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踝关节损伤致下胫腓关节分离螺钉内固定治疗41例

踝关节损伤致下胫腓关节分离螺钉内固定治疗41例

踝关节损伤致下胫腓关节分离螺钉内固定治疗41例
踝关节损伤致下胫腓关节分离螺钉内固定治疗41例

常用针灸穴位治疗歌诀

常用针灸穴位治疗歌诀 1、外感头痛北风太烈。(百会,风池,太阳,列缺) 内伤头痛【实证】北风微。(百会,风池,头维) 【虚证】北风足。(百会,风池,足三里) 2、漏肩风阵前聊语。(肩贞,肩前,肩髎,肩髃) 3、腰痛阿是大肠畏重。(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4、痹证:(阿是穴、局部经) (1)行痹:割血。膈血。(膈俞,血海) (2)痛痹:肾元。(肾俞,关元) (3)着痹:足印。足阴。(足三里,阴陵泉) (4)热痹:大曲。(大椎,曲池) 5、中风【中经络】三阴天,水沟内唯剩几尺泽水。(三阴交,水沟,内关,委中,极泉,尺泽) 【中脏腑闭证】何故十二水沟内臭气太冲。(合谷,十二井,水沟,内关,太冲) 【中脏腑脱证】人中内元,气,神脱了。(水沟,内关,关元,气海,神阙) 6、眩晕【实证】北风太猛冲内关。(百会,风池,太冲,内关) 【虚证】山里北风伤肝肾。(足三里,百会,风池,肝俞,肾俞) 7、不寐神僧照印堂,四神安眠。(神门,申脉,照海,印堂,四神聪,安眠) 8、感冒何故有太阳,缺大风。(合谷,太阳,列缺,大椎,风池) 9、胃痛内关走三里,中脘痛。(内关,足三里,中脘) 10、便秘天水丰隆,支沟归来。(天枢,水道,丰隆,支沟,归来) 11、痛经【实证】三次交战,中计痴了。(三阴交,中极,次髎) 【虚证】山里三叫,气海痛。(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12、遗尿大观园三次交战,中计光输。(关元,三阴交,中极,膀胱俞) 13、蛇串疮阿是挟击蛇。(阿是穴,夹脊) 14、扭伤(下各症都要加阿是穴) 【腰部】腰痛是肾亏阳萎。(腰痛穴,肾俞,委中) 【踝部】参解秋虚。(申脉,解溪,丘虚) 【膝部】夕阳照亮细眼。(膝阳关,梁丘,膝眼) 【肩部】同漏肩风。【肘部】天京小曲。(天井,小海,曲池) 【腕部】羊吃细骨。(阳池,阳溪,阳谷) 【髋部】边环跳,边撑扶。(秩边,环跳,承扶) 15、耳聋,耳鸣【实证】侠医在中渚听开会。(侠溪,翳风,中渚,听会) 【虚证】照海宫,光太稀。(照海,听宫,太溪) 16、牙痛何故下车。(合谷,下关,颊车) 17、咽喉肿痛【实热】何故内庭斥责关绍商。(合谷,内庭,尺泽,关冲,少商) 【虚热】光照海,鱼太稀。(照海,鱼际,太溪)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顺口溜 肺经食指连大肠,与胃相交鼻翼旁。 下接脾经大趾端,再行心中在心上。 小指小肠内眦胱,小趾肾经胸包鑲。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教案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教案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 以及踝关节的认知 学科: 体育与健康课程 年级:高一 章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室内课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以及踝关节的认知一、本节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二)使学生了解踝关节及其辅助结构。 (三)通过以上知识提高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本节重点难点: (一)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1、制动 急性踝关节扭伤最初处理方法就是制动。此时最忌讳的就是抬起腿使踝关节绕环,或者用手搬动脚胡乱晃动,以此来检查踝关节的受伤情况。这样做的人是听了他人错误的信息,说这样可以有助于关节康复。其实这样会造成更多环绕关节的毛细血管破裂,使肿胀加剧,不利于后期的康复治疗。 2、冷敷 接下来让同学搀扶着就近找有凉水的地方,调节水流速度,不要太快太猛,将脚置于水流下先冲肿胀处。不间断冲洗脚踝部位持续十 五分钟左右,间隔六小时后再冲洗一次。这样可以收缩血管、消肿止痛,减少组织损伤。 3、就医诊治

到医院寻求外科医生诊看伤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直至完全康复。 4、热敷 24小时之后需要热敷。身体平躺,用热毛巾包住扭伤部位进行热敷。每当毛巾变凉进行下一个,持续20分钟,间隔六小时后再敷一次。这样可以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被吸收,减轻患处疼痛。 (二)踝关节及其辅助结构 1、踝关节的骨性联结:由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骨的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上关节面构成屈戌(xu)关节。距骨的上关节面前宽后窄,足勾起来的时候踝关节比较稳固,足绷起来的时候踝关节可以做轻度的左右运动,稳固性较差。内外踝在高度上,内踝高于外踝,使脚比较容易内翻。 2、踝关节的辅助结构: (1)内侧韧带:强韧的三角韧带,限制足过度外翻。 (2)外侧韧带:较薄弱,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过度内翻。三、本节教学方法说明: (一)提问法:提问学生在发生急性踝关节扭伤时会怎样进行应急 处理,踝关节为什么容易扭伤,教师总结并连接下边的课时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讲解与真人示范法:向学生描述应急处理方法所包含的四个步骤,并找同学到前边来模拟踝关节扭伤应急处理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讲解与图片示范法:向学生讲解踝关节及其辅助结构,结合图片让学生了解踝关节的骨性联结和辅助结构,知道踝关节处于什么位相比较容易造成扭伤。 四、本节教学时数:20分钟 五、本节教学过程:

