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趣谈:揭开民国文人胡适的面纱 人缘好人脉广

历史趣谈:揭开民国文人胡适的面纱 人缘好人脉广

历史趣谈:揭开民国文人胡适的面纱 人缘好人脉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开民国文人胡适的面纱人缘好人脉广

导语:胡适,中国著名的学者、诗人、思想家和作家。胡适,原名胡嗣穈,字洪骍,后改名为胡适,字适之。他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信仰实

胡适,中国著名的学者、诗人、思想家和作家。胡适,原名胡嗣穈,字洪骍,后改名为胡适,字适之。他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信仰实验主义。胡适的主要成就是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开创了中国哲学史,研究创办新青年,他最大的成就就是提倡白话文。胡适代表作也有很多,比如《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等。

胡适代表作——《白话文学史》

其中胡适代表作之一的《白话文学史》具有很重大的价值意义。胡适还曾断言说,凡是具有价值意义的文学必定是白话文。《白话文学史》这本书将汉以后的中国文学史,称为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文学都在,彼此消长的历史,表面上是以文言文为正宗,但实际上是白话文在不断的战胜文言文。所以这本书的历史就是白话文不断的克服了障碍,终于取得了正统的历史地位。

关于《白话文学史》的评论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褒之者认为这是一本有功底,很有影响的一本书,它是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而成为了现代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文化交流起了重要性作用。褒之者认为这本书开启了中国文学的先河,甚至比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文学领域多了一份垦拓之功。

而另一方面贬之者认为这是开了一个十分恶劣的文化风气,他给文学留下了很多为学术思想历史上的一种已过时的思想。他将白话文和文言文的界限更加的模糊。

生活常识分享

胡适先生的文章的特点

胡适先生文章的特点及个人简介 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字适之。先生1891年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世为安徽绩溪人。其父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岁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州知州,有著作《台湾纪事两种》传世。先生一生领尽风骚,1962年2月24日于中央研究院院长任上逝世,享年72。 胡适5岁开蒙,在绩溪老家私塾受过9年旧式教育,打下一定的旧学基础。1904年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1910年夏赴美留学,先入康乃尔大学习农科,后转入文科;1915年进哥伦比亚大学,追随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学习哲学。1917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古代中国逻辑方法之进化》。在此期间,胡适热心探讨文学改良方案,并试作白话诗。而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的通信,以及《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发表,更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同年胡适学成归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至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五四时期,胡适连续撰写《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相继完成《国

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代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理论倡导的同时,胡适还进行了一些文学创作的“尝试”。其小说、剧本均未见成功,独有出版于1902年的《尝试集》,乃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颇有开拓之功。 文学创作非其所长,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另一主要贡献是输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义》、《贞操问题》,当年都是振聋发聩之作。而从问题与主义之争,到《人权论集》,再到主办《独立评论》,胡适始终坚持独立姿态和批判精神。抗战军兴,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胜利后又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但其始终保持书生本色,不曾背叛五四主义知识分子。 胡适称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断言其有四重目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照他的理解,所谓整理国故,就是用科学方法对三千年来破碎的古学进行一番有系统的研究。故胡适治学特重方法,屡次撰文介绍清儒与西哲的“科学方法”,以至于再三声称他的学术研究都是为了证明并推广其“科学方法”。胡适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尽管《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出版了上卷,《白话文学史》也没有下编,可这两部书都是建立规范并奠定学科基础的经典性著作。后人可以赞赏,也可以批评,却无法漠视其存在。前者的平视诸子以及历史的眼光,后者的双线文学观念,都是对本世纪学术发展影响甚深的“大胆假设”。另外,他首创新

历史趣谈民国四大家族 最富有的孔家掌曾经舵经济二十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四大家族最富有的孔家掌曾经舵经济二十年 导语:可以说四大家族中最富的就是孔家了,而实际说起来孔家却是参与政治最少的一个家族。孔祥熙担任中国金融界的主要掌舵者的期间正是中*国经济 可以说四大家族中最富的就是孔家了,而实际说起来孔家却是参与政治最少的一个家族。孔祥熙担任中国金融界的主要掌舵者的期间正是中*国经济几十年来最为困难的二个时间。 1933年4月6日,孔祥熙被南京政府任命为中央银行总裁。当时南京政府每月国库收入约为1500余万元,而每月支出账面数字就为2200万元,其中军费一项为1800万元,每月赤字就达700万元。当时财政部由宋子文负责,由于9·18和长城会战等原因,1933年前半年国库就有6000万元的新亏空。宋子文表示自己才能不足以扭转这个局面,希望辞职。10月29日,蒋批准宋的辞呈,以孔祥熙继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并仍兼中央银行总裁。 抗战开始以后,孔祥熙被任命为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此时国家财政形式艰难到了无以形容的局面。由于抗战开始二年那,中*国华北、东南广大地区相继沦陷,中国海岸线被日军全面封锁,沿海重要城市也大多被日军占领,占战前财政总收入90%以上的关税、盐税、统税和烟酒税的税源大部丧失。 国民政府此时要维持一支400万人的军队,还有数以千万的逃往大后方的中国难民和大小的政府机关的职员,实在是非常可怕的局面。 孔祥熙为此建立了一整套战时经济制度,虽然到了后期普通老百姓生活非常痛苦,法币也几乎成为废纸,但是中国的经济在抗战中始终没有垮掉。中国几百万军队虽然粮饷不足,但是仍然始终保持必须的供应,以保证其可以继续作战。 生活常识分享

