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脑型血吸虫病

9、脑型血吸虫病

9、脑型血吸虫病
9、脑型血吸虫病

脑血吸虫病(cerebral schistosomiasis,,CSM)

徐明生俞雅琴

脑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卵在脑组织中沉积所引起的虫卵性肉芽肿和炎性反应。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皆可异位于中枢神经系统,曼氏血吸虫以压迫脊髓多见,而日本血吸虫则以脑型多见。在我国仅流行日本吸血虫病,其发病率约占血吸虫病患者总数的1.74 %~ 4 .2 9%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急性型多见于急性血吸虫病,常爆发起病,以脑膜脑炎为主要表现,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慢性型多见慢性血吸虫病早期病人,表现为肉芽肿病变, 伴有灶周水肿和占位效应。虫卵栓塞血管可引起脑卒中。

【病因】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的生活史经历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六个阶段,以人与哺乳动物为终宿主,淡水螺为中间宿主,进行世代交替。血吸虫的成虫为雌雄异体,多合抱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中,虫卵大多沉积于肝脏与肠组织中,部分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在适宜温度下孵出毛蚴,侵入淡水螺(钉螺),在螺体内经母胞蚴、子胞蚴两代发育,7周后即不断溢出尾蚴,尾蚴侵入终宿主皮肤或粘膜而感染。在宿主体内成为童虫,童虫随血流经肺、心等脏器进入门脉系统发育为成虫,开始合抱交配产卵。

【发病机制】脑血吸虫病是虫卵在脑组织中沉积所致。虫卵入脑的途径,有虫卵直接沉积和间接沉积两种学说:直接沉积学说认为脑组织中的虫卵直接来自寄生在颅内血窦中的成虫,其理由是在实验性血吸虫病中,曾在动物的颅内静脉内发现有成虫,藤浪鉴等在实验猴的中脑静脉内发现日本血吸虫成虫,故有学者认为尾蚴侵入皮肤后,可在脑静脉系统中生长成熟。但迄今为止尚未在人脑中找到日本血吸虫成虫。间接沉积学说则认为虫卵沉积是一种栓塞现象,虫卵来自寄生在门静脉系统的成虫,虫卵通过体循环血流由Batson氏脊椎静脉丛、肺循环的动静脉吻合支或心脏内未闭合的卵园孔到达颅内。但脑血吸虫病多发生在血吸虫病早期, 尚无肝硬化及门脉高压征, 虫卵经Batson氏脊椎静脉丛入脑的可能性小, 再者, 心脏卵园孔未闭者少见。综上所述,不宜以单一的机制解释,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虫卵栓塞的可能性大。

急性脑型血吸虫病, 以往多单纯归之于虫卵排出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脑水肿, 表现为中毒性弥漫性脑膜脑炎,近年免疫病理研究发现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与嗜异抗体的检出率甚高, 提示急性期病人是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的混合作用。

慢性脑型血吸虫病的发生与虫卵肉芽肿压迫或侵犯脑组织有关。关于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机制,曼氏和埃及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已公认是宿主对虫卵的可溶性抗原(SEA)的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并证实曼氏血吸虫SEA中一种主要血清学抗原(MSAl)是引起曼氏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主要免疫病理原。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是T细胞依赖的,抗体或免疫复合物参与的免疫反应。对于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免疫病理原,一般认为与曼氏血吸虫相同,是来自虫卵的可溶性抗原。

【病理】虫卵所引起肉芽肿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虫卵多沉积于大脑中动脉供应区的顶、额叶, 亦可累及枕、颞叶和小脑。病灶主要分布在软脑膜、灰质和灰白质

交界处,可表现为虫卵肉芽肿、假结核结节和疤痕结节,并有浆细胞浸润、病灶周围毛细血管网形成。急性虫卵结节肉眼观为灰黄色粟粒至黄豆大小结节,镜下见结节中央有一至数个成熟虫卵,其表面附有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物(称为Hoeppli现象),实际上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结节周围是一片无结构凝固性坏死区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 其间可见菱形或多面形蛋白性Charcot—Leyden 结晶,系嗜酸性粒细胞中嗜酸性颗粒互相融合而成。慢性虫卵结节可见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多核巨细胞形成的肉芽肿,可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周围毛细血管网形成,邻近脑组织充血水肿伴胶质增生。

【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机制和起病时间,将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类型。1.急性型(脑膜脑炎型):在感染后4~6周出现症状,患者除有畏寒、发热、肝区疼痛、腹泻、周围血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等急性血吸虫病的表现外,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膜脑炎,可伴有局灶性症状。轻者有嗜睡、定向力障碍、躁动不安;重者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部分病例以激越的精神障碍为始发症状,表现谵妄状态,可有恐怖性幻视、牵连观念、被害妄想、非真实感、表情淡漠,类似精神分裂症,但深入观察,可以发现患者有意识障碍,定向力不佳,并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此型的症状和体征有较大的波动性,意识障碍多昼轻夜重,肢体运动障碍及病理反射出没不定。病程一般为二周至一月左右,一般于体温正常后,症状和体征渐趋缓解,恢复期内可有脑衰弱综合征。

2.慢性型多在感染数月至数年后发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癫癎型、脑瘤型、脑卒中型、脊髓压迫型,除脊髓压迫型外,其余各型可混合存在。

(1)癫癎型:最多见,呈Jackson氏型癫癎者居多,此外,亦可呈现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或癫癎持续状态。

(2)脑瘤型: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头痛、呕吐、视物模糊、复视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偏盲、共济失调等。

(3)脑卒中型:系血吸虫的虫卵栓塞脑血管引起脑梗塞而呈卒中样发病,骤然出现肢体无力、偏瘫、失语、昏迷,常伴有癫癎发作。

(4)脊髓压迫型:不多见,表现为截瘫、感觉缺失、尿潴留等。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多在(10~30)×109/L之间,嗜酸粒细胞增多为本病的特点,一般在20%~40%,极重型血吸虫病患者嗜酸粒细胞不增多甚至消失,中性粒细胞增多。慢性血吸虫患者嗜酸粒细胞多在20%以内。晚期病人由于脾功能亢进故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减少,并有不同程度贫血,嗜酸粒细胞增多不明显。

