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孩子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8
4 乡下孩子背景资料Array《乡下孩子》这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
真挚感人。
全诗共四个小节,里的情景;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欢快游戏的情景;乡下孩子带来的欢乐;赞美。
文本解读段是非常便于学生展开想象诗歌语言,可设计这样的练习:1怎样的蝴蝶?2、孩子们会怎样捉蝴蝶?3、他们会编织出什么样的故事?4他们用草叶会吹出什么样的曲子?第三自然段可设计这样的练习:1肚皮的小猪是怎样的?乐坏了的猫咪又是怎样的?孩子们又会怎样呢?23丰富了语言。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第2、3小节。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朋友,在新社会,农村面貌起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农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的。
二.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4 乡下孩子2、解释题意。
乡下孩子就是农村里的儿童,把农村里的儿童称作乡下孩子,是一般人的口头说法。
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生活和见闻也不一样。
乡下孩子有什么特点,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说的内容。
三.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Array(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欢唱编织含动听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曾一串猪怀里编织(2)指名读生字词,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辨明加点字的读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怀里:两臂相向和胸部之间的空间。
(动作演示)欢唱:欢乐地唱歌。
编织:这里是指编成故事。
含: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好听。
(4)用卡片读生字词,包括田字格里外的18个生字和已解释的词语。
乡下孩子读后感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乡下孩子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乡下孩子这本书由著名作家王安忆所写,以真实的经历和感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农村孩子艰辛求学的故事。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述了作者的个人遭遇,以及她对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第二部分是对乡村生活的回忆和思考;第三部分是对于现代农村发展和教育问题的观察和反思。
在读完乡下孩子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作者所传递的信息所触动。
乡下孩子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享受到像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
他们生活在贫困和封闭的山村中,每天都在艰苦的环境下求学。
不仅要克服交通不便的问题,还要面对家庭贫困和缺乏教育支持的困境。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们放弃对知识的追求,相反,乡下孩子们通过艰辛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名牌大学。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知识对于人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一个人的改变能力。
乡下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追求着知识,他们明白只有通过知识的力量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相对于城市孩子们来说,他们更懂得珍惜和利用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和执着让我感到震撼,也让我深思。
同时,乡下孩子这本书也让我对农村教育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城市的光鲜亮丽背后,农村教育的困境和不公平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得乡村孩子们无法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
这一点引发了我对于农村教育的思考和关注。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为改善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
此外,乡下孩子这本书也让我对乡村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乡村却面临着人才外流和资源匮乏的问题。
乡村发展的不平衡正逐渐加剧,这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思考。
农村不仅需要经济上的发展,更需要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质量的提升。
通过教育,可以为乡村带来新的活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在《乡下孩子》的教学中,我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我希望通过这个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个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农村发展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
