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趣谈:林森主席 被时代遗忘了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

历史趣谈:林森主席 被时代遗忘了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

历史趣谈:林森主席 被时代遗忘了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林森主席被时代遗忘了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

导语:他身为国民政府主席,但却被不少国民党人看作是“国府看印的”。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为官处世却奉

他身为国民政府主席,但却被不少国民党人看作是“国府看印的”。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为官处世却奉行“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的“三不”原则。他就是林森,一个该被历史记住的人。

林森(1868—1943),1868年2月11日,出生于福建省闽县尚干凤港村。林森从“一介书生到国府主席”的人生历程,以及他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参议院参议长,又连任12年国家元首的经历,是很值得后人研究的。林森虽身居一国之尊,但向来不以贵人自居,“平民元首”的形象使很多接近、了解他的人都肃然起敬。他出身寒微,在教会学校里接受了长达14年的西式教育。因对民族危亡有切肤之痛,很快踏上了共和革命的道路,且成为出类拔萃的领袖人物,对辛亥革命贡献卓著。辛亥革命胜利后,他作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当上了首任参院议长,参与了创造共和的诸多关键决策,与孙中山和袁世凯都共过事。袁世凯篡权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他又辗转奔波,致力于再造共和,并在此过程中历经宦海浮沉,数起数落。在孙中山死后不久,林森便由“容共”转向反共,并因此获誉“反共先知先觉”。在抗战时期,林森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不遗余力宣传团结抗日。

林森的经历丰富、复杂而坎坷,而综观其一生,对国家和社会进步做过不少的好事。除了爱国之志终生不渝外,为官清正廉洁、不慕名利、重视教育、自律甚严等,也是他的优点。尤其他崇扬民主和法制的精神更值得称道,在任参院议长时,他对孙中山和袁世凯这两名“大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民国四大家族 最富有的孔家掌曾经舵经济二十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四大家族最富有的孔家掌曾经舵经济二十年 导语:可以说四大家族中最富的就是孔家了,而实际说起来孔家却是参与政治最少的一个家族。孔祥熙担任中国金融界的主要掌舵者的期间正是中*国经济 可以说四大家族中最富的就是孔家了,而实际说起来孔家却是参与政治最少的一个家族。孔祥熙担任中国金融界的主要掌舵者的期间正是中*国经济几十年来最为困难的二个时间。 1933年4月6日,孔祥熙被南京政府任命为中央银行总裁。当时南京政府每月国库收入约为1500余万元,而每月支出账面数字就为2200万元,其中军费一项为1800万元,每月赤字就达700万元。当时财政部由宋子文负责,由于9·18和长城会战等原因,1933年前半年国库就有6000万元的新亏空。宋子文表示自己才能不足以扭转这个局面,希望辞职。10月29日,蒋批准宋的辞呈,以孔祥熙继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并仍兼中央银行总裁。 抗战开始以后,孔祥熙被任命为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此时国家财政形式艰难到了无以形容的局面。由于抗战开始二年那,中*国华北、东南广大地区相继沦陷,中国海岸线被日军全面封锁,沿海重要城市也大多被日军占领,占战前财政总收入90%以上的关税、盐税、统税和烟酒税的税源大部丧失。 国民政府此时要维持一支400万人的军队,还有数以千万的逃往大后方的中国难民和大小的政府机关的职员,实在是非常可怕的局面。 孔祥熙为此建立了一整套战时经济制度,虽然到了后期普通老百姓生活非常痛苦,法币也几乎成为废纸,但是中国的经济在抗战中始终没有垮掉。中国几百万军队虽然粮饷不足,但是仍然始终保持必须的供应,以保证其可以继续作战。 生活常识分享

全国中考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专题练习(选择题,含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2016?烟台)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论的开辟 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考点】官渡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辨析能力. 【解答】据所学知,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是秦国进行的一场变法运动,使秦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故A项的推论是正确的.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故B项的推论是正确的.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绸之路的开辟,故C项的推论是正确的.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D项这个推论是错误的. 故选D. 2、(2016?聊城)“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澶州之战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 【解答】从题干“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可知是公元前208年孙刘联军采取火攻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故选B. 3、(2016?菏泽)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统帅周瑜--曹操 兵力对比5万--20万(号称80万) 结果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解答】据题干框表关键信息“周瑜--曹操”“5万--20万”“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可知是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 故选C 4、(2016?海南)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 A.匈奴大军 B.孙刘联军 C.前秦军队 D.东晋军队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