2.粪便检查可以查到血吸虫的虫卵或孵化出毛蚴,但是对慢性患者的检出率不高, 可作直肠黏膜活检,可发现近、远期变性血吸虫卵。

3.脑脊液白细胞轻到中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有时脑脊液中可以找到虫卵,脑脊液血吸虫IHA、ELISA试验阳性。

4.血吸虫血清免疫学检查COPT、IHA、ELISA呈阳性。因与其他吸虫病存在交叉反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仅供辅助诊断,一般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

5.头部CT急性型见局限性脑水肿和脑肿胀,表现为脑实质内大小不一、边缘不清的低密度灶,邻近脑室有受压移位,无强化效应。慢性型呈肉芽肿性病灶,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结节或团块,灶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时有强化效应,有时可见不规则钙化灶

或局限性脑萎缩。

6.头部MRI检查,急性期,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慢性肉芽肿期,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肿块,其边缘清楚,灶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呈堆积的颗粒状或斑点状强化。脑血吸虫病在影像学上无特征性表现,应综合多因素诊断。

【诊断要点】

1来自血吸虫疫区,有血吸虫疫水接舳史。

2.有急、慢性血吸虫病感染症状。

3大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孵化出毛蚴,直肠镜检发现血吸虫的病理变化。

4 脑脊液和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 嗜酸粒细胞增高。

5.脑部症状出现于血吸虫感染之后。

6,抗血吸虫病治疗有效。

7.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脑部症状。

【鉴别诊断】

1.急性型应与病毒性脑膜脑炎、中毒性脑病、脑血管病鉴别。

2.慢性型应与脑脓肿、脑结核球、脑肿瘤、原发性癫癎、其他类型脑寄生虫病鉴别。虽然各病与脑血吸虫病症状体征相似,容易误诊,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血吸虫感染症状、外周血及脑脊液中嗜酸粒细胞增多、血吸虫病原学、免疫学检查、头部CT、MRI,有助鉴别,某些病例经组织活检或手术探查方可确诊。

【治疗】

1.病因治疗吡喹酮,成人总剂量60mg/kg,体重以60kg为限,儿童体重<30kg者总剂量为70 mg/kg,2日疗法,分4-6次餐间口服。本药的不良反应一般均轻微和短暂,毋须特殊处理,但有个别患者发生昏厥、精神失常、癫痫发作,因此对精神病及反复癫痫发作者,治疗应慎重并作好相应措施。

2.对症治疗应加强支持治疗,有脑水肿、颅内高压表现者应以甘露醇脱水治疗,有癫痫发作者,应用抗癫痫治疗,以控制发作。如有血吸虫病其他器官症状者,予相应对应处理。

3.手术治疗

(1)大的血吸虫肉芽肿,颅内压增高明显,药物治疗不能奏效时应行手术切除。

(2)脑部炎症反应造成急性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或形成脑疝,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无效时,考虑行一侧或双侧颞肌减压手术或脑室-腹腔引流术。

(3)癫癎发作频繁,抗癫癎药物治疗无效也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后一般仍需病原治疗。

【展望】

脑血吸虫病危害严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与多种脑病有相似表现,易误诊误治,如何鉴别确诊,及时诊治,仍是临床必须重视的课题。

虫卵肉芽肿反应对宿主既有利又有弊,通过卵肉芽肿形成,将虫卵破坏和清除,并将渗出的抗原物质局限于虫卵周围,从而减少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全身性损害,为其有利的一面。但宿主对虫卵抗原过度的免疫反应,不断形成的肉芽肿及其随后的纤维化将损伤脏器功能,危及生命。因此,深入探索虫卵肉芽肿的免疫病理原和控制因子,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以达到控制病变的目的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灏殊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40-641

2) 杨光华主编. 病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9-390

3) 郭玉璞.徐庆中主编.临床神经病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社,2008,357-358

4).彭仁罗.谭长连.杨秀军主编.现代神经影像学[M].第11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

社,2003,176-177

5).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M].第4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社,2015,613-615

6).袁育康主编.医学免疫学[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40-241

7) 任光辉主编.临床血吸虫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53-558

8).夏镇夷主编. 临床精神医学[M]. 第1版.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4,39-40 9).Chitiyo M.Schistosomal involvement of the choroid plexus[J].Cent Afr J Med ,1972,18(5):45-46

10).Monteiro de Barros O. Schistosomiasis cor pulmonale and myocarditis[J]. Arquivos dos Hospitiais da Santa Casa de Sao Paulo ,1956,2(3):1-2

11).Pitte JE.Neuroschistosomiasis[J].Brain pathol,1997,7(1):649-662

12).Ferrari TC.Giovanni G. Rodrigo CO.Immune response and pathogenesis of neuroschistomiasis mansoni[J].Acta Trop,2008,108(23):83-88

13).施光峰.徐肇钥 .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7,15(3):186-189

14).许东明.姚丽君.血吸虫感染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及免疫调节的机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22(5):20

