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 第1节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典型例题

苏科版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 第1节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典型例题

苏科版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  第1节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典型例题
苏科版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  第1节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典型例题

【1】如图,先把两只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只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

这时两只手的感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3】云、雨、露、雾、雪、雹都是水的“代身”,其中雪、霜属于态,雨、露、雾属于态。

【4】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甲,乙。

【5】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放置在室内,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从图中可知,第20min时,

饮料的温度为℃,室温为℃,饮料温度上升的速度越来越。

【6】如图,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可以用来测沸

水温度的是;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因为体温计上有个。

【7】没有甩过的医用体温计示数为38.2℃,一位护士用其先后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都没有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和39.1℃,则这支体温计上先后的读数是和。如果你看到这种情况,应提醒护士注意两点:一是;

二是。

【8】一支未刻好刻度的温度计,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cm,将它插入1标准大气

压下的沸水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cm,当将此温度计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5cm,则此液体的

温度为℃。

【9】关于温度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 冰箱冷冻液的温度为10℃

C 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10】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A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 徐州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1】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A 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 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 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高

D 不能判定,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能知道

【12】在使用实验用液体温度计时,下列要求中正确的是()

A 先把温度计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

B 读数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C 记录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D 将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中便可迅速读数

【13】关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固体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B 气体可以流动

C 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流动性

D 固体、液体都具有固定的形状

【14】同样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比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与环境的温度有什么关系?”

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15】如图所示温度计,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

B 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 量程是20—100℃

D 此时的示数为32℃

【16】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徐州市一月份的平均温度是“-4.7℃”,读作。

【17】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气温,两次温度计示数如图甲、乙,其中,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18】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1—100℃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

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则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式是F= ℉。

【19】据天气预报报到,中考前后几天气温相差不大,小明记录了7月19日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

(1)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提示:可用柱形图、线形图或曲线图表示)

(2)请根据画出的图像预测7月17日下午13:30的大致温度为。

(3)下列给出的常见的温度值合理的是()

A 人体正常体温是39℃

B 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C 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D 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70℃

【20】小宇学了温度计一节后,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比实验室用温度计分度值小,即精确些,为了弄清

原因,他做了如下探究:

(1)自制两个玻璃泡容积相等,但管内径不同的两支温度计,把它们同时放在一盆热水中,发现管内径

细些的温度计液柱上升得高些。

(2)换两个管内径相同,但玻璃泡容积不等的自制温度计,同时放入一盆热水中,发现玻璃泡容积大些

的温度计液柱上升得高。小宇分析后得出:温度计的灵敏程度与容积和的大小有关,体温计的分度值小,即灵敏度高,是由于它的管相对于玻璃泡容积(填大或小)。

解析

【1】如图,先把两只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只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

这时两只手的感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解析】物体的冷热程度最初来自于人类对周围物体的感觉,这种感觉依赖性比较大,所得到的结论往往

不准确。图中两只手原来分别处于不同温度的水中,所以对水的感觉不一样,原来在热水中那只手会感觉

到温度比较冷,另一只手会感觉到温水较热【答案】不相同、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答案】36.5、35—42

【3】云、雨、露、雾、雪、雹都是水的“代身”,其中雪、霜属于态,雨、露、雾属于态。

【答案】固、液

【4】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甲,乙。

【答案】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2℃、88℃

【5】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放置在室内,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从图中可知,第20min时,

饮料的温度为℃,室温为℃,饮料温度上升的速度越来越。

【解析】饮料温度逐渐上升,只是上升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与室温相同【答案】20、25、慢

【6】如图,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可以用来测沸

水温度的是;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因为体温计上有个。

【解析】沸水温度为100℃,体温计量程为35—42℃;体温计液泡上部有一个缩口,作用是体温计脱离人

体后,进入玻璃细管中的额液体不能自动回流,在缩口处断开,因此能够脱离人体读数【答案】热胀冷缩、乙、缩口

【7】没有甩过的医用体温计示数为38.2℃,一位护士用其先后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都没有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和39.1℃,则这支体温计上先后的读数是和。如果你看到这种情况,应提醒护士注意两点:一是;

