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评介
- 格式:pdf
- 大小:689.73 KB
- 文档页数:6
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中国文化专有项英译策略研究
王毅
【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5)012
【摘要】参考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运用统计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科幻小说《三体》英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以及译者的文化翻译立场,
结果表明:译者明显倾向于文化保留策略,力求传递中国社会文化真实的图景;但同时也会灵活选择其它的翻译策略以便可以更有效更广泛地译介和传播中国文化.
【总页数】5页(P114-118)
【作者】王毅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太原0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接受美学视角下科幻小说《三体》英译本中读者因素研究 [J], 李燕;
2.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文输出能力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r——一项基于中国文化词汇英译测试的实证研究 [J], 张景
3.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中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研究 [J], 杨燕
4.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中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研究 [J], 杨燕
5.目的论视域下中国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研究——以杨宪益夫妇译《鲁迅小说选》为例 [J], 刘亚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葛浩文英译本《丰乳肥臀》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作者:曹丹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7期【摘要】本文选取葛浩文译本《丰乳肥臀》中的文化专有项作为研究对象,清晰阐释了归化对英译过程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现当代的文学翻译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丰乳肥臀;文化专有项;归化【作者简介】曹丹,浙江工商大学。
一、引言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作为大国影响力的重要成分,在文化输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不仅是单纯的语言活动,更承载着文化活动。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国际影响力。
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扩大人文交流,是承担中国文化输出重要使命的英译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二、文化专有项和《丰乳肥臀》英译本介绍西班牙翻译学家艾克西拉提出了文化专有项这一概念,并通过分析语料归纳出十一种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重复;转换拼写法;语言翻译;文外解释;文内解释;使用同义词;有限世界化;绝对世界化;同化;删除;自创(Aixelfi, 1996)。
香港岭南大学的张南峰教授将其定义为“在文本中出现的某些项目,由于在译语读者的文化系统中不存在对应项目或者与该项目有不同的文本地位,因此其在源语文本中的功能和涵义转移到译文时发生翻译困难”。
综上,中国文化专有项包含了目的语读者难以理解的中文词语、句子、篇章结构等。
《丰乳肥臀》一书中充斥了许多民间俗语、方言等文化专有项,给译者带来了挑战。
葛浩文凭借多年来对中文的理解,再现了小说浓郁的风土人情。
他曾说过:“作者是为中国人写作,而我是为外国人翻译。
翻译是个重新写作的过程。
”对于文化专有项的翻译,葛浩文遵循了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宗旨。
三、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为例通过《丰乳肥臀》(莫言, 2012)和英译本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Howard Goldblatt, 2004)的对照阅读,笔者整理了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实例,列举了归化在三类文化专有项中应用的案例。
《饮茶史话》中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
陈冰洁;陈彧
【期刊名称】《福建茶叶》
【年(卷),期】2024(46)3
【摘要】茶起源于中国,茶学的故乡亦在中国。
在“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国政府推出系列“讲好中国故事”举措,以《饮茶史话》为代表的中国茶文化通过译介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作用。
本文以艾克西拉文化专有项理论为指导,对《饮茶史话》中文化专有项的英译展开研究,以期为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参考策略。
【总页数】3页(P153-155)
【作者】陈冰洁;陈彧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
【相关文献】
1.浅析外宣新闻翻译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
2.外宣翻译中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的应用研究——以习主席G20峰会主旨演讲为例
3.《红楼梦》史华慈德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研究
4.《红高粱家族》德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探究
5.《聊斋志异》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Treating Culture-Specific Items in Chinese Drama--A Case Study of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Teahouse
作者: 王素雅[1]
作者机构: [1]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出版物刊名: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91-96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2期
主题词: 茶馆;文化专有项;翻译
摘要:戏剧作为一种重要文学体裁,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容。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
战略背景下,中国戏剧文学作品中传统文化词的英译,对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分类法为指导,结合数据统计与实例分析,分析老舍戏剧《茶馆》两个英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可以证明此类分类法具有其合理性。
文化翻译视角下的外宣翻译作者:李梦婕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1期【摘要】文章首先从文化翻译观的概念出发,阐述其对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翻译具有指导性。
再从文化翻译观映照下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原则,结合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在2008-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德译实例,探讨文化翻译观在当下外宣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翻译;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的德译;政府工作报告外宣翻译运用目的语为语言介质翻译外宣材料,使源语国家信息在目的语国家得到传播,从而达到源语宣传主体的意图。