历史趣谈:林森主席 被时代遗忘了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林森主席被时代遗忘了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 导语:他身为国民政府主席,但却被不少国民党人看作是“国府看印的”。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为官处世却奉 他身为国民政府主席,但却被不少国民党人看作是“国府看印的”。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为官处世却奉行“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的“三不”原则。他就是林森,一个该被历史记住的人。 林森(1868—1943),1868年2月11日,出生于福建省闽县尚干凤港村。林森从“一介书生到国府主席”的人生历程,以及他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参议院参议长,又连任12年国家元首的经历,是很值得后人研究的。林森虽身居一国之尊,但向来不以贵人自居,“平民元首”的形象使很多接近、了解他的人都肃然起敬。他出身寒微,在教会学校里接受了长达14年的西式教育。因对民族危亡有切肤之痛,很快踏上了共和革命的道路,且成为出类拔萃的领袖人物,对辛亥革命贡献卓著。辛亥革命胜利后,他作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当上了首任参院议长,参与了创造共和的诸多关键决策,与孙中山和袁世凯都共过事。袁世凯篡权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他又辗转奔波,致力于再造共和,并在此过程中历经宦海浮沉,数起数落。在孙中山死后不久,林森便由“容共”转向反共,并因此获誉“反共先知先觉”。在抗战时期,林森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不遗余力宣传团结抗日。 林森的经历丰富、复杂而坎坷,而综观其一生,对国家和社会进步做过不少的好事。除了爱国之志终生不渝外,为官清正廉洁、不慕名利、重视教育、自律甚严等,也是他的优点。尤其他崇扬民主和法制的精神更值得称道,在任参院议长时,他对孙中山和袁世凯这两名“大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多为虚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多为虚构 导语: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多为虚构葛亮火烧新野的故事十分流行。但历史却是另外一番样子。小说中,诸葛亮被刘备“三顾”之后,体面出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多为虚构葛亮火烧新野的故事十分流行。但历史却是另外一番样子。小说中,诸葛亮被刘备“三顾”之后,体面出山。他出山之后先烧了两把大火,第一把火烧博望坡,第二把火烧新野,尤其是后者,烧掉了刘备苦心经营了8年的地盘。这把大火烧过1000多年后,还能找到当年的遗迹吗?这把大火的真相如何? 小说中,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一战成名之后,并没有在博望坡驻扎,而是选择了撤回新野。诸葛亮明白,博望坡兵败之后,曹兵肯定会卷土重来,刘备面临的危机不逊于之前。从博望镇到南阳,不过30公里的路程;从南阳到新野,不过60公里的路程;这一段路程平畴沃野,一马平川,毫无山河之险。 其实我们也明白,我们正行走的地方处于南阳盆地之中,这样的地形,对于双方来说,并无可利用的优势资源。交战双方,凭借的只能是实力。而这种实力比拼的焦点,将会在新野体现。 根据传说,南阳盆地原来只不过是个湖泊,我们将去的新野,就在湖泊的湖底。只是在战国时代,湖泊消失,湖底形成了新的平原,开发出新的田野之后,便有了新野名字的由来。 这只不过是新野名称来历的说法之一。根据历史记载,新野在西汉初年便置县,后屡经更迭,到东汉建武元年才又重新设立了新野县。 三国时代的新野县,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其面貌。沧海桑田,能改变地貌的因素有很多,更何况,在新野,还有一场更甚于博望坡的大火正要燃烧。撤回新野的时候,刘备并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危机还需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正式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的是() A.益 B.启 C.有扈氏 D.舜 2.中国奴隶制国家的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 A.军事民主制 B.等级君主制 C.城邦民主制 D.部落家长制 3.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贿选宪法”的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钦定宪法大纲》 4.春秋时期,最先设立县郡的是() A.晋国和魏国 B.晋国和楚国 C.齐国和燕国 D.赵国和韩国 5.汉武帝时设立的巡行地方,监督郡国守相的监察官员称为() A.尚书 B.州刺史 C.州牧 D.郡守 6.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包括() A.田税和人头税 B.田税和军赋 C.人头税和牲畜税 D.军赋和房税 7.魏国建国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A.九品中正制 B.三公九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三公宰相制 8.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能机构是() A.九寺 B.尚书六部

C.五监 D.三公 9.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皇帝与太子的矛盾 B.皇帝与皇后的矛盾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10.五代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中,最为切实可行的入仕途径是() A.征辟 B.科举 C.举荐 D.入幕 11.辽代的政府官员中,林牙大致相当于唐代的() A.太傅 B.翰林 C.中书舍人 D.枢密使 12.明代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厂卫 13.康熙为抗衡议政王会议的影响而设立的机构是() A.翰林院 B.军机处 C.同文馆 D.南书房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央行政体制为() A.责任内阁制 B.总统制 C.君主立宪制 D.委员会制 15.近代西方列强借以控制清政府的财政并进而影响清政府内政外交的机构是() A.咨议局 B.总理衙门 C.总税务司 D.会议政务处 16.根据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发布的《关于公文程式咨》的规定,公署职员公告一般人民者称为()

