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与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与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与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与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

第一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研究的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

系。

2.研究一国之内的、和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

3.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

和。

4.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以达进一步的共识。

5.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之外,还研究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这就是文学

的。

6.文化发展是通过和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7.文化转型是指在某一特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同时又进行急邃

的。

8.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以外,

也得到蓬勃发展。

9.如果没有不同文化间的、,我们的文化就会变成一片文化沙漠。

10.比较文学在与他种文学的交往中,以、、、

为己任,是沟通各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名词解释

1.文化转型时期

2.互证

3.横向开拓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逻辑学范式?

2.什么是现象学范式?

3.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指的是什么?

4.简述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

5.文化转型的原因

四、论述题

谈谈对人类文化的多元发展的认识。

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 存在于不同文化中不同文学之间

2.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3. 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

4. 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合

5. 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

6. 认同离异

7. 危机和断裂重组和更新

8. 逻辑学范式现象学范式

9. 和而不同多元并存

10. 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照亮

二、名词解释

1、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

更新。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

2、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和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3、横向开拓:横向开拓是一种文化外求,外求的方向大致有三:一是外求于他种文化;二是外求于同一

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三是外求于他种学科。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逻辑学范式?教材第13页

2、什么是现象学范式?教材第13页

3、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指的是什么?教材第5页

4、简述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教材第15页

5、文化转型的原因教材第12页

四、论述题

谈谈对人类文化的多元发展的认识。

答题要点:1、文化差异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现实,正是这些差异赋予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2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为多元文化在各地区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但同时也蕴涵着以强势文化覆盖弱势文化,削弱多元文化的可能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危机的关健之一就在于沟通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民,能过对话使他们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以致互相欣赏。

3、文化多元发展会遇到种种阻碍和挫折,前景也并非乐观。

4、文学是可以沟通人的灵魂的,它是沟通不同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比较文学首先通

过文学途径,以沟通不同文化的生命形式和不同的体验形式为已任。

5、在广阔的空间里让人们逐渐接近,了解不同文化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展开不同文化的

对话,缓解文化霸权主义与文化割据主义的对立,彰显本民族的文化,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

第二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是在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书出身新西兰奥克

兰大英国文学教授之手。这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第一部专著。

2.戴克斯特最重要的贡献是。

3. 是第一个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人。他的对比较文学的历史到方法成

果作了系统论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观点。

4.比较全面论述比较文学历史、方法、成果的著作是。

5.20世纪40年代,合著的《文学理论》一书,把对作品的

等外在因素的研究称为,而把对本身,包括、、、等形式结构的研究称为,而“内在研究”才是文学研究的重点。

6.“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于。

7.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是以的巨著和、等文章的发表为标

志的。

8.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奠定最初基础的主要人物是。

9. 对法国学派提出批评、认为他们对比较文学定义的解释比较狭隘。

10.《管锥篇》最大特色是。

二、简答题

1.简述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梵·第根的观点。

2.关于比较文学定义有哪三种,其差异何在?

3.如何看待“学派”的问题?

4.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是什么?

三、分析题

1.美国学派的出现对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有何影响?

2.分析钱钟书的《管锥篇》的价值?

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 19世纪末波斯奈特

2. 使比较文学成为大学的一门学科

3.《比较文学论》法国学派

4. 梵·蒂根著《比较文学论》

5. 韦勒克沃伦作者生平、社会背景作品形象隐喻象征文体

6. 20年代末30年代初

7. 钱钟书《管锥篇》《诗可以怨》《通感》

8. 朱光潜钱钟书

9. 韦勤克

10. 突破了各种学术界限(时间、地域、学科)打通全部文艺领域。

二、简答题

1.简述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梵·第根的观点。教材第30-31页

2.关于比较文学定义有哪三种,其差异何在?教材第44-45页

3.如何看待“学派”的问题?教材第47页

三、分析题

分析钱钟书的《管锥篇》的价值?

答题要点: 1、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是以钱钟书的巨著《管锥篇》和《诗可以怨》、《通感》等文章的发表为标志的。

2、《管锥篇》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坚信“人文科学的各个对象彼此系连,交互渗透,不但跨越国

界,衔接时代,而且贯串着不同的学科。”

3、《管锥篇》总结了许多文艺共同规律,但没有一条是从纯粹抽象、推理得出而脱离了艺术实

践的。

4、《管锥篇》突破了各种学术界限,打通了全部文艺领域,以寻求共同的“文心”和“诗心”,

此外,关于各个时代各地域之间文学的实际联系,这本巨著也给予了一定的注意。

5、《管锥篇》很多篇幅进行了以西方文艺理论阐明中国文艺现象和以中国文艺理论阐发西方作品的双向阐

发研究。

6、总结(教材第60-61页)

第三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2.“和”的主要精神是协调。

3.素材指的是,往往是触发作者思考的。素材不同,但它所体现的题

旨却往往有的方面。

4.主题有时由一个题旨构成,如,有时由几个或更多的题旨构成,如。

5.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联系在一起。

6.昭君和番的故事题材遍及多种体裁,主题几经变化。真正是这一传统题材所展示的主题发生根本改变的

是五四时期。

7.意象是,是赋有某种的具体形象。

8.原型是一种更为的研究,一般是指在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包

括、、、等等。

9.原型批评就是对这些重复的现象作。

10.原型批评理论的重要人物有。

二、简答题

1.谈谈对“和而不同”原则的理解。

2.从具体作品为例,谈谈主题研究中由种种“不同”出发,达成“和”的。

3.具体谈文学中某一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4.谈谈弗莱的原型批判说。

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 和而不同

2. 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3. 原始材料实际生活现象、人物、传闻、轶事共同

4. 鲁迅的《药》歌德的《浮士德》

5. 客观的素材主观思想

6. 郭沫若的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之一的《王昭君》

7. 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

8. 宏观题材、题旨、主题、意象

9. 世界性的综合的宏观分析

10. 弗莱、莱格和莱维·施特劳斯

二、名词解释

1、主题:是作家以特定的思想立场、人生态度、审美情趣对生活事件加以倾向性的介入之后产生的一种

高度判断。它深藏在作品内部,要经过思索和解读才能浮现出来。主题有时由一个题旨构成,如鲁迅的《药》;有时由几个或更多的题旨构成,如歌德的《浮士德》。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是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2、意象:意象就是当人在以审美理想观照事物时意识中所呈现的形象,也就是“意中之象”。它是具有某

种特殊文化意蕴、文学意味的物象。它存在多种层次,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意象和个人意象。

3、原型:原型是一种更为宏观的研究,一般指在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包括题材、题旨、

主题、意象等等。原型批评就是对这些重复的现象作世界性的综合的宏观分析。

二、简答题

1.谈谈对“和而不同”原则的理解。教材第70-71页

2.谈谈中外作品具有共同主题的现象。教材第79页

3.具体谈文学中某一主题和题材的流变。教材第80-88页

4.谈谈弗莱的原型批评说。教材第93-94页

第四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由于文学欣赏过程有着很强的、和,因而对一部伟大文学作品的接受和诠释就往往很不相同。

2.所谓“期待视野”就是作者在“”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

3. 是比较文学研究最早出现的科目。

4. ,这就是影响的全过程。

5.阅读小说而获得美感,不是通过“感知”,而是通过“”。

6.在接受理论看来,的相互联系,正是研究内在的文学性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7.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它从更多方面发掘了作品的魅力。

8.目前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接受和影响模式是。

二、名词解释

1.接受屏幕

2.影响研究

3.反射

三、简答题

1.谈谈对影响过程的理解

2.什么是接受理论?