温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分析

温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3-30T14:24:06.4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0期作者:岑曦 [导读] 探讨温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进行分析。 (武警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 650208) 【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进行分析。方法:将10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研究组和按揉治疗对照组,每组50例。连续治疗10日后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χ2=6.3529,P=0.0117。结论: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应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温针灸;急性踝关节扭伤;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326-01 急性踝关节扭伤属于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是关节韧带损伤中发生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好发于各类军事训练及体育运动。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由于踝关节韧带损伤,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踝关节肿胀以及疼痛,影响正常活动[1]。因此,确诊为急性踝关节扭伤应尽快给予对症治疗,以免受伤韧带发生慢性病变,导致踝关节稳定性降低[2]。本次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温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进行分析,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中,选取100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工作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例数:50例;性别: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4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30±8.18)岁;患侧:左侧踝关节扭伤26例,右侧踝关节扭伤24例。对照组:例数:50例;性别: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3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2±8.35)岁;患侧:左侧踝关节扭伤25例,右侧踝关节扭伤25例。两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一般治疗两组患者收治入院后,立即给予受伤部位制动并抬高患肢;受伤24小时内给予局部冷水浸泡或者冷敷,以减少渗出,同时也达到镇痛止血目的;受伤24小时后,患者出血停止。给予研究组温针灸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按揉治疗。 1.2.2温针灸治疗(研究组)选取商丘穴、然谷穴、丘墟穴、阳陵泉穴、足临泣穴、申脉穴、照海穴等穴及阿是穴。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并将患肢放在凳子上,使足尖保持向上;针刺穴位周围皮肤酒精消毒,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刺上述诸穴,得气后选择长为1.5cm 的艾条挂在针炳,开始点燃直至燃尽,重复1次。每日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持续治疗10日[3]。 1.2.3按揉治疗(对照组)选取穴位与研究组相同。具体操作:患者选取适合体位,包括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操作者使用拇指按揉上述诸穴,若患者为内翻型则着重选择小腿后外侧按揉,若患者为外翻型则着重选择小腿内侧按揉。按揉过程中需嘱咐患者进行患侧踝关节活动,活动幅度从小到大,力量从弱到强,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持续治疗10日[4]。 1.3 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两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整理的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通过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有37例治愈,有10例好转,有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无效率为6.00%;对照组有25例治愈,有13例好转,有1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无效率为24.00%;两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低于对照组,χ2=6.3529,P=0.0117。见表。 3.讨论 踝关节扭伤属于临床较常见的骨科疾病。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包括患侧踝关节肿胀、异常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踝关节扭伤属于中医学“伤筋”范畴。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历史悠久,治则为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急性踝关节扭伤属于运动损伤类型之一,且发生率较高。临床结合踝关节扭伤的特点,常采取针灸、推拿、温针灸等治疗方法。相关临床研究指出,针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临床症状,针灸治疗有助于加速内源性物质阿片肽释放,提高患者全身痛阀,进而有效缓解疼痛。温针灸具体活血化瘀散结的作用。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应用温针灸治疗的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应用按揉治疗的对照组。在踝关节局部选穴实施温针灸治疗,集中热力,使热力直接到达筋伤中心,有助于缩短瘀斑消退时间,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5]。但需注意,在踝关节扭伤的急性期实施温针灸治疗有可能会增加局部渗出,在此期间应视病情采取制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方法以减少渗出,急性期过后再进行温针灸治疗。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疾病特点,应用温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加强推广应用。

消肿止痛颗粒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180例临床观察

消肿止痛颗粒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180例临床观察目的:探讨消肿止痛颗粒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0 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采用消肿止痛颗粒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防,随防时间1~3个月,平均2.1个月。均无不良反应,治愈率达75.6%。结论:消肿止痛颗粒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确切,适合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etumescence and acesodyne particle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nkle sprain.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ighty patients with acute ankle sprain received the treatment of detumescence and acesodyne particles.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to 3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2.1 months. There was no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cure rate was 75.6%. Conclusion: Detumescence and acesodyne particles a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nkle sprain, thereby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Detumescence and acesodyne particles; Acute ankle sprain; Clinical observation; Adverse reaction 踝關节扭伤是临床常见的关节损伤,属中医学“伤筋”范畴,若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常留下后遗症,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本院2010年2月~2011年3月采用消肿止痛颗粒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18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80例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09: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关节即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皮下瘀斑,局部压痛明显,关节活动时有剧痛,并有活动受限。X线摄片检查排除骨折。男127例,女53例,年龄分布:13~20岁65例,21~30岁99例,31~40岁16例;平均26.5岁。 1.2 使用方法 伤后24 h 内均给予冰敷和弹力绷带固定患部。冰敷材料制作简单,一般可以塑料袋加入适量水,放入冰霜常规冰冻20~30 min,即成冰水,或者将制成的冰块放入塑料袋加入适量水,冰敷踝关节时注意不可将冰袋直接接触皮肤,皮肤表面用毛巾覆盖,以防造成冻伤,一般6 h 1次,1次20~30 min,弹力绷带固定有很多方法,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采用“8”字固定方法可以使固定集中于受伤踝关节,稳定性高,且可以保持关节适度的灵活性, 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8”字固定方法:保持患侧小腿与足成直角90°位置上,先用绷带在内外踝外方小腿部缠绕3圈,再绕过前踝在足的中部缠绕成圈, 又绕过前踝在内外踝缠绕成圈, 再绕经前踝在足部反复缠绕, 这样以“8”字型将踝关节捆搏, 包扎在小腿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

