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之《红楼梦》人名涵义及英文翻译探究

文献综述之《红楼梦》人名涵义及英文翻译探究

文献综述之《红楼梦》人名涵义及英文翻译探究
文献综述之《红楼梦》人名涵义及英文翻译探究

文献综述之《红楼梦》人名涵义及英文翻译

外语系09(2)班赵秋云0903010235

一、前言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红楼梦》是一颗光彩夺目的艺术瑰宝。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象征。而红学研究,如果从脂砚斋评点《石头记》手稿起,至今差不多已有两个半世纪。它不仅成为中国人文学界的一大显学,而且开辟了中国学术之盛世。而本篇在此探究的将是红楼梦人名涵义及翻译,这使读者对《红楼梦》中诸多人物会有明确的认识,从而更好理解这一文学巨著。目前对此书中人名含义的理解入木三分者大有人在,然其翻译仍存在诸多困惑和疑问有待深入探索。

二、正文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红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触角不仅涉及作品主题、主线、结构、情节、细节、人物和创作方法、诗词曲赋,以及脂批、版本、探佚等方面,而且旁及建筑、园林、服饰、饮食、医药、绘画、宗教、礼仪、民俗、工艺等许多文化内容。由于《红楼梦》的巨大魅力,它无疑是一部人人都有许多话要说的书。

[1]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文学创作素来以描写“人”为中心,通过描写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所以文学研究一向以“人”为研究重点,而在对文学作品人物的研究中,人物名字的研究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小说创作的主旨是塑造人物,反映现实生活。人物的名字,往往在这个前提下拟定。《红楼梦》中究竟出现了多少人物,颇难作出准确的统计,总之有三四百人。给这些人各起一个名字,在小说创作中不算十分烦难,但名字取得好、有意味也颇费了曹雪芹一番巧思。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就曾感叹:“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根据*[7][8][9]等文献,曹雪芹给《红楼梦》人物命名的思路大致有三条。掌握这三点对欣赏和比较《红》译本人名翻译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第一,隐名于音,顾音思意。《红楼梦》中许多人物都是利用谐音命名,隐名埋姓于音,音义结合,妙趣横生。小说一开头,出现了两个对比性的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这是两个典型的中国式名字,作者却用以表明自己的某种创作思想“: 将真事隐去”“, 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更常见的是从人物的名字中看到作者对他们的基本态度,或者说,作者通过人物的名字,对他们性格特点作了基本概况。书中在大批清客相公的名字如詹光、单聘仁、卜固修等,就是“沾光”“, 善骗人”“不顾羞”的谐音。虽然作者没有正面点穿他们如何充当

篾片,靠帮闲骗钱混饭吃,但字字都概括了他们的生活内容。

第二,寓意于名,顾名思义。作者往往利用命名,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外部形象、生活状况等内容都浓缩于名字之中,以助人物形象的塑造。如王熙凤的丫头善姐即是。当凤姐把尤二姐诓进大观园后,派一名丫鬟去“侍侯”她。丫鬟名曰善姐,她的言行,大有王熙凤之风,实在不善之至。这种反语式命名方式无独有偶。又如赵姨娘的一个小丫头,名叫小鹊。鹊总是与报喜相联系,成语有喜鹊登枝之类。*[3]可这个小鹊曾跑到怡红院通报一个消息:贾政在赵姨娘的房里谈到宝玉。结果,这个消息引起了怡红院的一片恐慌。本来是报忧的“乌鸦”,却偏起了个报喜的喜鹊的名字。足见曹雪芹下笔的不拘。

第三,整齐排列,配成一套。最常见的是贾府四位小姐的大丫头:元春带进宫去的抱琴,迎春的司棋,探春的侍书,惜春的入画。甲戌本第七回就有批语专论此事:“妙名,贾家四钗之鬟,暗以琴棋书画列名,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不俗中不俗之处。”

