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81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80.46 KB
- 文档页数:2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73例成熟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观
察
吴会超;庹必光;吴鸿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2008(23)2
【摘要】疣状胃炎(verrucosa gastritis,VG)是一种特殊类型慢性胃炎。
据国内外报道,本病有癌变的倾向,因此其临床治疗倍受重视。
成熟型VG多由于结缔组织增生所致,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镜下隆起不易消失。
笔者应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成熟型VG,探讨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08-109)
【作者】吴会超;庹必光;吴鸿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镜科,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镜科,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镜科,贵州,遵义,56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3
【相关文献】
1.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35例临床分析 [J], 应力;姜春萌;王朝晖
2.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30例分析 [J], 毛振彪;黄介飞;俞智华;徐政府;陆静娴
3.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36例临床疗效观察 [J], 陶金华
4.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成熟型疣状胃炎 [J], 刘华龙;黄越前
5.氩离子凝固术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的比较 [J], 翁洋;王吉魁;赵志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源期刊网
疣状胃炎怎样治疗
作者:
来源:《老友》2008年第02期
《老友》专家门诊:
我患疣状胃炎,胃窦右壁有多处疣状隆起,一直服用阿莫西林等药,但总是治疗效果不理想,上腹有时仍感有隐痛。
请问应怎样治疗?
万载县·曾××
曾××同志:
你患疣状胃炎,长期治疗效果不够满意。
首先,我要解释一下,所谓疣状胃炎,就是非萎缩性胃炎(过去称为表浅性胃炎)。
为何疗效不好,原因很复杂,其中最重要的是乱吃阿莫西林!大概你也是如此。
你要知道,只有在根除治疗方案中才能用阿莫西林(一般7天,另加克拉霉素0.25mg,一天2次,质子泵抑制剂7天标准剂量,一天二次)。
滥用阿莫西林,是造
成胃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
一般说来,患有胃病的人原则上都应作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Hp)检测。
Hp阳性者,要采用规范的抗Hp治疗。
根除治疗后,如有胃痛、反酸等症状,即应继续对症治疗4个星期。
治疗后若再出现症状,再服药一周。
不必天天服药不止。
很难说,有哪种治疗方案,用后可终身无胃部病症,即是说胃部疾病很难“一治了之”。
教授主任医师王崇文。
疣状胃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疣状胃炎概述疣状胃炎又称痘疮样胃炎、痘疮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由 Moutler 和 Corner 于1947年首先报道,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其特点是再发生或持续性胃多发性糜烂。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主要病因。
本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其自然病程较长,每个个体各不相同,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胃癌。
英文名称:gastritis verrucose,gastritis varioliformis,verrucosal gastritis,varioliform gastritis,VG其它名称:痘疮样胃炎、痘疮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相关中医疾病:胃脘痛、痞满、反酸、嗳气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腹部,胃常见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免疫因素、高胃酸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查、血常规、便常规、胃镜、组织病理检查重要提醒:疣状胃炎有向胃癌发展的可能,需要关注癌前病变情况并定期复查。
临床分类:1、基于内镜下特点分类(1)未成熟型或不完全型主要由组织炎症水肿引起,病变隆起较低,顶部的脐样凹陷大而浅,可在数日或数月内消失。
(2)成熟型或完全型由未成熟型转变而来,主要为组织增生所致,隆起较高,顶部脐状凹陷小而深,或脐状凹陷消失而呈息肉样,不易消退。
2、基于组织学分类(1)糜烂期主要表现为上皮坏死、脱落、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2)修复期主要表现糜烂周围组织增生,有时可见纤维化。
二、疣状胃炎的发病特点三、疣状胃炎的病因病因总述:疣状胃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此外,免疫因素、高胃酸等也可引起疣状胃炎。
疣状胃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疣状胃炎又称疱状疣状胃炎或慢性糜烂性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疣状胃炎。
其特点是胃多发性糜烂再次发生或持续发生,原因不明。
糜烂呈特征性疣状,多分布在幽门腺区和移动区,少数可见于整个胃。
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大部分直径小于10mm,高度约2mm,也呈条状。
大多数隆起的中心都有侵蚀性侵蚀、浅红色或黄色薄膜。
胃镜检查下大多数同质性疣状病变的典型病例通常并不难诊断,但当遇到单个或两个不规则隆起病变时,必须与之相匹配II型早期胃癌,息肉,假性淋巴瘤相鉴别。
此外,浅表性胃窦疣胃炎也可发生侵蚀,一般为平坦侵蚀,但也可发生隆起侵蚀,此时难以识别该疾病。
然而,一般来说,浅表性胃窦炎常有胆汁回流、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服用非甾体炎抗炎镇痛药,侵蚀炉数量较少。
一般来说,几天,几周到3个月可以消退。
疣胃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检查。
该疾病与已知的疣胃炎的原因无关。
早期研究认为,它是一种过敏机制,自然病程长,不同的个体不同,有些消退了几个月,有些持续了多年,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
如有临床症状,可根据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
胃病患者尤其多,疣状胃炎就是其中之一,那么,疣状胃炎是由哪些疾病引起的呢?1、HP感染据国内外报道,HP感染是疾病的主要原因。
89国外疣状胃炎37例%有HP感染,用泌剂治疗2--3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和粘膜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78%患者HP消失。
中国也有类似的报道。
2.免疫机制异常一些学者认为疣状胃炎可能与异常反应有关。
andret提出本病可能与局部组织有关Ⅰ变态反应与疣状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有关。
IgE的免疫细胞浸润,胃体和胃窦部的免疫细胞中含IgE细胞分别占11%和12%、萎缩性疣状胃炎分别为3%和2.5%正常人的胃和胃窦分别为2%和1%..可见疣状胃炎粘膜层IgE细胞显著增加。
一些学者使用色甘酸二钠或H2(-)疣状胃炎的药物治疗,一个月后临床和内镜检查显著改善,胃粘膜IgE细胞也相应减少。
《加味玉女煎联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热型疣状胃炎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胃黏膜出现疣状突起为特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胃热症状。
对于胃热型疣状胃炎的治疗,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均有所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加味玉女煎联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热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例胃热型疣状胃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XX例。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加味玉女煎联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