3.接受和影响的关系如何?

4.例说明接受和影响的多种模式。

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 主观性创造性广阔的想象余地

2. 接受屏幕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3 各国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相影响

3. 启发——促进——认同——消化变形——艺术表现

4. 呈象

5. 研究文学作品之间

7. “误读”也是一种“接受方式”

8. X作家和Y作家,或者X作家在Y国

二、名词解释

1.接受屏幕:当作品各作者相接触,首先遭遇的就是读者的“接受屏幕”。每一个读者都是生活在一个纵

的文化历史发展与横的文化接触面构成的坐标之中,正是这一坐标构成了他独特的,由文化

修养、知识水平、欣赏水平以及个人经历等所构成的“接受屏幕”,这一屏幕决定了作品在

他心目中哪些可以被接受而发生共鸣,哪些可以激发他的想象力而加以再创造,哪些被排除

在外。

2.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研究类型,法国学者为这一研

究类型的理论方法的建立做了重要贡献。他们研究发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丰富了人类

文学遗产,填补了研究空白。但是法国学者主要研究欧洲各国文学的联系,研究范围比较狭

窄,研究的重心放在资料的发掘、考证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和审美特征的研究重视不够,

给这种研究带来明显的不足和局限。

三、简答题

1.谈谈对影响过程的理解。教材第106-109页

2.什么是接受理论?教材第109页

3.谈谈正影响和负影响。教材第112-114页

4.举例说明接受和影响的多种模式。教材第116-118页

第五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新批评派认为作品的意义只能摒除的参与客观地从来分析。

2.诠释学是。

3. 这就是“双向阐释”。

4.逻辑学认知方式,;互动认知,客体并无与主体完全无关的自身的确定性。

5. 为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前景。

6.心理学分析方法不仅重视对于的分析,而且还注重对于掩盖在表面文本深处的的发掘。

7.“推末以至本”是说:

,这就是“探本以求末”,所以,这是一个难解的悖论。

8.从双向诠释的认知方式看,历史可以解构为“”和“”两个层面:前者指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后者是当代所叙述和诠释的历史。

二、名词解释

1.诠释学

2.结构主义

3.互动认知

三、简答题

1.简述诠释的五种方式。

2.谈谈对“过渡诠释”的理解

3.“双向阐释”在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4.翻译在比较学学科中的地位如何?

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作者和读者作品本身

2是对意义进行探讨的学问

3从自我的观点来阐述他者,再从他者的观点来阐述自我

4.认同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的分离认为主体和客体并非截然两分

5.跨文化文学研究

6.潜意识潜文本

7.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从最末尾、最表面、最细微的地方入手,寻根问底,找到最根本的东西,而这个

最末尾、最表面、最细微的东西,又必须放在一个整体的语境中,才能穷尽其意义

8“事件的历史”“叙述的历史”

二、名词解释

1.诠释学:诠释是理解并解释一件事,一句话或一个字,对其意义进探讨。对意义进行探讨是一门学问,

在西方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叫“诠释学”或者“阐释学”。

2.结构主义:即把一个作品放在很多作品当中,撇开具体现象,找出其本质联系来寻找意义。结构主义的

源头可以上溯到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1935年,布拉格学派提出“结构

主义”一词。50年代在法国兴起,60年代广泛流行于欧美许多国家,在60年代,结构主义

远远超过了文学理论的范围,渗透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3.互动认知:认为主体和客体并非截然然两分,客体并无与主体认识完全无关的、自身的确定性。主体和

客体都是在相互的认知的过程中,发生变化,重新建构自身,共同进入新的认知阶段。这种认

知方式研究的空间是一个不断因主体的理智、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化的而变化的、开放的、

动态的空间。

三、简答题

1.简述诠释的五种方式。教材第120-121页

2.谈谈对“过渡诠释”的理解教材第122-123页

3.“双向阐释”在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意义?教材第126-127页

4.翻译在比较文学学科中的地位如何?

答题要点:

(1) 翻译的最基本的定义是将一种语言的作品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劳动。

(2) 翻译绝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问题,要充分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和文化底蕴,必须考虑语言需符合接受

国的文化习惯。

(3) 从更高的意义看,翻译可视为原作生命的延续。翻译使原作产生了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交流的可能,

使作品置于新的现实之中,同时译者的创造性也使原作得到新的滋润。不仅如此,随着不同时代新的译作的出现,原作的生命不断得到延伸,从而青春常在。

第六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从诗歌的历史传统来看,西方最早的诗篇是,而中国诗歌的传统是以为主。

2.从社会文化背景来看,影响西方文学发展的三大外在因素,是、和。尤其是和,它使西方诗歌的题材及主题中有一个高踞其上或蕴藏其内的,或明或暗的主宰宇宙的。中国文化则建立在的基础之上。

3.中国古典小说可分成,文言小说早熟于白话小说。

4.欧洲小说的渊源可以直接追溯到古希腊最早的叙事文体“史诗”。中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 ,13世纪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故事小说。

5. 正是中西小说的共同特征。

6.从整体结构看,中国古典小说结构布局的目的,是

。而西方小说结构布局则

7.无论从文学体式还是表演形式看,中国古典戏剧与欧洲戏剧的差异都很大,特别是从戏剧理论来看:、、、等。都因舞台物质条件及本民族的文化情感特征的不同而制约着作为文学的戏剧文体。

8.中国戏剧结构崇尚单纯,是结构,西方戏剧则是结构。

9.文类学的研究对象是来分类的。

10.《文心雕龙》在文类学上的重大贡献,不仅是建立了的系统,更重要的是他在这个系统之外,创造性地提出了“”的新的研究层面。

二、简答题

1.简述中西诗歌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2.简述叙事文体的四类划分。

3.传奇对小说的贡献是什么?

