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阅读环境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推进图书馆软环境建设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摘要随着各类院校图书馆馆藏日渐丰富、设施设备日趋先进、图书馆硬件建设得到关注和重视的同时,图书馆软环境建设方面的配套措施也不容忽视。
本文从建设完善的图书馆软环境入手,以促进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关键词软环境建设图书馆文化素养一、图书馆软环境建设的意义如果将图书馆的服务环境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的话,硬环境是指图书馆的建筑、藏书等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评价标准的客观条件;而“软环境”是指图书馆中客观存在的主要由工作人员控制和把握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读者利用图书馆产生实际影响的各种要素。
近些年,各类院校图书馆硬件的建设普遍得到重视和发展,软环境建设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推进高校图书馆软环境建设,可以从另一个层面为高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图书馆软环境的本质内涵是人文环境。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思想多元化、交往功利化、知识爆炸化、管理人为化等特点,对建设和维系高校图书馆的软环境具有一定力度的冲击。
构建一个让学生爱读书、想读书、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图书馆软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科研、服务社会的应有功能。
二、高校图书馆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部分院校图书馆软环境的现状:学校重视不足,专业力量薄弱。
许多学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是由其他技术人员转岗或兼任,有的甚至只是临时工。
他们大多缺乏图书馆专业知识,也没有长远发展的目标与计划;学校领导也只是在评估时想到图书馆的各种指标达标没有,平时极少监控,没有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容易导致图书馆管理人员滋生安于现状不求发展的情绪;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水平较为低下;文化环境建设不到位,引不起学生的读书热情。
三、图书馆软环境的建设措施(一)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一支良好的图书馆管理队伍是图书馆软环境建设的基础。
建设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图书馆文化,实行人性化管理。
加强图书馆员个人素质与和谐团队的建设,丰富服务内容,做好对读者的服务工作。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校图书馆环境设计研究【摘要】高校图书馆与一个高校的文化建设,有着紧密而直接的关系,它与一个高校的学术氛围息息相关。
高校图书馆作为面向高校内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学习场所,不光是提供方便的借书看书功能,还要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专业或其他能力,同时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设计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环境设计图书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主要载体,文字和图片信息记录了前人类活动的历史经验。
如今,进入21世纪后,信息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面貌,数字化管理的图书馆从量变逐渐转换为质变,最终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力量。
和社会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有其特殊性,除了藏书功能之外,高等学校图书馆还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同时,高校图书馆的使用人群具有集中性和稳定性的特征,而且不同高校专业特色不同,因此,图书需要比较好的分区,使用频率较高的书籍需要有一定的复本,对于本校的特色专业需要有学校自身的特色,有正对性地进行书籍的收集管理。
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还作为高校学生和老师课余时间学习和交流的空间,是高校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校园文化建设来看,是以育人为目的,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为主要方向的一种群体文化的营造,其本质是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建设。
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并不高。
笔者根据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多数人存在惰性,宁愿选择在宿舍里上网打游戏,这是因为觉得宿舍的舒适度更好;二、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硬件环境较差,座椅规整硬冷、植物非常缺少、空气流通较差,长时间待在里面容易不适疲劳;三、缺少互动和休闲空间,大学课程很多需要团队合作完成,在团队进行图书资料查阅后,需要一个可以讨论的空间,而图书馆里没有这种相对独立的交流空间;四、服务落后配套缺失,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和配套设施还停留在80年代,不同于阅览室的开放式陈列空间,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交流的空间还需要配备一些餐饮的服务,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五、环境设计缺乏地域性和特色,千篇一律,没有结合高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和所处地区的区域特征,容易视觉和精神的疲劳。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利用引言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其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术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性、资源类型、建设策略以及有效利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性1.1 支持教学与科研高校图书馆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是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和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重要支撑。
