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教育部全国精品视频课程名单

2016年教育部全国精品视频课程名单

2016年教育部全国精品视频课程名单
2016年教育部全国精品视频课程名单

附件

第八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天空教室高层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 一、精品课程应该如何共享? 现有的精品课程共享模式存在的问题:评奖可以获得荣誉、地位、经费;共享缺无明显利处: 1、学校:无法解决开课数量不足的问题 2、教师:无法从共享中获得经济收益或者社会声誉 3、学生:无法获得学分 精品课程中的学生模型:发自内心热爱学习的学生 视频共享的误区:谁需要视频?应该由谁来管理视频? 二、精品课程的共享如何突破?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指出了一条阳光大道:精品课程公共学习体系。只有把精品课程转变为一门可以选修的课程,这样的共享才有价值。如何实现网络选修? 三、传统跨校选课模式的不足 以学校-学校为轴心,跨校学分互认,跨校选课。学校对学校的多对多模式:解决选课、学分、费用问题。缺乏教师和第三方服务机构: 教师才是教学的主体,如果教师从跨校选课中无法收益,这种学习模式将很难长久;跨校学分互认增加了普通院校与重点院校的合作难度;难以接受把课程放置在别的学校服务器上;N-N合作模式极端复杂,交易成本太高。 四、新模式:跨校授课 外校教师受学校邀请,跨校为另一所学校的学生授课,称之为:跨校授课模式。改变跨校主体,由学生跨校变为教师跨校,上的是本校的课程。学生在本校选课系统中选课。外校教师通过网络授课,并通过第三方机构支付授课费用。由第三方机

构而不是学校来承担协调工作与费用问题。由第三方平台来提供网络课程的托管与运行。第三方平台应该与教师在本校日常教学所用平台一致,可以无缝迁移课程,实现“教师资源的自由流动”。 五、精品课程能否成为跨校选课的推动者? 精品课程能否成为跨校选课的推动者可能比较小,因为精品课程负责人事情太多,经费太多。但《百家讲坛》带来了启发:应该是平台捧出明星教师,明星教师带热平台;关键不在于名气,而在于用心,共享与评优其实是两套体系。 六、跨校授课的利益分析 全国现有2400万大学生,如果每位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选一门外校教师的课程,按2个学分计算,每个学分向授课教师支付50元讲课费用: 2400万*2*10=24亿 学生在校学习年限按平均3.5年计算,每年的总额是:6.8亿 第三方服务平台抽取20%:1.37亿元,教师可以获得5.43亿元的授课费用,远远超过国家精品课程项目的总投入,共享热情会得到最大激发。 七:精品课程总投入分析 精品课程带动全国各级投入在10-20亿的规模: 1、国家级:4000门,4亿。 2、省级:江苏省超过1000门,全国总计:1-3万门,每门1万,预计最少在1亿-3亿之间。 3、校级:600所学校参与国家级评审,每所学校100门计算:6万门,每门1万元,最少在6亿。 八、精品课程的现状 精品课程网站开发已经走入一个误区,过于强调界面个性化,忽视网站的实际功能,忽视网站的可维护性与可持续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标准中完全没有一条设计到界面与外观的指标。

关于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申报的常见问题

关于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申报的常见问题 1.申报人范围及要求 (1)外籍老师和港澳台老师可以作为负责人进行申报;请有意申报者及时向科研处申请外籍人员专用《项目申请评审书》; (2)每个申报人限报1个项目,可以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报。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需要注意的是,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以不同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申请; (3)青年项目申请者不必同时具有中级职称和博士学位,青年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没有年龄及专业技术职务限制; (4)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请教育部一般项目(含专项任务项目)。同一申请者以不同题目、不同内容也不能同时两边申报; (5)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可以同时申请教育部一般项目,但在教育部一般项目批准立项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者视为在研项目,将取消教育部项目立项资格; (6)连续2年(本次指2016、2015年)申请一般项目(含专项任务项目)未获资助的申请人,暂停1年一般项目申请资格,即2016、2015年连续两次申请项目未获资助,暂停2017年申请资格; (7)正在办理教育部一般项目结项的项目负责人,如在2016年12月31日前报送结项材料(以邮戳时间为准),符合结项条件的可申报2017年教育部一般项目。 2.学科范围及学科填写 (1)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共分为25个学科门类; (2)如申报课题为交叉学科或综合研究,按照“靠近优先”的原则,根据选题方向和研究重点,填报最为相关或最为接近的人文社会科学类二级、三级学科,以自然科学为主的项目将不予受理; (3)需要注意:“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国标中的“马克思主

