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4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温度的概念,并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掌握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定义和特征。
2.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理解物质的三态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四、教学难点1.理解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2.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五、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实验或例子引入物质的三态概念,引发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和温度的思考。
2. 学习与讨论(2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物质的三态特征、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等内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和温度的兴趣。
3. 温度计的使用(15分钟)介绍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并比较室内外温度的差异。
4. 实验与观察(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状态的变化,如将一块冰放在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其融化的速度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5.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梳理物质的三态特征、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七、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制作温度计,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液体的体积变化来测量温度。
2.引导学生探究冰的融化与凝固的条件、物质的沸腾与凝结的条件等。
八、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验、讨论和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材料]第一篇:《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内容分析: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是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习物态变化的基础,对物态变化过程的判断和进行物态变化实验有很重要的作用。
对物质三态的认知是学生必备的能力,酒精灯的使用和温度计的使用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由于物质的三种状态生活中经常接触,其特点学生也能理解,所以简要讲解即可。
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学生也有一定了解,但作为研究物态变化实验的必备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时间的安排也应向此部分倾斜。
教学设计:【课题引入】教师:同学们知道柯南是什么人吗?学生:……………………教师:柯南善于动脑筋破案,据我观察,我们班里的同学都喜欢动脑,老师这里有一个案子要同学们帮个忙破解一下,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支撑原子弹的钢架很快就消失不见了,有谁能告诉我到哪里去了?学生:……………………教师:在生活中老师也碰到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出示樟脑丸)我家的衣柜里经常放樟脑丸防虫,但一段时间后它就会变小甚至消失,有没有人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教师:老师还注意到前几天下雨后,地上的雨水很快就消失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地上的雨水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中后又变成小水滴和小冰晶并漂浮在空中,这就是云。
随着云层中的水滴和冰晶越来越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掉下来形成下雨、下雪或其他的降水方式。
在这些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发现水在不同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冰是水的固态,通常说的水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水的气态。
引入阶段设计理念:物态变化往往伴随着某种状态下物质的变少、变多甚至消失、出现,弄清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很重要,每一个物态变化伴随着一个“案子”:这种物质从哪里来?或者这种物质到哪里去了?第一个问题紧紧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从动画片出发,引导学生一起来破案,把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就集中在课堂里。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介绍三种态的特点和相互转化的条件。
2. 温度的测量:摄氏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读数方法,以及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知道三种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
2. 掌握摄氏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和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的识别。
2. 教学重点: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样品。
2. 学具:温度计、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存在的三种态。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包括如何正确放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等。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质的温度,记录实验数据。
6. 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三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2. 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放置、读取示数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简述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答案:物质的三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放置温度计,保持温度计的示数在视线水平线上,读取示数时保持温度计稳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物质三态和温度测量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反思。
§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基本特征描述出来。
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1、自然界中常见的三种物质状态。
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难点: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本课要点】1、温度的意义:。
2、物质的三种状态:(1):;(2):;(3):。
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4、摄氏温标:。
5、温度的测量:(1)温度计的构造:;(2)温度计的原理:;(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②③④。
