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文化差异看广告翻译策略1.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7
浅谈文化差异性与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策略浅谈文化差异性与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策略一、字幕翻译字幕翻译就是指在影片中,把源语的口头对话以共时的方式译为目的语,通常位于屏幕下方。
如何理解表达翻译出影片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重要,因为,在欧洲电影字幕翻译中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差异、语言的风格要和口语一致等。
(Carroll,2006)由于中英文化之间有着太多的差异,在字幕翻译中,需要选择恰当的翻译对策来处理字幕中出现的负载文化内蕴的言语,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好的方法实现源语效果的最大化。
通过实践翻译总结了以下四种翻译中文字幕的翻译对策。
1异化:直接把源语中的文化意象转移过来或者用音译法处理。
这种策略可以保持源语文化中的原汁原味。
2归化:原文中有些文化词移植过来难以理解或者会有歧义,就可以采用归化处理法。
当源语的文化内涵用目的语的表达方式表达时,源语传递的信息内涵不发生改变,也就实现了功能意义上的对等。
3解释:源语的富含文化背景的词语,需要对其进行阐释说明才能为目的语观众理解。
4省略:源语中有些信息过于冗长拖沓,影响观众欣赏影片的声像,干脆省略掉。
采取这一策略,前提是不能影响观众对影片理解的连贯性。
二、翻译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具体方法《阿凡达》(Avatar)是一部环保的英文影片,影片背景是美国本土的政治环境;此外,为了服务环保的主题,导演卡梅隆在这部影片中加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导演自己创造了纳美人专用的语言和文化;加上大量的俗语俚语的使用。
这三方面使得影片中文字幕的翻译难上加难。
下面就以此影片为个案,在翻译策略的指导下,笔者探讨了几种具体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直译就是只把源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完整不动移植到目的语中,不改变源语的意象,以便使目的语观众充分领略异国的风味。
例1:在主控室,奥古斯汀教授第一次见到杰克萨利,一番对话后了解到他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科学实验,现在居然要成为阿凡达,非常气愤,立马去找帕克算账,边走边说:Grace:I?m gonna kick his corporal butt.译文:要去踢烂他的屁股!直译的这句话,气急败坏的语气突出了奥古斯汀教授作为科学家的原则性,使她的急脾气性格跃然眼前。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代码之间的转换,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根据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a culture. It contains rich cultural information.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not merely to convert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and it is also a communication activity which involves converting one type of culture into another. In the practical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should apply effect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so as to achieve pragmatic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source language.Key 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翻译;策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种民族语言都承载着该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
正如Juri Lotman 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
翻译研究/翻译研究:论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策略分析论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策略分析 引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使得各大企业在不断提升自身品牌质量的同时还要在产品的服务、产品的销售形式及创新的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进。
作为商品之间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产品的宣传是各大名牌商品需要进行拓展的重要环节。
我国自加入WTO之后,如何有效的将品牌广告的内容与国外的文化以及风俗传统进行结合成为我国各大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这不仅要有较为精心细致的策划同时还要适应市场的实时发挥,这点需要从翻译的角度来对广告的内容进行艺术化、程序化处理。
成功的广告翻译及广告商标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不能有效的合理的进行广告翻译处理,不仅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也极有可能给国家形象带来损害。
一、英汉广告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活动,翻译在各大国际市场交流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不同。
这和英汉民族在对待事物的处理问题上以及观察事物的视角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些不同是可以反映在对待同一个广告的翻译上面存在的差异。
著名的美国翻译家比尔波特曾说过,翻译是一种针对语言的修行,它是从一种文化视角到另一种文化视角的最自然和直白的修养。
这充分体现了翻译对于个人和民族来说都是在文化制约的程度来进行体现的。
熟练而又恰到好处的运用英语和汉语的习俗往往是一次成功翻译的关键。
广告翻译和其他翻译不同的地方在于它针对的人群比较广,这也是翻译所在的困难之处。
所以说广告翻译一定要从里到外,从大到小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要对语言、语境有一个细致的把握。
对于英汉广告的翻译主要从以下几个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1.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
价值观念是体现不同国度对待事情处理的态度、方向和行为的核心内容。
与西方不同的是我国的文化价值趋向多呈现出内向型,在对待事物的处理方面多偏重于自觉能力以及道德价值观念。