视频公开课标准

附件:1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2013年版) 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

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

学校精品课程视频拍摄脚本

学校精品课程《xxxx 》视频拍摄脚本 标题:xxx 学校精品课程《xxxxx 》建设视频 本稿:20xx 年xx 月xx 视频时长:xx 分钟xx 秒 备注: 本视频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重在学校介绍和宣传; 第二部分,重在精品课程教学实录——其中包括一节公共课,一节专业基础课,一节精品课,一节实训实验课; 第三部分,重在精品课程实习实训情况展示——包括校内实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 第四部分,重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研究——教师的常规教研活动;学生的第二课堂;专题研究。 一、学校概况视频表现 校外——室内;空拍——陆拍;全景——特写;远景——近景;实景——虚拟;文字——数字——图片。按主持人解说的内容进行拍摄。 镜头 景别 摄法、技巧 时间 画面内容 音效 1 全景 固定 3s 学校全貌 主持人精解学校:问好,欢迎走进xxx 学校。介绍学校:包括校名、校史、特色、规模、专业、设备、设施、教师、学生、荣誉,未来展等。 2 全景 移动 5s 学校内景 3 特写 移动 3s 学校外景 4 特写 移动 4s 学校人文 二、《精品课程》课堂表现 镜头 景别 摄法、技巧 时间 画面内容 音效 1 全景 移动 3s 教室、学生、教师、教材,在课前拍照 主持人介绍精品课程、教师、教学、学生 2 特写 固 5s 教学过程拍摄 3 特写 固 5s 教学过程 4 近景 固 3s 学生学习特写 三、精品课程实训教学表现 镜头 景别 摄法、技巧 时间 画面内容 音效 1 全景到特写 移动 5s 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等拍摄 主持人介绍专业、基地、设备、设施、人才培养情况等 2 特写 固 5s 精品课程实验教学过程拍摄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附件3 招标选题序号:(重大重点)类别:1.基础类 2.跨学科类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学重大(重点)项目 投标书 课题名称 责任单位 首席专家 填表日期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2月制

投标者的承诺: 本人承诺对《投标书》所填各项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合作单位均已征得对方同意。若填报失实或违反有关规定,投标单位和首席专家承担全部责任。如获准立项,本人承诺以本《投标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规章,遵循学术规范,恪守科研诚信,扎实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有权使用本《投标书》所有数据和资料。 首席专家(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1.封面“招标选题序号”填写《重大重点招标课题指南》发布的招标选题序号(阿拉伯数字);“类别”从基础类和跨学科类中选择其一;“课题名称”按招标选题研究范围拟定,自选课题不予受理;“首席专家”限填1人,每个子课题只能设1名负责人;“责任单位”填写项目经费管理单位,按单位或部门公章填写全称,如“北京大学”。 2.“数据表”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课题名称、首席专家、责任单位——与封面相同。 主题词——按研究内容设立;一般不超过3个,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涉及学科——填写一级学科名称,一般不超过3个。 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填写详细地址,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请准确填写有效联系方式。 子课题负责人——不含项目首席专家和参加者,除规模较大课题和切实需要外一般不超过5人。 预期成果——填写最终成果形式,可选填多项。字数以中文千字为单位。 3.投标书填写要简洁、规范、准确、清晰,不加附件,适当控制篇幅和字数。各栏除特别规定外,均可以自行加行、加页,请注意保持页面连续性和完整性。其他注意事项,详见各表填写参考提示和脚注。投标书填写完毕后,请在《目录》中标注实际页码。 4.投标书一律用计算机填写,电子版标书可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下载,按要求填写、打印。投标书报送纸质文本一式6份,其中原件1份、复印件5份。请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成册。 5.投标书经责任单位审核盖章后,由各地教育科学规划办或教育部直属高校及单位审核汇总统一

精品课程技术标准

附件1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2013年版) 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臵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

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

2020年教育部推荐项目公示材料(自然奖)