15).王鹏.吴明灿.陈世洁等.中枢神经系统血吸虫病肉芽肿发病机制[J].中华神经精神

疾病杂志,2010,36(6):378-380

16).张铭文.脑型血吸虫病发病机理探讨和诊疗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7,4:241-243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座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座 一、要了解血吸虫病,必须知道什么是血吸虫? 凡是寄生在脊椎动血管内的吸血虫称为血吸虫。哺乳动物如人、马、牛、猪、羊、狗、猫、鼠都属于脊椎动物。但脊椎动物并不都属于哺乳动物。比如鱼是脊椎科动物,但它不属于哺乳动物。目前被人类认识的血吸虫有八十六种,其中五种可使人、牲畜患上血吸虫病。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引起。日本血吸虫同时也在全世界分布最广致病最严重。现在通过右边的图片来认识一下血吸虫的真实面目。这是日本血吸虫成虫的图片。呈雌雄和抱的形状。右边粗的是雄虫,长 1.2cm 宽0.25cm;左边细长的是雌虫,长1.5----1.85cm宽0.25cm。 二、日本血吸虫在我国流行历史以及旌阳区的情况 考古学者在古尸上发现并证实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日本血吸虫寄生在我国的人体内了。四川省第一例血吸虫病是1924年由华西医科大学美籍教授在仁寿发现的。我国血吸虫病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1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有明显的地域性。旌阳区1954年首次发现血吸虫病人和钉螺,被确认为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灾区。血吸虫病是否在该地区流行,必须有三个重要条件:1 必须钉螺的存在(为什么我们下边要仔细讲)。2 全年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达到0度以上,0度以下虫卵会被冻死。3 年平均降雨量应在750mm 以上,土壤的湿度大于30%,湿度小12%钉螺就会死亡。来看一下我们旌阳区的自然条件:全年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0—4度,年降雨量1000——1200mm,这种自然条件极适合虫卵和钉螺的生长。刚才我们讲了血吸虫病流行必须钉螺的存在。钉螺是血吸虫发育过程中唯一的中介。也就是说血吸虫必须经钉螺才能进一步感染人畜。没有钉螺,血吸虫的生命周期就会中断,也就意味着血吸虫的死亡。现在我们来认识钉螺。 请看右边的图片:它上一种水陆两栖的螺蛳,平均寿命一年半。但如果有毛蚴寄生的钉螺,它本身也就成为带病受害之体,寿命缩短为8——10个月。钉螺长不超过1cm宽不超过4mm,表面有6——9个螺旋,一般农民称它为“七转半”。主要分布在沟、渠等水线上下1m以内,有些旧水塘、养渔池也有钉螺。 三、钉螺为什么上血吸虫病流行的关键,我们从血吸虫的生命周期和血吸虫的传播来理解 我们人类的一生有婴幼儿期、青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血吸虫是一种微生物,它像人一样具有成虫、虫卵、毛蚴、尾蚴、童虫这样一个生命周期。血吸虫的成虫是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主要是黄牛)的肠系膜静脉中。我们的肠子不是胡乱堆在肚子里面的,而是靠一些网膜把它悬挂在肚子里边适当的位置上。这些网膜上边有些细小的血丝,那就是血管(可以通过自由市场上猪油网膜加深学生的印像)。也就是血吸虫成虫寄居的场所。它以吞噬红细胞为生,上名副其实的吸血虫。一只雌虫每天平均产卵1000——3500个,其中85%逆血而上进入肝脏沉淀在肝管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进行着对肝脏的不可修复的破坏。17%的虫卵逆血而行到达肠壁,释放毒素,并使肠子破溃,进入肠壁,随粪便出体外。带有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如随地大便,雨水冲刷(注意这里水是主要条件),在水温25度左右,4个小时的时间,虫卵内的毛蚴破壳而出,在水中快速游动,它游的这么快,是去干什么呢?原来它也像新生儿一样急需保暖。钉螺就是它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保暖衣。毛蚴找到钉螺这件“衣服”后,立刻钻了进去(如果没有找到“保暖衣”,毛蚴就会冻死、饿死,也就不会有血吸虫病流行了)。毛蚴在钉螺里边经过两代无性繁殖,一只毛蚴可以产生成千上万只尾蚴。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钉螺不仅是毛蚴唯一的“保暖衣”而且是尾蚴的克隆工厂。含有尾蚴的钉螺遇到水(注意水是主要条件),里边的尾蚴就不断地进入水中,焦急地等待,那种心情就像饥饿的老鼠对大米的期盼一样,只要人、畜下到这样的水中。不管你是胖子还是瘦子,10秒钟的功夫,就会钻进你的皮肤,脱去尾巴变为童虫。在身体中随血边移行边发育,向着它最终的居住地——肠系膜进发。在到达肠系膜的时候血吸虫已从尾蚴发育成为成虫,这个过程大约37天左右。成虫又开始产卵,周而复始地进行着生命的复制,以及对人畜的侵害。水牛和马也是哺乳动物,对这两种动物天生对尾蚴排斥,尾蚴一旦进入这些牲畜的体内,就会立即死亡。至于什么原因,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偏偏人和黄牛是血吸虫最好的安乐窝,血吸虫在里边发育的很好,生活的很舒适。 四、现在我们来看血吸虫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结合图片)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261-200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血吸虫病的 诊断。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血吸虫病 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在我国特指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2.2急性血吸虫病 由于人在短期内一次感染或再次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而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一系列的急性症状。潜伏期大多为30d~60d,平均约41.5d。 2.3慢性血吸虫病 是指人体经常接触疫水或少量多次感染血吸虫尾蚴使临床表现较轻,或无症状、体征。急性血吸虫病未治愈者,也可演变为慢性血吸虫病。 2.4晚期血吸虫病 是指出现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征,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的血吸虫病患者。病人由于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彻底的治疗,一般经过2年~10年的病理发展过程,可演变成晚期血吸虫病。

3.1流行病学史(参见附录A) 3.1.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3.1.2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多次疫水接触史。 3.2临床表现(参见附录A) 3.2.1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2.2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3.2.3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结肠肉芽肿或侏儒表现。 3.3实验室检测 3.3.1下列试验至少有一种反应阳性(见附录B) 3.3.1.1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3.3.1.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3.1.3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试验。 3.3.1.4环卵沉淀试验。 3.3.1.5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3.3.2粪检找到血吸虫虫卵或毛蚴(见附录C)。 3.3.3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虫卵(见附录C)。 3.4吡喹酮试验性治疗有效 4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予以诊断。