历史趣谈:寡人有疾 细数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病号皇帝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寡人有疾细数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病号皇帝们 导语: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莫过于皇帝了,因为他们是专制社会的最高统治人。其的作用大于任何名臣良相。有明确记载以来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的皇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莫过于皇帝了,因为他们是专制社会的最高统治人。其的作用大于任何名臣良相。有明确记载以来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的皇帝史,没有哪个时代没有皇帝。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时间内,共产生了230位皇帝。在这些皇帝中有很多是杰出皇帝,其中是有始有终的好皇帝,当然也会有许多差皇帝。而今天我们要来盘点的就是十大病号皇帝。 NO.10 眇目-------梁元帝萧绎 萧绎一定想不到他费尽心思得到帝王之位,又写了无数文学作品和评论,到头来名气还比不上他放荡的妻子--------随成语半老徐娘留名青史的徐昭佩;而且后人提到萧绎大多没有好话,无非是这么三件事情。 第一,见死不救,借叛贼侯景之手杀死父兄,等父亲兄弟都死完了,自己当皇帝;第二,自伤读书万卷仍不免身死国亡,就把海量藏书烧个干净,来一场文化浩劫。典型的拉不出屎怨茅坑,还把茅坑一把火烧了。最后一件就是眇目,瞎了一只眼,佛教传说他是独眼神僧转世。没有当皇帝前独眼龙萧绎是湘东王,那时他常常受人嘲笑。兄弟笑话他。六哥萧纶赋诗――湘东有一病,非哑复非聋。相思下只泪,望直有全功。 老婆笑话他。如果兄弟用的是诗歌这种传统艺术,那么,萧绎老婆徐昭佩用的就是新潮的行为艺术。萧绎去老婆房间,徐昭佩化妆就化了半面,奇酷无比,萧绎见了,知道这是取笑自己一只眼,大怒而出。 生活常识分享

全国自考2001年-2015年中国行政史试题及完整答案 (整理)单选

单选 1.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政府行政体制的变革主要是基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2.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领导集团通过民主推选军事首长的制度是禅让制 3.春秋战国时期军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将军赋落实到田亩 4.汉武帝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成帝时,形成了三公宰相制 5.北魏宣武帝时,以年资作为续用和提升官吏的唯一标准,这种制度称之为停年格制 6.东汉末年,提出“惟才是举”选官原则的是曹操 7.隋唐尚书省下辖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8.五代时期,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中枢机构是枢密院 9.宋代皇帝的最后裁决以诏敕的形式公布,有“内、外制”之分,负责“内制”的是翰 林学士 10.元代最高行政机关是中书省 11.金代在女真族聚居区设置的相当于州、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单位是猛安谋克 12.明代对各级官员和人民进行秘密侦察的特务机构是厂卫 13.唐朝时期,政事堂经历了门下政事堂和中书政事堂两个阶段,到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 14.明代负责宣布和执行中央政令,考察官吏、征收赋税的地方机构是承宣布政使司 15.清初对京官的考察称为京察 16.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开始于“厘定官制” 17.广州国民政府掌握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民政府委员会 18.南京临时政府的核心是临时大总统 19.依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公布的《公务员考绩奖惩条例》惩处分为解职、记过和降级) 20.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是考试院 21.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正式设立的“民意机关”是国 民参政会 22.1949年1月1日,南京政府为了整顿日趋腐败的吏治,公布了所谓的“三法”,即 《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俸级法》和《公务员考绩法》 2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各级苏维埃政府主席产生的方式是选举制 24.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 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正式确立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体制为.一元化 25.解放战争时期,对各大区人民政府、各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领导统一集中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2.中国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前旧的田税军赋制度建立的基础是井田制 3.汉代时期可称为隋唐六部制度雏形的制度是尚书分曹制

