻译问题其实就是如何达到对等的问题。
1.翻译对等理论的发展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翻译对等理论就成了许多翻译理论家探讨的焦点,包括卡特福德(Cartford)、雅各布逊(Jacobson)、奈达(Nida)、纽马克(Newmark)和科勒(Koller)等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本文将举例介绍几个翻译家和他们的翻译对等理论。
1.1雅各布逊的语言意义和对等(linguistic meaning and equivalence)雅各布逊曾在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中提出翻译的三种类型,即语际、语内和语符翻译。
雅各布逊在文中对前两个部分进行了论述,他认为语内翻译可以和语码单位(code-unit)进行对等,但不是完全对等关系;语际翻译有时代替一个语码单位,有时代替一整段。
雅各布逊没讲语符翻译,并不是它不重要,只是在他看来,这已经是根深蒂固、众人皆知的了,而且在他的其他理论中能够看出,雅各布逊的理论都是以符号作为基础的。
1.2奈达的“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理论和“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理论在前期,奈达先将翻译中经常提到的“literal”、“free”和“faithful”用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两个概念来体现,并对这两个概念下了定义:形式对等要尽可能地使译文与原文本在形式、内容上相同,做到译入语在不同的语素上同源语言相似;而动态对等则基于奈达的“等效原则”上,他认为翻译应该讲求自然贴切,不能只顾及字对字的翻译。
硕士学位论文从跨文化差异的视角探讨翻译等值论的相对性ON THE RELATIVITY OF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EQUIVALE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DIFFERENCES宁 双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7月国内图书分类号:H315.9国际图书分类号:801.73文学硕士学位论文从跨文化差异的视角探讨翻译等值论的相对性硕士研究生:宁 双导师:刘长远教授申请学位:文学硕士学科、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所在单位:外语学院答辩日期:2007年7月5日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 H315.9U.D.C.: 801.73Graduation Thesis for the M. A. DegreeOn the Relativity of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Equivale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DifferencesCandidate:Ning ShuangSupervisor:Prof. Liu Changyuan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ArtsSpecialty: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Affiliatio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July 5, 2007Degree Conferring Institu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IT Graduation Thesis for the MA Degree摘要翻译等值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翻译理论。
《浅谈文化差异与翻译等值理论|文化差异理论》摘要: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翻译是两种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方法之一;本文从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及其排除方法两方面入手,体现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
关键词:语言文化:翻译桥梁;文化转换;翻译等值文化与翻译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翻译工作者要想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有必要来关注和研究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任何一个民族的思想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文化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翻译则是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
本文拟就这四个方面作一简单阐述。
一、文化的定义《辞海》中对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有时也特指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财富,以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相区别。
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
二、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各个民族之间由于地域、气候、历史变迁等方面的差异,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经济也各异。
各民族文化的不同直接反映在语言上,在这种意义上说,翻译也是跨文化活动,翻译语言就是翻译文化。
在翻译文化特质的内容时,一般情况下,只能做到译文和原文相对等值。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博士(Dr,EugeneA,Nina)认为:“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首先达到语义对等,其次是达到文体对等。
” 三、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一)影响汉英翻译的文化因素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
欧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而中国人受佛教的影响较深,信“天”。
严格地说,“天”与“God”不完全对应。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等值翻译作者:王致华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14期【摘要】等值翻译是翻译的最高目标,但文化的差异会影响翻译的等值性。
本文首先分析了等值翻译的原则,其次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分析文化因素对等值翻译的影响。
等值翻译比直译、意译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可接受性,应当采用等值翻译。
【关键词】跨文化等值翻译原则一、引言翻译等值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翻译理论。
造成等值翻译的相对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其中有形式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文化方面的原因: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时会阻碍翻译活动。
翻译时往往“形”与“神”不可兼得,如何取舍,如何通过翻译尽量加强和增进不同文化在读者心目中的可理解性,缩短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和距离,是从事翻译的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然而,由于中西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翻译中取得等值几乎是不可能的,等值翻译只能作为一种追求的理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我们也应看到,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与日益融合,为翻译等值论带来了无限生机。