4.从文体渊源发展看中西戏剧的发展。

三、论述题

1.谈谈中西小说在结构布局上的差异。

2结合作品谈中西戏剧在结构上的差异。

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叙事诗抒情诗

2.希腊神话基督教教义近代科学神话宗教神儒道两教

3文言和白话两大分支

4.传奇

5.立足于现实生活的虚构

6.把生活中复杂、错综地发生着的事件整理为头绪分明的线索,以期待明确而饱满的表现主题偏重于将生活中普通的事加以组合,突出情节的吸引力

7角色行当、戏剧性格、舞台设置、表现手段

8.线状网状

9按组织和结构所形成的特殊的文学形态

10.三十四种文类体性

二、简答题

1.简述中西诗歌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教材第135-137页

2.简述叙事文体的四类划分。教材第144页

3.传奇对小说的贡献是什么?教材第147-149页

4.从文体渊源发展看中西戏剧的发展。教材第154-157页

三、论述题

1. 谈谈中西小说在结构布局上的差异。

答题要点:(1)从结构布局上看,中西在小说情节结构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小说多是线性结构,强调故事性;而西方小说则多是团块结构,注重场面描写。

(2)从叙述角度上看,中西方的古典小说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人随事转”的过程;中西方小说进入到近、现代成熟期以后,重情节轻人物的倾向开始改变。

2结合作品谈中西戏剧在结构上的差异。

答题要点:

(1)西方戏剧理论家们(如黑格尔)认为戏剧的本质是“冲突”,而且是在时空高度集中下骤起急收,迅速发动各矛盾方面的矛盾,使悲喜分明,并让它们集中到一块抱成一团正面交锋,迅速奔向高潮,高潮一过又迅速落幕或在欲罢未了处一刀截断。著名的“三一律”原则就是冲突在时、空、故事三方面的集中体现。

(2)中国戏曲理论在情节结构上则不讲“冲突”,只讲“关目”(重要情境、重场戏)和“密针线”、“草灰蛇线”、“一线穿珠”。中国戏曲叙事结构的松散绵长,使之中间得以夹杂大段大段优美动听的抒情唱段,把角色的感情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中国古典戏曲在追求“新奇”的同时,又尤其追求“情真”。

(3)概括起来讲,中国戏曲的结构多是开放式的链线状的叙事体结构,使之成为渐变的艺术之一;西方戏剧的结构虽也有少数是叙事体的,但大多数是封闭式的团块状的冲突型结构,体现了突变艺术的风格。

第七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由于术语、概念、欣赏习惯、心理结构、哲学体系的不同,不同文化体系中的

的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中最困难的课题。

2、中国历代文论中反复阐发的、、、也都与文学的这一存在

方式密切相关。

3、黑格尔强调:艺术家作为主体,“必须使自己与完全融合在一起,根据他的心情和想象的

内在生命去造成艺术的体现,”

4、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一样,都是把文艺的根本性,或文学的“存在方式”归结为

5、中国文论最重视的不是“清晰透明”的而是含蓄无限的。

6、西方文论也有许多篇章和中国文论一样强调文艺的、、。

7、中西文论有许多共同的基本点,但也有很多的不同方面。共同的基本点说明了,不同的

方面则体现着。

8、文学是作者的自我表现或自我抒发,其对应物在中国文论中就是“”。

二、名词解释

1、虚静

2、情境

3、名、类、旨、辞、言

三、简答题

1、人类共同的体验形式和生命形式是什么?

2、中西文论之所以强调艺术的特点,其目的在于什么?

3、中国“意境说”的着眼点是什么?

4、艾布拉姆斯构成了哪几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模式?

四、论述题

1、试论中西文论的异同。

2、西方文论是怎样强调文艺的教育意义、认识意义和社会意义的

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 文学理论

2. “形”与“神”、“情”与“景”、“一”与“万”、“隐”与“秀”

3.对象

4.以有限的客观具体形象表达无限的主观的抽象情思。

5.外在真实内在的感悟

6.教育意义认识意义社会意义

7.共同性质和规律两种不同文化体系的不同的哲学观念

8.“诗可以怨”

二、名词解释

1、虚静:“虚静”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老庄道家思想,老子曰: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庄子曰:“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

本也。”后来的陆机、朱熹则就明确地从创作论层面上阐说了虚静观。陆机在讲艺术构思时强

调“收视反听,耽思旁讯”,虚静观对文学创作方式强调的是由内而外,虚静的目的也正是为

了自内而外地不受干扰地纵情想象万象万物,做到“神与物游”,“意静神旺”正如苏轼所说的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2、情境:西方文论强调的则是由外而内地寻求能以表现“内在心灵需要的特殊个体”,黑格尔把这种“特

殊个体”称为“情境”。他认为:“情境一方面是总的世界情况经过特殊化的具有定性,另一方

面它既具有这种定性,使艺术所要表现的那种内容得到有定性的外现”,并强调说:“艺术的最

重要的一方面从来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就是寻找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

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

3、名、类、旨、辞、言:“名”指“托象以明义”中的象,即外在的物象;“类”指事类,即物象所包含

的事实;“旨”即抽象遥含义;“辞”指辞章文饰;“言”是能准确表现的语言。

三、简答题

1、人类共同的体验形式和生命形式是什么?教材第175页

2、中西文论之所以强调艺术的特点,其目的在于什么?教材第181页

3、中国“意境说”的着眼点是什么?教材第188页

4、艾布拉姆斯构成了哪几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模式?教材第189-196页

论述题

1、试论中西文论的异同。

答题要点:不同 1、本质论——言志与模仿抒发主观情感和对现实的模仿

2、创作论——虚静与情自内而外的“虚静”和由外而内的“情境”

3、创作论——神似与真实强调“传神”,追求“形似”和

模仿现实,表现其本质真实

4、作者论——人品与诗“文如其人” 强调人品和

“文人无行” 强调人品

5、文学欣赏论——逆志与求知

审美更多地是一种体验活动须“自见其趣”,

和审美是一种认识活动追求“妙谛真知”

相同 1、“诗可以怨”与痛苦的解脱

2言不及意与语言的局限

3诗无达诂与阐释学

4 意境与典型

2、西方文论是怎样强调文艺的教育意义、认识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教材第196页)

第八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浪漫主义传入中国要从算起,他的长篇论文《》系统地追寻了“摩罗”诗人在欧洲各国的踪迹,并贯之以一条鲜明的线索:“”。

2、综合了他所接触到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提出应该建设一种真正的“人的文学”。

3、现代派是和的合流,以为主要倾向,代表诗人的《雨巷》被认为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4、浪漫主义戏剧思潮,、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5、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是以、、为代表的小说流派。

6、现代主义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标志,一是,二是。

7、首先涌入现代中国文坛的散文流派是散文流派。它是随着《》的问世而出现的。

8、自我小说流派的发难之作是的小说集《》。

二、名词解释

鲁迅风

三、简答题

1、欧洲现代文学主潮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基本特征?

2、鲁迅的创作方法体系由哪些因素构成?

3、五四时期,人们对浪漫主义的吸收集中于哪些方面?

4、五四时期,人们对现实主义的理解是什么?

5、新文学受现代主义影响具有什么特点?

