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磁感应熔接管件的原理及应用

电磁感应熔接管件的原理及应用

电磁感应熔接管件的原理及应用
电磁感应熔接管件的原理及应用

电磁感应熔接管件的原理及应用

电磁感应熔接管件是基于聚能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的成功开发,其原理是充分利用钢塑复合压力管中间层为钢的结构特点:中间层钢优异的导磁性能决定了其对于高速变化的磁力线有着天然的磁—热转化功能,其原理与家用的电磁炉一致。方法是先将管材插入管件的承接口,然后将电磁感应器的励磁线圈环抱在管件上,开机通电时,励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力线令钢管可控加热,最终熔融塑料。

与传统模头加热不同的是,电磁感应熔接是采用电磁感应PSP 钢塑复合压力管的中间层钢发热,由此热传导至管材的内外层塑料以及管件与之贴合的塑料,冷却后实现完美融合。但要看到的是,电磁感应加热是自内而外的热传导,且塑料应处于充分的熔融。而传统模头加热的方式只是对管材内外壁表层塑料进行加热,受热方式不同所以电磁熔接结构不能照搬模头加热型的双热熔管件结构。简单讲,电磁熔接型双热熔管件插口塑料不需要太厚,但要有足够的支撑力,那么开口且具有向外张力(即弹回力)的金属衬套取代了原有的金属环结构。第二点是熔接效果观察转移至承口的端口,以簿壁形态呈现的观察口在受热时塑料收缩(卷曲)以及通过与管材外壁塑料的粘合情况,可以判断内壁塑料与插口塑料的粘合情况——因为有开口金属弹力衬套,所以也不用担心内壁塑料会剧烈收缩而堵塞管道。为适应观察口的塑料变化,插口的高度要低于承口,这样当承口塑料都已与管材外壁塑料粘合时,内壁塑料与插口之间有更好的熔合效果。也就是实际是插口塑料与管材内壁塑料是先于外壁塑料(管

材)融合好的。

类似于大多数金属管道的连接方式,在PSP钢塑复合压力管上电磁感应熔接双热熔法兰后,采用法兰型内涂塑(衬塑)管件进行对接。该方案中,双热熔法兰的结构进行了变化。除了加长承插深度,同时将管材端面与法兰端面的距离缩小,最大可能提供管材结驳口的抗拉拨能力。该方案与CJ/T 253-2007 钢塑复合压力管用管件所定义的G型管件有着相同的功能,所不同的是未对管材进行扩口,同时因为CJ/T 253-2007 钢塑复合压力管用管件中并未对法兰的孔径及孔数量进行明确定义,事实造成引用困难。

电磁炮原理科普

电磁炮原理科普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并不神秘的电磁炮 笔者混迹科吧数月,阅贴不少,多有受教于众吧友。常希望用自己所学回馈吧众。幸亏寸有所长,总算写成此科普拙文。笔者将使用不超过中学物理课本的知识对大家喜闻乐见的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做一介绍。因能力所限,时间所限(笔者马上要出差了),只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足和不正确之处,请各位指正。 电磁炮是科幻迷们喜闻乐见的未来武器。也被各国军方所重视。它具有很多优秀特性。 1.速度常规火药发射的炮弹受火药气体燃烧速度的限制,初速度很难超过2km 每秒(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从某些迫击炮的不到200米每秒到坦克炮发射大口径穿甲弹时的接近2km每秒),即使加大装药量也无济于事。炮口动能则一般不超过10MJ。而电磁炮没有这个限制,它由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力提供动力而非高温气体膨胀,理论发射速度可达光速。考虑到空气的阻力,大气层内的实用初速也可以超过4km每秒。这样的速度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摧毁能力和更远的射程。 2. 电磁炮没有后坐力,更小的震动使得它更加精确。基于更快的速度,它的弹道更加笔直,易于瞄准,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3. 射击时没有爆炸的声音和火光,攻击更加隐蔽。 4. 因为炮弹没有发射药,更加轻便,可携带更多弹药,减轻后勤压力(不过这一点嘛,电源的重量可就另算了。。。。。。)。 5. 炮口初速度可以通过电流大小进行调整。 6. 电能比火药要便宜。

常见的电磁炮 1.轨道炮 结构和原理最简单的电磁炮,因而技术也越成熟,距离实用化越近。 此结构由两根平行导轨组成,带有电枢的炮弹在轨道上滑动。当大电流(可达数百万安培或更多)通过一根导轨经电枢流向另一根导轨时,在导轨间形成强磁场。电枢受洛伦兹力作用前进。多级导轨炮串联可获得更高初速度。单级的导轨电流毕竟有现实方面的限制,可以增加多级导轨,不管速度如何,只要这个电流还在,就能不断加速(火药炮就没这点好处)。 它的基本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左手定则和安培定则。 (1)左手定则 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手心面向N极(叉进点出),四指指向电流所指方向,则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导体受力的方向。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吧!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超级电源和能受得了超大电流的导轨。还有了能导电的炮弹。可磁场从哪里来呢要知道普通磁体产生的磁场可是不够的,能产生几个特斯拉强磁场的磁体都是巨无霸级别的,几吨重没压力。没关系,我们的安培定则出场了。 1、假设用右手握住通电,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就表示导线周围的 磁场方向。 2、假设用右手握住,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的指向就是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

