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2017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2017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2017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与性质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工程测量技术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导向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建设技术工作的基本技术。学习并掌握“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现代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

二、课程的任务与目的

建筑测量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校内实训、现场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奠定基础。

三、课程总体结构、教学环节和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熟悉水准测量、经纬测量的基本方法;

3、掌握民用建筑、高层建筑和工业建筑的施工测量方法。

(二)课程重点:

1、水准测量、经纬测量、全站仪测量的基本方法;

2、施工测量的方法。

(三)课程难点:

1、水准仪、经纬仪的检验及校正;

2、导线的计算及闭合差的调整;

单元一基础知识 6学时

单元概述:本单元介绍了测量的任务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测量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地面点位的确定;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学习目标:了解测量的任务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理解测量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地面点位的确定;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学习重点: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任务一建筑施工测量的任务 0.5学时

一、建筑施工测量的任务

任务二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0.5学时

一、测量学概述

二、测量的实施

三、测量工作概述

四、测量基本工作与技能

实训1 高程、高差计算实训 1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高程和高差的计算方法

任务三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学时

一、测量误差概述

二、评定精度的标准

三、算术平均值及中误差

实训2 相对误差计算实训 1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

实训3 中误差计算实训 2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中误差的计算方法。

单元二测量的基本技能 48学时

单元概述:本单元由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引入,是测量的基本技能,包括高程测量与测设、水平角测量与测设、水平距离测量与测设、坐标测量与测设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又根据测量与测设、不同精度和不同方法分为若干具体典型任务。为了学生学习方便,在每个项目或任务后,设置“基础知识”一栏,系统介绍必要的基础知识,然后介绍任务实施的方法、程序,最后说明工作评价标准。

学习目标:

(1)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和钢尺的构造和使用。

(2)熟练掌握高程测量与测设、水平角测量与测设、水平距离测量与测设、坐标测量与测设的主要方法。

(3)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和钢尺的检验与校正。

(4)了解与体会测量误差与测量注意事项。

学习重点:

(1)常规测量仪器、工具的构造、检验与熟练使用。

(2)四个项目的具体施测方法,包括内业计算。

(3)结合工作评价,分析并掌握测量误差及测量注意事项。

单元2.1 高程测量与测设 16学时

任务一水准测量的原理及仪器工具的使用 1学时

一、水准测量的原理

二、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实训1: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3学时

内容要求:了解水准仪的构造,认识其主要构件的名称和作用,掌握水准仪的粗平、瞄准、精平、水准尺读数和高差计算。

任务二水准测量的方法及内业成果整理 2学时

一、水准测量的方法

二、内业成果整理

实训2:水准测量 2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与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任务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1学时

一、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实训3:四等水准测量 3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与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任务四高程测设 1学时

一、高程测设

实训4:高程测设方法 3学时

内容要求:通过水准仪等仪器工具的使用,进行未知点的高程测设。

单元2.2 水平角测量与测设 12学时

任务一角度测量原理及经纬仪的使用方法 1学时

一、角度测量原理

二、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

实训1: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 3学时

内容要求:了解光学经纬仪的构造,认识其主要构件的名称和作用,掌握经纬仪的对中、整平、瞄准目标和读数的方法。

任务二水平角观测 1学时

一、测回法

二、水平角观测的误差与注意事项

实训2:经纬仪水平角度测量 3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水平角的观测方法。

任务三水平角的测设 1学时

一、水平角的测设方法。

实训3:水平角的测设 3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水平角的测设方法。

单元2.3 水平距离测量与测设 4学时

任务一水平距离测量与测设 2学时

一、距离量距的工具

二、距离量距的一般方法

三、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四、水平距离的测设

实训1:水平距离的测设 2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钢尺量距的测设方法。

单元2.4 坐标测量与测设 16学时

任务一导线测量的基础知识 2学时

一、直线定向

二、坐标方位角

实训1:坐标方位角计算实训 2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方法。

任务二三角高程测量 2学时

一、竖直角测量原理

二、三角高程测量

任务三导线测量方法 2学时

一、导线测量方法

二、全站仪认识及使用

实训2:全站仪认识及使用 2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全站仪的操作方法。

实训3:导线测量 2学时

内容要求:利用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工作。

任务四地面点的坐标测设 2学时

一、地面点坐标测设准备工作

二、地面点的坐标测设程序

实训4:导线测设 2学时

内容要求:利用全站仪及其它测量仪器工具完成坐标测设工作。

单元三施工测量 20学时

单元概述:本单元在熟练掌握测量工作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结构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钢结构工程四个典型建筑工程施工案例,建立施工测量