而较之于这些人名的翻译,*[6]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和国外的*[7]霍克斯译本是其中翻译得较好的文献。如多浑虫,一个有酒有肉便诸事不管的男人,在霍克斯笔下译成Droopy Duo ,一个“droopy”仿佛画出一个烂醉如泥的酒肉之徒形象。杨宪益夫妇译为the Muddy Worm 也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多浑虫的无能怯懦,如一条泥虫一般,与原文对应巧妙,细微之处见功力。另如霍克斯译本中部分双关语人名的翻译实例: 鸳鸯( Faithful) ,鸳鸯誓死不嫁,忠心伏侍贾母, 译成Faithful 名副其实; 又如平儿(Patience) ,在凤姐手下当差,吃苦耐劳,加之英译名与原名押头韵,可谓两全其美。而有些译法杨宪益夫妇译的欠些火候。在其译本中,如将“霍启”“直接音译为Huo Chi”,将“娇杏”译为“Chiao hsin ”, 将“冯渊”译为“FengYuan”,没有将作者以“霍启”谐“祸起”,以“娇杏”谐“侥幸”,以“冯渊”谐“逢冤”的意图传达给译文读者,译文读者便难以体会到作者为其人物命名的用意,从而便可能难以把握作者的创作手法和意图。但Hawkes 译本中将“霍启”译为“Calamity”(灾祸);将轻浮的“多姑娘儿”译为“Mat- tress”(床垫) , 反映出了原文作者的命名意图。另一则在如[3]第九回“闹书房”一幕中两个多情的学生“, 只因生得妩媚风流,满学中都送了两外号:一个叫香怜,一个叫玉爱。”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都放弃音译,给两个人取了诙谐而地道的*[6]英文呢称:But on account of their good looks and charm they were nicknamed Sweetie and Lovely. / ……because of their glamorous looks and affected manners ,were universally known by the nickname of Darling and Precious.虽然两个译文不相上下,倘若按“信达雅”的标准论,杨译在“信”上略胜一筹; Sweetie 含“香”字;Lovely 含“爱”字。可见两种译本各有千秋,可互补长短,精益求精。

当然,尽管这些译本可取之处甚多,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在一译本中译贾府四位小姐的大丫头:抱琴、司棋、侍书、入画时McHugh姐妹用了诸如Chess Maid ,Painting Maid 之类译此四名,但是否会给读者一种错觉,以为Chess Maid一定专司棋弈,Painting Maid专司丹青呢? Maid看来有些画蛇添足。另在一九二九年王际真的英文节译本、一九五八年McHugh 姐妹的节译本在译女名时采取译意之法,可惜有不少谬误。如王译本中“宝钗”译为Precious Virtue (宝德) ,McHugh 译本把“湘云”译为Little Cloud。最荒谬的两个译本把“黛玉”都译成时Black Jade。*[2]我们知道,“黛”字在中国文学中形容眉色。“黛”不是黑色,而是淡青略带黑色。白居易新乐府《上阳人》:“青黛点眉眉细长”,更明显地标出“黛”是绿色或青色。至于英文一字,虽常用Jade 以译中文“玉”字,但决不可以随便用来译女子名。Jade 一字多义,但如指女子,它的确切含义是“不名誉的女子、荡妇”(a wench) (《美国韦氏学院字典》) ,另一常用意义是“下贱的马,驽骀”。这样一来,冰清玉洁的黛玉译成岂不含有“黑荡妇”、“黑驽”之意么? McHugh 姐妹的译文也如法炮制,通篇无数Black Jade 显得格外刺眼,这一译法及其谬误不雅。

三、小结

通过众多文献的概括,我们深入了解到《红楼梦》中人名涵义及其翻译,比较分析并发现其出彩之处,另外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翻译中,在杨、戴译文和霍译文均采用了音译,因为两种语言系统本身的差异是难以克服的,所以不能完全表达出原著中作者的本义。而且有些谬译是因为没有充分理解英汉差异及原著所致,应该在深刻理解《红楼梦》和各国文化差异基础上,运用强大语言能力来译好人名,从而更好地理解原作,感受其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范仲英. 谈谈中国姓名的英译问题[J ] . 中国翻译,1990 , (5) .

[2]卫纯. 姓名翻译问题浅见[J ] . 中国翻译,1991 , (6) .

[3]曹雪芹. 红楼梦[M]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4]周汝昌. 红楼梦词典[M] .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5] 陈宏薇, 江帆. 难忘的历程——《红楼梦》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J ] . 中国翻译,2003 , (5) ∶46.

[6] Yang , Hsienyi and Yang , Glady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 Foreign Language Press , Beijing , 1978.

[7] Hawkes , David & Minford , John. The Story of theStone[M] . Penguin Group , 1973.