1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 所谓下胫腓联合损伤系指胫腓骨下端彼此间的结构损伤,踝穴变宽,距骨 向外或向后脱位。踝关节损伤后,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应行常规X线检查,在前后位X线片上胫骨远端关节面上1cm水平,下胫腓间隙>5mm或胫腓重叠在前后位X线片上<10mm,表明存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有时常规X线检查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原因是有时骨折或脱位自行复位,或经急救复位,而于原 始踝关节X线片中并不显示下胫腓联合增宽,故很容易忽视下胫腓联合损伤的 存在,导致治疗上的失误,当X线片上发现与临床资料不一致时,应摄特殊位X 线片或做应力摄片。在阅读踝关节正位X片时,我们首先应看胫距和距骨与内 外踝之间的间隙是否相等。正常情况下关节间隙两侧皮质骨线应平行,通常宽 度不到3mm,若踝关节内侧间隙宽度超过3mm,表示下胫腓联合损伤,距骨向外移位。 Rose等认为在没有腓骨骨折的情况下,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是判断下胫腓 联合分离最可靠的X线表现。为了解下胫腓之间是否有损伤,需摄内旋20o正位相(Mortiseview),在内旋20o位时,前结节和后结节外缘成重叠影,正常下胫 腓联合的宽度不超过3mm,若大于5mm则表示下胫腓韧带损伤。摄外翻位应 力像,若间隙明显增宽,更表明下胫腓韧带损伤。另外CT检查或螺旋CT三维重建有助于判断较复杂的伤情,MRI对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特殊类型的损伤 Maisonneuve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旋前-外旋型骨折,被列为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脱位Ⅲ度以上损伤。临床常见征象是内踝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最 高可达腓骨颈,腓骨近端而漏诊。因而若发现单纯后踝骨折,内踝骨折或三角 韧带损伤不合并外踝骨折时,体检中发现下胫腓联合或前关节囊处存在有压痛 时,必须摄小腿全长X 片,以确认是否有腓骨近端骨折存在。本组有4例,腓骨近端骨折及时被发现,均得到正确处理。 Dupuytren骨折被列为Lauge-Hansen旋前-外展型Ⅲ度骨折脱位,包括内踝 撕脱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下胫腓前韧带损伤或下胫腓韧带完全损伤或后踝撕

踝关节损伤的预防治疗

踝关节损伤的预防治疗 指南 踝关节的损伤是任何一位参与运动锻炼的人都要面对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 一。"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能发生踝关节损伤。踝关节的损伤大多数与运动有关,要求跑、跳或改变方向的项目踝关节的损伤较常见。由于踝关节发生过度的扭转超过自身的稳定系统的调节能力就发生踝损伤。导致支持踝踝关节的关节稳定性的那些韧带被撕裂,严重者发生完全断裂。为了给运动的爱好者们增加对踝关节的损伤的认识,故有此文,首先让我们了解踝关节的解剖学结构。 踝关节的内侧是三角韧带,外测是三条小的韧带,称为胫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胫腓后韧带。 由于踝关节的外踝比内踝更低,距骨前宽后窄的结构导致人在下楼梯的位置比上楼梯容易发生踝关节的损伤,以胫腓前韧带最容易受累。运动医生要认真地检查踝关节损伤的症状,受伤的主要原因、风险系数等受伤的机制。本文的特点是涵盖踝关节损伤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以及预防复发。目的是让运动的爱好者不再对踝关节的损伤有顾虑。 什么是踝关节损伤呢?踝关节的损伤是因为踝发生扭转超过个人的关节活动范围,过度的拉伸和撕裂踝关节周围的韧带,也有伸趾肌的肌腹和肌腱的损伤存在。记住: 肌腱与肌腹;肌腱与骨组织连接处是损伤最容易发生的部位。足与踝是复杂的机构,足附关节很多,很多是微动的关节,足与踝关节的薄弱环节是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 踝关节的损伤往往是累及一条韧带或者是多条支持踝关节稳定的韧带,严重者往往是肌腱的完全断裂。外侧的三条韧带是距腓前韧带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跟腓韧带 (calcaneofibular ligament).、距腓后韧带

踝关节扭伤常识

踝关节扭伤常识 药学部张晓芳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的脚扭了。”其实这是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有资料显示,它占所有运动创伤的20%~40%。踝关节扭伤多为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过度牵拉或撕裂,严重者可伴有撕脱骨折。由于踝关节是人运动的重要枢纽及承重关节,因此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人的生活和运动质量。 那么,为什么踝关节比较容易受伤呢?受伤以后应该怎么办?会不会有后遗症?是不是就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不要紧,歇几天就会好了”呢? 踝关节因何易扭伤 这是踝关节的功能和它的解剖结构决定的。踝关节在跖屈时,也就是我们做踮脚这个动作时,往往脚会向内翻,即脚心翻向内。由于踝关节特有的解剖结构,这时踝关节不能很好地匹配,处于“灵活有余,稳重不足”的不稳定状态。所以,我们在踝关节跖屈,比如下楼梯、下山、起跳后落地等活动时,如果失去平衡,就容易引起关节的内翻,导致踝关节的内翻损伤,即踝外侧扭伤。统计表明,踝外侧扭伤约占踝扭伤总数的85%。这时,踝关节内的软组织受到挤压撞击出现软骨面损伤、滑膜肿胀,使踝关节周围出现肿胀、淤血。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正确治疗,就会出现踝关节外侧支撑强度下降,关节本体感觉减退。这样,踝关节的不稳定状态就会加重,踝关节容易再次扭伤,出现疼痛、肿胀、行走不稳等慢性期症状,并可引起其他关节损伤,出现连锁反应。