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鲁迅;《摩罗诗力说》;“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

2、周作人

3、新月派;象征派;象征主义;戴望舒

4、郭沫若;田汉

5、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新感觉主义

6、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所引起的普遍共鸣;创作实践。

7、“随感录”体;《新青年》

8、郁达夫;《沉沦》

二、名词解释

鲁迅风:是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一股杂文创作热潮。鲁迅杂文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一大批文学青年,使得他们纷纷拿起笔来从事杂文创作,他们师法鲁迅的杂文风范,针砭时弊,将鲁迅杂文的艺术风范和思想特点给予了发扬光大,带来了中国现代杂文的空前繁荣。

三、简答题

1、欧洲现代文学主潮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是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主要文学思潮。它们的基本特征是:

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者力图捍卫的是一些正在遭到资本主义摧毁的基本人类价值:自我,个性,精神艺术,爱美,自然。他们要肯定心灵和自我,否定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现实,追求和表现遥远的理想。他们采取有机主义的、整体论的认识和思维方式,认为普遍异化和分裂成碎片的资本主义现实终将被克服,和谐的新世界将会被达到。他们重视想象和幻想,使用隐喻的、神话的语言来主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渴慕。可以说,浪漫主义是对于资本主义现实的第一次主观的批判和反抗。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者为自己提出了另一种任务:分析、理解和表现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揭示金钱这个最大的神秘之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活动机制。在他们这里,分析和理解成为首要任务。他们大多接受机械论的整体观,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不同部分的组合,要表现它们,就必须进行准确的观察,并通过叙述方式将各种因素组织在一起。在这里,写实的、客观的、自我隐退的语言取代了浪漫主义的主观的自我的语言。可以说,现实主义是“科学地”分析和理解资本主义现实的初次尝试。

3、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者放弃了现实主义者的努力,他们具有这样一种基本信念:世界和生活是破碎的,不可理解的,必须弃绝现实,转向内心,在内心中寻求获救的可能。他们像浪漫主义一样关注自我,但却把浪漫主义的自我扩张变成为现代主义的自我龟缩。他们期待个人的获救,却不像浪漫主义那样充满历史乐观主义精神。个人的痛苦、焦虑和渴望成为他们的主题,表达这种心理经验的语言则极为个人化,令人费解。因为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传达独特的个人体验,使之不致被已遭污染,已遭异化和物化的大众语言所吞没。现代主义可以说是浪漫主义在资本主义较晚近的历史发展阶段中的继续。

2、鲁迅的创作方法体系由哪些因素构成?

鲁迅的创作方法体系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体,融合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因素在内的一个有机整体。现实主义排斥浪漫主义的脱离现实的空想,为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和自我表现提供了写实基础,同时排斥了象征主义的神秘和隐晦;浪漫主义为现实主义提供了强烈的主观感情,使写实的纯客观性受到削弱,大胆的自我表现和严峻的现实描写统一在一起;象征主义使现实主义没有堕入平板与单一的困境,提高了写实的哲理深度与多义性,把一般的写实上升到象征的境界。

3、五四时期,人们对浪漫主义的吸收集中于哪些方面?

五四时代反传统的个性解放和精神解放的普遍要求,使得浪漫主义的反抗和革命精神成为一致的注意焦点:浪漫主义反抗古典主义的压抑,反抗对个性的束缚,追求自由与解放。

4、五四时期,人们对现实主义的理解是什么?

五四时期,新文学倡导者们在批评了自然主义“尊重客观”,“从事批评而不出主观的见解”的弊病的同时,提出现实主义创作要有“主观的见解”,即作者必须提出自己的明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现实主义及其变种自然主义期待的是一种纯粹的、非价值判断的客观主义,但这显然不合中国新文学作者的口味,因为他们的终极关注是充满了“痛苦”和“问题”的人生,是“为人生”和“改造人生”。这就决定了五四时代的写实主义必然是一种人道主义色彩很浓的现实主义。文学研究会的“描写社会黑暗”的倾向和“血和泪的文学”的提倡,正是这一时代对现实主义的特定理解在思想和创作方面的具体表现。

5、新文学受现代主义影响具有什么特点?

中国新文学创始时期受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丧失目标、意义和价值标准

的苦闷,和返回个人内心甚至潜意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都拥有历史乐观主义信念,相反,现代主义的出发点却是绝望。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在五四时期,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和现实主义思潮都未能充分地实现自己的全部内在可能性:现代主义从一开始就与上述两大思潮共同发生综合的影响。中国新文学创始者们的矛盾处境是历史地注定的:当他们需要乐观主义和坚定的信念时,他们耳边时时响起现代主义的绝望的音乐;但当他们陷于绝望时,他们又忘怀不了浪漫的激情。

第九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跨学科研究是的研究。

2.自然科学研究的是,人文科学研究的是,

统称为。

3.信息论也更新了。

4.在文学与世界的关联中,关系最密切的是的关系。

5.自觉贯穿思想观点的写法发展到极端就是所谓“”。

6.弗洛依德学说对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上。

7精神分析学表现在文学思潮方面,首先的兴起.

8.,

其次是互相。

9.关于各门艺术之间的差别,西方最著名的艺术理论著作是德国莱辛的

10.西方美学讨论各门艺术的不同正是从这一根本点出发的。

东欧国家

二、名词解释

1. 系统论

2. 熵

3. 情意结

4. 全球化

三、简答题

1. 试述文学研究与系统论的关系。

2. 谈谈“熵”的观点在美国小说中的影响。

3. 文学和专门研究思想观念的哲学有何共同点?

四、论述题

你对弗洛依德对人的意识的划分有什么见解。

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 关于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较的研究

2. 自然(包括自然人体)人类社会群体和个人主观意志感情人文现象

3. 文学观念

4. 文学与思想观念的关系

5 . 主题先行

6. 在对“人”的重新认识上

7. 超现实主义

8.参与和配合孕育和启发

9.《拉奥孔——论绘画和诗的界限》

10. 模仿

二、名词解释

1、系统论:系统论要求把事物作为其全系统的要素来研究。任何事物必属于某一系统,脱离这一系统必

然落入另一系统。而系统的整体功能并不等于它的各个组成功能的总和,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

和,它具有各个组成部分单独存在时并不具备的功能。文学研究作为一门科学也可以引进系统

论的原则和方法,特别是系统论的普遍联系和有机整体的观念、结构的观念和动态的观念。把

文学作为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来研究,不但开阔了研究者的视野,而且得出一些很有意思

的新结论。

2、熵:熵是热力学中的概念,在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或者某些物质系统状态

可能出现的程度。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层次较高的、较有秩序的位能作功,能量耗散,而产

生层次较低的、较无秩序的位能。也就是从有鲜明特点的状态过渡到一种特点不突出的混沌状

态。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能量越来越少的过程,也是测量混乱程度的“熵”越来越大的过程。

熵的增大,打破了一切秩序,淹没了一切事物的区别和特点,使一切趋向于混乱、单一和统一。

3、情意结:情意结亦称情结,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复合体“,是潜意识丛集,并多次表现出来的集结。