[8] 李涛,肖维青.《红楼梦》人名艺术及英译方法浅探

[9]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1 , (5) .

2012.4.13

01-文献综述范文-翻译-当前零翻译研究问题与对策

外国语学院2018届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示范) 一、研究背景 近来多篇论文中出现零翻译的提法(杜争鸣,2000;邱懋如,2001;刘明东,2002;袁斌业,2002a,2002b,2002c,2002d;石琳,2003;余清萍,2003;余清萍,秦傲松,2004;肖耀田,2004),但国内学者所编三本译学词典(林煌天,1997;孙迎春,1999;方梦之,2004)均未出现零翻译这一词条,国外三本词典/术语著作(Shuttleworth & Cowie,1997;Baker,1998;Delisle,2004)亦未收入这一条目,只有国内孙迎春(2001)编著的《汉英双向翻译学语林》收进了“零翻译(音译、形译之一种)zero translation”(58页)及“zero translation零翻译(音译、形译之一种)”(268页)两个条目,同时又有贾影(2002)反对零翻译提法,并认为承认不可译有“积极作用”。但零翻译现象确实存在,如DIY(自己动手),IQ(智商),EQ(情商),这些零翻译词汇经常在汉语中出现。英语中也有类似情况,如美国《时代》周刊中报道中国特色事物时经常使用拼音,如aizi(矮子),pizi(痞子),shiganjia(实干家),yuan(缘)(王祥兵,2002),shuangying(双赢),guanxi(关系)(顾静,2005)。 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零翻译现象的存在,引进了零翻译的概念,促进了翻译理论概念的扩大,但是从发表的论文及孙迎春(2001)的这两个条目来看,各自运用的名称虽同(也有不同,如杜争鸣称为不译),但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均有出入,因此有必要探讨当前零翻译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研究对策。 二、研究现状及不足 1. 定义不统一、模糊不清 传统翻译理论多把零翻译归结为“音译法”、“移译法”,只看到技巧层面的意义,如秦建栋(1999)讨论“英汉词汇空缺现象刍议”列举“音译法”、“移译法”,袁斌业(2001)论及“英语本族人音译汉语词汇的语用分析”,虽然看到“音译在我国只能用来翻译名词,而在国外则可以用来翻译包括名词在内的各种词语”,但未能从中提炼出零翻译的概念,实际上这里已包含有零翻译与音译的某些区别。 国内最早使用zero translation这一术语的是杜争鸣(2000),但他称之为“不译”,并分析了直译、意译与不译三种翻译策略。他不停留于策略本身,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分析了三种策略的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涵义,并看到了不译的三层文化含义。不译背后体现译者对于翻译目的的认识,“而翻译的目的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反映译者本人对翻译的文化含义的意识与潜意识,反映他翻译时所采取的文化姿态与立场。”即翻译观的问题。但从术语的精确性来说

常见职务、职位英文翻译

常见职位、职务英文译名 Accounting Assistant 会计助理 Accounting Clerk 记帐员 Accounting Manager 会计部经理 Accounting Stall 会计部职员 Accounting Supervisor 会计主管 Administration Manager 行政经理 Administration Staff 行政人员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行政助理 Administrative Clerk 行政办事员 Advertising Staff 广告工作人员 Airlines Sales Representative 航空公司定座员 Airlines Staff 航空公司职员 Application Engineer 应用工程师 Assistant Manager 副经理 Bond Analyst 证券分析员 Bond Trader 证券交易员 Business Controller 业务主任 Business Manager 业务经理 Buyer 采购员 Cashier 出纳员 Chemical Engineer 化学工程师 Civil Engineer 土木工程师 Clerk/Receptionist 职员/接待员 Clerk Typist & Secretary 文书打字兼秘书 Computer Data Input Operator 计算机资料输入员 Computer Engineer 计算机工程师 Computer Processing Operator 计算机处理操作员 Computer System Manager 计算机系统部经理 Copywriter 广告文字撰稿人 Deputy General Manager 副总经理 Economic Research Assistant 经济研究助理 Electrical Engineer 电气工程师 Engineering Technician 工程技术员 English Instructor/Teacher 英语教师