血吸虫防治测试题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血吸虫病传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含有虫卵的粪便入水,二是有钉螺存在,三是__() A、血吸虫病人存在 B、与血吸虫病人接触 C、与患有血吸虫病的家畜接触 D、人、畜接触疫水 2、下列关于血吸虫病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人和家畜都可能患上血吸虫病 B、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要采取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等措施,预防感染血吸虫病 C、冬季最易感染血吸虫病 D、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沿江五省和四川、云南等省。 3、外出回家,你应该______________() A、立即洗手 B、吃东西时再洗手 C、手脏才洗手 D、不用洗手 4、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曾写下《七律?送瘟神》一诗,诗中“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一句传诵至今。请问:这首诗歌颂的是我国人民防治哪种疾病的壮举?() A、鼠疫 B、天花 C、血吸虫病 D、霍乱 5、学生体格检查测量体重前,应当做到的是__________。() A、不脱鞋 B、不脱外衣 C、可以剧烈活动 D、在大小便排空后进行 6、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我们每天离不开水,如果我们在学校口渴时,你应该喝下列哪种水最好?() A、井水 B、白开水 C、自来水 D、纯净水 7、健康是指()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D、精神健康 8、预防接种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A、预防癌症C、治疗疾病 B、预防多种传染病D、加强营养 9、“大肚子病”是指______________。() A、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B、血吸虫病 C、结核病 D、艾滋病 10、血吸虫的寿命是______________。() A、一般4——5年,最长47年 B、10年 C、7——8年 D、2年 二、判断题[每题3分] 11、血吸虫病患者不经药物治疗不可能自然痊愈。() 12、心理健康的表现,包括有自知之明。() 13、锻炼身体,应该在吃饱了以后立即进行。() 14、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预防许多疾病。() 15、消灭钉螺和治疗病人都属于预防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16、蔬菜应该切后再洗。() 17、血吸虫病患者痊愈后,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再次接触疫水也不会得病。() 18、厨房中的抹布最易繁殖细菌,最好每天煮沸一次或用洗涤剂洗净晾干。() 19、血吸虫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六个阶段。() 20、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三、简答题[每题5分] 1、人被感染上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什么是疫水?

小学血防知识宣传资料

灯塔小学血防知识宣传资料 近年来,我校遵照国务院关于血防教育要从娃娃们抓起的重要指示,上级部门要求,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录像、手抄报等形式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发动老师、家长和社会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和监管,严禁学生暑假期间下湖游泳、戏水。对增强广大学生的血防意识,促进血防工作和教育改革起了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血防教育活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学校开展国情教育,使学生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热爱;二是有利于扩大宣传教育面,通过学生幅射至家庭、社会;三是有利于增强娃娃们血防意识;四是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做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为了巩固发展我校血防教育的成果,我校借鉴各种经验,整理出这套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材,仅供我学教学使用。 1、什么是血吸虫? 血吸虫是一种很小的虫子,长约2cm,分雌虫和雄虫。成虫的口部和腹部各有一个吸盘,因为它生活在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管内,靠血液而生活,故名血吸虫。血吸虫最主要

的有五种,即: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我国分布的是日本血吸虫,这种血吸虫是日本人首先发现的,故称为日本血吸虫。 2、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的生活史有六个阶段,即成虫虫卵毛蚴 胞蚴尾蚴童虫。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终宿主)的肠系膜静脉血管中,雌雄虫体交配产出的卵穿透肠壁落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并钻入钉螺(中间宿主),在其体内发育,经两代胞蚴无性生殖后形成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跑出来,在水面游动,当遇到人或哺乳动物时,便很快钻进其皮肤内转变为童虫,经过移行至肠系膜静脉内寄生,并发育为成虫。 3、血吸虫病的流行概况。 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我国流行至少有2100年,在我省主要流行于湖区,据调查,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重庆13个省、市、自治区。 4、人是如何感染血吸虫病的? 人是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称疫水)而致血吸虫病的,感染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生产性感染,如打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和动物都能被感染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成虫寄生在人、牛、猪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因此人和这类动物被称为成虫宿主或终宿主。虫卵从宿主的粪便中排出,如粪便进入河水,虫卵便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并不感染人,而要先钻进钉螺体内寄生,钉螺被称为中间宿主。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繁殖成上万条尾蚴。尾蚴离开钉螺后在浅表的水面下活动,遇到人或哺乳动物的皮肤便钻人体内,进入血液,使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病。有尾蚴的水称为疫水。在我国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牛和不圈养的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不论男女老少都容易感染血吸虫病。不经药物治疗,血吸虫病不可能自然痊愈,得过病后也不产生免疫力,治愈后的人如接触疫水,还可以再次得病。 水灾时洪水泛滥,患血吸虫病的病人及病畜的粪便大量冲入河流和湖塘,钉螺的生长面积随洪水迅速扩大。洪水为血吸虫病的流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水灾期间和水灾后必须加强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主要症状 自尾蚴通过皮肤钻入人体引起感染,到血吸虫在人体内寄生,病人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的症状和后果。 1.尾蚴性皮炎:接触疫水时尾蚴钻入皮肤的局部在几小时到3夭内会出现小点或小丘疹,局部发痒。如大量尾蚴钻入,可出现较密

集的成片皮炎,容易引起注意;如量较少,则往往被忽略。皮炎约在2一5天后消失。疫区下过水的人如出现这种皮炎,表明已经受血吸虫感染,应去医院接受检查与治疗。 2.急性血吸虫病:一次或短期内感染大量尾蚴后,短则半个月,长则经过1一2个月的潜伏期便开始发病。表现为发热。咳嗽、上腹部疼痛、腹泻时有可能出现粘液血便。体检时可发现肝脾肿大和压痛。如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病人可长期发热,体温常在下午升高,半夜后出汗退热。同时伴有食欲差、肖瘦、衰弱、腹痛、腹泻等,粘液血便的症状可长时间存在。重症病人如延误治疗,可迅速出现腹水、恶液质而死亡。 3.慢性血吸虫病:急性期病人未经治疗可转为慢性,但疫区有更多的病人在少量多次重复感染的情况下,并不出现急性症状,而表现为慢性状态。主要症状为轻重不同的腹痛、腹胀、腹泻,大便长期带有粘液和血,肝脾明显肿大。 4.晚期血吸虫病:感染血吸虫数量大的慢性病人最后都会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病人肝脾肿大、肝硬变、脾功能亢进。贫血、腹水、下肢浮肿,严重时食道下静脉曲张,甚至因其破裂而大出血、呕血、黑便,可常因此而死亡。 治疗措施 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的特效药。目前常用一次疗法,即按每公斤体重40毫克计算,将总量一次口服,便可取得良好效果。如:体重50公斤的人。一次口服量为50x40毫克=2克。