论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发展历程

论电磁感应的发现历程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电磁感应的发现与发展,凝结了无数人的智慧。 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各种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在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惊人发现使当时整个科学界受到很大的震动,从此拉开了电磁联系的序幕,“物理学将不再是关于运动、热、空气、光、电、磁以及我们所知道的各种其他现象的零散的罗列,我们将把整个宇宙纳在一个体系中。”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现象后不久,各国各地的科学家们展开了对称性的思考:电和磁是一对和谐对称的自然现象,既然存在磁化和静电感应现象,那么磁体或电流也应能在附近导体中感应出电流来。于是,当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法国的安培、菲涅尔、阿拉果和英国的沃拉斯顿等都纷纷投身于探索磁与电的关系之中。 仅仅空有满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科学的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勇于突破思维的局限。安培曾做了很多实验,以期能实现“磁生电”,但他把分子电流理论看的

过分重要,完全被自己的理论囚禁起来了,以致尽管在一次实验中展现出了磁生电的迹象,但却没有引发他的正确认识。 1823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曾企图用磁铁在线圈中运动获得电流。他把一个线圈与电流计连成一个闭合回路。为了使磁铁不至于影响电流计中的小磁针,特意将电流计用长导线连后放在隔壁的房间里,他用磁棒在线圈中插入或拔出,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跑到另一房间里去观察电流计是否偏转。由于感应电流的产生与存在是瞬时的暂态效应,他当然观察不到指针的偏转,发现电磁感应的机会也失之交臂。 为了证明磁能生电,1820年至1831年期间,法拉第用实验的方法探索这一课题,最初也是像上述物理学家一样,利用通常的思想方法,做了大量的实验,但磁生电的迹象却始终未出现。失败并没有使他放弃实验,因为他坚信自然力是统一的、和谐的,电和磁是彼此有关联的。 1825年,斯特詹发明了电磁铁,这给法拉第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1831年,法拉第终于在一次实验中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次实验就是著名的法拉第圆环实验。 这一实验使法拉第豁然开朗:由磁感应电的现象是一种暂态效应。发现了这一秘密后,他设计了另外一些实验,并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就这样经过近10年的思考与探索,法拉第克服了思维定势采用了新的实验方法,终于发现了电磁

新型高效变频电磁感应加热技术

新型高效变频电磁感应加热技术 一、所属行业:塑料橡胶制造行业等 二、技术名称:新型高效变频电磁感应加热技术 三、适用范围:工业领域加热,特别适用于塑料橡胶制造加工,石油化工、医药食品、染整服装等加热。 四、技术内容: 1.技术原理 通过内部整流滤波电路将市电(50Hz/220v/380v)的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再经过PWM(技术核心)控制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频率为20-30KHz的高频高压电,高速变化的电流通过加热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被加热金属物体(导磁导电物体)时,会在被加热金属物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从而使被加热体自身高速发热。是一种新型高效、环保节能的加热方式。 2.关键技术 PWM控制电路及大功率IGBT元器件。 3.工艺流程 五、主要技术指标:

变频电磁加热器与传统加热器比较: 1、热效率95%以上,节电30%-60%。 2、装机容量(功率)可减少40%,大大减少电网负荷。 3、功率密度不受限制,加热温度可以达到600度以上,甚至可达上千度。 4、加热迅速及时,温度控制实时准确。 六、技术应用情况: XX电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工业微电脑变频电磁加热器”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这一技术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3年,节能效果较为明显。 七、典型用户及投资效益: XX科技有限公司、XX GROUP CO.LTD等。 八、推广前景和节能潜力: 就塑料加工行业而言,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塑料制品年生产量达37138Kt(2009中国塑料工业年鉴),全国现有塑料生产机械约160万套,加热部分的电容量就达2000万千瓦,全年用电量为600亿千瓦时,且每年仍以15%速度递增。若所有的设备都采用该项节能技术,按最少节能30%计算,全国每年可节约用电180亿千瓦时。

电磁炮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电磁炮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2011年01月24日 16:58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任旭侯亚铭 字号:T|T 0条评论打印转发 32兆焦电磁轨道炮炮弹出炮口瞬间 【新闻提示】去年底,美海军再次成功进行了电磁轨道炮(下文简称电磁炮)试验,标志着其发展电磁炮“三步走”计划已实现了第二步目标。它还传递了一个信息:在不久的将来,电磁发射技术将再次改写人类的兵器史、战争史。或许,传统火炮将走向终结。以电能为动力的电磁炮必将让“战争之王”焕然一新。 ●冷兵器时代,利用原始机械抛射物体,速度只有每秒几十米; ●热兵器时代,利用化学能的火炮可以使弹丸初速达到1.8千米/秒; ●目前,利用电能的电磁炮可将弹丸加速到2.5千米/秒,这还远非极限。 且看海军装备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世英为您讲述—— 了不起:速度超过5倍音速,射程达200公里 去年12月中旬,美国海军成功试射了电磁炮。法新社报道,其速度超过5倍音速,射程达200公里。而最抢眼之处是,其炮口动能创造了一个新高,达到33兆焦耳。