全过程的整体概案例施工测量的内容包括:必要的基础知识;施工测量方案;提交资料与工作评价;思考与训练等。

学习目标:

(1)建立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整体概念。

(2)掌握施工定位放线的常用方法。

(3)掌握轴线投测的主要方法。

(4)掌握高程传递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

(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整体概念。

(2)建筑施工定位放线的常用方法。

(3)建筑施工轴线投测及高程传递的主要方法。

(4)进一步体会综合应用测量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任务一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测量 2学时

一、基础知识

二、施工测量方案

三、提交工作资料与工作评价

实训1:建筑物的定位 2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建筑物的定位方法。

实训2:建筑物的放线 2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建筑物的放线方法。

实训3:基础桩位的放线 2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基础桩位的测设方法。

任务二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测量 2学时

一、基础知识

二、施工测量方案

三、提交工作资料与工作评价

实训4:现场施工水准点的建立 2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现场施工水准点的建立方法。

任务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测量 2学时

一、基础知识

二、施工测量方案

三、提交工作资料与工作评价

实训5:轴线传递 2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激光垂准仪的认识及其高程传递的方法。

任务四钢结构工程施工测量 2学时

一、基础知识

二、施工测量的程序和方法

三、厂房预制构件安装测量

实训6:柱身弹线与安装测量 2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柱身弹线与安装测量的方法。

单元四变形测量与竣工测量 6学时

单元概述:对于大型工厂柱基、重型设备基础、震动较大的连续性生产车间、高层建筑以及不良地基上的建筑等,在建造和使用期间。由于荷载的增加和连续性生产,会引起建筑的沉降,如果是不均匀沉降,建筑还会发生倾斜观测和产生裂缝。建筑的这些变形在一定范围内时,可视为正常现象,但如果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的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和运营使用期间,应对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通过对变形测量数据的分析,掌握建筑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同时,变形测量也可验证设计是否合理,为今后建筑结构和地基基础的设计积累资料。

为了全面反映设计和施工的实际情况,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应根据工程需要编绘或实测竣工总图,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也为建筑物今后的管理、维护和扩建提供图纸资料。

学习目标:

(1)掌握沉降观测方法。

(2)熟悉倾斜观测方法。

(3)熟悉裂缝观测方法。

(4)掌握竣工测量方法。

学习重点:

(1)沉降观测方法及其数据整理。

(2)竣工测量方法。

任务一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1学时

一、建筑物变形观测概述

二、建筑物沉降观测

三、建筑物的倾斜测量

四、建筑物位移观测

五、建筑物裂缝观测

任务二竣工总平面图的测绘 1学时

一、竣工测量

二、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实训1: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2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方法。

实训2:竣工总平面图的测绘 2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五、教学建议

1、项目教学是主旋律。以项目为载体、职业活动为导向、真实训练为基础,通过项目引入,理论辅导、实践辅导,项目实施与项目评价等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2、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做合一,强调职场氛围、岗位对接。在校企合作、工作结合的基础上,在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测量实训,安排学生去施工现场认识与感受“施工测量任务”,有条件的让学生参与完成具体的工程测量任务。

3、以技能大赛和测量员考证为契机,来鞭策学生自主学习

4、课程考核以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突出能力目标,进行综合评价。

六、使用说明

1、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建筑工程技术等工程类专业。

2、本课程采用教材:《建筑施工测量》同济大学出版社李峰主编

3、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建筑工程测量问答实录》机械工业出版社周新力编著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编JGJ8-2007 《建筑变形观测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设部主编

编写人:(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部)主任:(签字)

编写日期:2017 年 3 月 6 日

执行日期: 2017 年 3 月 6 日

建筑工程测量教案

建筑工程测量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内容 (1)测量学的概念,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 (2)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 (3)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4)测量的基本工作,测量的基本原则,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常用的测量元素和单位。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 (2)难点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测量学的概念,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的限度。 (2)掌握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测量的基本工作、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常用的测量元素和单位。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件讲解。 第一节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一、测量学的概念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它的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1)测定测定是指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 (2)测设测设是指将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二、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建筑工程测量是测量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建筑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 (1)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2)建筑物的施工测量。 (3)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测量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测量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所以,每一位从事工程建设的人员,都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

