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672.00 KB
- 文档页数:15
第8章学校德育论“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
①(M .S 斯特娜夫人)一个人的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
人出生时带来的只是经过胚胎发育准备好了的发展可能性,生下以后,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积极的适应活动,一个独立的人格才从无到有、从混沌到分化,从不成熟到成熟。
因此品德的发展伴随着人的一生,它的发展与完善是内在于人的一种精神需求,古人云“高山仰之,景行行之,虽不能之,心向往之”②,可见人们对品德提升与完善的精神渴望。
同时古代又以德作为圣人的标准,“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③。
然而这种精神的满足、“圣人”的培养需要特定的途径来实施,那就是——德育。
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德育本身的认识以及德育的内容、模式、策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然而最让人揪心的却是德育实施的效果,因为教育是一种育人的活动,德育效果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
因此德育的有效性就成为现代德育关注的焦点。
第一节学校德育的概念一般而言,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自英国学者斯宾塞(H.Spencer)在《教育论》(1860 年)一书中,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intellectual education)”,“德育(moral education)”,“体育(physical education)”④以来,对于德育概念的理解莫衷一是。
在我国通常认为德育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即“大德育”和“小德育”,前者往往把凡是影响人的品德形成的所有教育都罗列在内,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礼仪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后者则专指道德教育,尤其是学校道德教育⑤,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创设适合德育对象道德生长的价值环境,促进其对道德规范在认知、情操感、信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理解与建构,从而完善其品德的教育活动,是一种规范性教育。
当代西方道德理论发展趋势下我国高职德育建设的思考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其中最主要的困难体现在道德理论的缺失。
针对我国高职德育建设中的问题,基于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这个视角,文章借鉴当代西方道德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探讨了对我国高职德育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高职德育一、引言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人们逐步走向一个开放融合式的大发展阶段,这些反映在价值观方面,则突出了价值观和道德观多元化的变化趋势。
为了尽快适应这种变化趋势,人们开展了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广泛讨论,正在寻找一种能够得到公众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观念。
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要求,注重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
纵观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可谓是喜忧参半,尽管德育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更多的是遇到到了许多挑战和问题,然而,导致这些状况的最根本原因是,缺乏一套完整的、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道德教育理论指导。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国广大的高职德育工作者时刻关注国外最新的道德教育理论发展和变化趋势,在借鉴西方优秀的道德教育理论精华的同时,积极寻求符合我国高职德育工作发展规律的理论,为我国定位高职德育目标、内容,开展德育工作发挥理论先导的作用。
二、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面对战后出现的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西方各国在采取紧急的经济和政治措施之后,逐渐认识到社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继而普遍开始重视道德教育,并且不断地改革道德教育,从而促进了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新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道德理论的范围扩大了,内涵加深了,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这些道德理论背后深刻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意蕴,促使道德理论和教育的紧密结合,更加突出了道德理论的教育意义,当代西方道德教育从目标、内容到价值等方面,处处体现着更加人文化的特征,突显出当代道德教育普遍化、国际化、开放化的趋势。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张典兵
【期刊名称】《广西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研究领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并形成了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克里夫·贝尔的反省价值道德教育理论、拉思斯的价值澄清道德教育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等.这些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有以下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创新德育方法,强调体验,注重对话;构建"开放式"的德育活动体系;开发和设计"生活化"的德育课程.
【总页数】4页(P179-182)
【作者】张典兵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山东,菏泽,274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
【相关文献】
1.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2.超越与创新——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3.当代西方体谅关心德育教育理论对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道德教育的启发
4.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学派对我国大学德育发展的启示——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的比较性分析
5.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学派对我国大学德育发展的启示——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的比较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理论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的文化逐渐跃入人们的视野,影响着国人的思维。
西方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主要手段,是西方社会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影响着公民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西方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总结其独特的特点,为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提供借鉴,将有助于深化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一、当代西方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一)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方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达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活动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
方法就其本质而言,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把握和运用,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方法才会具有价值。
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的方式和手段,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符合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当代西方主要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西方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和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的,尤其独特的传统和文化烙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的思想流派。
不同的思想流派采用不同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主要有: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价值澄清方法论以及社会学习方法论。
1.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
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是美国的道德教育学家科尔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确立的,它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强调道德发展和认知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道德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阶段进行的,注重儿童道德判断的阶段性。
道德认知发展方法主要通过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来实现。
道德讨论法是通过对于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诱发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道德判断发展的方法,而公正团体法十分强调团体的教育力量和民主管理的教育作用。
2.价值澄清方法论。
价值澄清方法论是20浅析当代西方主要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其启示李少华(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0054)摘要:方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达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手段。