关于胡适的论文

胡适自由主义与中国现代社会进程 民主科学、自由主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四者紧密相连构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话语。引 用胡适在文章中曾说的那样?:自由主义有许多种?, 那么在对于?自由主义?和?胡适的自由主义?的研究中, 我们是否循着一条真实的道路在前进呢? 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 能够在探索和追 溯的道路上清理思路、拨开层层迷雾。胡适曾说?自由主义最浅显的意思是强调的尊重自由……自由主义就是人类历史上那个 提倡自由, 崇拜自由, 争取自由, 充实并推广自由的大运动?。那么究竟这种?自由?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 又在多大可能意义上进行了扬弃? 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从自由文学到自由精神。 胡适深受英美自由主义传统的影响, 他投入五四运动虽是 从文学改良入手的, 但在他的文学观中所处处渗透的却是自由 主义精神。以他那篇影响巨大的《文学改良刍议》的所谓?八不主义?来看, 他是以文体的改革来作为个性解放的一种途径, 已 使文学成为思想自由的表现手段。他说, 文学应该有?高远之思想??、真挚之情感??;不摹仿古人??,不作古人的诗, 而惟作我自

己的诗?;?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惟在人人以其耳目所亲见亲闻所亲身阅历之事物, 一一自己铸词形容描写 之??;不用典?,?自己铸造词句以写眼前之景, 胸中之意??;不讲对仗?, 以免?束缚人之自由?;?不避俗字俗语?, 提倡白话文学。总之, 就是要让文学成为真情实感的自由表达。胡适后来又在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 把他的?八不主义?改作一种肯定的表述?:一, 要有话说, 方才说话?;?二, 有什么话, 说什么话; 话怎么说, 就怎么说?;?三, 要说我自己的话, 别说别人的话??;四, 是什么时代的人, 说什么时代的话。?这些主张其实正是要求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一种体现, 要求独立的思想, 自主的表达。在由《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引发的?白话文运动?争论中, 胡适所持的自由立场是?,此事之是非, 非一朝一夕所能定, 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国中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讨论即 熟, 是非自明。吾辈主张革命之旗, 虽不容退缩, 然亦绝不敢以 吾辈主张为必是, 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在胡适看来, 陈独秀 之?不容?, 恰恰是中国政治与社会败落的症结所在, 是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他认为只有每个人争自由, 达到个体价值的真正 实现, 中国才会有自由。

历史趣谈:寡人有疾 细数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病号皇帝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寡人有疾细数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病号皇帝们 导语: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莫过于皇帝了,因为他们是专制社会的最高统治人。其的作用大于任何名臣良相。有明确记载以来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的皇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莫过于皇帝了,因为他们是专制社会的最高统治人。其的作用大于任何名臣良相。有明确记载以来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的皇帝史,没有哪个时代没有皇帝。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时间内,共产生了230位皇帝。在这些皇帝中有很多是杰出皇帝,其中是有始有终的好皇帝,当然也会有许多差皇帝。而今天我们要来盘点的就是十大病号皇帝。 NO.10 眇目-------梁元帝萧绎 萧绎一定想不到他费尽心思得到帝王之位,又写了无数文学作品和评论,到头来名气还比不上他放荡的妻子--------随成语半老徐娘留名青史的徐昭佩;而且后人提到萧绎大多没有好话,无非是这么三件事情。 第一,见死不救,借叛贼侯景之手杀死父兄,等父亲兄弟都死完了,自己当皇帝;第二,自伤读书万卷仍不免身死国亡,就把海量藏书烧个干净,来一场文化浩劫。典型的拉不出屎怨茅坑,还把茅坑一把火烧了。最后一件就是眇目,瞎了一只眼,佛教传说他是独眼神僧转世。没有当皇帝前独眼龙萧绎是湘东王,那时他常常受人嘲笑。兄弟笑话他。六哥萧纶赋诗――湘东有一病,非哑复非聋。相思下只泪,望直有全功。 老婆笑话他。如果兄弟用的是诗歌这种传统艺术,那么,萧绎老婆徐昭佩用的就是新潮的行为艺术。萧绎去老婆房间,徐昭佩化妆就化了半面,奇酷无比,萧绎见了,知道这是取笑自己一只眼,大怒而出。 生活常识分享