翻译理论概述

翻译理论知识 一、翻译的定义 学习一门新的学科,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定义。翻译是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技艺,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规范、举世公认的定义。我们只能综合各种不同的定义来掌握翻译的本质。 1. The Definition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2. The Definition of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 3. 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人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泰特勒,1790) 4.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 (奈达,1974) 5.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1980) 6.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促进社会文 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孙致礼:2003) 7.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王克非,1997) 二、翻译的分类 翻译分不同的类型。就文本而言,随着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翻译的范围越来越广,涵盖各个领域,如文学、政治、文化、贸易、科技、传媒等。在这个意义上,翻译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和实用文体翻译。 1.按语言分类:本族语译成外语、外语译成本族语/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2.按活动形式分类:笔译(translation)、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 3按翻译材料的文体分类:应用文体翻译、科技文体翻译、文学作品翻译、政论作品翻译 4按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 三、翻译的标准 翻译标准就是指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评家批评译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翻译标准则是从中产生的。由于社会活动受制于社会条件及译者个人等等因素,因此翻译标准也就打上了深深的社会和译者的烙印。 在我国持这一翻译原则的有玄奘、严复和鲁迅等人。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主张翻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A good translation should be both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nd intelligible to the public.),意即译文要"忠实通顺"。严复是我国清末时期的名学者。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原文形式,尽译文语音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信"、"达"互为照应,不可分割开来。"雅"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雅"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即所谓的上等文言文。鲁迅先生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就是说,译文既要信又要顺(both faithful to the SL and smooth in expression)。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张培基等人在其《英汉翻译教程》中所提出的"忠实"、"通顺"标准也属此类型。从

化工英文文献翻译

Heavy Oil Development Technology of Liaohe Oilfield Han Yun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on Department Exploration&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Liaohe Oilfield Company) Liaohe Oilfield,the largest heavy oil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features in various reservoir types,deep burial,and wide range of crude oil viscosity.For many years,a series of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different oil products and reservoir types of the oilfield,of which water flooding,foam slug drive,steam stimulation,steam drive,and SAGD are the main technologies. After continuous improvement,they have been further developed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vy oil in the oilfield. Liaohe Oilfield is abundant in heavy oil resources,46%of the total proved reserves of Liaohe Oilfield Company. Horizontally the resources concentrates in the West Depression and the southern plunging belt of the Central Uplift in Liaohe Rift. Vertically,it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Paleocene Shahejie Formation(ES). The distinctive geological feature of Liaohe 0ilfield is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first,the heavy oil reservoirs are deeply buried and 80%of them are buried more than 900m deep;second,the heavy oil viscosity ranges widely.For most of the reservoirs.the dead oil viscosity ranges in 100~100000mPa·s with the maximum 650000mPa·s.Third the reservoir types are various with complicated oil—water relationship,most of the reservoirs are edge water and bosom water reservoirs and there are also edge water reservoirs,top water reservoirs and bosom water reservoirs.Fo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Liaohe Oilfield has developed series of heavy oil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for different oil product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reservoirs,such as water flooding, foam slug drive,steam stimulation steam drive and SAGD.The most difficult issues have been overco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per

文献综述 英文

文献综述 大学生时间管理研究——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为例 姓名:代永寒学号:20091211205 专业:工商管理班级:工本2班 史蒂芬?柯维的《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顾名思义是指重要的主要的事情要放在第一时间去完成。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是将认为急迫的紧要的事情放在第一时间完成; 本书通过四个象限来告诉我们如何区分事情的紧急性与重要性,从而告诉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应怎样去区分事情属轻属重,以及造成事情紧急性的原因,在平常工作中要注意哪些方面以避免出现紧急事件的情况。 第一象限包括四点:A危机 B 急迫的问题C最后期限迫近的项目 D 会议准备工作等。第一象限显得紧迫与重要,但我们要知道形成第一象限的紧迫与重要主要是因被延误及没有进行计划与预测及计划所致。第二象限包含准备工作、预防、价值、筹划、建立关系、真正的再创造与赋予能力。第二象限属于质量象限,属于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但我们必须要去做,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第一象限包含的情况。第三象限包含干扰、电话;邮件、报告;某些会议;很多临近、急迫的事情及很多流行的活动。第三象限包括“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而事实上它易给人造成假象,从而形成第一象限情况。第四象限包含琐事、打发时间的工作、某些电话,解闷,“逃避”行为、无关紧要的邮件及过多地看电视;第四象限属于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它是浪费象限,第四象限中的行为是堕落行为。这四个象限告诉我们如果在办事过程中不是以重要性而是以紧要性为出发点,就会出现第一第三甚至第四象限的情况,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加以区分,日常工作生活中往往事情越是紧迫,反而说明事情越不重要!像最近存货系统因急着想能早日上线,在运作过程中被卡住,故一心想着去解决软件中存在的问题,而忽略了与其他人员的沟通协调,存货上软件固然重要,但与公司整体运作相比就稍显其次,没合理分配其他人员手头事项,这样会导致其他问题的增多,从而会出现第一第三象限甚至于第四象限的浪费情况。 “要事第一”,告诉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加以区分、