按照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的说法,这就是人类世世世代代普遍性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的一种沉

淀。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个”自主情结“,是一种长期积累的创作欲,要求疏导和发泄潜意识

中受压抑的、无法实现的“本我”。

4、全球化: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强化。它包括经济体制一体化、科学技术的规范化和信息的

网络化。“全球化”对往昔的“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概念构成了挑战,提出了新的课题。

也就是说许多中家如何在“全球化”时代既要积极与域外文化交流,又要保持自己文学的传统。

三、简答题

1、试述文学研究与系统论的关系。教材第228页

2、谈谈“熵”的观点在美国小说中的影响。教材第235页

3、文学和专门研究思想观念的哲学有何共同点?教材第241-242页

四、论述题

你对弗洛依德对人的意识的划分有什么见解。(结合教材理解)

福建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卷汇编

福建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卷汇编 2004年 外国文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 骑士文学、奥林匹斯神统、德廉美修道院、未来主义 二、简答(每题12分,1、2必答,3、4任选一题) 1如何理解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的中介 2如何理解少年维特的烦恼 3如何理解卡夫卡笔下的“弱的英雄” 4简述莎士比亚传奇剧的特征(喜剧、悲剧特征都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1、2必答,3、4任选一题) 1试述19世纪俄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概况 2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熙德》主题的不同,分析文艺复兴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的不同 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结合这句话,谈谈对海明威笔下硬汉性格的理解 4以拉斯蒂涅为例,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四、分析理解题(30分) 以任何一种文学观点分析以下诗歌,文体不限(诗歌例外),字数在500字以上。 诗歌为华兹华斯的《水仙》 2005年 外国文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黑色幽默、感伤小说、意识流小说、湖畔派、破晓歌、威塞克斯小说 二、简答(每题10分) 1简要说明“荷马史诗”是欧洲叙事文学的典范 2以《熙德》为例,简要说明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 3简要说明《堂吉诃德》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4简要说明《麦克白》中人物心理的刻画笔法 三、论述(每题25分,3选2) 1以英国文学为例,说明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异国情调 2以《变形记》为例,说明20世纪西方小说的基本特征 3以《鸟》《巨人传》《乌托邦》等作品为例,说明欧洲古典文学中的理想国主题 四、作品分析(30分) 分析一下作品,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作品略,不知是谁的文章) 2006年 外国文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潘多拉的盒子、温柔的新体诗派、拜伦式英雄、魔幻现实主义、迷惘的一代、音乐小说 二、简答(每题10分) 1简要谈谈你本人对下列作品最深的一点体会(不必面面俱到,仔细集中谈一点体会即可。3题选作2题) (1)《安娜卡列尼娜》 (2)《雪国》 (3)《老人与海》 2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在苏联战争题材文学中有何地位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 5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6 渊源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 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

比较文学四套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世纪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和 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 的。 二、简要回答:(30分)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2、什么是“期待视野”?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 三、论述:(54分) 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一、填空:(16分) 1、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 世纪年代。 3、渊源学分为,,, 和集体的渊源。 4、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和三大类。 5、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跨越性和三个条件组成。 6、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 和三个方面。 7、《管锥编》的作者是。 二、简要回答:(30分) 1、什么是题材研究? 2、什么是“文学误读”? 3、什么是“套话”? 三、论述:(54分) 1、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 世纪年代。 3、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4、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 的。 5、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 括、、、接受学 和。 6、梵·第根的代表作是。 7、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比较诗学”为名的著作是。 8、《原始文化》的作者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比较文学? 2、跨文明阐发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在文学的他国化过程中,接受国如何以本民族的文化规则和思维方式为主? 4、跨文明对话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2、试论述诗学与比较诗学的区别和联系。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试卷编号:5003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比较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6年7月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 1.垮学科 2.比较文学评论 3.林纾 4.意象 5.原型 6.水平接受 7.新批评派 8. 双向诠释 9.希腊神话 10.抒情、动作 11.《摩罗诗力说》 12.文学理论 13.《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 14.超媒体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每个6分,共30分) 1. 比较文学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错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是总体文学,不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跟总体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正确。题旨是指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而题材又是在对素材剪裁的的基础上写入作品的部分,因此题旨与素材的关系密切。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一方面是作家通过作品提炼出来的,并把作品内容的各个方面组成成一个整体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显然主题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得更密切。 4.中西文论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因此,中西诗学在这方面的认识,应该说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尽管中西文论中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第3版)考研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将答案按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 1.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以________跨文化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了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请列举其中两个潮流________、________。 3.法国学者罗兰·巴尔特提出分析符号的两个分析层次,指的是直接意指层与________。 4.表征意味着用语言向他人就这个世界说出某种有意义的话来,或者有意义地表述这个世界。简言之,表征是通过________生产意义。 5.福柯的话语概念试图克服传统理论中人所说的与所做的之间的鸿沟,从这个意义上说,话语涉及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领域。 6.以下书籍或影片作者各为何人? (1)________《超越父神》(Beyond God the Pather); (2)________《斯芬克斯之谜》(Riddles of the sphinx); (3)________《明星凝视:好莱坞电影和女性观众》(Star Gazing); (4)________《女权辩》(Vindication of the Right of Woman) 7.激进自由派和激进文化派女性主义者对性/社会性别制度的诠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哪几大议题上?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何谓形象学?形象学研究有什么意义? 2.简述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差异。 3.简述在女性主义方向下对精神分析的探讨。 4.何谓主题学?主题和母题有何区别? 三、论述题(第1题35分,第2题40分,共75分) 1.试选一个好莱坞经典电影文类,并聚焦于一位代表性电影导演/作者的作品,以其为范例,运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一些观点,对好莱坞经典电影中有关性别的议题进行探讨。(35分) 2.比较中西戏剧在主题、结构、心理描写等的差异。(35分)

川农《比较文学概论(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川农《比较文学概论(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 A. 维耶曼 B. 韦勒克 C. 歌德 D. 但丁 正确答案: 2. 1930年,()在梵·第根等的协助下创建巴黎大学的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院,使巴黎成了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 A. 戴克斯特 B. 阿扎尔 C. 韦斯坦因 D. 巴尔登斯伯格 正确答案: 3. 前苏联比较文学的代表人物日尔蒙斯把比较文学称为() A. 比较文艺学 B. 比较类型学 C. 历史-比较文艺学 D. 比较历史学 正确答案: 4. “平行回现论”是由俄国比较文学先驱()提出的 A. 马雅可夫斯基 B. 维谢洛夫斯基 C. 日尔蒙斯基 D. 别林斯基 正确答案: 5. 古罗马时期,()的《埃涅阿斯纪》是对荷马史诗的模仿。 A. 贺拉斯 B. 普卢塔克 C. 维吉尔 D. 昆提利安 正确答案: 6. ()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A. 狄德罗 B. 卢梭 C. 伏尔泰