政治文献的翻译作为我国外宣翻译的客体之一,其中的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是外宣翻译的难点所在。
在当今各国文化交流亦更加频繁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特征应得到更多的展示。
本文将从文化翻译观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的外宣德语翻译实例,阐释文化翻译观对政治文化专有项翻译的重要指导作用。
一、文化翻译观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体现文化内涵的载体。
就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杨仕章先生已在其《略论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中主要就语言语境外的诸多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和过程的促进或干预的作用做了很好的阐述。
因此,翻译活动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语言所涵盖文化的交流过程。
简单而言,文化翻译观提倡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源语文化信息。
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中所蕴含的许多鲜明的文化特质在目的语文化语境中是缺失的。
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出发,这些信息是值得并需要保留的。
二、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原则本文根据艾克西拉对于文化专有项的定义,将政治文化专有项视为在源语意识形态、惯用法或使用频率等方面差异于目的语文化,从而具有不同文本地位的源语政治文化中的语言项目。
(一)采用“中国德语”对于政治外宣翻译中具有中国色彩的政治专有项,可按照文化翻译的观点,保留其文化特色,译为“中国德语”。
该提法是笔者从葛传槼先生在1980年首次提出“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这一概念转用而来。
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研究——以安乐哲、罗思文的《孝经》英译本为例胡春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孝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现象在其英译本中层出不穷。
本文基于文化专有项理论,采用列举实例的方法,探讨安乐哲、罗思文《孝经》英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现象,并探究影响其翻译策略的制约因素,以期为典籍翻译研究提供更多尝试的可能。
关键词《孝经》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0引言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是古代人民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瑰宝的一部分。
当今,随着国际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越来越频繁,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提高,要想在国际社会发挥影响力,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英译也就越发显得重要。
《孝经》是中国古代十三经之一,是一部集中论述孝道的著作,在中国古代典籍文化中影响深远。
然而,国内学者对《孝经》的研究还比较稀少,近十年来才有相关论文出现;以“孝经、安乐哲”为主题进行检索,结果只有8篇相关论文,这充分说明了国内学者对《孝经》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
本文将依照文化专有项的有关理论,采用实例列举的办法,探讨当代西方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安乐哲、罗思文合作完成的《孝经》英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现象,并探究其翻译策略采用的影响因素,促进中国古代优秀典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1文化专有项理论艾克西拉在1996年给文化专有项下的定义是:在文本中出现的某些项目,由于读者的文化系统中不存在对应项目或者与该项目有不同的文本地位,因此其在源文中的功能和涵义转移到译文时发生翻译困难。
这个定义就是要表明文化专有项的理解与确定大部分取决于译语文化在解释这些特殊项目时所具有的意义和功能。
在张南峰(2004:22)认为,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定义源于翻译研究的需要,因而能够恰当的解释翻译的问题。
艾克西拉同时概括了11种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分别是重复、转换拼写法、语言翻译、文外解释、文内解释、使用同义词、有限世界化、绝对世界化、同化、删除和自创。
文化翻译视角下的外宣翻译作者:李梦婕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1期【摘要】文章首先从文化翻译观的概念出发,阐述其对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翻译具有指导性。
再从文化翻译观映照下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原则,结合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在2008-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德译实例,探讨文化翻译观在当下外宣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翻译;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的德译;政府工作报告外宣翻译运用目的语为语言介质翻译外宣材料,使源语国家信息在目的语国家得到传播,从而达到源语宣传主体的意图。
政治文献的翻译作为我国外宣翻译的客体之一,其中的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是外宣翻译的难点所在。
在当今各国文化交流亦更加频繁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特征应得到更多的展示。
本文将从文化翻译观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的外宣德语翻译实例,阐释文化翻译观对政治文化专有项翻译的重要指导作用。
一、文化翻译观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体现文化内涵的载体。
就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杨仕章先生已在其《略论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中主要就语言语境外的诸多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和过程的促进或干预的作用做了很好的阐述。
因此,翻译活动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语言所涵盖文化的交流过程。
简单而言,文化翻译观提倡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源语文化信息。
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中所蕴含的许多鲜明的文化特质在目的语文化语境中是缺失的。
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出发,这些信息是值得并需要保留的。
二、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原则本文根据艾克西拉对于文化专有项的定义,将政治文化专有项视为在源语意识形态、惯用法或使用频率等方面差异于目的语文化,从而具有不同文本地位的源语政治文化中的语言项目。
(一)采用“中国德语”对于政治外宣翻译中具有中国色彩的政治专有项,可按照文化翻译的观点,保留其文化特色,译为“中国德语”。
该提法是笔者从葛传槼先生在1980年首次提出“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这一概念转用而来。
一一一一一一一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策略——以夹江年画为例傅琬益(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
目前,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还停留在对国内民众宣传和推广的层面,忽略了对外推介吸引国际关注。
