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标药和治本药的分类
- 格式:pdf
- 大小:211.33 KB
- 文档页数:1
治标药和治本药的分类
发表时间:2018-07-12T10:53:31.2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9期作者:李春燕[导读] 探讨治标药和治本药的分类
杭州市下城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杭州 310004 摘要:目的:探讨治标药和治本药的分类。方法:通过总结治标药和治本药的分类,引导医生、药师、患者多用治本药,少用治标药。结果:明确治标药和治本药的分类。结论:药物大部分是治本药,治标药要相对少一些。而一些中药则以治本为主,表本兼治。
关键词:治标药;治本药;标本兼治
Classification of medicine for treatment and Cure medicine
Li chunyan(Hangzhou Xiacheng District Tianshui Wuli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pharmacy,Hangzhou 310004) [Abstract] Objective:Discussion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ure and cure drugs. Methods:By summariz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palliative drugs and basic drugs,we should guide doctors,pharmacists and patients to use multiple drugs and use less effective ones.
Results: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medicine and the medicine was categorized.
Conclusion:most of the drugs are based on drugs.However,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root causes,and it is both temporary and effective.
[Key Word]medicine for treatment;Cure medicine;specimen and cure.
目前,医院给予患者的治疗,一般是疼痛患者给予止痛,气喘患者给予平喘,发热患者给予退热等等,当问及是什么病因时,很多医生便语塞了,医学上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习惯于对症治疗而忽略了对病因的深入思考。众所周知,对于疾病的治疗,可以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治标,对因治疗才是治本。对症治疗固然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但同时亦可能掩盖病情,对症治疗应建立在对病因的充分把握基础上,在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这对孪生兄弟里,对因治疗永远应当排在首位。
对于药物也是如此,应该对药物按照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不同,进行分类,引导医生、药师、患者多用治本药,少用治标药。明白治本药治病时间可以适当长一些直到病情好转,而治标药把病情控制住后就要考虑停药。
1.药物作用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的叫作对因治疗,即治本。根据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总结治本药主要为以下几类。
1.1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精神障碍的药物:其中中枢兴奋药、抗震颤麻痹药、抗惊厥药、抗癫痫药、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及抗精神障碍药等是治本药。
1.2主要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
1.3麻醉药:主要为外科手术而服务,手术一般算对因治疗,所以麻醉药可以归纳为治本药。
1.4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其中抗炎抗风湿是治本药,但疗效一般达不到完全治疗。
1.5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只能控制病情,并不能消除病情。
1.6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其中肝胆疾病辅助药和驱肠虫药是治本药。
1.7主要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
1.8抗感染药物。
1.9维生素:是治本药。
2.药物作用在于改善疾病症状的叫作对症治疗,即治标。对症治疗不是根本的治疗,但能改善症状、解除痛楚。
2.1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精神障碍的药物:其中镇痛药为治标药。
2.2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解热镇痛药为治标药。
2.3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2.4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其中抗酸药及抗溃疡病药、胃肠动力药及止吐药、泻药与止泻药是治标药。
2.5抗变态反应药物。
2.6激素及有关药物。
总体上,目前药物大部分是治本药,治标药要相对少一些。而一些中药则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最重要的是,要关注一些治标药的用药合理性,仿制把原有的病情掩盖而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朱可.要强化肿瘤专业医学生的对因治疗意识.心理医生,2016年12月第22卷第34期,240-241.
[2]胡祎.肢体溃疡对因治疗与传统疗法的对比性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年1期,18-19.
[3]卢颖,张镐京.对证下药.中华养生保健,2005年3期,31
[4]何琼.如何选择对症中成药.养生大世界B刊,2005年10期,49
[5]吴光茂.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及药物分类.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19期,3-4.
[6]陈守奎.常用口服降糖药分类及评价.医药导报,2016 年 8 月第 35 卷增刊,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