常见职务职位英文翻译

常见职务职位英文翻译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总公司Head Office分公司Branch Office营业部Business Office人事部Personnel Department(人力资源部)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总务部General Affairs Department财务部General Accounting Department销售部Sales Department促销部Sales Promotion Department国际部International Department出口部Export Department进口部Import Department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Department广告部Advertising Department企划部Planning Department产品开发部Product Development Department研发部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epartment(R&D)秘书室Secretarial PoolAccounting Assistant 会计助理Accounting Clerk 记帐员Accounting Manager 会计部经理Accounting Stall 会计部职员Accounting Supervisor 会计主管Administration Manager 行政经理Administration Staff 行政人员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行政助理Administrative Clerk 行政办事员Advertising Staff 广告工作人员Airlines Sales Representative 航空公司定座员Airlines Staff 航空公司职员Application Engineer 应用工程师Assistant Manager 副经理Bond Analyst 证券分析员Bond Trader 证券交易员Business Controller 业务主任Business Manager 业务经理Buyer 采购员Cashier 出纳员Chemical Engineer 化学工程师

第1 课绪论--翻译概述(1)

第1 课绪论--翻译概述(1) 一、学科特点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 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 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1984,p.10)。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 强的学科。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 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 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 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 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

的实践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 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 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因此,学好翻 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 翻译的必由之路。 二、为什么可能有翻译 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 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正如Steiner 和张培基 所说的那样:Translating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 to let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the shell, that we may eat the kernel. (Steiner) 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的思 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斗争的 必要武器。翻译是学习好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 门学科。(张培基等)

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OIL UNDER ICE DETECTION: WHAT IS THE STATE-OF-THE-ART? Abstract. Since the exploration for oil and gas in the Canadian and US arctic commenced in the early 1970s, a need has been identified to develop technology to detect oil under ice. Both electromagnetic and acoustic sensors have been tried, but a practical field instrument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Most proposed systems require that the equipment be operated from the ice surface in order to get adequate coupling and, for some systems, the snow must be removed from the ice. For many ice

situations, surface access is difficult and poses a severe safety issue. Two recent spills in Alberta used “high technology” ice augers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oil under the ice. Some potential new techniqu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ir operation described. Keywords: arctic, oil spill response, oil in ice, detection 1. Introduction The detection of oil under continuous ice cover has presented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challenges to the oil-spill technological community for the past two decades and there is still no operationally proven system available. Dickins (2000) under the sponsorship of the US Minerals Management Service conducted an excellent review of the status of oil-under-ice detection and this paper complements this review with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of some systems. Dickins identified many false start concepts, which will not b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design of a suitable oil-under-ice detector, the various situations under which oil may be found under a continuous ice sheet need to be considered. The oil must come from a sub-surface release since any surface release would either be on the ice surface or in a lead or other opening in the ice. Potential sources of sub-surface oil are a leak in a pipeline, the leakage from a submerged tank or vessel or a natural seep. Oil when trapped under ice does not spread rapidly or cover a large area due to natural