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等值翻译的问题。
二、等值翻译原则在西方众多翻译理论学中,最受推崇的当属美国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
奈达在其发表的《翻译科学初探》中提出了“动态对等”,认为“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
一方是原文与原文的接受者,另一方是译文与译文的接受者。
同样一个信息要用两种语言进行表达,对象不同,却要产生相同的效果,这就是等值翻译的主要原则。
1.词的等值要服从词组的等值,词组的等值要服从句子的等值,尽可能在原作与译作各层次间找到最大的等值转换关系,在某一级缺乏等值成分时,就要转移到较高一级确立等值成分。
2.等值翻译应在最大限度保存原文表层结构逻辑式和语音式中带共性的因素的条件下,运用翻译转换规则进行有关语言的参数对比和转换,翻译成规范地道的译文。
文化翻译理论文化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着重探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对于翻译结果的影响。
文化翻译理论主要包括等值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化转移理论三个方面。
等值理论是文化翻译理论的基础,它认为翻译应该追求源文和译文在意义上的等值。
等值理论强调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意义和风格,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然而,等值理论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完全追求等值难以实现,因为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
因此,等值理论在实践中常常需要进行一定的妥协和调整。
功能翻译理论是对等值理论的一种扩展和修正。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目的语文化中实现源语文化的功能。
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目标语受众的需要和期待,以及翻译作品所要传达的意义和目的。
功能翻译理论提醒翻译者在翻译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翻译需求和目标。
文化转移理论是相对较新的文化翻译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
文化转移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化过程,翻译作品中的文化元素会随着翻译过程被转移到目标语文化中。
文化转移理论强调翻译需要充分考虑到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翻译作品在目标文化中的接受度和适应度。
总结来说,文化翻译理论是研究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重要理论体系。
它包括等值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化转移理论三个方面。
等值理论强调追求源文和译文在意义上的等值;功能翻译理论注重在目的语文化中实现源语文化的功能;文化转移理论强调翻译作品中的文化元素会随着翻译过程被转移到目标语文化中。
这些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使翻译研究更加综合和深入,也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方法。
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1.提高翻译质量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首先体现在提高翻译质量上。
通过对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译者可以更好地掌握翻译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确保译文准确、流畅、自然。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理论的原则,对原文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克服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2.提升译者素养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还体现在提升译者素养上。
学习翻译理论可以帮助译者深入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翻译理论还可以引导译者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念,遵循翻译职业道德,对待翻译工作认真负责。
通过翻译理论的学习,译者可以不断完善自己,提高翻译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工作者。
3.丰富翻译方法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翻译方法也日益丰富。
翻译理论可以为译者提供多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者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和语言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提高翻译效果。
例如,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可以运用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等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风格和特点,同时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4.促进翻译评价体系的完善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还可以体现在促进翻译评价体系的完善上。
翻译理论可以为译者提供评价译文质量的标准和方法,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据可依,提高翻译质量。
同时,翻译理论还可以帮助翻译评审者和读者更好地评价译文的质量,确保翻译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总之,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可以提高翻译质量、提升译者素养、丰富翻译方法和促进翻译评价体系的完善。
因此,译者应当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将翻译理论运用到实际翻译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翻译理论研究者也应关注翻译实践,结合实际翻译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指导。
功能对等理论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电影的字幕翻译为例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电影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这些词语通常承载了特定文化的特定信息,对于目标语言的观众来说可能是全新的。
为了有效传达这些文化信息,保持文化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兼顾语言的流畅性和可读性,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翻译理论,其中最为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是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提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目标文本的读者应能获得与源文本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
这一理论强调,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在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者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语义信息,还要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使目标语言的观众能够理解和接受。
