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三十七中2016年教育部课题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唱脸谱》教学设计使用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册执教教师:贵阳三十七中胡定敏讲授章节:第五单元——京腔昆韵教学课题:《唱脸谱》课型:唱歌综合课教材分析:《唱脸谱》是八年级教材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
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
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
依字行腔,韵味十足。
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通过《唱脸谱》的学习,引导学生享受综合艺术的美,让学生了解京剧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戏歌、脸谱、四击头、拖腔及京剧表演形式等知识;让学生感受下滑音、倚音、休止符等音乐记号在戏曲音乐中的韵味,愿意探索京剧文化的相关知识。
三、能力目标:通过《唱脸谱》的学习提高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脸谱知识,让学生感受体会京剧的韵味,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情境导入师:非常高兴与同学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学习音乐,首先给大家欣赏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曲里面运用了哪种中国元素。
(教师播放零点乐队的《粉墨人生》)教师提问:运用了哪种中国元素?学生回答后教师鼓励并肯定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戏曲曲种,是清朝末年在北京地区形成的大型剧种,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同学们觉得京剧最吸引你的地方的在哪?(教师从脸谱、唱腔来引导学生)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脸谱和唱一唱脸谱设计意图:用流行音乐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戏歌这种音乐形式,为后面讲解戏歌做铺垫。
三、新课讲授(一)介绍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唱指歌唱念指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是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出示PPT,欣赏图片,了解京剧行当生、旦、净、丑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占重要地位,以唱和念为主。
贵阳市教育局文件
筑教发〔2011〕139号
关于公布贵阳市第七届(2011年)中小学、
中等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和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各区(市、县)教育局,市属学校(园),市辖区内省属中学:今年二月,我局下发了“贵阳市教育局关于举行贵阳市第七届(2011年)中小学、中等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选的通知”[筑教发(2011)17号]文件,本次评选收到成果共141项,论文共623项。
遵照评选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制定了评审标准和组建了学科评审小组,经过初评、复评和综合评审,共评选出优秀教育科研成果83项,优秀教育科研论文316项。
其中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4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44项;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40项,二等奖100项,三等奖176项。
附件:贵阳市第七届(2011年)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选结果一览表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主题词:第七届科研成果评选结果通知
贵阳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1年12月5日印发
- 2 -
附:
贵阳市第七届(2011年)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选结果一览表成果(排名不分先后)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论文(排名不分先后)
- 9 -
- 10 -。
贵阳三十七中2017年教育部课题《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二级子课题: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2017上半年工作计划肖均佑课题目标:主要是对教师上课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结合语文课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四个有效和三个对应(有效的教学、有效的练习、有效的考试、有效的辅导;做到知识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知识点与学生练习相对应、知识点与学业考题相对应)。
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进行课题研究的目的。
因此确定计划如下:一、本阶段课题研究时间:2016年上半年二、本阶段课题研究目标:1、学习有关信息技术环境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相关理论(1)学习有关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相关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看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利用信息技术,其中最为直接的便是课件的使用。
恰当地运用课件,使之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也会因此而富有魅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科技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信息技术事业也成为了社会中的热门。
而从教育事业来说,近几年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相比之于传统教学更注重了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课逐渐参与到了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得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
因此本学期选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作为本学期的研究重点。
(2)继续研究有关“有效教学”的相关材料及其前沿走向。
弄清楚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点题对应(3)继续阅读有关“策略和方法”的文献资料。
弄明白什么是策略和方法2、充分研读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有效课堂。
(1)要吃透教材有效组织练习。