一兆焦耳的能量相当于一辆一吨左右重的车以160公里的时速撞向一堵墙。 这一幕似曾相识。电影《变形金刚2》中有个情节,美军最后动用了一件神秘兵器,从战舰上发射了超高速炮弹,对金字塔顶的“大力神”予以毁灭性打击。该武器就是新概念动能武器——电磁炮。 这种新型武器的动力来自电流,其作战原理是让“非爆炸性子弹”沿着弹道超音速冲向敌方目标。据美联社报道,装备新型电磁炮可以让美军舰队在更安全的海域射击敌方目标,且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次试射,足以令已有600多岁高龄的传统火炮“坐卧不安”。 多年来,传统火炮一直在改进之中,但已没有多少潜力可挖掘,特别是两项重要指标——炮弹初速和炮口动能已近极限。 由于它使用固体火药,受火药燃气的膨胀速度限制,其炮弹初速度在理论上很难超过2千米/秒。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电磁炮轻而易举地将这一纪录改写:目前试验性电磁炮已可将弹丸加速到10.10千米/秒——这还远非电磁炮的真正实力。 其实,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早在25年前就“警告”传统火炮:未来的高性能武器,必然以电能为基础。 电磁轨道炮结构原理示意图 这个说法当然有原因。与传统火炮相比,电磁炮优势明显: 炮弹速度非常高。可以把弹丸加速到几十千米每秒的超高速,而且射程可与导弹相媲美。这样就大大缩短了炮弹飞行时间,提高了对运动目标的命中精度和摧毁能力。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第一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的发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了解利用不同磁体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 (2)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是由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概念,知道感应电流大小是由感应电动势大小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1)由课文第一句“奥斯特发线电流的磁效应”入手,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思考,让学生领会科学研究中逆向思维的途径与重要性; (2)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三种不同的方法,经历科学研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获得科学探究的感性认识; (3)初步认识对比与归纳是物理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 (4)通过对“感应电流的产生是由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变化而引起”内容的学习,了解抽象、概括等思维形式在物理定律发现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科学发现对社会文明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三种不同的方法,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正确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具准备与教学方法 (1)灵敏电流计、大小螺线管、线圈、导线、开关、滑动电阻、电源、条形磁铁,蹄形磁铁; (2)运用实验探究、启发引导、对比与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实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入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本设计强调问题讨论、交流讨论、实验研究、教师指导等多种教学策略的应用,重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科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分析推理、比较判断、归纳概括的能力,使之感受猜想、假设、实验、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感悟科学家的探究精神,提高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1、不同自然现象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而这种联系可以通过我们的观察与思考来发现。例如摩擦生热则表明了机械运动与热运动是互相联系的,奥斯特之所以能够发现电流产生磁场,就是因为他相信不同自然现象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自奥斯特发现电能生磁之后,历史上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磁生电”这个课题。介绍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的研究。

电磁感应原理

? 什么是电源
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什么是电动势
如果电源移送电荷q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为W,那么W与q的比值
W W E = ,叫做电源的电动势。用E表示电动势,则: q q

一、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由电磁感应可知: 由电磁感应可知 闭合电路位于变化的磁场中必然引 起电路中磁通量的变化,从而产 生感应电流。
磁场变强
思考:导线中的电荷此时定向 变化的磁场会在空间激 移动形成电流,那么一定有力 移动形成电流 那么 定有力 发一种电场,这种电场对 使电子移动,这个力究竟是什 电荷会产生力的作用 么力呢?

一、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他的电磁场理论中指出
? 变化的的磁场能在周围空间激发电场,这种电场叫感生 电场 ? 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感生电动势.也叫感 应电动势。

一、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一、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例2、如图所示,一个闭合电路静止于磁场中,由于磁场 强弱的变化,而使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C ) A.磁场变化时,会在在空间中激发一种电场 B.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力是磁场力 C.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力是电场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磁场变强

一、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 例3:如图面积为0.2 m2的100匝线圈处在匀 强磁场中,磁场方问垂直于线圈平面,已知 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B=(2+0.2t) T,定值电阻 定值电阻R1=6?,线圈电阻 线圈电阻R2=4?,求: 求: (1)磁通量变化率,回路的感应电动势; (2)a、b两点间电压Uab

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器设计

摘要 本文以感应加热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阐述了感应加热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研究了感应加热器的设计方法。感应加热器是利用工件中的涡流的焦耳效应将工件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具有效率高、控制精确、污染少等特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设置感应线圈的参数使之满足被加热工件中性能要求普遍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设计方法是利用线圈在整个电路中的等效电阻地位,利用一系列电磁学公式计算出线圈的性能参数。然而这种基于实验的系统设计方法却耗时费力,并且测量成本高。因此,近似模拟方法对于感应加热器的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建立感应加热器的近似设计方法。从感应加热理论的一系列经过实验数据修正过的理论曲线为依据,根据工艺要求得出相关物理参数,并通过计算得到感应器的设计参数。 关键词: 第一章绪论 1.1 国内外感应加热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零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金属零件的性能和质量除材料成分特新外,更与其加热技术密不可分。例如,加热速度的快慢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影响产品的氧化程度,局部温度过冷或过热可能导致产品变形甚至损坏等。由于感应加热具有热效率高,便于控制等优点,目前在金属材料加工,处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在工业发达国家,感应加热研究起步较早,应用也更为广泛。1890年瑞士技术人员发明了第一台感应熔炼炉——开槽式有芯炉,1916年美国人发明了闭槽式有芯炉,感应加热技术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1966年,瑞士和西德开始利用可控硅半导体器件研制感应加热装置。从此感应加热技术开始飞速发展,并且被广泛用于生产活动中。 在我国,感应加热技术起步比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直到80年代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带图带公式)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复合装甲、高强度陶瓷装甲、贫铀装甲的使用,以及爆炸反应装甲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装甲的抗毁能力,对破甲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人们在相继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破、穿甲战斗部的同时,也注意开发研究某些新概念超高速动能穿甲武器,电磁炮就是其中一种。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 电磁炮是利用物理学中运动电荷或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即洛伦兹力) 作用的基本原理来加速弹丸的。根据加速方式,电磁炮可分为导轨炮和线圈炮。 图1 导轨炮工作原理 导轨炮导轨炮的工作原理如图1 所示。主要由一对平行导轨和夹在其间可移动的电枢及电源、开关等组成。当开关闭合时,向一条导轨输入强大的电流,经过电枢沿另一条导轨流回。载流电枢在导轨电流产生的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被加速,将弹丸射出。电枢弹丸所受的力可表示为 F = L′I2/ 2 , (1) 其中F 为洛伦兹力(N) 、L′为导轨电感梯度( H/m) 、I 为电流强度(A) 。弹丸的加速度则为