知识和技能。 第二节地面点位的确定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水准面和水平面 人们设想以一个静止不动的海水面延伸穿越陆地,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包围了整个地球,这个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 水准面的特点是水准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 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2.大地水准面 水准面有无数个,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在测量中的作用: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 3.铅垂线 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 在测量中的作用: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4.地球椭球体(地球的形状) 由于地球内部质量分布不均匀,致使大地水准面成为一个有微小起伏的复杂曲面。选用地球椭球体来代替地球总的形状。地球椭球体是由椭圆NWSE绕其短轴NS旋转而成的,又称旋转椭球体。 决定地球椭球体形状和大小的参数:椭圆的长半径a,短半径b扁率α。 其关系式为: a b a- = α (1-1) 我国目前采用的地球椭球体的参数值为: a=6 378 140m,b=6 356 755m,α=1:298.257。 由于地球椭球体的扁率α很小,当测量的区域不大时,可将地球看作半径为6371km的圆球。 在小范围内进行测量工作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05002221 建议课时数: 60 学分:3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先修课程: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砌体工程施工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是由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法律法规等知识相互融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系统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需的技术、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应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分析并解决施工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对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性质,明确工作岗位要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项目课程体系,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结合施工现场工作岗位要求,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施工管理能力。 2.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本课程大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已经在相关课程中进行了系统学习,因此课程重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实务部分,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按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模块式课程结构,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理论部分以够用和满足岗位和职业能力的需要为原则,重点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宗旨,力图在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下,为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而服务,通过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强化职业技术实践活动,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1)知识目标 1)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和应用。 2)掌握建筑结构技术要求,熟悉民用建筑构造要求。 3)能够掌握主要分部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4)能够掌握施工进度、质量、安全、造价控制要点 5)能够掌握施工现场管理、合同管理基本方法 6)能够组织合理的目标保证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

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监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为后续《公路施工》、《桥涵施工技术》、《道路勘测》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能了解现场施工一线正在使用和近期可能使用的技术,为以后学生在现场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是培养学生具有测量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道路和桥梁建设领域中的地形测量、施工放样与线路测量的基本方法,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普通测量仪器的使用,能够从事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具有使用地形图的能力,更好地从事城道桥建设工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了解测量工作所使用的仪器构造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及使用技巧。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施工放样等项测绘工作和内业计算工作。 对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2.1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2了解和熟悉全站仪、GPS测绘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3对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的测绘过程有系统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2.4具有施工放样及路线测量的基本知识; 2.5具有道桥等土木工程的勘测、规划、施工与管理中运用测量资料的基本知识。 2.6培养认真细致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2在组织教学时应根据所学工种,结合实际生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 3.3加强实验和参观,培养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3.4有条件的可已电化教学,使教学直观而生动。 3.5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并要在教学体系上突破学科性,突出实用性,通用性和灵活性。 3.6结合现行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教学 4.考核方法 理论与操作技能分别进行考核,成绩按4:6的比例合计,记为单科结业成绩。按平时考查成绩与结业考试成绩之比3:7的比例,为学生课程结业成绩,以满分100分计。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从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中,必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场地地形图和进行定位放线、施工测量、变形测量和竣工测量等技术服务,特别是施工阶段,每道工序首先要做到的工作就是测量放线。因此,具备建筑施工测量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事职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并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测量基本工作、小地区控制测量及计算点位坐标的能力,具有初步测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具备进行民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技能;具备进行高程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投测和高程传递的技能;具备进行工业厂房柱列轴线和构件安装的测量工作的技能。 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初步掌握工程测量的工作流程;会操作和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具备查阅各种规范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理论模块和技能模块两部分组成,并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测量基本知识与技能阶段 总学时数为118学时,以完成三个学习模块的10个项目内容为主线,以完成各任务中不同工作项目的知识与技能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按工作任务和项目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每个任务都安排一定课时的实训,以便边教边学和边做。 第二阶段:综合测量模拟实训阶段 本阶段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融会贯通,模拟完成典型实际测量的有关工作项目,综合测量模拟实训的教学内容按一个大的项目组织,其中包含五个分项目,每个分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具体的工作子项目,此外,还有操作考核和实训总结。

