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和免疫的练习题

传染病和免疫的练习题

传染病和免疫的练习题
传染病和免疫的练习题

传染病与免疫得练习题

1、2017年5月,世界上最大得猪肉生产商宣布,她们新组建了用于人体移植得猪器官生产链,专门为医疗提供猪得器官,由此来填补人类器官捐献得空缺,从免疫角度来瞧,被移植得器官属于()

A、病原体B、抗体C、抗原D、疫苗

2、2017年1月,中国自主研制得重组埃博拉疫苗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得突破.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A、从免疫得角度分析,给易感者注射得埃博拉疫苗就是抗原B、埃博拉病毒就是埃博拉出血热得传染源C、注射疫苗就是利用人体得第三道防线建立得非特异性免疫D、注射埃博拉疫苗还可以防治感染艾滋病3、分析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传染病传播过程中得( )

A、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染源

D、易感人群、传染源、易感人群

4、2015年12月,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女士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得药物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就是我国法定得乙类传染病,下列关于传染病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A、传染病就是由病原体引起得,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

B、传染病一般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C、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主要由吸血得动物传播

D、消灭蚊虫等吸血昆虫,属于控制传染源

5、艾滋病就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得传染病,这种病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得一般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那么艾滋病患者属于( )

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

6、70多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多年浴血奋战,最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违背《日内瓦公约》,在宁波上空喷洒携带鼠疫杆菌得跳蚤,造成大量平民死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得就是()

A、A鼠疫杆菌引起得传染病就是消化道传染病

B、B注射鼠疫疫苗得目得就是保护易感人群

C、良好得卫生习惯能降低鼠疫感染风险D、携带细菌得人或鼠就是传染源

7、“世界瘟疫”艾滋病(AIDS)就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得病毒性传染病。为了宣传艾滋病,让人们都了解艾滋病得相关知识,每年得12月1日被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下列各项行为中,不会传播艾滋病得就是()

A、静脉注射毒品B、不安全性行为C、输入来历不明得血液D、握手、拥抱、一起就餐

8、注射某种疫苗能使人体获得相应得免疫能力,疫苗相当于()

A、抗原B、抗体C、特异性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9、(2017?南充)人在被携带狂犬病病毒得动物咬伤后,应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时将携带狂犬病病毒得动物击毙并就地焚毁。以上过程体现了预防传染病流行得哪些措施( )

A、控制传染源与切断传播途径

B、保护易感人群与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与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与保护易感人群

10、海淀区)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得就是( )A、恶性肿瘤B、糖尿病C、流感D、白化病

11(2017?东营)我国自主研制得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在塞拉利昂启动Ⅱ期临床试验。接种这种疫苗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B、非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C、特异性免疫,控制传染源

D、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12、(2017?新疆)某同学在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其注射得乙肝疫苗与产生得免疫方式分别属于(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

13、(2017?通辽)症疾由侵入人体得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疟疾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死率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得青蒿素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疟原虫得发育,治疗疟疾效果显著,将疟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有关说法错误得就是()

A、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控制传染源B、消灭传染疟疾得蚊子属切断传播途径

C、疟原虫就是疟疾得传染源

D、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属保护易感人群

14、(2017?绥化)在计划免疫中,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能预防得疾病就是( )

A、百日咳B、白喉C、破伤风D、结核病

15、(2017?昆明)不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得就是( )A、握手B、性传播C、血液传播D、母婴传播16、(2017?营口)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与抗体关系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

A、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

B、当抗原侵入人体时,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特殊得蛋白质

C、一种抗体可针对多种抗原作用

D、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得能力

17、(2017?玉林)李大爷患了尿毒症,医生为她进行了肾脏移植,从免疫学得角度来瞧移植得器官相当于()

A、病原体

B、抗体C、抗原D、过敏原

19、(2017?丰都县)非洲国家安哥拉爆发黄热病疫情,该病由蚊子携带黄热病毒传播.蚊子与黄热病毒分别属于()

A、传染源、病原体

B、传播途径、传染源

C、病原体、传染源

D、传播途径、病原体

10、“问题疫苗”事例给人们带来恐慌,下面有关疫苗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健康得婴幼儿不需要进行预防接种

B、疫苗通常就是用失活或减毒得病原体制成得生物制品

C、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可预防百日咳、肺结核、破伤风三种疾病

D、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抗体,提高对各种传染病得抵抗力

21、专家指出,有痰还就是要“一吐为快”,但注意不要随地乱吐.不要随地吐痰主要就是为了预防( )

A、呼吸道传染病B、血液传染病C、体表传染病D、消化道传染病

22、寨卡病毒就是一种能通过蚊虫与母婴传播得病毒。寨卡病毒引起得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被寨卡病毒感染得病人属于()A、抗体B、传染源C、易感人群D、传播途径

23、人体免疫得功能不包括( )

A、产生具有免疫功能得淋巴细胞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得细胞

C、抵抗抗原得侵入,防止疾病得产生

D、监视、识别与清除体内产生得异常细胞

24、下列不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得就是( ) A、病原体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传染源

25、下列预防传染病得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得就是( )

A、隔离传染病患者B、实行计划免疫C、生吃瓜果要洗净D、发现传染病患者早报告

26、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得就是()

A、呼吸道黏膜上纤毛得清扫作用B、对刚出生得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患过麻疹得人一般不会再患麻疹

D、给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27、20世纪末上海人吃一种叫毛蚶得动物,导致甲肝在人群中大面积爆发,毛蚶起到得作用就是()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病原体

28、接触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得人能抵抗水痘病毒得侵袭得原因就是( )

A、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水痘病毒得抗原B、该人体已获得了非特异性免疫得能力

C、水痘病毒已不能再侵袭该人体

D、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水痘病毒得抗体

29、班某一位同学患了流感,则流感,流感病人,含流感病人飞沫得空气,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①病原体②传染源③传播途径④传染病⑤易感人群

A、①②③④

B、①⑤③④

C、④②③①

D、②⑤③①

30、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得特殊蛋白质及所属得免疫类型分别就是()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C、抗原,特异性免疫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31要积极宣传预防艾滋病得知识,关怀艾滋病患者,不歧视艾滋病病人.下列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得就是()