我选择了适合学生的《乡下孩子》故事,通过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乡村生活和农村发展。
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提供多次讨论和写作的机会。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采用了朗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朗读给学生展示《乡下孩子》故事中的乡村生活和农村发展,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我注重引导学生表达和分享,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教学反馈的重要性教学反馈对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学生的学习提高非常重要。
我及时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和写作表现,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同时,我也指出他们在理解和表达方面的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我还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学策略的调整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我意识到需要调整一些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我会提供更多讨论和写作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还会加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总结通过对《乡下孩子》的教学反思,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反馈的重要性和教学策略的调整都是我需要关注和加强的方面。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乡村生活的特点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并激发他们对农村发展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乡下孩子》教学反思一、引言《乡下孩子》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描绘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本文将对《乡下孩子》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乡村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乡村的美丽和宁静,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喜欢乡村生活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检查学生的生字词认读情况,重点指导“曾、撑、含、挖、逮”等字的读音。
3. 精读课文(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思考:乡下孩子在乡下都做了哪些事情?(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乡下孩子的快乐生活。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乡下孩子的快乐和自豪。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乡下的生活经历,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感受。
(2)引导学生想象乡下孩子还会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6.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乡村生活图。
四、教学反思1. 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2)教学方法多样,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注重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乡下的生活经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良好。
乡下孩子
金子美玲
曾是妈妈怀里
欢唱的黄鹂,
曾是爸爸背上
盛开的野菊。
捉一只蝴蝶,
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含一片草叶,
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挖一篮野菜,
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逮一串小鱼,
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哦,
乡下孩子,
生在阳光下,
长在旷野里。
1.在()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蝴蝶一()草叶
一()小鱼一()孩子
2.诗歌中让乡下孩子感到快乐的趣事有哪些?照样子写一写。
捉蝴蝶
3.你认为乡下孩子还会干什么?模仿短文写几句。
拾一把稻穗,
逗乐了。
采一把野花,
装扮了。
4.你喜欢生活在城里还是乡下?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只片串个
2.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
3.示例:咯咯叫的母鸡干净的卧室
4.示例:我喜欢乡下的生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很欢畅。
(我喜欢城里的生活,整洁漂亮,很方便。
)。
乡下孩子阅读及答案一、引言:乡下孩子的阅读现状自古以来,阅读一直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和手机应用,阅读成为了很多孩子的“短板”。
尤其是在乡下,由于相对欠缺城市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氛围,乡下孩子的阅读水平普遍较低。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引导乡下孩子积极阅读。