建筑工程测量教案——地形测量

第六章地形测量 教学目的:1.了解国家平面控制网和图根控制网的建立方法。 2.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方法。 3.掌握地物、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4.学会地形测量的方法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5.掌握地形图在工程中应用 教学重点:1.平面控制测量的导线测量的外业及内业工作。 2.高程控制测量的外业及内业工作。 3.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 4.地形测量的方法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5.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 6. 地形图在工程中应用。 教学难点:1.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方法。 2.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与检核方法。 3.应用地形图估算土方量的方法。 教学资料:测量学教材、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解法、讲授法。 讲授新课: 第六章地形测量 第一节小区域控制测量 一、控制测量概述 控制测量是指在整个测区范围内,选定若干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称为控制网),通过外业测量,并根据外业测量数据进行计算,来获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 x,)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按照控制点之间组成的几何图形的不同, (y 平面控制的形式又分为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 为高程控制测量,根据采用测量方法的不同,高程控制测量又分为水准测 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主要是三角网。按其精度分成一、二、三、 四等。一等网精度最高,逐级降低;而控制点的密度则是一等网最小,逐 级增大。图6-1所示,一等三角网一般称为一等三角锁,遍及全国范围内, 是沿经纬线方向布设的,并且在经纬交点处设有起算边。它是国家平面控 制网的骨干;二等三角网布设于一等三角锁环内,是一等三角网的加密, 它是国家平面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三角网是二等网的进一步加密, 以满足测图和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在某些局部地区,当采用三角测量困 难时,也可用同等级的导线测量代替。 用于工程的平面控制一般是建立小区域平面控制,布设形式采用导线和小三角, 根据工程的需要和测区面积的大小分级建立测区首级控制和图根控制。图根控制 点的密度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可参照表6-1的规定。 图6-1 图6-2 表6-1图根控制点密度 测图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 图幅尺寸(cm)50×5050×5050×5040×40 图根点(个数)8 12 15 30 2、高程控制测量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主要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其精度分为一、二、 三、四等,如图6-2所示。一等水准网是国家最高等级的高程控制骨干, 沿经纬线方向布设;二等水准网是一等水准网的加密,是国家高程控制的 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网为二等网基础上的加密,直接为各种测区提供 必要的高程控制。用于工程的小区域高程控制网,也应视测区面积大小和 工程要求,采用分级的方法建立。一般以国家或城市等级水准点为基础, 在测区建立三、四等水准路线或水准网;再以三、四等水准点为基础,测 定图根点的高程。 对于山区或困难地区,还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建立高程控 制。 二、导线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建筑工程测量0311005 总学时数:72(理论课学时数:54 实践课学时数18) 适用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1.2、课程定位 工程监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施工员、监理员、质检员。施工员、监理员、质检员最重要的岗位核心能力之一是施工放样,而施工放样能力的培养需要开设本课程。 开设本课程对工程监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它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起着先导性、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建筑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所需的测量知识和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以边理论边实验为主,课间穿插12个实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对测量知识的理解和仪器操作入门。在12个实验的基础上再设计了一周的仪器操作强化训练和考核,设计了一周按任务驱动方式进行的测量模拟训练,掌握各种工程测量方法,最后设计了5次以上的课外工地活动,专门熟悉工地建筑施工测量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开展真题真做,缩短与岗位实际能力要求的距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呈螺旋式上升。 2、课程基本目标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基本目标 3.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3.1、课程主要内容 (1)基础测量模块 重点:地面点位的确定;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使用;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方法、导线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难点:地面点位的确定;水准仪、经纬仪的检校;导线测量中的内业计算;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实施。 学时:24 (2)应用测量模块 重点:测设基本工作;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民用建筑施工测量;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圆曲线测设;缓和曲线测设;道路纵横断面测量。 难点: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缓和曲线测设;全站仪线路中桩测设。 学时:30