怎么预防踝关节扭伤 ●平时注意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训练。 ●运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 ●适当减少运动量。 ●运动时选择鞋底柔软的高帮鞋、弹力绷带或半硬的支具。 如何判断踝关节扭伤程度 急性扭伤的患者多表现为疼痛、皮下淤血;严重的可有滑膜或软骨损伤,表现为踝关节周围的肿胀和压痛,踝关节活动受限。韧带撕裂或骨折发生时,踝关节损伤侧或骨折端疼痛、肿胀更为明显。反复多次损伤的患者,关节囊往往松弛,易继发软骨损伤、滑膜炎、骨赘和其他关节面的损伤,出现慢性损伤侧或关节内广泛的疼痛、压痛、肿胀,穿高跟鞋或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行走时,有不安全感和腿打软的表现。许多患者为此深受困扰,不得不在踝关节外缠绕厚厚的绷带和护具以增加安全感。踝关节扭伤后,患者常需拍摄X线片,以排除骨折、发现增生的骨赘。MRI(核磁共振)能清楚地显示软骨、韧带和滑膜的损伤,结合病史和体检,医生就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并予以相应的治疗,以消除致痛因素,增强关节稳定,缓解症状。 扭伤了,怎么治 许多人都对踝关节扭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养两天就好了”,其实不然。适当的休息是需要的,但并不是治疗的全部,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再次损伤的可能性是经正规治疗患者的3~4倍。急性期的初次损伤患者,如果损伤没有累及韧带组织,只要能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正规的保守治疗,遵守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的原则,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急性期24~48小时可冷敷,每次10~20分钟,6小时一次,48小时之后热敷2~3天,以促使局部组织渗液尽快吸收,减轻疼痛。必要时,可用胶布敷贴踝部固定制动2~3周。

下胫腓骨联合分离

1 解剖及生物力学 下胫腓联合为纤维性连接,是由胫骨下端的腓切迹和腓骨下端的内侧面构成。下胫腓联合韧带包括下 胫腓侧韧带、下胫腓后侧韧带、下胫腓横韧带。所谓下胫腓联合分离是指胫腓骨下端彼此间的附着变松,踝穴变宽,距骨向外、后方脱位。Ram sey[1]提出距骨向外移位1mm,即可减少胫距关节面的接触面42%,使局部关节面的承受压力加倍。Weber[2]发现外踝承受距骨压力的1/5,还证实外踝的短缩与外侧移位,是踝部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为最常见的原因。 Rasmussen[3]提出下胫腓联合伴随着踝关节的运动而运动,踝关节背屈时,宽的距骨滑车面进入踝穴,此时下胫腓后韧带如同绞链,腓骨按纵轴内旋约30°,腓骨向外、上移位,下胫腓前韧带紧张;踝关 节跖屈时,较小的距骨滑车进入踝穴,由于韧带的弹性作用,腓骨外旋并向下、内移位,踝穴恢复原有小。 2 诊断 2.1 临床表现Hopkinson[4]等发现下胫腓联合损伤与普通的踝关节扭伤相比症状较重且恢复时间长,并可进行挤压试验鉴别,即手握小腿中段,用力将腓骨向胫骨方向挤压,如能引起下胫腓联合处的疼痛则为阳性。但必须除外胫腓骨骨折、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蜂窝组织炎、钝挫伤及皮擦伤。Rose 等[5]认为外旋应力试验是评价下胫腓联合不稳定的可靠指征。即在屈膝90°踝关节中立位时,一只手固定胫骨,另一只手对足实施外旋应力,如下胫腓处明显疼痛则高度提示下胫腓联合的撕裂。 2.2 X线表现林昂如等[6]测量了40例踝关节正位X线片下胫腓联合的相关改变。首先测量下胫腓联合间隙的宽度,踝关节胫骨前结节外侧缘至腓骨远段胫侧缘相关关节有一密度相对低的影区,测得其距离为1.0~4.8mm,平均( 3.2±0.7)mm。如果下胫腓联合分离或腓骨下段骨折向腓侧移位包括上移、短缩、外翻后都可能出现分离现象,下胫腓联合间隙>3.5mm时应视有脱位的存在。这种改变可能在下胫腓联合韧带水平或其上、下缘的骨折时联合韧带断裂而发生。在踝关节正位片中,笔者还分析下胫腓联合的胫骨腓侧与腓骨的胫侧有一骨性重叠影像,测量其宽度为2.0~11.2mm,平均(7.7±1.9)mm,下胫腓联合分离或该部位骨折移位后其骨性重叠影的宽度变小,对下胫腓联合脱位尤其有意义。如果该影宽<5. 0mm时,应注意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可能。孙其勤等[7]认为踝关节骨折的X线摄影应在踝关节正侧位片基础上加拍小腿内旋20°±斜位片,主要显示Shenton线及踝穴的正常结构、下胫腓韧带联合的宽度。下胫腓韧带联合的宽度正常值为1.3~1.8mm,如>3.0mm为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 3 治疗 丁占云等[8]认为对于下胫腓分离的治疗,传统的方法主要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但此方法对下胫腓分离起不到有效的固定作用,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较高,西医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切开复位后用骨栓或螺丝钉进行贯穿内固定,但因固定期间限制了胫腓联合的生理活动,后期易使踝关节背伸功能受限。 3.1 保守疗法蔺亚平等[9]治疗无骨折的下胫腓关节分离,复位后以石膏靴功能位固定患足,动态X线机下着重在内、外踝部施加压力,对比健侧踝关节间隙,使患足内、外踝关节间隙与健侧等同;石膏固 定术3天后门诊复诊,有石膏松动者换石膏; 术后8 周拆除石膏,疗效满意。顾鹤鸣等[10]麻醉后手法复位,复位良好后先用外固定夹经皮刺入内外踝上方约2cm处,夹紧加压固定下胫腓联合,然后用自制