小学《防治血吸虫病知识》教案 (1)

《防治血吸虫病常识》教案 目标要求: 1、掌握一些简单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2、懂得自我保护,如何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教时:两教时 教程:第一教时 一、引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在中支河、汉北河两周围,天天与水亲密接触,水里面却繁衍着一种对我们健康十分不利的血吸虫,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知识。 板书:防治血吸虫病常识 二、具体学习血防小常识 1、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是在人本血管内,每天要产生很多虫卵子和排出很多毒素,因而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们就把这种病叫做血吸虫病。 2、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分雌虫和雄虫,寄生在人或牲畜等动物体内,交配后产生大量的虫卵。这些虫卵,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如遇到适合的温度再孵化出毛蚴,毛蚴碰上钉螺就钻入钉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系列成尾蚴,钉螺在有水环境中,释放出成千上万条尾蚴到水表面,这种水叫疫水。 3、感染血吸虫病的方式有哪几种?

抢割油菜、小麦、放牧、割草、扯泥蒿、打棕叶、游泳戏水、涉水、防汛抢险、捕鱼摸虾等。 4、什么是急性血吸虫病?有哪些主要特征?(略) 5、什么是慢性血吸虫病?(略)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血吸虫病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的时间里,互相提问,互相讨论,看看掌握得怎样,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1、晚期血吸虫病是怎样形成的?临床分为几型? 2、血吸虫病的危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防治血吸虫病的综合措施?哪些是重点措施? 综合措施:治病、灭螺、粪管、水管和个人防护。 其中重点是治病和灭螺。 三、自由说一说: 为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远离血吸虫病,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 四、小结: 同学样都谈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远离疫朋,无离血吸虫,向不懂的人多宣传血防知识。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 血吸虫病是世界上对人类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全世界流行区人口约有6亿,其中约有2亿人受到感染,1.2亿感染者有症状,2000万患者有严重后果,每年大约有2万人死于血吸虫病,病例的80%和大多数严重感染病人集中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江、浙、皖、赣、闽、沪、两湖、两广、云、川等12个省、区、市,其中上海、广东、福建、广西、浙江已消灭了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流行时间长,约有2100年左右。 1.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哪些活动会感染血吸虫病 一般在3—11月份,只要接触含有尾蚴的水体———疫水,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如插秧割谷、防汛抢险、捕鱼捞虾、游泳嬉水、洗衣洗菜等。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的机会也就越大。 3.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成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钉螺游入水中,遇到人畜即经皮肤(粘膜)钻入体内发育为成虫。如此循环反复,即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4.预防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普查与普治病人及病牛。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查螺、灭螺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灭螺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彻底改变钉螺孳生和分布的环境。因地制宜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药物灭螺。 2.粪便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严格做到无害化处理,严格实行粪管制度及有螺地带禁牧。 3.水源管理保护水源,改善用水,做到饮用水无害化处理。 (三)保护易感人群不接触疫水,雨后与早晨不要在河边草地赤足行走。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确实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5.怎样知道自己得了血吸虫病? 凡是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或到过疫区的人,如果接触过疫水,都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当出现皮疹、发热、腹痛、腹泻、乏力、肝脏不适等症状时,就应该提高警惕。但也有较多的血吸虫感染者不出现或不立即出现上述症状。当你怀疑自己感染了血吸虫时,就应该立即到血吸虫病防治所检查。 检查血吸虫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粪便检查、血液化验和直肠活组织检查等方法。目前,B超技术常与粪便检查和免疫诊断结合使用,用以检查肝脾有无肿大,是否有血吸虫病肝硬化的声像特征以及肝硬化的程度,以判定病情。 6.患血吸虫病后要及时治疗 患了血吸虫病不能麻痹大意,要及时到当地血吸虫病防治站进行治疗,治疗药品为吡喹酮。由于吡喹酮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在使用吡喹酮治疗前,需对心、肝、肾功能等进行检查,对肝脏等实施保护治疗,若有其它杂症的,还要对症治疗控制病情,以确保使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安全。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血吸虫的大小和形状及其一生的变化。 2、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 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学难点: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 教学时间:一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以及有关血吸虫病的录象和资料。 学生:询问了解有关血吸虫病的知识。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几种有关寄生虫病的知识,谁能说说记得哪些?寄生虫病的特点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板书:血吸虫病。 问:这种病你听说过吗?从名称看,你们认为这种病会和人的哪部分有关系。 2、师介绍什么叫血吸虫病。 3、读课文,说说血吸虫是什么形状的,大概有多大(取出细线剪成长约1厘米左右的线头若干段,分发给学生传看。)

4、出示挂图,阅读课文,讨论: (1)了解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史以及血吸虫的生长发育中需要哪些生长条件? (2)血吸虫病的症状是怎样的? 5、过渡:血吸虫病不是一般的寄生虫,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既然血吸虫病危害这么大,我们怎样预防它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血吸虫的生活史,请大家说说怎样做可以破坏它的生存条件? 6、讨论: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如果得了血吸虫病该怎么办? 7、水灾地区政府都要安排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到灾区进行广泛的宣传示范,知道为什么吗? 8、小结: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大家都来预防和杜绝血吸虫病。 三、反馈检测 1、什么是寄生?什么是寄生虫?血吸虫的形状、大小? 2、简述血吸虫的生活史以及血吸虫病的症状。 3、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案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案 2014年3月10日周会课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怎样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流行区有哪些,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什么,传播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血吸虫病的症状是什么,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有哪些,如何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教育学生不要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其次通过学生劝告家长不要到有螺的洲滩放牛、放羊,并告知这是违法行为。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什么是血吸虫病?俗称是什么? 2、国内血吸虫病的流行区有哪些地区?江苏省的主要流行区是哪里? 3、血吸虫的生活史,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是什么? 4、什么时间易感血吸虫?感染血吸虫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5、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怎样发展? 6、如何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学生外出到血吸虫流行区旅游及外来学生假期回流行区的老家该如何预防血吸虫感染?怀疑得了血吸虫病该如何检查和治疗? 五、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与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相关的作文;出一期血防知识板报;安排学生课外活动,如参加一次查螺,或向家长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通过学生劝告家长不要到有螺的洲滩放牛、放羊,并告知这是违法行为。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让我们知道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流行区范围广,感染血吸虫病有二种主要途径,唯一的中间宿主是钉螺,急性期的典型症状为发热,传染源是得了血吸虫病的病人和病畜,预防血吸虫病要查治传染源、查螺灭螺、粪管水管、不接触疫水等。