通过合理配置和更新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
1.2 培养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获取、分析、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高校图书馆通过资源建设和服务,帮助学生和教师提升信息素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1.3 促进学术交流高校图书馆不仅是知识存储的场所,也是学术交流的平台。
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校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高校图书馆资源类型2.1 纸质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出版物,是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基础。
2.2 电子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资源具有访问便捷、更新快速的特点。
2.3 特藏资源包括古籍、手稿、档案等具有特殊价值的资料,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
2.4 多媒体资源包括音视频资料、软件工具等,丰富了用户的学习体验。
三、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3.1 需求导向根据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需求,有针对性地采购和开发资源。
3.2 合作共赢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出版社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降低成本。
3.3 技术创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提高资源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3.4 用户参与鼓励用户参与资源的推荐、评价和反馈,形成良性互动。
四、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4.1 提高检索技能定期开展信息检索培训,帮助用户掌握高效的检索方法。
4.2 推广阅读活动通过读书会、主题展览等形式,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
4.3 加强参考咨询提供专业的参考咨询服务,解答用户在使用资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以下是几点建议:一、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如今数字化资源已成为信息时代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快数字化资源的建设。
首先,要优先购买电子资源,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以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
其次,要建立高校自有数字化资源库,将学术论文、研究成果等进行数字化储存和分享,以提升高校的学术影响力。
最后,要开发并推广数据库检索系统,方便师生查找和利用数字化资源。
二、拓展外部合作渠道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与其他图书馆、研究机构以及出版社等建立合作渠道,以拓展文献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建立联盟,共享资源和资讯。
还可以与各类学术机构合作开展图书馆主办的学术研讨会或讲座,增加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力。
同样,与出版社合作,加强订购和收集优质图书、期刊等资源,以确保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质量。
三、注重特色馆藏建设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校的学科优势和研究特点,建设具有特色的馆藏资源。
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科发展方向,提前规划馆藏资源的建设。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将学术研究成果、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等作为首选馆藏内容,以满足师生对高质量资源的需求。
此外,注重收集与学校特色相关的稀缺文献,增强馆藏品的独特性。
四、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场所,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首先,要加强图书馆员队伍的建设,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其次,要改善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提供舒适的阅览环境和便利的借阅服务。
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供使用指导和咨询服务,使师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另外,要鼓励师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服务策略和改进服务质量。
五、加强文献资源推广与利用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应加强对师生的推广和利用工作。
可以开设培训课程,教授文献检索和利用的方法和技巧。
还可以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专题展览等活动,向师生宣传和推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服务理念与实践5篇篇1一、引言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研究和知识探索的重要场所,其空间设计承载着重要的服务理念。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服务理念与实践,以构建一个既满足读者需求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学习环境。
1. 读者至上: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的首要理念是以读者为中心,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营造一个舒适、便捷、高效的学习环境。
2. 多元化需求: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多元化需求,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需具备多样性,包括学习区、阅读区、研讨区、休闲区等,以满足读者学习、交流、休闲等需求。