加味玉女煎为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石膏、知母、玄参等,具有清热泻火、养阴生津的功效。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下疣状病变消退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等。
三、结果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患者在接受加味玉女煎联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胃热症状明显改善,如口苦、口干、胃胀等症状得到缓解。
而对照组患者仅通过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症状改善程度相对较低。
2. 胃镜下疣状病变消退情况治疗组患者在接受联合治疗后,胃镜下疣状病变消退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且病变范围缩小程度更高。
3. 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患者偶有轻度胃肠道反应。
随访XX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四、讨论加味玉女煎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清热泻火、养阴生津的功效,对于胃热型疣状胃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作为一种现代医学技术,可以直观地对疣状病变进行烧灼治疗,从而达到消除病灶、减轻症状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味玉女煎联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热型疣状胃炎,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疣状病变消退、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五、结论加味玉女煎联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热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疣状病变消退,降低复发率,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胃镜下电凝术联合扶正祛邪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的成熟型疣状胃炎疗效观察李应杰【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curative effect of under gastroscope electric coagulation technique combined the centralizer and remove stas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 in helicobacter pylori negative mature verru -cous gastritis .Method :With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80 cases of HP negative mature verrucous gastrit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o accept under gastroscope electric coagulation treat-ment as control group ,to accept under gastroscope electric coagulation technique combined TCM treatment based on syn -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treatmentgroup .Compared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effect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of clinical symptoms ,mononuclear cell infiltration and neutrophils infiltra-ting integral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 .05) ,and after 4 weeks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0 .05) .At the same time ,after 4 weeks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 0 .05) .In addition ,in the 4-week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P >0 .05) .Conclusion :HP negative mature the treatment of verrucous gastritis ,joint under gastroscope electric coagulation technique and foster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目的:探讨胃镜下电凝术联合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阴性的成熟型疣状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疣状胃炎基础知识
疣状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上有一定数量大小不等的突起状病灶,形态呈蕉状、疣状、赭石状或鸡冠状。
这些突起病灶是由于黏膜增生性增加、黏膜肥厚与炎症浸润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病因
疣状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
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疾病,胃部慢性炎症、长期药物刺激、酒、烟、辛辣食物等刺激,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均可导致疣状胃炎的发生。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上腹不适、疼痛、嗳气、恶心、呕吐等。
严重病例还可能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贫血等并发症。
诊断
疣状胃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内镜检查发现胃黏膜上突起的病灶,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认诊断。
治疗
治疗疣状胃炎主要包括根除致病因素、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改善胃部环境、对症处理等。
预防
为预防疣状胃炎的发生,可以有规律生活,保持饮食清淡、规律,戒烟戒酒,避免药物和化学刺激、定期体检等方式。
疣状胃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应定期复诊,遵医嘱进行治疗和生活调理,以维持良好的胃部健康状态。
以上就是疣状胃炎的基础知识介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规律化生活,防止疣状胃炎的发生。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临床观察疣状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分为未成熟型及成熟型,未成熟型以药物治疗治疗为主,成熟型单纯药物治疗疗效较差,往往于症状消失后复查胃镜时,隆起糜烂病灶依旧存在[1]。
有报道[2]单纯药物治疗病灶清除率为19.4%。
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消化内镜下应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成熟型疣状胃炎(符合《实用消化病学》诊断标准[3])患者共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8.6岁。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上腹痛、腹胀,返酸,嗳气,胃镜下表现为隆起性糜烂,顶部有脐状凹陷,呈疣状外观,病灶的大小及形态不一(直径在0.3~1.2 mm),呈圆形或类圆形.。
病理活检均不同程度黏膜慢性炎症改变,其中伴有萎缩性炎症改变32例,轻至重度肠上皮化生28例,伴有轻度到重度异型增生26例。
1.2 仪器设备电子胃镜(V70,日本Olympus公司);氩离子凝固器(AHY300型,济南玉华公司)。
1.3 治疗方法术前准备外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排除禁忌证。
术前禁食水8 h,5 min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患者取左侧卧位,在患者右下肢贴好负极板,检查胃镜及氩气刀完好后,插入胃镜,先观察病灶。
后经胃镜活检孔插入氩离子凝固导管,伸出内镜头端至病灶上方0.3~0.5 cm,氩气流量为(1.8±0.3)L/min,功率为40 W,1~3 s/次。
肉眼见导管前端一过性紫蓝色火光及少量烟雾,病灶表面泛白、泛黄至黝黑样变,以内镜下整个病灶灼除为止。
治疗产生烟雾较多时,反复抽注气体,保证视野清晰。
若病灶较多或较大,可分次进行。
术后常规以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暂禁食2 h,进流质2 d,避免剧烈活动及粗燥、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