二是。

【解析】体温计在测量体温时,应先用力往下甩,使其液面在最低处,因为体温计的特殊结构——缩口的

作用,如果不用力甩下去,则体温计只能测出比其原来示数高的温度【答案】38.2℃、39.1℃、体温计在

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前一个病人用过的温度计应先消毒处理后才能对第二个病人使用

【8】一支未刻好刻度的温度计,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cm,将它插入1标准大气

压下的沸水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cm,当将此温度计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5cm,则此液体的

温度为℃。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从题中能得出当温度从0℃变化

到100℃时,水银柱长度变化了20cm,所以每变化0.2cm代表温度变化1℃,当将温度计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变化了11cm,代表的温度变化是55℃【答案】55

【9】关于温度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 冰箱冷冻液的温度为10℃

C 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解析】B应低于0℃,C饺子温度等于锅内水的温度,约100℃;D 0℃【答案】A

【10】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A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 徐州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答案】A

【11】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

背阴处,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A 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 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 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高

D 不能判定,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能知道

【解析】这两盆都是冰水混合物【答案】B

【12】在使用实验用液体温度计时,下列要求中正确的是()

A 先把温度计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

B 读数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C 记录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D 将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中便可迅速读数

【答案】C

【13】关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固体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B 气体可以流动

C 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流动性

D 固体、液体都具有固定的形状

【答案】D

【14】同样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比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与环境的温度有什么关系?”

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解析】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性,并且问题符合所述的情景,使提出的问题解决后能够解释对应的现象【答案】B

【15】如图所示温度计,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

B 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 量程是20—100℃

D 此时的示数为32℃

【解析】B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C-20℃;D该温度计每一大格代表10℃,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格代表1℃,即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水银柱在0℃以上【答案】D

【16】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徐州市一月份的平均温度是“-4.7℃”,读作。

【答案】100、零下4.7摄氏度

【17】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气温,两次温度计示数如图甲、乙,其中,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解析】温度计刻度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图甲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值,分度值为1℃,图乙中温度值为-4℃;因为晚上气温要低一些,所以乙温度计测量队额是晚上的气温【答案】乙、-4

【18】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1—100℃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则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式是F= ℉。

【解析】摄氏温差100摄氏度等同华氏温差180摄氏度,即1摄氏度=180

100华氏度=1.8华氏度;华氏温度起

点为32华氏度等于摄氏温度的0摄氏度,所以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关系为F=1.8t+32【答案】1.8t+32

【19】据天气预报报到,中考前后几天气温相差不大,小明记录了7月19日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

(1)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提示:可用柱形图、线形图或曲线图表示)

(2)请根据画出的图像预测7月17日下午13:30的大致温度为。

(3)下列给出的常见的温度值合理的是()

A 人体正常体温是39℃

B 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C 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D 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70℃

【答案】、在25℃—28℃之间均可、B

【20】小宇学了温度计一节后,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比实验室用温度计分度值小,即精确些,为了弄清

原因,他做了如下探究:

(1)自制两个玻璃泡容积相等,但管内径不同的两支温度计,把它们同时放在一盆热水中,发现管内径

细些的温度计液柱上升得高些。

(2)换两个管内径相同,但玻璃泡容积不等的自制温度计,同时放入一盆热水中,发现玻璃泡容积大些

的温度计液柱上升得高。小宇分析后得出:温度计的灵敏程度与容积和的大小有关,体温计的分度值小,即灵敏度高,是由于它的管相对于玻璃泡容积(填大或小)。

【解析】温度计的管内径相对于玻璃泡的容积越小,测温时液柱上升得越高,温度变化相同,液柱长度变

化大,所以在这个变化的长度上,我们可以重新标分度值更小的刻度【答案】玻璃泡、管内径、内径、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计.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1.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2.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和寒暑表在结构、测量范围、分度值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 【教学准备】 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大烧杯(能盛下自制温度计的玻璃

瓶)3只,开水,冷水,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节温度 温度单位:摄氏度(℃)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结构原理使用