近代史论文第一篇自己写的论文

读《胡适口述自传》有感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4班 姓名:王婷婷学号:10051340123 题目:读《胡适口述自传》有感 内容简介 《胡适口述自传》是由胡适先生口述,唐德刚先生译注的一本书籍,该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这是唐德刚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公布的胡适口述回忆十六次正式录音的英文稿,和唐德刚所保存的残稿对照参考综合译出的。 在这里,胡适重点是对自己一生的学术作总结评价,而唐德刚将其英文口述译为中文后所作的注释评论,却是不可不读的好文章 书名:《胡适口译自传》作者:唐德刚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 一.引言 我读完《胡适口述自传》后,对于胡适的思想与贡献觉得也有不足之处,所以想论述他的一些伟大改革措施,以及他的不抵抗主义在他生命中留下的悲剧。我们都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刚大家在称赞胡适的有效成就时,我们也该看到他不合时代的一面。这样才是对一个人更立体的看法。 二.正文 胡适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人,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胡适早年在上海求学,出步接受了西方的思想文化。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新思潮,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唯心主义哲学家杜威。回国后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宣传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白话文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大使。抗战结束后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寄居美国,1962年在台湾的一个酒会上突发心脏病去世。 他是中国文学改革中的一棵奇葩 对于胡适,学者们在充分估计他的思想与贡献不足的同时,更注意他对中国文化方面的贡献。胡适在开辟了一个思想解放的伟大时代的新文化运动中,在探寻中国古代文明的来龙去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实在贡献多多。白话文倡导是胡适先生不朽的贡献他在青年时期就提出过“文言文是半死的文字”这句口号,虽然这句口号本身究竟有多少真实性是值得商榷的,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胡适先生本来对文学改革并不十分乐观,因为他的思想深深的受到了历史的训练而变得保守。但正是由于梅光迪与他为学改革引起的

浅析胡适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浅析胡适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胡适,他的思想影响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并影响了一大批学人,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然而“誉满天下,谤亦随之”,对于胡适思想的批判也从未停止过。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排除以往的历史偏见和现实的政治干扰,我们再心平气和的评价胡适,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就像欧阳哲生说的“我们今天来评价胡适,应该谈的主要不是确认胡适的文化学术地位,而应该理解、阐述胡适思想的现代意义,再现胡适作为一个思想启蒙者的历史价值,把堙没的半个胡适给发掘出来。” 关键词:通俗文化上层文化现实意义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造诣。其思想也具有全面性——几乎触及了广义上的人文学科的每一个方面。以他个人的研究业绩而言,我们可以说,他在中国思想史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余英时曾经利用思想史上所谓的“上层思想”和“通俗思想”的概念来解释胡适的思想。(或者再扩大一点,利用人类学与社会学上“上层文化”与“通俗文化”的概念。)认为其思想的影响不但冲击了中国的上层文化,而且也触动了通俗文化。 (一)通俗文化 胡适的“暴得大名”最初完全是由于他提倡文学革命。用白话来代替文言文,在胡适的构想中自始即是思想革命或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他的“文学改良刍议”第一条便提出“言之有物”,而所谓的“物”则包括二事:一曰情感,二曰思想。他显然认为只有新的白话文体才能表达二十世纪的新情感和新思想。提倡白话便不得不尊《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为“文学正宗”,这就把通俗文化提升到和上层文化同等的地位上来了。陈独秀完全了解胡适此文的命意所在。他在“文学革命论”中说: 孔教问题,此伦理道德革命之先声也。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旗上大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1】 此话以“伦理道德革命”始,以“通俗的社会文学”终,不但把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联系了起来,也把通俗文化代替传统上层文化的意思表露的十分明显。胡适虽然在美国受了七年的民主洗礼,但他的思想影响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层

历史趣谈:林森主席 被时代遗忘了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林森主席被时代遗忘了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 导语:他身为国民政府主席,但却被不少国民党人看作是“国府看印的”。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为官处世却奉 他身为国民政府主席,但却被不少国民党人看作是“国府看印的”。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为官处世却奉行“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的“三不”原则。他就是林森,一个该被历史记住的人。 林森(1868—1943),1868年2月11日,出生于福建省闽县尚干凤港村。林森从“一介书生到国府主席”的人生历程,以及他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参议院参议长,又连任12年国家元首的经历,是很值得后人研究的。林森虽身居一国之尊,但向来不以贵人自居,“平民元首”的形象使很多接近、了解他的人都肃然起敬。他出身寒微,在教会学校里接受了长达14年的西式教育。因对民族危亡有切肤之痛,很快踏上了共和革命的道路,且成为出类拔萃的领袖人物,对辛亥革命贡献卓著。辛亥革命胜利后,他作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当上了首任参院议长,参与了创造共和的诸多关键决策,与孙中山和袁世凯都共过事。袁世凯篡权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他又辗转奔波,致力于再造共和,并在此过程中历经宦海浮沉,数起数落。在孙中山死后不久,林森便由“容共”转向反共,并因此获誉“反共先知先觉”。在抗战时期,林森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不遗余力宣传团结抗日。 林森的经历丰富、复杂而坎坷,而综观其一生,对国家和社会进步做过不少的好事。除了爱国之志终生不渝外,为官清正廉洁、不慕名利、重视教育、自律甚严等,也是他的优点。尤其他崇扬民主和法制的精神更值得称道,在任参院议长时,他对孙中山和袁世凯这两名“大 生活常识分享