3. 人性化设计:在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文关怀,关注读者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以人性化的设计提升读者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1. 空间布局: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局应遵循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的原则。
学习区应靠近阅览室,方便读者借阅书籍;研讨区应设置在安静且便于沟通的区域,促进学术交流;休闲区则可设置咖啡吧等,为读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2. 空间装饰: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装饰应体现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
可通过墙面装饰、艺术品展示等方式,展示图书馆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成果,提升读者的文化体验。
3. 智能化设施: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设施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化设施如自助查询机、智能导览系统等,能提高读者服务的便捷性,提升读者的满意度。
4. 绿色生态:高校图书馆在空间设计中应融入绿色生态理念,通过绿化种植、节能环保设施等方式,打造一个绿色、环保、低碳的学习空间,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案例分析以某高校图书馆为例,该馆在空间设计中融入了多元化需求、人性化设计、智能化设施等理念。
学习区设置了多个阅览室和自习室,满足读者的学习需求;研讨区设置了多个讨论室,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学术交流;休闲区则设置了咖啡吧和休息区,为读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同时,该馆还引入了智能化设施,如自助查询机、智能导览系统等,提高了读者服务的便捷性。
收稿日期:2023-11-19作者简介:唐琳娜(1987 ㊀),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丘秀文(1968 ㊀),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㊂∗本文系2022年度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支持项目 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省 十五分钟阅读圈 建设路径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HNLW (ZC )22-27㊂数字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有声阅读资源建设策略∗唐琳娜,丘秀文(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海南海口㊀571127)摘㊀要:在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数字阅读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方式,为人们带来了多元化的视听体验,其中,有声阅读能够较好地满足人们的碎片化阅读和自我提升需求㊂文章探析了我国有声阅读研究现状,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的有声阅读服务路径,从有声阅读资源建设渠道㊁有声阅读平台搭建㊁有声阅读推广实践等维度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有声阅读服务策略,以期高校图书馆能够不断创新阅读推广工作方式,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㊂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有声阅读资源;阅读推广中图分类号:G258.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1588(2023)12-0070-031㊀背景㊀㊀‘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达415.7亿元,其中有声阅读85.5亿元;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06亿,其中44.63%为19岁至25岁用户,27.25%为18岁以下用户,年轻人成为数字阅读主力军;96.81%的用户偏好数字阅读,人均阅读电子书11.58本,其中29.5%的用户偏好有声阅读,人均阅读有声书7.08本[1]㊂‘中国网络音频产业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网络音频产业规模预计将超过300亿元[2]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增多,有声阅读有望成为文化传播的新渠道,不断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持续开展㊂2㊀有声阅读研究现状㊀㊀笔者在中国知网以检索式 SU =(有声阅读+有声资源)∗高校图书馆 进行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2月,共检索到相关论文102篇,其中有34篇被CSSCI 期刊收录,有3篇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这些论文的学科分布以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型研究为主㊂例如,常靖瑞在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和 LibQUAL +TM 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有声阅读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对华东理工大学的数字有声阅读资源用户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3];左丽华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的 漫读电台 阅读推广案例,以期深度挖掘馆藏资源内涵,引导大学生深阅读[4];陈爱香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自主搭建有声阅读平台㊁加强有声阅读资源建设㊁利用社交媒体及精准营销策略推广有声阅读的建议[5];孙英月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以馆藏资源为基础,通过搭建一体化有声阅读资源平台的方式加强对有声阅读资源服务管理的建议[6]㊂从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有声阅读的研究范围基本覆盖了有声读物生产链涉及的所有环节,相关研究的实用价值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研究内容逐渐体系化㊂3㊀高校图书馆的有声阅读服务路径㊀㊀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有声阅读资源建设渠道主要有共享项目㊁购买㊁自建及网络免费获取等㊂由于高校图书馆在资源㊁人才㊁空间等方面具有优7第43卷第12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年12月势,且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故其开展有声阅读服务有助于推动自身数字化建设进程,打造特色品牌㊂高校图书馆可从资源㊁平台和推广三条建设路径着手开展有声阅读服务,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有声阅读资源服务体系㊂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有声阅读服务的基础,平台建设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广建设可有效宣传有声阅读服务,推动资源和平台建设㊂4㊀高校图书馆有声阅读资源建设策略4.1㊀依托区域联盟,实现资源互补㊀㊀共建共享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有声阅读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丰富区域联盟中各馆的有声阅读资源,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还能够避免有声阅读资源的重复性建设,节约资源建设时间和成本㊂高校图书馆应加大馆际交流力度,积极依托省级数字图书馆㊁高校区域联盟等,实现资源互补㊂例如,广州大学城图书馆资源共享项目基于 