A、握手、共同进餐、蚊虫叮咬B、不安全性行为、输血、握手C、共用注射器、分娩、哺乳

D、共同进餐、蚊虫叮咬、分娩

32、为严重烧伤得患者移植她人得皮肤,移植得皮肤不易成活,从免疫得角度分析,移植得皮肤属()

A、抗原

B、疫苗C、抗体D、病原体

33、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违背日内瓦公约,在宁波上空喷洒携带鼠疫杆菌得跳蚤,造成大量平民死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得就是()

A、隔离患者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B、注射鼠疫疫苗目得就是保护易感人群

C、良好得卫生习惯能够减少鼠疫传播

D、携带细菌得人或鼠就是传染源

D、病原体从一代到另一代经过得生活环境

34、为了研究免疫得产生,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取生理状态相同得六只小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步骤二,甲组得小白鼠不做任何处理,取加热杀死得肺炎球菌注入乙组得小白鼠体内,过两周后再分别向甲、乙两组小鼠体内注入活得肺炎球菌。

步骤三,观察实验结果。甲组得小白鼠死亡,乙组得小白鼠存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______就是实验组, _________就是对照组。

(2)、在步骤一中,六只小白鼠得健康状况就是否要一样?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乙组实验中小白鼠产生了抵抗肺炎球菌得能力.这种免疫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将流感病毒注入乙组得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会不会得病?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得计划免疫,如接种卡介苗,相当于上述实验中得____________。

35、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得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得实验,实验得方法与过程如下: 第一次处理第二次处理

方法结果方法结果

甲组绵羊注射脱毒病菌没有患炭疽病注射强毒病菌没有患炭疽病

乙组绵羊不注射脱毒病菌没有患炭疽病注射强毒病菌患炭疽病

请分析回答:

(1)、甲组绵羊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就是因为_____________ .

(2)、乙组得绵羊在实验中得作用就是_____________ 。

(3)、为防治炭疽病在人群中流行,美国卫生部门加强了对邮件等物品得检疫,从预防传染病得角度分析,采取这一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

(1)、从免疫得角度瞧,脱毒病毒属于______ , 该物质进入甲绵羊体内后,刺激体内得细胞产生可以抵抗病原体得特殊蛋白质_____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__ .

(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得作用就是______________ 。

(3)、人类得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得________组.

(4)、人类生存得空间潜伏着大量得种类繁多得病原体,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人体首先调动_____ 免疫进行防御.它包括由________构成得第一道防线,以及体液中得杀菌与________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 (5)、恐怖分子通过邮件包裹等方式在美国散播炭疽菌,曾有众多收件者感染,此病按传播途径,属于___ 传染病.通过实验可知,人类可采取得方法来预防炭疽病.

35\自去年以来,我市出现了一种被命名为H7N9得新亚型禽流感病毒,使我市家禽养殖业受到较大影响,而且该病毒还能使致病、致死。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由于防控措施得力,目前已有效控制了H7N9型禽流感得蔓延,请据此回答:

(1)、H7N9型禽流感病毒结构简单,由_____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人与家禽得____内。当禽流感侵袭人体后,起抵御作用得第二道防线就是_________ 。

(2)、医疗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区域内疫情得蔓延,及时将患者隔离治疗属于_______ ;医护人员与病人接触均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与防护服属于____________ .

(3)、现有一批H1N1型禽流感疫苗,能否用该疫苗来预防H7N9型禽流感呢?请您就这个问题完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②健康小白鼠若干只,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_______________

③段时间后,分别给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得患H7N9型禽流感得活禽提取液,然后观察两组小白鼠得健康状况。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6、、2013年1月中旬,美国近十年来最严重得流感疫情已蔓延到了47个州,流感疫苗告急….某科学家为检验新研制得流感疫苗得效能,进行了下面得动物实验.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分组:将品种相同、大小一样得健康小白鼠40只,平均分为A、B两组.

②处理:

A组:不注射流感疫苗,20天后注射流感病毒;

B组:___________ ,20天后注射流感病毒;

(2)、结果预测:若B组比A组发病率________ ,则说明该流感疫苗具有免疫效能。

(3)、回答问题:

①上述实验中,为了避免实验得偶然性,减少误差,该实验还要进行______实验.为了测定该疫苗得最有效浓度,

对实验得改进可采用增加实验组数得方法,再观察接种______ 疫苗,观察小白鼠患病得情况.

②接种得疫苗,从免疫角度瞧,疫苗属于_______ (填“抗原"或“抗体”);

④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就是预防传染病流行三个措施中得______________ 。

36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被命名为H7N9得新丫型禽流病毒,使我国家禽养殖业受到较大得影响,而且该病毒还能使人致病,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已有效控制了H7N9型禽流感得蔓延,据此回答:

(1)、某地为预防禽流感疫情得蔓延,将疫区周围3公里得家禽全部捕杀,这属于预防传染病得哪种措施?. (2)、现有一批H1N1型禽流感疫苗,能否用该疫苗来预防H7N9型禽流感呢?请您就这个问题完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取健康小白鼠若干只,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给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得患H7N9型禽流感得活禽提取液,然后观察两组小白鼠得健康状况. 预测结果:甲组小白鼠患病,乙组小白鼠患病.

(3)、目前,H7N9型禽流感疫苗已研制成功.对志愿者进行接种试验,从免疫学得角度瞧,接种得疫苗属于;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抵抗该病毒得特殊蛋白质,从而将该病毒清除,这就是人体得第道防线,属于免疫。37、在我们生活得环境中,存在着细菌等大量得病原体,我们能够健康地生活,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得皮肤具有屏障作用,植物果实得果皮同样也具有屏障作用,下面为某探究活动小组得同学利用西红柿进行得模拟探究活动.