2016年教育部推荐项目公示材料(自然奖) 1、项目名称:建筑储热保温、环境调控复合材料与结构的设计及其机理研究 2、推荐奖种:自然奖 3、推荐单位:东南大学 4、项目简介:对高效保温节能、储热控温、调湿等复合材料等开展系统的研究是实现降低建筑能耗、调控建筑物内环境的关键,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存在亟需解决的如下科学问题:1)缺乏复合材料的结构调控与改性机理,未能从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出发阐明复合材料的改性机理; 2)对复合材料中的湿热传递与气体迁移过程仍不清楚,阻碍了复合材料新结构的构建、设计与制备。本成果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项目的支持下,采用纳米技术,利用多元纳米复合方法与理论,开展具有高效节能、储热控温、环境调控等功能的复合材料的创新设计、制备研究与机理分析,并对复合材料中的湿热传递与气体迁移过程建立理论模型,进行模拟,为实现建筑节能、调控建筑物内环境提供系统的复合材料创新设计依据。本成果的重要科学发现如下: 1. 新型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设计与改性机理、传热机理:从复合材料的微观尺度出发,利用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进行有机-无机的多元复合与微结构调控与创新设计,改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储热控温性能。利用碳材料通过插层组装的纳米结构构建、改善导热性能,建立了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微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阐明改性机理,实现对纳米复合相变材料结构的有效控制。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双温度模型并对相变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固液相变传热机理。本成果突破传统的复合材料宏观制备的方法,为开拓复合相变材料制备的新方法提供理论指导,为多孔材料内部相变过程分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2. 新型复合保温结构材料的设计与改性机理、传热机理:从微纳观尺度孔隙分布出发,设计超轻高性能加气混凝土,实现结构自保温。揭示纳米材料、纤维等对加气混凝土材料的保温、增强作用机理。创新性地提出“二步法”,设计出强度高、超保温、耐火性能好的新型高性能加气混凝土。突破性地利用仿生技术,仿甲虫前翅微结构,首次提出完全一体化蜂窝板的概念与三维模型,并设计出完全一体化的有柱蜂窝轻质保温结构材料。利用玄武岩纤维增强木塑,获得了保温性能得到改善的新型木塑材料,首次提出玄武岩纤维和木塑之间的两类界面模式。阐明了新型复合保温结构的设计与改性机理。为发展新型保温复合材料与结构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3. 建筑物室内湿度、有机物控制关键技术:建立了微孔隙调湿、建筑材料热湿耦合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基于分形理论并结合试验创新性地研究了孔隙尺度、表面结构等对热湿耦合迁移参数的影响,并对复合湿度控制材料应用于建筑内墙的调湿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解决了传统宏观模型中孔隙尺度与孔隙结构对湿度无法调控的问题。实现了高效复合调湿材料的技术创新。建立了多孔建筑材料中有机挥发物吸附与扩散的分形网络通道模型。运用模型获得室内环境条件对有机挥发物迁移参数的影响规律以及建筑材料中孔隙结

【值得收藏】成都中医药大学21部医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

值得收藏】成都中医药大学21 部医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 中医眼科学 主讲: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2010 年 中医外科药物学主讲:艾儒棣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3 年 中医各家学说主讲:宋兴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2010 年 中医妇科学主讲:魏绍斌,吴克明,谢萍,朱鸿秋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3 年 中医儿科学主讲:李建保,李秀亮,孟晓露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针灸学主讲:胡幼平,李瑛,梁繁荣,杨运宽,张虹,钟兰年度:2010 年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伤寒论主讲:付元谋,翟慕东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康复疗法学主讲:杨慎峭,金荣疆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基础护理学主讲:杨翔宇,张先庚,黄琳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 经络腧穴学主讲:罗永芬,钟兰,吴俊梅,武平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年度:2010 年

药用植物学主讲:陈新,王光志,裴瑾,严铸云,马云桐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中医基础理论主讲:王承平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院校: 成都中医药大 学 年度: 2010 年 年度: 2010 年 方剂学 主讲:邓中甲 ,贾波,叶品良 ,黄秀深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 2010 年 中药药理学 主讲:王家葵 ,曾兰 ,徐世军 ,彭成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 2010 年 中药化学 主讲: 董小萍 ,郭 力 等级: 省级精品 课