历史趣谈三国时代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居然不是诸葛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三国时代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居然不是诸葛亮 导语: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展开来写的重头戏,历史上仅仅那么一句“凡三往乃见”,小说的作者竟然妙笔生花写出了有声有色的三回故事,真让人佩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展开来写的重头戏,历史上仅仅那么一句“凡三往乃见”,小说的作者竟然妙笔生花写出了有声有色的三回故事,真让人佩服作者编故事的本事。三国时代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是谁?并非诸葛亮原创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也就是曹操南下荆襄的前一年,刘备见到年轻的诸葛亮,他们的交谈涉及天下大事,被目为对策史称《隆中对策》。对策中的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分析形势,指出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也”;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往北,太强大,拿不下来,往东,那是人家经营多年的地儿,也别惦记。指出了唯一的方向:荆州,益州,这一条线路。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就是所谓的天下三分的基本论述。这在当时是预见,后经实践大体得到了证明,就因为此使《隆中对策》具有了很高的价值而千古传诵。但把他归功于诸葛亮的个人创见,不大公平。汉末中原大乱,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洛阳长安成为一片废墟,中原人士大量流寓荆州,史称“士之避难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荆州本身也是人才聚集之地。 一时间荆襄人才荟萃,如庞德公、司马德操、黄承彦、徐庶、庞统、诸葛亮等,都是云集荆州的士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关心政治经纬世事,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4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1、清代“秘密建储”是一种新的储君方式,始于( B)。 A .康熙 B. 雍正 C. 乾隆 D.嘉庆 2、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时,南书房成为发布政令之所( A)。 A. 康熙 B. 雍正 C. 乾隆 D. 顺治 3、清朝实施的金瓶挚签制在哪个地区实施(A )。 A .西藏 B.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C .新疆 D. 满洲 4、于1615年正式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A)。 A.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多尔衮 D. 豪格 5、清朝掌管内外蒙古及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是(C )。 A.大理寺 B.都察院 C.理藩院 D.军机处 6、清政府统一天山南北之后,在新疆建立了( A)。 A.军府制 B.伯克制度 C.州县制度 D.盟旗制度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布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民主共和宪法是( C)。 A.《钦定宪法大纲》 B.《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C.《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8、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北洋临时政府的国家元首名称为临时执政。担任这个职位的是(B )。 A.曹锟 B.段祺瑞 C.黎元洪 D.徐世昌 9、中华民国历史上担任虚位国家元首时间最长的是( D)。 A.孙中山 B.袁世凯 C.蒋介石 D.林森 10、“府院之争”是国务总理和大总统之间发生的斗争,是指(D )。 A. 段祺瑞孙中山 B.段祺瑞黄兴 C. 段祺瑞蒋介石 D.段祺瑞黎元洪 二、多项选择题 1、清朝的中央行政管理机构受到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BCDE )。 A.行政名实不符 B.目标定位不明 C.机构分工不清 D.部门职责混乱 E.权力运行分散 2、清朝三大宪,有“三台”之称,是指( CDE)。 A.尚书 B.御史 C.督抚 D.布政使 E.按察使 3、清朝的司法机构,堪称达到传统社会最为完整系统的程度。中央司法机构有(CDE )。 A.布政司 B.提法司