浅谈胡适

浅谈胡适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造诣。其思想也具有全面性——几乎触及了广义上的人文学科的每一个方面。以他个人的研究业绩而言,我们可以说,他在中国思想史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余英时曾经利用思想史上所谓的“上层思想”和“通俗思想”的概念来解释胡适的思想。(或者再扩大一点,利用人类学与社会学上“上层文化”与“通俗文化”的概念。)认为其思想的影响不但冲击了中国的上层文化,而且也触动了通俗文化。 (一)通俗文化 胡适的“暴得大名”最初完全是由于他提倡文学革命。用白话来代替文言文,在胡适的构想中自始即是思想革命或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他的“文学改良刍议”第一条便提出“言之有物”,而所谓的“物”则包括二事:一曰情感,二曰思想。他显然认为只有新的白话文体才能表达二十世纪的新情感和新思想。提倡白话便不得不尊《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为“文学正宗”,这就把通俗文化提升到和上层文化同等的地位上来了。陈独秀完全了解胡适此文的命意所在。他在“文学革命论”中说: 孔教问题,此伦理道德革命之先声也。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旗上大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此话以“伦理道德革命”始,以“通俗的社会文学”终,不但把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联系了起来,也把通俗文化代替传统上层文化的意思表露的十分明显。胡适虽然在美国受了七年的民主洗礼,但他的思想影响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层次,不是“西化”一词能简单概括的尽的,虽然取近代化西方文化为模式以改造中国传统的确代表了胡适思想的一个基本方向。 (二)上层文化 如果胡适的成绩仅限于提倡白话文学,那么他的影响力终究是有限的。但是他的思想在上层文化领域之内所造成的震动却更为激烈、更为广泛;他在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上之所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原因。 胡适认为他如果想在中国取得思想上的领导权,首先便在国故学界有出色的表现。他在留美考试第一场国文试中便以考证“规”、“矩”出现的先后顺序而得了一百分。他在留美期间所发表的几篇学术文字,如《诗三百篇言字解》、《尔