二、为什么乡下孩子需要阅读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阅读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
通过阅读,孩子可以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事物、文化和思想,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其次,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水平。
阅读中包含了各种语言艺术手法,如修辞、比喻、夸张等等,这些手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
最后,阅读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孩子可以学会分析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
三、如何引导乡下孩子阅读1、选择合适的读物对于乡下孩子来说,最好选择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读物,如农村故事、农村文化、乡土地理等等,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
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读物,如寓言故事、科普读物等等,帮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丰富阅读体验除了纸质图书,还可以让孩子接触其他形式的阅读材料,如电子书、漫画、有声读物等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
3、示范和引导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最好的示范者和引导者。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言语,让孩子更好地理解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还可以为孩子提供阅读环境和机会,如丰富的书籍、安静的阅读空间等等。
四、阅读能力提高的方法1、增加阅读量唯有多读书,才能增强阅读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多看书、多读文章,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不仅要多阅读,还要掌握阅读技巧。
例如,通过猜测词义、寻找关键词、总结归纳等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水平。
乡下孩子课文_乡下孩子教学设计课文《乡下孩子》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前言】《乡下孩子》是一首充满童真的小诗,它描绘了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的孩子特有的欢乐。
为学生再现乡村美好的生活情景,使他们觉得自己仿佛又置身于美丽的乡下,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阳光下捉蝴蝶、采草叶、吹歌曲、逮小鱼、挖野菜……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和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使他们轻松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指名读,让学生进行点评,分节读,齐读,教师配乐示范读,学生自由读,反复朗读、吟诵,把诗歌的语言再转化为有声的图画,让学生把胸中的诗境与课文情境所展示的形象融合在一起,从而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验、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一.导入新课小朋友,在新社会,农村面貌起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农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的。
二.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7 乡下孩子2、解释题意。
乡下孩子就是农村里的儿童,把农村里的儿童称作乡下孩子,是一般人的口头说法。
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生活和见闻也不一样。
乡下孩子有什么特点,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说的内容。
三.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欢唱编织含动听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苏教版第三册《4、乡下孩子》课文原文
曾是妈妈怀里
欢唱的黄鹂,
曾是爸爸背上
盛开的野菊。
捉一只蝴蝶,
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含一片草叶,
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挖一篮野菜,
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逮一串小鱼,
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哦,
乡下孩子,
生在阳光下,
长在旷野里。
教材解读:
《乡下孩子》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
这首诗选材典型生动,语言简练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读来令人如沐阳光,如嗅青草野花气息,如闻童声笑语,悦目
赏心。
全诗一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生活的情景,“欢畅的黄鹂”比喻孩子的活泼欢乐;“盛开的野菊”比喻孩子漂亮可爱。
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捉蝴蝶、吹草叶欢快游戏的情景。
第三小节写挖野菜、逮小鱼等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乐趣。
最后一小节赞叹乡下孩子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拘无束成长的幸福。
读《乡下孩子》10篇教案《乡下孩子》篇一情境中写字,情境中阅读《乡下孩子》课堂实录及点评上午第二节课,我们听了戴年明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语文课《乡下孩子》。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二附情境教学的特色,上得非常成功。