精品视频公开课申报指引

精品视频公开课申报指南 一、课建设目标与任务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指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专业导论类的网络视频课程。 精品视频公开课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高等学校通过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实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社会责任,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推进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造就一批“名师名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课程建设类别与数量 2014年,学校组织建设2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专业导论类精品视频公开课。 1、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 继续建设适合高校教学选用的社会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各科类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学术讲座。 为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播,鼓励建设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特别是建设高水平的英文或中文授课配中英文唱词(字幕)的课程,提升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国际传播能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专业导论类课程 为了使大学生和社会大众了解相关本科专业内涵特点、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专业涉及的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等,帮助高校学生形成较系统的专业认识,满足社会大众了解相关专业内涵和发展趋势的热切要求,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建设专业导论类课程。 三、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1、精品视频公开课以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师生评价遴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为建设模式,整体规划、择优遴选、分批建设、分批上网。 2、精品视频公开课以高等学校为建设主体,以网络为平台,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课程建设学校的名义推出。有关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视频公开课建设工

学校精品课程视频拍摄脚本

袆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薄 蒀学校精品课程《 xxxx》视频拍摄脚本 膇 莅标题:xxx学校精品课程《xxxxx》建设视频 莄本稿:20xx年xx月xx 薂视频时长:xx分钟xx秒 蕿备注: 螅本视频共分四大部分: 肅第一部分,重在学校介绍和宣传; 艿第二部分,重在精品课程教学实录——其中包括一节公共课,一节专业基础课,一节精品课,一节实训实验课; 蚇第三部分,重在精品课程实习实训情况展示——包括校内实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 膄第四部分,重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研究——教师的常规教研活动;学生的第二课堂;专题研究。 薁一、学校概况视频表现 莀校外——室内;空拍——陆拍;全景——特写;远景——近景;实景——虚拟;文字——数字——图片。按主持人解说的内容进行拍摄。 螆镜头薄景别节摄法、技巧蒂时 间 膈画面内容芇音效

肂1 艿全景芇固定螆3s 螂学校全貌芁主持人精解学校:问好,欢迎走进xxx 学校。介绍学校:包括校名、校史、特色、 规模、专业、设备、设施、教师、学生、荣 誉,未来展等。 虿 2 膆全景薃移动莂5s 螇学校内景 3 特写移动3s 学校外景 4 特写移动4s 学校人文 二、《精品课程》课堂表现 镜 头 景别摄法、技巧时间画面内容音效 1 全景移动3s 教室、学生、教师、 教材,在课前拍照 主持人介绍精品课程、教师、教学、 学生 2 特写固5s 教学过程拍摄 3 特写固5s 教学过程 4 近景固3s 学生学习特写 三、精品课程实训教学表现 镜 头 景别摄法、技巧时间画面内容音效 1 全景到 特写 移动5s 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等拍摄 主持人介绍专 业、基地、设备、设 施、人才培养情况等 2 特写固5s 精品课程实验教学过程拍摄 3 全景固6s 学生实践情况拍摄 4 全景移动5s 学校实习实训成果一览 四、精品课程研究表现 镜头景别摄法、技巧时间画面内容音效 1 中 景 固3s 教研组建设、人员、管 理拍摄 主持人介绍学校特色、教 育科研、专业建设、课程 体系、成果荣誉等情况。 2 全 写 固5s 教研活动过程拍摄 3 特 写 固5s 记录、发言、论文等情 况拍摄 4 全 景加特 写 7s 学生第二课堂情况

(完整版)浙江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和制作规范

附件1: 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和制作规范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2.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

精品课程(视频)

各个专业37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址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复旦大学 ; 骆玉明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jpkc/jpkcList.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jpkc;用户名:psjs;口令:psjs890;备注:无钢琴 ; 首都师范大学 ; 黄瑂莹 ; 文学 ; 艺术类 链接:http://202.204.208.83/gangqin/;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电影摄影创作 ; 北京电影学院 ; 穆德远 ; 文学 ;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jpkc/dysycz/mdylx.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图形创意》 ; 同济大学 ; 林家阳 ; 文学 ;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txcy/;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艺术概论 ; 北京大学 ; 彭吉象 ; 文学 ;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jingpin/jingpin.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艺术概论》课程主页 中国传统器乐 ; 中央音乐学院 ; 袁静芳 ; 文学 ;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用户名:ZSB030010667;口令:895643201;备注:学生入口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用户名:ZSB030010667;口令:895643201;备注:学生入口 交响音乐鉴赏 ; 上海交通大学 ; 胡企平 ;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202.120.11.53:8001;用户名:admin;口令:admin;备注:主机 链接:http://202.120.12.19:8001;用户名:admin;口令:admin;备注:副机 中国传统文化 ; 西北大学 ; 方光华 ;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ctwh/index.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大学语文 ; 东南大学 ; 王步高 ;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大学语文网站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jpkc/declare;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教务处精品课程申报网页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 清华大学 ; 彭林 ;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166.111.37.254;用户名:wwjp;口令:wwjp;备注:无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 浙江大学 ; 叶高翔 ;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用户名:ygx;口令:123456;备注:无 新闻编辑 ; 中国人民大学 ; 蔡雯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focus/ruc_xwbj/index.html;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广告学概论 ; 北京广播学院 ; 丁俊杰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用户名:guest;口令:bbiguest;备注:点击 ;quot;广告学概论 ;quot; 新闻采访与写作 ; 清华大学 ; 李希光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贵阳三十七中2016年教育部课题