血吸虫病的预防知识教案 2014年3月24日周会课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一些血吸虫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血吸虫病。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在哪些地方能够感染上血吸虫病。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觉的预防血吸虫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血吸虫病的传播“路线图 血吸虫又称裂体吸虫。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寄生于人体的有日本裂体吸虫、埃及裂体吸虫和曼氏裂体吸虫3种。血吸虫寄生于人畜体内的门静脉系统,可引起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造成血吸虫病流行的是日本裂体吸虫,其成虫雌雄异体。雄虫体较短粗,体乳白色或微灰白色,常向腹面弯曲而呈镰刀状;口、腹两吸盘明显,自腹吸盘以后虫体两侧向腹面弯曲,形成沟状,直延至尾端,称抱雌沟,是雄虫抱住雌虫交配的部位。雌虫比雄虫明显细长,呈线状。虫体可逆血流移行到肠粘膜下层的静肪末梢,合抱的雌雄虫在此交配并产卵。虫卵的一部分随血流到肝脏,另一部分沉积在肠壁上,还有的游离在阑尾、胰、胃、脑等器官中。初产出的卵内含一个受精卵细胞和约20个卵黄细胞,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发育成毛蚴。由于卵内千周蚴分泌酶的刺激,溶解了周围的组织,虫卵经肠壁穿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这时内含毛蚴的虫卵呈卵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其一侧有一小刺,如遇清水,即可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可活2~3天,此时若遇钉螺就主动侵入,在螺体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一条毛蚴可发育成数万条尾蚴)后逸出;如遇人、畜在水中活动,则经皮肤侵入体内;脱去尾问成为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发育,在移行发育过程中未能到达门静脉系统的童虫,因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 (二)什么人最容易得血吸虫病 不分男女老少、职业和种族,只要接触疫水,人人都容易感染血吸虫。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也越大。 男女对血吸虫的易感性并没有差别,各地男女两种性别血吸虫感染率的差异,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生产劳动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的缘故。在湖沼和一些水网流行区,男性主要从事生产劳动,如经常在疫水中捕鱼、捞虾、打草、砍樵、耕耘、收获和打粽叶等,接触疫水机会多。妇女较少参加生产,主要是料理家务,相比之下女性血吸虫感染率往往低于男性。但在山区和某些水乡小镇,男性多从事副业,女性则经常在疫水中洗衣,这类地区女性血吸虫感染率高于男性。 在一般的流行区,5岁以下的幼儿接触疫水的机会较少,因而感染率较低。5岁以上的儿童渐渐喜欢在湖边或河、沟边戏水、游泳,感染率迅速增加。10岁以后因逐渐参加割草、放牧、捕鱼虾等生产劳动,同时,戏水、游泳者更多,所以血吸虫感染率上升更快。成年后因全部投入农业或渔业生产,经常与疫水接触,血吸虫感染率也就高。老年人因身体衰弱,体力减退,在田里或水中的劳动次数大大减少,接触疫水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就职业而言,渔民、船民、半农半渔和农民等职业人群因生产劳动,接触疫水的机会多,血吸虫感染率颇高。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疫区专业机构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和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治。 2 诊断原则 根据疫水接触史,结合发热、腹泻、肝肿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等主要症状、体征及寄生虫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血象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 3 诊断标准 3.1 急性血吸虫病 3.1.1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3.1.2 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1.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详见附录A)。 3.1.4 环卵、血凝、酶标、胶乳等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1.1与3.1.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3.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1.4. 3.2 慢性血吸虫病 3.2.1 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 3.2.2 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3.2.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详见附录A)。

3.2.4 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或治疗3年以上的病人,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试验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未治或治后1年以上的病人血清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2.1与3.2.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2.4. 3.3 晚期血吸虫病 3.3.1 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 3.3.2 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或结肠肉芽肿表现。 3.3.3 粪检找到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 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详见附录A)。 3.3.4 血清学诊断阳性,标准参见3.2. 4. 疑似病例:具备3.3.1与3.3.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3.3.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3.4. 4 处理 4.1 化疗 4.1.1 个体化疗 详见附录C. 4.1.1.1 急性血吸虫病一般用吡喹酮总剂量120mg/kg(儿童140mg/kg)的6天疗法。 4.1.1.2 慢性血吸虫病一般用吡喹酮40mg/kg一次顿服或1日2次分服。 4.1.1.3 晚期血吸虫病一般可用吡喹酮总剂量60mg/kg,于1至2日内分3~6次服。 4.1.2 群体化疗 4.1.2.1 通过粪检抽样调查,以行政村为单位,凡血吸虫感染率高于20%的地区,不进行病原或血清学检查,对5岁以上、60岁以下当年有疫水接触史而无禁忌症的人群进 行普治。普治用吡喹酮40mg/kg顿服或分2次服。 4.1.2.2 对抽样调查感染率在20%以下的流行区,宜进行粪检或血清免疫反应检查,凡符合3.2.3或3.2.4条件之一者,给予吡喹酮40mg/kg治疗。

《防治血吸虫病知识》教案教案资料

《防治血吸虫病知 识》教案

《防治血吸虫病常识》教案 目标要求: 1、掌握一些简单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2、懂得自我保护,如何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教时:两教时 教程:第一教时 一、引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在中支河、汉北河两周围,天天与水亲密接触,水里面却繁衍着一种对我们健康十分不利的血吸虫,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知识。 板书:防治血吸虫病常识 二、具体学习血防小常识 1、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是在人本血管内,每天要产生很多虫卵子和排出很多毒素,因而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们就把这种病叫做血吸虫病。 2、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分雌虫和雄虫,寄生在人或牲畜等动物体内,交配后产生大量的虫卵。这些虫卵,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如遇到适合的温度再孵化出毛蚴,毛蚴碰上钉螺就钻入钉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系列成尾蚴,钉螺在有水环境中,释放出成千上万条尾蚴到水表面,这种水叫疫水。 3、感染血吸虫病的方式有哪几种?