结合教材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四个有效和三个对应即:有效的教学、有效的练习、有效的考试、有效的辅导(四个有效);做到知识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知识点与学生练习相对应、知识点与学业考题相对应(三个对应)(2)要吃透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学习方式。
2016年贵阳市高层次创新型青年教师《上海教育改革发展与创造教育实践》学习研修班总结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上海创造教育培训中心一、学习研修班的概况2016年10月30日至11月12日,2016年贵阳市高层次创新型青年教师35人,其中中学教师25人,小学教师8人,幼儿园教师1人,大专学校教师1人。
二、学习研修班组织的准备(一)学习研修班的组织管理成立了学习研修班领导管理小组,确立了管理人员分工与职责:1、报道、住宿、饮食、社会考察、教室、外出汽车安排管理等——由芮仁杰、向明一教师负责。
2、课程设计、讲座教师聘请、课题指导教师聘请及学员学术指导帮助等——由项志康负责。
3、班级学员管理、思想沟通、生活帮助、点名、组织纪律管理等——由乐丽妹负责。
4、班级经费管理,讲课教师及课题指导教师劳务费发放,考察学校劳务费发放,管理人员劳务费发放,学习研修活动照相等——由郑国才负责。
制定了学员学习与生活要求:1、学员听讲座时,请认真听讲,仔细观看电子屏幕,适当记点笔记,勇跃发言,提出问题,谈出看法。
2、学员接受课题指导时,请提前一周将课题设计资料发给导师,积极谈出自己的想法,认真听取指导教师意见与建议,力争有较大收获。
3、学员跟岗学习时,请认真听课与教改介绍,仔细观察学校的办学特色、教育特色与教学特色,反思自己学校的办学、教育与教学的情况。
4、学员学习研修班结束前,每位学员写一2—3千字的书面小结,小组交流,学员代表研修班上发言。
5、学员在自由活动及晚上外出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财物安全与卫生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个人单独外出时,请给同伴、组长或领队打个招呼。
(二)学习研修班的教师队伍学习研修班的讲座教师队伍。
主讲者为苏忱、芮仁杰、张中韧、项志康、胡宏、郑小燕老师,课题指导教师为芮仁杰、项志康、陈泽庚、谢光庭老师。
他们大多为教授、特级校长与特级教师,有着丰富的上海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有着丰富的创造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经验,有着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与指导经验。
2013年度规划课题《学习型团队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作者:胡道成来源:贵州省毕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6日2001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这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任务。
学校的发展需要结合自身所面临的问题,积极把学校创建成学习型和研究型的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其核心是办学目标、学校价值观及共同愿景。
这应该首先从学校广大教职工的信念开始,让学校文化与学校价值观、学校愿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两年来,我们在中国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的指导下,在威宁县教育局教科所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范光留校长和威宁六中王茜(市管专家、省级名师)的帮助下,课题组七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形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科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走上文化成长之路。
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谈谈我们在构建学习型的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些策略与途径:一、研究问题的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目前,我县高中毛入学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7.2个百分点。
2015年的高考,全县二本上线率只有29.2%,高中教学质量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近三年来,我县每年初中毕业就流入社会的学生都超过了6000人,许多初中毕业生不愿意进入高中学习,这迫使我们来探索如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使大量的初中毕业生愿意进入高中学习。
在全县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有45.3%的高级讲师所担任的教学工作量都低于全县高中教师的平均工作量,许多高级教师觉得职称已经到顶而不思进取,工作留给年轻教师们去挣职称条件算了,自己成为“等退一族”,明显的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很难突破专业发展的个“高原平台”期。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公布全国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织奖及各项目评选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公布日期】2004.03.22•【文号】教体艺函[2004]2号•【施行日期】2004.03.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公布全国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织奖及各项目评选结果的通知(教体艺函[200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团委: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本届展演活动以“新世纪、新校园、新生活”为主题,突出育人宗旨,充分体现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特点,展现了新世纪中小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对于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有效地调动了广大中小学艺术教师开展艺术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推动了艺术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
按照本届展演活动方案和规定,评出优秀组织奖23个;艺术表演类节目一等奖41个,二等奖71个,三等奖112个,专业组优秀奖17个,优秀创作奖12个(小学组艺术表演类节目未评创作奖,中学组器乐节目创作奖空缺);艺术作品一等奖63幅,二等奖302幅,三等奖732幅;科学论文一等奖21篇,二等奖68篇,三等奖122篇;艺术表演类节目和艺术作品一、二等奖的指导教师,获本届艺术展演活动指导教师奖。
现将评选结果印发给你们。
希望各地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以本届艺术展演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健康、深入地发展。
