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关于太原小店区城中村改造的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3.94 KB
- 文档页数:11
调查报告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城中村改造引言:城中村是中国城市中独特的存在,它们通常是由农民工和其他低收入人群居住的地区。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中村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城中村改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探讨城中村改造的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城中村改造的现状:1. 城中村的规模和数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部分城市都存在城中村,数量众多且规模庞大。
这些城中村通常位于城市边缘或者交通便利的地段。
2. 城中村的基础设施: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条件限制,城中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供水、供电、排水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居民。
3. 居住环境的恶劣:城中村的住房条件普遍较差,居民生活环境恶劣。
狭小的房间、拥挤的人口密度以及缺乏绿化等问题给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不舒适。
二、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1. 土地权属问题:城中村改造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土地权属。
由于城中村通常是非法占地建设的,土地的归属权往往不明确,这给改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居民迁移问题:城中村改造需要对居民进行迁移,但是由于居民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等原因,他们对迁移持有抵触情绪。
如何解决居民迁移问题成为了改造工作的难点。
3. 经济投入问题: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房屋改造等。
然而,财政资金有限,如何合理分配资源成为了一个挑战。
三、城中村改造的解决方案:1. 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土地权属,为城中村改造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工作。
2. 社会参与:城中村改造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其中。
可以通过引入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共同推动城中村改造。
3. 综合规划:城中村改造需要综合考虑居民的需求、城市的发展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
在规划阶段,应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确保改造方案符合他们的利益。
结论: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居民共同努力。
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一、引言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现象,主要指的是城市中老旧、破败、低矮的村落区域。
由于快速的城市发展和农民工流动,城中村成为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然而,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差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城中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和城市管理的难题。
因此,本报告旨在调查和研究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现状、问题与解决方案。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1.城中村存在的问题a)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中村的供水、供电、通道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b)居住条件差:城中村房屋状况极差,居民的居住环境不卫生,存在安全隐患。
c)环境污染严重:城中村周边环境脏乱差,垃圾围村、污水污染、道路塌陷等问题严重。
d)缺乏社区服务设施:城中村缺乏学校、医院、商店等基本社区服务设施,居民生活不便。
2.城中村改造的迫切性与重要性a)提高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城中村改造能够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b)解决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城中村改造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c)促进城市流动人口的融合:改造后的城中村可以提供良好的居住与生活环境,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的融入。
d)增加居民收入和城市经济发展:城中村改造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3.政府角色与社会力量的合力推进a)政府应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并加快改造进度。
b)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城中村改造,包括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形成合力。
4.推进城中村改造的策略与措施a)制定全面的城中村改造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住房改造、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内容。
b)加强社区管理与服务,提供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店等。
c)强化环境治理,改善城中村周边环境,包括垃圾处理、排水系统建设等。
d)提供适当的补偿与安置方案,保障居民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继续在城市中安居乐业。
三、结论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它不仅能改善城市形象和居住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实践与思考姓名:楠班级:2010秋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目录提纲................................. . (1)摘要(关键词) (2)正文 (3)参考文献 (10)论文提纲一、城中村的概念与特征(一)城中村的概念(二)城中村的特征二、城中村改造的意义(一)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品味(二)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三)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四)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三、城中村改造的方向与遇到的问题(一)“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模式(二)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四、城中村改造的对策措施(一) 提高思想意识(二)优化规划设计(三)妥善安置村民(四)完善征地拆迁保障机制容摘要城中村现象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快速扩而出现的一个棘手的城市问题。