历史趣谈:真实的赵云 《三国演义》中大量虚构其事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真实的赵云《三国演义》中大量虚构其事迹 导语:蜀汉名将赵云在中国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在外国据说是女性总统年轻时怦然心动的英雄偶像;他虽然与刘备不是亲如兄弟,对刘备的耿耿忠心却一点 蜀汉名将赵云在中国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在外国据说是女性总统年轻时怦然心动的英雄偶像;他虽然与刘备不是亲如兄弟,对刘备的耿耿忠心却一点不比关羽、张飞逊色。。那么在确凿的历史记载之中,赵云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他对刘备的耿耿忠心,有哪些突出的表现?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些表现中又有哪些闪光点和独有的特色呢? 赵云,字子龙,冀州常山国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氏。按照当时制度,某一郡如果成为皇族亲王的封地,则称某国,所以常山国,就是成为亲王封地的常山郡。据《三国志》卷三十六《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的记载,他“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当时一尺相当于现今二十四厘米,八尺就是一米九二,与诸葛亮的身高完全相同。身材高大,而且姿态面容雄壮伟岸,生来就是当名将的材料。 赵云踏进社会时,正碰上冀州变天换主人。割据群雄的首领袁绍,逼死了冀州的军政长官韩馥,占据了冀州。赵云家乡所在的常山国,为了反对嚣张霸道的袁绍,就组织了一批义勇军,当时称为“义从”,去支持袁绍的对头,幽州的军事强人公孙瓒。而统领这支义勇军的将军,就是我们的主人公赵云。 赵云前往幽州,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也正是在幽州,他碰到了自己认定的英明君主,从此对他忠心耿耿献出一生。那么此人是谁呢? 不错,此人就是刘备。赵云一到幽州,他的义勇军就被编入公孙瓒的铁骑兵团。这铁骑兵团是幽州军队的主体,其中的精锐之师,则是清一色骑白马的义勇军,名叫“白马义从”,冲锋陷阵所向无敌,是三国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民国第一痴狂才子”钱钟书写给妻子杨绛的情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第一痴狂才子”钱钟书写给妻子杨绛的情书 导语:钱钟书情书是写给妻子杨绛的,钱钟书是一个文人,骨子里还带着一种浪漫,给妻子写情书就是一种表现。钱钟书情书有很多首,其中一首情书内容 钱钟书情书是写给妻子杨绛的,钱钟书是一个文人,骨子里还带着一种浪漫,给妻子写情书就是一种表现。钱钟书情书有很多首,其中一首情书内容和情感都很吸引人。这首情诗题目叫做《不寐从此戒除寱词矣》,这首情书内容不长不短,一共有八句,其中蕴含了多个典故,可见钱钟书知识渊博,其中第二句借助典故将自己对妻子的喜爱之情比作蛇回到了自己窝中,这也就暗指钱钟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地。这种情书的氛围给人一种很高深的感觉,起初因为典故的原因可能对其中的内涵了解的不是很清楚,可是在了解了典故之后我们就会被钱钟书表达情意的方式所吸引。钱钟书内心对妻子的爱慕之情都在情书中表现出来。他还在情书中说自己内心对爱情的向往已经成功到达了爱情的彼岸,可见此时的钱钟书已经陷入了爱河,他十分享受和妻子在一起的愉快时光。钱钟书情书的中心内容就是借古代的一些思想来表达自己的对爱人杨绛的爱,他发誓对杨绛的爱永远不会变。钱钟书因为这种表达方式让他的情书风格很与众不同,也更有新意。 当然除了这首很新颖的情书外,钱钟书对杨绛的一句短话的情书也写得十分有强调,像钱钟书说的,大体意思就是在他没有遇到她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结婚。所以说钱钟书写过的情书有很多,都是表达对妻子的喜爱之情。有“民国第一痴狂才子”之称的钱钟书有几个孩子呢?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和妻子杨绛唯一的女儿,名叫钱瑗。钱瑗的小名叫阿圆,出生于英国牛津,从小就受到了浓厚的文学氛围的感染,钱钟书和杨绛对他们的孩子非常喜爱。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的她先在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及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重要大事年表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 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历史趣谈中华民国 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华民国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 导语: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中华民国的创立民国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19世纪末年,由于清王朝腐败不堪和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深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纷纷探求救亡图存的办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和西方政治思想学说的传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志士仁人首先选择革命救国的道路。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成兴中会,提出推翻清王朝,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会的活动一开始便和传统的王朝更替模式区别开来,而具有新时代的特点。但孙中山的创举当时还不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追随他的志士,只有百余人。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维新变法的失败和随之发生的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推翻清政府。于是,孙中山倡导的反清革命迅速地发展成为广泛的社会运动。20世纪初年,一批公开或秘密反清的革命小团体在国内出现。湖南有黄兴组织的华兴会,江浙地区有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湖北有科学补习所,四川有公强会,安徽有岳王会,广东有群智社等。包括兴中会在内的这些小团体,在组织形式上大都受传统秘密结社的影响,彼此缺少联系。它们发动的反清起义或斗争相继失败,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民国战乱年间故宫文物千难万险的南迁、西迁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战乱年间故宫文物千难万险的南迁、西迁记 导语: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下带兵进入故宫,将溥仪驱逐出宫。随后,国民政府成立故宫博物院,任命易培基为院长。“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下带兵进入故宫,将溥仪驱逐出宫。随后,国民政府成立故宫博物院,任命易培基为院长。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逼近华北,平津形势危急,故宫博物院内部开始有了将文物南迁之议。院长易培基和秘书长李宗侗翁婿二人是南迁坚决的拥护者,他们认为土地失去可以再夺回来,国家亡了可以再恢复,但这些古物一旦损坏却是永远不可挽回的。而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包括北平军事长官宋哲元、故宫博物馆兼任秘书吴瀛等。主要理由一是“守土有责”,不能放弃文物;二是认为若故宫文物南迁,北平这座文化历史名城将名存实亡,且价值连城的文物安全很难保证。 北平政务委员会甚至出现过要将文物拍卖,以“充国家抗敌御敌之资”的声音。最终易培基争取到张学良的支持,经多次斡旋,1932年11月在国民党第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同意了关于文物南迁的北平故宫重要文物议案。 易培基与张学良在香山碧云寺晤谈了一整天,商讨南迁的具体方案。在易培基具体指挥之下,经过两个多月的清点、装箱工作,从几十万件故宫馆藏中精选了20多万件珍贵文物装箱,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包括历代名人真迹、字画和器具以及图书文献等。 1933年2月5日夜间,张学良安排了严密保安,故宫至天安门、前门的长街上都实行了戒严,文物用小推车推至前门车站,第一批2118箱,共21节车厢,准备运往上海。“易培基身披斗篷,在太和殿前指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民国版鸿门宴 甘肃军阀刘郁芬扑杀李长清内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版鸿门宴甘肃军阀刘郁芬扑杀李长清内幕 导语:毫无防备的甘肃陆军第一师师长李长清,在督署府(今省政府内)内的“鸿门宴”上被赵登禹轻松拿下,几天后就被活埋在后花园。直到解放后,案情 毫无防备的甘肃陆军第一师师长李长清,在督署府(今省政府内)内的“鸿门宴”上被赵登禹轻松拿下,几天后就被活埋在后花园。直到解放后,案情才真相大白。 这场发生在1925年的“鸿门宴”,至今依旧令人惊心动魄。究竟是谁有如此的胆量,将军政要员李长清活埋。这人就是刘郁芬。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甘肃政坛上刘郁芬绝对是位风云人物。刘郁芬字兰江,河北清苑人。曾任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参谋长、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代理甘肃督办、甘肃国民军总司令、绥远都统、甘肃省主席等职务。 1925年9月,冯玉祥所在的国民军第二师,在刘郁芬的指挥下从包头出发,过五原,经磴口,走银川,一路辗转向兰州。这就是甘肃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国民军入甘。引发国民军入甘的是甘肃政坛的巨变。1925年3月,原任甘肃督军的陆洪涛,中风偏瘫,7月,陆向北洋政府辞职。后来,北洋政府为解决后顾之忧,将屯军张家口一带的冯玉祥部引开,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兼甘肃督办。显然,这是个一石二鸟之计,既名正言顺地引走冯玉祥,也在甘肃为他预先制造了矛盾。当时,甘肃有八大镇守使,他们都希望能出任甘肃督办,谁知,却花落冯玉祥之手,自然心存怨恨。1925年9月,冯玉祥任命刘郁芬为国民军入甘总指挥,代行甘肃军务督办职务,开始了千里大远征。此时,著名共产党人李大钊利用这一机会,派遣宣侠父、钱崝泉、贾宗周、邱纪明、李印平等共产党人,到刘郁芬部开展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政治制度史2011-2012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试卷代号:8534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2011 至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行政管理(专科)《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 2012 年7 月注意事项:一、将你的准考证号、学生证号、姓名及分校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题和答题纸放在桌子上,试题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二、仔细阅读题目的说明,并按照题目要求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20 分) 1.中国法律的产生时间是(A)。 A.尧舜时代 B.夏朝 C.商朝 D.周朝 2.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录的王朝是(C)。 A.尧舜时代 B.夏朝 C.商朝 D.周朝 3.周代分封制的核心是(C)。 A.封邦建国 B.授民授土 C.封建亲戚 D.敬天保民 4.中国早期国家最为繁荣安定的局面出现在(D)。 A.文王时期 B.武王时期 C.周公时期 D.成康时期 5.我国职官制度出现文武分职的趋向始于(D)。 A.春秋初期 B.春秋中期 C.春秋晚期 D.战国时期 6.对个体家庭进行户口登记起于(A)。 A.春秋初期 B.春秋中期 C.春秋后期 E.战国早期