踝关节扭伤的急性处理

一、踝关节及其辅助结构: 1.踝关节的骨性联结:由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骨的内外踝的 关节面与距骨上关节面构成屈戌关节。距骨的上关节面前宽 后窄,足勾起来的时候踝关节比较稳固,足勾起来的时候踝 关节可以做轻度的左右运动,稳固性较差。内外踝在高度 上,内踝高于外踝,使脚比较容易内翻。 2.踝关节的辅助结构: (1)、内侧韧带:强韧的三角韧带,限制足过度的外翻。 (2)、外侧韧带:较薄弱,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过度的内翻。 二、踝关节扭伤的原因: 1.思想上:不够重视。剧烈运动前不做热身运动,在运动中比 谁跳的高跳的远,一味的竞技,而忽视了因此而造成的损 伤。 2.场地器材:清理场地,着运动装备。打篮球踢足球时看场地 中有塑料瓶盖及其他杂物,清除出场地。不吐痰,在看到有 人吐痰加以制止,打篮球时,穿高帮鞋在防止脚的内外翻上 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技术技能:运动中要讲究正确的姿势,不要用力过猛,防止 脚掌内外翻,注意在脚落地时整个脚掌平着落地。当感觉脚 着地的姿势贴别是踝关节处于内外翻的位相时,整个身体蜷 缩倒地,必要的时候顺势向前翻滚。

4.踝关节本身:踝关节周围韧带肌肉的锻炼。增强踝关节的稳 定性,可以练习负重。 三、踝关节扭伤的急处理: 1、踝关节扭伤最初的处理方法就是制动,不要抬起腿使踝关节环绕,或者用手搬动脚晃来晃去,以此来检查踝关节的受伤情况。这样会造成更多环绕关节的毛细血管破裂,使肿胀加剧,不利于后期的康复治疗。 2、接下来让同学搀扶着就近找有凉水的地方,调节水流速度,不要太快太猛,将脚置于水流下先冲肿胀处。不间断冲洗脚踝部位持续十五分钟左右,间隔六小时后再冲一次。这样可以收缩血管,消肿止痛,减少组织损伤。 3、24小时之后需要热敷。身体平躺,用热毛巾包住扭伤部位进行热敷。每当毛巾变凉进行下一个,持续20分钟,间隔六小时后再敷一次。这样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被吸收,减少患处疼痛。 电脑的正确使用姿势: 电脑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电脑在人们的不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操作电脑时的一些不正确的姿势已成为伏案工作者腰背部疼痛的一个常见原因。提醒大家,其实只要我们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就可以减少这种危险的发生。 随着电脑使用者的增多,电脑和健康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下胫腓关节分离手术治疗60例体会

下胫腓关节分离手术治疗60例体会 目的研究下胫腓关节分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取的60例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患者進行切开复位固定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患者经过6~8个月后,取出固定物。结果在之后的跟中调查中,28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22例患者好转,4例治疗效果一般,6例治疗无效,治疗的优良率达到了47.6%。其中这60例患者均出现关节不稳、骨不连等并发症,患者的切口恢复情况较好,均没有出现任何感染的现象。结论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踝关节骨折合并方法,可以显著修复踝穴与距骨之间的关系,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标签:下胫腓;关节;踝关节骨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从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取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66岁,平均(37.5±6.21)岁,其中男25例,女35例。出现这些病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21例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15例是由于跌落损伤,18例由于摔伤,6例是由于重物砸伤所致。当这些患者被送进我院之后,通过对其采用X线片进行检查确诊,其中有24例患者出现了三踝骨折、16例出现了双踝骨折、16例患者出现了单踝骨折、4例患者出现了闭合性骨折、14例患者出现了开放性骨折[1]。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均没有明显性的差异(P>0.05)。 1.2 发生原因分析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①出现下胫腓联合主要是由于下胫腓诸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联系较为密切;②出现下胫腓联合分离主要是患者的踝关节在受到强大外力之后造成了踝关节向外翻出现损伤而造成的。这种病症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踝关节脱位,进而影响到患者踝关节的稳定。首先是患者的踝关节内测出现结构混乱的现象,其中主要包括患者受伤的肢体出现韧带损伤或者内踝骨折的现象;其次还容易造成患者的肢体出现下胫腓相邻韧带出现受损的现象,比如说后踝撕脱骨折的现象。这些情况表面上是属于一种骨折或者几种骨折,但患者内部组织出现的联合损伤的情况其实是非常严重的。 1.3 方法针对患者出现下胫骨腓关节分离的病症时,可以将患者先仰卧于手术台上,然后再选取踝关节的中立位,采用连续性的硬膜实行外麻醉。如果患者出现开放性骨折及脱位病症,便需要对患者开放的部位进行彻底清创和冲洗,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方法如下:首先在切口部位选取踝关节后外侧,同时注意避开腓浅神经,在这个基础上,再使用重建钢板、解刨钢板及螺丝钉对外踝或者腓骨下骨折进行有效的固定整复。针对踝关节内测主要使用弧形切口,使患者内踝暴露在外,再用空心螺钉及钢板固定复位之后的内踝,配合使用修补三角韧带。如果患者后踝骨折需要进行固定复位,便需要在患者的踝关节外侧进行切口暴漏整复后,再采用1~2枚细空心螺钉由后向前行内固定。这里所提到的固定的具体位置主要位于脚踝的腓骨后外侧,是距离踝关