它不仅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且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在城市化进程方面关注的大事之一,省城的城中村改造,涉与了全市154个村的7万余户,近36万居民。
笔者就如何根据各村的特点,把混乱的城中村改造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城乡协调、管理科学的新型城市社区,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要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加快城中村的开发,必须提升城中村村民的观念,妥善解决村民的回迁安置、生存、养老等密切相关的问题,走出城中村改造“拆不起”、“盖不起”的困局,顺利实现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城中村城中村改造必要性问题对策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实践与思考引言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中村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繁华的都市里,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边,不时地兀立着一个个布局凌乱、拥挤不堪的建筑群落,极影响了城市的外观,也影响了城市管理。
城中村里环境脏乱、市政设施不配套、治安混乱,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隐患和城市问题,构成了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严重障碍。
太原市义井村城中村项目改造研究论文[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太原市义井村城中村项目改造研究论文摘要:城中村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积极妥善解决“城中村”问题,促进其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向现代城市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转变,使“城中村”真正融入城市从而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化进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和城中村问题的研究现状,而后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较为彻底的剖析了案例太原市义井村,并指出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义井村,城市化,城中村,改造1.绪论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深入,城市人口规模在不断增长,城市建设急剧扩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离城区较近的村庄及其耕地被逐步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区域内,逐渐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大片原来的农用地变更为城市建设用地,他们在城市发展的带动与影响下发生了明显的由乡村向城市的转型,农村社区与生产方式逐渐消失。
然而由于我国特有的包括土地所有制、户籍、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在内的城乡二元体制,这些村庄没能真正纳入到城市的统一规划和建设管理之中,伴随着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和改造,它们在土地利用、生产和生活方式、建设景观及小区组织等各方面更是保留了传统的农村居民点特征,与现代城市文明产生冲撞,随之而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现象一一“城中村”。
一方面,城中村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障碍,有待于进一步的改造,因此对于肩负现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来说,对其改造具有必然性。
如何使其成为城市功能意义上的一部分、让其有机参与新的城市分工和产业布局,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土地是农民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城中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和最有效的社会保障手段。
失去土地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失去土地实际上是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基础。
社会问题及调研报告城中村”问题调研报告城中村是指在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由于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建设和快速城市化,导致城市用地的急剧膨胀,把以前围绕城市周边的部分村落及其耕地纳入城市用地的范围,大部分耕地的性质由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转化为国家公有,而在征地过程中返还给乡村的用地、自留山、丘等则维持以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在这些用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其间,城市发展将其周围的一些农村用地逐渐转化为城市化地区.这些农村的耕地被征用,其就业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也产生一些变化,逐渐朝城市化道路发展,形成城中村现象.在城市进一步扩展的过程中,城中村现象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如何使这些城中村在城市化过程中具有活力,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有着较多的问题.因此,通过西安市李家村作为个案,进行调查,从而深入了解其内在和外在的特征,为城中村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提供一些决策依据.在这次的调查中,采取了实地访问、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归纳分析等方法对李家村服装市场及其周围地段进行了重点调查.1.调查对象分析李家村服装城位于西安市和平门外,雁塔路北段,两面有城市干道相联,其南即为西安的科技一条街,周围又有秋林商厦、铁一局文化活动中心、文艺路批发市场、冶院等消费和服务较集中的单位,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李家村服装城占地2.1公顷,人口约5400人,其中常住人口1080人,流动人口4320人.李家村服装城于1991年建成,于1992年开始对外招商引资,吸引了大批江浙商户的进入,现已有营业店面780余间,实际出租490余间,出租率为62.8%.随着服装城的不断发展扩大,于1997年又在内部兴建了浙江村服装城,它占地0.42公顷,建设营业店面420余间,现已出租208间,实际出租率为49.5%.浙江村服装城虽然属李家村服装城的一部分,但在管理上却相对独立,它主要集中了江浙一带的商户,是一个以加工、销售中低档服装为主要经营活动的外来人口。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城市中的可建设用地规模已经越来越少。
在土地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对城中村土地的改造利用。