以电影字幕翻译为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直接关系到电影文化的传播效果。
恰当的翻译不仅能帮助观众理解剧情,还能增加观众对源文化的兴趣。
不恰当的翻译可能会导致观众误解或无法理解,甚至产生负面效果。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对于电影字幕翻译来说至关重要。
1. 介绍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提出,是翻译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尽可能接近源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
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翻译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功能上的对等,而非形式上的对等。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尤为显著。
由于电影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媒介,其字幕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文的语义信息,还要考虑到目标文化观众的接受度和理解度。
字幕翻译在遵循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基础上,需对原文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具有与原文相近的效果。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义的准确传达,还要考虑到目的语观众的接受度和理解度,以实现译文的最佳效果。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摘要】翻译等值理论是翻译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探究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等值关系。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系统探讨了翻译等值理论的意义、基本原理、实践应用、争议和未来发展。
研究发现,翻译等值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结论部分提出了翻译等值理论的启示和思考,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翻译等值理论的意义、原理和应用,为跨文化翻译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翻译等值理论、意义、研究背景、基本原理、语言、文化、实践应用、争议、未来发展、启示、思考、展望、关键词1. 引言1.1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的意义翻译等值理论探究的意义在于深入研究翻译过程中的等值现象,探讨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的翻译规律和原则,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翻译等值理论提供了研究翻译现象的新视角,有助于加深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探究翻译等值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活动的本质和目的,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增进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研究翻译等值理论还有助于推动翻译学科的发展,促进翻译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升。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的意义在于为促进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翻译研究和实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1.2 研究背景翻译等值理论探究的意义在于更好地理解和探讨翻译的本质和原则,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流,拓展翻译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研究背景方面,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翻译在各个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翻译等值理论作为翻译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对于翻译工作者和研究者具有重要意义。
在跨文化交流和交流的背景下,翻译等值理论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解决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沟通障碍,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尊重,也可以提升翻译质量和效率,满足不同领域的翻译需求。
加深对翻译等值理论的探究和了解,对于推动翻译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翻译文化信息等值理论及英汉互译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媒介,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只有注重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信息传递,克服外来文化障碍,实现文化信息的对等,才能准确地翻译和传递信息。
本文运用翻译理论分析了影响对等翻译的文化差异,阐述了中英文在文化和思维以及语言和表达方面的差异,并探讨了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对等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文化信息等值不同语言是不同文化的载体,所以在商务英语的翻译,只有注重文化信息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传递,克服异国文化的障碍,做到文化信息的对等,才能准确的翻译传达信息。
文章通过翻译理论分析影响等值翻译的文化差异,比较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表达上的具体体现,探讨了对翻译文化信息等值理论的理解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具体运用。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商务英语翻译不仅是个语言活动,它更是一种文化活动。
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差异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商务英语的翻译。
所以要使不同语言间顺利交流,必然需要解决的是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间题、达到等值交流沟通的目的,这同样也是商务英语翻译的目的。
1.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差异并存商务英语的涵盖范围很广,根据应用的不同场合可以分成不同的语域,比如经贸英语、金融英语、经济学英语、会计英语、法律英语、广告英语等。
每个语域又有不同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行业,团体,功能等因素而产生的各自的变体及其规律,运用的翻译方法也尽不同。
此外,各种语言的组成特点、使用特点也有很大差异,如汉语的逻辑性往往是用合理地调整语序来反映,强调的是观点;而英语则注重结构形式,以紧凑的结构来体现思维的逻辑性。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而不是追求形式的对应。
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语言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
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要想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翻译的人员既要熟悉专业知识和语言特点,又要注意文化信息的等值传递。
2003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Oct.,2003