历史趣谈:“民国第一痴狂才子”钱钟书写给妻子杨绛的情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第一痴狂才子”钱钟书写给妻子杨绛的情书 导语:钱钟书情书是写给妻子杨绛的,钱钟书是一个文人,骨子里还带着一种浪漫,给妻子写情书就是一种表现。钱钟书情书有很多首,其中一首情书内容 钱钟书情书是写给妻子杨绛的,钱钟书是一个文人,骨子里还带着一种浪漫,给妻子写情书就是一种表现。钱钟书情书有很多首,其中一首情书内容和情感都很吸引人。这首情诗题目叫做《不寐从此戒除寱词矣》,这首情书内容不长不短,一共有八句,其中蕴含了多个典故,可见钱钟书知识渊博,其中第二句借助典故将自己对妻子的喜爱之情比作蛇回到了自己窝中,这也就暗指钱钟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地。这种情书的氛围给人一种很高深的感觉,起初因为典故的原因可能对其中的内涵了解的不是很清楚,可是在了解了典故之后我们就会被钱钟书表达情意的方式所吸引。钱钟书内心对妻子的爱慕之情都在情书中表现出来。他还在情书中说自己内心对爱情的向往已经成功到达了爱情的彼岸,可见此时的钱钟书已经陷入了爱河,他十分享受和妻子在一起的愉快时光。钱钟书情书的中心内容就是借古代的一些思想来表达自己的对爱人杨绛的爱,他发誓对杨绛的爱永远不会变。钱钟书因为这种表达方式让他的情书风格很与众不同,也更有新意。 当然除了这首很新颖的情书外,钱钟书对杨绛的一句短话的情书也写得十分有强调,像钱钟书说的,大体意思就是在他没有遇到她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结婚。所以说钱钟书写过的情书有很多,都是表达对妻子的喜爱之情。有“民国第一痴狂才子”之称的钱钟书有几个孩子呢?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和妻子杨绛唯一的女儿,名叫钱瑗。钱瑗的小名叫阿圆,出生于英国牛津,从小就受到了浓厚的文学氛围的感染,钱钟书和杨绛对他们的孩子非常喜爱。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的她先在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中华民国 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华民国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 导语: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中华民国的创立民国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19世纪末年,由于清王朝腐败不堪和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深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纷纷探求救亡图存的办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和西方政治思想学说的传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志士仁人首先选择革命救国的道路。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成兴中会,提出推翻清王朝,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会的活动一开始便和传统的王朝更替模式区别开来,而具有新时代的特点。但孙中山的创举当时还不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追随他的志士,只有百余人。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维新变法的失败和随之发生的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推翻清政府。于是,孙中山倡导的反清革命迅速地发展成为广泛的社会运动。20世纪初年,一批公开或秘密反清的革命小团体在国内出现。湖南有黄兴组织的华兴会,江浙地区有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湖北有科学补习所,四川有公强会,安徽有岳王会,广东有群智社等。包括兴中会在内的这些小团体,在组织形式上大都受传统秘密结社的影响,彼此缺少联系。它们发动的反清起义或斗争相继失败,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民国战乱年间故宫文物千难万险的南迁、西迁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战乱年间故宫文物千难万险的南迁、西迁记 导语: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下带兵进入故宫,将溥仪驱逐出宫。随后,国民政府成立故宫博物院,任命易培基为院长。“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下带兵进入故宫,将溥仪驱逐出宫。随后,国民政府成立故宫博物院,任命易培基为院长。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逼近华北,平津形势危急,故宫博物院内部开始有了将文物南迁之议。院长易培基和秘书长李宗侗翁婿二人是南迁坚决的拥护者,他们认为土地失去可以再夺回来,国家亡了可以再恢复,但这些古物一旦损坏却是永远不可挽回的。而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包括北平军事长官宋哲元、故宫博物馆兼任秘书吴瀛等。主要理由一是“守土有责”,不能放弃文物;二是认为若故宫文物南迁,北平这座文化历史名城将名存实亡,且价值连城的文物安全很难保证。 北平政务委员会甚至出现过要将文物拍卖,以“充国家抗敌御敌之资”的声音。最终易培基争取到张学良的支持,经多次斡旋,1932年11月在国民党第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同意了关于文物南迁的北平故宫重要文物议案。 易培基与张学良在香山碧云寺晤谈了一整天,商讨南迁的具体方案。在易培基具体指挥之下,经过两个多月的清点、装箱工作,从几十万件故宫馆藏中精选了20多万件珍贵文物装箱,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包括历代名人真迹、字画和器具以及图书文献等。 1933年2月5日夜间,张学良安排了严密保安,故宫至天安门、前门的长街上都实行了戒严,文物用小推车推至前门车站,第一批2118箱,共21节车厢,准备运往上海。“易培基身披斗篷,在太和殿前指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民国版鸿门宴 甘肃军阀刘郁芬扑杀李长清内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版鸿门宴甘肃军阀刘郁芬扑杀李长清内幕 导语:毫无防备的甘肃陆军第一师师长李长清,在督署府(今省政府内)内的“鸿门宴”上被赵登禹轻松拿下,几天后就被活埋在后花园。直到解放后,案情 毫无防备的甘肃陆军第一师师长李长清,在督署府(今省政府内)内的“鸿门宴”上被赵登禹轻松拿下,几天后就被活埋在后花园。直到解放后,案情才真相大白。 这场发生在1925年的“鸿门宴”,至今依旧令人惊心动魄。究竟是谁有如此的胆量,将军政要员李长清活埋。这人就是刘郁芬。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甘肃政坛上刘郁芬绝对是位风云人物。刘郁芬字兰江,河北清苑人。曾任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参谋长、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代理甘肃督办、甘肃国民军总司令、绥远都统、甘肃省主席等职务。 1925年9月,冯玉祥所在的国民军第二师,在刘郁芬的指挥下从包头出发,过五原,经磴口,走银川,一路辗转向兰州。这就是甘肃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国民军入甘。引发国民军入甘的是甘肃政坛的巨变。1925年3月,原任甘肃督军的陆洪涛,中风偏瘫,7月,陆向北洋政府辞职。后来,北洋政府为解决后顾之忧,将屯军张家口一带的冯玉祥部引开,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兼甘肃督办。显然,这是个一石二鸟之计,既名正言顺地引走冯玉祥,也在甘肃为他预先制造了矛盾。当时,甘肃有八大镇守使,他们都希望能出任甘肃督办,谁知,却花落冯玉祥之手,自然心存怨恨。1925年9月,冯玉祥任命刘郁芬为国民军入甘总指挥,代行甘肃军务督办职务,开始了千里大远征。此时,著名共产党人李大钊利用这一机会,派遣宣侠父、钱崝泉、贾宗周、邱纪明、李印平等共产党人,到刘郁芬部开展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绿帽子的由来及出处 中国古代绿帽子的典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绿帽子的由来及出处中国古代绿帽子的典故 导语:绿帽子的由来:朱元璋明令让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由此一来,人们见着戴“绿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楼一族”,戴“ 绿帽子的由来:朱元璋明令让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由此一来,人们见着戴“绿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楼一族”,戴“绿帽子”也成为某男子的妻女卖淫或妻子私下“偷汉子”的俗称绿帽子,顾名思义,就是绿色的帽子,意指被人戴绿色的帽子。隐含的意思是一个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偷情、相好,那么这个男的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 细数中国史上十大著名“绿帽子” 中国的男人们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绿帽子”,说来有一段让人饶有兴趣的史话。绿帽子”的演变过程长达两千年,“乌纱帽”则起源自南朝刘宋年间(另有说东晋时宫中就开始流行)。有意思的是这顶“帽子”都是在朱元璋手上最后“定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词。 【秦汉】时期规定犯人穿一种特制的衣服,称为“赭衣”,其色赤褐。班固《汉书·刑法志》有载“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可见至迟在汉代“赭衣”已为罪犯的代称。唐宋时期,视碧青绿诸色为贱民所穿服装之色。唐代地方官吏对犯罪之人“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闻见录》),并根据情节轻重“以日数为等,日满乃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苏州有不逞子弟,纱帽下著青巾,孙伯纯知州判云:"巾帽用青,屠沽何异?"”这表明在唐宋人心目中,穿戴碧绿青诸色的是最低贱的人。 自【元代】开始,碧绿青诸色的服装限于“娼妓”、“乐人”所穿。《元生活常识分享

作文素材一胡适

绩溪人。现代着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自取的名“适”与字“适之”,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父亲: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朝贡生,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后因战争离台,着有《台湾纪事两种》,1895年8月22日病殁于厦门。胡传逝世时胡适尚未满四岁,但胡传已给胡适留下了希望他好好读书的遗嘱。在胡适的幼年中,虽然父亲不在,但他的母亲冯顺弟时常教导儿子要学习父亲,不要丢脸。所以自胡适懂事起他已经开始学习和了解胡传的思想了。他恪守父亲的训示,追求“以期作圣”的人生目标。可以说,从小时候开始,父亲的影子就一直留在胡适的心中。并且胡适曾在台湾台东跟随过父亲一段时间,他的心里多多少少对台湾存有一些感情。 母亲冯顺弟,安徽省绩溪县人。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母亲极为重视他的教育,对他要求很严。要求他用心学习,认真做人。对人宽容。 论点一:家教(家庭环境的重要性,父母的期望) 个人经历 胡适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上庄受过9年私塾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古文基础。早年在上海的学堂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这里值得一