作为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之一的太原也面对同样的问题,太原市在城中村改造模式的选择上,也由开始的完全模仿变为现在的因地制宜,形成了拆村并点,集中建设;成片开发,分期实施;等待时机,整体重建;先易后难,滚动改建;择址重建,统筹改造;现状保留,环境提升这六种改造模式。
由于亲贤村、后北屯村改造较早,晋阳湖片区的“城中村”改造又是现在的热点,所以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这三个城中村(片区)进行研究:其中亲贤村采用公司化运作与滚动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后北屯采取市场运作与整村拆除相结合的模式;晋阳湖片区采取成片土地开发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这几个村现有的改造问题分,得出结论:我们应当在后续的城中村改造中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不断提高政策的执行能力、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引导村民合理使用征收补偿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加村民收入。
【关键词】: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研究建议【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TU984.114【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绪论10-171.1选题依据101.2文献综述10-151.2.1国外文献回顾10-121.2.2国内文献综述12-151.3研究方法15-161.3.1文献分析法151.3.2归纳演绎法151.3.3比较分析法15-161.4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16-172“城中村”的基本理论17-262.1“城中村”的界定172.2“城中村”形成和发展的动因17-202.2.1快速城市化导致城中村的迅速发展与扩张17-182.2.2制度障碍与管理缺位导致城中村进一步发展18-192.2.3外来人口涌入导致城中村的扩容192.2.4农民素质和利益驱动导致城中村继续发展19-202.3城中村改造模式20-222.3.1按改造的主导者划分202.3.2按改造主导者分类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分析20-212.3.3按改造方式不同划分21-222.3.4按照改造方式分类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分析222.4“城中村”存在的问题22-242.4.1缺乏统一规划22-232.4.2设计水平较低232.4.3基础设施较差232.4.4居住区质量不高23-242.4.5人口构成复杂242.4.6社会管理薄弱242.5“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24-262.5.1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需要24-252.5.2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252.5.3城中村自身发展的需要25-263太原市“城中村”及其改造概况26-393.1太原市“城中村”的发展现状26-323.1.1太原市“城中村”的基本状况26-273.1.2太原市“城中村”土地状况27-293.1.3太原市“城中村”人口状况29-303.1.4太原市“城中村”产业状况30-313.1.5太原市“城中村”建设状况31-323.2太原市“城中村”分布特点32-353.3太原市“城中村”的类型35-363.3.1城市型353.3.2城乡交错型353.3.3乡村型35-363.4太原市“城中村”改造模式36-393.4.1拆村并点,集中建设363.4.2成片开发,分期实施36-373.4.3等待时机,整体重建373.4.4先易后难,滚动改建37-383.4.5择址重建,统筹改造383.4.6现状保留,环境提升38-394太原市城中村改造案例分析39-484.1“亲贤村”改造——公司化运作与滚动开发相结合39-424.1.1“亲贤村”概况39-404.1.2“亲贤村”改造特色40-414.1.3“亲贤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41-424.2“后北屯”改造——市场运作与整村拆除相结合42-444.2.1“后北屯”的概况42-434.2.2“后北屯”改造特色434.2.3“后北屯”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3-444.3“晋阳湖片区”改造——成片开发与生态治理相结合44-474.3.1“晋阳湖片区”的概况44-454.3.2“晋阳湖片区”改造特色45-474.4小结47-485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的建议48-525.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政策48-495.2不断提高政策的执行能力49-505.3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505.4引导村民合理使用征收补偿款50-515.5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加村民收入51-52结论52-53参考文献53-56致谢56-57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7-58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城中村调研报告城中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住房问题越来越严重。
城中村作为城市中一种特殊的住房现象,已经成为城市管理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城中村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对象为城中村居民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实地观察主要以居民住房和环境为主。
三、调研结果1. 城中村现状:- 城中村多为老旧建筑,住房面积较小,居住环境恶劣。
- 居民普遍存在住房紧张的问题,居住条件差。
- 城中村周边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
- 城中村中存在违法建筑和危楼,安全隐患较大。
- 居民素质较低,监管管理困难。
2. 城中村问题分析:- 城市规划不合理,城中村建设没有得到充分考虑,造成了城市住房短缺的情况。
- 城中村居民收入普遍较低,无力购买商业房屋,只能选择居住在城中村。
- 城中村的管理和监管存在困难,居民和执法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 城中村存在违法建筑和危楼,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四、解决方案1. 完善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中村地区的土地利用,加大住房供应。
2. 增加城中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其购买商业房屋的能力。
可以通过培训、技能提升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就业水平和收入。
3. 加强城中村的管理和监管,设立城中村管理委员会,加强和居民的沟通和合作。
4. 加大对城中村的改造力度,推动城中村的改善和整治工作。
对于违法建筑和危楼,要及时进行拆除和整修,确保居民的安全。
5. 加强居民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的教育,提高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调研收获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城中村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关注城中村问题,加大力度解决城中村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更好的保障。