浅谈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告翻译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中英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对广告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文和英文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使得广告翻译工作变得复杂而具有挑战性。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也给广告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广告信息的传达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翻译策略和案例分析。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广告翻译工作中的挑战,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以便为广告翻译领域的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深入分析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挑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广告翻译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观念和价值观念,有助于明晰在广告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和避免的误解和冲突。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提高广告翻译的准确性和效果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倡导,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促进全球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2. 正文2.1 语言差异的影响语言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中英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包括语法结构、词汇选择、句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会导致广告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不一致、不连贯的情况,影响到广告的效果和传达信息的准确性。
中英语言的语音、语调、节奏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对广告的口语表达和语气把握都提出了挑战。
中文通常是象形文字,强调意义和内涵,而英文则更注重表达和形式,因此在翻译广告时需要考虑到这些语言特点,避免出现语言表达不准确或失真的情况。
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语言的含蓄与直白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中文通常更含蓄、委婉,而英文则更直接、清晰。
因此在翻译广告时,需要适当调整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之符合所处文化背景的口味和习惯。
从英汉文化差异角度论析广告语的翻译技巧摘要:广告作为一种应用语言,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媒介方式。
广告英语翻译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广告英语翻译是融语言翻译和文化翻译为一体的。
因此在广告翻译中应对译入语的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心理文化、文化观念及文化审美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使译文保持原广告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商业广告;翻译;文化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301-02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在商业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广告文化具有明显的大众性、商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果只简单地把国内成功的广告直译出去,结果往往是不好的,因为国际广告与国内广告相比,将面临着传统习惯、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等差异问题。
本文以中西文化差异为切入点,对广告文化及广告翻译的相关问题做些粗浅的探讨。
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西方文化则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
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 中国文化以群体为本位。
在广告中差异具体表现为:一、文化心理广告是一种经济行为,有明确的商业目的,它最重要的功能是促销功能,同时广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
北京语言大学曹志耘教授在“广告语言艺术”一书中提到,“每个民族都拥有一些深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心理特征。
这些心理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活动。
”图吉利,避不祥是各个民族共有的文化心理,但在各民族有各自的内涵和表现。
因此,在遇到此类涉及到各自文化内涵及表现的广告翻译时更应注意。
比如,在我们中国人心目当中“龙”代表吉祥,中国人自诩为龙的传人。
但dragon对于西方人来说是罪恶的象征。
圣经故事中的恶魔satan 就被称为“great dragon”。
black cat(黑猫)在我国不会有特殊理解,但在基督教国家则被认为是魔鬼的化身、邪恶与不吉利的象征。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却会引起伊斯兰教国家的反感,因为它的长相有些像猪。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汉之间的商业交流日益频繁,广告作为商业宣传的重要手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英汉广告语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文化差异现象,因而需要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来保证广告宣传的有效传达。
本文将探讨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1.文化内涵差异英华两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文化内涵在广告语中得到充分体现。
由于两国文化传统的差异,很多经典的英文广告语在进行翻译时难以完美表达其文化内涵。
英文广告中常见的“Got milk?”(你喝牛奶了吗?)在汉语中直译可能会失去原汁原味的幽默感,因而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翻译调整,以便更好地与中国消费者进行情感交流。
2.习惯用语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在习惯用语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广告语的翻译需要特别注意。
英文广告中常见的“grab a bite”(随便吃点东西)在汉语中无法直译,需要根据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口味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广告宣传的精准传达。
3.文化符号的差异文化符号在广告语中起着重要的表征作用,然而英汉两国的文化符号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红色代表着热情和爱情,而在中国文化中红色则代表着喜庆和吉祥。
在进行广告语翻译时需要特别考虑文化符号的差异,以避免文化误解和传达偏差。