建筑工程测量学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测量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管理、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授课学时:64 课程学分:4学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性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对工程要素(角度、距离和高差)进行测定和测设的基本方法,并掌握最基本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此外,学生还应掌握各种常规工程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胜任今后在勘察设计的测图与用图,施工中用图和放图、竣工测量等工作。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测量的基础知识 ●掌握仪器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 ● 熟练掌握高程测量法、水平角度测量法、距离测量的方法 ● 熟练掌握距离丈量的工具,直线定线的方法 ● 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内容,熟悉工程施工测量实施步骤及方法 ● 掌握工业建筑施工测量内容,熟悉工程施工测量实施步骤及方法 ● 熟悉测量工作原则、施工测量规范 ● 了解地形图测绘的方法 技能目标: ● 能够正确使用水准仪 ● 能够运用水准仪等实训设备测量一闭合四边形的点的高程(等外水准测量) ● 能够正确使用经纬仪 ● 能够运用经纬仪等实训设备测量一闭合三角形的内角 ● 能够运用经纬仪等设备观测竖直角 ● 能够运用经纬仪和水准仪等仪器联合一小区域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

● 能够完成某一区域的地形测量 ● 能够运用测量仪器以及工具测设已知水平角度和水平距离 ● 能够完成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 能够完成建筑物定位及放样 素质目标 ● 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 具有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 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 ● 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 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 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 《建筑工程测量》由王建干、赵雪云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于2012年02月出版。该教材是人民交通出版社“十一五”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规范教材。 教材使用评价: 该书以重视基础、强调应用为原则,做到了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简明扼要、体系严谨。该书做到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技能,适合我院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学习。 选用的参考资料 (1)由凌支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09月出版的《建筑工程测量》。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教材及规范教材。 (2)覃辉《土木工程测量》(第二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3)过静珺《土木工程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张正禄、吴东材,杨仁《精密工程测量》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5)张永奇、张正禄等。《高等应用测量》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66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测量学》、《控制测量学》、《GPS原理与数据处理》 《数字摄影测量》、《测量平差》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 课程性质 《建筑工程测量》 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以此配合指导施工的一门学 科。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测绘知识、 理论与技术, 为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维护、安全等提供基础资 料与技术保障。在整个课程体系中,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在学习了建筑专业基础 课的基础上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同时又是后续施工技术课程的前沿技术课程。 二、 课程任务 通过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建筑工程高级测量员的技术要 求,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测量工作及技术能力。 能承担建筑工程、 建 筑钢结构、建筑设备测量员的职业岗位,以及承担建筑工程、建筑钢结构、建筑 设备施工员,建筑监理员的主要专业技能之一。 第二部分 职业岗位标准 一、 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 该课程对应的主要岗位有:测量员岗位;施工放样员岗位;建筑监理员 二、国家或行业职业标准,技术等级标准 本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工种主要有:测量员,技术施工员,监理员等。工种等 级:初、中级。 第三部分 培养目标 情感目标 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工作 作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 善于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和增强学生热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 时: 考 核方式: 适用专业: 建筑工程测量 560502XX 60 考查 工程造价专业 是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 具有较强实践 本课程是研究如何为建筑工程各个阶段提供数据资料, 并

建筑工程测量--教案

情景一、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单元一:小地区控制测量 1.(一)测量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一、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1.测量学的概念 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地表(包括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求得点的规定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2.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 (1) 勘察设计阶段:地形图,提供设计依据; (2) 施工阶段:施工前放线; 施工中轴线(斜)控制、高程(层高)控制; 竣工测量的竣工图; (3) 施工及运营阶段的监测; 3.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分类 第二节二、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表面起伏最大值/地球半径≈20/6371很小;如图1-1所示。 (2)地球表面71%的都是水。

图 1-1 地球的形状 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铅垂线:某点的重力方向线,可用悬挂垂球的细线方同来表示; 水平线:与铅垂线正交的直线; 水平面:与铅垂线正交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任何自由静止的水面都是水准面;大地水准面:与不受风浪和潮汐影响的静止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 铅垂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第三节三、地面点位的确定 1.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 测量工作的实质: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点的空间位置(三维)=该点在水准面或水平面(球面或平面)的位置(二维)+该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一维)。如图1-2所示。