a = F/ m = L′I2/ 2 m , (2) 式中a 为加速度(m/ s2) 、m 为电枢与弹丸的质量之和(kg) 。由(2) 式可见,导轨中的电流强度越大,弹丸的加速度就越大,弹丸的运动速度越快。 导轨炮的导轨有单一、串联、并联和多层等不同结构形式,根据导轨的形式,炮口截面可选用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等。电枢主要有固态金属电枢、等离子体电枢和混合型电枢等种类。提供脉冲功率的电源主要有电容器组、高性能蓄电池、各种单极发电机、脉冲变压器、强制发电机和爆炸发电机,以及计划研制的超导储能系统等。整个系统结构复杂,人工操作比较困难,通常由计算机控制。 线圈炮线圈炮的工作原理如图3 所示。主要由感应耦合的固定线圈、可动线圈、储能器以及开关等组成。固定线圈相当于炮身,可动线圈相当于弹丸。当固定线圈接通电源时,所产生的磁场与可动线圈上的感应电流相互作用,产生洛伦兹力,推动可动弹丸线圈加速射出。

电磁加热器及电磁感应加热器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加热器及电磁感应加热器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感应加热器存在辐射,但它的辐射绝对对人体无害,电磁感应加热器的辐射量是手机的1/60,和40瓦的日光灯差不多,根本无害;再说医院里不用电磁理疗治病救人呢,所以说有磁力线辐射并不就都是对人体有害。您手机都敢用,还担心电磁加热器吗? 电磁加热感应节能设备就加热一直受到是否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的疑问。电磁感应加热采用磁场感应电流(又称为涡流)的加热原理,它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线圈绕在含铁质料筒表面时,料筒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料筒表面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料筒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用时会产生一定的辐射。那么,什么频率范围的电磁波对人有害呢? 单位换算:1MHz=1000KHZ=1000 000Hz ,电磁加热机芯频率为:20~40KHz IEEE(国际电子电机工程协会)所定对的范围: 1、磁场从0.1MHz左右到300MHz左右的频率范围内,所产生的磁场,其磁场强度超过3毫高斯,即对人体有害,90MHz 至300MHz的磁场伤害最大,而愈向上愈接近0.1MHz的磁场伤害愈小,到0.1MHz以下磁场的伤害问题,就更加微不足道了。当然在有害范围其强度在3毫高斯以下,一般而言被视为安全范围。 2、电场从1.4MHz左右~300MHz的频率范围内所产生的电场,其电场强度超过 1mv/m,即对人体有害,强度愈强伤害愈大,而若强度一样,则27MHz左右至300MHz 的电场伤害最大,到1.4MHz以下电场的伤害问题,也一样微不足道。又电场与磁场单独存在时,不会像电磁波有向外放射行进的现像,只在其强度范围内有摇摆的波动而已。 3、电磁波则90MHz到300MHz的电磁波伤害最大,300MHz以上愈靠近12000MHz,其伤害程度愈小,故由此得知,大哥大之频率900MH及1800MHz,皆在有害范围内。至于工业加热电磁机芯,频率为20~40KHz,属于正常音频信号(20~40kHz 范围),对人体无损。所以请广大用户放心使用电磁加热器。

电磁炮的原理与技术发展(1)

电磁炮的原理与技术发展 黄 强 郭东桥 卞光荣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复合装甲、高强度陶瓷装 甲、贫铀装甲的使用,以及爆炸反应装甲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装甲的抗毁能力,对破甲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人们在相继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破、穿甲战斗部的同时,也注意开发研究某些新概念超高速动能穿甲武器,电磁炮就是其中一种。 一、电磁炮的基本原理 电磁炮是利用物理学中运动电荷或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即洛伦兹力) 作用的基本原理来加速弹丸的。根据加速方式,电磁炮可分为导轨炮和线圈炮。 图1 导轨炮工作原理 导轨炮  导轨炮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主要 由一对平行导轨和夹在其间可移动的电枢及电源、开关等组成。当开关闭合时,向一条导轨输入强大的电流,经过电枢沿另一条导轨流回。载流电枢在导轨电流产生的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被加速,将弹丸射出。电枢弹丸所受的力可表示为 F =L ′I 2/2, (1)其中F 为洛伦兹力(N )、L ′为导轨电感梯度(H/m )、I 为电流强度(A )。弹丸的加速度则为 a =F/m =L ′I 2 /2m , (2)式中a 为加速度(m/s 2)、m 为电枢与弹丸的质量之 图2  和(kg )。由(2)式可见,导轨中的电流强度越 大,弹丸的加速度就越大,弹丸的运动速度越快。 导轨炮的导轨有单一、串联、并联和多层等不同结构形式,根据导轨的形式,炮口截面可选用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等。电枢主要有固态金属电枢、等离子体电枢和混合型电枢等种类。提供脉冲功率的电源主要有电容器组、高性能蓄电池、各种单极发电机、脉冲变压器、强制发电机和爆炸发电机,以及计划研制的超导储能系统等。整个系统结构复杂,人工操作比较困难,通常由计算机控制(见图2)。 图3 线圈炮工作原理 线圈炮 线圈炮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主要 由感应耦合的固定线圈、可动线圈、储能器以及开关等组成。固定线圈相当于炮身,可动线圈相当于弹丸。当固定线圈接通电源时,所产生的磁场与可动线圈上的感应电流相互作用,产生洛伦兹力,推动可动弹丸线圈加速射出。弹丸所受的力可表示为 F =I f ?I p ?d M /d x ,(3)其中F 为洛伦兹力(N )、I f 为固定线圈中的电流强 度(A )、I p 为弹丸线圈中的电流强度(A )、M 为固定与可动线圈的互感(H )、d M /d x 为互感梯度(H/m )。由(3)式可知,固定线圈中的电流强度越大,弹丸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强度就越大,弹丸所受的电磁力就越大。 线圈炮的结构有同轴式、扁平式、滑动接触式和磁性加速体式等。电磁炮从原理上讲主要有上述两种类型,但在结构上可以采用混合方式。 二、电磁炮的主要特点 超高速、大动能 采用物理学电磁推进原理的电磁炮,弹丸速度突破了普通火炮(弹丸速度在 ? 34?19卷1期(总109期)