同时,希望社会各界也能关注城中村问题,共同为城中村的改善和发展做出贡献。
城中村调研报告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而城市内部的人口密度却越来越高。
为了解决城市住房问题,城市中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城中村。
城中村是指城市内区划或乡镇内线划范围内,由地方政府批准成立,以农民土地集体建设的住宅和工业区。
这些区域通常由外来人口居住,绝大部分居住条件差,环境嘈杂,道路狭窄。
因此,本文将对城中村进行调研,并作出以下报告。
一、城中村的现状根据我们的调查,城中村现状令人担忧。
在城中村里,人口聚集、环境混乱、管理松散、治安混乱等问题突出。
城中村通常缺乏基础设施,如排水系统、垃圾处理设施、清洁水、学校、医院等。
此外,城中村内酒托、非法经营、毒品交易等另一类违法犯罪事件也时有发生。
二、城中村需要改善的项目城中村的改善需要面对很多挑战,如更加严格的城市管理、提高住房政策、改善居民生活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项目:1. 改善住房条件城中村居民住房条件差,很多房屋都滞销,但它们有利于街道改造和城市绿化。
有些城市采用了“中原五改”模式,将城中村改造成绿地和公共设施,提升房屋市场价值,促进城市绿化和街头繁华。
2. 提供公共设施及服务城中村生活困难,缺乏基础设施、清洁水、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和服务。
政府可以加强投入,加大改造和投资,提供更好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提高城中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 提高管理水平由于城中村的管理层次和人员素质都低,对城中村居民的生活常有不到位或不及时的服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提高城中村管理人员的素质,并加强管理、监督和投入的力度,加快城中村改造工程的进程。
三、改善城中村治安问题城中村治安问题在全国各城市普遍存在,而且问题严重。
治安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大管控和维护力度,同时加快城中村改造和建筑重建。
政府可以加强对城中村的监管,特别是加大对重点城中村的治理力度,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
四、结语改善城中村问题仍将是保持城市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领域。
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可能不同,但其解决方法必须贯彻基本的道德法律原则,加强社会共识和责任感。
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一、引言城中村是中国城市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它们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或者周边,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产物。
城中村改造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城中村改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城中村的现状城中村通常由低层建筑、密集的居民群体和缺乏基础设施等特点所构成。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规划的缺失和土地资源的限制,城中村往往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和低收入人群的主要居住地。
然而,城中村的建设水平和环境条件较差,存在着安全隐患和卫生问题,给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三、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城市形象:城中村的存在给城市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通过改造,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加城市的美观度和吸引力。
2. 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城中村的居民普遍生活水平较低,改造可以提供更好的住房和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3. 优化城市规划:城中村的存在不利于城市的规划和发展。
通过改造,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的规划布局。
四、城中村改造的挑战城中村改造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1. 土地问题:城中村往往位于城市核心区域或者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土地征收和重新规划存在一定的困难。
2. 资金问题: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资金筹措和分配问题较为复杂。
3. 居民安置问题:城中村改造必然涉及到居民的迁移和安置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好居民的利益关系是一个难题。
五、城中村改造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城中村改造面临的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案:1. 政府引导: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城中村改造,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改造进程。
2. 多方合作:城中村改造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需要建立起多方合作的机制,加强沟通和协调。
3. 综合考虑: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居民的利益和需求,制定出合理的安置方案,确保居民的权益得到保障。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作者:行方栗梦雅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太原市城中村改造最早开始于2003年,2007年起快速推,2013年是发展最快的一年,在这年中有很多项目被提上日程。
由于此类项目的改造时间长,协调各方面的利益相对困难,“城中村”改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发展。
本文分析了太原市集中主要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并就解决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太原市;城中村;城中村改造1.引言在“十三五”规划指导下,山西省在转型发展上快速推进,成为首个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国务院批复转型综改试验《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山西省进一步加大综改的统筹管理。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提升提质城中村改造,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这也充分体现了山西省对城中村改造的重视程度。
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扩张,在城中村改造中暴露出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城市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城市管理者有必要对城中村改造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研究,持续改进,以遏制矛盾的继续蔓延。