互利㊁自愿㊁利于交流 的建设原则,组建了职教城区域性联盟,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7]㊂4.2㊀借助专业有声读物平台,合理共建有声阅读资源㊀㊀高校图书馆可与成熟的有声读物公司㊁有声阅读平台㊁有声出版机构合作,依托其专业的团队㊁技术和平台开展联合共建工作㊂高校图书馆可向有声读物公司推荐校内师生主播,为其提供优秀的有声作品;有声读物公司可为高校图书馆提供制作指导㊁技术支持及栏目维护等服务,合作共赢㊂例如,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大学图书馆积极合作,共同建设了校企实训基地㊂高校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的学术性㊁专业性较强,文学㊁文化㊁娱乐㊁科普等类型的有声阅读资源数量较少,其与有声阅读平台合作可弥补资源方面的不足,提升有声阅读服务质量[8]㊂5㊀高校图书馆有声阅读资源平台建设策略5.1㊀整合融媒体资源,搭建有声阅读服务平台5.1.1㊀微信公众号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开通移动图书馆功能,并通过微信公众号为读者提供相关的资源服务㊂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高校图书馆应对馆藏有声阅读资源和网络有声阅读资源进行分栏目整合,并在移动图书馆或微信公众号内设置有声阅读模块,方便读者检索㊁阅读及下载㊂5.1.2㊀微信朗读小程序㊂高校图书馆可依托畅读听书㊁超星读书㊁蜻蜓FM㊁博看朗读等专业性较强的微信朗读小程序开展有声阅读服务㊂微信朗读小程序不仅集文本朗读㊁视音频范读等功能于一体,拥有丰富的有声阅读资源,还支持用户自行提交分享朗读作品,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㊂5.1.3㊀专业音频分享平台㊂喜马拉雅FM 是我国颇具影响力的专业音频分享平台,截至2021年6月30日,该平台已整合囊括98个品类的2.9亿条音频内容㊂高校图书馆可与专业音频分享平台合作,鼓励和引导师生参与演讲比赛㊁学术讲座㊁书评征集等活动,提交有声阅读作品,在全网范围内展示推广校园特色文化和创新成果㊂5.2㊀建设有声阅读实体场景,建设朗读与创作空间㊀㊀除加强有声阅读资源建设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建设有声阅读实体场景,如:建设播客空间㊁创客空间等实体空间,配备电脑㊁耳机㊁小型录音设备㊁隔音板等设备设施,为读者阅读有声阅读资源提供便利㊂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购置朗读亭等朗读设备,为师生提供独立的创作空间,为他们练习㊁录制朗读内容提供便利㊂6㊀高校图书馆有声阅读推广建设策略6.1㊀线上线下全方位开展有声阅读推广㊀㊀高校图书馆应通过数字化渠道开展有声阅读资源的传播与推广工作,如:依托社交媒体平台持续发布馆藏资源信息㊁优秀有声阅读资源推荐㊁有声阅读心得等内容;与专业的有声阅读平台合作,共同开展有声阅读推广活动㊂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积极开展线下有声阅读资源主题展览㊁阅读讲座㊁读书沙龙㊁朗诵比赛等活动,吸引读者积极参与,扩大有声阅读服务的影响力㊂6.2㊀利用优势学科教育资源,开展深层次的有声阅读推广㊀㊀高校图书馆应与校内各学院及学科教师合作开展有声阅读推广,不断挖掘和整合专业有声阅读资源,提升有声阅读服务质量;根据不同专业师生的阅读需求,精选相关有声阅读资源,开展专业化㊁个性化的有声阅读服务;邀请学科专家录制有声阅读资源,提高资源可信度㊂例如,石家庄学院图书馆开展的 奇妙音乐汇 活动,旨在提升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9];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开展㊀(下转第99页)17唐琳娜,丘秀文:数字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有声阅读资源建设策略∗进行跨时空沉浸式体验的需求,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㊂4.4㊀随时随地获取图书信息,资源利用提质增速㊀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资源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要求㊂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资源的收集㊁整理㊁服务和利用机构,也必将成为虚拟世界中知识和信息资源的交通港㊂元宇宙时代,图书馆可充分利用以太网㊁区块链㊁AI㊁NFT㊁数字孪生㊁数字原生㊁内容创作与治理等技术在虚拟世界为用户提供资源服务;通过分门别类㊁问题答疑㊁场景演示㊁搜索导航㊁虚拟数智人辅助等方式为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㊁进行沉浸式阅读㊁高效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便利;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不断优化虚拟数字服务流程,将适用㊁高效的服务方式㊁治理方式映射到现实世界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在虚实世界的互促互进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及馆藏资源利用率㊂4.5㊀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满足读者精神文化需求㊀㊀元宇宙时代,用户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如:图书借阅㊁资源获取㊁沉浸式阅览体验㊁数字藏品的发售与交流㊁物联网支持的图书流通㊁虚实世界间的人机交互㊁虚拟世界的数字原生㊁虚拟资产的带回与变现㊁数字版权的保护与推广㊁虚拟数字身份的隐私保护㊁虚实映射的时效性与同步改善等㊂图书馆需要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采取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阅览㊁参与㊁体验㊁学习㊁研究需求,丰富用户的精神文化生活㊂5㊀结语㊀㊀元宇宙与图书馆密不可分,元宇宙的发展离不开图书馆相关资源和信息的支持,而元宇宙也给图书馆带来新的机遇,促使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㊂因此,图书馆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加强信息与知识资源的存储与管理工作,为用户提供高效㊁便捷的知识应用导引服务,储备元宇宙技术服务应用人才,强化技术融合,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元宇宙生态,采用元宇宙思维提升管理水平,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㊂㊀㊀参考文献:[1]㊀刘革平,王星,高楠,等.