电磁感应加热

电磁感应加热 感应加热的性能与特点 与传统的加热方式(如火焰式加热)相比,感应加热具有如下的一些性能特点:具有精确的加热深度和加热区域,并易于控制;易于实现高功率密集,加热速度快,效率高,能耗小;加热温度高,加热温度易于控制;加热温度由工件表面向内部传导或渗透;采用非接触式加热方式,在加热过程中不易掺入杂质;工件材料烧损小,氧化皮生成少。 原理 感应加热方式是通过感应线圈把电能传递给被加热的金属工件,然后电能再在金属工件内部转化为热能,感应线圈与金属工件并非直接接触,能量是通过电磁感应传递的,因而,我们把这种加热方式称为感应加热。 感应加热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电磁感应、集肤效应、热传导。为了将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要求工件中的感应电流尽可能地大,增加感应线圈中的电流,可以增加金属工件中的交变磁通,进而增加工件中的感应电流。增加工件中感应电流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提高感应线圈中电流的频率,由于工件中的频率越高,磁通的变化就越快,感应电势就越大,工件中的感应电流也就越大。对同样的加热效果,频率越高,感应线圈中的电流就可以小一些,这样可以减少线圈中的功率损耗,提高设备的电效率。 在感应加热过程中金属工件内部各点的温度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感应加热的功率越大,加热时间越短,金属工件表面温度就越高,工件中心部位的温度就越低。如果感应加热时间长,金属工件表面和中心的温度通过热传导而趋于均匀。 感应加热设备的选用是根据被加热工件的工艺要求和尺寸大小来决定的。根据被加热工件的材质、大小以及加热区域、加热深度、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工艺要求,进行综合计算与分析,来确定感应加热设备的功率、频率和感应线圈等技术参数。 柔性陶瓷电加热 柔性陶瓷电加热设备是由柔性陶瓷电加热及其温度测量和控制设备组成,其是利用电能激发辐射能并进行加热的装置。当柔性陶瓷电加热器的陶瓷件材料(含涂料)具有高的远红外辐射性能、可充分发挥辐射加热的特点时称为远红外电加热器。 柔性陶瓷片电阻加热,它的原理是利用远红外辐射方式加热。用这种方法进行厚壁管的热处理时,热源先从加热元件向管子外壁辐射传热再从外壁表面向内壁传导热量,由于管道长度方向的热传递散热,使得内外壁产生较大的温差。管子径向远离加热源中心的部位(焊缝根部)的温度与管子表面温度相差较大。 如在对规格为420×70mm,长度为680mm的P22管子进行的内外壁温差的热处理过程中,以柔性陶瓷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温度770℃,保温4h,加热宽度500mm。结果发现,平焊位置内外壁温差为50℃,仰焊位置温差内外壁为30℃,这么大的内外壁温差很难保证

高中物理11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教案教科版

1.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要点导学] 1、不同自然现象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而这种联系可以通过我们的观察与思考来发现。例如摩擦生热则表明了机械运动与热运动是互相联系的,奥斯特之所以能够发现电流产生磁场,就是因为他相信不同自然现象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转化的。 2、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奥斯特的发现是必然中的偶然。发现中子的历史过程(在选修3-5中学习)也说明了这一点。小居里夫妇首先发现这种不带电的未知射线,他们误认为这是能量很高的射线,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就与小居里夫妇擦肩而过了。当查德威克遇到这种未知射线时,查德威克很快就想到这种不带电的射线可能是高速运动的中子流,因为查德威克的老师卢瑟神福早已预言中子的存在,所以查德威克的头脑是一个有准备的头脑,查德威克就首先发现了中子,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世界,比记住奥斯特实验重要得多。 3、法拉第就是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人,他坚信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么利用磁场应该可以产生电流。信念是一种力量,但信念不能代替事实。探索“磁生电”的道路非常艰苦,法拉第为此寻找了10年之久,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4、法拉第为什么走了10年弯路,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原来自然界的联系不是简单的联系,自然界的对称不是简单的对称,“磁生电”不象“电生磁”那样简单,“磁生电”必须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法拉第的弯路应该使我们对自然界的联系和对称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 [范例精析] 例1奥斯特的实验证实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法拉第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途径,法拉第认识到必须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利用磁场产生电流。法拉第当时归纳出五种情形,请说出这五种情形各是什么。 解析法拉第把能引起感应电流的实验现象归纳为五类: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它们都与变化和运动有关。 拓展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也曾将恒定电流或磁铁放在导体线圈的附近,希望在线圈中看到被“感应”出来的电流,可是这种努力均无收获。因为“磁生电”是在变化或运动中产生的物理现象。 例2 自然界的确存在对称美,质点间的万有引力F=Gm1m2/r2和电荷间的库仑力F=kq1q2/r2就是一个对称美的例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传递的,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则是通过引力场传递的。点电荷q的在相距为r处的电场强度是E=kq/r2,那么质点m在相距为r 处的引力场强度是多少呢?如果两质点间距离变小,引力一定做正功,两质点的引力势能一定减少。如果两电荷间距离变小,库仑力一定做正功吗?两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减少吗?请简述理由。