翻译策略1.保留原意,调整表达方式在进行英汉广告语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和宣传效果,但是需要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口味进行相应调整。
“It's finger lickin' good”(香到手指都想舔一船)在中国市场可能会适当调整为“回味无穷”,以更好地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情感需求。
2.采用当地化表达在翻译英汉广告语时,应采用当地化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加贴近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情感。
“Just do it”(只管去做)可以在中国市场中翻译为“只争朝夕”,以强调中国消费者对于自我实现和成功的追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文化差异中英文化差异是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西方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商业广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中文广告更注重情感色彩的营造,强调感性、亲和的交流方式。
而英文广告则更倾向于理性、直接的表达方式。
英文广告中常使用的"amazing"、"incredible"等形容词,强调产品的独特性和出色之处。
而中文广告则更倾向于使用"人人称赞"、"无人能敌"等形容词,突出产品的社会认可度和市场地位。
二、语言表达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表达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英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在广告中的使用也有所差异。
中文广告常使用形容词和动词的组合,以及词语的反复、重复来强调产品的优点和特性。
而英文广告则更倾向于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注重句型的多样化和声音的押韵。
在中文广告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XX使您更自信,XX让您更美丽",强调产品能给人带来的改变和提升。
而在英文广告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XX makes you more confident, XX makes you more beautiful",注重强调产品的功效和效果。
三、文化符号商业广告在传递信息和吸引目标受众方面,经常使用各种文化符号。
中英商业广告中所使用的文化符号也会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中文广告中常使用的文化符号包括:红色、春节、精美的包装等,这些符号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了喜庆和美好的意义。
而英文广告中常使用的文化符号包括:美国国旗、自由女神像、快乐的家庭等,这些符号在西方文化中代表了自由和幸福的意义。
四、语气和情感商业广告作为宣传和推销产品的媒介,语气和情感的表达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语气和情感的表达上也有所不同。
2007年12月号中旬刊文教资料摘要:广告翻译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是跨国文化的商品营销宣传活动。
译者在翻译时在坚持一般性翻译原则时,应充分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和消费心理,同时采取灵活的策略,使翻译的广告具有推销能力、记忆价值、注意价值和可读性。
关键词:广告翻译中西文化差异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商品流通更加频繁,有更多的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因此,商品的广告宣传在对外贸易中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广告翻译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因为广告翻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它不是简单的语言互换,它可以冲击产品输入国消费者固有的传统文化心理,影响其购买决策,从而影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商品的销量。
所以我们在进行广告翻译时,必须具有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掌握灵活的翻译策略,达成两种文化的和谐。
一、文化差异与广告语言的翻译广告语言的跨文化研究揭示了语言文化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文化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语言既可以表达文化模式、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可以反映某一特定文化的世界观”。
(Brow nd,1980语言既是思维的载体,又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中西国际广告的跨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广告文化属亚文化,是依附于主体文化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科学技术国际交流的增多,世界正向“地球村”的方向发展,广告文化的融合也在所难免。
1.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有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人的价值通过“内省”、“克己”来表现。
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自觉能力,形成中国人内倾的性格。
而西方人是外倾的性格,更注重产品广告的外在形式,讲感观效果。
2.不同的心理结构中国国民稳固的心理结构,以“仁”、“务实”、“忍耐”为基本内容,形成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
具体表现为大统一观念:重权威、轻事实;从众心理:重群体、轻个体;小农意识:重实惠、轻意念;人情至上:重道德、轻效果;平均主义:重搭配、轻竞争。
而西方人的心理结构较复杂松散,“人本”、“认知”、“行为”为其基本内容,形成西方特有的文化心理。
(二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广告翻译中经常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以致产生交际误解,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1.文化差异影响广告信息的获得广告中的商品介绍最重要的是传递信息,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面对同一商品的介绍,应当得到完全相同的信息,这就要求译者透过产品的表象,抓住其本质,保证产品形象与信息准确传递。
例如:中国的“金丝小枣”译成英文的“Golden Silk Small Dates ”就会给外商留下该枣“长着蚕丝,形体小”的印象,这就彻底掩盖了“金丝小枣”的优异品质,并造成消费误导。
如果运用省略和补译的方法,将其译作Honey-Sw eet Dates 便可取得良好的翻译效果。
文化差异影响广告信息准确获得主要表现为:汉语式的英译无法使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在心中产生相同的意念。
2.文化差异误导广告信息的获得广告翻译需要一个共有的语用前提。
由于操英汉两种语言的人在民族心理、思辨和推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持相异文化的人在使用对方语言交际时,文化差异因素必然会制约语言的使用。