图 1-2 三维空间 2.地面点的高程 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简称高程:用H表示,如。如图1-3所示。 图1-3 地面点高程 3.地面点的坐标 (1)地理坐标 (2)平面直角坐标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教学:7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建筑工程测量》是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测绘知识、理论与技术,为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等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保障。开设本课程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建筑工程中级测量员的技术要求,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测量工作及技术能力。能承担建筑工程、建筑钢结构、建筑设备测量员的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实践性强,技能要求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掌握建筑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所需的基本的测绘和测设知识,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该课程淡化理论,实用性强,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模块一测量基础知识(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2、熟悉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 3、了解测量工作的原则、程序和要求 知识准备: 1、建筑工程测量的定义 2、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学的作用 模块二水准测量(16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2、熟悉水准仪的构造,能正确操作水准仪 3、掌握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成果计算 4、能使用水准仪进行基坑的引点测量和坑底设计高程测设工作 5、能正确进行测量校核和填写成果资料 6、了解水准仪的检验方法 活动安排(技能训练): 任务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步骤 任务二:高差测量实训 任务三:高程测设实训 任务四:水准仪综合训练 知识准备 1、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水准测量原理 3、高差测量和校核的方法 4、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高程的成果计算 5、高程测设和校核的方法 6、水准仪的检验 模块三角度测量(20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测角的基本方法——测回法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2、熟悉光学经纬仪的构造,能正确操作经纬仪 3、熟悉光学经纬仪的检验方法 4、学会使用经纬仪进行测设角度 5、学会使用经纬仪测设直线 6、学会使用经纬仪极坐标法测设建筑物房角点的平面位置 7、能正确进行测量校核和填写成果资料 活动安排(技能训练) 任务一:经纬仪认识及对中、整平实训 任务二:测回法测水平角实训 任务三: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已知角度和距离)实训

建筑工程测量学 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50 学分:3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10 面向专业:土木工程课程代码:HD0693 先开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课程性质:必修课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建筑工程测量学》是土木工程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是解决学生在各类土木工程建设中需掌握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从事土木工程勘测、设计、施工与管理奠定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 Ⅰ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罗盘仪、钢尺等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 Ⅱ熟悉全站仪、GPS接收机等测量新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基本理论 Ⅰ熟练掌握测量基本原理、基本测量方法与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Ⅱ掌握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于误差分析; Ⅲ熟悉测量基本理论和技能在工程勘测、施工中的应用。 3)其他 Ⅰ了解本学科新技术、新仪器的发展; Ⅱ了解航测、地籍测量等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测绘工作的任务及作用 第二节地球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 第四节测量工作概述 ·1·

重点: 1.测量的内容和作用,特别是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2.确定地球形状大小的大地水准面 3.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高程系的建立 4.控制测量意义 难点: 1.水准面和大地水准面的区分 2.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笛卡尔坐标系的区别 建议教学方法:讲授,绘图说明,提问 思考题: 1.工程测量对土木工程建设的作用? 2.大地水准面? 3.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 4.测量工作原则与程序是什么? 第二章水准测量(4学时) 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 第二节水准测量的仪器与工具 第三节水准仪的使用 第四节水准测量外业工作 第五节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第六节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七节自动安平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 重点:水准测量原理与水准仪的用法 难点:水准仪的用法、水准测量的校核与计算 建议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图例与数据表格进行说明 思考题: 1.绘图说明水准测量原理? 2.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3.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第三章角度测量(4学时) ·2·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编号:560502XX 学时:60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如何为建筑工程各个阶段提供数据资料,并以此配合指导施工的一门学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测绘知识、理论与技术,为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维护、安全等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保障。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在学习了建筑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同时又是后续施工技术课程的前沿技术课程。 二、课程任务 通过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建筑工程高级测量员的技术要求,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测量工作及技术能力。能承担建筑工程、建筑钢结构、建筑设备测量员的职业岗位,以及承担建筑工程、建筑钢结构、建筑设备施工员,建筑监理员的主要专业技能之一。 第二部分职业岗位标准 一、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 该课程对应的主要岗位有:测量员岗位;施工放样员岗位;建筑监理员 二、国家或行业职业标准,技术等级标准 本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工种主要有:测量员,技术施工员,监理员等。工种等级:初、中级。

第三部分培养目标 一、情感目标 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热爱测绘事业、热爱工程建设、服务工程建设的意识。 二、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 三、专业能力目标 1、使学生具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三种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检验及校正能力; 2、了解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动向; 3、能正确选用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进行建筑施工中的测量放线工作; 4、通过学习,获取测量放线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5、培养学生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学习态度; 6、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7、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