贵阳三十七中2016年教育部课题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子课题 工作小结 物理组卢深 我校2015年向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申报的课题《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于2015年11月15日确立为教育部管理中心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子课题。 一、自承担课题以来,在校教科研室的指导和校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我组做了如下工作: 1.组织了开题动员和理论学习,课题组对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进行了讨论,对每个人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对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2.研讨课一般采取这样的形式:(1)课题组在学期初制定研讨课计划,由上课老师准备;(2)上课老师提前一个星期将课件、教案交课题组成员审查、修改、指导;(3)上课老师听取课题组成员意见后对课件、教案`进行修改;(4)上课老师上课,课题组成员听课;(5)课题组成员人员参加评课,提出改进意见;(6)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优化进行了意见交流和讨论,摆出了每堂课的优劣,提出了从每个人不同角度评课的一些改进意见等。 3.积极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课题特点,课题组各位成员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甄别、选择了一部分教学有效性的资料,课题组的老师们对资料进行了学习和讨论,结合别人课题研究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课题研究的思路,获得了较为前沿的研究信息,为课题的下一步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初见成效 1、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开成了双向交流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提供了所必须的教学环境与学习资源。在教学教程中,实验教师充分尊重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积极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通过进行整合的研究,参加实验的教师每学期最少设计两个以上的课件,并经常使用其他课件进行上课,并经常进行校级信息技术培训,促使老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一直渗透新课程的新教学理念,并根据课题成员大部分是教研员的特点,经常对实验学校的教师进行辅导,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各高校心理学精品课程(视频)集锦

各高校心理学精品课程(视频)集锦 ? ? ?北师大社会心理王芳 52:09播放: 33 ?? ?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心理学导... 43:17 ?播放: 113 ?

?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教育心理... 84:23 ?播放: 37 ? ?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变态心理... 44:55 ?播放: 42 ? ?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教育心理... 54:25 ?播放: 102 ? ? ? ?北京大学精品课程医学心理学—胡... 52:10 ?播放: 103 ? ? ? ?北京大学精品课程实验心理学—朱... 47:22 ?播放: 183 ? ? ?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史汪凤炎 46:46 ?播放: 16 ? ? ? ?华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教育心理... 67:09 ?播放: 46 ? ?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实验心理... 40:44 ?播放: 24 ? ? ?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何先友 53:02

?播放: 79 ? ? ? ?3位心理学大师咨询录像C 合理... 29:48 ?播放: 41 ? ? ? ?3位心理学大师咨询录像 A罗杰斯 46:23 ?播放: 36 ?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发展心理... 52:06 播放: 55 ?

? ?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心理... 50:36 ? ?播放: 72 ? ?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心理... 26:58 ?播放: 36 ? ?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发展心理... 60:39 播放: 36 ? ?

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 各系部: 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8号),“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将立项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高教司决定年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学校范围扩大至“211工程”高校及少量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优势的高校,建设35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为做好我院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11号)及天津市《转发〈关于开展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精品视频公开课简介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视频公开课以“中国视频公开课”形式在“爱课程”网(https://www.doczj.com/doc/ee12563061.html,)及其合作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同步上网,以课程建设学校的名义推出,实行学校和主讲教师负责制。教育部对上网后社会反响良好的课程,给予“精品视频公开课”荣誉称号和经费补贴。入选“中国视频公开课”的课程禁止商业使用。 二、精品视频公开课基本要求 1.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为学校正式聘用教师,并长期从事该门课程相关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 2.课程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优质课程,注重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能够充分展现我国高等教育先进的教学模式、一流的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代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水平。 3.课程建设重点为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高校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及学术讲座,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类、科学技术类和社会热点类课程的建设。课程须同时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选题适当,内容完整,分专题呈现,凝聚精华,引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详细