7.秦朝除皇帝外的最高行政长官是(B) A.郎中令 B.丞相 C.国尉 D.御史大夫 8.秦朝基层的地方行政组织是(C) A.县 B.乡 C.亭 D.里 9.创建帝王年号是汉代礼乐建设的重要作为,颜师古认为改元之制始自(D)。 A.高帝 B.文帝 C.景帝 D.武帝 10.汉代为削弱诸侯王势力颁行的《推恩令》出自(C)。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昭帝 1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最高行政管理部门是(C)。 A.御史台 B.中书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12.东汉末年由地方监察区划演变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的是(A)。 A.州 B.府 C.郡 D.县 13.唐代门下省的中心工作是(C) A.兼知制诰 B.审读奏案 C.出纳帝命 D.共参国政 14.唐代哪个部门负责掌起草诏旨工作(D)。 A.尚书省 B.内史省 C.内书省 D.中书省 15.宋朝的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是(B)。 A.中书门下 B.枢密院 C.三司 D.翰林学士院 16.宋朝官僚队伍的最大来源是(A)。 A.奏荫 B.摄署 C.科举 D.进纳 17.明朝内阁政治地位的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B)。

历史趣谈绿帽子的由来及出处 中国古代绿帽子的典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绿帽子的由来及出处中国古代绿帽子的典故 导语:绿帽子的由来:朱元璋明令让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由此一来,人们见着戴“绿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楼一族”,戴“ 绿帽子的由来:朱元璋明令让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由此一来,人们见着戴“绿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楼一族”,戴“绿帽子”也成为某男子的妻女卖淫或妻子私下“偷汉子”的俗称绿帽子,顾名思义,就是绿色的帽子,意指被人戴绿色的帽子。隐含的意思是一个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偷情、相好,那么这个男的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 细数中国史上十大著名“绿帽子” 中国的男人们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绿帽子”,说来有一段让人饶有兴趣的史话。绿帽子”的演变过程长达两千年,“乌纱帽”则起源自南朝刘宋年间(另有说东晋时宫中就开始流行)。有意思的是这顶“帽子”都是在朱元璋手上最后“定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词。 【秦汉】时期规定犯人穿一种特制的衣服,称为“赭衣”,其色赤褐。班固《汉书·刑法志》有载“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可见至迟在汉代“赭衣”已为罪犯的代称。唐宋时期,视碧青绿诸色为贱民所穿服装之色。唐代地方官吏对犯罪之人“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闻见录》),并根据情节轻重“以日数为等,日满乃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苏州有不逞子弟,纱帽下著青巾,孙伯纯知州判云:"巾帽用青,屠沽何异?"”这表明在唐宋人心目中,穿戴碧绿青诸色的是最低贱的人。 自【元代】开始,碧绿青诸色的服装限于“娼妓”、“乐人”所穿。《元生活常识分享