附件:1. 全国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名单2. 全国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节目获奖名单3. 全国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类获奖名单4. 全国第一届学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获奖名单(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二〇〇四年三月二十二日附件1:全国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名单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安徽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附件2:全国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节目获奖名单器乐三等奖附件3:全国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类获奖名单一等奖。
贵阳三十七中2016年教育部课题《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二级子课题: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2016上半年工作小结刘万俊本阶段在认真学习有关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充分研读教材,努力优化教学设计构建有效课堂,总结如下:1、本阶段认真学习有关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相关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其中最为直接的便是课件的使用。
恰当地运用课件,使之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也会因此而富有魅力。
弄清楚了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点题对应;了弄明白什么是策略和方法。
2、充分研读教材(必修3、4),优化教学设计,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有效课堂。
结合教材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四个有效和三个对应即:有效的教学、有效的练习、有效的考试、有效的辅导(四个有效);做到知识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知识点与学生练习相对应、知识点与学业考题相对应(三个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学习方式;运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
3、课堂上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4、建立了微信群,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辅导。
5、积极制作并上传多媒体课件,参加微课录制培训,写有关课题的探讨的相关心得、建议、见解、学习方法等。
6、积极编写校本教材(以课课清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练习)7、按要求上传上交了三个课件,三个教学设计。
总之,本阶段夯实了理论基础,做了一些有关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希望在下一步的课题研究中有更多的收获。
2016年7月10日。
贵阳三十七中2017年教育部课题信息教研组子课题《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实效途径、方法的研究》上半年工作计划信息教研组申报的课题《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实效途径、方法的研究》,于2015年12月15日确立为学校中心课题《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的子课题。
本课题主要是对怎样提高课堂实效进行研究,参研人员共6人,根据课题计划,本学期要对本课题进行结题验收。
本学期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为此,特制订出2017年上半年(本学期)活动计划如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任务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将具有特设的资源融入了我们的课堂,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教师设计恰当而关键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在有效参与中解决核心内容中的关键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课题研究实施阶段计划安排: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增强课题研究的紧迫感,特将近期工作给予详细安排,具体如下:3月1日——3月10日:制定本学科课题工作计划。
3月10日——4月10日: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知识学习。
4月10日——6月20日:组内教师每人上一节公开课,并录制课堂实录。
6月:20日——7月5日:课题组成员上传上交“三个三”:三个多媒体课件、三篇教学设计、三个微课到学校教科处。
7月5日——7月10日写与课题相关的心得体会等。
五、我的上半年预期研究成果 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1wjshery万俊 信息技术 2 yang038861 杨静 信息技术 3 llf047罗来仿 通用技术 4 37中心灵驿站 刘艳丽 心理教育 5 Rosana_yj 袁静 音乐6llf047罗来仿通用技术贵阳三十七中 万俊2017年3月10日序号阶段成果名称及形式承担人1课题计划 信息教研组子课题“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实效途径、方法的研究”2017年上半年工作计划万俊2 教学设计 1.规划网站及创建站点 万俊 2.基于表格的页面布局 3.用Flash 完善首月 3教学课件1.规划网站及创建站点 万俊2.基于表格的页面布局3.用Flash 完善首月 5微课视频 1.利用Dreamweaver 创建站点万俊2.会考复习Photoshop 操作练习3.会考复习Flash 操作练习。
贵阳三十七中2016年中央教科所课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下半年工作小结卢深我校2014年向中央教科所申报的课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于2014年9月确立为中央教科所专项课题。
一、自承担课题以来,在校教科研室的指导和校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我组做了如下工作:1.组织了开题动员和理论学习,课题组对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进行了讨论,对每个人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对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2.研讨课一般采取这样的形式:(1)课题组在学期初制定研讨课计划,由上课老师准备;(2)上课老师提前一个星期将课件、教案交课题组成员审查、修改、指导;(3)上课老师听取课题组成员意见后对课件、教案`进行修改;(4)上课老师上课,课题组成员听课;(5)课题组成员人员参加评课,提出改进意见;(6)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优化进行了意见交流和讨论,摆出了每堂课的优劣,提出了从每个人不同角度评课的一些改进意见等。
3.积极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结合课题特点,课题组各位成员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甄别、选择了一部分教学有效性的资料,课题组的老师们对资料进行了学习和讨论,结合别人课题研究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课题研究的思路,获得了较为前沿的研究信息,为课题的下一步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成效1、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开成了双向交流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提供了所必须的教学环境与学习资源。