2.改造现状太原市的城中村改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2003-2006年是改造的初始阶段,2006-2010年是改造的发展阶段,而今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太原市正步入规范的发展阶段。
根据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年—2020 年),太原市城中村数量有173个。
其中尖草坪区26个;万柏林区 21 个;杏花岭区 15 个;迎泽区 12 个;晋源区 35 个;小店区 51 个;经济区 7 个。
根据相关部门的资料显示,2016年太原市将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建设,在原有项目的前提上又会有31个城中村进行整村拆除。
在六个城区中,万柏林区有7个项目包括在内,小店区有6个,剩下的四个区中均各自有四个项目进行整村拆除。
经济区的项目暂时还未确定。
就人口方面来说,城中村的人口主要由三类人群组成,其中,有宅基地的市民占比30%,在剩下的大多数人中,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往往会选择租金相对较低的城中村作为落脚点。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中村民参与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城中村是太原市最为突出的城市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中村的老旧、拥挤、治理混乱等问题逐渐凸显,给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市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太原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城中村改造工作,试图通过更新改造提升城中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居民的参与度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城中村改造往往是由政府或者开发商主导,村民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容易导致施工质量低下、居民不满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太原市政府鼓励城中村居民积极参与改造过程,倡导“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市场运作”的改造模式,力图实现政府、市场和居民三方共赢的局面。
本文旨在对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中村民参与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中村民参与对城中村改造的积极影响,为今后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中村民参与的效果,分析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影响,从而为城中村改造提供有效参考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通过调查分析中村民参与城中村改造的方式,了解他们在改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通过对中村民参与的效果进行细致分析,揭示他们参与城中村改造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评价其贡献和成就;探讨中村民参与对城中村改造的积极影响,为未来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建议和展望。
通过研究,旨在为提升城中村改造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城中村改造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而中村民参与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城中村改造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中村民参与,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提高改造项目的实施效率和效果。
中村民参与可以增强他们对改造项目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减少可能产生的抵触情绪和阻力,有利于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
中村民参与可以促进城中村的社会和谐发展,增强居民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高小区的整体发展水平,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篇一:城中村调研报告
加快城中村改造及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按照二七办[2022]110号《区委区政府关于围绕经济社
会发展重大课题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文件的要求,结合我
区在城中村改造及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课
题组对“加快城中村改造及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专题研究
讨论,采取实地考察与理论经验学习相结合,其他城市案例
借鉴与组内及相关单位讨论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课题研
究,并于11月23至28日赴南宁、海口考察学习,经过认
真研究、讨论,形成报告如下:
一、现状基本情况:
(一)我区城中村基本情况
我区三环以内共有17个城中村(高砦村、菜王村、焦
家门村、佛岗村、小李庄村、王胡砦村、齐礼阎村、孙八砦
村、西陈庄村、蜜蜂张村、马砦村、兑周村、小赵砦村、王
立砦村、路砦村、冯庄村、黄岗寺村),涉及34个自然村、16707户、常住人口53474人和30万流动人口,总面积14720亩。
除了马砦村结合火车站西出口进行旧城改造外,其他16
个村现已基本启动,另有荆胡村列入城中村改造。
(二)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进展
目前,我区有小李庄村、菜王村、佛岗村、王胡砦村、
路砦村、焦家门桃园路段等6村现已实现土地挂牌,出让土地约2871亩,通过改造共腾出土地6900亩,搬迁村民8000。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标题: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区类型,特点是人口稠密、住房简陋、基础设施落后。
随着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城中村进行改造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目的与意义通过调研城中村改造项目,了解当前的改造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和报道,了解城中村改造的背景和目标。
2. 实地调研:选择若干城中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个案分析了解改造工作的实际情况。
四、调研结果1. 改造进展:目前已有一些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并取得一定进展,但整体改造进程较为滞后。
2. 存在问题:城中村改造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包括资金不足、土地产权复杂、居民迁移问题等。
3. 挑战与机遇:城中村改造需要面对各种挑战,但也有可乘之机,如通过合作开发模式和社区参与,进一步推进改造进程。
五、建议与对策1. 加大资金支持:加大政府对城中村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
2. 简化手续和政策:简化土地产权流转手续,为城中村改造提供政策支持。
3. 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城中村基础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