图像科学综述 外文翻译 外文文献 英文文献

附录 图像科学综述 近几年来,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人们己充分认识到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目前它己应用于许多领域,成为2l世纪信息时代的一门重要的高新科学技术。 1.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概述 图像就是用各种观测系统以不同形式和手段观测客观世界而获得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眼而产生视知觉的实体。科学研究和统计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有75%来自于视觉系统,也就是说,人类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从图像中获得的。 图像处理是人类视觉延伸的重要手段,可以便人们看到任意波长上所测得的图像。例如,借助伽马相机、x光机,人们可以看到红外和超声图像:借助CT可看到物体内部的断层图像;借助相应工具可看到立体图像和剖视图像。1964年,美国在太空探索中拍回了大量月球照片,但是由于种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照片是非常不清晰的,为此,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JPL)使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使照片中的重要信息得以清晰再现。这是这门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后,图像处理技术在空间研究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总体来说,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普及期和实用化期4个阶段。初创期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图像采用像素型光栅进行扫描显示,大多采用巾、大型机对其进行处理。在这一时期,由于图像存储成本高,处理设备造价高,因而其应用面很窄。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发展期,开始大量采用中、小型机进行处理,图像处理也逐渐改用光栅扫描显示方式,特别是出现了CT和卫星遥感图像,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图像处理技术进入普及期,此时购微机已经能够担当起图形图像处理的任务。VLSL的出现更使得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其造价也进一步降低,极大地促进了图形图像系统的普及和应用。20世纪90年代是图像技术的实用化时期,图像处理的信息量巨大,对处理速度的要求极高。 21世纪的图像技术要向高质量化方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高分辨率、高速度,图像处理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图像的实时处理,这在移动

常见职位职务英文翻译

常见职位职务英文翻译 Accounting Assistant会计助理 Accounting Clerk记帐员 Accounting Manager会计部经理 Accounting Stall会计部职员 Accounting Supervisor会计主管 Administration Manager行政经理 Administration Staff行政人员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行政助理 Administrative Clerk行政办事员 Advertising Staff广告工作人员 Airlines Sales Representative航空公司定座员 Airlines Staff航空公司职员 Application Engineer应用工程师 Assistant Manager副经理 Bond Analyst证券分析员 Bond Trader证券交易员 Business Controller业务主任 Business Manager业务经理 Buyer采购员 Cashier出纳员 Chemical Engineer化学工程师 Civil Engineer土木工程师 Clerk/Receptionist职员/接待员 Clerk Typist&Secretary文书打字兼秘书 Computer Data Input Operator计算机资料输入员Computer Engineer计算机工程师 Computer Processing Operator计算机处理操作员Computer System Manager计算机系统部经理 Copywriter广告文字撰稿人 Deputy General Manager副总经理 Economic Research Assistant经济研究助理 Electrical Engineer电气工程师 Engineering Technician工程技术员 English Instructor/Teacher英语教师 Export Sales Manager外销部经理 Export Sales Staff外销部职员 Financial Controller财务主任 Financial Reporter财务报告人 F.X.(Foreign Exchange)Clerk外汇部职员 F.X.Settlement Clerk外汇部核算员 Fund Manager财务经理 General Auditor审计长 General Manager/President总经理

《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人名翻译小议

《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人名翻译小议 (武雯敏哈尔滨商业大学150028) 摘要:笔者选取《红楼梦》两个全英文译本中的人名作为研究对象,在目的论指导下,探讨翻译策略中“归化”与“异化”在具体翻译问题处理时的取舍问题,以期找出翻译策略与翻译目的的实现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人名翻译、翻译策略、翻译目的 对中国人来讲,人的名字是至关重要的,它并不仅仅是个代号。好的名字可以给使用者带来一生的好运气,反之,坏名字则可能带来霉运。因此中国人,尤其是老年人在给下一代起名字时是相当谨慎的。曹雪芹就为小说中的芸芸众生创造了众多意义非常的好名字。诺德曾经指出(Christiane Nord)名字是文本所在文化的载体。因此译者在处理人名的翻译时必须得下一番力气,译入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是译者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在处理人名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因而呈现出迥异的风貌。 杨宪益夫妇在翻译人名时主要采用了韦德-吉尔斯系统(Wade-Giles System)中的音译法,如下面图表所示: 霍克斯清楚地知道,对英语读者来说,即使是《红楼梦》中众人名的发音已经是一件难事,勿论读者能体会名字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并进而记住他们了。并且对目的语读者来说,汉语拼音依然是陌生的。因此霍译本别开生面地采用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优化其人名的翻译。一方面为了尽量保持原作的风姿,霍译本按照拼音规则,对《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以及贾家成员采用音译,例如译文中的Baoyu, Daiyu, Wang Xifeng等,另一方面对于原作中众丫鬟仆人等的人名翻译,霍译本采用意译即归化的策略,将其内在的含义在目的语中找其功能对等点,例如王熙凤的丫鬟平儿没有直接音译成"Ping'er"而是按照这一名字所蕴含的人物性格特征将其归化译为"Patience", 再如贾母的丫鬟鸳鸯在霍译中作