实验用品:洁净塑料袋4个、果皮完整、大小相同得新鲜西红柿4个、等量得西红柿腐烂物2份

探究过程:将4个西红柿洗净、擦干,处理方法如表所示,放入塑料袋中密封,均放置在25℃得环境中,四天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编号处理方法实验结果

1号果皮完整,不与腐烂物接触不腐烂

2号果皮完整,与腐烂物接触不腐烂

3号果皮划破,不与腐烂物接触轻度腐烂

4号果皮划破,与腐烂物接触?

请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西红柿在本探究实验中起得就是__________-作用;

(2)、请您预测4号西红柿得实验结果为;(填“不腐烂”、“轻度腐烂”或“严重腐烂”)

(3)、在免疫学上,人体皮肤得这种屏障作用属于_________ 免疫;

(4)、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促使其产生抵抗该病原体得__________ ,从而参与病原体得清除;(5)、某人不慎被一只疯狗咬伤,患上了狂犬病,从传染病流行得基本环节分析,该患者属于_____________ 。有人作了如下得实验:

A实验:取活得禽流感病毒注射在一只鸡得体内,不久,此鸡死亡.

B实验:取灭活得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另一只鸡得体内,经过几周后,让此鸡得体内产生抗体,然后,再取活得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它得体内,结果它存活下来。

据上述实验回答:

(1)、B实验中说明鸡产生了抵抗禽流感病毒得___________, 鸡产生得这种免疫就是___________ 免疫. (2)、将另一种病毒注射经过B实验处理得鸡体内,鸡就是否存活?为什么?__________ .

(3)、人类得计划免疫,相当于上述实验中得_______(填A实验或B实验).

(4)、A实验中得鸡在实验中得作用就是_______ .

(5)、带病毒得鸡对健康得人来说就是______ ,健康人群可称为______,病鸡焚烧或深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得____________

38、近年来,H7N9流感已经成为一种家喻户晓得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得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一般发现疫情后,对应地市会立即对其范围内得活禽交易场所实行休市,休市期间严禁活禽流入,并对交易场所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1)、发现H7N9流感后对活禽交易场所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得__________ 。

(2)、预防传染病最有效得方法就是__________。

(3)、目前科学家正在积极研制H7N9流感疫苗,疫苗研发成功将对该病起到预防作用,因为疫苗进入人体后,能作为_______, 刺激人体产生相应得_____, 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 免疫。

(4)、人体本身就有与生俱来得免疫力,体液内得杀菌物质与构成了人体得第___道防线.

(5)、艾滋病就是除H7N9流感外另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得传染病,那么艾滋病与流感得主要区别就是_______。

39、资料一:青蒿素从黄花蒿中提取。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与双氢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资料二:疟疾就是经蚊叮咬感染疟原虫所引起得。

资料三:黄花蒿,与菊同科,能开花,会结果.

(1)、疟疾就是经蚊叮咬感染疟原虫所引起得一种_______, 能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疟原虫就是引起这种疾病得_____。

(2)、蚊子得体表有坚韧得_______ ,能防止水分蒸发.

(3)、疟原虫与草履虫都有成形得细胞核,属于______ 生物。

(4)、疟疾得症状之一就是贫血,原因就是疟原虫直接破坏了人体得血细胞中得__________。

40小明放学回家,路过某居民小院时不慎被一只突然窜出得猫抓伤了手。请结合下列图示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小明被猫抓时,手立即缩回,此反射活动完成得途径就是__________(用图中得序号与箭头表示). (2)、小明在完成缩手反射得同时,神经冲动还沿着图中____(填序号)传达到______产生痛觉. (3)、在以后得几天里,每当经过这家小院,小明得心跳与呼吸都会不由自主得加快,这属于____ 反射;听到有人说到“猫"也会紧张,这就是由于人类特有得______ 中枢参与得结果.

(4)、小明被抓伤后,家人立即将其带到医院注射了狂犬疫苗,这种预防传染病得措施属于_________ ,注射得疫苗属于________ ,产生得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_ 。

41、埃博拉疫情就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得,具有高度得传染性.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以来,已造成多数人感染与死亡…目前,有些国家已研制出埃博拉疫苗.为检验疫苗得效能,科学家用8只健康得恒河猴平均分为A,B两组进行了动物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补充完善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3

(1)、上述实验过程中:①②依次应填写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设置A组恒河猴得作用就是______________。

(3)、B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之所以存活下来,就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得_____ ,这种免疫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为了控制埃博拉疫情得扩散,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有:①经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双手得清洁;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能力;③对有出血症状得可疑病人隔离观察;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得纸巾应妥善弃置等。

上述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得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42\流行性腮腺炎就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症状为腮腺肿胀、疼痛,伴发热。一旦确诊,须隔离治疗,请回答:

(1)、腮腺炎病毒得结构简单,由______ 外壳与内部得遗传物质组成,_____ (填“能”或“不能”)通过细胞分裂得方式进行繁殖.

(2)、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得__________.

(3)、易感人群注射腮腺炎疫苗后,可获得对该病得免疫力,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_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4)、像流行性腮腺炎这一类由病毒引起得传染病,不能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原因就是抗生素能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得_____________,对病毒却不起作用.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春节刚过,一股弥漫着禽流感得信息扑面而来,据权威机构发布:1月份全国感染H7N9得人数达到192人,79人死亡.5月19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也确认一例H7N9禽流感病例.H7N9禽流感就是通过接触禽类而导致人感染,因此,禽流感成为蛋鸡养殖业得克星,养鸡市场迎来一片哀嚎。对于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提出以下建议:①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②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③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污浊得场所,特别避免去有活禽交易得市场;④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等。

(1)、H7N9禽流感病毒就是引起该传染病得_______ , 其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与内部得_______ 组成。(2)、上述专家提出得建议中,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得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接种疫苗后,可刺激人体得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得抵抗力。从免疫得角度瞧__________,这属于人体得第_____ 道防线.

(4)、某H7N9禽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原因就是______-—.

(5)、某同学为预防H7N9禽流感自行购买了板蓝根冲剂,其包装袋上印有“OTC”字样.这种药属于_____药44、2009年4月份,一场突如其来得流感疫情开始在墨西哥发生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许多国家,经专家研究确定这次流感就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得。卫生部要求,有效防控甲型流感,务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传播途径划分,甲型H1N1流感属于_____ 传染病。传染病具有___________等特点。

(2)、病毒就是一类特殊得生物,它得结构特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正积极开发与研制该病毒得疫苗,研制成功后接种到人体内,能够使人体产生抵抗H1N1病毒得___ , 从而使人体产生对甲型H1N1流感得免疫力.