建筑工程测量教案

第一讲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㈠ 知识目标:熟悉工程测量的任务、内容 能力目标:掌握工程测量的一般程序与工作原则 一、本课程学习的目的与内容简介 通过设疑、答疑引入工程测量的目的,对照课程目录解说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及能力要求。 二、工程测量的概念 1.工程测量学的任务和内容 工程测量学的含义——指的是研究工程建设在勘测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以及交付使用后的服务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一门科学。 工程测量学的任务——为工程建设服务 工程测量学的内容——测定和测设 工程测量学的实质——确定点的位置 测定——指的是用恰当的测量仪器、工具和测量方法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的位置进行实地测量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缩绘成图的过程。(包括图根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竣工测量、变形测量等) 测设——指的是用恰当的测量仪器、工具和测量方法将规划、设计在图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标定到实地上,作为施工依据的过程。(包括建筑基线及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施工放样、设备安装测量等) 2.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

⑴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测绘地形图 ⑵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按图样要求实地标定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⑶施工阶段——对施工和安装工作进行检验、校核 ⑷管理阶段——定期进行变形观测(大型和重要建筑物) 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测量工作,测量的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速度。 测量放线工——进行工程建设的施工测量 3. 测量工作的一般程序 ⑴从整体到局部 ⑵从高级到低级 ⑶先控制后细部 4. 测量放线工的工作原则 ⑴严格按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样的要求进行施工测量 ⑵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安排及时进行有关测量工作 ⑶严格按测量规范和细则进行测量工作 ⑷边工作边检核 第二讲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㈡ 知识目标:掌握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及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建筑施工测量实训》教学大纲

《建筑施工测量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施工测量 【课程类别】课程实训 【教学学时】32 【课程学分】 【开课专业】建筑工程管理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选用教材】《建筑施工测量》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主编:凌支援) 【参考教材】1、《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主编:莫南明) 2、《建筑施工测量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年10月(主编:吴来瑞邓学才)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5月(主编:杨云洪) 【课程性质、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性质:建筑施工测量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为今后工作中从事相关专业技术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中实训课是主要教学环节之一,完成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对工程测量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只有通过实训,才能掌握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测量作业的方法,同时印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并为学好专业课、从事建筑工程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本次实训是在学完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建筑施工测量课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实训,为期四周。 (二)任务: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工程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

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 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通过建筑施工测量实训教学,使学生巩固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熟练掌握和应用 工程测量基本方法; (二)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组成、使用、检验与一般校正;掌握高程、角度和距离的基本测 量方法和放样方法,了解误差基本知识;能根据建筑施工特点正确选用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三)能正确识读地形图,具有使用地形图取得地形资料和有关数据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 现代测绘新仪器和新技术的应用。 【课程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常规光学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及全站仪的操作使用方法。 二、完成小区域平面控制测量(导线)和高程控制测量(水准)外业及内业计算。 三、完成用经纬仪法测大比例尺地形图。 四、掌握建筑基线的测设、建筑物定位的方法。 五、掌握测量中必要的内业计算方法和外业记录要求,能够为将来从事建筑测量工作打下坚 实的基础。 六、在实训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 动观点、集体主义精神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建筑施工测量实训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40学时

建筑施工技术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它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它的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一般规律;建筑工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工艺原理以及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决策方法,具有解决一般建筑施工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相关专业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建筑施工技术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一定的施工问题,还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程内容与学生特点选取恰当教学方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照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和重构,并合理序化,力图构建学生在校学习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一致性,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续课程有:建筑力学、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地基与基础、砼结构与砌体结构、砼结构施工图平法识读。 后续课程有: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建筑与装饰工程预算与清单计价、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软件应用、施工项目管理与质量测评、钢结构等。 前续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专业技术必备的基础知识,后续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施工技术技能后,延伸施工质量、进度、费用等三大管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内容能够有机衔接。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大纲设计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3029 建议课时数:56 学分:4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先修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认知实训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测量的基本理论,会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检验校法,会进行施工放样,从而使学生具有承担建筑工程中施工测量的工作能力,也是进一步学习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的基础。 该课程是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测量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测量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测量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容突出对学生施工放样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工程测量员》职业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本课程的项目设计以测量技能训练为线索来进行。本课程的课时为56学时,要求学生学会常规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目标 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熟练操作光学经伟仪、普通水准仪等常规测量仪器;知道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能进行测绘数据的处理;会小地区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测量与业计算;具有测绘原施工现场地面和竣工总平面图的初步能力;会现代测绘仪器