在教学教程中,实验教师充分尊重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积极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通过进行整合的研究,参加课题的教师每学期最少设计三个以上的课件,并经常使用其他课件进行上课,并经常进行校级信息技术培训,促使老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贵阳三十七中2016年教育部课题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
英语组高中部子课题
“探讨高中英语语法填空的有效教学和解题策略”
课题成员研究计划
1、认真学习课题“探讨高中英语语法填空的有效教学和解题策略”的相关理论
知识;
2、撰写个人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并上传到英语课题组高中部;
3、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摸底工作,在所教的班级学生中进行语法填空题相关解
题知识的问卷调查,为接下来进行课题研究做准备;
4、收集高中英语各种语法填空题习题资料,为课题研究中的题库编写和学生训
练做准备;
5、收集高中英语语法填空题教学课件资料,为制作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课件做
准备;
6、撰写一篇关于语篇填空题解题技巧的相关论文;
7、制作1-3个语篇填空教学课件;
8、写一篇课题阶段小结;
9、期末写一篇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课题成员撰稿人:林容
2015年3月20日。
因材施教,让教育更有“质量”——高质量教育的三十七中行动发布时间:2022-08-02T07:04:28.156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5月总第416期作者:余位河刘隆华蒋勇[导读] “十四五”开局之际,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对高质量教育有自己的梦想与蓝图:传承红色基因,创新自得文化,发展多元课程,到2025年建成理念先进、治理科学、品质上乘、条件一流、特色突出、影响显著的重庆市优质高中;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满意的高品质初中阶段教育,为2035年建成区域领先、重庆一流、西部知名的现代化教育强校奠定坚实基础。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400084“十四五”开局之际,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对高质量教育有自己的梦想与蓝图:传承红色基因,创新自得文化,发展多元课程,到2025年建成理念先进、治理科学、品质上乘、条件一流、特色突出、影响显著的重庆市优质高中;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满意的高品质初中阶段教育,为2035年建成区域领先、重庆一流、西部知名的现代化教育强校奠定坚实基础。
为此,学校深入思考高质量教育的理念内涵,探索高质量教育的实施路径。
高质量教育,要在质与量上下功夫。
“质”要求我们品质优、特色强,“量”要求我们能充分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实施过程中,学校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区情校史、办学理念,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努力在新时代实施更高水平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幸福自得。
一、了解学生,满足成长需求1.核心素养画像:了解学生基础。
学生的基础是成长的起点,高水平的因材施教要缩小学生的差距,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的合格公民。
我们将完善包括成长导师、家校沟通、问卷量表、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的多元化测评,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特点、性格类型、道德修养、理想目标、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身体素质、审美情趣、交往技巧等多方面的表现,为学生进行核心素养面像。
通过这样的全息画像,全方位了解学生,描绘学生成长曲线,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在关键节点及时干预。
清镇市教育局文件清镇市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网络研修项目学习考核实施方案市直属中小学(园)、乡(镇、社区)中心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室关于印发乡村教师培训指南的通知》(教师厅〔2016〕1号)、《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2号)、《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黔教办函〔2016〕99号)文件等精神,为做好我市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教师网络研修项目的培训学习,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教师网络研修项目考核领导小组组长:肖正友(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副组长:冯育刚(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斯杰(市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成员:各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继教办全体工作人员教师网络研修项目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教育局教培中心,由王斯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对全市教师参与教师网络研修项目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总考核。
二、培训机构项目及时间(一)乡村幼儿园教师网络研修与园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培训时间:2016年9月26日-2016年12月20日培训机构:中国教育电视台(二)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项目培训时间:2016年10月11日-2016年12月31日培训机构:北京尚睿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修网)三、培训内容及安排(一)乡村幼儿园教师网络研修与园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培训分前期准备、骨干培训者培训、启动预热、网络课程与园本研修整合、考核评优、总结结业、跟踪指导等七个阶段。
(二)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以“聚焦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为主题,依据教育部相关标准分类、分科、分层设计五个模块的递进式培训课程;教师依据训前诊断测评报告、本校教学环境和自身需求,从相应的主题和丰富课程资源中,选择相关任务及课程。