(4)、4月30日,一名来华得墨西哥公民在香港被确诊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就是我国发现得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方对该旅客采取了必要得医学隔离措施。从预防传染病得措施瞧,这属于____________ 。

(5)、专家建议“尽量少到拥挤得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得机会。”从预防传染病得措施瞧,这属于_________.

(6)、注射干扰素可以提高人体得免疫力,增强人体对H1N1等病毒等病原体得抵抗能力.据此可以判断,干扰素对病毒得抑制作用属于_________ 免疫.

免疫

1、2017年5月,世界上最大得猪肉生产商宣布,她们新组建了用于人体移植得猪器官生产链,专门为医疗提供猪得器官,由此来填补人类器官捐献得空缺,从免疫角度来瞧,被移植得器官属于()

A、病原体

B、抗体C、抗原D、疫苗

2、2017年1月,中国自主研制得重组埃博拉疫苗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得突破。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从免疫得角度分析,给易感者注射得埃博拉疫苗就是抗原B、埃博拉病毒就是埃博拉出血热得传染源C、注射疫苗就是利用人体得第三道防线建立得非特异性免疫D、注射埃博拉疫苗还可以防治感染艾滋病

3、注射某种疫苗能使人体获得相应得免疫能力,疫苗相当于()

A、抗原

B、抗体

C、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4、(2017?新疆)某同学在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其注射得乙肝疫苗与产生得免疫方式分别属于()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

5、(2017?营口)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与抗体关系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A、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B、当抗原侵入人体时,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特殊得蛋白质C、一种抗体可针对多种抗原作用D、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得能力

7、(2017?玉林)李大爷患了尿毒症,医生为她进行了肾脏移植,从免疫学得角度来瞧移植得器官相当于()

A、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过敏原

8、“问题疫苗”事例给人们带来恐慌,下面有关疫苗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健康得婴幼儿不需要进行预防接种B、疫苗通常就是用失活或减毒得病原体制成得生物制品

C、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可预防百日咳、肺结核、破伤风三种疾病

D、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抗体,提高对各种传染病得抵抗力

9、人体免疫得功能不包括( )

A、产生具有免疫功能得淋巴细胞

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得细胞

C、抵抗抗原得侵入,防止疾病得产生D、监视、识别与清除体内产生得异常细胞

10、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得就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纤毛得清扫作用B、对刚出生得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患过麻疹得人一般不会再患麻疹

D、给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11、接触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得人能抵抗水痘病毒得侵袭得原因就是()

A、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水痘病毒得抗原

B、该人体已获得了非特异性免疫得能力

C、水痘病毒已不能再侵袭该人体

D、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水痘病毒得抗体

12、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得特殊蛋白质及所属得免疫类型分别就是()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13、为严重烧伤得患者移植她人得皮肤,移植得皮肤不易成活,从免疫得角度分析,移植得皮肤属()

A、抗原

B、疫苗

C、抗体

D、病原体

14、注射青霉素之前,都要先用少量得青霉素做皮试,如果注射处有较大红肿现象,该患者则不能注射青霉素。由此可知,对这个患者来说,青霉素就是()A、抗体B、抗原C、病原体D、失效药物

15、下列各项属于特异性免疫得就是()

A、唾液中得溶菌酶溶解病菌B、呼吸道黏膜上得纤毛清扫异物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D、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16、当人体免疫功能过强就是,会引起()A、感冒B、过敏反应C、发烧D、艾滋病

17、“山东问题疫苗"事例给人们带来恐慌,下面有关疫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健康得婴幼儿不需要进行预防接种B、疫苗通常就是用失活或减毒得病原体制成得生物制品

C、接种百白破疫苗,可预防百日咳、肺结核、破伤风三种疾病

D、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抗体,提高对各种传染病得抵抗力

18、能产生抗体得细胞就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

20、下列与人得免疫有关得叙述中,错误得就是( )

A、人体不就是所有得免疫都就是生来就有得B、患过天花得人不会再得天花,这就是一种异性免疫

C、人工计划免疫即预防接种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有得人对某些食物与药物过敏,这就是人体免疫系统抵抗原侵入得功能过强引起得

21下列关于病原体、抗原与传染病得相关叙述,正确得就是()

A、由病原体引起得疾病都属于传染病

B、抗原就是指引起传染病得病原体

C、抗原就就是病原体,病原体都就是抗原D、引起人体产生抗体得物质都就是抗原

22、人患急性炎症时,会出现白细胞数目增多,这种现象从免疫角度瞧,属于()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自然免疫

D、人工免疫

23、在正常情况下,人能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这就是因为免疫系统具有()

A、免疫监视功能

B、自身稳定功能

C、抵抗抗原功能

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4、人体有时会对某些药物与食物等发生过敏反应,证明人体得()

A、清除功能异常

B、排斥功能不足C、免疫功能过强D、识别功能异常

25、、抗体发生作用得特点就是()

A、一种抗体可抵抗多种抗原

B、一种抗体可由多种抗原刺激产生

C、抗体随抗原得出现而出现,随抗原得消失而消失

D、抗原消失后,抗体仍然存在于人体内

26、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得就是()

A、杀菌物质与免疫器官B、吞噬细胞与杀菌物质C、皮肤与黏膜D、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

27、得过麻疹得人以后不再得麻疹,就是因为体内存留有()

A、抗原

B、吞噬细胞

C、溶菌酶

D、抗体

28、人体得特异性免疫不同于非特异性免疫得特点就是( )