(全站仪、GPS)的使用;会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会编制施工测量方案。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正确使用常规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进行普通测量工作,并能对测量仪器进行一般性的检验; ●会使用测距仪、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等仪器,并对GPS 、电子水准仪等新仪器有所了解; ●根据《规》要求,能正确记录测量数据,能正确计算放样时所需的测设数据; ●能进行小区域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 ●能独立组织原施工现场地面和竣工总平面图的测绘工作; ●能独立组织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 三、课程容和要求 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本课程通过以下十个教学单元确定课程容和要求,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必备项)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学时:64 所需先修课:高等数学、建筑制图等学分:4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它的前修学习领域是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它的后续学习领域是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在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在工程测量方面的基础理论,包括测量方面的一般概念、基本知识、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及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放线、定位等基本操作方法,进一步了解测量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学习小地区的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识读和应用等。并加强对学生测、算、绘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基本具备承担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能力。 1、知识目标: (1)了解测量的基础知识。 (2)掌握仪器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 (3)熟练掌握高程测量方法、水平角度测量方法、距离测量的方法。 (4)熟练掌握高程测设方法、水平角度测设方法、距离测设的方法。 (5)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内容,熟悉工程施工测量实施步骤及方法。 (6)掌握工业建筑施工测量内容,熟悉工程施工测量实施步骤及方法。 (7)熟悉测量工作原则、施工测量规范。 (8)了解地形图测绘的方法。 2、职业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水准仪。 (2)能够运用水准仪等实训设备测量一闭合四边形的点的高程(等外水准测量)。 (3)能够正确使用经纬仪。 (4)能够运用经纬仪等实训设备测量一闭合三角形的内角。 (5)能够运用经纬仪等设备观测竖直角。 (6)能够运用全站仪和水准仪等仪器联合完成一小区域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 (7)能够完成某一区域的地形图测量。 (8)能够运用测量仪器及工具测设已知水平角度和水平距离。 (9)能够完成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园林测量》课程标准

《园林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园林测量 【适用专业】园林绿化专业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园林绿化专业园林工程测量方向的一门专门化 方向课程,是针对园林测量放线工岗位设置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各种不同测量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掌握园林测量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掌握测量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具备从事园林测量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园林绿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为依据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 课程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根据行业专家对园林测量放线工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计,包括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训练、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练习、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园林道路测量、园林工程测量等项目。课程内容的选取,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紧 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实施“能力本位、项目引领”教学模式。每个任务的学习都以仿真实训、真实生产任务、案例作为活动的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关理论与实践,实现做学一体化。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思想,采用教学 示范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结构展示教学内容,通过基于岗位生产过程,紧扣企业岗位需求,通过项目实践操作,融入对应的理论依据,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使 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 课时。 三、课程目标 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园林测量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具有正确应用地形图和测绘资料的能力。能够进行一般园林测量的基本工作,能够应用所学的测量专业知识为园林测量生产建设服务。了解先进测量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为今后从事园林测

建筑工程测量论文

建筑工程测量论文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 摘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地位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目标;结合市场调研,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设计了实践环节的各个实验项目,并提出了组织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改革效果良好。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 0 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工程应用性与实践操作性均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它阐述了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较全面地介绍了测量的常规仪器与新仪器、新技术与新方法,及其在各类土建工程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测量仪器的使用、工程放样、变形观测及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以等技能,进一步了解测绘新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1】。近年来,随着现代测绘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实践教学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项目的设计及开展的深入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学校的社会声誉。 1 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改革的目标 1.1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主要是常规仪器的操作实习,而对于新仪器、新技术的知识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很难适应当今测绘形式发展的需要;第二,开展的实验项目没有很好的结合生产实际,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与将来的工作有何联系,致使学习兴趣不高。 1.2 教学改革的目标 我校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始终围绕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以建筑物定位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和核心,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知识,仪器的操作,具备将测量技术在应用到工程建设中的能力;将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根据测量工作的特点,强调科学严谨、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