特将戴老师的教学过程记录如下,以供老师们借鉴。
教学片段一:师(手指黑板上的简笔画):来到乡下,你看见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田野。
生2:广阔无边的田野。
生3:一望无边的田野。
师:这里的田野那么空旷,没有楼房的遮挡,视野非常开阔,所以称为(师相机粘贴)旷野。
(指导读词语)相关链接:生活在城里的孩子,看惯了钢筋水泥铸成的高楼,很少有视野开阔的时候。
如果让他们凭空想像旷野的样子,他们很难表达准确。
教师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就帮助孩子建构起了旷野的表象。
设置教学情境,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
教学片段二:师:野是今天我们要学写的一个新的生字。
(师板书野,分析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书空。
)师:野字有哪些好朋友?生(各抒己见):野猪、野花、野菜、野兽、野猫、野菊(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孩子在黑板上找到野菜野菊,并粘贴上。
)师:观察菜和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它们都是草字头,说明它们都和植物有关。
师:怎么记住它们?生:采字戴草帽就是菜。
(师及时予以肯定并板书菜。
)生:菊字的代表屋子,屋顶有草,里面堆着米。
生:艹拖着一袋米。
生:草房子(艹)里有个小仓库(),里面堆着一袋米(米)。
(师板书菊)相关链接:教师借助简笔画,激发学生编儿歌,找到字的共同点等方式帮助学生熟记字形,方法简单而有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戴老师的基本功,粉笔字写得非常漂亮,这本身就是促进学生写好字的最好的情境。
教学片段三:师:认识了旷野野菊野菜,我们继续走在了乡间的小路上,(播放鸟叫的录音),你们听见了什么?生:我听见了欢快的鸟叫。
生:我听见了清脆的鸟叫。
师(手指黑板上的简笔画):你看见了什么?生:鸟妈妈在和孩子对话。
师: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生:妈妈,我想学飞翔,您快点教我吧!好的好的,别闹了,妈妈这就教你,这孩子!生:妈妈,外面的景色多美呀,我们出去玩一玩吧!好呀,我们一起出去玩一玩,顺便找点食物。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4.乡下孩子 共几课时 共3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妈、怀、唱、野、菊)生字,其中绿线格上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 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 资源 描绘乡下优美自然风光以及乡下孩子生活的图片 田字格 生字卡片 挂图
预习 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课文中圈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自学生字,把你记忆生字的好办法在明天的课上和大家交流。 3、根据笔顺表,书空生字。 4、标好小节号,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 走近课文 2分钟 1、看图,说说农村风光。 2、齐读课题。 3、我想知道:他们做些什么? 喜欢这种生活吗? 第二板块 预习展示 10分钟 ●预习作业1 妈妈 怀里 欢唱 野菊 歌曲 野菜 肚皮 馋坏了 嘴巴 编织 含着 撑圆 小猪 一串 旷野 ●预习作业2 课文朗读 第三板块 整体感知 15第一板块 导入课文 1、出示乡村美景图,引导欣赏,说说美丽的农村风光。 2、板书课题。 3、你想了解乡下孩子的什么呢? 第二板块 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指名词语朗读 正音 理解词语 (查字典、表演、看图等) ● 预习作业2 小组展示 示范朗读 第三板块 整体感知 任务驱动 出示学习单一 分钟 1、学习单一 (1) 朗读课文,说说全诗有几个小节?怎么分? (2) 你们觉得乡下孩子怎样? (3) 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画上横线。 (4) 把画到的词句读一读。 2、展示。 (1)全诗共4小节,根据空行来分。 (2)乡下孩子幸福、快乐、自由、勤劳 (3)欢唱 编织 „„ 第四板块 学习生字 13分钟 1、读生字。 2、交流记忆方法及其书写注意点。 3、描红、仿影、临写。 第五板块 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第四板块 指导写字 1、“妈、怀、唱、野、菊”认读。 2、说说记忆方法及其书写注意点。 3、师范写,学生书空,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4、集体反馈,评讲。 第五板块 布置作业
作业 设计
1、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2、给生字口头组词(3个)。 3、《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4.乡下孩子 共几课时 共3课时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巩固本课生字及二会字的字音,学习“曲、菜、皮、坏、嘴”的书写。 3、通过学习诗文,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4、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诗歌自然段的标定,领会诗歌分行写的特色。 难点: 诗歌的跳跃性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难度。
教学 资源 词语卡片、背景图、小黑板、背景音乐、小磁铁、生字卡片。