A、特异性免疫就是每个人生来就有得

B、特异性免疫不就是针对某一类病原体

C、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

D、特异性免疫主要就是产生抗体对付病原体

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教学目标: 1.认识传染病,掌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2.学会预防传染病,了解免疫计划; 3.识记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4.了解免疫的过程,掌握免疫的功能; 5.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 难点: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艾滋病。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课时设置: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我们要正确认识传染病,学会预防传染病,了解我们人体的免疫对我们自身的影响。 一、什么是传染病 1.图片展示:近视眼与结膜炎 近视眼是眼球变化引起的视觉成像模糊,不会传染;结膜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结膜组织炎症,会传染。 2定义:像病毒性结膜炎这样,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3疑问:真菌是病原体吗? 解答:医学上把真菌引起的称之为感染性疾病,部分真菌感染的疾病是会传染的,如脚气。2.图片展示: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蛔虫 设问:分别属于哪种病原体,能引起什么传染性疾病? 参考:结核杆菌引起各种类型的结核病,如肺结核,肠结核等;艾滋病病毒引起艾滋病;蛔虫和蛔虫卵会引起蛔虫病。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过渡:传染病的传播称之为传染病流行,那么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是怎样的呢? 1.组合图片展示:流感的传播组合图片展示:甲肝的传播 设问: ①患流感的病人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要用手帕捂住口鼻。 (参考:流感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很多的流感病毒,散入空气中,当周围的人吸入这种含有流感病毒的空气则可能被传染上流感,用手帕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把流感传染给别人。) ②甲肝患者的碗筷与家人的分开。 (参考:目的是将甲肝患者留在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隔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

传染病免疫测试题

初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测试题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评价等级:______ 一、选择题: 1、既是传染病传染源又是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是() A、患乙型肝炎的人 B、体内带疟原虫的文字 C、消化道传染病人用的水杯 D、家里的狗和猫 2、某健康人感染了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以后,该病人可称为() A、易感人群 B、传播途径 C传染源 D、体质较差的人 3、一切人员入境时都要进行检疫,其目的是() A、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计划免疫 4、某地曾一度流行丙型肝炎,经查实,是由于输入不洁净的血液所致,这些不洁净的血液属于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病原体 D、寄生物 5、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隔离,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 B、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C、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抵抗能力 D、对患者早诊断,早治疗 6、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医生立即采取了下列措施,这些措施中属于 控制传染源的一项是() A、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 B、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 C、对病人的用具进行消毒 D给附近居民进行预防注射 7、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停止进口一切血液制品,这是为了() A、消灭传染源 B、消灭病原体 C、控制易感人群 D、切断传播途径 8、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抓住主要环节。对麻 疹和脊髓灰质炎预防的重点是() A、切断传播途径 B、保护易感人群 C、控制传染源 D、A和C 9、20XX年上半年发生在一些国家的高治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人禽共患的传染病,危害极大。 为控制其流行性,在发现禽流感的地区处死所有家禽,这一措施属于() A、消灭病原体 B、保护易感者 C、控制传染源 D、切断传播途径 10、以下方式中不可能引起艾滋病传染的是() A、握手 B、输血 C、毒品注射 D、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 11引起下列传染病的病原体,错误的是() A、艾滋病,HIV B、SARS,“非典”病毒 C、禽流感,鸡、鸭等家禽 D、淋病,林球菌 12、人体保卫自身的第三道防线是() 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B、皮肤和黏膜 C、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D、胸腺、脾脏和淋巴结 13、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吞噬细胞的作用 B、溶菌霉的作用 C、皮肤的保护作用 D、打预防针预防疾病 14、与其他几项免疫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泪液、唾液中溶菌霉的杀菌作用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15、人体的各种消化液中既有免疫作用又有消化作用的是() A 、胰液 B、胆汁 C、、唾液 D、肠液 16、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 B、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C、它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有长有短 D、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所有病原体 17、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婴儿从母体内获得抗体 B、甲肝患者愈后不再感染该病 C、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泪液和唾液中溶菌霉的杀菌作用 18、麻疹病毒对人体来说是()①抗原②抗体③传染源④病原体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9、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一般是一种() A、天然抗原 B、经处理的抗体 C、天然抗体 D、经处理的抗原 20、下列对免疫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是生来就有的 B、人体对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免疫力 C、免疫是后天得到的 D、计划免疫是获得免疫力的唯一一种途径 21、下列哪种情况不是免疫?() A、不能给A型血的人输入B型血 B、注射抗生素消灭病原体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除异物 D、移植眼球不能成功 22、当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异常细胞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使人() A、患流行性传染病 B、患某种遗传病 C、发生肿瘤 D、以上都有可能 23、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A、患过腮腺炎的人以后不再患腮腺炎 B、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C、给肠炎患者注射青霉素 D、给山区人民供应碘盐预防甲状腺肿 24、药物过敏属于() A、抵抗抗原入侵的功能过高 B、识别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的功能异常 C、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异常 D、A和C两项 25、被移植入体内的他人器官相当于() A、抗体 B、抗原 C、计划免疫 D、特异性免疫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6、人体某部位出现炎症时,白细胞增多,这种现象在免疫类型上属于_________免疫,在免疫