【典型例题】例1、在使用温度计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C.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应立即读数D.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面相平例2、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个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个人真实的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9.5℃例3、小丽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且量很少,然后像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宇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A.不应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而不应斜视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例4、把一支灵敏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里,并立即观察温度计细管里水银柱高度的变化,你将看到温度计的水银面先下降然后上升.试说明其中的道理.例5、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A.放入沸水中煮B.放入温开水中泡C.用酒精棉花球擦洗 D.用干净的自来水冲洗例6、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液体温度,图中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例7、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刻有110格均匀刻度线,当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内水银柱液面在10格处;当玻璃泡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100℃)时,水银柱液面在60格处.通过计算可知,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值和这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别是()A.0.5℃;50~20℃ B.0.5℃;0~100℃C.2℃;-20~200℃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本课作业】【课课练】20~21【课堂练习】1、温度计中的液柱在上升过程中,它的温度比待测温度___________,温度计中液柱稳定时,它的温度与待测温度_________________.2、“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中,手指感觉烫的温度约_________,感觉热的温度约___________,感觉不冷不热的温度约__________.3、对于玻璃泡中装酒精或煤油的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_____________表面相平;如果是水银温度计,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______表面相平.4(*)、一只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温度是2℃;插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100℃)中,显示温度是96℃,那么当它插入水中显示温度为25℃时,水的实际温度是()A.25℃ B.大于25℃ C.小于25℃ D.无法判断5、关于体温计及其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每一小格表示0.2℃B.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C.它的玻璃棱柱边的作用是为了方便用手拿或放D.它的使用与常用温度计相同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只有当温度计的玻璃管内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D.温度计虽然不能用它来测量超过它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可以测量很低的温度7、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读数应在()A.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上升时进行 B.温度计内液体上升到最高处时进行C.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下降后进行 D.温度计内液体匀速下降时进行8、测量液体温度时,下面错误的说法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B.测量前应先估测待测物体的温度,以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C.读数时应该让温度计离开待测物体D.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体的液面相平9、1983年南极洲的最低气温为-98.2℃,在南极考察站使用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还是水银温度计?。
苏科版八年级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本节课"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设计意图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能够理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温度的概念,并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温度测量。
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能够说出物质的三态,理解三态之间的转化,并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概念,难点是让幼儿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准确的温度测量。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物质三态的模型、温度计、热水和冷水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向幼儿介绍了物质的三态,使用模型和实物进行展示,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三态之间的转化。
然后,我教幼儿如何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能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特别强调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幼儿多次进行实际操作,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进行温度测量。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认为本次活动效果良好,幼儿们能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概念,也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但在下次活动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幼儿的操作细节,确保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温度测量。
我还可以通过一些家庭作业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是物质三态的理解,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幼儿进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物质三态的理解是本次活动的基础。
在活动中,我使用了模型和实物进行展示,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看到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
然而,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可能对于三态之间的转化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我需要在活动中多次重复,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幼儿能够真正理解三态之间的变化。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我教幼儿如何正确地使用温度计,包括如何放置温度计、如何读取温度值等。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物质三态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测量温度的方法和原理。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物质三态的特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 难点:理解温度的概念和测量原理。
三、教学准备
温度计、冰块、水、热水、烧杯等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学习一个很有趣的内容,就是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那谁能说说物质都有哪三态呀?
生:固态、液态、气态。
师:非常棒!那大家想想,生活中都有哪些常见的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呢?
(学生举例)
师:那大家知道怎么来测量温度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么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下面我们开始做实验吧。
(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状态物质的温度)
师:大家在测量的时候要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哦,谁来说说怎么正确使用温度计?
生: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生:读数的时候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
师:大家说得都很对。
那我们来看看测量的结果吧。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师:通过这次实验,大家都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也对物质三态的温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和实验操作,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知识。
但在实验过程中,个别学生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验技能为主要目标。
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并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条件。
2. 让学生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条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物质三态的概念,温度测量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水、酒精、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物质三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