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特点及分析开题报告

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特点及分析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逐渐进展到高度与速度齐全;躯体与技术相结合;进攻、防守、篮板球三者并重;智力、意志与技术相统一的高强度现代运动,运动员很容易受伤。别论是高水平的国家队、甲级队,依然各体校、大学生业余篮球队,都难免受伤病的困扰。据调查运动员中踝关节的损伤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别仅妨碍了正常的教学训练,而且影响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甚至缩短运动寿命。该文对篮球运动员的踝关节损伤特点进行探讨,阐述损伤的解剖学结构基础,研究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办法,以期为将来的教学和训练提供有益的帮助。幸免或落低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确保学生、运动员躯体健康。 二、文献综述(要归纳总结,把看的文章相同的观点,别同的观点归纳总结出来,下面1-5是我能想到的大点,假如你还有其他的能够进行补充或者删减) 1. 损伤的解剖学结构基础(研究目的里面既然写了要阐述结构基础,下面的行文就必须要体现) 补充内容 2.损伤频率较高部位 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发生与预防》中,牛振华分析:“在踝关节损伤部位调查中发觉:外踝韧带损伤者占54.2%;其中踝关节软骨病者占27.7%;其它损伤者占8.4%;内踝韧带损伤者占6.0%;胫腓骨伤撕脱骨折者仅占3.6%”。补充内容,如某某认为损伤的高发部位是什么.(一具大点下面要有3个以上作者的分析) 3. 损伤程度的研究 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发生与预防》中,牛振华分析::轻度损伤较为多见,占68.7%,中度损伤占22.9%,重度损伤较为少见,仅占8.4%”。 4 .运动损伤发生原因的研究 5.篮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损伤预防的研究 在《运动损伤康复学》中,张笃超和李湘奇指出:“在我国,篮球运动是一项开展较为普遍的体育项目。竞赛中双方争夺激烈,局面瞬息万变,要求运动员进展全面,训练有素。互相冲撞,技术动作别当可能造成损伤。最常见的创伤是由于跌倒、跳起抢球降地别正确,如踩在别人足上或足被别人踩伤,运动中的急转、急停和冲撞、场地别平或过滑均可引起的急性损伤,假如处理别当可演变成慢性疾患,经常疼痛而影响运动。” 孙涛和胡师在《论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预防》中指出:“由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是滑步,防守进攻、急停、踏跳和上篮等,要求关节处于半蹲位时微屈伸和扭转运作,其负担量较大;踝关节是人体最远端的大关节,几乎支持着人体全部分量,其外踝比内踝长,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强,内翻比外翻容易,而且活动幅度大。距骨体前宽和后窄,当脚跖屈时,踝关节较别稳定,在场地别平及起跳与降地躯体失去平衡时,易使踝关节损伤”。在《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及处理》中,张云霞指出“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大多为急性损伤,受伤程度以中度损伤的最多,篮球运动损伤大部分是由于急性损伤所致,当首次没有治疗完全很可能转为慢性。篮球队员和篮球爱好者由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其技术和躯体素养都存在别脚,在一定强度和激烈的训练竞赛及活动中受伤事情很可能发生,能够用一些积极措施幸免轻伤,而一旦受伤很大程度上算是中度和重度了。” 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发生与预防》中,牛振华分析:“在踝关节损伤部位调查中发觉:外踝韧带损伤者占54.2%;其中踝关节软骨病者占27.7%;其它损伤者占8.4%;内踝韧带损伤者占6.0%;胫腓骨伤撕脱骨折者仅占3.6%”。而踝关节损伤程度的调查结果:轻度损伤较为多见,占68.7%,中度损伤占22.9%,重度损伤较为少见,仅占8.4%”。 针对引起踝关节损伤的要紧因素,王寿秋,郑蕊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成因及预防》中指出“未做预备活动或预备活动别充分,缺乏自我爱护能力,学生的生理状态别良,