抢割油菜、小麦、放牧、割草、扯泥蒿、打棕叶、游泳戏水、涉水、防汛抢险、捕鱼摸虾等。 4、什么是急性血吸虫病?有哪些主要特征?(略) 5、什么是慢性血吸虫病?(略)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血吸虫病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的时间里,互相提问,互相讨论,看看掌握得怎样,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1、晚期血吸虫病是怎样形成的?临床分为几型? 2、血吸虫病的危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防治血吸虫病的综合措施?哪些是重点措施? 综合措施:治病、灭螺、粪管、水管和个人防护。 其中重点是治病和灭螺。 三、自由说一说: 为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远离血吸虫病,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 四、小结: 同学样都谈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远离疫朋,无离血吸虫,向不懂的人多宣传血防知识。

《防治血吸虫病知识》教案

《防治血吸虫病知识》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防治血吸虫病常识》教案 目标要求: 1、掌握一些简单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2、懂得自我保护,如何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教时:两教时 教程:第一教时 一、引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在中支河、汉北河两周围,天天与水亲密接触,水里面却繁衍着一种对我们健康十分不利的血吸虫,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知识。 板书:防治血吸虫病常识 二、具体学习血防小常识 1、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是在人本血管内,每天要产生很多虫卵子和排出很多毒素,因而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们就把这种病叫做血吸虫病。 2、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分雌虫和雄虫,寄生在人或牲畜等动物体内,交配后产生大量的虫卵。这些虫卵,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如遇到适合的温度再孵化出毛蚴,毛蚴碰上钉螺就钻入钉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系列成尾蚴,钉螺在有水环境中,释放出成千上万条尾蚴到水表面,这种水叫疫水。 3、感染血吸虫病的方式有哪几种 抢割油菜、小麦、放牧、割草、扯泥蒿、打棕叶、游泳戏水、涉水、防汛抢险、捕鱼摸虾等。

4、什么是急性血吸虫病有哪些主要特征(略) 5、什么是慢性血吸虫病(略)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血吸虫病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的时间里,互相提问,互相讨论,看看掌握得怎样,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1、晚期血吸虫病是怎样形成的临床分为几型 2、血吸虫病的危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防治血吸虫病的综合措施哪些是重点措施 综合措施:治病、灭螺、粪管、水管和个人防护。 其中重点是治病和灭螺。 三、自由说一说: 为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远离血吸虫病,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 四、小结: 同学样都谈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远离疫朋,无离血吸虫,向不懂的人多宣传血防知识。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和处理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77—199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疫区专业机构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和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治。 2 诊断原则 根据疫水接触史,结合发热、腹泻、肝肿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等主要症状、体征及寄生虫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血象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 3 诊断标准 3.1 急性血吸虫病 3.1.1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3.1.2 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1.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详见附录A)。 3.1.4 环卵、血凝、酶标、胶乳等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1.1与3.1.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3。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1.4。 3.2 慢性血吸虫病 3.2.1 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 3.2.2 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3.2.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详见附录A)。 3.2.4 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或治疗3年以上的病人,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试验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未治或治后1年以上的病人血清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2.1与3.2.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2.4。 3.3 晚期血吸虫病 3.3.1 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 3.3.2 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或结肠肉芽肿表现。 3.3.3 粪检找到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详见附录A)。 3.3.4 血清学诊断阳性,标准参见3.2.4。 疑似病例:具备3.3.1与3.3.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3.3。

预防血吸虫病知识讲座

通知 各班级: 为进一步提高师生血防意识,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全面完成区教育局下达给学校血防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教育局提出的工作要求,我们继续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十个一”工作,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防止血吸虫病的自我保护意识,结合卫生防疫站的工作安排,我校再次针对性的开展本次的专题讲座,希望大家积极准备,认真组织好学生。 音响负责:祝林涛 学生组织:张涛 主讲人:张春华会 场及时间:学校四楼会议室2016.4.15 孙桥镇小学 2016.4.11