2. 讲解:讲解物质的三态概念,解释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块、水和酒精的态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4.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条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活动重点:物质三态的概念,温度测量方法。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家庭实验或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物质的三态和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物质三态的转化条件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我注意到,学生对于物质三态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它们之间的转化条件却容易混淆。
课题: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感受水在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简述物质三态的特征,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2.初步了解物质的三态与温度有关.3.学会使用酒精灯.4.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
2.通过常见的水实验探究,梳理物质三态的特征;通过实验,感受温度高低的判断受人为因素影响,从而认识到测量温度必须用仪器一一温度计进行;通过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3.了解温度计中通过毛细管放大的方法.4.通过尝试使用温度计感悟使用测量工具的严谨性,认识使用测量工具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之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求知欲和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1、物质的三态.2、温度计的使用.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和学生对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回顾归纳出物质的三态,通过学生观察、尝试使用温度计感悟使用测量仪器的一般方法,阅读说明书并使用学会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及突破1、温度计的原理、结构2、正确使用温度计通过演示实验、媒体情景展示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通过温度计的尝试使用、纠错分析、学生感悟、阅读说明书、操作实践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设计思路情景创设、引发问题,实验探究、生活回顾归纳出物质的三态特征;问题引入、教师演示、学生讨论、媒体辅助、信息快递教学环节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温度计发明的思维过程;尝试使用、纠错分析、学生感悟、阅读说明书、操作实践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资源1.多媒体一套、自制热胀冷缩仪(1)、烧杯(3)、酒精灯(1)、三角架(1)、石棉网(1)、火柴(1)、冰块(1)水槽(2)热水(1)冰水(1)气球(1)、矿泉水(1)、空气清新剂(1)温度计(1)2.烧杯(90)、酒精灯(30)、三角架(30)、石棉网(30)、火柴(30))、冰块(30)温度计(3教学设计) 答:3种学生举例...... 气态,例:早晨的雾,烧开的水上方的白汽,拨开纸的冰棒周围的白汽。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即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3. 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2. 使学生掌握温度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2.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冰、酒精等);2. 学具:课本、练习册、温度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状态的变化,如冰雪融化、水沸腾等;2. 概念讲解:介绍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解释温度的概念;3. 实验演示:进行物质三态转化的实验,如冰融化、水沸腾等;4. 温度计的使用:讲解温度计的结构、原理,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5. 随堂练习: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并记录;6.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温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2. 温度的概念;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三态变化现象,并说明其原因;2. 作业答案:如冰雪融化、水沸腾等,并简要解释其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物质三态和温度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温度计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物质三态变化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如冰雪融化导致路面湿滑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和“温度的概念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这两个细节。
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中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基本特征描述出来,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不同状态的物质。
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物质三态特征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云、雨、露、雾、霜、雪、雹都是水的“化身”,在不同状态下,水具有不同的特征,而且相互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回发生转化,这里的条件就与温度密切相关了。
二、新授内容(一)物质的三态1、水有哪些状态?演示加热观察烧杯中的冰块水水蒸气。
(介绍酒精灯的使用)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1)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2)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3)酒精灯的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4)万一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观察加热时的现象并交流。
加热固态碘,固态碘和碘蒸气之间相互转化。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列举其他物质的三态。
云、雨、露、雾、霜、雪、雹属于哪种状态。
云:固液混合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被上升气流顶起;雨:液态冰晶遇到高于0℃的温度熔化而成的;露:液态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雾:液态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灰尘上;霜:固态水蒸气凝华形成;雪:固态水蒸气凝华形成;雹:固态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遇冷凝固成小冰雹。
介绍物质三态的特征。
固体:体积和形状都固定;液体:体积固定,形状不固定(形状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气体:体积和形状都不固定(体积和形状都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2、天气预报,最高温度3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基本概念;2.能够利用温度计准确测量物质的温度;3.了解常见物质的三态温度范围和转化条件。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基本概念。
难点:温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在三态转化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与问题引入(10分钟)1.老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实物引入三态的概念,让学生尝试猜测物质的三态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2.提问:你们知道物质的三态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相互转化的?3.学生回答后,引入温度的概念,并提问:你们知道温度是如何测量的吗?温度测量的用途有哪些?Step 2 三态温度的测量方法(25分钟)1.老师用简单的实验或演示说明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比如,一个水银温度计是如何测量温度的;2.老师介绍不同温度计的种类和测量方法,如实验室常用的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3.老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