英语专业文献综述

英语专业文献综述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Y i b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_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介词汉译策略研究 二级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学生姓名简汝梦 学号年级 2011级 指导教师徐文英职称讲师 年月日 文献综述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介词汉译策略研究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Prepositions Based on Skopos Theory 摘要:英语介词使用频率高,搭配能力强,含义灵活,因此在翻译中属于比较难以处理的一种词类。目的论论者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在译者的作用

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目的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目的论的提出为英语介词的汉译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本文将目的论引入到介词翻译中,认为在目的论原则的指导下,英语介词的汉译可通过加词、减词、分译、转译等策略来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以及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 关键词:英语介词;翻译;目的论 导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国入世的大好形势的出现,汉语与英语在世界上似乎显得同等重要,所以将这两种语言互相转化是我们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在英语中,英语介词数量不多,但其构成的介词短语在英语中的出现频率很高,功能多样且位置灵活,对构成句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英语介词的翻译策略问题一直深受广大翻译学者的关注。目的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即“目的决定论”。目的论的提出为英语介词汉译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因此,译者若能熟练掌握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则能译出高质量的译文。鉴于此,本文先是阐述各大专家对于英语介词翻译以及翻译目的论的已有研究和探索,并结合笔者自己的观点加以评述;然后以此综述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研究英语介词的汉译策略是个切实可行的手段;最后预测此观点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光明受欢迎的。 历史发展:对于翻译目的论的发展历程,笔者在总结各前辈的资料中得出:在20世纪70年代,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四大代表性人物及其理论是: 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英文文献翻译

中等分辨率制备分离的 快速色谱技术 W. Clark Still,* Michael K a h n , and Abhijit Mitra Departm(7nt o/ Chemistry, Columbia Uniuersity,1Veu York, Neu; York 10027 ReceiLied January 26, 1978 我们希望找到一种简单的吸附色谱技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常规净化。这种技术是适于传统的有机物大规模制备分离,该技术需使用长柱色谱法。尽管这种技术得到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其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并且由于频带拖尾经常出现低复原率。当分离的样本剂量大于1或者2g时,这些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近年来,几种制备系统已经进行了改进,能将分离时间减少到1-3h,并允许各成分的分辨率ΔR f≥(使用薄层色谱分析进行分析)。在这些方法中,在我们的实验室中,媒介压力色谱法1和短柱色谱法2是最成功的。最近,我们发现一种可以将分离速度大幅度提升的技术,可用于反应产物的常规提纯,我们将这种技术称为急骤色谱法。虽然这种技术的分辨率只是中等(ΔR f≥),而且构建这个系统花费非常低,并且能在10-15min内分离重量在的样本。4 急骤色谱法是以空气压力驱动的混合介质压力以及短柱色谱法为基础,专门针对快速分离,介质压力以及短柱色谱已经进行了优化。优化实验是在一组标准条件5下进行的,优化实验使用苯甲醇作为样本,放在一个20mm*5in.的硅胶柱60内,使用Tracor 970紫外检测器监测圆柱的输出。分辨率通过持续时间(r)和峰宽(w,w/2)的比率进行测定的(Figure 1),结果如图2-4所示,图2-4分别放映分辨率随着硅胶颗粒大小、洗脱液流速和样本大小的变化。

at89c52单片机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at89c52单片机简介 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A T89C52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introduction Selection of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1. Development of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The main component part of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as a result of by such centralize to be living to obtain on the chip,In immediate future middle processor CPU。Storage RAM immediately﹑memoy read ROM﹑Interrupt system、Timer /'s counter along with I/O's rim electric circuit awaits the main microcomputer section,The lumping is living on the chip。Although the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r is only a chip,Yet through makes up and the meritorous service be able to on sees,It had haveed the calculating machine system property,calling it for this reason act as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r minisize calculating machine SCMS and abbreviate the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1976Year the Inter corporation put out 8 MCS-48Set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computer,After being living more than 20 years time in development that obtain continuously and wide-ranging application。1980Year that corporation put out high performance MCS -51Set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This type of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meritorous service capacity、The addressing range wholly than early phase lift somewhat,Use also comparatively far more at the moment。1982Year that corporation put out the taller 16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MCS of performance once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