从虚拟现实到元宇宙:在线教育的新方向[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6):12-22.[2]㊀焦波.基于全域感知和多级联动的城市大脑 数字驾驶舱 设计与应用[J ].科学技术创新,2022(18):78-81.[3]㊀张兴旺,毕语馨,郑聪.图书馆与元宇宙理论融合:内涵特征㊁体系结构与发展趋势[J ].图书与情报,2021(6):81-89.[4]㊀张庆来,苏云.图书馆与元宇宙:关系㊁功用与未来[J ].图书与情报,2021(6):75-80.(编校:崔萌)(上接第71页)㊀的 漫读电台 活动,以微信为载体集结了人文学院教授㊁图书馆专业背景馆员和主持专业的大学生,以听读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声阅读服务[10]㊂㊀㊀参考文献:[1]㊀‘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发布[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22(3):61.[2]㊀2021年中国网络音频产业研究报告[EB /OL ].[2023-10-23].https :// /report _pdf.aspx ?id =3909.[3]㊀常靖瑞,吉久明,李校红.高校图书馆数字有声资源用户满意度调查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5):102-109.[4][10]㊀左丽华,徐风华.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荐书模式创新及实践: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 漫读电台 为例[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5):94-97.[5]㊀陈爱香.全场景时代高校图书馆有声读物资源建设与推广[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0(2):92-95.[6]㊀孙英月.高校图书馆有声阅读资源构建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7):77-82.[7]㊀付磊.安徽省高职院校图书馆有声读物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研究[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6):106-110.[8]㊀刘冰冰.高校图书馆有声阅读推广研究[D ].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3.[9]㊀马琳.高校立体化有声阅读推广实践:奇妙音乐汇[J ].学周刊,2018(6):17-18.(编校:冯耕)99刘静静:元宇宙视域下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关于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化与发展建议的报告尊敬的校领导、各位同仁:图书馆作为高校学术资源的核心部分,一直以来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研究支持。
然而,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学术需求的多样化,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与服务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进一步提升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师生的学习与科研需求,现对图书馆资源优化与发展提出以下报告与建议。
一、现状分析近年来,我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服务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1.资源利用率不足:虽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纸质和电子资源,但部分资源利用率较低,尤其是某些专业书籍和数据库的借阅与访问频次较少,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2.电子资源覆盖面有限:随着数字化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我校图书馆的电子书籍、学术期刊和数据库的覆盖面尚不足以全面支持各学科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新兴学科领域,存在资源短缺的情况。
3.借阅和使用方式单一:目前图书馆的借阅方式仍以传统纸质书籍为主,虽然有一定的电子资源开放,但用户体验不佳。
部分学生和教师反映,电子资源访问途径不够便捷,影响了使用效率。
4.学术资源的更新滞后:一些书籍和数据库内容的更新速度较慢,不能及时反映学术前沿动态,尤其是在科技和人文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无法及时呈现在图书馆的资源系统中。
5.个性化服务不足:图书馆目前提供的服务多为通用性服务,尚未形成针对不同学科、年级、研究需求的个性化支持,导致部分师生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不便。
二、资源优化与发展建议为应对上述问题,提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优化服务体验,我们提出以下几项资源优化与发展建议:1.加强电子资源建设,扩大数据库覆盖面随着学术资源数字化的趋势加速,图书馆应逐步扩大电子资源的投资,尤其是在热门学科与交叉学科领域,增加高质量的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和电子书籍的订购量。
同时,及时更新现有电子资源,确保师生可以获取到最新的研究成果。
2012年1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N ov ember 2012 第22期总第272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22T o tal N o .272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之我见——以内蒙古科技大学新馆建设为例邢 奕(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 要: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构建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问题,从馆舍建设布局等硬环境和提供人性化服务的软环境两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人文环境;人性化服务;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G 258.6(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2—0140—02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高校教学、科研的重任,营造良好的图书馆人文环境,既能拉近文献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为读者获取文献信息创造一个开放、自由、便利的空间;又能通过浓郁的文化氛围在育人过程中发挥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招生人数急剧增加,给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场所的图书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新建、扩建图书馆正方兴未艾,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扩建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如何在新馆扩建过程中秉承“满足读者需求、实现读者价值”的宗旨,营造充满人性化的符合自身办学特点的文化环境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人文属性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弘扬人文精神是图书馆的基本理念与根本使命,这就需要图书馆人以人文追求为己任[1],不断强化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