例如:一则锅巴的广告词“本品可即购即食,食用方便”。
原译文:Opening and eating immediately 。
“即购即食,食用方便”等说法是描写某食品食用上的方便。
用immediately 译上述广告上的“即”不妥。
国外消费读到eating immediately 产生的联想是“如不吃掉,食品马上会坏”,这势必有损产品的形象。
而用英语的惯用表达,把“即购即食,食用方便”译为(alw aysready to serve 才能达到广告双语转换中的产品形象的等值效果。
二、广告翻译的策略广告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宣传活动,必须考虑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和消费心理以及翻译手法。
1.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东西方人生活的环境和民族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各自迥然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
因此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必须尊重东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谨慎用词,避免文化冲击。
例如,孔雀在汉文化中是一个吉祥的动物,象征着美丽青春,而在英语里它则是邪恶的动物。
因此中国“孔雀”彩电出口商标不用Pea-cock,而是换成了国外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的Anaras (天王星。
同样我国的“大白兔”奶糖在国内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上乘的质量是首要原因,但也与中国老百姓认为白兔是一种可爱的动物不无关系,但如果将其直译为“White Rabbit ”并出口澳大利亚,也许就不会如从中西文化差异看广告翻译策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76张娜○文化艺术研究632007年12月号中旬刊文教资料此畅销。
2.了解中西方的审美情趣差异,使广告翻译更贴近消费者心理。
广告是一种集文学、美学、心理学、广告学、语言学等为一体的鼓动性艺术语言,广告制作人得在有限的篇幅中运用各种手段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广告这种极强的意向性决定了广告的制作人必须要以所面临的消费者为中心,照顾他们的感受,根据他们的心理来撰写广告。
例如受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权威的影响,在国内市场上的广告中常常以“省优”、“部优”、“获得某某金奖”等作为商品质量的承诺。
但在西方,对权威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就和我们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比较相信自己的判断,不容易接受别人的,特别是官方的权威。
因此在英语广告中更注重事实的权威。
所以翻译在此类广告时应该酌情删除此类内容,而代之以合法、有效、具有说服力的数字或例证,以迎合西方消费者心理。
3.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手法。
广告是实用性文体,翻译后的广告一样要具有宣传、推荐的作用。
所以广告翻译既要准确传达信息,又不能过于强调语义对等,而是要牢牢立足于广告创意的初衷,视不同情形采用不同手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一般而言,广告语言翻译的方式主要有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意译法(Free Translation等。
直译法是对广告文案作语义忠实、形式对等的翻译,主要适用于原文和目的语之间有其文化共性,并能让人产生相同的联想。
如:雀巢咖啡“The taste is great ”(味道好极了,“畅销全球”译为“sell w ell all over the w orld ”。
意译法是以灵活变通的手法,对原文进行有意识的省略、增补或顺序调整,比如“送货上门”译为“door-to-door service ”,省略了“送货”这一服务内容,代以“door-to-door ”来清晰刻画服务特性。
这则广告语如果用直译法,也能正确传递源文信息,但读起来不太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而意译法则兼顾到了信息的准确传递和译文的地道、自然。
总之,广告翻译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巨大的桥梁沟通作用,广告翻译者在翻译产品广告用语时,只有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因素,产品广告才能更好地与商品特征联系起来,更准确地传递商品信息、精神文化信息和价值信息,让消费者买得开心,用得放心,真正实现广告的商业目的。
参考文献:[1]蒋磊.谈商业广告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4,(5.[2]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摘要: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愈显多元化的趋势。
我国教育环境及目标也随之改变甚多。
不仅仅是目标文化应该给予教授,我们更应考虑到母语文化在EFL 课堂中的作用。
本文重点讨论了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母语文化目标文化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思想、信息等的交流。
众所周知,在外语教育中,难点集中在文化的习得:因为文化是有着差异性及多样性,当一种文化进入另一种的时候,总是有着潜在的矛盾。
文化总是在相应的背景下存在的,即使是一个好的语言学习者,也无法突破这一壁垒。
因此文化在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对于学习者而言是一种屏障,并且对于其感知周围的世界也是一种能力的挑战。
目前母语文化在EFL 教学中的形势不管是被读作civilization(法语,Landeskunde(德语,还是culture(英语,文化常常被视为用语言来传递的信息,而不仅仅是语言特征本身。
文化意识成为了教育目标之一,与语言区别开来。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首次被Hymes 提出,重在强调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训练。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英语教育开始由纯粹的语言教学向文化教学转变。
目标文化开始频繁地出现在课堂中,特别是英美国家的文化。
它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孩子们,甚至是幼儿,都要被教育成为纯英语思维的人。
由此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即许多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考试,对于莎士比亚及马克・吐温如数家珍,却恰恰不知道外国所尊敬的我国孔子(Confu-cius是如何翻译的。
在香港,由于受到英语很深的影响,人们在中文表达上倾向于使用越来越长的定语。
另一方面,外国友人希望在交际中更多地了解我们中国宏大的文化精髓,而大量的英语学习者们无法用目标语言去描述母语文化,从而无法将我国悠久的文化向世界传播。
母语文化已经逐步演变成了第二语言文化。
这种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已经表明我们自己的宝贵语言及文化遗产正慢慢地消亡。
母语文化在EFL 教学中的重要性生存还是毁灭(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南京210000徐菁———母语文化在EFL 课堂的地位○文化艺术研究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