D. 莎士比亚 正确答案: 7. 德国著名神话学派学者库恩建立了() A. 太阳神话说 B. 月亮神话说 C. 宗教神话说 D. 雷雨神话说 正确答案: 8. ()学者奠定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最早提出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看法。 A. 美国 B. 法国 C. 德国 D. 中国 正确答案: 9. 主题学是从19世纪初期德国()中衍生出来的。 A. 神话学 B. 民俗学 C. 文艺学 D. 文学 正确答案: 10. 1958年韦勒克在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二届年会宣读的论文()被看着美国学派挑战性的宣言。 A. 《比较文学的危机》 B. 《比较文学的概念》 C. 《比较的基础》 D. 《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 正确答案: 11. 法国最早的比较文学学者是() A. 巴尔登斯伯格 B. 布吕纳季耶 C. 戴克斯特 D. 卡雷 正确答案: 12. 1963年()在他著名的《比较不是理由》中首次提出“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的设想。 A. 刘若愚 B. 艾田伯 C. 叶维廉 D. 季羡林 正确答案: 13. ()年在深圳大学召开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讨论会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全面复兴。 A. 1979

推荐-广播电视大学试题开放本科20XX年7月 53 比较文学

试卷编号:5003 座位号 广播电视大学20XX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 秦皇岛电大试题库(https://www.doczj.com/doc/ec2472867.html,/test)20XX年7月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 诸方面的联系,这种研究叫比较文学的研究。 2.巴登斯贝格是第一个系统地采用严密的考证方法研究外国文学对法国文学影响的学 者。1921年,他创办了法国《》,这份杂志成了法国比较文学的喉舌。 3.从现代意义的比较文学来说,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以上溯到1897年,和 从法国归来的王子仁,合译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一书。 4.所谓“”,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 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5. 一般是指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包括题材、题旨、 主题、意象等等。 6.在接受美学看来,垂直接受和决定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7.读一部作品,往往有不同的方式,方式不同读出来的意义也就不同。第一种方式是 传统的方式;第二种方式是的方式;第三种方式是结构主义的方式;第 四种方式是叙述学的方式,第五种是心理学的方式。 8.从自我的观点来阐释他者,在从他者的观点来阐释自我,这就是“”。 9.从社会文化背景来看,影响西方文化发展的三大外在因素是、基督 教教义和近代科学,尤其是前两大因素。 10.中国古典戏曲接近文体,欧洲传统戏剧的重心是。 11.1907年,鲁迅在日本写作长篇,系统地追寻了“摩罗”诗人在欧 洲各国的踪迹。 12.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引起了质的变 化,在和文学批评方面也引起了很大的革新。 13.关于各门艺术间的差别,西方艺术理论作了很多探索,最著名的是莱辛 的。 14.跃出”一种艺术载体,要求在另一种载体中得到表现的现象,钱钟书称之为“出位 之思”,叶维廉则称之为“”。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 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每个6分,共30分) () 2.“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

08春本科《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选修课) 通知1、本材料为作业参考答案,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删减,不必完全照抄;没有作业册的科目学员自备16k横格本抄写作业,并写清你的姓名、学号、专业和年级等信息 2、交作业时间11月30日前; 3、辅导和交作业期间交学费,具体如下: ⑴08春汉文本科交第三年学费1500元⑶08秋小教交第二次学费及考试费1100元,订书者教书费300元。 ⑵09春汉文本科交第二次学费1500元、书费350元;09春汉文专科交第二次学费1000元、书费300元。 ★各年级学员欠学费请一并交上! 作业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5分,共20分) 1、意象 2、翻译 3、管锥篇 4、文化割据主义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简述比较文学的功能。 2、概述美国比较文学发展历史。 3、鲁迅、田汉、郭沫若在接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方面分别表现出哪些不同特点。 4、“八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谈谈比较文学中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2、为什么说接受和影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如何理解这一双向过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象征:是以外在的、少见的事物,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作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劳动。 3、管锥篇:作者钱钟书。写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间,出版于1979.8全书七百八十一则,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古籍十种,引用八百多位外国学者的一千几百种著作,结合中外作家三千多人,阐发自己读书心得体会。《管锥篇》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之一。 4、文化割据主义:是指有些人深恐受到外来影响,极力鼓吹“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拒绝交往,拒绝改变甚至为此镇压内部改革求新的势力。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1)、互识;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2)、互证:就是要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就,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3)、互补: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某求新的发展。 2、美国的比较文学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1871年,沙克福在康奈尔大学作了“总体文学还是比较文学”的学术报告,(第一位涉足比较文学)。 1877——1889年间,盖利曾在密执安大学开设以“文学批评的比较”为内容的专题讲座。(先驱) 1890——1891年间,哈佛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1903年,美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 1899年,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创立于歌伦比亚大学。 1910年,萧菲尔创办《哈佛比较文学研究》杂志 1942年,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克里斯蒂,倡导下产生了“比较文学委员会”,创办《比较文学通讯》 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问世 1953年,韦勒克发表《比较文学概念》 1962年,雷马克发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1969年,艾德礼发表《比较文学论文选集》提出“平行研究”的主张。 3、鲁迅极力突出的是浪漫主义中的革命与反抗精神,“忤万众不慑”的战斗勇气。 田汉更接近经典的浪漫派,热烈乐观,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浪漫人道主义的同情心,使命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对爱的力量的膜拜,都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彩。 郭沫若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他有“天狗吞宇宙”式的自我肯定与夸张,有横溢的激情,乐于从历史和神话中吸取灵感并且创造新的神话和新的理想世界。 4、刘勰把文学中复杂多样的风格归纳简约为“八体”,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又可以分为相对的四组: (1)典雅和新奇。典雅指引经据典,风雅蕴藉;新奇指“槟古竞今”,标新立异。这是以继承传统和创新的程度为标准来划分的。 (2)壮丽和轻靡。壮丽指立论卓越,体制宏伟,文采辉煌;轻靡指“浮文弱植,飘渺附俗”,也就是文辞浮华,飘忽无根。这是从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 (3)远奥和显附。远奥指文章深沉不露,内容玄思深奥;显附指情理浅显,易于接受。这也是从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的。 (4)繁缛和精约。繁缛指喻众辞多,文采华丽;精约指“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这一组着重于形式,但“博喻”“剖析”仍与内容有关。 三、论述题:(40分) 1、答案要点:主题和题材的流变既牵涉到“传统继承”也牵涉到“引进”,应是构成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项研究可以纵向地考察某一主题或题材的历史发展。也要以横向把考察某一主题和题材如何被他种文化体系引进,或如何接受了他种