中华民国国家元首

中华民国国家元首 任次姓 名 图 片 政党或派 系 就职时间 卸 任 时 间 备注 1孙 文 中 国 同 盟 会 1912 年1 月1 日 1912年4 月1日 2袁 世 凯 北 洋 军 阀 1912 年3 月10 日 1913年 10月10 日 3 袁 世 凯 北 洋 军 阀 1913 年10 月10 日 1916 年3 月22 日 1915年 12月12 日 1916年 6月6日 1915年12月12日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 号洪宪。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4 黎 元 洪 进 步 党 1916 年6 月7 日 1917年 7月14 日 ? 1916年6月7日以副总统名义继任大总统职 ?1917年7月1日发生张勋复辟,黎逃入 东交民巷日本使馆,电请副总统冯国璋代 行大总统职权。7月14日黎通电去职。

5冯 国 璋 直 系 军 阀 1917 年7 月6 日 1918年 10月10 日 1917年7月6日在南京就代理总统职,8月1日至 北京 6 徐 世 昌 皖 系 军 阀 1918 年10 月10 日 1922年 6月2日 7 周 自 齐 交 通 系 1922 年6 月2 日 1922年 6月11 日 国务院摄行大总统职权8 黎 元 洪 研 究 系 1922 年6 月11 日 1923年 6月13 日 9 高 凌 霨 无 党 派 1923 年6 月14 日 1923年 10月10 日 国务院摄行大总统职权 10曹 锟 直 系 军 阀 1923 年10 月10 日 1924年 11月2 日

11黄 郛 无 党 派 1924 年11 月2 日 1924年 11月24 日 国务院摄行大总统职权 12段 祺 瑞 皖 系 军 阀 1924 年11 月24 日 1926年 4月20 日 大总统改为虚位,由国务院摄行 13胡 惟 德 无 党 派 1926 年4 月20 日 1926年 5月13 日 国务院摄行临时执政职权 14颜 惠 庆 无 党 派 1926 年5 月13 日 1926年 6月22 日 国务院摄行大总统职权 15 杜 钖 圭 直 系 军 阀 1926 年6 月22 日 1926年 10月1 日 国务院摄行大总统职权 16 顾 维 钧 无 党 派 1926 年10 月1 日 1927年 6月17 日 国务院摄行大总统职权

历史趣谈:历史上真正张飞 张飞一生中有哪些辉煌的战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历史上真正张飞张飞一生中有哪些辉煌的战功 导语:被误导的名字张飞的名字,《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有准确的记载:“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这段史文告诉我们, 被误导的名字 张飞的名字,《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有准确的记载:“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这段史文告诉我们,张飞准确的名字是:名飞,字益德。 古人有名,还有字,两者的用途并不相同。名是用来彼此相区别,而字,主要用途是在社交场合中显示礼貌。大体的规矩是:称呼别人,一般要称他的表字,以示尊重。称呼自己,则要称名,以示谦虚。 张飞的益德,意思就是不断增加品德。不断增加品德,将来就能腾飞,这正是当时儒家思想盛行的体现。当时的人,用“德”字来取名字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庞德、庞德公、刘玄德、曹孟德等等。 但是张飞的名字上千年之后却被人擅自改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就说:“姓张,名飞,字翼德。”这会不会是偶然的笔误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书中多次提到张飞的表字,都是羽翼的“翼”,可见绝非偶然。这样一改,不仅破坏了张飞原来名字的文化含金量,而且从此谬种流传,不知道忽悠了多少三国迷。现今有些游客,到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看到张飞塑像前面的说明牌上按照史书写的是“字益德”,还说是没文化,写错了。 不过,损害张飞姓名权的始作俑者,还不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此之前问世的元代《三国志平话》,就已经把张飞的表字“益德”,改成了“翼德”。在长坂坡前的那一声怒吼,也写成了“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可见是《三国志平话》改名在先。今天我们要想认识 生活常识分享