中考生物真题大全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

中考生物真题大全人类的 传染病和免疫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010生物中考试题汇编三十六——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 一、选择题 1.(2010十堰)75.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A .巨人症 B 。心脏病 C 。蛔虫病 D 。近视眼 答案:C 2.(2010十堰)98.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有抵抗力,这是因为他(她)的体 内有抵抗天花病毒的 A .传染源 B 。病原件 C 。抗原 D.抗体 答案:D 3.(2010济南)15.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 B.病死的动物要深埋 C.按时做好预防接种 D.生吃瓜果要洗净 答案:C 4.(2010济南)21.我国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比如通过接 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 A.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C .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D.接种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 答案:A 5.(2010盐城)24.大灾之后要防大疫。玉树地震后,防化部队在灾区喷洒了 大量消毒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应属于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预防接种 答案:B 6.(2010烟台)13.在甲型HIN1流感爆发期间,同学们都分期分批免费注射了 甲流疫苗,注射的药物和 预防措施分别是 A.抗体控制传染源 B .抗体保护易感者 C .抗原控制传染源 D .抗原保护易感者 答案:D 7.(2010保定)8.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 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蓣舫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是 A .自然免疫 B .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 .计 划免疫 答案:D 8.(2010莱芜)5.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其病原体是结核杆菌,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和吞噬的过程。 此过程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肺结核B.贫血C.麻疹D.结膜炎 2.预防传染病传播的宣传图画中,下列哪一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生物媒介传播属于()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前三项都是 4.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 A.皮肤和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C.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D.胸腺、淋巴结和脾脏 5.在下列与艾滋病患者接触的方式中,能被感染艾滋病的是 A.握手B.拥抱C.输患者的血D.共同进餐6.由病原体引起的并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下列各组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A.肺结核与乙肝B.近视眼与色盲C.坏血病与肿瘤D.高血压与贫血7.下列疾病中属于遗传病的是 A.艾滋病 B.感冒病 C.白血病 D.色盲病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传染病传播和流行基本环节的是()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病原体 D.易感人群 9.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寄生虫 10.以下列方式与艾滋病患者接触,不会导致感染艾滋病毒的是 A.握手 B.共用注射器 C.不安全性行为 D.婴儿哺乳 11.下列不属于 ...传染病的是 A.糖尿病 B.狂犬病 C.肺结核 D.蛔虫病 12.下列有关蛔虫和蛔虫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蛔虫属于线形动物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适于寄生生活 C.蛔虫病是遗传病 D.饭前便后洗手可预防蛔虫病 13.疟疾由侵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疟疾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死率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疟原虫的发育,治疗疟疾效果显著,将疟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疟原虫是传染病疟疾的传染源 B.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C.消灭传播疟疾的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疟疾属于寄生虫性传染病新课标第一网 14.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皮肤的完整和卫生,因为皮肤是保卫人体的()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D.特异性免疫15.下列选项中,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和粘膜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 C.淋巴结D.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16.幽门螺旋杆菌能损伤胃赫膜造成胃炎和胃溃疡,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播给健康人,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幽门螺旋杆菌与酵母菌都属于细菌 B.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炎不是传染病 C.聚餐使用“公筷”可以防止传染幽门螺旋杆菌 D.抗生素对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没有效果 17.“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我校有部分班级的少量学生一旦患了“水痘”,学校要求立即开窗通风,并用消毒液消毒,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其作用是()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消灭传染源 18.我国已经研制出的H7N9禽流感疫苗,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疫苗和这种免疫方式属于()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19.下列关于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成虫在人体内交配、产卵 B.幼虫在纹沼螺体内繁殖,并进一步发育 C.虫卵在水中孵化成幼虫 D.幼虫从体内逸出,钻入人体发育成成虫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地方措施。 ②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③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能力目标: 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并说出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②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②了解自己接种疫苗情况,体会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关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②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③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难点: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②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过程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 引入 (二) 新知探究

1、学生阅读教材P68,观察图VIII-1思考问题: ①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传染病的特点。 ②举例说明什么是病原体? ③分析图VIII-1中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在了解传染病特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传染病在满足什么条件(即环节)下就可流行起来呢?https://www.doczj.com/doc/ed10737786.html, 2 学生阅读课本P69资料分析和P70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①小组讨论完成P70的讨论题。 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③举例说明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如何预防?怎样与艾滋病患者相处? 学生交流展示,老师点拨: ①、区分病原体与传染源 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既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那么我们如何预防传染病达到健康的目的呢? 3、学生阅读P71第二自然段,了解三种预防措施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观察图VIIII-3,说出这些措施分别属于哪一方面?学生小组讨论后展示。 师强调点拨:控制切断保护三个动词,通过6幅图片理解。指出要根据针对对象来确定是哪一措施。 (三)教师小结: (三)当堂达标: 学案P100达标测试题1、3、5、6、7、9 (四)作业布置: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

第五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复习学案 学习任务(一)传染病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2-45,完成下列知识点后,小组内核对并提出疑问,准备回答问题) 1、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和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2、传染病 (1) 定义:由引起的,能在人与之间或人与之间传播的疾病。 (2) 特点:性和性。 (3) 流行的三个环节:、 和。 (4) 预防措施:、 和三条。 (5) 人类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走近生活: 1、近一段时间,我市部分小学发生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为有效防止腮腺炎的暴发和流行,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2、禽流感期间,将在发现禽流感区域的家禽要全部杀死焚烧深埋,目的是什么? 反馈检测(一) 1、下列疾病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沙眼 B、流感 C、佝偻病 D、细菌性痢疾 2、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A、痢疾杆菌 B、艾滋病病毒 C、蛔虫卵 D、苍蝇和蚊子

3、要及时终止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切断传染病流行的() A、任何一个环节 B、传播途径 C、任何两个环节 D、全部三个环节 4、将下列①至⑨项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用代号填写在下表中的有关项目内。 ①隔离传染病患者②易感者不接触传染源③加强体育锻炼④给病人打针吃药⑤进行预防接种⑥消毒病人用过的器具和住过的房间⑦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⑧及时处理患传染病的动物⑨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5、某家庭中,哥哥患了病毒性肝炎,并且传给了弟弟,请分析: (1)导致哥哥、弟弟患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传染源是________,弟弟很快患上此病,说明他是_________ 。患病后是_________。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传染病和免疫教学设计 池上镇中心学校刘延香 一、课标分析 从课标中可读出以下主要内容: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地方措施。 ②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③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能力目标: 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并说出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②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建立正确的传染病预防观。 ②了解自己接种疫苗情况,体会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关心。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学习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所以本章教材的学习是对后面学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做了一很好的只是铺垫,让学生真正做到健康的生活。