第2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可以互相转化. 3.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描绘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图象. 【教学准备】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实验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同的A、B两种不同的粉末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过程中,当温度升至40℃时,她每隔1min记录一次A、B的温度和状态,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根据图乙的温度曲线判断,____(选填“A或B”)是一种晶体; (2)B液体的沸点是100℃,如果持续加热,B 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3)当它们都成液态后,从第10min加热到第12min,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A”“B”或“一样”)多。他发现B升温更慢,这是由于_________。 【答案】A 不会一样 B的比热容大(或吸热能力强)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乙知,A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而B的温度一直在上升,所以A是一种晶体。 (2)[2]装有AB的两个试管都放在水中,B的沸点是100℃,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其温度上升,然后通过热传递,把热量传给试管中的B,当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到沸点100℃时,开始沸腾,温度保持不变,而B在温度未达到100℃前,可以继续吸热,但温度达到100℃时,便不能继续吸热了,所以不会沸腾。 (3)[3][4]装有AB的试管都放在水中,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而B升温慢,这是由于B的比热容大。 2.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02468101214161820 min 甲的温度℃7072747678677878818487乙的温度℃7071737476777982848689

苏科版_物质的物理属性_全章导学案

物质的质量(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和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会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测量质量的工具。 【预习过程】 1、叫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2、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为),常用单位还有(符 号为)、(符号为)、(符号为)。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t= kg= g= mg。 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日常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还 有、、等。 4、观察书上图6-1,了解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学习过程】 1、质量 【问题讨论】 ①一根铁钉与一枚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②大胖子同学与小瘦子同学在肢体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③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⑴、可见:所有物都由物组成的. 同种物质能组成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物质能组成同一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即不同物体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不一定

相同 ⑵、物理学中把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 表示。 ⑶、木块由木头组成,木块所含木头的多少就是木块的;讲台由木头组成,讲台所含木头的多少就是讲台的;讲台所含的木头比木块多,所以讲台 大。 2、质量的单位 ⑴、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即规定1dm3的 4℃时的质量为1Kg 。 ⑵、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1t = 1000kg 1kg = 1000g 1g = 1000mg ⑶、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①一只苹果的质量:②你身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工具 ⑴、实验室常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⑵、观察托盘天平,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⑶、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①使用天平时,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其步骤是:①应将天平放在;② 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处,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 ②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要放在盘,砝码放在盘。通过增减砝码,移 动游码,使指针再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被测物体的质量 = + 4、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待测物体的总质量(能或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测量值。 ②向盘里加减砝码时应。 ③天平与砝码应保持、;(能/不能)把潮湿物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里,(要/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当堂反馈】 单位换算:2×105g =______kg =______t =______mg 换算过程:2×105×1g=2×105× kg=200kg 1、1kg棉花和1kg的铁块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棉花所含物质较多 B、铁块所含物质较多 C、棉花和铁块所含物质一样多 D、不是同一种物质,无法比较。 2、在下列数字后面分别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50 ; (2)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3)一卡车钢材的质量约为5 ; (4)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

第二章 物态变化闯关测试A苏科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物态变化闯关测试 ★基础达标(A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摄氏温标是以通常情况下的温度规定为0℃,在通常情况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 2.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A2-1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我正在。 3.火箭在大气中飞行的时候,它的头部跟空气剧烈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 并且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都要使 火箭头部温度不致过高。图A2-1 4.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应该用火焰的部,其原因是这部分火焰,有利于加热。 5.下列各种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①夏天吃冰棍儿解热属于; ②-10℃的寒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 ③铁水浇成铁杆; ④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结了一层冰花属于; ⑤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属于; ⑥热风干手器使手上的水很快干了属于。 6.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这是因为 。 7.汽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自然现象中看到的露是一种现象,它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间气温低时。 9.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到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上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道理是:(1)(2)。

10.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使窑里温度不至太低,菜不至冻坏. 11.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的方法,使之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 12.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为了节约用水,农村的一些地区采用了科学的灌溉技术,即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减小了水面上空气的, 从而减慢了水的。 13.有6种物质:铁、水银、水晶、白酒、牛奶、巧克力。请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成两类,按照示例填空。 分类一(示例) 分类二(请填空) 分类三(请填空) 二、选择题(30分) 14.医用体温计使用后的消毒方法是()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B.放在沸水中煮 C.用酒精擦洗D.用清水冲洗15.南极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 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16.大气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用来表示大气的潮湿程度,它是许多天气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下列天气现象的形成,与大气湿度无关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