提的是:当时庚款官费留学生只取前二百名,考试两场,文章和杂科(政史地物理化生等),头一场文章胡适扬扬洒洒一篇得了一百分,如此可见他的文章造化!(论点二:机会与才能;抓住机遇) 胡适一生得过35个博士学位,照说智慧一流。可是他当初到美国留学时,却被三十多种苹果树难倒,因而改行——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最先是进入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农学院。胡适在康奈尔农学院必须实习各项农事,包括洗马、套车、驾车等,还要下玉米田。胡适对这些还都有兴趣,也可应付,可是到了苹果分类时,胡适却十分烦恼。三十多种苹果,对这些农家出身的学生来说,二三十分钟就可分门别类,弄得一清二楚;胡适花上了两个半小时,却只能分辨出20种,真是让他十分烦恼。 (论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应该学会扬长避短) 胡适是在宣统二年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留美的,因家道中落,美国的农学院可以免学费,故学农以节省学费接济家庭。既被苹果难倒,自知不是学农的料子,便转学历史、文学,后日方得成名,正应了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袁同礼考证过胡适的学位,胡适共得博士学位36个,但胡适自称他有35个。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 (论点:坚守理想,坚守信念) 1917年(25岁)夏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

读胡适文章有感汇总(5篇)

读胡适文章有感 原作者:何中华哲学近日翻看胡适的著作,读到了他的《我们走那条路?》(载《胡适论学近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一文。这篇文章最初发表在1930年《新月》二卷10号上。记得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那样一个文化躁动不安的时候,我就读过这篇文章(大概收在台湾出版的一本胡适的文集上)。心境不同,感受也迥异。当年还是卤莽青年,一心想着反传统;如今已是身心俱老,愈加觉得传统的可爱。初读胡适文章,为其倾倒;今天再来读,倒更愿意保持距离了。自晚清以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始终是萦绕国人心头的一个结。胡适的这篇文章就是想回答这个问题的。这个问题至今也未过时,所以胡适提出的观点仍不失讨论的价值。 胡适提出:“究竟我们要一个怎样的社会国家”?“究竟我们应该走那一条路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地”?他认为,这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我们第一要问,我们要铲除的是什么?这是消极目标。第二要问,我们要建立的是什么?这是积极的目标”。问题是胡适找的病根是否准确?开出的药方是否有效?胡适认为,我们要铲除打倒的是所谓“五大仇敌”,曰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不过这实在没有说到点子上。变革也罢,革命也罢,改良也罢,其目标都不是这些,因为它们的存废不过都是结果,而非根源。鲁迅当年学医改行,就是个例子。医术固然能够医好人身上的病,但医不好社会的病。而且这些社会痼疾不是哪个社会制度特有的,不同的制度下它们只是表现不同、程度各异而已。大同社会当然不在此列。胡适的社会改良思想是一种西医式的思路,即针对的是症状而非根本的原因。 未来的出路何在呢?胡适说:“我们一开始便得解决一个歧路的问题:还是取革命的路呢?还是走演进(evolution)的路呢?还是有第三条道路呢?——这是我们的根本态度和方法问题。”他认为,所谓演进的路是自然而然的非人为的进化,其弱点一是不经济、过于缓慢,二是演进的结果总是保留下许多旧制度的残余。与此相比,革命的路则没有这个缺点,因为它借助于“人功促进”,人为的成分为多。但胡适把革命区分为两种:一是和平的人功促进,一是暴力的人功促进。他坚决反对后者,认为暴力革命只能带来以暴易暴的破坏,而不能造成建设性的后果。他说:“我们都是不满意于现状的人,我们都反对那懒惰的‘听其自然’的心理。然而……我们也不能不反对现在所谓‘革命’的方法”。基于这种判断,胡适认为唯一能够接受的选择,既“不是懒惰的自然演进,也不是盲目的暴力革命,也不是盲目的口号标语式的革命,只是用自觉的努力作不断的改革”。这种所谓的“自觉的改革”,在胡适看来,“就是认清了我们的敌人,认清了我们的问题,集合全国的人才智力,充分采用世界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一步一步的作自觉的改革,在自觉的指导之下一点一滴的收不断的改革之全功”。其实,胡适的改良药方说到底仍然偏重于演进的路,只是加上了自觉的成分而已。这里可以看出他的知识背景和学术训练对其文化态度的影响。早年去美国留学,最初学的是农学,得了自然科学的训练,这种底色不能不影响到他的方法和预设。再就是他的美式自由主义立场,也使其难以接受革命的路,只能选择改良的路。他的主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哈耶克和波普尔的政治哲学。 中国的革命的确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后果,但是否因此就证伪了它的历史合法性呢?鄙人认为不能轻率地作肯定的回答。这不仅是由于历史不能假设,更是由于如何看待革命的历史真实性才恰当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告别革命”的观点是革命“幻灭”后向当年胡适立场的一种回归。但问题是,革命者对革命的理解可能有误,对革命的操作也可能不当,