电磁感应的原理(一)

电磁感应原理: 令狐采学 一、什么是电磁感应? 电生磁、磁生电,这就是电磁感应。 1、电生磁:图1.1所示就是一个电生磁的实例 图1.1 图1.2 在一只铁钉上面用导线绕了一个线圈,当把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个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时,电流就会经由线圈流过,这时铁钉就具有了吸引铁屑的能力,铁钉就有了磁性,图1.1所示。此时把连接于电池的导线取消,流过线圈的电流被切断,铁屑有都离开铁钉,掉落下来,铁钉又失去了磁性,图1.2所示。因为线圈有电流流过而产生了磁性,因为线圈的电流被切断停止了电流的流过,又失去了磁性,这就是电生磁的现象。

图1.3 图1.4 既然导体流过电流就能产生磁,那么电流流动的方向和磁极(N极S极)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呢?。在电工原理的概念中,有一个著名的定则“右手螺旋定则”(也称“安培定则”),就是依据右手握拳,拇指伸直这种手的形态;来判断磁场的方向。也就是根据导体或者线圈内部电流的方向来判断磁场的方向: 图1.3所示;这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图中电流由电池的正极经过线圈流向负极,线圈上箭头方向是电流的方向,线圈内部产生磁力线的方向是左边是S极、右边是N极,这正好和图1.4所示的右手握拳,拇指伸直这种手的形态相吻合,即;右手四

指所指是电流的方向,伸直拇指所指是磁场N极的方向(也就是磁力线的指向)。 同样通电的直导线的周围也会产生以导线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图1.5所示。这个直导线流过电流的磁场和磁场的方向也可以采用右手握拳,拇指伸直这种手的形态来判断: 如图1.6所示;右手握通电的直导线,拇指是电流的方向,握拳的四指就是围绕直导线磁场的方向。 图1.5 图1.6 结论:导体通过电流就会产生磁场,并且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 2、磁生电 图1.7是自行车发电机的构造原理图; 图1.7图1.8 在图1.7中,中间有标有N S极的是一个圆形永久磁铁,其磁力线的分布是从N(北极)极指向S(南极)极,图中有箭头

电磁炮及其相关材料技术--实验报告

电磁炮及其相关材料技术 物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促进了军事能源的不断变革,促进作战兵器的不断更新。枪、炮是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随着作战空间的不断加大,火药对提高炮弹在炮口的发射速度的能力已很有限,很有必要另辟新径。 1985年,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在装甲/ 反装甲技术讨论会上就做出结论:“未来的高性能兵器必然以电能为基础。”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制成一种先进的杀伤武器,在未来战争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次试验以电磁炮为切入点,通过对电磁炮原理和性能的分析讲解,引出电磁炮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阻碍,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材料学途径,包括实验用的可控硅开关、超级电容器、超导材料、纳米技术等等,“一个实验,多项技术”是在设计整个试验时的思路。 实验目的 1、理解电磁炮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2、熟悉增强电磁炮威力的相关技术手段; 3、理解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和电容器的原理; 4、了解在实用化道路上电磁炮需要解决的诸多材料学难题及其解决方案; 5、了解电磁炮的优缺点及其在未来战争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1、电磁炮的简介及分类 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制成的一种先进动能杀伤武器。与传统大炮将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于弹丸不同,电磁炮是利用电磁系统中电磁场产生的洛伦兹力来对金属炮弹进行加速,使其达到打击目标所需的动能,与传统的火药推动的大炮,电磁炮可大大提高弹丸的速度和射程。 根据加速方式,电磁炮分为线圈炮、轨道炮、电热炮和重接炮。本次试验重点演示的便是线圈炮。 2、基本原理 (1)线圈炮

图 1 B沿轴线方向的分布 线圈炮的主要部件是螺线管,它是线圈均匀地密绕在炮筒上,螺线管的单位长度的匝数为n,炮筒的内半径为R,螺线管的长度为l。螺线管通入电流i时,根据电磁学理论,螺线管沿轴的B - x 关系如图1,在螺线管中部磁场均匀,端口附近磁场发散。螺线管端口附近p点B的轴向分量为 (1) 式中μo为真空磁导率,x为p点坐标。 图 2 线圈炮简单电路图 线圈炮的简单电路图如图2所示:220V交流电经过整流器的整流之后变成直流电,K1接通后,电容C开始充电,等到电容充电完成后,断开K1。线圈相当于炮身,在线圈的合适部位装上弹丸,接通K2,在线圈处便会产生一个由脉冲电流产生的强大磁场,如公式(1)所示,磁场会驱动铁制弹丸前进,从而将弹丸发射出去。 (2)轨道炮