三、本章教材内容分析 1.本章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传染病及其预防免疫与计划免疫 2.重点: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②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③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3.难点: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②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四、学情分析: 传染病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较多,但初中生了解的较少,价值这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而且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习惯死记硬背。不会灵活的运用到具体事例中。所以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利用学生身边熟知的传染病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升新的认知水平。 五、教材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⑴从生活引入 ⑵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丰富的图片代替文字说明有助于形成概念。 ⑶小组合作 ⑷学生展示 ⑸精讲点拨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五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练习题(无答案)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A. 狂犬病 B. 巨人症 C. 心脏病 D. 白化病 2. 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这是因为疫苗() A. 能直接杀灭病原体 B. 能促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C. 本身是抗体,能特异性吞噬抗原 D. 是一种抗生素,注射后能增强抵抗力 3.下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出的部分法定类型传染病。叙述正确的是() A. 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通过血液进行传播 B. 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是流感病毒 C. 注射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注射的疫苗属抗体 D. “防疫人员穿着隔离服”属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4.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 A. 抗原 B. 抗体 C. 疫苗 D. 溶菌酶 5.在接触被“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患者时,医护人员需穿着防护装备,这一措施属于() A. 保护易感人群 B. 控制传染源 C. 切断传播途径 D. 清除病原体 6.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皮肤的保护作用 B. 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C. 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D.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7.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 A. 艾滋病患者 B. 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 C. 吸食和静脉注射毒品的人 D. 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8.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 A. 锻炼身体 B. 计划免疫 C. 控制传染源 D. 讲究个人卫生 9.下列各项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唾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 B.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C.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D.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综合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2015·梅州)下列各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A) A.病毒性结膜炎、蛔虫病、乙型肝炎 B.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糖尿病 C.癌症、手足口病、艾滋病 D.小儿麻痹症、高血压、破伤风 2.禽流感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下列有关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该病毒属于噬菌体 B.病毒有成形的细胞核 C.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 D.病毒能够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3.属于病毒性传染病的是( B) A.细菌性痢疾B.流行性乙型脑炎 C.肺结核D.血吸虫病 4.传染病与其他疾病不同的特点是( C) A.潜伏期长,不易诊断 B.起病急,痊愈快 C.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D.潜伏期短,对身体损伤大 5.大灾之后要防大疫。芦山地震后,卫生防疫人员在灾区喷洒了大量消毒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应属于( B)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预防接种 6.某医院接收一位“SARS”病人后,及时隔离并立即治疗,这一过程属于( A)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三者都是 7.下列既是传染病的传染源,又是传播途径的是( C) A.患病毒性肝炎的病人 B.结膜炎病人用过的毛巾 C.患狂犬病的狗 D.艾滋病人用过的杯子 8.(2015·东营)图中的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防线,其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 C)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对右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吸血昆虫)传播、接触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如传染病流行期,在教室喷洒消毒液。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练习题汇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和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病人是传染源B.艾滋病可通过血液、精液、唾液、乳汗等体液传播C.HIV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D.HIV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2015年,寨卡病毒感染在南美洲暴发并在全球蔓延.该病毒是由蚊子传播的.母亲感染了寨卡病毒可致胎儿小头畸形.以下有关寨卡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寨卡病毒结构简单,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寨卡病毒属于传染源 C.侵入人体细胞的寨卡病毒在免疫中属于抗体 D.消灭蚊子可以切断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 3.人类的下列行为中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A.B.C.D. 4.疟疾由浸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疟疾传播速度块、范围广、致死率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疟原虫的发育,治疗疟疾效果显著,将疟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疟原虫是澶染病疟疾的传染源B.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控制传染源C.消灭传染疟疾的蚊子属切断传播途径D.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属保护易感人群 5.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但我们不能因此歧视艾滋病患者.红丝带行动告诉我们,下列与艾滋病患者的哪些接触行为不会被感染() ①交谈②共餐③握手④共用注射器⑤拥抱⑥被蚊子叮咬⑦一起学习⑧性接触.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⑥⑦6.最近,部分国家出现了一种新型传染病﹣中东呼吸综合征.下列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A.建议广大民众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B.许多科研机构积极行动,努力研制对该病的疫苗 C.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检查、治疗 D.对医院、火车站、机场等重点区域进行严格消毒 7.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D.探究病毒结构 8.我市某校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工作四十年”的健身倡议,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其作用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促进抗体产生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复习与自测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复习与自测 一、复习目标: 1、说明传染病的病原体、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3、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4、免疫的概念及类型 5、人体中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作用 6、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7、免疫的功能和计划免疫 二、知识整合: 三、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既是传染病的传染源,又是其传播途径的是( ) A 患乙型肝炎的人 B 家里健康的猫、狗 C 乙肝病人用过的杯子 D 带有疟原虫的蚊子 2、下列分泌物中,具有免疫作用的是( ) A 泪液 B 胰液 C 胆汁 D 激素 传染病 传染源:能散播 的 或 。 传播途径:指 由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以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 缺乏 而易感染该病的人。 流行的基本环节 控制传染源:如: 切断传播途径:如: 保护易感人群:如 预防措施 定义:由 引起,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具有 性和 性。 免疫 人体的三道防线 免疫 免疫 第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组成: 和 功能: 第二道防线 组成: 和 功能: 组成: 和 功能: 免疫的功能 抵抗 侵入,防止疾病产生 清除体内 、 和损伤的细胞 监视、 和清除体内产生的 细胞,(如 ) 计划免疫 疫苗:杀死或减毒的 制成的生物制品。 定义: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 目的。 意义: 。 传 染 病 和 免 疫