每个小组从实验中选择一种温度计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温度,并记录实验结果;4.学生报告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温度计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Step 3 三态转化与温度范围(25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展示物质的三态相互转化的情况;2.老师介绍常见物质的三态温度范围和转化条件,如水的沸点、凝固点以及冰的熔化点等;3.老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物质的三态温度范围和转化条件,并记录在小组报告中;4.学生展示小组报告,讨论不同物质的三态转化条件和温度范围的差异和共性。
Step 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1.老师给予学生一些拓展问题,如在什么条件下油会燃烧?橡胶会熔化?冰会融化?等;2.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导学生思考温度在这些物质转化中的作用,为什么温度对物质的转化有如此重要的影响;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例如:食物的烹饪、水的净化等都依赖于温度的控制。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三态特点,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说出物质的三态名称和特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读取温度值。
教学难点是物质的三态转变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重点是物质的三态特点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为了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温度计、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以及一些实验器材。
第一步:情境引入。
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冰块、水杯和热水袋,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物质的不同状态。
第二步:知识讲解。
我会通过PPT展示物质的三态图片,讲解物质的三态名称和特点,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第三步:实验操作。
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变化,记录温度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三态转变。
第五步:随堂练习。
我会给出一些温度变化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释。
活动重难点是物质的三态转变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如果有学生还存在困难,我会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温度的影响,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物质的三态转变,我会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实验中,我会让学生亲手触摸和观察不同状态的物质,感受它们的差异。
同时,我会用生动的比喻和图片来帮助学生记忆物质的三态特点。
例如,我会将固态比作坚硬的石头,液态比作流动的水,气态比作轻盈的气体。
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质的三态。
在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我会详细演示如何正确读取温度值。
我会拿着温度计,让学生看到温度计的刻度和指针的位置。
我会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告诉学生如何正确放置温度计,以及如何准确读取温度值。
课题:物质三态温度的测量【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基本特征描述出来;2、学会使用酒精灯,知道摄氏温标,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3、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语言概括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水的三种状态的特征;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特征。
【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录音机)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冰块火柴湿抹布温度计碘干冰【教学过程】一、酒精灯的使用1.议一议: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吹灭?二、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关系1.议一议:让学生说出固体、液体、气体形状、体积之间关系。
2.想一想:既然铁块能转变为铁水,碘能从固态变为气态,那么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变呢?三、关于温度和温度计1、议一议:让学生说出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议一议:凭测量者的感觉,是不是也能知道温度的高低,为什么一定要测量呢?(1)测量前为什么要估测温度观察量程?(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为什么要与被测液体要充分接触?教师总结:温度计的使用要“五会”——会选、会看、会放、会读、会记。
3、延伸:有反常膨胀的物质,能不能做测温液体?例如水。
【教学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本节课的重点是温度计的使用。
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同学们要做到“五会”,即会选、会看、会放、会读、会记。
课后大家要经常练习。
【板书设计】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观察水的三种状态,描述水三态的特征:酒精灯的使用:2、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认识温度计(1)温度计的基本结构:(2)体温计的特殊结构:4、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五会)6、温度的单位:摄氏度(0C)温度计是如何进行刻度的?7、温室效应:8、热岛效应:【教学后记】。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一节关于物质的三态和温度测量的教案,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一、设计意图我采用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在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让学生掌握温度概念和温度的测量方法,了解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物质的三种状态、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气球、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温度计使用说明书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三种不同的物质——冰、水和气球,并提问它们是什么状态,让学生思考物质的三态概念。
2. 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以及水沸腾成水蒸气的过程,了解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实验: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了解温度概念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1. 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温度概念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三态概念和温度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验中,有些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现象,以及温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关于物质的三态和温度测量的教案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接受是教学的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涉及到实际操作,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案
第一步:【解读课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以老师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第二步:【引领探新】
【设置情境】播放冰川、河流、云、雨、雾、露、霜、雪、雹的画面,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水的存在有哪些形态?引入物质的三种状态。
一、物质的三态、酒精灯的使用
请同学们认识酒精灯并配合课本P28信息快递“酒精灯的使用”尝试点燃和熄灭酒精灯,体验酒精灯的使用过程,谈谈你是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的?
师: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应该用酒精灯的哪部分火焰?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酒精灯的哪部分火焰的温度最高?
师:掌握了酒精灯的使用之后,请同学们相互配合,完成课本P28“做一做”实验,观察水的不同状态?不同状态下的水,它们的形状、体积是否固定?