60KW电磁感应加热器说明书

60KW电磁感应加热器说明书 (高效率谐振式工作,非一般定频或恒功率模式) 一、产品电气规格: 1、额定电压频率:380VAC 50Hz /60Hz 2、电压适应范围:330V-430V 3、额定功率:根据工件加温要求 4. 额定电流:90A 4、工作频率:12-28KHz 最佳段10KHz 5、安全工作环境温度:-20℃-45℃; 6、工作湿度:≤95% 7、热效率≥95% 8、接线示意图 9、线圈与被加热体间距为20-25MM。 二、基本性能概述: 1、有软启动功能,在频繁启动的情况下,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 2、有缺相保护功能 3、有IGBT过流保护功能 4、有IGBT过温保护功能 5、有加热线圈短路保护功能 6、全桥串联谐振电路拓扑,抗干扰能力强 7、采用高性能IGBT驱动芯片驱动 8、自动识别负载及锁相功能,以使负载端得到最高功率因数,也使电路精确控制在弱感性区高效率工作 9、数台机芯并联安装在同一个加热管上,互不干扰 10、节电效果好:与目前采用的电热圈相比,节电可达30%以上 11、安装方便:可接桶型和平盘型等等结构方式感应线圈 12、运行成本低,维修量少,产品保修1年,终生维护 13、产品尺寸:机壳长610*宽350*高230 三、产品使用所接负载特性:5130号钢以及45号钢类,线圈与工件距离2CM-2.5CM厘米(特殊材料要特殊调试) 60KW:所接铁质150- 180uH,感应线圈线径不小于35—16*2平方毫米,电流90A线约38米. 注意:电感量只是应用的其中一个参数而已,具体要实测工作频率和电流,通过增减线圈匝数来匹配功率,加热温度要求高的感量适当减小,工作频率在12-28KHz范围内,保持加热到所需最高温度时频率不低于13KHz(工件温度升高时等效串联阻抗R上升,RLC的谐振频率会降低, 同理R上升,母线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有所下降是正常的)

电磁感应现象及电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及电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电磁感应,也称为磁电感应现象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动势,若将此导体闭合成一回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成感应电流。 电磁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技术(例如:电磁炉、微波炉、蓝牙技术、磁悬浮列车等等)。是经过很多人的探索和努力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 正文: 电磁感应的定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本质是闭合电路中磁通量的变化。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的发现:1831年8月,法拉第把两个线圈绕在一个铁环上,线圈A 接直流电源,线圈B接电流表,他发现,当线圈A的电路接通或断开的瞬间,线圈B中产生瞬时电流。法拉第发现,铁环并不是必须的。拿走铁环,再做这个实验,上述现象仍然发生。只是线圈B中的电流弱些。为了透彻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做了许多实验。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交的一个报告中,把这种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现象”,并概括了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的五种类型: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法拉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卓越成就,是同他关于各种自然力的统一和转化的思想密切相关的。正是这种对于自然界各种现象普遍联系的坚强信念,支持着法拉第始终不渝地为从实验上证实磁向电的转化而探索不已。这一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与磁的内在联系,为建立完整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磁感应是指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乃是电磁学中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仅让我们知道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而且为电与磁之间的转化奠定了基础,为人类获取巨大而廉价的电能开辟了道路,在实用上有重大意义。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标志着一场重大的工业和技术革命的到来。事实证明,电磁感应在电工、电子技术、电气化、自动化方面的广泛应用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若闭合电路为一个n匝的线圈,则又可表示为:式中n为线圈匝数,ΔΦ为磁通量变化量,单位Wb ,Δt为发生变化所用时间,单位为s.ε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单位为V。 磁通量: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平面的面积为S。(1)定义: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B与垂直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2)公式:Φ=BS 当平面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 Φ=BS⊥=BScosθ(θ为两个平面的二面角) (3)物理意义

电磁感应的应用论文

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自法拉利历经十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电磁感应便开始运用于生活中。电话筒、录音机、汽车车速表、熔炼金属等,无一不与生活息息相关,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它的利用也是理论向实践的不断进步的过程,理论唯有利用于实践才更能发挥它的作用。 动圈式话筒 在剧场里,为了使观众能听清演员的声音,常常需要把声音放大,放大声音的装置主要包括话筒,扩音器和扬声器三部分。话筒是把声音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当声波使金属膜片振动时,连接在膜片上的线圈(叫做音圈)随着一起振动,音圈在永久磁铁的磁场里振动,其中就产生感应电流(电信号),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变化的振幅和频率由声波决定,这个信号电流经扩音器放大后传给扬声器,从扬声器中就发出放大的声音。 磁带录音机 磁带录音机主要由机内话筒、磁带、录放磁头、放大电路、扬声器、传动机构等部分组成,是录音机的录、放原理示意图。录音时,声音使话筒中产生随声音而变化的感应电流——音频电流,音频电流经放大电路放大后,进入录音磁头的线圈中,在磁头的缝隙处产生随