比较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试题 梁锋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比较文学”一语中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实际上只是()的意思。 A. 文学作品 B. 文学创作 C.文学研究 2、“诗学”概念起源于() A.古罗马 B.古希腊 C.古埃及 3、我国文学史上将诗歌和科学完美结合的杰作《天问》的作者是()。 A.屈原 B.李白 C.苏轼 4、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外来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5、《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A.刘勰 B.钟嵘 C.司空图 6、“五四”时期,我国的文学翻译把哪国文学放在第一位() A.美国 B.俄罗斯 C.英国 7、下列套话中,哪个不是中国人用来描绘日本人的() A.倭寇 B.小日本 C.鹰钩鼻 8、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可作()研究 A.阐发 B.接受 C.平行 9、古希腊的悲剧大多属于()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形而上悲剧 10、《管锥编》的作者是()。 A、钱仲书 B、鲁迅 C、郭沫若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既从事文学创作,又对佛学有精湛研究的代表性文人包括() A.王维 B.谢灵运 C.李白 D.杜甫 E.白居易 12、古代中国涉及文学分类的着作有() A.《典论论文》 B.《昭明文选》 C.《文章辨体序说》 D.《文体明辨序说》 E.《文章流别论》 13、“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句话提到的两位词人是() A.辛弃疾 B.柳永 C.李清照 D.苏轼 E.陆游 14、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有() A、开放性 B、综合性 C、跨越性 D、讽刺性 E、赞扬性 15、西方悲剧大致可分为哪几类()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社会悲剧 D.形而上悲剧 E.悲喜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6、形象学17、平行研究18、母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9、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20、简述主题与母题的关系。 五、论述题(30分) 21、怎样对待“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

比较文学试卷和答案

(一)闭卷考试试卷及答案: 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 --------系-------班----------姓名---------学号---------------- 一.填空:(4) 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二.名词解释:(15) 1.比较视域 2.套话 3.他者 三.简答题:(45) 1.简述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 2.简述迷狂说与妙悟说的异同 3.简述比较视域的特点 四.论述题:(36) 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特点 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 --------系-------班----------姓名---------学号---------------- 一.填空:(6)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外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内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二.名词解释:(15) 2.文道论 3.注视者 4.理念说 三.简答题:(45) 2.简述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 3.简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心理学的互渗关系 4.简述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体系的三重构造 四.论述题:(34) 举例说明比较视域中不同民族文学的对话过程 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答案 一.填空:(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二.名词解释:(15) 1.(答:强调主体性。比较文学的本体) 2.(答:一个民族反复用来描述异国和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 3.(答:形象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对异国认识的总和。) 三.简答题:(45) 1.(答:一个本体,两个学贯,三种关系,四个跨越,汇通性,体系化) 2(答:不同。1。理智与非理智。2。狂热与虚静。3。神赐与积累。同。1。强调直觉。2。与宗教有关)3(答:1。流动性与联系性。2。开放性。3。自觉性) 四.论述题:(36) (答:1。变异性。2。综合性) 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的小抄作业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1) 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性,多方位的动态性学科。 2.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外,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方面的联系,这种研究叫比较文学研究。 3.与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相并列的,还有总体文学。 4.早在1872年,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名称。 5. 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其次是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再次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 6.比较文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1877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86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1897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7.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是1877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的《比较文学学报》,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作者是波斯奈特, 8.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设立。 9.1931年,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对比较文学的历史、方法、成果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法国学者的观点,但其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10.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对苏俄比较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强调形式是艺术特征的重要载体。 11.西德当代比较文学的集大成者是吕迪格,他被誉为西德“比较文学之父”。 12.文化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者作用来进行的 二、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1.“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2.在现代小说中题材就是指客观的具体事件。(╳) 在现代小说中,题材不只是客观的具体事件,主观的意象、象征、某种行为、心理也可以构成题材。 3.主题往往由一个题旨构成。(╳) 主题有时由一个题旨构成,如鲁迅的《药》;有时由几个或更多的题旨构成,如歌德的《浮士德》。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是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三、简答。 1、假如对李白和杜甫的创作进行比较研究,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吗?为什么?不属于。正如雷马克所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艺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所以,李白与杜甫同属于一国范围之内,他们的比较不具有跨国研究的意义。 这种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研究,尽管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但只属于国别文学研究。 2、请简述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填(20分) 1、比较文学具有 ( 开放性 )、( 多方位 )、( 动态性 ) 的特点。 2、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 ( 认同 ) 和( 离异 )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3、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 ( 影响 )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 平行 )研究。 4、标志着比较文学正式成为一门有条理、有系统的学科,是( 戴克斯特 )的学术活动。 5、被誉为法国比较文学喉舌的杂志是 ( 《比较文学评论》 ),创始人是(巴登斯贝格 ) 。 6、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1899年创立于( 哥伦比亚大学 )大学。 7、德国古典语文学家 ( 霍普特 )关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为德国比较文学开辟了道路。 8、东欧唯一译本自成体系的比较文学理论性著作是 (久里申 ) 的《比较文学研究》。 9、文化外求的三个方向是 ( 外求于他种文化;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外求于他种学科)。 10、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以上朔到 ( 1897年 ) 年林纾翻译《茶花女》。 1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则是在 ( 20年代末30年代 )(时间)。 12、三四十年代显示我国比较文学实绩的是 ( 朱光潜 ) 的《文艺心理学》、《诗论》和钱钟书的(《谈艺录》)。 二、名词解释(20分) 1、文学批评: 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文学批评在一定的文学历史中来进行,它必然是某种文学流派、文艺思潮的反映,因此又必然和文学史相联系。 2、文化转型: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了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3、文化离异: 表现为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主流文化怀疑,甚至否定、打乱既成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和曾经被驱逐到边缘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乃至颠覆。 4、题旨(母题): 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母题。题旨或母题是可以从题材中读出来的某种意义,它是一种可以在各种主题中多次出现的因素。 三、简答题(30分) 1、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划分是指什么?举例说明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文学研究的两个不同层次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和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这两个层次之间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例如文学理论不仅可以进行某一国的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可以进行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也可以对某一文艺理论问题,从世界的角度进行总体性的研究。无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都有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方面的内容。 2、简述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一书的观点? 答:(1)比较文学是一种没有语言、种族和政治界限的文学研究;(2)对比较文学来说,比较历史上毫无关系的语言和风格方面的现象,同研究从阅读中可能发现的相互影响和平行现象一样有价值;(3)比较文学不能只用来研究文学史(渊源和影响),而且也要用来研究和评论和当代文学;(4)比较文学上从国际的角度来研究一切文学,它认为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都有统一的一面,因而存在从国际的角度来展望建立全球文学史和文学学术这一遥远的理想;(5)比较文学的性质和对象决定了它不可能只局限于运用单纯的比较方法,在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与答案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 与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一、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A)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 B )A 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C )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评”。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 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 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 C )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B 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6、形象学十分强调对“主观性”的分析,下面对这种主观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A 形象学十分注重对主观性进行分析,因此,形象学就没有什么客观依据可言。B 在形象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握当时民众的社会心理。C 一个国家之所以对某一个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象,它的文化传统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D在形象学的研究中,一定要兼顾对历史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只有这样,形象学的“主观性”才不至于走向极端。 7. “乌托邦想象”产生的动因是( C )A 认为只有本民族的文化才是最优秀的文化。B 无意识地通过贬低别民族的文化而赞美本民族的文化。 C 对本民族的制度和文化感到不满意,而向往更美好的社会。 D 这样的向往满足了人们的一些梦想。 8、佛教对中国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方面的影响( C )A 佛教里包含着很多神异的故事,这些神异故事有很多被《搜神记》等志怪小说所收罗进去。B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大大刺激了一部分中国诗人的宗 教意识,因此,在诗歌中,很多带有佛教意味的诗出现了。 C 佛经变文不仅直接导致了民间说唱形式的出现,而且影响了后来话本、词话等说唱形式的文学的出现。 D 《西游记》中的很多神魔形象都有佛教故事中类似形象的影响。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主题学研究的范围( D )A 具可比性的不同民族的作品之间所包含的人物形象。B 诗歌中间所包含的意象的相似。 C 相似的故事情节。 D 大致相似的体裁类型。 10、下面有关比较文学的“译介学”的研究对象的说明中,哪一项是正确的。(C)A 译介学就是研究文学翻译和其他翻译作品。B 译介学就是研究文学翻译中出现的各种变异现象。C 译介学主要研究一个作品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化环境中进入另一种文化环境时所产生的种种变异现象。D 译介学主要研究文学翻译的语言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作语言的蕴含。 11、下面所列举的在文学翻译中的词的文化意义不同的几种现象中,哪一种是文化意义增加的例子。( C )A 象“阴阳”、“道”、“气”这样一些词,很难在西方语言中找到等价的词。B 西方人把银河系叫做“Milky Way”,而中国则把它叫做“银河”。C 美国的小说《麦迪逊县的桥》,被翻译成中文后,成了《廊桥遗梦》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D “狗”在中国往往被用在贬义词当中,而西方通常不带有这样的贬义。 12、比较诗学的出现时期是( D )A 比较诗学在亚里士多德以后就有了。B 比较诗学在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出 现以后就有了。 C 比较诗学在中西比较诗学出现以后才出现。 D 比较诗学在美国学派出现以后才出现。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译介论)【圣才出品】