1911-1949 中国领导人

1911-1949 中国领导人 本表纪录中华民国自1912年开国至今的国家元首。包含临时大总统、大总统、广州军政府领导、国民政府主席、1948年行宪后及1996年公民直选后之中华民国总统及副总统。 一、临时总统及北洋时期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 孙文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1日至1912年4月1日 2 袁世凯北洋军阀1912年3月10日至1913年10月10日 中华民国大总统 1 袁世凯北洋军阀1913年10月10日至1916年3月22日1915年12月12日至1916年6月6日(1915年12月12日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继任黎元洪进步党1916年6月7日至1917年7月1日(1917年张勋在7月1日至发动政变,宣布清朝复辟。7月12日此政权遭段祺瑞的“讨逆军”推翻。) 代理冯国璋直系军阀1917年7月6日至1918年10月10日(7月6日以副总统代理大总职) 2 徐世昌皖系军阀1918年10月10日至1922年6月2日 国务总理署任周自齐交通系1922年6月2日至1922年6月11日 复任(1)黎元洪研究系1922年6月11日至1923年6月13日 代总理署任高凌霨无党派1923年6月14日至1923年10月10日 3 曹锟直系军阀1923年10月10日至1924年11月2日 代总理署任黄郛无党派1924年11月2日至1924年11月24日 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临时执政段祺瑞皖系军阀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大总统改为虚位,由国务总理摄行。) 代总理署任胡惟德无党派1926年4月20日至1926年5月13日 中华民国大总统 总理署任颜惠庆无党派1926年5月13日至1926年6月22日 代总理署任杜钖圭直系军阀1926年6月22日至1926年10月1日 代总理署任顾维钧无党派1926年10月1日至1927年6月16日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奉系军阀1927年6月18日至1928年6月3日 二、广州军政府时期 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第一次护法) 1 孙文中华革命党1917年9月10日至1918年5月4日(溥仪复辟后国会被废。孙中山号召国会议员到广州另组新政府。8月25日于广州召开会议,成立军政府。9月1日选孙中山为大元帅,展开护法运动。)

历史趣谈民国时代富家小姐们的生活 充满现代感与趣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时代富家小姐们的生活充满现代感与趣味 导语:高春棣收藏的老照片被放在一本暗红色封面的相册里,虽年代久远,但保存完好。翻动册页,一股樟木香扑鼻而来。相册中的照片大部分拍摄于上世 高春棣收藏的老照片被放在一本暗红色封面的相册里,虽年代久远,但保存完好。翻动册页,一股樟木香扑鼻而来。相册中的照片大部分拍摄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里面珍藏了周家姐妹少女时代的生活记忆。高先生的外祖家世代经商,曾在河东一带有大片房产。外祖父周立勋曾在大陆银行任职,后于1941年创办正信银号,专营存款放款。周家当时还与“八大家”之一的孟家以及在天津经营进出口业务的裕恩永结为姻亲。那个时候,大家族结婚讲究门当户对,由此可以窥见周家鼎盛时期的面貌。 周家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有三万块大洋的“打印子钱”。按现在的理解,就是家长给子女的“成长基金”。那个时候,周家住在英租界黄家花园恩庆里。据高先生回忆,周家住的楼共三层,地下室供佣人居住和存储粮食,一层为客厅,二层是周立勋夫妇住,三层给孩子住。高先生的母亲生于1926年,在家中排行最小。周家不像传统大宅门里的家庭,用过于严苛的封闭思想约束孩子,除了必要的做人、礼仪方面的规矩要遵守之外,子女喜欢干什么都不干涉,家庭环境非常宽松。高先生说,他的母亲喜欢听唱片,不用自己去买,唱片公司出了新唱片会直接送到家里来,她收藏的唱片能从地上摞到房顶,很多都是珍藏绝版,可惜“文革”时都偷偷砸碎扔了。 在老照片中有一张女扮男装的照片,俨然一副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儿形象,而另一张和“七个小矮人”合影的照片,又显然是一位小公主的形象,还有一张坐在自家窗台上的照片,既显示了大家闺秀的端庄秀美,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中国古代历史上熟知的十大民族英雄大盘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古代历史上熟知的十大民族英雄大盘点 导语:01 第一位碧血丹心文天祥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1256年,20岁的文天由理宗皇帝亲 01.第一位碧血丹心——文天祥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1256年,20岁的文天由理宗皇帝亲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入仕后因奏迕宦官董宋臣、权相贾似道,被罢官。1275年,元军攻破长江天錾,文天祥散尽家私,组织义军赴临安勤王。次年,元军兵陈临安,当朝派文天祥出城讲和,被扣留,在押解北方的途中脱逃。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1278年冬,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时兵败被俘,服毒自杀未遂,被押送到大都。这时许多投降蒙古的南宋大员前来劝降,皆被文痛骂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的说:“圣驾请回!”文天祥被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就是在狱中所作。1283年文天祥被押解到北京柴市口刑场,临刑前文天祥跪拜南方,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时年仅47岁。一介儒生,铮铮铁骨,由此威震霄汉。 02.第二位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字鹏举。19岁时投军抗辽,相传临行时,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1129年,金帅宗弼(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十战十捷,于次年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之后岳飞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未果,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1140年兀术再次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