师:除了水有三态外,其它物质也有类似的三种状态,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质就是以不同的状态存在的。
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不同状态物质的例子
二、温度计、温度的测量
师:同学们已观看了云、雨、雾、露、霜、雪、雹的画面,又进行了水的三态及特征的实验研究,这些物质的形成,物质三态的变化都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知道物体的温度的呢?由此,你知道温度所表示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吗?
师生共同探讨:
师:(出示温度计)对于温度计,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能否提出来大家一起探究?
(1)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师:出示自制温度计,问:当把这个装置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猜想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师:把装置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里。
师:现在把此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进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师:取出装置放入冷水中验证并提问:为什么会发生上述两种现象?
师: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能否制作一个测量装置?
师:现在谁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手举自制温度计)
师:能否用此装置测量液体的温度?你认为它有哪些缺点?应如何改进?
(应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发言作出适当的评判。
)
师:把改进后的温度计和已有的温度计比较,看看谁能描述一下这支温度计的构造(2)温度计刻度的划分
师:(手举演示温度计)刚才,有的同学提出,要用此装置测量液体的温度必须有刻度,现在来研究一下温度计上面的刻度是如何划分的。
摄氏温度的规定: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0“信息快递”并讨论0摄氏度,100摄氏度,1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
练一练:列举摄氏温度的错误读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练习摄氏温度的读写。
(3)温度计的使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结合课本P30“议一议”回答教师提问。
师:使用温度计常出现哪些错误?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师简单小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1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会放、会读、会记
师: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完成P30“做一做”并注意测温度前应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师:除了我们现在学习的温度计,日常生活中,你还常见哪种温度计?
(4)体温计
师: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温度计结合课本P33“WWW”第三题运用比较法了解体温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及使用方法。
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隐患,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生活物理社会”,了解“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及其带来的后果。
理解陆游的“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第三步【总结提升】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哪些知识?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缺点列举法,比较法等)
让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反馈评价】对学生的“当堂反馈”进行评价
【反思教学】
学案
第一步:【课前准备】
1、自然界中水有哪些“化身”?
2、酒精灯使用时有哪些注意点?
3、通常情况下物质有哪三种状态?
4、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度,沸水的温度为度,在0 度和100 度之间分成个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1℃。
5、温度计上的C表示采用。
6、温度计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
7、正确使用温度计:
(1)、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
(2)、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碰到容器和侧壁。
(3)、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待温度计中的液柱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8、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至,每小格是。
第二步:【师生共探究】
【生活经验】:清晨雾浓,中午雾散;冬天下雪,春夏降雨;冬天河水结冰,春天冰雪消融
思考:水存在不同状态与什么有关呢?
活动:“烧冰”注意观察杯中冰的变化、想一想:水有哪些状态,不同状态形状、体积是否固定。
完成下表
【又一个新问题】:什么是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什么?
观察温度计:将温度计放入热水:液面_______,将温度计放入冷水:液面_______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上面这种现象?【对比其它温度计】:
第三步:【小结与评估】
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当堂反馈】(8-15分钟)相互交换批改
1、通常情况下,物质一般以_______ 、_______ 、________三种状态存在,______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_______有关.
2、物体的冷热程度用_______表示;实验室常用________来测量,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3、常用的温标是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来表示,这种温标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0度,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100度。
4、冰的温度很低,为-7℃,读作_____。
5、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是、、。
(c )
6、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
王红同学的实验小组在探究“水的沸腾”时,三位同学观察温度计的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7、 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用来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天气温为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 ) A 37℃ B 38℃ C 36.5℃ D 35℃
8、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 A 、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同 B 、 内径细的升的高,它的示数亦大
C 、 内径粗的升的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 、 内径粗的升的高,示数亦大 9、体温计使用后消毒方法正确的是( )
A 、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
B 、 放在沸水中煮
C 、用医用酒精檫拭
D 、 用清水冲洗
10、实验室里有一只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时,它的读数是20℃,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若把它放在实际温度为60℃的温水中,它的示数是多少? 【学后反思】
同学们,今天的新课学习即将结束,你收获了哪些?还有哪些还需通过努力得以实现呢?不妨写下来吧!!!
°C
010
1020
℃
℃
3837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