第32卷专辑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Vol.32Sup.
等值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化差异中的应用
屈妮妮, 孙景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美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了等值翻译理论。
动态对等是该理论对翻译理论的最大贡献,其影响是深远的。
动态对等概念体现在许多方面,涉及动态对等原理在文化差异方面的影响与运用。
译者应充分认识并掌握两种文化差异在两种语言中的不同反映,以便克服由文化差异带来的阻碍,取得翻译的最大等值并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交流。
关键词:等值翻译理论;动态对等;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93(2003)Sup.-0303-02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即把一个原本用甲语言表达的信息用乙语言表达,使不懂甲语言的人也获得同样的信息。
翻译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交际,那么什么样的译文才算是一篇上乘之作?换言之,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家根据自己的实践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大翻译家严复1898年在他的《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即“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林语堂在《论翻译》中提出“不可译与传神”的问题。
朱光潜在《谈翻译》中提出“近似”说,认为大部分文学作品不可翻译,译文也只能是原文的“近似”。
钱钟书在《林舒的翻译》中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傅雷则提出了“神似”的标准,他也是神似翻译理论的杰出代表,他曾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于形似而在于神似”。
而在西方众多翻译理论学中,最受推崇的当属美国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
奈达在1964年发表的《翻译科学初探》中提出了“动态对等”,认为“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
等效翻译的主要原则就是译文读者应能以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
一方是原文与原文的接受者,另一方是译文与译文的接受者。
同样一个信息要用两种语言进行表达,对象不同,却要产生相同的效果。
等值(Equivalence)是从数学领域引进翻译的一个概念。
虽然一开始有人反对这一举措,因为他们认为把等值这个术语借用到翻译研究上,会产生障碍或者误译———毕竟在数学研究中等值表示严格的逻辑相等,即1 +1=2。
在翻译研究中,绝不可能把严密精确的数学公式变成翻译的标准。
事实上,苏联的费道夫、欧洲的卡特福德、美国的奈达等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把数学上等值的含义在翻译研究中做一嬗变,从而使等值论发展成为一项成果颇多的理论。
奈达则利用信息论的原理,从读者接受源文信息的角度,阐明了动态对等原理。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奈达把“动态对等”修正为“功能对等”,实际概念并未改变,只是为了避免“动态”这个词引起误会。
一、等效翻译与文化差异
王佐良先生曾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民族孕育着不同的文
收稿日期:2003-04-08
作者简介:屈妮妮(1976—),女,陕西临潼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助教。
303
化,不同的文化之间又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这些文化方面的差异对等值翻译理论又有很大的制约和影响,使等值翻译只能相对等值。
其中包括:
11数字范畴:比如汉语中的“三下五除二”,本是一珠算口诀,形容人做事熟练、干练,翻译时决不可等值地译为“two from five leaves three”,只有相对地译为“as quickly as lightening”。
还有,“七嘴八舌”、“五讲四美三热爱”,不可能等值地译为“seven mouths ang eight tongs”和“five talks,four beauties and three loves”。
英语语言中也不可能这样表达数字的,所以讲英语的人肯定会对此难以理解,从而翻译就没起到交际的作用。
同样的道理,英语中也有一些表达数字的方式使我们讲汉语的人难以接受。
比如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one over eight (七颠八倒)”等等。
21颜色方面:不同民族偏好不同的颜色。
比如巴西人忌绿色,日本人忌黄色等等。
英汉两种语言在颜色表达方面也有差异。
比如,汉语里的“红茶”被译为“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青砖是“blue brick”,“青衣”是“black dress”,“青玉”则表示为“gray jade”,“红眼病”(表示妒忌)则被译为“green2eyed”,而不是“red2eyed”。
反过来,英语里也有一些跟颜色有关的短语,如“brown bread”,表示“黑面包”,“black coffee”则表示“不加牛奶的咖啡”,等等。
31比喻性词语方面:汉语中的“狗”作为喻体的成语很多,大多表示贬义,如“狗东西”、“狗皮膏药”、“狗仗“狗尾续貂”等。
相反,英美民族视狗为忠实的伴侣,故英文中的“dog”则多具有褒义至少也是中性。
在人势”、
汉语中还有两个很典型的词———“龙”、
“凤”,它们在汉语文化里被认为是皇权的象征,“龙”代表皇权,“凤”代表后妃,“龙凤”还代表吉祥的动物。
汉语里有很多跟龙凤有关的词语,如“龙飞凤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龙腾虎跃”等。
相反,西方人却认为龙是凶残的怪兽,难怪当英美人士听到中国人说“I hope my son will become dragon in the future(望子成龙)”很是惊讶(正确的、可接受的译文应是“I hope my son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还有,曾经有人把英语短语“loneliness industy”译为“孤独工业”,那么,“孤独工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业?其实这个短语既不表示孤独也不表示工业,其真正的含义则是美国政府建立的一种为孤寡老人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
41日常生活方面:中国人见面第一句常是“你吃了吗?”或“你到哪里去了?”如果绝对等值地译为“Have you eaten your meal?”或“Where are you going?”英美人的第一反应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文化差异对等值翻译的影响还有其他方面,比如汉语的对联、连绵词等等。
所以译员应加强双方语言文化的学习研究,以克服文化差异对翻译带来的影响,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等值翻译。
二、结束语
等值翻译理论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翻译理论,它提出了比较科学的评定翻译作品质量的标准:原作与译作等值,要求译作在音韵、言语形式、语体风格、意境的联想上,都要和原作产生相同的效果,在内容与形式都要求做到等值,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交流。
同时这一理论对翻译界关于“直译”和“意译”(自由译)的争论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解决办法。
直译强调忠实,实际上焦点落在语言形式的对等,忽视了效果。
自由译强调美,焦点落在译文效果,忽视了对等。
而动态对等概念把焦点放在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上,解决了这个似乎无法解决的矛盾。
等效翻译理论也允许自由处理,这种自由处理要求译员尽力发现目的语的丰富渊源,再生产与源文信息价值等同的目的语;同时要求译员时刻铭记目的语的读者与源语读者处于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之中。
对翻译工作者来讲,这一理论是切合实际、可以遵循的原则,是值得大家学习和研究的。
[责任编辑 杨 军]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