跌打外敷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

跌打外敷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03-02T09:21:10.3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9期作者:艾浩镇1 吴秋敏1 杨凤云2 王力2 [导读] 湘潭市中心医院SICU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中新型的气管切开术,具有保持呼吸道畅通,减少和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1]。 1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 330006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跌打外敷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并对比扶他林软膏。方法:收集100例踝关节受急性扭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外用药物两周,最终符合纳入标准且获得统计分析的病例中,实验组42例,对照组44例。比较二者对疼痛、压痛、淤青、肿胀、功能活动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总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跌打外敷散消肿退淤作用强,尤其适用重度损伤,而扶他林软膏止痛作用强,尤其适用中度损伤。结论:相比扶他林软膏,跌打外敷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关键词】跌打外敷散;扶他林软膏:踝关节扭伤;研究 踝关节扭伤是指在致伤因素作用下,关节向一侧活动超出其正常范围,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撕裂伤【1】。目前治疗本病除推拿理筋手法、内服中药外,临床上以外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膏药为主。跌打外敷散是我院老一辈专家的经验方“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显著。为了进一步观察疗效,我们进行了其与目前西药中运用最广的扶他林软膏作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江西省中医院骨伤科门诊急性闭合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14~53岁,平均年龄29.5岁,均在伤后2天内看病就诊,平均1/4天。2组病例一般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进行可行性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2.治疗方法: 治疗组(跌打外敷散组):由法半夏、天南星(生)、生草乌、生川乌、当归、细辛、黄芩、红花、大血藤等组成(由我院制剂室统一制备),外敷患处,1次/天,治疗两周后观察疗效。 对照组(扶他林软膏组):主要由双氯酚酸二乙胺组成(由北京诺华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19990291),适量外涂于患处,(3-4)次/天,治疗两周后观察疗效。 注: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治疗本病,如疗程没有结束就有患者出现治愈,可提前停止用药,作为显效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3.观察项目 参照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观察以下项目【3】: 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版软件。用x±s表示测量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的测试数据,与Ridit分析排名数据。将局部疼痛,压痛,青紫,肿胀,运动受限综合量化评分,计算出百分比疗效=(治疗前总指数- 治疗后总指数)/治疗前总指数×100%;疗效标准:无效≤30%,改善31%至50%,有效51%至79%,有效≥80%。对比分析“跌打外敷散”和扶他林药膏的疗效与安全性。 5.结果 治疗2周后,最终实验组42例,对照组44例符合纳入标准,获得统计分析。 5.1 治疗前后损伤指数变化比较见表1

急性踝关节扭伤怎么治

急性踝关节扭伤怎么治 发表时间:2019-09-17T11:39:51.3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7期作者:向云川[导读] 急性踝关节扭伤一旦发生,患者是非常痛苦的,但同时踝关节扭伤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是所有疾病当中最为担心,且最容易发生的一种常见性伤病,因为在生活中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生。向云川 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 629200 急性踝关节扭伤一旦发生,患者是非常痛苦的,但同时踝关节扭伤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是所有疾病当中最为担心,且最容易发生的一种常见性伤病,因为在生活中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生。当我们运动幅度过大或者速率过快,急启急停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因为过度拉伤而导致人体的韧带受损,这也就导致了踝关节扭伤的发生。同时踝关节扭伤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急性期,二是恢复期。在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也是不相同的,下面我给大家简要的说一下处于不同时期的踝关节扭伤,病人到底该如何对病情进行有效治疗,以免加重病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我们都知道,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我们自身的骨骼结构与骨骼之间连接的韧带,当我们在运动过程中,我们体内的骨与骨之间是通过不停的相对移动来完成一个完整的运动循环,而在这当中韧带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保证我们的踝关节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急性踝关节扭伤在不同时期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一、踝关节扭伤急性期的有效治疗 通常踝关节扭伤会引起病人的疼痛感,疼痛的位置常见于腓骨下方的踝关节外侧,伴随疼痛感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面积的肿胀,在尝试运动的过程走会发现疼痛感加重。 首先,所谓的踝关节扭伤急性期,往往是指在受伤开始后的四十八小时以内,在这个时期通常疼痛感会比较严重,病人不宜再做运动,应当找就近位置去休息,移动过程中,应由人搀扶或者架拐杖缓慢行走,避免受伤的部位着地受力,减少对其造成二次伤害,导致病情加重。 其次,由于受伤部位的内部发生排异反应,往往会在受伤位置产生局部的组织水肿,严重的会造成大面积肿胀,疼痛感加强,此时应当用毛巾包裹冰块进行冰敷消肿,找不到冰块的时候也可以将毛巾浸湿在冷水当中,然后敷在受伤的部位,也能起到缓解肿胀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自制冰袋,内部装有适量的冷水以及少量的冰块,制成冰水混合物敷在受伤处,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快速拟制水肿情况的发生,同时将受伤的部位抬到略高于心脏的位置,加快静脉血回流,也可以减轻肿胀速度,促进身体恢复。 最后,在急性期也可以运用中医的手段,用针灸的方式舒筋活血,减轻病情,具体需要针刺受伤部位远端的交经刺即同名手足经左右交叉选穴,边针刺相关穴位,刺络放血,边轻微活动,有利于尽早恢复正常。 二、踝关节扭伤恢复期的有效治疗 关节扭伤恢复期则是指受伤四十八小时之后至伤势完全好转之前这段时间,在此时期的病人通常疼痛感会逐渐减轻,但是一旦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或者运动过程中让受伤部位再次吃力之后会有疼痛感加重的感觉。 在这个时期的病人不宜做过多的运动,适宜静养,在3周左右的时间开始逐步恢复,先从身体的其他部位运动开始,不需要扭转关节,只需要做一些轻微的活动即可。在期间可以口服一些舒筋活血,治疗跌打扭伤的口服药,外部受伤部位喷一些治疗关节扭伤的喷雾剂。 同时,在此期间也可以运用一些中医的方法,比如说,可以选择针灸、艾灸或者拔火罐的相关治疗方法,这些都有助于病情的好转。如果遇到病情严重的踝关节扭伤病人,且此人对于运动要求有很高的需求,需要到正规的医院去检查。可以进行磁共振成像仪器专业检查,确定伤势的程度,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相关专业手术治疗。 最后,有一些注意事项大家要了解一下,平时在出门前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双脚的鞋子,绑好鞋带,以免意外的发生,同时在饮食上,要注意尽量以清淡为主,因为在恢复期间,受伤部位仍然是处于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通畅的阶段,所以不要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因为这有可能导致受伤位置局部淤血,而且很难散去,可能会造成肿痛情况加重。如果遇到疼痛剧烈时,可以适当冰敷,同时要保持心情愉悦,不要过于焦躁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的诊治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的诊治 作者:周路纲,王新,王磊,孙煜杰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的诊治。[方法]14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合并53例下胫腓关节分离,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5个月。根据Band Tackson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86例,良47例,可13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和固定,治疗的目的是维持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保证损伤的骨及韧带更好修复,防止踝穴增宽及踝关节不稳。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关节分离;治疗 下胫腓关节分离是踝关节骨折的常见合并损伤。目前,临床上对该损伤的诊断治疗还存在分歧。本院自1991年-2006年6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147例,其中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53例,进行下胫腓固定术12例,经随访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47例,男112例,女35例。年龄18~73岁,平均34.6岁。按照Lange 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56例,旋前外旋型44例,旋前外展型47例。受伤距手术时间1 h~10 d,平均4 d。 1.2 治疗方法外踝骨折解剖复位后1/3管形钢板固定,内踝骨折解剖复位后选用螺丝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常规行双侧X线对比摄片,若有下胫腓关节明显分离,则按AO手术方法行下胫腓关节内固定。