1 通过馆舍的科学布局营造人性化的阅读环境1.1 馆舍建筑设计与外部环境的赏心悦目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建筑均属校舍建筑中的佼佼者,靠建筑本身的吸引力给人以最佳视觉感和愉悦之情[2]。
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的图书馆主体建筑无不体现出庄重典雅的风格,且馆舍周边绿树成荫、草坪遍布、花坛点缀,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图书馆在智慧校园建设中阅读空间设计问题的研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为例摘要:智慧校园建设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投入大量的无形资产,图书馆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位置举足轻重,如何发挥现有馆舍的利用问题,对阅读空间的设置进行研究,以便节约国有资源,与智慧校园建设相匹配。
关键词:智慧校园图书馆阅读空间设计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1.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图书馆阅读空间设置的意义智慧校园建设让图书馆开启世纪性的改变,走过一个由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再到智慧图书馆的蝶变转身,把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引入一个新时代,到图书馆建设中而形成一种智能化建筑,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有机结合和创新。
使智慧图书馆不受空间限制,但同时能够被切实感知的一种概念,来改造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
知识共享性,服务高效性,使用便利性,让用户可以实现无障碍、横跨时空的资源共享,追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升级改造、无线网建设、基础服务平台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管理规范制订、人员信息化素养提升八个部分。
数据中心主机房升级改造、灾备机房建设、网络运维监控中心建设、云数据中心建设、校园有线网络升级网络安全升级、灾备存储与服务器扩容、安全防护体系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平台项目建设等方面,信息化标准建设、主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快速开发平台、应用系统集成、一站式服务办事大厅、移动校园平台、OA系统开发改造等核心基础服务平台搭建工作基本完成,已进入全面数据采集阶段。
完成无线校园网建设技术方案设计,建设模式正在协调推进中。
各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有序展开,管理规范制定工作全面启动,人员素养提升培训工作,从狭义阅读空间到广义智慧空间起到推动作用。
2.智慧图书馆阅读空间的设计基于升级过程业务不间断,对用户影响度要降到最低,工程涉及教学区16个楼宇,安装与调试网络设备137台,网络安全设备5台,云服务器10台与大容量存储2台,以及云计算与网络管理相关软件平台11个。
高校图书馆阅读环境建设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良好阅读环境建设的内容,以及良好的阅读环境对读者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环境;建设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Reading Environment
WANG Yan-hong
(Qinggong College ,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t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good reading environment for reader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promoting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Key words: library; read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一.阅读环境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快餐式文化的盛行,能静下心来在图书馆阅读文章和书籍的读者越来越少,读者的阅读时间也越来越少,阅读数量明显下降。
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从自身出发,为读者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阅读环境,培育良好的阅读文化;营造和谐的阅读文化氛围,把读者吸引到图书馆进行阅读学习和科学研究。
通过对阅读环境的建设,才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更好的为高校师生服务。
二.阅读环境建设的内容
1、室内环境建设
1.1空间环境
图书馆里面的桌椅、书架、工作台要摆放合理,放置整齐,这样可使读者心情愉快,学习兴趣增加,避免因为图书馆内环境的狭窄、混乱产生心情烦乱、厌学的情绪。
阅览座位要尽量放置在采光好、光线明亮适中的地方。
因为光线过明或过暗都会引起读者视觉疲劳,影响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同时还会对读者视力造成一定的损害。
另外,对图书馆内的时钟、标语、条幅、读者须知以及入室规则等的布置必须体现出有序性和对称性,既要使它们醒目,也要防止它们对
整个阅读环境的协调性产生破坏作用,切忌杂乱无章。
1.2人文环境
图书馆内摆放的名人字画、警句格言、盆栽花卉和艺术雕塑等背景文化都要格调高雅,突出书卷之气。
从而能激起读者强烈的读书欲望,缩短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
这种充满浓厚学术氛围和文化气息的阅读环境,能够使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获取知识的高雅场所,增强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提高读者阅读兴趣[1]。