4. 加强社区参与:促进居民参与城中村改造决策和规划,提高改造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六、结论城中村改造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大资金支持、优化政策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和加强社区参与,可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提升城市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近年来,城中村改造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中村作为城市的过渡层,往往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
然而,在城中村中生活的居民数量庞大,而又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低洼地劣质环境、基础设施落后、安全保障问题等。
因此,城中村改造已成为多数地区政策的重心,各地政府和开发商也都开展了相关的调研和改造计划。
本文旨在对城中村改造进行调研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
一、城中村改造的背景城中村,是指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遗留下来的现代性脚印,多以旧式厂房、民居改建而成,或者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无序流转与重复开发,或是供不应求的城市工人之家而形成,多数存在于城市中心或环城地带,是许多城市管理和发展的难点。
城中村改造计划的背景意义在于,改造后的城市能够更好的发展,获得更高的空间生产力,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更加便利的人居环境。
同时,城中村改造计划还能够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二、城中村改造的分析城中村改造计划的实施已经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其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中村改造的空间重新规划城中村改造的重点在于对空间的重塑。
新空间的规划应该是依据城市的整体规划,根据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所构成的基础设施与建筑物以及实际人口的配合而进行设计,以便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城中村公共设施的修建城中村改造计划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对公共设施的建设。
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包括交通、水电供应,绿化环保等方面的设施。
此外,还要着重关注公共教育和医疗设施的建设,为城中村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3、城中村居民的安置城中村改造计划的另一个重点在于对城中村居民的安置问题。
改造过程中,应着重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合理安置城中村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还要注重保护和发掘城中村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城市的文化风貌。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调研报告:1. 背景信息:城中村是指位于城市中心地段,由农民自发搭建并居住的临时性村落。
由于土地使用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城中村存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建筑结构,短缺公共设施和服务等问题。
2. 调研目的:通过调研城中村改造,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改进城中村改造政策和实施方案提供参考。
3. 调研方法:选择了某城市的几个典型城中村进行调研。
包括实地观察、访谈农民居民和相关政府部门,收集数据和信息。
4. 调研结果:根据调研结果,总结了以下问题和挑战:- 土地利用不合理:城中村中普遍存在土地闲置、空地浪费等问题,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 建筑结构简陋:城中村房屋多为简易搭建,存在安全隐患,建筑结构不牢固。
- 公共设施不足:城中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比如道路、供水、照明等,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 环境卫生问题:城中村卫生状况较差,存在垃圾积压、污水排放等问题,影响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环境。
5. 政策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对城中村土地进行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加强建筑安全措施:加强城中村房屋建设和改造的安全管理,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 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对城中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城中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和垃圾处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
6. 结论:城中村改造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任务,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市民的共同努力。
通过落实相应政策和措施,可以逐步解决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北京城市学院艺术学部 2014-2015- 1学期 社会调查研究
课程名称: 社会调查研究 班 级: 14级室内设计本4 学 号: 14110828422 姓 名: 张珂琪
2015年 2月 2
目录 关于太原小店区城中村改造的调查报告 ....................................................................................... 3 前言 .................................................................................................................................................. 3 一·城中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 3 (一)、私搭乱建现象严重 ..................................................................................................... 3 (二)、基础设施薄弱 ............................................................................................................. 4 (三)、环境卫生恶劣 ............................................................................................................. 4 (四)、安全隐患较多 ............................................................................................................. 