音频电流变化的磁场。磁带紧贴着磁头缝隙移动,磁带上的磁粉层被磁化,在磁带上就记录下声音的磁信号。放音是录音的逆过程,放音时,磁带紧贴着放音磁头的缝隙通过,磁带上变化的磁场使放音磁头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变化跟记录下的磁信号相同,所以线圈中产生的是音频电流,这个电流经放大电路放大后,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流还原成声音。在录音机里,录、放两种功能是合用一个磁头完成的,录音时磁头与话筒相连;放音时磁头与扬声器相连。 ③汽车车速表 汽车驾驶室内的车速表是指示汽车行驶速度的仪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表盘上指针的摆角与汽车的行驶速度成正比。车速表主要由驱动轴、磁铁、速度盘,弹簧游丝、指针轴、指针组成。其中永久磁铁与驱动轴相连。在表壳上装有刻度为公里/小时的表盘。 永久磁铁一部分磁感线将通过速度盘,磁感线在速度盘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越接近磁极的地方磁感线数目越多。当驱动轴带动永久磁铁转动时,则通过速度盘上各部分的磁感线将依次变化,顺着磁铁转动的前方,磁感线的数目逐渐增加,而后方则逐渐减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知道,通过导体的磁感线数目发生变化时,在导体内部会产生感应电流。又由楞次定律知道,感应电流也要产生磁场,其磁感线的方向是阻碍(非阻止)原来磁场的变化。用楞次定律判断出,顺着磁铁转动的前方,感应电流产生的磁感线与磁铁产生的磁感线方向相反,因此它们之间互相排斥;反之后方感应电流产生的磁感线方

1.《电磁炮》教学设计

实践(实验)主题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电磁炮 课型实验课实践活动课□ 课时共(1)课时完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电磁炮》选自《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手册》第15节《磁现象》中的部分内容,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通过从“原理”到“现实”向学生介绍电磁炮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电磁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际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结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 动手制作线圈炮,使他们在参与中体会科学的乐趣,并了解“科教兴国”对实现“中国梦”的重 要性。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和能 力。 3.学习目标确定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和学案自主学习,使学生了解电磁炮的原理及分类,并能简单说出电磁轨道 炮和线圈炮的区别。 2.利用学案自主学习,使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线圈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线圈炮,使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模式,并感受“分享与交流”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电磁炮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科教兴国的中国梦。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电磁炮的原理及线圈炮的制作; 难点是:线圈炮的原理及制作。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量规 Ⅰ.知道线圈炮的组成材料 Ⅱ.成功制作并发射线圈炮 Ⅲ.知道电磁炮的原理及分类 优秀:完成ⅠⅡⅢ 良好:完成ⅠⅡ或ⅠⅢ或ⅡⅢ 及格:Ⅰ或Ⅱ或Ⅲ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景 教师活动 1 学生活动 1 播放一小段关于《变形金刚2》的视 观看视频频,然后使学生回答:视频中的人类 回答:电磁炮利用什么武器打败了正在破坏金字塔 的霸天虎呢?

磁电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磁电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输入运动速度变换成感应电势输出的传感器。它不需要辅助电源,就能把被测对象的机械能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信号,是一种有源传感器。有时也称作电动式或感应式传感器, 只适合进行动态测量。由于它有较大的输出功率,故配用电路较简单;零位及性能稳定;工作频带一般为10~1000Hz 。磁电式传感器具有双向转换特性,利用其逆转换效应可构成力(矩)发生器和电磁激振器等。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当W 匝线圈在均恒磁场内运动时,设穿过线圈的磁通为Φ,则线圈内的感应电势e 与磁通变化率d Φ/dt 有如下关系: dt d W e φ-= (5-1)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设计成变磁通式和恒磁通式两种结构型式,构成测量线速度或角速度的磁电式传感器。图5.1所示为分别用于旋转角速度及振动速度测量的变磁通式结构。其中永久磁铁1(俗称“磁钢”)与线圈4均固定,动铁心3(衔铁)的运动使气隙5和磁路磁阻变化,引起磁通变化而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势,因此又称变磁阻式结构。 图5.1 变磁通式结构(a)旋转型(变磁阻); (b)平移型(变气隙) 在恒磁通式结构中,工作气隙中的磁通恒定,感应电势是由于永久磁铁与线圈之间有相对运动——线圈切割磁力线而产生。这类结构有两种,如图5-2所示。图(a)为动圈式,图中的磁路系统由圆柱形永久磁铁和极掌、圆筒形磁轭及空气隙组成。气隙中的磁场均匀分布,测量线圈绕在筒形骨架上,经膜片弹簧悬挂于气隙磁场中。当线圈与磁铁间有相对运动是,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势e 为:

图5.2 恒磁通式结构 (a)动圈式;(b)动铁式 Blv e = (5-2) 式中 B ——气隙磁通密度(T); l——气隙磁场中有效匝数为W 的线圈总长度(m)为l=la W (la 为每匝线圈的平均长度); ν——线圈与磁铁沿轴线方向的相对运动速度(ms -1)。 当传感器的结构确定后,式(5-2)中B 、la 、W 都为常数,感应电势e 仅与 相对速度v 有关。传感器的灵敏度为: Bl v e S == (5-3) 为提高灵敏度,应选用具有磁能积较大的永久磁铁和尽量小的气隙长度,以提高气隙磁通密度B ;增加la 和W 也能提高灵敏度,但它们受到体积和重量、 内电阻及工作频率等因素的限制。为了保证传感器输出的线性度,要保证线圈始终在均匀磁场内运动。设计者的任务是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材料和结构尺寸,以满足传感器基本性能要求。 一.传递矩阵 ㈠.机械阻抗 图5.3(a)所示的质量为m 、弹簧刚度为k ,阻尼系数为c 的单自由度机械振动系统。设在力F 作用下产生的振动速度和位移分别为ν和x ,由此可列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