如何让译文在符合国外读者的思维和阅读习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传播独特的区域文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乐山市辖区内的夹江年画英译为例,结合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的策略能为该领域英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翻译观;外宣;英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6)21-0111-02乐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项,省级36项,市级67项,包括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民间文学、民俗、戏剧、传统医药、杂技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明的地域性、浓郁的民族色彩及浓厚的乡土气息是乐山独特文化和当地群众的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
随着亚太旅游协会年会、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展会在乐山举行,来乐国际游客日益增多,向外宾宣传和推广乐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容忽视。
然而,当前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主要着眼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认定、传承及对内宣传方面,纵观乐山市文化馆、非遗博物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网站,仅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中文介绍,还缺乏相应的英文译文,足见相关部门和非遗传承人对外宣传推广的意识不够。
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翻译,良好的译作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多人了解,向外国游客、读者宣传推广乐山的独特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品“走出去”,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最终达到加强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的目的。
1文化翻译观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动态--文化转向。
从功能主义视角看文化专有项的翻译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文化专有项翻译将需要考虑主要的客观的功能和目的。
翻译的目的是使外文保持其原始的意义,以及接受者可理解的格式传达出原文的意义,也就是跨文化传达。
翻译者需要考虑到新语言可能会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文化参照,而原文中可能带有的文化元素可能不适用于新的文化背景。
所以,翻译者应该在尊重本文文化的同时,寻找对原文意义的最佳表达,以保证文化专有项的有效传达和译文的准确性。
因此,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应尽可能考虑文化因素,选择最能表达原文意义和接受者可理解的形式,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物“文化专有项”的英译策略——以中
国国家博物馆文物解说词为例
黄蔷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1
【摘要】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物解说词中的"文化专有项"是中国与世界文明对话
交流,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一张张"金色名片"。
通过以艾克西拉文化专有项
翻译策略为分析工具,对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解说词中"文化专有项"的英语译文的
研究得出,中国文物解说词的"文化专有项"翻译具有"术语统一、形式规范""保留意象、文化传真""审美认同、话语等效""视界融合、求同存异""以物证史、以文化人"等5项原则。
【总页数】9页(P89-97)
【作者】黄蔷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两江国际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博物馆翻译策略研究——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为例
2.文化“走
出去”背景下中国文化类纪录片解说词的英译策略——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3.中国戏剧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以《茶馆》英译本为例4.奈达同构
体理论视角下中国文物名称翻译——以苏州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为例5.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国纪录片解说词英译的语境顺应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512019年48期总第488期ENGLISH ON CAMPUS《牡丹亭》英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翻译的比较研究文/李亚芬之处。
1.译者翻译背景和目的。
白之于1954年获得了中国文学博士学位,长期教授汉语课程,潜心研究中国古典小说与戏剧。
他研究和翻译《牡丹亭》等中国戏剧,完全是出于自己的一腔热情。
主动将《牡丹亭》这一典籍译入英语世界,他的目的在于让更多英语世界的读者们接触到这一灿烂的文化。
作为一位中国学者,汪榕培则是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积极将中国典籍译出国门。
其译本于2000年完成出版并收入《大中华文库》。
该工程是我国历史上首次重大的国家出版工程,目的在于系统、准确地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翻译成外文,编辑出版,介绍给全世界。
2.制约因素影响下的翻译策略。
作为一位热爱戏剧文化的汉学家,白之不仅自己对《牡丹亭》等古典戏剧有着相当的了解,还希望凭借一己之力将这一灿烂文化引入英语世界。
因此,他在翻译文化专有项时,一般采用语言解释、文内解释、文外解释等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文化内涵,给英语世界的读者带来最直观的感受。
然而,中西文化差异使他对某些文化专有项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
而汪榕培作为国内学者,对文化专有项的理解相对更加来说深刻和精准。
但他的翻译目的在于传播中国文化,因此翻译时首先考虑的是要让英语世界的读者能够接受自己的译文,达到“传神达意”的目标。
所以,汪榕培的翻译策略以删减和转换拼写法为主,特别是在对待人名、地名的翻译时,以音译来避免给读者带来过重的阅读难度和负担。
四、结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历来是中国典籍英译中的难点,关乎译本质量的好坏和读者接受度的高低。
《牡丹亭》等典籍的对外传播,与国内外译者的出色译作密不可分。
在面对文化专有项这一难题时,美国学者白之和国内学者汪榕培受翻译背景和目的这两大制约因素的影响,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也得到了不同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1]Birch, Cyril, Tr. The Peony Pavilion [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0.[2]范祥涛.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及其制约因素——以汉语典籍《文心雕龙》的英译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6): 61-64.[3]蒋骁华.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于适应性选择——评《牡丹亭》的三个英译本[J].上海翻译,2009(4):11-15.[4]汪榕培.牡丹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引言明代戏剧作家汤显祖在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不朽杰作。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