历史趣谈民国时代富家小姐们的生活 充满现代感与趣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时代富家小姐们的生活充满现代感与趣味 导语:高春棣收藏的老照片被放在一本暗红色封面的相册里,虽年代久远,但保存完好。翻动册页,一股樟木香扑鼻而来。相册中的照片大部分拍摄于上世 高春棣收藏的老照片被放在一本暗红色封面的相册里,虽年代久远,但保存完好。翻动册页,一股樟木香扑鼻而来。相册中的照片大部分拍摄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里面珍藏了周家姐妹少女时代的生活记忆。高先生的外祖家世代经商,曾在河东一带有大片房产。外祖父周立勋曾在大陆银行任职,后于1941年创办正信银号,专营存款放款。周家当时还与“八大家”之一的孟家以及在天津经营进出口业务的裕恩永结为姻亲。那个时候,大家族结婚讲究门当户对,由此可以窥见周家鼎盛时期的面貌。 周家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有三万块大洋的“打印子钱”。按现在的理解,就是家长给子女的“成长基金”。那个时候,周家住在英租界黄家花园恩庆里。据高先生回忆,周家住的楼共三层,地下室供佣人居住和存储粮食,一层为客厅,二层是周立勋夫妇住,三层给孩子住。高先生的母亲生于1926年,在家中排行最小。周家不像传统大宅门里的家庭,用过于严苛的封闭思想约束孩子,除了必要的做人、礼仪方面的规矩要遵守之外,子女喜欢干什么都不干涉,家庭环境非常宽松。高先生说,他的母亲喜欢听唱片,不用自己去买,唱片公司出了新唱片会直接送到家里来,她收藏的唱片能从地上摞到房顶,很多都是珍藏绝版,可惜“文革”时都偷偷砸碎扔了。 在老照片中有一张女扮男装的照片,俨然一副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儿形象,而另一张和“七个小矮人”合影的照片,又显然是一位小公主的形象,还有一张坐在自家窗台上的照片,既显示了大家闺秀的端庄秀美,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中国古代历史上熟知的十大民族英雄大盘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古代历史上熟知的十大民族英雄大盘点 导语:01 第一位碧血丹心文天祥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1256年,20岁的文天由理宗皇帝亲 01.第一位碧血丹心——文天祥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1256年,20岁的文天由理宗皇帝亲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入仕后因奏迕宦官董宋臣、权相贾似道,被罢官。1275年,元军攻破长江天錾,文天祥散尽家私,组织义军赴临安勤王。次年,元军兵陈临安,当朝派文天祥出城讲和,被扣留,在押解北方的途中脱逃。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1278年冬,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时兵败被俘,服毒自杀未遂,被押送到大都。这时许多投降蒙古的南宋大员前来劝降,皆被文痛骂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的说:“圣驾请回!”文天祥被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就是在狱中所作。1283年文天祥被押解到北京柴市口刑场,临刑前文天祥跪拜南方,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时年仅47岁。一介儒生,铮铮铁骨,由此威震霄汉。 02.第二位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字鹏举。19岁时投军抗辽,相传临行时,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1129年,金帅宗弼(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十战十捷,于次年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之后岳飞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未果,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1140年兀术再次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民国四公子张学良 虎父犬子近代史第二大败家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四公子张学良虎父犬子近代史第二大败家子 导语:张作霖历尽大半生打下来的东北三省,热河,蒙古等大片地盘,被张学良不到三年,败家个精光张学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民国四 张作霖历尽大半生打下来的东北三省,热河,蒙古等大片地盘,被张学良不到三年,败家个精光... 张学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930年10月,与蒋介石八拜为交,结为异性兄弟,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职,当时蒋介石是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职。1936 年12月12 日,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电请中共代表周恩来共商救国大计。最终达成联共抗日等六项协议。12月25日送蒋介石回南京后被扣压,此后遭无限期软禁。后移居台北、美国。 第一次败家,1925年11月,郭松岭率领奉军第三军和第四军十余万王牌部队倒戈反奉,由滦州起兵,攻克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兵临奉天城下。当时张作霖手里无兵无将大部队都奉命去关内抢夺底盘,形式十分危险。在张作霖活着的时候,由于张学良的原因,就差点让郭松岭把他爹弄死。郭松岭作为张学良的良师益友,被张学良一手提拔起来,逐渐成为奉系实力派将领,大权在握。当时奉军实力最强的两个王牌军第三军和第四军,张学良是这两个军的军长,而郭松岭为副军长,张作霖多次提醒儿子不可大意和太信任郭鬼子,身边的谋士也一再苦劝,而张学良确置若罔闻。他把军队中的所有大权都交给了郭松岭,而自己天天去风月场所,阅女无数,吃喝嫖赌抽养养精通。