... 《网络营销》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商贸管理学院 二 0 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1) (一)建设思路 (1)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1) (二)建设目标 (1) 1.课程建设的特色 (1) 2.建设目标 (2)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4) (一)建设内容与进度 (4) (二)教学主要内容 (5) (三)建设具体措施 (5) 四、建设预期效果、验收要点 (9) (一)预期目标 (9) (二)验收要点 (9) 五、经费使用说明 (11) (一)建设资金总预算 (12) (二)建设资金使用明细 (12) 六、保障措施 (13) (一)组织保障 (13) (二)资金保障 (13) (三)制度保障 (13)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网络营销》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1.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 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 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线精品开放课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手段,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优质课程资源。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网络营销》课程已于 2017 年开始进行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经过积累,目 前已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建设在线精品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证。 (二)建设目标 1.课程建设的特色 《网络营销》课程是基于项目实践过程,结合市场、行业需求而开发的课程, 在上海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本课程主要依托校内教师、学生评价,同时结合校外专家评价,目前的评价效果较好。 (1)校外专家、行业专家评价●教师的职称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强,教材建设体现了工学结合,把实际工 作融入教学过程中。有完善的教学试验基地,毕业学生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工 作适应性强。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课题指南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课题指南一、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请针对服务国家“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的工程科技人才特征,满足规划要求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学校教育、工程实践、创新网络整合机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体系等开展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互联网+”、“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 在信息化、“互联网+”、“网络强国战略”时代背景下,从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角度研究,如培养目标的研究,教学内容的研究,培养过程的研究,培养制度的研究等,对如何培养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高素质信息、网络及交叉学科人才,以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网络强国战略”需要,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工程人才创造力开发研究 工程人才创造力是工程科技人才在一定的资源条件约束下,在工程科技领域提出新颖独特兼具实用性的解决方案或设计出实用性新产品的能力。在落实创新驱动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历史任务的背景下,培养和开发工程人才的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此选题旨在鼓励开展有关工程人才创造力的概念框架、影响因素、提升路径、支撑体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四、面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管理人才在工程项目实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针对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工程管理人才需求与发展趋势,国内外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比较,工程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研究与设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设计,工程管理人才传统培养体系变革的路径研究与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五、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宏观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研究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分析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工作中,中央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政府与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与作用等,并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宏观管理体制与协调机

(完整版)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 系部口腔医学系年级2016级 编写赵明君 二〇一七年六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方案 目录 前言: (1) 一、指导思想 (1) 二、课程定位 (1) 三、课程建设目标及思路 (2) 四、课程的建设方法 (3) 五、课程体系 (4) 六、课程资源 (5) 七、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6) 八、课程的教学效果 (7) 九、课程的课程考核 (7)

前言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全力实现国家级示范学校创建目标,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并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将口腔正畸学的课程进行建设,特制订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口腔正畸学是具有特色的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二、课程定位 大专院校的口腔正畸学课程设置必须以从事医疗行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口腔行业发展对正畸学人才质量的需求为依据,以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导。 《口腔正畸学》课程是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考查课,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如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联系密切。口腔正畸学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掌握正畸学的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与实践、来真正熟悉和理解所学的正畸操作技能。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网络营销》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商贸管理学院 二0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1) (一)建设思路 (1)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1) (二)建设目标 (1) 1.课程建设的特色 (1) 2.建设目标 (2)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4) (一)建设内容与进度 (4) (二)教学主要内容 (5) (三)建设具体措施 (5) 四、建设预期效果、验收要点 (9) (一)预期目标 (9) (二)验收要点 (9) 五、经费使用说明 (11) (一)建设资金总预算 (16) (二)建设资金使用明细 (16) 六、保障措施 (17) (一)组织保障 (17) (二)资金保障 (18) (三)制度保障 (18)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网络营销》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线精品开放课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优质课程资源。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网络营销》课程已于2017年开始进行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经过积累,目前已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建设在线精品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证。(二)建设目标 1.课程建设的特色 《网络营销》课程是基于项目实践过程,结合市场、行业需求而开发的课程,在上海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本课程主要依托校内教师、学生评价,同时结合校外专家评价,目前的评价效果较好。 (1)校外专家、行业专家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