本项目共计80学时,其中信息技术选学50学时,其他选学30学时。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课题小结贵阳市三十七中张杰本学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我们语文课题组也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活动,如:问卷调查、搜集资料、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观课议课、课后反思等,积极进行课题研究,逐步更新教育理念,改进实验方法,改善教育策略。
现总结课题中期研究工作如下:一、主要完成的工作和收获1、开展问卷调查活动本学期,我课题组对教学是否有效的现状进行实施问卷调查(分别对相应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各学科无效或低效课堂教学的行为,通过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总结出学生喜欢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这次问卷调查,也反映出老师教学中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情况,暴露出一些教学问题,有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加贴切的交流,更加紧密的合作。
通过具体的课题研究,我们尝试了信息技术教学,纠正了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提升了我们的教科研水平。
2、搜集有效教学资料语文课题组采取多种途径,在网络中、书籍中、名家课堂、观课议课活动中,搜集了前人、名家、同行的有效教学的经典理论和课堂实例,对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强化了思路迁移的意识。
如学习了经典文章《教学有效性问题浅析》(作者:宋秋前),《关于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的思考》(作者:邹业军,东营市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选自《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年第1期,作者:李连祥),3、学习课题相关理论,写学习心得。
语文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课引领、相关资料培训、集体备课、研讨等形式,使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思路及相关基本方法等有了一定了解,为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师个人自立学习与集体学习培训相结合,学习相关理论,提升理论水平。
通过学习,语文课题组教师深入分析本学科教材的知识点及特点,明确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理论,如:崔允漷的《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黎奇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李风海阎立泽的《有效教学六个“应”》(《教书育人》,2005.1-2期),(美)威.杰.贝纳特的《有效地指导儿童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出版)等理论刊物,确定了语文课题研究思路,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6.06.16•【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施行日期】2016.09.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已于2016年4月5日经教育部2016年第14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2016年6月16日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
第三条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教育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制定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对所主管高等学校重大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机制,建立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报与相关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条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
高等学校应当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建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依据本办法完善本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规则与程序。
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支持和保障学术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教育与预防第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骄不躁、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2016年教育部课题《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中期检查汇报我校2015年向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申报题目为《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课题,于2015年11月15日确立为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子课题。
课题编号为0151226A--016。
一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校课题组成员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活动,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我校进一步实施课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将课题中期检查汇报如下:一、课题开题以来的研究情况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它是我国面向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
一年来,我们以教师的观念转变为突破口,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思想、观念培训,引导教师加强学习,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方法,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相关理论,促使教师具有整合的思想,掌握了新的教学艺术与方法,为更好的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奠定理念基础。
懂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独特的交互性和智能性,创设教学情境,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思维过程,以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感染、吸引着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一年来我校还组织部分教师(共60人次)到北京、上海、杭州、广东等地学习先进的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2.完善设备,提供保障。