术后常规“U”形石膏固定3周,内固定螺钉6~8周常规取出。 1.3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获6个月~4年随访,平均15个月。根据Band Tackson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踝关节活动范围,踝关节X线测量结果等评价指标。本组病例优(96~100分)86例,良(91~95分)47例,可(81~90分)13例,差(0~80分)1例,优良率92%。本组1例疗效差,由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 典型病例:患者,男,53岁,因下楼时不慎扭伤右踝关节 2 h 入院,诊断:右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入院后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见下胫腓关节间隙达5 mm。将外踝骨折复位及固定后,于下胫腓关节处用1枚3.5 mm 皮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螺钉穿透3层皮质。术后石膏外固定。随访6周,复查见下胫腓关节间隙正常,将螺钉取出。继续随访18个月,踝关节无疼痛感,活动范围正常,可正常行走及下蹲,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2 讨论 下胫腓关节的功能解剖,目前存在2种观点:一种认为下胫腓关节即滑膜关节[1],另一种观点认为下胫腓关节是一种纤维连接。由胫骨腓切迹、腓骨远端及下胫腓韧带复合体(下胫腓前韧带、下胫腓后韧带、骨间韧带、下胫腓横韧带)组成,故称为下胫腓联合,是一种微动连接,其运动为旋转和平移。人体负重时10%~17%的体重通过下胫腓联合传递到腓骨,如果下胫腓联合分离或固定失误,均会破坏负重的传递和调节机制,造成踝关节负重改变,进而诱发踝关节

踝关节功能解剖、损伤与恢复

在关节分类中,与膝关节等并列概念是足关节。足关节包括踝关节、驸骨间关节、驸趾关节、 跖zh 1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一:踝关节的功能解剖分析 1踝关节解剖学分析 踝关节又称距小腿关节,或是距上关节。有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骨的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的屈戌关节。 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距骨滑车的关节面在形状上前宽后窄。内、外踝在高度上不一致, 内踝高于外踝。 导致了:内翻大于外展,同时踝关节屈时内外翻的幅度小于伸时。 I KO X 2、踝关节的辅助结构 内侧韧带:位于踝关节内侧强韧的三角韧带,起自胫骨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距骨、跟骨、足舟骨的内侧,限制足过度外翻。

这里主要讲一下,小腿三头肌。 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皮下, 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 它包括浅层的腓肠肌、深层的 比目鱼肌。有三个头,腓肠肌两个头为双关节肌;比目鱼肌为羽状肌单关节肌。 小腿三头肌是构成小腿形态的主要肌肉, 也影响另小腿维度的重要因素; 在行走、跳跃中, 是足关节蹬伸的主要肌肉。 外侧韧带:有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均较为薄弱,有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 过度内翻的功能。 弭巨丘非「后朝帯 rr>stcrioir 柿耳立merit 3、运动踝关节的主要肌肉 运动踝关节的主要作用肌,有小腿后面的屈肌和小腿前面的伸肌。它们均起自小腿骨或 股骨内、外上髁,肌腱跨越踝关节止于足骨上。 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踝关节完成屈、 伸运动。 A 、使踝关节屈(跖屈)的主要肌群: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近固定收缩,踝关节屈,如绷脚动作。远固定收缩,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完成提踵和蹬地 动作。 丰膜in 缰匠JlfT 瞬 比目鱼an 屈肋支持芾 跟曉 - S3 :匕目呈, -腓肠Jin 址长曲an .腓骨长肮 -腓号短JUT 内踝 血骨后需 嶂二头血 1 瞬 AH 丘型外侧头 悶长屈朋 医目冷剖帯 更叵刖卜苛韧昔 /Krttc^rioi* tsiloti Li}J^*nien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