物态变化 【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3.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4.正确识别现实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 5.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规律解决问题。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温度 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进阶: 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 2、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2、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3、熔点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4、晶体熔化(或凝固)的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 要点进阶: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 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要点三、汽化和液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放热。 2、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5、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要点进阶: 1、液体沸腾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不同物质蒸发快慢不同,如:酒精蒸发比水蒸发快。 要点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3、特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要点进阶: 1、六种物态变化: 2、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凝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中间都没有经过液态。 【典型例题】 类型一、温度计的使用 例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1)如左图所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是;(填写正确答案选项即可) (2)若正确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如右图所示,此时温度是。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______。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 现象叫______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 。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 ,它有两种方式:______和 ______。 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______至______,最小分度值是______。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 ______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 A.熔化、汽化 B.熔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 )

2021年八年级物理苏科版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 2、了解物质一些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学会对物质分类。 能力目标 1、用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养成建立比较基准点的习惯。 2、培养乐于探索和敢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精神。 情感目标 1、通过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深厚兴趣。 2、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整体教学思路、方法 探究是科学的灵魂,而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核心,探究教学通过猜想、设计实验等完成教学过程,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深度。 教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教学重点:除状态、比热、密度外,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透明度、导电状、导热状等。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物质物理属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自然物质的多样化,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四)教学难点:比较物质的硬度。 突破:比较多种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学生的猜想各不相同,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必须事先建立一个比较的基准点,然后再比较有关物质硬度。基准点选择决定了探究方法的繁简,一般以你认为硬度居中的物质作第一基准点,这样可将物质分成了

两类:一类硬度较大的,一类硬度较小的。然后在硬度较大的部分按上述方法分类排序,最后在硬度较小的部分按同样的方法分类排序。 (五)教学器材: 演示:(1)铁钉与石蜡(2)飞镖与镖盘(3)铜块与铝块。(4)水与酒精(5)酒精与玻璃。学生:(1)泡沫板与铅笔。 (2)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铜钥匙、铅笔心。 (3)①玻璃板、塑料板、木板;②电池(电池组)、导线(3根)、灯泡(附灯座)、铜条、铁条、木条;③烧杯、热水、金属勺、塑料勺;④弹簧、橡皮筋、橡皮泥;⑤磁体、铁钉、铜快、铝快。 (六)互动设计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物质物理属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参与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自然物质的多样化,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学生实验可以分组进行;通过课堂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你能区别下列物质吗? 并出示:(1)铜块与铝块(2)水与酒精(3)酒精与玻璃 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密度、比热、状态、颜色、气味都是每种物质所特有的,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了解这些属性,对于生产、生活及认识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PowerPoint: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二、新授: 过渡问题:除密度、比热、状态、颜色、气味外,物质还有哪些物理属性呢? 1、演示活动: (1)墙上挂飞镖盘,请一位同学用飞镖射中飞镖盘,看到飞镖头部进入盘中。