学校主要从两个方面上建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课题实验环境。
我校是云岩区信息技术示范校,有27间多媒体教室,两间学生电脑室和两间专用多功能教室和壹间录播室,我们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作用,充分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改变了以前的传统教育技术和手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构建有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基础教育参考·2018/18如今,普通高中同质化的问题较突出。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特色化办学势在必行。
对于特色化办学正处于初级阶段的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来说,如何进一步凸显学校特色、发展学校特色文化,尚无成熟的发展模式。
2013年8月,贵阳市启动三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试验工作。
借此契机,以贵阳市第九中学为牵头学校,与贵阳市第五中学、贵阳市第十二中学、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一起,进行了多样化、特色化办学试点项目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依托课题创建学校特色通过特色化办学试点项目的建设,结合特色化办学模式探索的课题研究,贵阳市第九中学等四所普通高中学校历经四年,通过文献研究、现状调研、制订方案、总结提升等研究过程,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
其中,贵阳市第九中学形成了以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特色、生本教育特色、科技教育特色、体育特色”凸显的“厚德博学、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贵阳市第五中学形成了美术教育特色,贵阳市第十二中学打造了音乐教育特色,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形成了体育特色,呈现出整体多样发展、各校自有特色的态势。
一是明确特色办学思路,拟定特色发展方案。
基于项目建设和前测分析,四所学校对特色办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组织大家学习讨论,拟定了特色化办学的发展方案,主要包括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创建特色课堂、实施特色化管理和特色德育等几个方面。
比如,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形成了“艺体创品牌、内涵促发展”的办学策略,面向全省招收艺术、体育特长生,把创建艺体特色学校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
二是健全制度,创新保障。
例如,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成立了艺体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纳入三年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完善了艺术和体育教师上课制度、训练制度,并制定了艺体特色专项发展经费保障制度。
贵阳市第十二中学采取内引外聘的方式,引进了2名特色发展创优质构建模式资借鉴———以贵州省贵阳市四所普通高中特色化办学为例殷郭欣作者简介:郭欣,贵州省贵阳市第九中学教师,E-mail :31416330@ (贵州贵阳,550002)[摘要]鉴于普通高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特色化办学势在必行。
贵阳三十七中2016年教育部课题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子课题
工作小结
物理组卢深
我校2015年向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申报的课题《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于2015年11月15日确立为教育部管理中心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子课题。
一、自承担课题以来,在校教科研室的指导和校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我组做了如下工作:
1.组织了开题动员和理论学习,课题组对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进行了讨论,对每个人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对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2.研讨课一般采取这样的形式:(1)课题组在学期初制定研讨课计划,由上课老师准备;(2)上课老师提前一个星期将课件、教案交课题组成员审查、修改、指导;(3)上课老师听取课题组成员意见后对课件、教案`进行修改;(4)上课老师上课,课题组成员听课;(5)课题组成员人员参加评课,提出改进意见;(6)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优化进行了意见交流和讨论,摆出了每堂课的优劣,提出了从每个人不同角度评课的一些改进意见等。
3.积极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结合课题特点,课题组各位成员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甄别、选择了一部分教学有效性的资料,课题组的老师们对资料进行了学习和讨论,结合别人课题研究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课题研究的思路,获得了较为前沿的研究信息,为课题的下一步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初见成效
1、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开成了双向交流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提供了所必须的教学环境与学习资源。
在教学教程中,实验教师充分尊重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积极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通过进行整合的研究,参加实验的教师每学期最少设计两个以上的课件,并经常使用其他课件进行上课,并经常进行校级信息技术培训,促使老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同时,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一直渗透新课程的新教学理念,并根据课题成员大部分是教研员的特点,经常对实验学校的教师进行辅导,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1、课题研究是一件劳神费力的工作,它需要研究人员具备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由于不少教师是第一次参与课题研究,所以在课题进行的开始阶段有部分教师已显出了畏难的情绪。
目前我们尽量统一目标,加强学习,做好老师间的协调和互助,努力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2、课题研究额外增加了课题组老师很多工作,也占用了老师一部分课堂时间。
有的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有的教师怕学生不配合,有的教师嫌麻烦等,这的现象时有发生。
课题组在教研室专家的指导和调整下,每位老师努力参与活动,确保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分工任务。
2016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