第7章译介论 7.1 复习笔记 一、译介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内涵 (一)译介学的基本定义及内涵发展 1.定义 译介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异质文学翻译互动研究。 2.学理基础:“国别文学”与国际文学交流的存在 3.主要研究内容 (1)译家译作与国别文学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2)译作对输入国文学及其文学史的影响 (3)国别或国际翻译活动、翻译思潮及其对总体文学的影响。 (4)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将翻译作为世界文学及文化发展的主要建构力量进行研究。 4.内涵发展 译介学顾名思义兼有“媒介(中介)”和“翻译”两层意思: (1)作为“媒介(中介)”的译介学起源于法国学派。

(2)文学的交流“翻译是最重要的途径”,译介学自然要将翻译作为“比较文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对象”。 5.译介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1)十分关注译介学的学科属性,注意译介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的内涵衔接; (2)十分关注文学交流中属于译入语文化的文学系统; (3)注意研究文学交流的全过程。 6.根据苏珊·巴斯奈特的观点,西方当代译介学研究迄今经历过的三个发展阶段 (1)20世纪70年代末由以色列学者佐哈依据结构主义理论所创立的“分层系统”理论阶段; (2)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学者提奥·赫曼斯初具后结构主义理论品质的“译者隐喻语言映射”理论阶段; (3)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后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所创立的“文学调控”理论阶段 ①翻译与民族文化及民族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 ②如何评价翻译之为文化和文学的主要建构力量? ③从文学史的角度考察,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与文学文本经典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④关于译作的文化与文学整合功能,译者心中的“印象”如何?该“印象”又如何以隐喻的方式得以曲折地表达? ⑤翻译文学在民族文学史中的地位如何界定? ⑥如何考察文学史特定发展阶段中翻译活动的运行模式?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文学 2、法国学派 3、套话 4、渊源学二、比较文学简述题 1、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2、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3、如何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一词, 4、比较文学学科性质 5、研究比较文学的当代意义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2 一、名词解释 5、美国学派 6、主题学 7、主题(theme) 8、阐发研究二、比较文学简述题 6、流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7、渊源学的内涵与主要类型 8、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 9、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分歧何在, 10、影响研究的特点(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主要区别)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3 一、名词解释 9、媒介学 10、情境 11、意象研究 12、题材二、比较文学简述题 11、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12、文类学的基本内涵,研究范围和对象 13、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 14、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 15、形象渗透出的基本态度及象征模式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3、比较诗学 14、跨学科研究 15、中国学派 16、母题 17、平行研究 二、比较文学简述题 16、译介学与传统翻译研究没有什么差异,这种说法对吗, 17、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18、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比有什么不同, 19、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 20、如何理解不同文学比较中的“可比性”问题, 《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比较文学 2、法国学派 3、套话 4、渊源学 5、美国学派 6、主题学 7、主题(theme) 8、阐发研究 9、媒介学 10、情境 11、意象研究 12、题材 13、比较诗学 14、跨学科研究 15、中国学派 16、母题 17、平行研究 二、比较文学简述题 1、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2、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3、如何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一词, 4、比较文学学科性质 5、研究比较文学的当代意义 6、流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7、渊源学的内涵与主要类型 8、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 9、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分歧何在, 10、影响研究的特点(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主要区别) 11、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12、文类学的基本内涵,研究范围和对象 13、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

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一是;二是 2、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世纪末。它的出现与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3、从比较文学的眼光看,我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与世界各国文学、、、的历史。 4、法国学者基亚认为比较文学实际上是史。 5、季羡林先生说过,从全世界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文艺理论真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确有创见而又能自成体系的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从古代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洲国家所在的广大地区。 6、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等方面探讨了缺类问题。 7、比较文学就是要突破各种学术研究的界限,“打通”整个文化领域,使文学研究进入了性研究的新阶段。 8、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常常是在中实现的。 9、置身于接受者的立场,探讨作家作品的源流,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各国文学的影响,这一研究被称为。 10、比较诗学是一门从跨文化的角度对、的比较研究。 11、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民族,,文化和的文学研究。 12、比较文学要求在研究中国文学时,应以为背景,以为参照系统,认识和评价自己。 13、丹纳《艺术哲学》中提出的制约文学发展的三大要素中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外界条件”相对应的是和。 14、文学理论对音乐的借鉴体现在对音乐和的吸收上。 15、在西方历史上,古希腊哲学家首创的哲学专题论文引起了哲学和文学的分化。 16、钱钟书先生曾倡导法,它不仅表现在文学范围内地域、时代、文类诸界限的打破,而且推向整个文化领域,体现为各个学科门类的汇通。 17、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18、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书中使用了“世界文学”这个概念。 19、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叶席卷全欧的文学思潮为比较文学的诞生准备了文学土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