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卷(B)(含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卷(B)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B.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 C.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结冰是凝固现象 2.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D.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 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4.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 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湿热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湿热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凝固 5.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 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 “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6.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 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 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 华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甲 乙 物态变化单元习题 1、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B 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D 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观察温度 2、四位学生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热水的温度,他们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热水中后,各人的测量方法不同,其中正确的是( ) A 待温度计内液面稳定后[平视读数 B 待温度计内液面稳定后斜视读数 C 温度计放入后,立即读数 D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后,再读数 3、室温下,医生将体温计从体温是38℃的病人口腔里取出后,放在桌上较长时间,则体温计的读数为( ) A 38℃ B 37℃ C 23℃ D 无法确定 4、某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为4cm ,在100℃时水银柱长24cm ,若将它插入20℃的水中,则水银柱长度应为( ) A 20 cm B 8 cm C 28 cm D 以上均不正确 5、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 A 凝固点低 B 凝固点较高 C 沸点较低 D 沸点较高 6、把一块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则( ) A 冰将继续熔化 B 已熔化成水的将要凝固成冰 C 冰将停止熔化,水也不能凝固 D 冰将全部熔化成0℃的水 7、 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 ) A 炒菜锅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 B 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 C 炒菜锅上有油,锡焊不上 D 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8、冰常用来做冷却剂,这是因为( ) A 冰总是比水凉 B 冰善于传热 C 冰透明干净 D 冰在化成水时吸收大量的热,而温度保持不变 9、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 下雪天的气温比化雪天气温高 B 雪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C 形成雪时要放热,化雪时要吸热 D 雪传播热的本领小 10、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D 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11、两只外型不同的容器,如图所示。原来里面盛有质量相等的水,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容器内水的多少情况是( ) A 甲容器内水较多 B 乙容器内水较多 C 两容器内水一样多 D 少条件不好判断 12、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 B 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 13、在25℃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会( ) A 立即上升 B 先下降后上升 C 先上升后下降 D 一直不变 14、气温不太高时,在水中游泳会感觉不太冷,而上岸后会感觉冷,这是因为( ) A 人体皮肤上的水,在蒸发时需要从人体吸收热量 B 人刚上岸时,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 C 空气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D 人体热量一部分传到空气中,所以人感到冷 15、已知液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 -183℃,-196℃,-78.5℃。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三种气体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 试题附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第四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2分/题,共36分)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 A.熔化 B.液化 C.凝华 D.凝固 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4.根据物质的物理特征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中合理的是() A.铁、冰、玻璃是晶体 B.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 C.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 D.塑料、干木柴、陶瓷是绝缘体 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 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 6.右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7 .如图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 像,李红同学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 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 帮她找出来() A.海波是晶体 B.海波的熔点约为48℃ 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 断升高 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八年级物理下册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

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用探究的方法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学会对物质分类,通过填写物质分类表将物质常见的属性表现出来,感受自然界物质的 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3.在探究活动中了解探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比较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过:一杯水和一杯酒精,我们如何来辨别?(闻气味) 一杯盐水和一杯糖水,我们如何来辨别?(尝味道) 一杯水和一块冰,我们如何来辨别?(看状态) 形状、体积都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我们如何来辨别?(比密度) 师总结:状态、颜色、气味、密度都是每种物质所特有的,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了解这些属性,对于生产、生活及认识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除了这些物理属性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物理属性,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板书)五物质的物理性质 二、新课教学 1、师:同学们有没有玩过飞镖?当飞镖射中飞镖盘时,我们可以看到飞镖头部进入盘中。师:(出示)蜡烛铁钉 用铁钉在蜡烛上刻画,可以看到什么?(铁钉在蜡烛上留下了刻痕。)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是不同的。钉子比较硬,蜡烛比较软。)师:我们把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它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板书:一、物质的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 师:(过渡)不同物质的硬度不同,那么下列物质的硬度谁大谁小呢?你能从大到小排列正确吗? 2、探究活动一:比较物质的硬度 [器材]:玻璃、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心、铜钥匙等。 [探究目的]:比较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 [猜想]:根据你的预测,将这些物质硬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1)(2)(3)(4)(5) [设计实验]: (1)学生思考、交流得出比较硬度大小的方法: 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刻画,若被刻画物上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画的硬度大;若被刻画物上不能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物的硬度小。

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含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2.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A. 汽化或升华 B.汽化或凝固 C.液化或凝华 D.液化或凝固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过程的是() A.太阳将积雪晒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烛油 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了钢水 D.食盐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4.新冠期间,医院的医生长时间配戴护目镜时,护目镜的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 A. 汽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5.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8℃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 A. 体温计示数降到0℃ B. 体温计示数仍为38℃ C. 体温计示数降到35摄氏度以下,无法读数 D. 温度太低,体温计易损坏 6.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A.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 B.水蒸气的温度比开水温度高