同时,能够表达图书馆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愉悦读者的身心,使读者体会到置身于知识的殿堂。
1.3 绿色环境
在图书馆室内设计配置一些适宜的植物,能够使图书馆环境的自然形态,色彩、质感更加丰富。
在图书馆内放置这些有生命的绿色植物,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室内空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过滤噪声、减少辐射等,还能够缓解大脑疲劳,使读者在阅览室内感到环境舒适、心情舒畅,为读者创造一个自然情趣、生机盎然的阅读环境。
也是图书馆目前比较经济、实用、方便,更容易实现的一种有效措施[2]。
2、文献资源建设
2.1纸质资源建设
绿色文献信息资源是指内容健康向上、无精神污染、真实的文献信息资源。
而绿色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是图书馆阅读环境建设中的关键。
高校图书馆是读者汲取科学文化知识、获取信息、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场所,因此,图书馆有义务为读者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真实的文献信息资源,以帮助读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目前,图书出版管理混乱,盗版图书屡禁不止。
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时要坚决杜绝盗版劣质文献,一定要根据本学院读者阅读需求,采购优质的读者需求量大的图书。
始终坚持思想性、学术性、系统性、实用性、经济性的原则,尽量选购名牌出版社、专业出版社的图书及权威专家学者所著图书,防止盗版图书及封建迷信、低级庸俗等图书的流入。
高校图书馆要营造一个健康、安全、舒适、和谐的绿色阅读环境,是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和对读者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如果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价值过低、质量太差,会直接影响读者对知识的汲取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3]。
2.2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可以依托校园网络构建和谐的阅读环境,通过校园网向广大师生传播知识,使校园网成为高校图书馆传播文化的重要通道。
首先,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高校图书馆必须为读者提供先进的硬件设备,尤其是电子阅览室
配置设备的先进与否,会直接影响读者读者对信息获取的速度和阅览信息的效果。
其次,电子计算机要配置过滤软件,杜绝在电子阅览室玩大型游戏、看不良文献信息图片等。
对于电子资源的采购,也要根据本学院的学科专业情况,根据读者的需要,从电子版报纸、图书、数字化期刊等浩如烟海的信息源中选取优秀的信息,加入到图书馆馆藏库中,建立起图书馆优秀文化信息的资源库。
同时及时主动的向广大师生宣传,帮助他们从无限的网络资源中,高效健康的获取有益的文化知识[4]。
3、读者服务建设
3.1加强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阅读环境的改善与图书馆的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在一些高校图书馆中,普遍存在读者对于图书馆管理的不了解和不满,主要表现在:随意占座;书籍的摆放秩序乱;规章制度的不合理等方面。
这些状况,往往会直接影响读者的读书心情和学习效率。
因此,为了创建和谐的阅读环境,图书馆管理更应该注重从提高读者满意度出发,针对读者反映较多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解决,从而切实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高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5]。
3.2优化图书馆服务
每一位图书馆的馆员,都必须具备“读者第一”的服务意识,在积极地与读者交流和沟通时,要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维护和谐平等的阅读环境。
图书馆也要积极引进各种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用岗位培训、业务学习、交换学习等方式来提高馆员的自身素质,只有具备了深厚业务能力的馆员,才能在最大的程度上把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传递给读者,为读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和全方位的现代化服务。
通过建立读者信箱,及时改进工作,改善阅读环境。
定期召开各类读者座谈会、板报宣传、阅读论坛等,了解读者需求。
并定期举行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讲座。
使读者获取信息的环境更快捷,方便。
三、阅读环境建设的意义
一方面,良好阅读环境的建设,有利于在高校图书馆内部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它不仅会对个体学生的阅读产生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高校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率,使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另一方面,图书馆营造的和谐阅读环境,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部分,而图书馆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很多读者乐于学习、乐于钻研,形成了多读书、乐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氛围,让广大读者在阅读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同时,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充实、丰富。
对读者自身的修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了。
高校图书馆是以人为本的人文馆,它应该是一个使人振奋,有活力的建筑。
良好的环境能给人带来学习的欢乐,不仅要让读者有好书可看,有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可查,还要让读者看得舒服,看得健康,查得有收获。
参考文献:
[1] 董桂云,李会林. 高校图书馆环境文化浅析[J]. 辽宁教育研究, 2006年1期42页
[2] 聂江城,石聪,王璐璐. 浅谈图书馆绿色环境建设[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年12期34-35页
[3] 董宇昭. 试论营造一个绿色的阅读环境[J]. 河北科技图苑, 2007年4期66-68页
[4] 江立功. 论高校图书馆如何创建和谐阅读文化[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68-69页
[5] 张俭. 高校图书馆内部环境对学生心理影响及优化途径[J]. 大学图书馆学.2005年2期62-64页
——————
姓名:王艳红;性别:女;1972年5月出生
1995年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2004年研究生毕业于河北联合大学,馆员。
现工作于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