预防血吸虫病知识讲稿 主讲人:张春华 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生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报告,2003年1月至11月,全国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人1113例,其中中小学生为568名,占发病总人数的51%。主要原因是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基本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暑假期间在有钉螺分布的水域游泳戏水而感染。因此,在我校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同学们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是预防感染血吸虫病、保护同学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现在让同学们来了解一些血吸虫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肠炎、肝硬化,并导致腹泻、消瘦、贫血与营养障碍等疾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据国家卫生部疾控司官员透露:中国血吸虫病疫情近年来出现反复,钉螺扩散明显,新疫区不断增加,血防形势异常严峻。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受血吸虫威胁的人口已近亿。 二、急性血吸虫病的症状与体征 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3种。急性多发生于初次感染者,但少数慢性甚至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在感染后也可发生。接触疫水后1-2天内,有的人在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奇痒。 潜伏期:平均40天,多数在3周-2个月。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的突出症状。起特点是,病人体温午后开始逐渐升高,傍晚时达到高峰,至午夜大汗热退,热退后病人自我感觉良好。各种抗生素对血吸虫病发热均无效,而经抗血吸虫治疗后,发热可迅速消退。 病人绝大多数有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感染较重,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和腹水,而导致死亡。 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一是发病前数周有疫水接触史。急性血吸虫感染多发生于5-8月份,但在湖区,9、10月份因捕鱼捞虾而发生急性感染亦不少见。二是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畏寒、发热、多汗和肝脏肿大为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特征。常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腹胀及腹泻等。重症病人可出现腹水和肝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问卷测试题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问卷测试题(答案) 一、血防常识 1、在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主要是( c ) A、曼氏血吸虫 B、埃及血吸虫 C、日本血吸虫 D、间插血吸虫 2、传播血吸虫病的螺类是( b ) A、管螺 B、钉螺 C、菜螺 D、小黑螺和海狮螺 3、一般急性血吸虫感染的易感季节为( c) A、1月—2月 B、3月—4月 C、4月—10月 D、11月—1 2月 4、得血吸虫病是因为( c ) A、吃不干净的食物 B、接触病人 C、到有螺地带下水 D、不知道 5、得了血吸虫病后主要感觉是( b ) A、心跳加快 B、发烧、腹痛、腹泻 C、手脚病 D、不知道 6、急性血吸虫病平均潜伏期为( d ) A、7天 B、15天 C、20天 D、40天 7、治疗血吸虫病首选药物是( c ) A、酒石酸锑钾 B、左旋咪唑 C、吡喹酮 D、甲苯咪唑 8、目前最常用的灭螺药品是下列哪个?(c ) A、五氯酚钠 B、石灰粉 C、氯硝柳胺 D、漂白粉 9、最简单有效防止得血吸虫病的办法是( c ) A、不接触病人 B、不接触粪便 C、不接触疫水 10、人、畜得血吸虫病后,它的粪便是传播血吸虫病的主要来源( a ) A、是 B、不是的 C、不知道 二、卫生行为 11、你到不到有钉螺地带的水中淘米、洗澡、洗衣服、玩水( c ) A、偶尔去 B、经常去 C、不去 12、你在有钉螺的地带下水时,穿胶鞋、戴手套、涂药或穿防护衣吗?( a ) A、是 B、不是的 13.当你怀疑自己得了血吸虫病时,你会马上去看病吗?( a ) A、马上去 B、不想去 C、不知道怎么办 三、态度 14、当你怀疑得了血吸虫病,你愿意去检查、治疗吗?( a ) A、愿意 B、不愿意 15、你觉得血吸虫病是( a ) A、可以预防的 B、不可以预防的 16、你认为血吸虫病是( a ) A、能够消灭 B、无法消灭 C、无所谓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主讲:彭沿森 一、什么叫血吸虫? 凡是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脊椎动物指哺乳类如人类及哺乳动物(牛、羊、马、猪、犬、猫及鼠等)。血吸虫种类繁多,在已为人类认识的86种中,有19种与人类致病有关。其中有5种血吸虫,即日本、埃及、湄公、间插、曼氏血吸虫,致使人畜患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二、血吸虫病在哪里流行? 日本血吸虫致病严重,分布很广,包括日本、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根据发掘出土的西汉古尸解剖分析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我国就有日本血吸虫病(以下简称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和云南省,但在上述范围内并非普遍流行血吸虫病,各省有一定的县为血吸虫病流行区。 三、血吸虫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从西汉古尸发现的血吸虫感染者来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许多人惨遭血吸虫病的危害而丧生,有的村舍也因血吸虫病而被毁灭。患了血吸虫病的病人,早期可以不出现症状,或者可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乏力等症状,但是,一般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天长日久,重复感染,

逐渐形成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小孩患了血吸虫病则影响生长发育,长不高,智力低下,看起来就象小老头一样;妇女患了血吸虫病则月经不调,影响生育,并缺乏生活乐趣;如果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则腹腔里就会长腹水,肝脾肿大,表现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有的还会大呕血,真是吃得做不得,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和生活,靠劳动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血吸虫病的危害性就是影响生命、生产、生活、生长、生育之“五生”。 九、怎样防治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防治,首先是防,其次是治。防就是想办法预防血吸虫感染,防止人和牲畜得血吸虫病;治,就是治疗已经患血吸虫病的人或畜。 避免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人畜不要到有螺的河,堰,沟渠,池,塘等处洗衣物,中、小学生特别要注意不要到这些地方戏水、洗澡。如非得要到这些有螺环境去劳动生产,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穿胶靴、戴手套或在身上涂抹防蚴霜等等,避免皮肤与水接触。 积极消灭钉螺。消灭钉螺是预防血吸虫感染最根本的措施,没有钉螺,就不会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消灭钉螺,一是药物杀灭;二是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新沟,填有螺旧沟。 积极检查治疗血吸虫病。要知道自己是否患血吸虫病,应积极接受血吸虫病检查。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检查,成人在住家所在地接受防疫人员上门检查。目前,检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粪便沉孵检查、皮内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环卵试验等。经过检查确诊有血吸虫病后,无论自己有无症状或体征,均要及时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血吸虫病--人类的瘟疫 课题:血吸虫病--人类的瘟疫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血吸虫的大小和形状及其一生的变化。 2、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 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学难点: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 教学时间:一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以及有关血吸虫病的录象和资料。 学生:询问了解有关血吸虫病的知识。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几种有关寄生虫病的知识,谁能说说记得哪些?寄生虫病的特点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板书:血吸虫病。 问:这种病你听说过吗?从名称看,你们认为这种病会和人的哪部分有关系。 2、师介绍什么叫血吸虫病。 3、读课文,说说血吸虫是什么形状的,大概有多大(取出细线剪成长约1厘米左右的线头若干段,分发给学生传看。)

4、出示挂图,阅读课文,讨论: (1)了解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史以及血吸虫的生长发育中需要哪些生长条件? (2)血吸虫病的症状是怎样的? 5、过渡:血吸虫病不是一般的寄生虫,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既然血吸虫病危害这么大,我们怎样预防它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血吸虫的生活史,请大家说说怎样做可以破坏它的生存条件? 6、讨论: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如果得了血吸虫病该怎么办? 7、水灾地区政府都要安排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到灾区进行广泛的宣传示范,知道为什么吗? 8、小结: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大家都来预防和杜绝血吸虫病。 三、反馈检测 1、什么是寄生?什么是寄生虫?血吸虫的形状、大小? 2、简述血吸虫的生活史以及血吸虫病的症状。 3、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板书 血吸虫病--人类的瘟疫 生活史:卵(粪便)—毛蚴(水、钉螺)—尾蚴(水) 预防:管好水源,粪便消灭钉螺积极治疗不喝生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