C.水蒸气液化要吸收大量的热 D.水蒸气与皮肤的接触面大 7.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 8.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 9、小明和父母到山区游玩,发现当地果农在果树上挂了很多装液体的塑料袋,每个塑料袋袋通过细管连到了地下,如图所示,根据你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给果树施肥,防止肥分流失 B.给果树施药,防止污染环境 C.给果树浇水,防止水分蒸发 D.给果树喷水,防止树温过高 10.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11.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不考虑热损失),从图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2.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7.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由于热现象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所以中考命题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等。由于中考逐年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因而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的图象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科学探究仍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在解答题目时,特别要注意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液体在沸腾时温度却保持不变。并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特别是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实际应用,会对各类图象进行分析。 1.学生对本章内容原本就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不陌生,且教学要求也不是很高,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作为本章重点。 2.在学生的意识里,认为“白气”是“水蒸气”,摸起来热的物体温度一定高,冷的物体温度一定低等凭自己主观想象或自己经验、感受获得的错误信息,要及时纠正。教师可鼓励学生多搜集资料,并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 3.学生虽然熟悉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但区分起来,却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可多举例,讲明分析的思路和判断的依据。 4.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或没有耐心,教师可适当引导。如注意物态变化前后温度的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本章内容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联系非常紧密,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来思考有关现象的物理原理,分析现象,解释过程,注重每一个过程中物质是吸热还是放热,把物理知识学活,力求融会贯通。 2.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知识与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节水观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3.在前面的章节里,用波形图来研究了声音的特性、噪声与乐音的物理区别等。这章又用温度—时间曲线来研究熔化和凝固过程,物理图线能够直观地反映物质运动变化的过程。用图线描述物理过程,探究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章在教学中应重视这种研究方法,为以后数学图象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分析打下基础。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9-102-11780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5711078218 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C.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2. (2016·济宁)一间15m 2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 A.一支粉笔 B.一瓶矿泉水 C.一名中学生 D.一辆轿车 3.用被磨损的砝码来称物体的质量,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 ) A.偏小 B.偏大 C.不受影响 D.不能确定 4. (2016·扬州)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 ) A. 50 mm 3 B. 50 cm 3 C. 50 dm 3 D. 50 m 3 5.在称量质量为39 g 的物体时,往天平右盘内添加砝码的正确顺序应该为( ) A. 30g 9g B. 5g 30g C. 10g 5g 4g 20g D. 20g 10g 5g 6. (2015·南宁)“全碳气凝胶”是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材料,其构造类似于海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之一由此可知,“全碳气凝胶”是( ) A.密度小的绝缘体 B.密度大的导体 C.密度大的绝缘体 D.密度小的导体 7.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 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 C.温度计中水银的高度不变 D.温度计中水银的密度不变 8. (2016·无锡)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只调节了平衡螺母 C.称量时,左盘放置待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 9. (2015·东营)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1m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2m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1V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2V

(八年级物理教案)初二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八年级物理教案 初二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C ):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C。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 C至42 C ,每一小格是0.1 C。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 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 ^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

人教版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试卷(含答案)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1.以下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A. 开冰箱门看到白气 B. 气温连续在0摄食度以下,北方城市里的冰雕作品一天天变小 C. 地上的水迹变干了 D. 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侧结了冰花 2.水无常形,于千变万化中孕育自然奇观。下列水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 雪融成溪 B. 气结成露 C. 气凝成霜 D. 水滴成冰 3.炎热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常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随后消失。该现象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依次是() A. 液化、汽化 B. 升华、汽化 C. 汽化、液化 D. 液化、熔化 4、天气预报,及时准确发布中央气象台天气信息.如下图所示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大丰地区某天天气预报情况.下列有关这一天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天气温都是-4℃ B.全天气温都是4℃ C.这天最低气温是-8℃ D.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8℃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 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 人工降雨时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6.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7.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8.如下图所示,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atm)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1atm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 9.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0.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B.90℃的水也可以沸腾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初二物理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京翰教育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ed9974650.html, 李家镇中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完成时间70分钟)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39分)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3、如下图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示数是________。 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水___________时________热,从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如下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______ ℃;其中 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_____ 状态 。 6、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________现象; 钢水浇铸成钢球是__________现象; 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________现象; 早晨有浓雾是_________现象。 冬天下雪__________;冰消雪融__________。 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汽化要_________热。 8、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9、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_________,从而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10、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_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后者是酒精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入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_______热,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会冻坏。 11、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________. ( “升高”、“降低”或“不变”) 1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的冰_________(会,不会)立即熔化;把0℃的冰放在0 ℃的水里,冰__________(会,不会)熔化。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6 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