3、免疫的功能不包括() A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B受伤后的组织修复C清除体内衰老细胞 D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4、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可有效避免因输液而引起的疾病的传播该项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三项都对 5、皮肤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这主要是因为病人()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6、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 7、抗体发生作用的特点是() A抗原消失后,抗体仍然存在人体内 B一种抗体是由多种抗原刺激产生的 C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D一种抗体可抵抗多种抗原 8、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确定每年8月1日-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目的是让全社会理解母乳喂养的价值和意义,使更多的婴儿能得到母乳喂养,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提倡母乳喂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婴儿喜欢喝母乳 B母乳喂养简单、方便 C母乳喂养可以少花钱 D母乳营养丰富,并含抗病物质 9、自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拉响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的警报,并且已有全球发展趋势。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人们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措施,下列哪项不是属于切断“甲型H1N1流感”传播途径的措施() A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B室内经常雾化消毒 C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戴口罩D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10、对艾滋病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死亡率非常高 B是由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 C可通过蚊虫叮咬而被传染 D可通过毒品注射、性滥交传染 11、免疫是人体的基本功能。下列现象属于免疫的是() A扁桃体发炎 B胃肠蠕动 C跑步喘气 D天热时皮肤出汗 12、国家商务部规定,从2007年7月1日起,不得销售散装冷冻水饺、汤圆等速冻食品。速冻面M食品必须真空包装该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控制病原体 13、自2002年6月1日起,我国正式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围,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肝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B接种乙肝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 C乙肝疫苗对儿童来说属于抗体D接种乙肝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14、2004年初禽流感曾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疫区病禽采取深埋或焚烧措施。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这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计划免疫 15、我国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比如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C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D接种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 16、在进行传染病基本情况的相关调查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通过书刊、报纸、互联网等收集资料B与甲流患者进行面对面交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地方措施。 ②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③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能力目标: 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并说出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②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②了解自己接种疫苗情况,体会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关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②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③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难点: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②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过程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 引入 (二) 新知探究 1、学生阅读教材P68,观察图VIII-1思考问题: ①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传染病的特点。 ②举例说明什么是病原体? ③分析图VIII-1中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在了解传染病特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传染病在满足什么条件(即环节)下就可流行起来呢? 2 学生阅读课本P69资料分析和P70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①小组讨论完成P70的讨论题。 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③举例说明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如何预防?怎样与艾滋病患者相处? 学生交流展示,老师点拨: ①、区分“病原体”与“传染源” 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既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那么我们如何预防传染病达到健康的目的呢? 3、学生阅读P71第二自然段,了解三种预防措施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观察图VIIII-3,说出这些措施分别属于哪一方面?学生小组讨论后展示。 师强调点拨:控制切断保护三个动词,通过6幅图片理解。指出要根据针对对象来确定是哪一措施。 (三)教师小结: (三)当堂达标: 学案P100达标测试题1、3、5、6、7、9 (四)作业布置: 互动训练P56第一题 P58第九题及调查当地的传染病。

2016年年中考生物试题汇编: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含答案)

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 一、选择题 1.(菏泽)9.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体液的杀菌作用 B.吞噬细胞的乔噬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答案:D 2.(菏泽)10.日本大地震后,防化部队在灾区喷洒了大量消毒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应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预防接种 答案:B 3.(杭州)4.白化病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它是由于细胞内缺乏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造成的。针对由化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白化病患者细胞内具有白化病基因 B.研制白化病疫苗,是预防白化病的有效办法 C.隔离白化病患者防止白化病在人群中传播 D.口服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能治疗白化病 答案:A 4.(杭州)8.右图反映了人体内的某种生命活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细胞吸水 B.免疫反应 C.受精过程 D.反射活动 答案:B 5.(义乌)17. 近期欧洲一些国家爆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一种细菌)感染疫情,导致部分感染者中毒甚至死亡。该疾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途径A.该疾病是一种遗传病 B.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传染源 C.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D.对被污染的食物进行有效处理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 答案:D 6.(衢州)10.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病人大多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的症状为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对患者实施隔离治疗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B .人体的皮肤能阻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特异性免疫 C .能引起婴幼儿患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属于病原体 D .对病人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C 7.(福州)19下列现象与免疫功能无关的是 A 花粉过敏 B 胃肠蠕动 C 扁桃体发炎 D 泪液的杀菌作用 答案:b 8.(苏州)29.下列各项物质或结构中,属于抗原的是 ①输入到A 型血患者体内的 B 型血细胞 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疫苗 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腿部皮肤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 ④ D .①③④ 9.(济宁)18、动物常用粘满唾液的舌舔伤口,结果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下列 选项中免疫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A 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B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 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 D 注射乙肝疫苗 答案:C 10.(舟山)17.下列措施与保护易感人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B .讲究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C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有针对性地服用预防药 D .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并开窗通风 答案:D 11.(南通)21.大灾之后要防大疫。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后,救灾人员在灾区喷洒了大量消 毒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此举属于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预防接种 D .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B 12.(湘潭)23.卫生部规定在每年12月4日四周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以 预防小儿麻痹症。这是因为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能在体内产生 A .抗体 B .抗原 C .病毒 D .溶菌酶 答案:A 13.(怀化)18.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A 、肾炎 B 、阑尾炎 C 、贫血 D 、肺结核 答案:D 14.(怀化)30.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皮肤的保护作用 B 、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第10题图

《传染病学》试题和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A1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 , B ,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 最佳答案。 (共50题,每题1分) 1、 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 、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 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 、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F 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3、 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灭螺 B 、普治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 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乙胺嘧啶25mg 每周1次 B 、氯喹0.3g ,每周1次 C 、 哌喹0.6g , 2?4周1次 5、 6、 7、 甲氟喹0.25g ,每周1次 E 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内毒素 ttv 肠毒素 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潜伏期 B 前驱期 菌痢的病原体属于: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周效磺胺0.5g ,每周 神经毒素 D 症状明显期 D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细胞毒素 、侵袭作用 恢复期 E D 、弧菌属 以上都不是 弯曲菌属 9、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受感染的动物 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迟发型变态反应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 血涂片 B 血培养 C 骨髓培养 D 、骨髓涂片E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师院附中李忠海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肝等。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 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如传染病流行期,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 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设计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二节的内容,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位于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之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之一是接种疫苗,那么,疫苗为什么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呢这就涉及到免疫的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等,因此,怎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是本节面临的最大难题。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免疫的知识必须以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的人体结构、生理及上节课传染病等知识为基础,学习时可以为学生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八年级学生仍然是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学生不易理解本节内容,使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动画,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另外,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4)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2016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传染病和免疫(解析版)

2016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传染病和免疫 1、(2016?玉林)艾滋病被称作世纪癌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破坏人体的() A.神经系统B.消化系统C.运动系统D.免疫系统 【考点】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解答】解: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故选;D 2、(2016?十堰)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和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病人是传染源 B.艾滋病可通过血液、精液、唾液、乳汗等体液传播 C.HIV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D.HIV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考点】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分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按其英文字音(AIDS)译为“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解答】解:A、艾滋病病人是传染源,A正确. B、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可通过血液、精液、唾液、乳汗等体液传播,B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