在张作霖得知郭松岭反水的确定情报后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民国奇女子林桂生:乱世中的女豪杰青帮大枭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奇女子林桂生:乱世中的女豪杰青帮大枭雄 导语:上世纪初,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有一位出自花街柳巷的奇女子,她生得虽谈不上花容月貌,但体态丰腴、风骚媚人,自有一番风流姿态。更难得的 上世纪初,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有一位出自花街柳巷的奇女子,她生得虽谈不上花容月貌,但体态丰腴、风骚媚人,自有一番风流姿态。更难得的是,这女人头脑精明,头发虽长见识可不短,也算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是位让混迹江湖多年的大男人也服气的“女枭雄”。她就是黄金荣的夫人,上海最大帮会青帮的开山鼻祖之一,人称“阿桂姐”的女流氓林桂生。 她躲在幕后暗自运筹帷幄,有时只须上下拨弄一番,纸醉金迷的上海滩顿时就会掀起一阵阵血雨腥风。她极善交际,无论达官贵人还是三教九流都搭得上话,朋友几乎遍布上海滩各个阶层。可以这样说,黄金荣之所以能称雄上海滩,全赖有这样一位能干的老婆为他出谋划策,正是林桂生一手打造了黄金荣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上海教父”。曾经默默无闻的“小瘪三”杜月笙也是最先获林桂生青睐而特意加以栽培,日后才得以飞黄腾达,成为与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黑道大佬。林桂生,苏州人,生于1877年。20世纪初的大上海华洋杂处、灯红酒绿,是个醉生梦死的销金窟。颇有姿色、喜欢交际、八面玲珑的林桂生来到大上海,开了一家名叫“烟花间”的妓馆。 黄金荣表面上是法租界探长,暗地里却是位弟子众多、黑白通吃的黑老大,人送“混世魔王”绰号。一日,黄金荣到“烟花间”闲玩,见到风骚迷人的妈咪林桂生,两眼顿时直了,随即展开热烈地追求,得手后迫不及待的与她成了亲。二人婚后搬到华洋杂处、号称“三不管”地界的十六铺一带。十六铺位于法租界与华界交汇处,这里龙蛇混杂,商业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明代宗不昏庸 盘点朱祁钰在位期间诸多作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代宗不昏庸盘点朱祁钰在位期间诸多作为! 导语:明代宗叫做朱祁钰,他是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的弟弟,他是明朝的第七个皇帝,他也是唯一一个在明朝迁都后,没有被安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他 明代宗叫做朱祁钰,他是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的弟弟,他是明朝的第七个皇帝,他也是唯一一个在明朝迁都后,没有被安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他的一生并不完美。尽管他在位时间很短,但是这期间却有不少作为,容我一一道来。 其一,政治上,国家的内部和外部都不稳定,内部水灾严重,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外部战争频繁,外来侵略者的侵略。面对这种内外皆忧的情况,明代宗在政治上积极听取臣子的意见与建议,善用有才能的人,鼓励有才能的人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他们提供机会,用的官员也是有才能得人,比如于谦等。政治局面得到了稳定。 其二,军事上,瓦剌不断的挑衅,不断的进攻明朝,明朝则采取了顽强抵制的方法,因为于谦得到重用,所以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依靠他的机智排兵布阵,合理安排士兵参与战斗,最终在对瓦剌的侵略中取得胜利。瓦剌的内部矛盾越来越严重,最终失去了对明朝的威胁。还有“核丁法”“准样图”这些都是在明朝时期产生的,在当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将违法乱纪的军官绳之以法,加强了对兵器的管理。 其三,经济上,他带领官员治理灾害,妥善给予受灾群众帮助,减轻了他们的税务负担,用钱帮助他们,从心理上给予安慰。重视农业发展,从自身做起,一切都实行节约,尽心尽力发展经济。 其四,文化上,明代宗带头制定了《寰宇通志》,给参与制定的人各自分配任务,明代宗则自己作序,详细的讲述了各地的风俗,山水,有名的人物,各种历史古迹等等,后来被明英宗找人改编而流传下来。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北史》的独特之处 二史和八书有着相当的删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北史》的独特之处二史和八书有着相当的删减 导语:以“二史”同“八书”作比较。“二史”出于“八书”,但又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八书”,除了上面讲的两点以外,还表现在:第一,内容上有增 以“二史”同“八书”作比较。“二史”出于“八书”,但又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八书”,除了上面讲的两点以外,还表现在: 第一,内容上有增删之别。“二史”对于“八书”的增与删,有利也有弊。其所删部分,多是皇帝册文、诏令,大臣奏议、文章,从而使史文紧凑、醒目,可读性强,这是利的方面。但是“二史”也删去了“八书”中的一些重要史实。这是弊的方面。其所增部分,因多采自杂史中的预言和故事,因而加重了某些史事、人物的神秘色彩,这是弊的方面。但李延寿撰写“二史”,参考的书籍比较多,因而增加了“八书”中原来所没有的一些重要史料,扩大了某些人物传记的篇幅,甚至还增写了一些人物传记。这是利的方面。可见,在增删问题上,“二史”与“八书”各有得失,不能作简单的看待。 第二,书法上有曲直之分。南北朝时期人们作史,因多所忌讳而形成曲笔者甚多。《南史》《北史》对这些曲笔有不少改正。如魏收在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撰《魏书》,凡事涉高洋父亲高欢在东魏所作所为时,多曲为回护;《北史》对此大多据实直书,予以改正。《梁书》《陈书》虽是姚思廉撰成于唐初,但因部分史稿系继承其父姚察旧作,而姚察又多据梁、陈史官所录,故曲笔也不少。如《梁书》对临川王萧宏大加褒美,称赞他“性宽和笃厚”,“时称其长者”;而《南史》则揭露他是个品行低劣、恣意聚敛、贪生怕死之徒。《南史》改正《陈书》曲笔之处更多,“使奸恶不能藏匿”。当然,“二史”亦并非完全没有曲笔,但总的来看,在书法的曲直上“二史”是胜过“八书”的。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