4 (五)、治安形势严峻 ............................................................................................................. 4 (六)、就业和教育问题突出 ................................................................................................. 5 (七)、管理体制转型不够彻底 ............................................................................................. 5 一、小店区“城中村”改造的现状 ............................................................................................... 5 (一)、“城中村”基本情况 ................................................................................................... 5 (二)、“城中村”改造推进情况 ........................................................................................... 6 (三)、“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新探索 ................................................................................... 7 二、小店区“城中村”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 ........................................................................... 7 (一)、改造配套政策相对滞后 ............................................................................................. 7 (二)、改造资金严重不足 ..................................................................................................... 7 (三、)改造宣传力度不强 ..................................................................................................... 8 (四)、拆迁难度大 ................................................................................................................. 8 (五)、拆迁补偿标准问题 ..................................................................................................... 8 (六)、133用地容积率受地理条件和限高影响问题 .......................................................... 9 (七)、工作未形成合力问题 ................................................................................................. 9 三、对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几点建议: ........................................................................... 9 (一)、实行分类补偿。 ......................................................................................................... 9 (二)、133用地 ...................................................................................................................... 9 (三)、要重视解决拆迁钉子户难题。 ................................................................................. 9 (四)、要坚持改制先行。 ..................................................................................................... 9 (五)、加快城中村改造安置用地规划编制工作。 ........................................................... 10 (六)、要强化工作推进组织机制。 ................................................................................... 10 结束语 ............................................................................................................................................ 10 3
关于太原小店区城中村改造的调查报告 前言 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巩固全省第一区、跨入全国一流省会城市一流城区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迫切要求。2007年以来,太原市小店区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程,按照全市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科学地开展“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真正使“城中村”改造成为民生工程、幸福工程。鉴于我们刚刚于学校的教学实践周去太原城市规划大厅学习了未来几年我市的城市规划,从2月6日开始,在接下来的十多天时间里,通过走访市区多个“城中村”,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交谈,与小区居民交谈,广泛搜集资料,认真调查分析,形成了以下的报告。
一·城中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私搭乱建现象严重 在城中村,广大租房客的居住地,大部分属于违章建筑。我在走访多个“城中村”过程中,发现问题普遍存在。据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城市迅速扩张的过程中,村庄被高楼大厦快速包围,地价、房价、租价也水涨船高、大幅上涨,受房屋租金和拆迁补偿利益驱动,不少村民见缝插针,私搭乱建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4
(二)、基础设施薄弱 城中村的道路、供水、供电、电讯、排水、垃圾处理一般没有纳入城市管理的范围,各种管道、电线杂乱无章,城市排污不畅,内涝时有发生,垃圾乱堆,卫生死角多,并且缺乏公共绿地与体育等基础设施。
(三)、环境卫生恶劣 就在今年夏天,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后北屯小区终于建起了垃圾池,算是给当地居民解决了一大生活难题。不过和其他大部分城中村一样,环境卫生问题仍难以根治。碰上雨天,城中村内道路泥泞,污水横溢。碰上夏天,蚊蝇丛生,空气质量较差,环境容量超标。“晴天蚊蝇乱舞,雨天浊水横流”,“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了城中村的现实写照。
(四)、安全隐患较多 我们走访中发现,到了中午晚上,不少租客习惯于自己在出租屋内做饭,炊烟袅袅。吸烟者,也会将烟头随手丢弃,这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由于城中村内道路狭窄弯曲,导致消防通道严重受堵,消防安全隐患突出;住宅缺乏科学设计,没有考虑抗震要求,建筑质量总体不高,卫生环境较差,极容易引发各类疾病,存在公共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