预习 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遍。 2、跟父母一起回忆自己生活中的趣事。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 走近课文 5分钟 1、指读课题 2、齐读词语。 3、指名读词语。 4、齐读第一节。 第二板块 学习第二小节 10分钟 1、自主学习。 学程单(一) (1)自己读读2~4小节,第一板块 导入课文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乡下孩子,知道了乡下孩子生活得——快乐极了。 2、复习巩固 师边讲边出示生字卡片 躺在妈妈怀里,像一只美丽的黄鹂,在爸爸背上,像一朵漂亮的野菊,捉只蝴蝶就能编织出故事,把草叶含在嘴里,就能吹出动听的歌曲。她还会挖野菜、逮小鱼,和可爱的小猪、机灵的小猫咪做朋友。乡下孩子的生活真快乐呀! 3、刚才我们一边回忆课文内容,一边复习了生字,现在谁再愿意来读读这些词语呢? 4、把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再读一遍。 5、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节,知道了乡下孩子幼小时在爸爸妈妈怀里幸福地生活,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节,感受一下乡下孩子的幸福的生活。 第二板块 学习第二小节。 1、任务驱动 乡下孩子慢慢长大了些,她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更加快乐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1.出示学程单 想想,在这首诗里面,你觉得乡下孩子有哪些幸福、快乐的生活呢? (2)乡下孩子有那么多幸福、快乐的生活,你们羡慕吗?羡慕他们什么呢? (3)自由想象。 (4)自学时间:5分钟 2、合作探究。 3、展示。 (1)指名读。 (2)想像画面: 到蝴蝶的家乡去,和蝴蝶姑娘一起跳舞,乡下孩子编织的故事可真美丽呀! (3)美读这句话。 (4)预设答案 说歌名,唱两三首 (5)乐读这句。 (6)齐读这两句。 (7)指读、女生读,齐读。 第三板块 学习第三小节 10分钟 1、自主学习。 学程单二 (1)默读第三小节,边读边想为什么羡慕她做这些事? (2)自由想像 练说:吃了一篮子野菜,小猪的肚皮撑得像()。 (3)自学时间:5分钟 2、合作探究。 3、 展示 (1)朗读展示。 (2)想象练说:吃了一篮子野菜,小猪的肚皮撑得像()。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3.巡视、参与合作研究。 4.导学。 是啊,乡下孩子的生活真令人羡慕。你看,田野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好多好多的蝴蝶在飞舞,小草在微风中摇摆,乡下孩子来到田野里,(小黑板出示第二节内容)。 5、她伸手去捉蝴蝶,捉住了一只,(拿蝴蝶)好看吗? 6、自由想像乡下孩子捉到一只蝴蝶,会想些什么呢? 7、你看,(指图)她采了一片草叶,含在嘴里,吹出了动听的歌曲来表达她愉快、高兴的心情。 8、想像:如果你是一个乡下孩子,在美丽的田野里,含了一片草叶,你会吹出哪些歌曲来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呢? 9、小结:乡下孩子真聪明,会编故事,会吹歌曲,她的生活真是快乐幸福。 第三板块 学习第三节。 1、任务驱动:刚才有同学说羡慕乡下孩子挖野菜、逮小鱼,课文的第三节就写了这个内容,(出示第三节) 出示学程单二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 3、巡视学生合作探究。 4、导学。 5、乡下孩子不仅喂饱了小猪,还逮了一串小鱼喂小猫呢。自由想象:小猫看到这么多的小鱼会怎么样呢? 第四板块 学习第四小节 1、学习了课文,你们觉得乡下孩子的生活怎么样? 2、(指图)是啊,乡下孩子在温暖的阳光下,广阔的旷野里,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生活、成长着,是多么的快乐与幸福啊!让我们一起来把最后一节读一读。 3、乡下孩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真快乐,让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来分享他们的快乐。 4、乡下孩子快乐的生活真让人羡慕。有些位同学已经把这些记在脑子里了。如果我们能不看书来 (3)有感情朗读。 (4)自由想象 小猫看到这么多小鱼,乐得直流口水。 看来,小猫真是乐坏了,谁能读出馋嘴猫咪的样子来?注意“串”的字音。 (5)边读边演。 同桌练,指名演,集体演 (6)答案预设: 捉虫子、割青草、采野花„„ (7)学做小诗人 捉几条小虫:乐坏了公鸡,填饱了鸭肚; 割一篮青草:喂饱了小羊,养肥了白兔; 采一束野花:送给亲爱的老师(妈妈、好伙伴、爷爷奶奶) „„ 第四板块 学习第四小节 3分钟 1、幸福快乐 2、看图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3、配乐齐读全诗。 4、练习背诵。 第五板块 学习生字 12分钟 1、读生字。 告诉大家就更好了。 第五板块 学习生字 1.出示“皮、坏、曲、菜、嘴”出示一个读一个,贴在田字格上方。 2.让学生分析字形。 3.师范写。 4.完成练习册。 第六板块 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2、交流记忆方法及其书写注意点。 3、描红、仿影、临写。
第六板块 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作业 设计 ★1、熟练地背诵课文。 ★★2、《补充习题》第三题。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4.乡下孩子 共几课时 共3课时 课型 新 第几课时 第3课时 授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拓展阅读乡下趣事,了解更多乡下孩子的生活乐趣。 3.仿照诗歌二三小节写一写乡下孩子的其他趣事。 4.想象城市孩子的生活,改写第五小节。
教学 重难点 拓展阅读,了解乡下孩子的更多趣事。 仿写诗歌。
教学 资源 描绘乡下优美自然风光以及乡下孩子生活的图片
预习 设计 自主阅读《乡下趣事》,了解主要内容。 和父母交流乡下的趣事。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 背诵课文 3分钟 学习单1: 根据板书,先背出2、3小节,再背诵其他小节。 时间:3分钟。 展示:同桌试背—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第二板块 拓展阅读 7分钟 1.出示学程单1: 1.自主阅读,完成《补充习题》4后面的练习。 2.再读短文,说说写了哪些趣事。 时间:5分钟 第三板块 仿写诗歌 15分钟 任务驱动 学程单2: 1.小组交流乡下孩子还有哪些趣事,说说这些趣事。 2.抓住几件趣事仿照诗歌2、3小节写一写。 时间:15分钟 第四板块 改写诗歌 5分第一板块 背诵课文 1.回忆课文内容: 诗歌主要写了乡下孩子的哪些趣事? 板书:捉蝴蝶编故事、含草叶吹歌曲、挖野菜喂小猪、逮小鱼喂小猫 2.你能背出这首诗歌吗? 第二板块 拓展阅读 1.自主阅读,完成《补充习题》4后面的练习。 2.再读短文,说说写了哪些趣事。 第三板块 仿写诗歌 1.自主练习 出示学程单1: 2.交流展示: (1)说趣事:小组汇报,教师提炼概括。板书:采野花、摘西瓜、采芦叶、挖蚯蚓、堆城堡、钓龙虾、割青草、喂小鸡、打水漂„„ (2)写趣事,写完后,小组内朗读,修改。 (3)全班以小组为单位,朗诵创作的诗歌,比比谁更有创意,更有趣。 第四板块 改写诗歌 1.师生交流城市孩子的生活 2.尝试改写最后一节,写在《补充习题》上 第五板块 练习写字 1.完成习字册中第二部分的词语临写。 2.尝试默写几个比较复杂的词语。 第五板块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